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72725A - 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以及制备方法、应用 - Google Patents

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以及制备方法、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72725A
CN113772725A CN202010525463.5A CN202010525463A CN113772725A CN 113772725 A CN113772725 A CN 113772725A CN 202010525463 A CN202010525463 A CN 202010525463A CN 113772725 A CN113772725 A CN 1137727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bismuth
nano
based semiconductor
ultrapur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254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72725B (zh
Inventor
陈天翔
胡嘉鹏
吴爱国
房倩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Cixi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IB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Cixi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IB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Cixi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IBE of CAS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105254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727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72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2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72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2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9/00Compounds of bismu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btained by treating materials with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Therapies using these preparations
    • A61K41/0052Thermotherapy; Hyperthermia; Magnetic induction; Induction heating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btained by treating materials with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Therapies using these preparations
    • A61K41/0057Photodynamic therapy with a photosensitizer, i.e. agent able to produc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upon exposure to light or radiation, e.g. UV or visible light; photocleavage of nucleic acids with an ag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2Inorgan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9/00Preparations for testing in vivo
    • A61K49/04X-ray contrast prepa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9/00Selenium; Tellurium; Compounds thereof
    • C01B19/007Tellurides or selen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d-values or two theta-values, e.g. as X-ray diagra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8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 C01P2002/8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by IR- or Raman-dat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4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TEM, STEM, STM or AF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2Sub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0.1-1 microme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a)获得含有卤氧化铋纳米粒子的分散液Ⅰ;b)获得含有硒代硫酸盐的溶液Ⅰ;c)将所述分散液Ⅰ与溶液Ⅰ混合,水热反应,即可得到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肿瘤诊疗一体化,在水中分散性佳、生物毒性低、结晶性能优异,因此具备优异的癌症诊疗性能,同时降低毒副作用的能力。

Description

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以及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以及制备方法、应用,属于医用纳米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光疗是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方式,对于人体的入侵性很小。到目前为止,光热疗法和光动力疗法是两种最常见的光疗治疗癌症的方法。光热疗法是通过光热转换剂的光热效应,在特定波长激光的激发下释放热量,提高组织周围环境的温度,从而引发癌细胞的死亡。相比于其他的治疗方式,光热疗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使用的可调节剂量的外部激光照射可以精确地瞄准肿瘤,从而把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害讲到最低。而光动力疗法是通过将光敏剂靶向至肿瘤部位,随后在一定波段的激光照射下引发光化学反应,将能量传递给组织中的氧,从而产生单线态氧、超氧自由基或羟基自由基,产生细胞毒性作用来杀死肿瘤细胞。
由于现在单一的治疗手段往往难以彻底治愈肿瘤,极易出现复发,因此需要开发多模态、多功能的协同治疗模式。将光热疗法和光动力疗法相结合的协同光疗能在有效杀死肿瘤的同时,将对人体正常组织器官的伤害降到最低,还能抑制肿瘤的复发。因此,大量学者开始关注肿瘤协同光疗治疗领域的研究。
而复合材料是将具有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后组成的新材料,它能够发挥并结合各组分材料的性能,所以,复合材料是构建多模态、多功能肿瘤协同治疗平台的候选材料之一。复合材料的制备通常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然而,现有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制备成本高、工艺流程复杂以及产率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a)获得含有卤氧化铋纳米粒子的分散液Ⅰ;
b)获得含有硒代硫酸盐的溶液Ⅰ;
c)将所述分散液Ⅰ与溶液Ⅰ混合,水热反应,即可得到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
在步骤a)中,卤氧化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含有铋盐、金属卤化物、混合溶剂的物料,经水热反应,得到卤氧化铋纳米粒子。
可选地,铋盐选自Bi(NO3)3、Bi2(SO4)3、Bi(NO3)3·5H2O、Bi(PO3)3、BiH(PO3)2、BiH2PO3、Bi2(CO3)3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金属卤化物为过渡金属卤化物。
