CN113791054A - 检测探针、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测探针、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91054A
CN113791054A CN202110909323.2A CN202110909323A CN113791054A CN 113791054 A CN113791054 A CN 113791054A CN 202110909323 A CN202110909323 A CN 202110909323A CN 113791054 A CN113791054 A CN 1137910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energy
flow channel
sample
det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93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91054B (zh
Inventor
朱永刚
佟文强
史佳明
陈华英
暴钰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9093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910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91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1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91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10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86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DNA, RNA, 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探针、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该检测探针包括:能量供体;能量受体,能量受体能够与能量供体发生共振能量转移;连接单元,连接单元连接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连接单元包括连接器和靶向结合部分。在没有病毒时,检测探针上的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产生共振能量转移并同时发光,产生特定的光信号;而在当检测探针与待测物质接触时,两者发生特异性结合,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之间距离变大,共振能量转移现象大大减弱或者消失,能量受体的光信号衰弱甚至消失,从而主要表现为能量供体发光,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可根据光信号的变化可以对样本中的待测物质进行有效检测,整个过程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检测探针、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病毒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检测探针、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传染性病毒进行检测筛查,从而掌握传播数据,布置有效防控措施是控制其传播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病毒的快速、高灵敏检测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但现有的检测技术仍主要依赖于核酸检测法和免疫学检测等方法来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测。
核酸检测是以DNA或RNA为目标分子进行病原检测的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温扩增、基因测序和生物芯片技术等。病毒的核酸检测一般要经历病毒核酸提取、靶核酸片段扩增和检测三个步骤,步骤繁琐,分析时间长,无法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另外,病毒核酸检测技术中的核酸扩增过程容易发生交叉污染,导致检测的准确性下降。而且,核酸检测技术所使用的检测仪器体积庞大、检测用时较长,难以做到快速、实时现场检测。
免疫学检测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后产生的信号变化,对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检测。根据信号形式和产生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免疫荧光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免疫分析法、免疫印迹法、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蛋白质芯片技术等。免疫学检测虽然克服了核酸检测的一些缺点,但目前通常仍需要复杂的多步生化反应,并且对样品要求较高,难以满足实时检测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检测方便快捷的检测探针、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检测探针,该检测探针包括:
能量供体;
能量受体,能量受体能够与能量供体发生共振能量转移;
连接单元,连接单元连接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连接单元包括连接器和靶向结合部分,靶向结合部分能够与待测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改变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之间的距离并进而调控共振能量转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探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没有病毒时,检测探针上的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产生共振能量转移并同时发光,产生特定的光信号;而在当检测探针与待测物质接触时,两者发生特异性结合,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之间距离变大,共振能量转移现象大大减弱或者消失,能量受体的光信号衰弱甚至消失,从而主要表现为能量供体发光,根据光信号的变化可以对样本中的待测物质进行有效检测,整个过程方便快捷,能够满足实时检测的要求。
其中,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是指一种荧光物质对,其能够发生如下的共振能量转移现象:能量供体发出的光能够在一定作用下至少部分转移到能量受体,并使得能量受体发出波长更长的光。该现象的发生要求能量受体的吸收光谱与能量供体的发射光谱有效重叠。根据能量供体的不同,共振能量转移分为以荧光物质如荧光蛋白、有机分子、纳米无机荧光材料等作为能量供体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和以诸如生物发光蛋白等作为能量供体的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RET)。而能量受体的非限制性实例则包括荧光蛋白、纳米无机荧光材料、有机分子等。
