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8424A - 提升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提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8424A
CN113788424A CN202011197349.0A CN202011197349A CN113788424A CN 113788424 A CN113788424 A CN 113788424A CN 202011197349 A CN202011197349 A CN 202011197349A CN 113788424 A CN113788424 A CN 113788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upport
plate
supporting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73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8424B (zh
Inventor
刘臣
于宗靖
宋国库
刘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734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84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8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8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8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84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2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end stops, pivoting supporting members, sliding runners adjustable to load dimen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9/00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 F16H19/02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19/06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comprising flexible members, e.g. an endless flexible member
    • F16H19/0672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comprising flexible members, e.g. an endless flexible membe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tensioning the flexible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9/00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 F16H19/02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19/06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comprising flexible members, e.g. an endless flexible member
    • F16H2019/0613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comprising flexible members, e.g. an endless flexible member the flexible member being a toothed belt or chain engaging a ra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9/00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 F16H19/02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19/06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comprising flexible members, e.g. an endless flexible member
    • F16H2019/0681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comprising flexible members, e.g. an endless flexible member the flexible member forming a closed loop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提升装置,包括支柱机构,具有顶部和底部;驱动机构,与支柱机构连接且具有第一驱动轴;传动机构包括支撑组件、驱动轮、张紧组件和支撑轮,支撑组件与支柱机构连接,驱动轮、张紧组件和支撑轮与支撑组件连接,且张紧组件位于驱动轮和支撑轮之间,驱动轮与第一驱动轴连接;从动机构包括从动轮,与支柱机构的顶部转动连接;载物提升机构包括同步带和载物台,载物台与同步带连接,同步带套设在从动轮和支柱机构的底部之间,且同步带具有内壁和外壁,内壁与驱动轮的外周面、支撑轮的外周面和从动轮的外周面接触,并能够相对驱动轮、支撑轮和从动轮运动,外壁与张紧组件接触,且张紧组件挤压外壁。该提升装置有较高的稳固性和防晃动性。

Description

提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提升装置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提升装置制造技术领域,由于提升装置的本体设计的结构很高,从而在提升货物的过程中,无法做到稳固提升并防止晃动。因而,在目前的形势下,在提升装置制造技术领域急需要一台能够在货物提升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固性和防晃动性的提升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能够在货物提升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固性和防晃动性。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提升装置,包括:
支柱机构,所述支柱机构具有顶部和底部;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支柱机构连接,且所述驱动机构具有第一驱动轴;
传动机构,包括:支撑组件、驱动轮、张紧组件和支撑轮,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支柱机构连接,所述驱动轮、张紧组件和支撑轮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且所述张紧组件位于所述驱动轮和所述支撑轮之间,所述驱动轮与所述第一驱动轴连接;
从动机构,包括: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支柱机构的顶部转动连接;
载物提升机构,包括:同步带和载物台,所述载物台与所述同步带连接,所述同步带套设在所述从动轮和所述支柱机构的底部之间,且所述同步带具有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与所述驱动轮的外周面、支撑轮的外周面和从动轮的外周面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驱动轮、支撑轮和从动轮运动,所述外壁与所述张紧组件接触,并能够相对所述张紧组件运动,且所述张紧组件挤压所述外壁。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具有第一支撑侧板,所述第一支撑侧板与所述支柱机构连接,所述张紧组件包括:
