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8517B -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8517B
CN113748517B CN202080000407.8A CN202080000407A CN113748517B CN 113748517 B CN113748517 B CN 113748517B CN 202080000407 A CN202080000407 A CN 202080000407A CN 113748517 B CN113748517 B CN 1137485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riving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electrodes
hole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04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8517A (zh
Inventor
王宇
黄冠达
童慧
申晓斌
袁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748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8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8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85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基板、多个第一电极、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第二电极层和彩膜层。驱动基板包括多个驱动晶体管,多个第一电极间隔设于驱动基板一侧的表面上,且与多个驱动晶体管的一极一一对应电连接;空穴传输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设于相邻的各第一电极之间,且位于驱动基板的表面上;第二部分设于各第一电极远离驱动基板的表面上;第一部分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部分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有机发光层设于空穴传输层远离驱动基板的一侧;第二电极层设于有机发光层远离空穴传输层的一侧;彩膜层设于第二电极层远离有机发光层的一侧。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市场的快速增长,适用于VR/AR领域的显示面板也正在加急步伐向微型化、高PPI、快速响应和高色域的方向发展,而硅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凭借着其微型化和高PPI的优势,也正在成为VR/AR领域的新的关注焦点。
目前,硅基OLED产品需要更小的阳极像素和更窄的阳极间距以满足高分辨率,OLED器件需要更高亮度、高效率以应对在彩膜层像素化过程中引起的光学损失。
然而,现有的硅基OLED器件虽然能够满足高效率和高电压,但会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会带来而外的影响,比如大电流、串扰、漏电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能够降低串扰和漏电。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
驱动基板,包括多个驱动晶体管;
多个第一电极,间隔设于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表面上,且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与多个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极一一对应电连接;
空穴传输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于相邻的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且位于所述驱动基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二部分设于各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
有机发光层,设于所述空穴传输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远离所述空穴传输层的一侧;
彩膜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的两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为所述第二部分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为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空穴传输层为一体结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空穴传输层在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为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相邻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驱动基板上正投影的最大宽度的三分之一。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开口率大于50%,相邻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间隙为小于4μm。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电极在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为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的最大宽度小于13μm。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电子传输层,设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远离所述空穴传输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电子传输层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电子注入层,设于所述电子传输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电子注入层远离所述电子传输层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空穴阻挡层,设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远离所述空穴传输层的一侧,所述电子传输层位于所述空穴阻挡层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光取出层,设于所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一侧,所述彩膜层设于所述光取出层远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空穴传输层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光取出层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封装层,设于所述光取出层远离所述二电极层的一侧,所述彩膜层设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光取出层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空穴传输层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封装层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驱动基板,所述驱动基板包括多个驱动晶体管;
在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且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与多个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极一一对应电连接;
在相邻的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形成空穴传输层,所述空穴传输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于相邻的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且位于所述驱动基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二部分设于各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
在所述空穴传输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有机发光层;
在所述有机发光层远离所述空穴传输层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层;