连接器是指介导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之间连接的任何分子,在包括连接器的连接单元的作用下,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之间的距离和相对方向相对合适从而能够发生共振能量转移。其中,距离相对合适是指两者距离一般小于
Figure BDA0003202906020000021
也可以是指在1~10nm。连接器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多肽等。而在连接单元的靶向结合部分与待测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时,结合的待测物质使得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使共振能量转移减弱或消失,能量受体由于无法继续接收到能量供体转移的光,其发光减弱或消失,进而只表现出能量供体的光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靶向结合部分为抗体或抗体片段。利用抗体或抗体片段与待测物质发生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调节共振能量转移的发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靶向结合部分为纳米抗体。纳米抗体是指特定的重链可变区(VHH)结构,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并保留了重链抗体完整的抗原结合能力。因此,在检测探针中使用纳米抗体作为连接单元的靶向结合部分可以在保证共振能量转移调节的基础上提高探针的检测灵敏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两个靶向结合部分。通过至少两个靶向结合部分的设置,提高连接单元在结合待测物质后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使相同条件下光信号的变化更加明显,提高检测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待测物质为病毒。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样本中待测物质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样本与上述的检测探针混合;
S2:根据检测到的光信号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待测物质,或判断样本中待测物质的含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的核酸检测或免疫学检测方法,本检测方法无需复杂的生化反应,仅需要将待测的样本与检测探针混合孵育,即可根据发出的光信号的变化对样本中的待测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判断,整个过程方便快捷。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该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包括:
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设有检测流道;
检测部,检测部位于检测流道的一侧,检测部用于对检测流道内发出的光信号进行检测;
反射部,反射部位于检测流道相对于检测部的另一侧,反射部用于将检测流道内散射到反射部区域的光信号反射到检测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共振能量转移检测微流控芯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反射部的设置,将探针发光的光信号尽可能地被检测部收集,从而有效提高检测灵敏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部包括:
分光镜;
第一检测组件,第一检测组件位于分光镜的透射面;
第二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位于分光镜的反射面。
利用分光镜将收集到的不同波段的光信号分别透射和反射,优化检测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滤光器和第一光电探测器;第二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滤光器和第二光电探测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微流控芯片还包括样本流道,样本流道与检测流道相连通,样本流道用于提供待测样本与检测探针混合的空间;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还包括声波生成部件,声波生成部件位于样本流道的至少一侧,声波生成部件用于在电流信号驱动下向样本流道发射声波。
微流控芯片中样本和检测探针等试剂在常规条件下是以层流的形式流动,混合过程较慢,影响对样本中待测物质的捕捉,使得共振能量转移信号的产生效率较低。因此,利用声波生成部件向样本流道内发射特定波长的声波,促进其中的液体试剂快速混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声波生成部件用于在电流信号驱动下向样本流道发射不同频率的声波。通过不同频率的声波的发射,使得微流控芯片的样本流道内液体试剂的流动产生非线性变化,更有效促进液体样本快速混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流道内固定有上述的检测探针。通过将检测探针固定到检测流道内,减少检测试剂的灌注流程,提高检测的便捷性。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检测探针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检测探针的检测原理图。
图3是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的局部视图。
图5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的流道层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能量供体110、能量受体120、靶向结合部分130、连接器140、待测物质210、压力泵310、样本311、检测探针312、底物313、声波生成部件321、样本流道322、检测流道330、物镜341、分光镜342、第一滤光器343、第一光电探测器344、第二滤光器345、第二光电探测器346、废液350、检测探针400、反射光401、上基板410、下基板420、反射镜430、样本入口510、第一检测探针入口521、第二检测探针入口522、底物入口530、第一混合区541、第二混合区542、第一样本流道543、第二样本流道544、第一检测区551、第二检测区552、第一检测流道553、第二检测流道554、第一出液口561、第二出液口56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申请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参考图1,为本申请中检测探针的一个示例。该检测探针包括能量供体110、能量受体120和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包括靶向结合部分130和连接器140。能量供体110是在共振能量转移过程中提供转移所需的光能量的物质,能量受体120是在共振能量转移过程中接收能量供体110转移的光能量,并能够发出波长更长的光的物质。能量供体110的发射光谱与能量受体120的吸收光谱存在重叠。