张紧轮,所述张紧轮具有第一轮部和第一轴部,所述第一轴部沿所述第一轮部的轴向方向穿过所述第一轮部,并与所述第一轮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轮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外壁接触并挤压所述外壁;
第一摆动杆,所述第一摆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侧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摆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侧板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张紧组件还包括:
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固定连接;
第一摆动张紧弹簧,所述第一摆动张紧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摆动杆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与第一支撑侧板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侧板,且所述驱动轮、张紧轮和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和所述第二支撑侧板之间,
所述张紧组件还包括:
第二摆动杆,所述第二摆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部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侧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摆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侧板连接;
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支撑侧板固定连接;
第二摆动张紧弹簧,所述第二摆动张紧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动杆连接;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摆动杆和所述第一支撑侧板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动杆和所述第二支撑侧板连接的一端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具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二支撑侧板具有第二滑动槽,
所述第一摆动杆与所述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滑动槽滑动,
所述第二摆动杆与所述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并能够沿所述第二滑动槽滑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提升装置还包括:
导向机构,包括:固定装置、第一导向支撑板和第一导向轮组,
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具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板连接,
所述第一导向轮组安装在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板上,并与所述支柱机构滑动连接,
所述载物台与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板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轮组包括:
第一偏心轮组件、第一固定轮组件和第一调整轮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偏心轮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偏心轴和第一偏心轮,所述第一偏心轴具有第二轴部和第三轴部,所述第二轴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轴部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轴部的轴线和所述第三轴部的轴线平行,
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板和所述第二轴部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偏心轮与所述第三轴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柱机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承柱和第二支承柱,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
第二导向支撑板和第二导向轮组,所述第二导向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板相对设置,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板和第二导向支撑板之间,且所述载物台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板和第二导向支撑板连接,
所述第二导向轮组安装在所述第二导向支撑板上,并与所述第二支承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与所述第一支承柱滑动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承柱具有第一侧柱、第二侧柱和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承柱靠近所述第二支承柱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所述第一侧柱和所述第二侧柱,所述第一侧柱靠近所述载物台,所述第二侧柱远离所述载物台,
所述第一固定轮组件与所述第一侧柱远离所述载物台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偏心轮与所述第一侧柱靠近所述载物台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调整轮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柱滑动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提升装置还包括:
限位器,所述限位器位于所述第一支承柱和第二支承柱之间,并与所示第一支承柱和第二支承柱连接,
所述限位器具有限位孔,所述同步带穿过所述限位孔。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所提供的提升装置具有支柱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载物提升机构,其中,传动机构中包括驱动轮、张紧组件、支撑轮和从动轮,同步带的内壁与驱动轮的外周面、支撑轮的外周面和从动轮的外周面连接,从而使得同步带能够在驱动轮的驱动下运动并相对驱动轮、支撑轮和从动轮运动。同时,同步带能够在支撑轮的支撑作用下保持稳固。但是,同步带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形变,从而使得同步带发生松动,也因此造成提升装置在提升货物的过程中会发生晃动的问题。