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一侧形成彩膜层。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空穴传输层的第一部分设于相邻的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驱动基板的表面上,设于相邻的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空穴传输层由于具有较低的导电性。因此,当其中一个阳极通电时,相邻的两个阳极不会被导通;从而在点亮一个子素时,相邻的子像素不会被点亮,由此可以单独控制单个子像素单独发光,使得子像素之间的漏电减少,从而提升光谱的色纯度,进而可以提高产品的色域;漏电和串扰减少后,进而可以提升器件的效率,改善器件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的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再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单色光谱;
图6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单色光谱;
图7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驱动基板;
21、第一电极,22、第二电极层;
30、空穴传输层,310、第一部分,320、第二部分;
40、有机发光层,410、第一发光层,420、第二发光层,430、第三发光层;
50、彩膜层;
61、空穴阻挡层,62、电子传输层,63、电子注入层;
71、第一封装层,72、第二封装层;
80、光取出层;
90、盖板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成、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申请人发现,现有的OLED器件,各有机层在蒸镀时均使用Open mask,因此在两个阳极之间也会存在空穴注入层。由于空穴注入层为高导电性的有机材料,传输性能类似与金属,因此在两个阳极之间的空穴注入层会将相邻的阳极之间导通。因此,当一个空穴注入层通电时,相邻的两个阳极也会被导通,进而导致相邻像素的有机发光层也会被点亮,从而使光色不是真正的单光色,进而导致出现串色和串扰以及漏电流等问题。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基板10、多个第一电极21、空穴传输层30、有机发光层40、第二电极层22层和彩膜层50。驱动基板10包括多个驱动晶体管;多个第一电极21间隔设于驱动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上,且多个第一电极21与多个驱动晶体管的一极一一对应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一极例如可为源极;空穴传输层30包括第一部分310和第二部分320,第一部分310设于相邻的各第一电极21之间,且位于驱动基板10的表面上;第二部分320设于各第一电极21远离驱动基板10的表面上;第一部分310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10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部分320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10的最小距离;有机发光层40设于空穴传输层30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第二电极层22层设于有机发光层40远离空穴传输层30的一侧;彩膜层50设于第二电极层22层远离有机发光层40的一侧。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空穴传输层30的第一部分310设于相邻的各第一电极21之间的驱动基板10的表面上,且第一部分310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10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部分320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10的最小距离,增加了相邻两个第一电极21上第二部分310之间的第一部分310的长度,降低了相邻第二部分310之间的导电性;此外,相邻两个第一电极21相向的侧面上的空穴传输层30存在厚度不均匀的情况,降低了该部位空穴传输层30的导电性;此外,设于相邻的各第一电极21之间的空穴传输层30由于自身具有较低的导电性。因此,当其中一个阳极通电时,相邻的两个阳极不会被导通;从而在点亮一个子素时,相邻的子像素不会被点亮,由此可以单独控制单个子像素单独发光,使得子像素之间的漏电减少,从而提升光谱的色纯度,进而可以提高产品的色域;漏电和串扰减少后,进而可以提升器件的效率,改善器件寿命。
图5和图6为不同OLED器件结构下产品的光谱,横坐标为光强度,纵坐标为波长。以单色G为例,图5为现有通用产品单色G光谱,从中可以明显看到,点单色G时同时有R和B光谱,而图6为本公开OLED器件结构的单色G光谱,从中可以看到点单色G时,无R和B光谱出现,即本公开的OLED器件结构的子像素之间的漏电减少,从而提升光谱的色纯度,进而可以提高产品的色域。
具体地,本公开提供的为single units white(单个式白光)OLED器件的显示面板,其发光层共用空穴传输层,不需要电荷生成层,因此驱动电压较小,通常小于3.5V。显示面板为顶发射型,其中第一电极21为阳极,第二电极层22层为阴极。其中,阳极可由朝向远离驱动基板10方向上依次层叠的Ti材料层、Ag材料层和ITO材料层形成,当然,阳极还可由其它材料层组成,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示例的,空穴传输层30的第二部分320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10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一部分310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10的最小距离的两倍,以保证相邻两个第一电极21上第二部分310之间的第一部分310的长度较大,从而降低相邻第二部分310之间的导电性,减少漏电和串扰的情况出现。
示例的,空穴传输层30的第一部分310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10的最小距离为例如,/>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第一部分310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10的最小距离也可小于/>或大于/>第二部分320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10的最小距离为/>例如, 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第二部分320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10的最小距离也可小于/>或大于/>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2所示,空穴传输层30为一体结构。可通过蒸镀等工艺形成包括第一部分310和第二部分320的一体结构的空穴传输层30。
其中,空穴传输层30在远离驱动基板10的方向上的厚度为例如,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空穴传输层30的厚度也可小于/>或大于/>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制。
示例的,各第一电极21在远离驱动基板10的方向上的厚度为300例如,/>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第一电极21的厚度也可小于/>或大于/>
示例的,各第一电极21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最大宽度小于13μm,例如,各第一电极21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为长方形,各第一电极21的宽度为3μm-5μm。例如,3μm、4μm、5μm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第一电极21的宽度也可小于3μm或大于5μm;各第一电极21的长度为10μm-13μm。例如,10μm、11μm、12μm、13μm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第一电极21的长度也可小于10μm或大于13μm。当然,各第一电极21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六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相邻第一电极21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一电极21在驱动基板10上正投影的最大宽度的三分之一。示例的,像素的开口率大于50%,相邻第一电极21之间的间隙小于4μm。具体地,为满足开口率需求,且避免随着分辨率的增加,间隙会越来越小,相邻像素会无法避免产生横向漏电的问题,当分辨率大于2000ppi,开口率大于50%时,第一电极21的间隙小于4μm,例如1μm、2μm、3μm、4μm等,本公开在此不一一列举。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电子传输层62。电子传输层62设于有机发光层40远离空穴传输层30的一侧,第二电极层22层设于电子传输层62远离有机发光层40的一侧。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电子注入层63。电子注入层63设于电子传输层62远离发光层的一侧,第二电极层22层设于电子注入层63远离电子传输层62的一侧。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空穴阻挡层61。空穴阻挡层61设于有机发光层40远离空穴传输层30的一侧,电子传输层62位于空穴阻挡层61远离有机发光层40的一侧。