检测探针在检测过程中所发生的共振能量转移可以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或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据此,能量供体110可以是能够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荧光物质,例如荧光蛋白、有机荧光分子、纳米无机荧光材料等;或可以是能够发生生物发光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生物发光蛋白等。能量受体同样可以是荧光蛋白、纳米无机荧光材料、有机荧光分子等。其中,荧光蛋白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CFP、ECFP、BFP、EBFP、GFP、EGFP、YFP、EYFP、RFP、mCitrine、mCherry、mPlum、mKate2等。有机荧光分子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FITC、Cy3、Cy5、Atto425、Atto465、Atto488、Atto514、Atto550、Atto594、Atto633、Atto647、Atto740、Alexa405、Alexa488、Alexa546、Alexa555、Alexa633、Alexa750等。纳米无机荧光材料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量子点,如碳量子点、金属量子点(如硫化镉、硒化镉、硫化锌和硒化锌)等。生物发光蛋白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荧光素酶、β-半乳糖苷酶、内酰胺酶、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β-葡萄糖醛酸酶、β-葡萄糖苷酶等。荧光素酶进一步包括海肾荧光素酶、萤火虫荧光素酶、腔肠动物荧光素酶、叩头虫荧光素酶、苹绕实蝇荧光素酶、细菌荧光素酶、水母发光蛋白等。连接器140是指介导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之间连接的任何分子,例如氨基酸形成的肽链、G蛋白偶联受体(GPCR)等。在其中一些情况下,GPCR作为连接器140是指能量供体110和能量受体120位于GPCR或其亚单位的特定区域内,从而直接或间接将能量供体110和能量受体120连接起来并使两者之间的距离等满足共振能量转移的相关要求。靶向结合部分130是指能够通过与待测物质的特异性结合捕获待测物质,从而改变能够能量供体110和能量受体120之间的间距,对共振能量转移起到“开关”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由于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过程无需外部光源对能量供体110进行激发,可以有效避免因外部光源的使用导致的背景过高影响检测灵敏的问题,所以检测探针中的能量供体优选采用生物发光蛋白。其中海肾荧光素酶(RLuc)和萤火虫荧光素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类生物发光蛋白,除了天然生物发光蛋白外,还包括一些突变体,如RLuc2或RLuc8,其相对于RLuc的亮度更高,有效增强了光信号。根据能量供体110、能量受体120和底物的不同,BRET体系可以分为BRET1、BRET2、BRET3、BRET3.1、BRET4.1、BRET5、BRET6、BRET6.1等若干类,BRET1、BRET2均以RLuc作为能量供体、以腔肠素(CLZ)作为底物,能量受体则分别是YFP及其突变体和GFP及其突变体。其它像BRET3中以RLuc8作为能量供体,以红色荧光蛋白(DsRed2)的突变体mOrange作为能量受体,用CLZ或其类似物Enduren作为底物;而在BRET6和BRET6.1中以RLuc8.6作为能量供体,TurboFP635作为能量受体,底物则分别为CLZ和CLZ-v。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靶向结合部分130为抗体或抗体片段。利用抗体或抗体片段与待测物质发生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有效调控共振能量转移。在其中一些优选的方式中,靶向结合部分为纳米抗体。纳米抗体是指特定的重链可变区(VHH)结构,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并保留了重链抗体完整的抗原结合能力。因此,在检测探针中使用纳米抗体作为连接单元的靶向结合部分可以在保证共振能量转移过程进行的基础上提高探针的检测灵敏度。在其中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两个靶向结合部分,通过至少两个靶向结合部分的设置,提高连接单元在结合待测物质后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使相同条件下光信号的变化更加明显,使检测更加灵敏。
参考图2,示出了本申请中检测探针的检测原理。在检测探针未与待测物质接触时,能量供体110处于向外出光,由于能量供体110的发射光谱和能量受体120的吸收光谱存在一定的重叠,且两者距离在连接单元的作用下处于一定的限度范围内(例如在7nm内),能量供体110的出光会将部分能量传递给相邻的能量受体120,引起能量受体120的激发从而出光。在此过程中,会观察到能量供体110和能量受体120两者同时出光的光谱。而在检测探针捕获待测物质210时,待测物质210与检测探针上的靶向结合部分130发生特异性结合,连接单元被打开,能量供体110和能量受体120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超出了前述的限度范围,能量供体110出光所传递的能量无法被能量受体120所接收,能量受体120不再发光,从而引起检测探针整体出光光谱的变化。利用对光信号变化的检测,可以定性或定量判断样本中的待测物质210。
根据上述原理,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样本中待测物质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样本与检测探针混合;根据检测过程的光信号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待测物质,或判断样本中待测物质的含量。
参考图3和图4,其中图3为本申请的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该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的局部视图。该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包括微流控芯片,该微流控芯片包括上基板410和下基板420,上基板410和下基板420之间形成流道层,流道层包括检测流道330,在微流控芯片的下基板420的下侧设有检测部,用于对检测流道330内发出的光信号进行检测。而在微流控芯片的上基板410的上侧设有反射部,用于将检测流道330内散射到反射部区域附近的光信号反射到检测部。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样本311、检测探针312和底物313分别由不同的压力泵310泵入微流控芯片进行反应。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流道330的末端设有对应的出液口,从而将废液350及时泵出。
参考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部包括物镜341、分光镜342和第一检测组件与第二检测组件,第一检测组件位于分光镜342的透射面,包括第一滤光器343和第一光电探测器344;第二检测组件位于分光镜342的反射面,包括第二滤光器345和第二光电探测器346。其中,第一滤光器343和第二滤光器345可以是任何能够适用于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或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过程中对光的波长进行区分的滤光器。例如,可以是干涉滤光器、长通滤光器、短通滤光器等。随后通过光脉冲探测器对滤出的特定波长的光强度进行量化,光电探测器可以是任何能够对能量供体110和能量受体120发出的光信号进行探测的装置,优选使用具有较高灵敏度及较宽线性动态测量范围的光电倍增管。量化后的信号随后用来计算检测过程中发生能量转移的比率进而得出样本中待测物质的含量或浓度。