本申请将张紧组件与同步带的外壁接触,并利用张紧组件挤压同步带的外壁,使得同步带在发生形变时能够通过张紧组件的挤压而紧紧套设在支柱机构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因此,本申请通过在张紧装置中设置张紧组件能够使得提升装置在提升货物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防晃动性,并进一步的提升了提升装置的稳固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提升装置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传动机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传动机构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张紧组件的爆炸图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张紧组件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传动机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提升装置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载物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载物提升机构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张紧轮调整距离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偏心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4的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同步带;2、第一支承柱;3、第二支承柱;4、底板;5、第二支撑件;6、地脚;7、驱动机构;8、驱动轮;9、支撑轮;10、从动轮;11、第一支撑侧板;12、张紧轮;13、第一摆动杆;14、第一分隔板;15、第一摆动张紧弹簧;16、第一固定块;17、第一固定销;18、第二固定销;19、第二固定块;20、第一止挡杆;21、第一侧柱;22、第二侧柱;23、第一连接柱;31、第三侧柱;32、第四侧柱;33、第二连接柱;41、联轴器;42、第二支撑侧板;43、第二摆动杆;44、第二分隔板;45、第二摆动张紧弹簧;46、第三固定块;47、第三固定销;48、第四固定销;49、第四固定块;50、第二止挡件;51、第三支撑板;52、第四支撑板;53、第二加强板;61、连接轴;62、第一滑动槽;63、背板;64、底座;65、载物台;66、导向机构;67、限位器;68、发射器;69、接收板;70、顶部安装板;71、第一卡位板;72、第二卡位板;73、减震胶块;121、第一轮部;122、第一轴部;660、第一导向支撑板;661、第一固定件;662、第二固定件;663、第一偏心轮组件;664、第一固定轮组件;665、第一调整轮组件;666、第二导向支撑板;667、第二偏心轮组件;668、第二固定轮组件;669、第二调整轮组件;670、第三固定件;6631、第一安装板;6632、第二轴部;6633、第三轴部;6634、第一偏心轮;6635、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提升装置,如图1~3所示,该提升装置可以包括支柱机构、驱动机构7、传动机构、从动机构和载物提升机构。其中,载物提升机构可以包括同步带1,该同步带1可以为皮带,但不限于此,该同步带1还可以为链条带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该提升装置能够在货物提升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固性和防晃动性。
具体地,支柱机构用于支承驱动机构7、传动机构和载物提升机构,其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2米、3米、4米等,其可以具有顶部和底部。该支柱机构可以具有一根支承柱,该支承柱可以为横截面为矩形的柱体、横截面为U形的柱体,但不限于此,该支承柱横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等,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的,该支承柱的材质可以为铝,利用铝来制作支承柱能够在保证支承柱支承强度的同时,减轻支承柱的质量,但不限于此,本公开对支承柱的材质不做限定,例如:支承柱的材质也可以为铁、铜等,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柱机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承柱2和第二支承柱3,该第一支承柱2和第二支承柱3可以为上述所述的支承柱,且第一支承柱2和第二支承柱3可以相同,但不限于此,第一支承柱2和第二支承柱3也可以不同。可以理解的是,当支柱机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承柱2和第二支承柱3时,支柱机构的顶部可以为第一支承柱2的顶部和第二支承柱3的顶部,支柱机构的底部可以为第一支承柱2的底部和第二支承柱3的底部。
当第一支承柱2的横截面为U形时,该第一支承柱2可以具有第一侧柱21、第二侧柱22和第一连接柱23。其中,第一连接柱23可以位于第一支承柱2靠近第二支承柱3的一侧,并且第一连接柱23可以连接第一侧柱21和第二侧柱22。
进一步的,第二支承柱3的横截面也可以为U形,该第二支承柱3可以具有第三侧柱31、第四侧柱32和第二连接柱33。其中,第二连接柱33可以位于第二支承柱3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柱23的一侧,并且第二连接柱33可以连接第三侧柱31和第四侧柱32。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柱机构还可以具有底板4、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5,其中,底板4远离地面的一侧可以与第一支承柱2和第二支承柱3的底部连接。第一支撑件可以具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一加强板,其中,第一支撑板可以与第一支承柱2连接,第二支撑板可以与底板4连接,且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可以与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连接。第一加强板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加强板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连接,以用于加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支撑强度。
第二支撑件5可以具有第三支撑板51、第四支撑板52和第二加强板53,其中,第三支撑板51可以与第二支承柱3连接,第四支撑板52可以与底板4连接,且第三支撑板51的一端可以与第四支撑板52的一端连接。第二加强板53的一端可以与第三支撑板5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加强板53的另一端可以与第四支撑板52的另一端连接,以用于加强第三支撑板51和第四支撑板52的支撑强度。
通过设置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5,能够增强第一支承柱2和第二支承柱3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使得第一支承柱2和第二支承柱3具有较高的高度时,依然能够保持稳固,也因此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5能够增强该提升装置的稳固性和防晃动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可以与第一侧柱21和第二侧柱22远离第二连接柱33的一侧连接,第二支承板可以与第三侧柱31和第四侧柱32远离第一连接柱23的一侧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柱机构还可以包括多个地脚6,该多个地脚6与所述底板4靠近所述地面的一侧连接,用于支承提升装置,并且该地脚6能够调节高度,从而能够通过调整地脚6的高度来调整提升装置的水平度,以增强该提升装置的环境适应性。
上述驱动机构7可以与支柱机构连接,且驱动机构7可以具有第一驱动轴。具体地,该驱动机构7可以为电动机,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其他能够提供驱动力的驱动机构7,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该电动机可以与第一支承柱2或第二支承柱3连接,也可以与底板4连接。
如图4~8所示,上述传动机构可以包括:支撑组件、驱动轮8、张紧组件和支撑轮9。其中,支撑组件可以与支柱机构连接,驱动轮8、张紧组件和支撑轮9可以与支撑组件连接,并且张紧组件可以位于驱动轮8和支撑轮9之间,驱动轮8可以与第一驱动轴连接。