所述过渡金属卤化物选自CuCl2、CoCl2、NiCl2、ZnCl2、SnCl2、FeCl3、MoCl2、FeF3、FeBr3、MoBr4、MoF6、FeI2、CuF2、CoF2、NiF2、ZnF2、SnF2、CuBr2、CoBr2、NiBr2、ZnBr2、SnBr2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混合溶剂包括溶剂a和溶剂b;溶剂a为水,溶剂b选自有机醇、有机酸、无机酸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所述有机醇选自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中的任一种。
所述有机酸选自柠檬酸。
所述无机酸选自盐酸。
可选地,铋盐在物料中的浓度为10~100g/L;
金属卤化物在物料中的浓度为10~100g/L;
溶剂b在物料中的浓度为10~100g/L。
可选地,Bi盐、金属卤化物和溶剂b的质量比为10~2:5~1:10~100。
可选地,制备卤氧化铋纳米粒子时,水热反应的条件为100~180℃下反应4~18小时。
具体地,制备卤氧化铋纳米粒子时,水热反应温度的上限选自140℃、160℃、180℃;水热反应温度的下限选自100℃、140℃、160℃。
具体地,制备卤氧化铋纳米粒子时,水热反应时间的上限选自8h、12h、16h、18h;水热反应时间的下限选自4h、8h、12h、16h。
可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卤氧化铋纳米粒子在分散液Ⅰ中的含量为1~10wt%。
在步骤a)中,将制备得到的卤氧化铋纳米粒子直接加入水中,即可得到所述含有卤氧化铋纳米粒子的分散液Ⅰ。
可选地,步骤b)包括,将含有硒粉和亚硫酸盐的溶液Ⅱ,回流反应,抽滤,得到所述含有硒代硫酸盐的溶液Ⅰ。
可选地,所述亚硫酸盐与硒粉的摩尔比为n,n的取值范围为1≤n≤8。
优选地,n的取值范围为1<n≤8。
本申请中,当n的取值范围为1<n≤8时,硒粉可以全部溶解,若按照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比1:1时,硒粉很难全溶解。
具体地,亚硫酸盐选自亚硫酸钠、亚硫酸钾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所述回流反应的条件为:反应温度60℃~120℃,反应时间3~10h。
具体地,回流温度的上限选自90℃、120℃;回流温度的下限选自60℃、90℃。
具体地,回流时间的上限选自6h、9h、10h;回流时间的下限选自3h、6h、9h。
可选地,所述硒代硫酸盐在溶液Ⅰ中的含量为1~10wt%。
可选地,在步骤c)中,水热反应的条件为:反应温度120~180℃;反应时间30min~6h。
具体地,当分散液Ⅰ与溶液Ⅰ混合,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再将浅黄色悬浮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发生水热反应。分散液Ⅰ与溶液Ⅰ混合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磁力搅拌后悬浮溶液能分散更均匀,可以使得后面水热反应得到的晶体形貌和大小能更均一,后面的水热反应是为了进一步反应和让晶体生长。
步骤c)中,在水热反应过程中,卤氧化铋纳米粒子与硒代硫酸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Bi2Se3,并且使得Bi2Se3进一步生长,实现了Bi2Se3在卤氧化铋纳米粒子(例如,BiOCl)原位生长。
具体地,在步骤c)中,水热反应温度的上限选自140℃、160℃、180℃;水热反应温度的下限选自120℃、140℃、160℃。
具体地,在步骤c)中,水热反应时间的上限选自1h、2h、4h、6h;水热反应时间的下限选自30min、1h、2h、4h。
可选地,在步骤c)中,分散液Ⅰ与溶液Ⅰ的体积比为1:10~10:1。
在一个示例中,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含有Bi3+盐、金属卤化物和溶剂b的水溶液均匀混合,经水热反应,得到BiOX纳米片;
b)将硒粉、亚硫酸盐和超纯水均匀混合,冷凝回流得到硒代硫酸盐溶液;
c)将BiOX纳米片和硒代硫酸盐溶液均匀混合,经水热反应,得到所述异质结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形貌可控的肿瘤联合光疗诊疗纳米材料,即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该纳米复合材料水溶性好、结晶性能优异、生物毒性低,因此具备提供肿瘤等重大疾病及时诊断和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能力。
一种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包括卤氧化铋纳米粒子和硒化物纳米粒子;所述卤氧化铋纳米粒子与硒化物纳米粒子之间形成异质结。
异质结材料是由两种不同性质的半导体单晶薄层构成,但在结合面处保持晶格连续性的复合材料,它在拥有普通半导体材料所有的特性之外,因其特殊的能带结构,从而拥有特异的光电性能,常常被应用于制作晶体管和光电子器件。由于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搭载多功能平台的潜力以及合成方法多且成熟,使得异质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制备肿瘤协同治疗的纳米药物中。
本申请中,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即为铋系半导体异质结纳米材料,该材料具有光热疗和光动力疗的协同治疗模式,光热光动力性能优异、CT信号显著且安全无毒。该纳米材料应用于肿瘤诊疗一体化,在水中分散性佳、生物毒性低、结晶性能优异,因此具备优异的癌症诊疗性能,同时降低毒副作用的能力。
本申请所提供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即由卤氧化铋纳米粒子与硒化物纳米粒子之间形成异质结,从而使得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同时具备光热疗和光动力疗的协同治疗模式,卤氧化铋纳米粒子实现光动力疗,硒化铋实现光热疗。
可选地,所述卤氧化铋纳米粒子选自具有式Ⅰ所示结构式的物质中的任一种;
BiOX 式Ⅰ
在式Ⅰ中,X表示卤素;
所述卤素选自F、Cl、Br、I中的任一种;
所述硒化物纳米粒子包括Bi2Se3纳米粒子。
可选地,BiOX选自BiOF、BiOCl、BiOBr、BiOI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硒化物纳米粒子包括Bi2Se3纳米粒子、MoSe2纳米粒子、CuSe纳米粒子、FeSe2纳米粒子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硒化物纳米粒子为Bi2Se3纳米粒子。
可选地,所述硒化物纳米粒子原位生长在所述卤氧化铋纳米粒子上。
本申请中,可以通过步骤c)中的控制反应时间,实现对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形貌和粒径的控制。对于较短的反应时间(例如0.5~1h),Bi2Se3纳米粒子以颗粒状的形式原位生长在卤氧化铋纳米粒子表面,此时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粒径较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例如1~4h),Bi2Se3纳米粒子越长越大,最终可以实现核壳包裹的结构,即Bi2Se3纳米粒子以壳状包裹卤氧化铋纳米粒子的表面,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粒径也变大了。
可选地,所述卤氧化铋纳米粒子的形貌选选自纳米片、纳米球中的任一种;
所述硒化物纳米粒子的形貌选自纳米片、纳米球、纳米花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氯氧化铋为片状、氟氧化铋为片状、溴氧化铋为片状;碘氧化铋为球状。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卤氧化铋纳米粒子为片状,Bi2Se3纳米粒子也为片状,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晶体。
可选地,所述卤氧化铋纳米粒子的粒径为20~300nm;所述硒化物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300nm。
可选地,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粒径为20~400nm。
步骤c)中的反应时间在30min~1h内,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粒径在50-200nm之间;反应时间在1h-4h内,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粒径在200-400nm之间。
可选地,粒径位于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D50±20%范围内的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个数百分含量为60~80%。
优选地,粒径位于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D50±20%范围内的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个数百分含量为70%。