参考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反射部包括至少一个反射镜430,该反射镜430为平面镜或非球面镜,设于上基板410的上方。当检测流道330内的检测探针400向外出光时,部分以角度B以内向下的光线直接由物镜341收集,而部分以角度A以内向上的光线在反射镜430的反射下形成反射光401向下由物镜341收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很大一部分向上发射的光线反射回检测部,从而提高收集效率,进一步改善微流控芯片的检测灵敏度。反射镜所使用的材料可以是任何具有良好的光学及化学性质的玻璃或聚合材料,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环状烯烃共聚物等。
参考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微流控芯片的流道层还包括样本流道322,样本流道322与检测流道330相连通,样本流道322用于提供待测的样本311与检测探针312以及底物313混合的空间。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还包括位于样本流道322的上下两侧中至少一侧的声波生成部件321,声波生成部件321用于在电流信号的驱动下向样本流道322发射声波。微流控芯片的流道层中,样本311、检测探针312和底物313等试剂在常规条件下是以层流的形式流动,混合过程较慢,影响检测探针312对样本311中待测物质的捕获,使得共振能量转移信号的产生效率较低。因此,利用声波生成部件321向样本流道322内发射特定波长的声波,促进其中的液体试剂快速混合。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声波生成部件321在电流信号驱动下能够向样本流道322发射不同频率的声波。通过不同频率的声波的发射,使得样本流道322内液体试剂的流动产生非线性变化,更有效促进液体试剂的快速混合,提高检测探针312的捕获效率,提升微流控芯片的检测灵敏度,缩短检测时长。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声波生成部件包括压电换能器,优选包括陶瓷压电换能器。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探针可以通过固定到检测流道内,减少检测试剂的灌注流程,提高检测的便捷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微流控芯片为一种多通道芯片,能够对多种待测物质进行检测,参考图5,是一种双通道微流控芯片的流道层的结构示意图。该微流控芯片的流道层包括样本入口510、第一检测探针入口521、第二检测探针入口522、底物入口530,通过这些入口向微流控芯片中送入对应试剂;还包括第一混合区541、第二混合区542、第一检测区551、第二检测区552、第一出液口561和第二出液口562。第一混合区541包括第一样本流道543,在流道层外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设有相应的第一声波生成部件。第二混合区542包括第二样本流道544,在流道层外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设有相应的第二声波生成部件。第一检测区551包括第一检测流道553,在流道层外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设有相应的第一检测部和第一反射部。第二检测区552包括第二检测流道554,在流道层外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设有相应的第二检测部和第二反射部。样本入口510、第一检测探针入口521、底物入口530这三个入口与依次设置的第一样本流道543、第一检测流道553和第一出液口561形成第一流路。能够与样本中第一种待测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第一检测探针通过第一流路,利用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中对应位置的第一检测部完成检测。样本入口510、第二检测探针入口522、底物入口530这三个入口与依次设置的第二样本流道544、第二检测流道554和第二出液口562形成第二流路。能够与样本中第二种待测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第二检测探针通过第二流路,利用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中对应位置的第二检测部完成检测。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可以先从样本入口510、第一检测探针入口521、底物入口530分别通入对应的第一检测探针等试剂对第一种待测物质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从样本入口510、第二检测探针入口522、底物入口530分别通入对应的第二检测探针等试剂对第二种待测物质进行检测。依此类推,还可以设置更多的通道,从而对更多种的待测物质进行检测。
以下以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探针,该检测探针包括能量供体、能量受体和连接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的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包括一端与能量供体相连的第一靶向结合部分、一端与能量受体相连的第二靶向结合部分以及连接第一靶向结合部分和第二靶向结合部分的连接器。本实施例种,能量供体选择RLuc,能量受体选择GFP,第一靶向结合部分和第二靶向结合部分为相同的SARS-Cov-2病毒的纳米抗体,连接器为肽链。
该检测探针的制备方法如下:通过重叠PCR技术将能量供体、能量受体、靶向结合部分和连接器四个组成部分的基因进行克隆和拼接;将拼接好的检测探针的基因序列与载体连接,并导入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可溶性表达,并进一步纯化,纯化所得的可溶性蛋白即为该检测探针。
利用该检测探针进行检测时,当检测探针单独存在或未捕获到病毒时,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之间的距离较小,产生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并同时发光,发出蓝绿混合的光信号。当检测探针与病毒接触时,病毒被探针上的靶向结合部分捕获,连接器被打开,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之间的距离变大,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现象大大减弱甚至消失,能量受体GFP的绿光信号衰减甚至消失,从而仅能够检测到蓝色的光信号。最后通过比率法对光信号的强度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样本中对应病毒的数量或浓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微流控检测芯片检测系统,该微流控检测芯片检测系统中的微流控芯片为单通道检测芯片,设有三个入口,分别供检测探针、样本和底物进入,三种液体合并后经过样本流道进行混合,再流过检测流道进行荧光检测。样本流道的表面附上压电陶瓷片作为声波生成部件,通过发出不同频率的声波促使样本流道内的液体试剂高效混合,随后在压力泵的作用下将其泵入检测流道。