上述同步带1可以具有内壁和外壁,其中,驱动轮8的外周面和支撑轮9的外周面可以与同步带1的内壁连接,并且同步带1的内壁可以相对驱动轮8和支撑轮9运动,即驱动轮8能够通过与同步带1的内壁连接,从而驱动同步带1运动;支撑轮9可以通过与同步带1的内壁连接,从而对同步带1进行支撑。张紧组件可以与同步带1的外壁接触,并且挤压同步带1的外壁,从而保证同步带1张紧。同时,同步带1能够相对张紧组件运动。
具体地,支撑组件可以具有第一支撑侧板11,该第一支撑侧板11可以与支柱机构连接,例如:第一支撑侧板11可以与第一支承柱2连接。当支撑组件具有第一支撑侧板11时,如图6~7所示,张紧组件可以包括:张紧轮12和第一摆动杆13,其中,张紧轮12可以具有第一轮部121和第一轴部122。第一轴部122可以沿第一轮部121的轴向方向穿过第一轮部121,并与第一轮部121固定连接。第一轮部121的外周面可以与同步带1的外壁接触,并挤压同步带1的外壁。
第一摆动杆13的一端可以与第一轴部122靠近第一支撑侧板11的一端连接,第一摆动杆13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一支撑侧板11连接。通过转动第一摆动杆13,能够改变张紧轮12的位置,从而使得张紧轮12对同步带1一直存在挤压力,也就因此能够对同步带1进行张紧。
除此之外,该第一摆动杆13的另一端可以与在第一支撑侧板11靠近张紧轮12的一侧连接,也可以与第一支撑侧板11远离张紧轮12的一侧连接。当第一摆动杆13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侧板11远离张紧轮12的一侧连接时,第一摆动杆13的一端可以穿过第一支撑侧板11与第一轴部122靠近第一支撑侧板11的一端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摆动杆13可以位于第一支撑侧板11靠近张紧轮12的一侧,也可以位于第一支撑侧板11远离张紧轮12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摆动杆13位于第一支撑侧板11远离张紧轮12的一侧时,该张紧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分隔板14,该第一分隔板14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支撑侧板11靠近所述张紧轮12的一侧连接,该第一分隔板14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一轴部122靠近第一支撑侧板11的一端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分隔板14能够防止张紧轮12与第一支撑侧板11之间发生干涉和摩擦,从而防止张紧轮12和第一支撑侧板11发生损坏,同时,也能够使得提升装置的运行更加平稳。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该张紧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摆动张紧弹簧15。其中,第一固定部可以与第一支撑侧板11固定连接,第一张紧弹簧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可以与第一摆动杆13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摆动张紧弹簧15,能够使得张紧组件自动的对同步带1进行张紧,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可以具有第一固定块16和第一固定销17,该第一固定块16可以与第一支撑侧板11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块16可以具有第一通孔,第一固定销17可以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第一固定块16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销17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摆动张紧弹簧15连接。
举例而言,该第一固定部可以与第一支撑侧板11靠近张紧轮12的一侧固定连接,也可以与第一支撑侧板11远离张紧轮12的一侧固定连接。即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摆动张紧弹簧15可以位于第一支撑侧板11靠近张紧轮12的一侧,也可以位于第一支撑板远离张紧轮12的一侧。
为了增强张紧组件的张紧力,该张紧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根第一摆动张紧弹簧15,第一固定部还可以具有第二固定销18,第一固定块16还可以具有第二通孔。其中,第二固定销18可以穿过第二通孔,并与第一固定块16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销18的一端可以与第二根第一摆动张紧弹簧15的一端连接,第二根第一摆动张紧弹簧15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一摆动杆13连接。
为了对第一摆动杆13的摆动进行限位,张紧组件还可包括:第一止挡件,该第一止挡件可以包括第二固定块19和第一止挡杆20,其中,第二固定块19可以与第一支撑侧板11固定连接,第一止挡杆20可以与第二固定块19固定连接,用于止挡第一摆动杆13,以对第一摆动杆13进行限位。通过设置第一止挡件对第一摆动杆13进行限位,能够防止由于第一摆动杆13摆动幅度过大而造成传动机构损坏的问题。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张紧轮12转动的顺滑性,可以在第一轴部122上套设轴承,该轴承可以为滚珠轴承,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其他轴承。
上述驱动轮8可以具有第二轮部和第四轴部,其中,第四轴部可以穿过第二轮部,并与第二轮部和第一支撑侧板11连接。该第四轴部的一端可以与第一驱动轴连接,以用于传递驱动机构7的驱动力。
进一步的,为了使第一驱动轴和第四轴部之间能够稳定连接,该传动机构还可以包括联轴器41。通过设置联轴器41,不仅能够保证第一驱动轴和第四轴部之间的稳定连接。还能够在第四轴部的轴径和第一驱动轴的轴径不同时,连接第一驱动轴和第四轴部,从而增加了驱动机构7的环境适应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轮部的外周面可以具有第一齿部,且该第一齿部可以具有沿第二轮部外周面均匀设置的齿。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第一齿部中的齿的数量、尺寸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通过在第二轮部的外周面设置第一齿部,能够增加第二轮部的摩擦力,使得驱动轮8在驱动同步带1时,不会使得同步带1发生打滑,进而增加了载物提升机构提升货物的稳固性。
上述支撑轮9可以具有第三轮部和第五轴部,其中,第五轴部可以穿过第三轮部,并与第三轮部和第一支撑侧板11连接。进一步的,第三轮部的外周面可以具有第二齿部,且该第二齿部可以具有沿第三轮部外周面均匀设置的齿。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第二齿部中的齿的数量、尺寸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通过在第三轮部的外周面设置第二齿部,能够增加第三轮部的摩擦力,使得支撑轮9在支撑同步带1时,不会使得同步带1发生打滑,进而增加了载物提升机构提升货物的稳固性。
当驱动轮8具有第一齿部,支撑轮9具有第二齿部时,同步带1内壁可以具有能够与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啮合的第三齿部,从而能够使得同步带1的运动更加平稳。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支撑组件还可以包括与第一支撑侧板11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侧板42,该第二支撑侧板42可以与第一支撑侧板11相同,但不限于此,第二支撑侧板42与第一支撑侧板11也可以不相同,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驱动轮8、张紧轮12和支撑轮9可以位于第一支撑侧板11和第二支撑侧板42之间。其中,第二轴部6632和第三轴部6633均可以与第二支撑侧板42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轴部663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侧板11连接,第二轴部6632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侧板42连接;第三轴部663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侧板11连接,第三轴部663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侧板42连接。