如图3所示,有机发光层40包括第一发光层410、第二发光层420和第三发光层430,第一发光层410、第二发光层420和第三发光层430分别为R/G/B中的一个,本公开对第一发光层410、第二发光层420和第三发光层430具体颜色不做限制,例如第一发光层410为R色、第二发光层420为G色、第三发光层430B色,以配合形成白色发光层。此外,有机发光层40的厚度为例如,/> 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有机发光层40的厚度也可小于/>或大于/>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4所示,空穴阻挡层61还可设于第一发光层410远离空穴传输层30的一侧,第二发光层420设于空穴阻挡层61远离第一发光层410的一侧。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光取出层80。光取出层80设于所第二电极层22层远离有机发光层40的一侧,彩膜层50设于光取出层80远离第二电极层22层的一侧。
具体地,空穴传输层30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光取出层80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以避免OLED发光功能层的失效,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具体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设于光取出层80远离二电极层的一侧,彩膜层50设于封装层远离光取出层80的一侧。如图2所示,该封装层为第一封装层71。
其中,空穴传输层30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封装层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以避免OLED发光功能层的失效,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封装层72,第二封装层72设于彩膜层50远离第一封装层71的一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玻璃90,盖板玻璃90设于第二封装层72远离彩膜层50的一侧。
下述为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可以用于制造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对于本公开方法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装置实施例。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如图7所示,该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S100、提供一驱动基板,驱动基板包括多个驱动晶体管;
步骤S200、在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且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驱动晶体管的一极一一对应电连接;
步骤S300、在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空穴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设于相邻的各第一电极之间,且位于驱动基板的表面上;第二部分设于各第一电极远离驱动基板的表面上;第一部分远离驱动基板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部分远离驱动基板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
步骤S400、在空穴传输层远离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有机发光层;
步骤S500、在有机发光层远离空穴传输层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层;
步骤S600、在第二电极层远离有机发光层的一侧形成彩膜层。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空穴传输层的第一部分设于相邻的各第一电极之间的驱动基板的表面上,且第一部分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部分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增加了相邻两个第一电极上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一部分的长度,降低了相邻第二部分之间的导电性;此外,相邻两个第一电极相向的侧面上的空穴传输层存在厚度不均匀的情况,降低了该部位空穴传输层的导电性;此外,设于相邻的各第一电极之间的空穴传输层自身具有较低的导电性。因此,当其中一个阳极通电时,相邻的两个阳极不会被导通;从而在点亮一个子素时,相邻的子像素不会被点亮,由此可以单独控制单个子像素单独发光,使得子像素之间的漏电减少,从而提升光谱的色纯度,进而可以提高产品的色域;漏电和串扰减少后,进而可以提升器件的效率,改善器件寿命。
下面,将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各步骤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步骤S100中,提供一驱动基板,驱动基板包括多个驱动晶体管。
具体地,驱动基板10包括在硅基衬底形成分别用于第一电极21连接的驱动晶体管。
在步骤S200中,在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且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驱动晶体管的一极一一对应电连接。
具体地,可通过沉积、刻蚀等工艺在驱动基板10的一侧形成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21,且多个第一电极21与多个驱动晶体管的一极一一对应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一极例如可为源极。
其中,各第一电极21在远离驱动基板10的方向上的厚度为例如,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第一电极21的厚度也可小于/>或大于/>各第一电极21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最大宽度小于13μm,例如,各第一电极21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为长方形,各第一电极21的宽度为3μm-5μm。例如,3μm、4μm、5μm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第一电极21的宽度也可小于3μm或大于5μm;各第一电极21的长度为10μm-13μm。例如,10μm、11μm、12μm、13μm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第一电极21的长度也可小于10μm或大于13μm。当然,各第一电极21在驱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六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相邻第一电极21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一电极21在驱动基板10上正投影的最大宽度的三分之一。示例的,像素的开口率大于50%,相邻第一电极21之间的间隙小于4μm。具体地,为满足开口率需求,且避免随着分辨率的增加,间隙会越来越小,相邻像素会无法避免产生横向漏电的问题,当分辨率大于2000PPI,开口率大于50%时,第一电极21的间隙小于2μm-4μm,例如1μm、2μm、3μm、4μm等,本公开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步骤S300中,在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空穴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设于相邻的各第一电极之间,且位于驱动基板的表面上;第二部分设于各第一电极远离驱动基板的表面上;第一部分远离驱动基板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部分远离驱动基板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
具体地,通过蒸镀等工艺在驱动基板10的一侧形成空穴传输层30,空穴传输层30为一体结构。示例的,空穴传输层30的第二部分320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10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一部分310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10的最小距离的两倍,以保证相邻两个第一电极21上第二部分310之间的第一部分310的长度较大,从而降低相邻第二部分310之间的导电性,减少漏电和串扰的情况出现。
示例的,空穴传输层30的第一部分310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10的最小距离为例如,/>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第一部分310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10的最小距离也可小于/>或大于/>第二部分320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10的最小距离为/>例如, 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第二部分320的上表面距离驱动基板10的最小距离也可小于/>或大于/>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制。
示例的,空穴传输层30在远离驱动基板10的方向上的厚度为例如,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空穴传输层30的厚度也可小于/>或大于/>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制。