检测流道的一侧设有反射部,具体为用来增加光信号反射、优化采集效率的微型镜片。检测流道的另一侧设有检测部,具体包括物镜、分光镜和对应的检测组件。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RLuc-纳米抗体-GFP构成的BRET检测探针可直接识别气体和/或液体样本中的单个病毒,不需要复杂的样本预处理过程,相比于其他基于核酸检测和免疫抗体的检测技术更能够直接用于现场的在线病毒检测和早期预警。另一方面,由于微流控芯片中样本试剂在常规条件下以层流的形式流动,混合较慢,影响对待测病毒的捕捉从而限制了BRET信号的产生效率,而本实施例中利用不同频率的声源对样本流道中的液体试剂的流动产生非线性影响,促进液体试剂快速混合。另外,通过设置反射部增加光信号的反射,优化对光信号采集效率,有效增加检测灵敏度。综上可以看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流控芯片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检测精度高,可以直接用于实时检测液体样本中的病毒和空气样本中气溶胶颗粒携带的病毒,能够及时得到病毒的扩散等信息,为及时有效地布置防控措施提供支持。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检测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量供体;
能量受体,所述能量受体能够与所述能量供体发生共振能量转移;
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连接所述能量供体和所述能量受体,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器和靶向结合部分,所述靶向结合部分能够与待测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改变所述能量供体和所述能量受体之间的距离并进而调控所述共振能量转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结合部分为纳米抗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物质为病毒。
4.样本中待测物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样本与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探针混合;
S2:根据检测到的光信号判断所述样本中是否含有所述待测物质,或判断所述样本中所述待测物质的含量。
5.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设有检测流道;
检测部,所述检测部位于所述检测流道的一侧,所述检测部用于对所述检测流道内发出的光信号进行检测;
反射部,所述反射部位于所述检测流道相对于所述检测部的另一侧,所述反射部用于将所述检测流道内散射到反射部区域的光信号反射到所述检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包括:
分光镜;
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位于所述分光镜的透射面;
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检测组件位于所述分光镜的反射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滤光器和第一光电探测器;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滤光器和第二光电探测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样本流道,所述样本流道与所述检测流道相连通,所述样本流道用于提供待测样本与检测探针混合的空间;所述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还包括声波生成部件,所述声波生成部件位于所述样本流道的至少一侧,所述声波生成部件用于在电流信号驱动下向所述样本流道发射声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生成部件用于在电流信号驱动下向所述样本流道发射不同频率的声波。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流道内固定有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探针。
CN202110909323.2A 2021-08-09 2021-08-09 检测探针、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Active CN1137910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9323.2A CN113791054B (zh) 2021-08-09 2021-08-09 检测探针、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9323.2A CN113791054B (zh) 2021-08-09 2021-08-09 检测探针、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1054A true CN113791054A (zh) 2021-12-14
CN113791054B CN113791054B (zh) 2024-05-28

Family

ID=79181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9323.2A Active CN113791054B (zh) 2021-08-09 2021-08-09 检测探针、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9105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0142A (zh) * 2023-09-17 2023-10-24 苏州和迈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poct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检测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33491A (ja) * 2009-03-31 2010-10-21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Fretプローブ、発現ベクター、細胞、およびfret測定方法
CN104861073A (zh) * 2015-02-10 2015-08-26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检测mmp-13活性的fret融合荧光探针、检测方法、dna和表达载体
CN107979352A (zh) * 2016-10-24 2018-05-01 天津大学 一种薄膜体声波微流控混合装置
CN111323399A (zh) * 2018-12-15 2020-06-23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多色荧光同步检测的液滴微流控芯片
CN112657563A (zh) * 2020-12-10 2021-04-16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bret生物发光技术的微流控液滴平台