如图8所示,该张紧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摆动杆43。该第二摆动杆43的一端可以与第一轴部122靠近第二支撑侧板42的一端连接,第二摆动杆43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支撑侧板42连接。通过转动第二摆动杆43,能够改变张紧轮12的位置,从而使得张紧轮12对同步带1一直存在挤压力,也就因此能够对同步带1进行张紧。
除此之外,该第二摆动杆43的另一端可以与在第二支撑侧板42靠近张紧轮12的一侧连接,也可以与第二支撑侧板42远离张紧轮12的一侧连接。当第二摆动杆4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侧板42远离张紧轮12的一侧连接时,第二摆动杆43的一端可以穿过第二支撑侧板42与第一轴部122靠近第二支撑侧板42的一端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摆动杆43可以位于第二支撑侧板42靠近张紧轮12的一侧,也可以位于第二支撑侧板42远离张紧轮12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摆动杆43位于第二支撑侧板42远离张紧轮12的一侧时,该张紧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分隔板44,该第二分隔板44的一端可以与第二支撑侧板42靠近所述张紧轮12的一侧连接,该第二分隔板44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一轴部122靠近第二支撑侧板42的一端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分隔板44能够防止张紧轮12与第二支撑侧板42之间发生干涉和摩擦,从而防止张紧轮12和第二支撑侧板42发生损坏,同时,也能够使得提升装置的运行更加平稳。
进一步的,该张紧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摆动张紧弹簧45。其中,第二固定部可以与第二支撑侧板42固定连接,第二张紧弹簧的一端可以与第二固定部连接,另一端可以与第二摆动杆43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摆动张紧弹簧45,能够使得张紧组件自动的对同步带1进行张紧,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可以具有第三固定块46和第三固定销47,该第三固定块46可以与第二支撑侧板42固定连接,且第三固定块46可以具有第三通孔,第三固定销47可以穿过第三通孔并与第三固定块46固定连接。第三固定销47的一端可以与第二摆动张紧弹簧45连接。
举例而言,该第二固定部可以与第二支撑侧板42靠近张紧轮12的一侧固定连接,也可以与第二支撑侧板42远离张紧轮12的一侧固定连接。即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摆动张紧弹簧45可以位于第二支撑侧板42靠近张紧轮12的一侧,也可以位于第二支撑板远离张紧轮12的一侧。
为了增强张紧组件的张紧力,该张紧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根第二摆动张紧弹簧45,第二固定部还可以具有第四固定销48,第三固定块46还可以具有第四通孔。其中,第四固定销48可以穿过第四通孔,并与第三固定块46固定连接,且第四固定销48的一端可以与第二根第二摆动张紧弹簧45的一端连接,第二根第二摆动张紧弹簧45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摆动杆43连接。
为了对第二摆动杆43的摆动进行限位,张紧组件还可包括:第二止挡件50,该第二止挡件50可以包括第四固定块49和第二止挡杆,其中,第四固定块49可以与第二支撑侧板42固定连接,第二止挡杆可以与第四固定块49固定连接,用于止挡第二摆动杆43,以对第二摆动杆43进行限位。通过设置第二止挡件50对第二摆动杆43进行限位,能够防止由于第二摆动杆43摆动幅度过大而造成传动机构损坏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该张紧组件还可以包括连接轴61,该连接轴61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摆动杆13和第一支撑侧板11连接的一端连接,连接轴61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摆动杆43和第二支撑侧板42连接的一端连接。通过设置连接轴61,能够使得第一摆动杆13和第二摆动杆43在摆动的过程中保持同步,进而保证张紧轮12的水平,防止由于张紧轮12发生倾斜而造成同步带1不平顺的问题,也进一步的保证了载物提升机构的稳固性和防晃动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侧板11可以具有第一滑动槽62,第二支撑侧板42可以具有第二滑动槽,其中,第一摆动杆13可以与第一滑动槽62滑动连接,并能够沿第一滑动槽62滑动;第二摆动杆43可以与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并能够沿第二滑动槽滑动。通过设置第一滑动槽62和第二滑动槽能够限制第一摆动杆13和第二摆动杆43的摆动轨迹,从而使得其摆动能够更加容易控制。
更进一步的,支撑组件还可以具有背板63和底座64,其中背板63可以与第一支撑侧板11和第二支撑侧板42的一侧连接,用于固定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侧板42。底座64远离地面的一侧可以与第一支撑侧板11、第二支撑侧板42和背板63的底部连接,底座64靠近地面的一侧,可以与底板4远离地面的一侧连接,并且可以位于第一支承柱2和第二支承柱3之间。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从动机构可以包括从动轮10,该从动轮10可以与支柱机构的顶部转动连接,且同步带1能够套设在从动轮10和支柱机构的底部之间。同步带的1的内壁可以与从动轮10的外周面接触,并能够相对从动轮10运动。通过在支柱机构的顶部设置从动轮10,不仅能够对同步带1提供支撑,该能够使得同步带1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以使得同步带1能够在同步带1和支柱机构的底部之间循环运动。
如图9~12所示,上述载物提升机构还可以包括载物台65,该载物台65可以与同步带1连接。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载物台65可以具有多根滚动轴,通过设置滚动轴,能够使得货物更容易放置在载物台65上。同时,为了提高该提升装置的效率,载物提升机构可以设置多个载物台65,多个载物台65均可以与同步带1固定连接,本公开对载物台65的数量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升装置还可以包括导向机构66,该导向机构66可以包括:固定装置、第一导向支撑板660和第一导向轮组。其中,固定装置可以具有第一固定件661和第二固定件662,第一固定件661可以与同步带1连接,以用于将导向机构66和同步带1固定。第二固定件662可以与第一固定件661和第一导向支撑板660连接,以用于将第一固定件661和第一导向支撑板660固定。
第一导向轮组可以安装在第一导向支撑板660上,并与支柱机构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导向轮组,能够为导向机构66的运动提供导向,使得导向机构66的运动更加稳定。另外,载物台65可以和第一导向支撑板660连接。