可选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在水或生理盐水中分散60天时,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平均粒径变化≤20%。
可选地,近红外光(波长为800~1100nm)光照下,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水溶液(200ug/ml)在5min内能升温约23℃。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的制备方法,将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经高分子材料包覆处理,即可以得到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
其中,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选自上述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上述任一项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中任一种;所述高分子材料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
具体地,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a)获得含有卤氧化铋纳米粒子的分散液Ⅰ;
b)获得含有硒代硫酸盐的溶液Ⅰ;
c)将所述分散液Ⅰ与溶液Ⅰ混合,水热反应,即可得到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
d)将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经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包覆处理,获得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
可选地,在步骤d)中,所述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包括氨基聚乙二醇氨基、改性壳聚糖、葡聚糖、羧基葡聚糖、脂质体、聚乙烯吡咯烷酮、精氨酸、聚谷氨酸、多肽中的任一种。
改性壳聚糖为经羧基化、酰基化或酯化改性的壳聚糖。
步骤d)包括:将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液Ⅱ与含有高分子材料的溶液Ⅱ混合反应,得到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
可选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在分散液Ⅱ中的含量为1~10wt%;高分子材料在溶液Ⅱ中的含量为40~60mg/mL。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包括经高分子材料包覆修饰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肿瘤光热/光动力复合光疗治疗纳米材料,所述肿瘤光热/光动力复合光疗治疗纳米材料包括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
所述肿瘤光热/光动力复合光疗治疗纳米材料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中的任一种。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方面,还提供了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在CT成像材料领域、肿瘤靶向药物领域、肿瘤诊断材料领域、药物载体领域、重离子治疗领域中的应用。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在CT成像材料领域、肿瘤靶向药物领域、肿瘤诊断材料领域、药物载体领域、重离子治疗领域中的应用。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形貌可控的异质结结构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BiOX@Bi2Se3;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为生物相容性材料;BiOX选自BiOF、BiOCl、BiOBr、BiOI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纳米材料通过分步水热法制备,卤氧化铋纳米粒子通过水热法制备、步骤c)中也通过水热法反应,从而得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操作简便、安全高效。所述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肿瘤光疗中,可通过光热和光动力联合治疗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及杀伤,从而显著提高肿瘤治疗的效率和疗效;应用于肿瘤诊疗一体化中可获得一种治疗效果好、CT/光声成像显著的诊疗一体化试剂,实现对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以及后续的跟进治疗。
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申请所提供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粒径可控且粒径分布集中、形貌均一、结晶度高、光热光动力性能优异、CT信号显著且安全无毒的特点,粒径可控、粒径分布集中和形貌均一能使得材料更好地进入体内血液循坏中,过大粒径的纳米材料无法进入到肿瘤部位。
2)本申请所提供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在水或生理盐水溶液中可稳定存在。
3)本申请所提供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优异的特点。
4)本申请所提供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于制备CT成像材料、肿瘤靶向药物,以及肿瘤诊断材料和/或药物载体等。
5)本申请所提供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溶剂热法,具有环保安全、工艺简单、质量易于控制、得率高、成本低且易于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米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所得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TEM结果。
图3是实施例1所得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XRD结果。
图4是实施例1所得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SEM结果。
图5是实施例1所得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粒径分布结果。
图6是实施例1所得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光热升温曲线的测量结果。
图7是实施例1所得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CT成像结果。
图8是对比例1所得材料的SEM结果。
图9是对比例2所得材料的TEM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通用测试方法
水分散性测试
测试仪器:Malvern Nano-ZS型动态光散射粒度仪,测试条件:散射角173°。
粒径分布测试
测试仪器:Malvern Nano-ZS型动态光散射粒度仪,测试条件:散射角173°。
XRD
测试仪器:Brueckner D8 Advance X射线衍射仪;测试条件:Cu Kα靶(40kV,40mA),步长0.02°(2θ),3s/步。
SEM
测试仪器:Verios G4 UC型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条件:30kV,100nA;且待测纳米材料用导电胶带固定于单晶硅片上进行测试。
TEM
测试仪器:JEOL-21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条件:200Kv,101μA;且待测纳米材料分散于水中进行测试。
CT值测量
测试仪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测试条件为管电压:80kV,管电流:150mAs。
实施例1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25℃),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BiOCl)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25℃),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即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BiOCl/Bi2Se3)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分别对实施例1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进行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