CN113201058A (zh) * 2021-05-06 2021-08-03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绿色荧光蛋白Clover4及其衍生的基于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探针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33491A (ja) * 2009-03-31 2010-10-21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Fretプローブ、発現ベクター、細胞、およびfret測定方法
CN104861073A (zh) * 2015-02-10 2015-08-26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检测mmp-13活性的fret融合荧光探针、检测方法、dna和表达载体
CN107979352A (zh) * 2016-10-24 2018-05-01 天津大学 一种薄膜体声波微流控混合装置
CN111323399A (zh) * 2018-12-15 2020-06-23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多色荧光同步检测的液滴微流控芯片
CN112657563A (zh) * 2020-12-10 2021-04-16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bret生物发光技术的微流控液滴平台
CN113201058A (zh) * 2021-05-06 2021-08-03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绿色荧光蛋白Clover4及其衍生的基于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探针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MCO ARTS ET AL.: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in blood plasma using bioluminescent sensor proteins and a smartphone", 《ANALYTICAL CHEMISTRY》, pages 1 - 9 *
陈薇 等: "《生物技术发展年鉴 2013》",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pages: 114 - 11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0142A (zh) * 2023-09-17 2023-10-24 苏州和迈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poct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检测装置
CN116930142B (zh) * 2023-09-17 2023-12-01 苏州和迈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poct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1054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ena-Torralba et al. Toward next generation lateral flow assays: Integration of nanomaterials
Akama et al. Wash-and amplification-free digital immunoassay based on single-particle motion analysis
Taitt et al. Evanescent wave fluorescence biosensors
US20110306511A1 (en) Methods for multiplex analyte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Mastichiadis 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esticides using a four-band disposable optical capillary immunosensor
JP2005535881A (ja) 分子間相互作用のモニター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WO2006025866A2 (en) Integrated multistep biosensor
US2012031607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A Molecule In A Sample
JP2009524832A (ja) 検体を定量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Dunbar et al. Microsphere-based multiplex immunoassay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using Luminex® xMAP® technology
JP2008224561A (ja) 表面プラズモン増強蛍光センサ
Long et al. Portable and automated fluorescence microarray biosensing platform for on-site parallel detection and early-warning of multiple pollutants
CN113791054B (zh) 检测探针、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JP2007003401A (ja) 試料分析装置
US20040023229A1 (en) Direct detection of individual molecules
Rani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homogeneous immunosensors based on fluorescence or bioluminescence using antibody engineering
EP2224241B1 (en) Carrier for use in measurement of analyte,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Shan et al. Portable high-throughput multimodal immunoassay platform for rapid on-site COVID-19 diagnostics
JP2001515592A (ja) 蛍光免疫検定を実施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KR101218178B1 (ko) 시분해 형광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면역분석 방법
Leirs et al. Fast multiplex analysis of antibodies in complex sample matrix using the microfluidic Evalution™ platform
WO2007016665A2 (en) Single use fluorescent assays for determination of analytes
Anderson et al. Evanescent wave fiber optic biosensors
JP2011221009A (ja) 生体物質検出装置
EP1163497B1 (en) Producing and measuring light and determining the amounts of analytes in microplate wel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