在本公卡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轮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偏心轮组件663、第一固定轮组件664和第一调整轮组件665。其中,如图13~15所示,第一偏心轮组件663可以包括第一安装板6631、第一偏心轴和第一偏心轮6634。第一偏心轴可以具有第二轴部6632和第三轴部6633,第二轴部6632的一端可以与第三轴部6633的一端连接,且第二轴部6632的轴线和第三轴部6633的轴线平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轴部6632的轴线和第三轴部6633的轴线平行可以理解为:第二轴部6632的轴线和第三轴部6633的轴线不共线。本公开对第二轴部6632的轴线与第三轴部663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做限定,即本公开对第一偏心轮组件663的偏心距离不做限定,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第一安装板6631可以与第一导向支撑板660和第二轴部6632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偏心轮6634可以与第三轴部663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偏心轮组件663,能够调整第一偏心轮6634与支柱机构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支柱机构的平整度存在误差,而造成导向机构66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的问题,其中,如图13所示,第一偏心轮6634可以调整的距离范围Z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进一步的,如图15所示,为了保证第一偏心轮6634转动的平顺性,可以在第一偏心轮6634和第三轴部6633的另一端之间设置轴承。同时,可以在轴承远离第二轴部6632的一端设置卡簧6635,以对轴承限位,从而防止轴承发生轴向位移。
第一固定轮组件664可以包括第二安装板、第六轴部和第一固定轮。其中第二安装板可以与第一导向支撑板660和第六轴部一端相连,第六轴部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一固定轮转动连接。该第一固定轮可以紧贴支柱机构,并与支柱机构滑动连接。
第一调整轮组件665可以包括第三安装板、第七轴部和第一调整轮。其中第三安装板可以与第一导向支撑板660和第七轴部一端相连,第七轴部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一调整轮转动连接。该第一调整轮可以紧贴支柱机构,并与支柱机构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该导向机构66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导向轮组,且多个第一导向轮组均安装在第一导向支撑板660上,并与支柱机构滑动连接,本公开对第一导向轮组的数量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导向轮组,能够使得导向机构66的导向能力显著提升,进一步的提高了提升装置的防晃动性。
当支柱机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承柱2和第二支承柱3时,如图11~12所示,该导向机构66还可以包括第二导向支撑板666和第二导向轮组。其中,第二导向支撑板666可以与第一导向支撑板660相对设置,固定装置可以位于第一导向支撑板660和第二导向支撑板666之间,并且载物台65可以分别与第一导向支撑板660和第二导向支撑板666连接。
第二导向轮组可以安装在第二导向支撑板666上,并与第二支承柱3滑动连接,且第一导向轮组可以与第一支承柱2滑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向支撑板660位于靠近第一支承柱2的一侧,第二导向支撑板666位于靠近第二支承柱3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向轮组可以包括第二偏心轮组件667、第二固定轮组件668和第二调整轮组件669。其中,第二偏心轮组件667可以包括第四安装板、第二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轮。第二偏心轴可以具有第八轴部和第九轴部,第八轴部的一端可以与第九轴部的一端连接,且第八轴部的轴线和第九轴部的轴线平行。需要说明的是,第八轴部的轴线和第九轴部的轴线平行可以理解为:第八轴部的轴线和第九轴部的轴线不共线。本公开对第八轴部的轴线与第九轴部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做限定,即本公开对第二偏心轮组件667的偏心距离不做限定,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第四安装板可以与第二导向支撑板666和第八轴部的另一端相连,第二偏心轮可以与第九轴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第二偏心轮转动的平顺性,可以在第二偏心轮和第九轴部的另一端之间设置轴承。同时,可以在轴承远离第八轴部的一端设置卡簧6635,以对轴承限位,从而防止轴承发生轴向位移。
第二固定轮组件668可以包括第五安装板、第十轴部和第二固定轮。其中第五安装板可以与第二导向支撑板666和第十轴部一端相连,第十轴部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固定轮转动连接。该第二固定轮可以紧贴第二支承柱3,并与第二支承柱3滑动连接。
第二调整轮组件669可以包括第六安装板、第十一轴部和第二调整轮。其中第六安装板可以与第二导向支撑板666和第十一轴部一端相连,第十一轴部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调整轮转动连接。该第二调整轮可以紧贴第二支承柱3,并与第二支承柱3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该导向机构66可以具有多个第二导向轮组,且多个第二导向轮组均安装在第二导向支撑板666上,并与第二支承柱3滑动连接,本公开对第二导向轮组的数量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导向轮组,能够使得导向机构66的导向能力显著提升,进一步的提高了提升装置的防晃动性。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导向机构66还可以包括第三固定件670,该第三固定件670位于第一导向支撑板660和第二导向支撑板666之间,并分别与第一导向支撑板660和第二导向支撑板666连接,以用于固定第一导向支撑板660和第二导向支撑板666。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支承柱2的横截面为U形时,第一侧柱21可以靠近载物台65,第二侧柱22可以远离载物台65。第一固定轮组件664可以与第一侧柱21远离载物台65的一侧滑动连接,即:第一固定轮可以与第一侧柱21远离载物台65的一侧滑动连接;第一偏心轮6634可以与第一侧柱21靠近载物台65的一侧滑动连接;第一调整轮组件665可以与第一连接柱23滑动连接,即:第一调整轮可以与第一连接柱23滑动连接。从而,第一偏心轮6634和第一固定轮可以在X方向上为导向机构66提供导向,第一调整轮可以在Y方向上为导向机构66提供导向,其中X方向与第一侧柱21垂直,Y方向与第一连接柱23垂直。
进一步的,当第二支承柱3的横截面为U形时,第三侧柱31可以靠近载物台65,第四侧柱32可以远离载物台65。第二固定轮组件668可以与第三侧柱31远离载物台65的一侧滑动连接,即:第二固定轮可以与第三侧柱31远离载物台65的一侧滑动连接;第二偏心轮可以与第三侧柱31靠近载物台65的一侧滑动连接;第二调整轮组件669可以与第二连接柱33滑动连接,即:第二调整轮可以与第二连接柱33滑动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升装置还可以包括限位器67,该限位器67可以位于第一支承柱2和第二支承柱3之间,并与第一支承柱2和第二支承柱3连接。该限位器67可以具有限位孔,且同步带1能够穿过限位孔。该限位孔的大小可以略大于同步带1的宽度,从而对同步带1在限位孔轴向方向上的位移产生限制。该限位孔的可以为圆孔、长圆孔等,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孔,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提升装置还可以包括测量机构,该测量机构可以包括发射器68和接收板69,其中,发射器68安装在载物台65的边缘,接收板69安装在发射器68的上方,且接收板69的位置高于支柱机构的顶部。发射器68可以向接收板69发射信号,当载物台65上的货物的摆放位置正确的时候,货物不会阻挡发射器68发出的信号,从而接收板69能够接收到发射器68发出的信号;当载物台65上货物的摆放位置产生偏移时,会遮挡发射器68发射的信号,从而接收板69不会接收到发射器68发出信号。