图1是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结构示意图。BiOCl片为中间的核,Bi2Se3在BiOCl片上原位生长逐渐覆盖形成片状,Bi2Se3表面连接了生物相容性好的表面包覆物高分子。
图2是实施例1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图。从图2可以确认本发明的构思,主要包括合成得到粒径形貌均一、结晶性好的铋系异质结纳米粒子。
图3是实施例1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XRD表征图,可以证实复合材料中同时有BiOCl和Bi2Se3,也可以从XRD数据线型的平滑度和与标准pdf卡片的对比中看出BiOCl/Bi2Se3纳米材料结晶性好。
图4是实施例1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SEM图;图4a)是反应时间为1h的材料;图4b)是反应时间为4h的材料。从图4中可以看出,反应1hBiOCl/Bi2Se3复合纳米材料的粒径为100~200nm,反应4hBiOCl/Bi2Se3复合纳米材料的粒径为300~400nm;并且还可以看到圆形的BiOCl片已经初步长成六边形的Bi2Se3片,且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来控制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粒径。
图5实施例1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粒径分布测试结果,可以证实大部分纳米片的尺寸都比较均一,粒径位于D50±20%范围内的所述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个数百分含量为70%。
图6中的曲线a是实施例1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在室温(25℃)下的光热升温曲线测量结果。具体地,将得到的BiOCl/Bi2Se3纳米材料溶于水中,分别配置成浓度为50μg/ml溶液、100μg/ml溶液、200μg/ml溶液、400μg/ml溶液、800μg/ml溶液,所述浓度在图6中由下至上分别依次对应不同的线条,由近红外光(800~1100nm)照射。由图5中,可以看出,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水溶液(200ug/ml)在5min内能升温约23℃。
图7是实施例1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CT成像结果,由图7中可以看出成像较为清晰,CT信号显著。
实施例2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25℃),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BiOCl)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25℃),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30min;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BiOCl/Bi2Se3)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2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25℃),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BiOCl)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25℃),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2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BiOCl/Bi2Se3)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3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产物0.261g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4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4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产物0.261g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4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5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BiOCl)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8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BiOCl/Bi2Se3)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6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158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7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632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8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9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264gK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9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10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二甘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10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11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三甘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11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12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柠檬酸水溶液,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12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13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226gFeF3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13所得BiOF/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14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92gFeBr3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14所得BiOBr/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15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620gFeI2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15所得BiOI/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16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079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16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17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1.264gSe粉及2.016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17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