因此,通过设置发射器68和接收板69,能够判断货物在载物台65上的摆放位置是否正确。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发射器68的类型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柱机构还可以具有顶部安装板70,该顶部安装板70的一侧与第一支承柱2的顶部连接,另一侧与第二支承柱3的顶部连接,以用于固定第一支承柱2和第二支承柱3的顶部。上述从动轮10可以安装在顶部安装板70上。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柱机构还可以具有第一卡位板71,该第一卡位板71可以位于第一支承柱2的顶部,以用于对导向机构66的最高运动位置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支柱机构还可以具有第二卡位板72,该第二卡位板72可以位于第二支承柱3的顶部,以进一步对导向机构66的最高运动位置进行限位。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支柱机构还可以具有至少三个减震胶块73,该减震胶块73能够安装在底板4远离底板4的一侧、第一卡位板71靠近地面的一侧以及第二卡位板72靠近地面的一侧,以用于在导向机构66运动到支柱机构底部和顶部时,为导向机构66提供减震,从而防止导向机构66在运动到支柱机构底部和顶部时发生剧烈震动,这也因此进一步的增加了该提升装置的防晃动性。本公开对减震胶块73的数量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柱机构,所述支柱机构具有顶部和底部;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支柱机构连接,且所述驱动机构具有第一驱动轴;
传动机构,包括:支撑组件、驱动轮、张紧组件和支撑轮,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支柱机构连接,所述驱动轮、张紧组件和支撑轮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且所述张紧组件位于所述驱动轮和所述支撑轮之间,所述驱动轮与所述第一驱动轴连接;
从动机构,包括: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支柱机构的顶部转动连接;
载物提升机构,包括:同步带和载物台,所述载物台与所述同步带连接,所述同步带套设在所述从动轮和所述支柱机构的底部之间,且所述同步带具有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与所述驱动轮的外周面、支撑轮的外周面和从动轮的外周面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驱动轮、支撑轮和从动轮运动,所述外壁与所述张紧组件接触,并能够相对所述张紧组件运动,且所述张紧组件挤压所述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具有第一支撑侧板,所述第一支撑侧板与所述支柱机构连接,所述张紧组件包括:
张紧轮,所述张紧轮具有第一轮部和第一轴部,所述第一轴部沿所述第一轮部的轴向方向穿过所述第一轮部,并与所述第一轮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轮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外壁接触并挤压所述外壁;
第一摆动杆,所述第一摆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侧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摆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侧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组件还包括:
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固定连接;
第一摆动张紧弹簧,所述第一摆动张紧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摆动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与第一支撑侧板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侧板,且所述驱动轮、张紧轮和支撑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和所述第二支撑侧板之间,
所述张紧组件还包括:
第二摆动杆,所述第二摆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部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侧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摆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侧板连接;
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支撑侧板固定连接;
第二摆动张紧弹簧,所述第二摆动张紧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动杆连接;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摆动杆和所述第一支撑侧板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动杆和所述第二支撑侧板连接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具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二支撑侧板具有第二滑动槽,
所述第一摆动杆与所述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滑动槽滑动,
所述第二摆动杆与所述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并能够沿所述第二滑动槽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还包括:
导向机构,包括:固定装置、第一导向支撑板和第一导向轮组,
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具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板连接,
所述第一导向轮组安装在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板上,并与所述支柱机构滑动连接,
所述载物台与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轮组包括:
第一偏心轮组件、第一固定轮组件和第一调整轮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偏心轮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偏心轴和第一偏心轮,所述第一偏心轴具有第二轴部和第三轴部,所述第二轴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轴部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轴部的轴线和所述第三轴部的轴线平行,
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板和所述第二轴部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偏心轮与所述第三轴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机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承柱和第二支承柱,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
第二导向支撑板和第二导向轮组,所述第二导向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板相对设置,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板和第二导向支撑板之间,且所述载物台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板和第二导向支撑板连接,
所述第二导向轮组安装在所述第二导向支撑板上,并与所述第二支承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与所述第一支承柱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柱具有第一侧柱、第二侧柱和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承柱靠近所述第二支承柱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所述第一侧柱和所述第二侧柱,所述第一侧柱靠近所述载物台,所述第二侧柱远离所述载物台,
所述第一固定轮组件与所述第一侧柱远离所述载物台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偏心轮与所述第一侧柱靠近所述载物台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调整轮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柱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还包括:
限位器,所述限位器位于所述第一支承柱和第二支承柱之间,并与所示第一支承柱和第二支承柱连接,
所述限位器具有限位孔,所述同步带穿过所述限位孔。
CN202011197349.0A 2020-10-30 2020-10-30 提升装置 Active CN1137884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7349.0A CN113788424B (zh) 2020-10-30 2020-10-30 提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7349.0A CN113788424B (zh) 2020-10-30 2020-10-30 提升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8424A true CN113788424A (zh) 2021-12-14
CN113788424B CN113788424B (zh) 2024-04-05

Family

ID=79181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7349.0A Active CN113788424B (zh) 2020-10-30 2020-10-30 提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842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47507U (zh) * 2010-11-16 2011-06-01 周林斌 多士炉内胆升降机构
CN203938429U (zh) * 2014-06-24 2014-11-12 湖州锐格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轴升降小车
CN205605749U (zh) * 2016-05-06 2016-09-28 广州铂杰舞台灯光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皮带张紧机构
CN206679682U (zh) * 2017-03-22 2017-11-28 宁夏共享机床辅机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立体仓库载货台升降导向轮组机构
CN207648068U (zh) * 2017-12-12 2018-07-24 青岛钜源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健身阶梯机的传动链条弹性涨紧结构
CN110304580A (zh) * 2019-06-20 2019-10-0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多功能升降机
CN210551226U (zh) * 2019-07-19 2020-05-19 浙江迈睿机器人有限公司 搬运机器人的旋转传动结构
CN211225097U (zh) * 2019-12-17 2020-08-11 河南省中联玻璃有限责任公司 带挡偏装置的清洁环保型斗式提升机
CN111634845A (zh) * 2020-05-21 2020-09-08 科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提升机升降运行与断带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47507U (zh) * 2010-11-16 2011-06-01 周林斌 多士炉内胆升降机构
CN203938429U (zh) * 2014-06-24 2014-11-12 湖州锐格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轴升降小车
CN205605749U (zh) * 2016-05-06 2016-09-28 广州铂杰舞台灯光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皮带张紧机构
CN206679682U (zh) * 2017-03-22 2017-11-28 宁夏共享机床辅机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立体仓库载货台升降导向轮组机构
CN207648068U (zh) * 2017-12-12 2018-07-24 青岛钜源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健身阶梯机的传动链条弹性涨紧结构
CN110304580A (zh) * 2019-06-20 2019-10-0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多功能升降机
CN210551226U (zh) * 2019-07-19 2020-05-19 浙江迈睿机器人有限公司 搬运机器人的旋转传动结构
CN211225097U (zh) * 2019-12-17 2020-08-11 河南省中联玻璃有限责任公司 带挡偏装置的清洁环保型斗式提升机
CN111634845A (zh) * 2020-05-21 2020-09-08 科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提升机升降运行与断带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8424B (zh) 2024-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073838A (en) Belt conveyor
US20040050627A1 (en) Both-way movable body driving mechanism and elevator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9178758B (zh) 高速换层提升机
CN105775603A (zh) 一种传输系统
CN112479078B (zh) 升降机构
CN113788424A (zh) 提升装置
CN209955375U (zh) 一种自动升降平台
CN107187841A (zh) 一种平板工件传输对正装置
CN1048439C (zh) 带有滑动台的致动器
CN212101722U (zh) 一种龙门搬运机
CA2238702C (en) Motor mount
JP2002153742A (ja) 振盪機
CN219448347U (zh) 一种滚筒传输线的转向机构
CN209960117U (zh) 一种竖向减振装置
JP4651862B2 (ja) 2次元移動機構
CN105966869A (zh) 输送带纠偏装置、输送带纠偏方法及带式输送机
CN100335397C (zh) 一种电梯的拉力件的端部组件
CN114313043B (zh) 移动结构、底盘及机器人
CN211366066U (zh) 物料运输通道
CN1953929A (zh) 用于乘客运输机的振动吸收装置
CN208232367U (zh) 一种往复式下压装置
CN220787119U (zh) 一种具有减震机构的柔性滑触导轨
CN216944766U (zh) 一种履带输送线用张紧装置
JPH0645347B2 (ja) 壁面吸着走行機
CN220844132U (zh) 一种皮带输送机张紧装置重锤配重导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