18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8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18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19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6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19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20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4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20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21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8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21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22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3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22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23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9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23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24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6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24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25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1gFeCl3·6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12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25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26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546gMoCl5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26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27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270gCuCl2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FeCl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27所得BiOCl/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28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42gMoF6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MoF6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28所得BiOF/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29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832gMoBr4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MoBr4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29所得BiOBr/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实施例30
(1)称取0.972gBi(NO3)3·5H2O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乙二醇,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Bi(NO3)3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a;
(2)称取0.448gCuBr2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CuBr2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b;
(3)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b全部滴加到溶液a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白色悬浮液,得到溶液c;
(4)将c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2h;
(5)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产物A在70℃下干燥6h烘干并研磨至粉末;
(6)称取0.316gSe粉及1.008gNa2SO3于50ml三颈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90℃搅拌回流6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到溶液d;
(7)取0.261g产物A于5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ml超纯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分散均匀,得到溶液e;
(8)室温条件下,上述溶液d全部滴加到溶液e中,磁力搅拌至溶液变为浅黄色悬浮液,得到溶液f;
(9)将f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并放到反应釜中密封,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160℃恒温反应1h;
(10)反应完毕后,反应釜冷却到室温,将聚四氟乙烯内胆底部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溶解取出至50ml离心管中,并向离心管中加入过量乙醇,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固体分散在10ml超纯水中,得到分散液g。
(11)在分散液g中加入10mlPEG-NH2水溶液(浓度为50mg/mL)中,搅拌24h后,将烧杯底部的纳米粒子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洗涤5-8次,得到的最终产物溶于超纯水中,4℃保存。
结果
实施例30所得BiOBr/Bi2Se3纳米材料的TEM、XRD、SEM、粒径分布测试、光热升温、CT值测量等检测的结果基本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Bi2Se3/BiOCl P-N型异质结材料
a)共沉淀法
在烧杯中加入1.1gBiCl3、1.1gSeCl4和0.33g-0.99g的EDTA,加入超纯水后超声10分钟形成均匀溶液。
随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1h,然后加入NaOH和0.58gNaBH4,加热到75℃搅拌至出现沉淀。
将沉淀过滤回收,离心洗涤后在110℃下烘干4h,得到所述材料。
b)水热法
在烧杯中加入1.1gBiCl3、1.1gSeCl4和0.33g-0.99g的EDTA,加入超纯水后超声10分钟形成均匀溶液。
随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1h,然后加入NaOH和0.58gNaBH4,搅拌至粉末完全溶解后将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放入反应釜中密封,在120℃下反应9h。
取出反应釜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将底部沉淀过滤回收,离心洗涤后在110℃下烘干4h,得到所述材料。
结果
对比例1的合成方法复杂繁琐,材料形貌均一性差且尺寸达到微米级,难以用于临床肿瘤诊疗。
图8是对比例1中Bi2Se3/BiOCl P-N型异质结材料的SEM测试结果,由图8a)可以看出,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的Bi2Se3/BiOCl材料为纳米花形貌,且粒径达到了微米级别;由图8b)可以看出,该制备方法得到的Bi2Se3/BiOCl材料分散性差,团聚严重。
对比例2 BSA-BiOI/Bi2S3纳米异质结材料
a)BiOI的制备
在烧杯中加入5mmol KI、5ml无水乙醇和3ml超纯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1mmolBi(NO3)3·5H2O,然后超声至溶液变成黑红色。
以12000r/min的转速离心3min,除去底部沉淀。然后将5ml上述溶液以0.1ml/min的速度注入100ml 1%的吐温-20水溶液中。
随后,将所得溶液放入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放入反应釜中密封后加热到180℃反应320min,得到BiOI。
b)BSA-BiOI/Bi2S3的制备
将20ml 0.5mg/ml的BiOI水溶液和4ml 0.005mol/l的硫代乙酰胺水溶液加入到聚四氟乙烯内胆中,放入反应釜中密封,在180℃下反应30min。取出反应釜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将底部沉淀过滤回收,离心洗涤后冷冻干燥12h,得到BiOI/Bi2S3
将60mg BSA(牛血清白蛋白)加入到15ml 0.4mg/ml的BiOI/Bi2S3的水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3h。然后通过离心洗涤后得到所述产品。
结果
对比例2的合成方法复杂,导致产物的产率较低,无法批量生产。同时,复合材料中的Bi2S3在生物体内容易分解产生S2-,对机体毒性较大,会对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图9是对比例2中BSA-BiOI/Bi2S3纳米异质结材料的TEM测试结果。
由图9可以看出,BSA-BiOI/Bi2S3材料的形貌均一性差且粒径相差较大。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几个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a)获得含有卤氧化铋纳米粒子的分散液Ⅰ;
b)获得含有硒代硫酸盐的溶液Ⅰ;
c)将所述分散液Ⅰ与溶液Ⅰ混合,水热反应,即可得到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卤氧化铋纳米粒子在分散液Ⅰ中的含量为1~1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包括,将含有硒粉和亚硫酸盐的溶液Ⅱ,回流反应,得到所述含有硒代硫酸盐的溶液Ⅰ;
优选地,所述硒代硫酸盐在溶液Ⅰ中的含量为1~10wt%;
优选地,所述亚硫酸盐与硒粉的摩尔比为n,n的取值范围为1≤n≤8;
优选地,所述回流反应的条件为:反应温度60℃~120℃,反应时间3~10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水热反应的条件为:反应温度120~180℃;反应时间30min~6h。
5.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包括卤氧化铋纳米粒子和硒化物纳米粒子;
所述卤氧化铋纳米粒子与硒化物纳米粒子之间形成异质结;
优选地,所述卤氧化铋纳米粒子选自具有式Ⅰ所示结构式的物质中的任一种;
BiOX式Ⅰ
在式Ⅰ中,X表示卤素;
所述卤素选自F、Cl、Br、I中的任一种;
所述硒化物纳米粒子包括Bi2Se3纳米粒子;
优选地,所述硒化物纳米粒子原位生长在所述卤氧化铋纳米粒子上;
优选地,所述卤氧化铋纳米粒子的形貌选自纳米片、纳米球中的任一种;
所述硒化物纳米粒子的形貌选自纳米片、纳米球、纳米花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所述卤氧化铋纳米粒子的粒径为20~300nm;
所述硒化物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300nm;
优选地,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粒径为20~400nm;
优选地,粒径位于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D50±20%范围内的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个数百分含量为60~80%。
6.一种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经高分子材料包覆处理,即可以得到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
其中,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选自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权利要求5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中任一种;
所述高分子材料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包括氨基聚乙二醇氨基、改性壳聚糖、葡聚糖、羧基葡聚糖、脂质体、聚乙烯吡咯烷酮、精氨酸、聚谷氨酸、多肽中的任一种。
8.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包括经高分子材料包覆修饰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
9.一种肿瘤光热/光动力复合光疗治疗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光热/光动力复合光疗治疗纳米材料包括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
所述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选自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权利要求8所述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
10.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权利要求8所述的铋系半导体纳米包覆材料在CT成像材料领域、肿瘤靶向药物领域、肿瘤诊断材料领域、药物载体领域、重离子治疗领域中的应用。
CN202010525463.5A 2020-06-10 2020-06-10 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以及制备方法、应用 Active CN1137727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5463.5A CN113772725B (zh) 2020-06-10 2020-06-10 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以及制备方法、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5463.5A CN113772725B (zh) 2020-06-10 2020-06-10 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以及制备方法、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2725A true CN113772725A (zh) 2021-12-10
CN113772725B CN113772725B (zh) 2023-06-06

Family

ID=78834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5463.5A Active CN113772725B (zh) 2020-06-10 2020-06-10 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以及制备方法、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727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0817A (zh) * 2022-07-28 2022-12-02 众旺达(宁夏)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污水中毒品及毒品代谢物的检测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6738A (zh) * 2009-09-29 2010-06-23 武汉理工大学 纳米片状Bi2Se3热电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2220637A (zh) * 2011-05-31 2011-10-19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BiOCl,BiOBr及Bi2S3的微/纳米分级结构
CN102633304A (zh) * 2012-04-28 2012-08-15 苏州大学 一种具有ct造影功能的硫化铋纳米棒、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
CN103316701A (zh) * 2013-07-02 2013-09-25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一种制备Bi2S3/ BiOCl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方法
CN110227502A (zh) * 2019-06-11 2019-09-1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常温一步制备氯化氧铋/硫化铋纳米花异质结的方法
CN110882705A (zh) * 2019-12-10 2020-03-17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微波合成氧空位BiOCl/Bi2S3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1084882A (zh) * 2019-12-31 2020-05-01 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一种二维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6738A (zh) * 2009-09-29 2010-06-23 武汉理工大学 纳米片状Bi2Se3热电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2220637A (zh) * 2011-05-31 2011-10-19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BiOCl,BiOBr及Bi2S3的微/纳米分级结构
CN102633304A (zh) * 2012-04-28 2012-08-15 苏州大学 一种具有ct造影功能的硫化铋纳米棒、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
CN103316701A (zh) * 2013-07-02 2013-09-25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一种制备Bi2S3/ BiOCl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方法
CN110227502A (zh) * 2019-06-11 2019-09-1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常温一步制备氯化氧铋/硫化铋纳米花异质结的方法
CN110882705A (zh) * 2019-12-10 2020-03-17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微波合成氧空位BiOCl/Bi2S3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1084882A (zh) * 2019-12-31 2020-05-01 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一种二维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ANJUN WANG ET AL.: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hierarchical Bi2Se3/BiOBr nanostructures and enhanced activity for p-nitrophenol reduction by NaBH4"", 《CRYSTENGCOMM》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0817A (zh) * 2022-07-28 2022-12-02 众旺达(宁夏)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污水中毒品及毒品代谢物的检测方法
CN115420817B (zh) * 2022-07-28 2023-11-14 众旺达(宁夏)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污水中毒品及毒品代谢物的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2725B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ou et al. Mesoporous carbon nanospheres as a multifunctional carrier for cancer theranostics
Xiao et al. Hydrophilic bismuth sulfur nanoflower superstructures with an improved photothermal efficiency for ablation of cancer cells
Dong et al. Poly (ethylene glycol) conjugated nano-graphene oxide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
CN111388666B (zh) 一种二维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an et al. Gd 3+-Doped MoSe 2 nanosheets used as a theranostic agent for bimodal imaging and highly efficient photothermal cancer therapy
CN111084882A (zh) 一种二维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2891536B (zh) 一种铋系纳米异质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827164A (zh) 一种磁场下高产热效率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1569072B (zh) 一种钆螯合氧化钨梭形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 et al. Green synthesis of highly dispersed ytterbium and thulium co-doped sodium yttrium fluoride microphosphors for in situ light upconversion from near-infrared to blue in animals
CN113772725B (zh) 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以及制备方法、应用
Hu et al. Fabrication of Gd 2 O (CO 3) 2· H 2 O/silica/gold hybrid particles as a bifunctional agent for MR imaging and photothermal destruction of cancer cells
CN107986318B (zh) 水溶性CuS纳米晶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10436529B (zh) 一种可用于磁热疗的Fe3O4纳米棒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623940A (zh) 硒/二氧化硅/金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Yu et al. Doxorubicin-loaded Bi-PEG nanoparticles as novel chemo-photothermal nanoagents for efficiently killing cancer cells
CN106963951B (zh) 氧化石墨烯/钨酸锰/聚乙二醇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
Dougherty et al. Facile solvothermal synthesis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polyethylene glycol-coated paramagnetic Gd2 (CO3) 3 particles and corresponding Gd2O3 nanoparticles for use as MRI contrast agents
CN103007302B (zh) Gd2O3-TiO2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28487B (zh) 含石墨化荧光碳点且具有yolk-shell结构的磁性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g et al. Microwave absorbing Fe3O4@ mTiO2 nanoparticles as an intelligent drug carrier for microwave-triggered synergistic cancer therapy
CN112023041A (zh) 一种硒/二氧化硅/铋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4177289B (zh) 用于光动力和光热联合治疗的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6785446A (zh) 一种CeO2/Fe3O4杂化多孔碳纳米颗粒及其制备
CN110550666A (zh) 一种单分散、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花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