在步骤S400中,在空穴传输层远离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有机发光层。
具体地,通过蒸镀等工艺形成有机发光层40,有机发光层40包括第一发光层410、第二发光层420和第三发光层430,第一发光层410、第二发光层420和第三发光层430分别为R/G/B中的一个,本公开对第一发光层410、第二发光层420和第三发光层430具体颜色不做限制,例如第一发光层410为R色、第二发光层420为G色、第三发光层430B色,以配合形成白色发光层。
此外,有机发光层40的厚度为例如,/> 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有机发光层40的厚度也可小于/>或大于/>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制。
在步骤S500中,在有机发光层远离空穴传输层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层。
具体地,通过沉积等工艺在有机发光层40远离空穴传输层30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层22层。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为顶发射型,其中第一电极21为阳极,第二电极层22层为阴极。
在步骤S600中,在第二电极层远离有机发光层的一侧形成彩膜层。
具体地,通过沉积等工艺在第二电极层22层远离有机发光层40的一侧形成彩膜层50。其中,彩膜层50在主体延伸方向的膜层顺序不做限制,例如,既可以为RGB/RBG也可以为GBR/GRB等。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述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在此处不再赘述。显示装置例如可为VR/AR等头戴显示设备。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基板,包括多个驱动晶体管;
多个第一电极,间隔设于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表面上,且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与多个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极一一对应电连接;
空穴传输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于相邻的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且位于所述驱动基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二部分设于各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相向的侧壁上的所述空穴传输层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部分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的两倍;
有机发光层,设于所述空穴传输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且所述有机发光层完全填充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相向的侧壁上的所述空穴传输层之间的间隙;
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远离所述空穴传输层的一侧;
彩膜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为所述第二部分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层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层在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驱动基板上正投影的最大宽度的三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开口率大于50%,相邻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间隙小于4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电极在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的最大宽度小于13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电子传输层,设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远离所述空穴传输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电子传输层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电子注入层,设于所述电子传输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电子注入层远离所述电子传输层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空穴阻挡层,设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远离所述空穴传输层的一侧,所述电子传输层位于所述空穴阻挡层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光取出层,设于所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一侧,所述彩膜层设于所述光取出层远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层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光取出层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封装层,设于所述光取出层远离所述二电极层的一侧,所述彩膜层设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光取出层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层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封装层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16.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驱动基板,所述驱动基板包括多个驱动晶体管;
在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且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与多个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极一一对应电连接;
在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空穴传输层,所述空穴传输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于相邻的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且位于所述驱动基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二部分设于各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相向的侧壁上的所述空穴传输层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部分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上表面距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最小距离的两倍;
在所述空穴传输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有机发光层,且所述有机发光层完全填充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相向的侧壁上的所述空穴传输层之间的间隙;
在所述有机发光层远离所述空穴传输层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层;
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一侧形成彩膜层。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80000407.8A 2020-03-27 2020-03-27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37485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81884 WO2021189498A1 (zh) 2020-03-27 2020-03-27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8517A CN113748517A (zh) 2021-12-03
CN113748517B true CN113748517B (zh) 2023-08-25

Family

ID=77890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0407.8A Active CN113748517B (zh) 2020-03-27 2020-03-27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40275A1 (zh)
EP (1) EP4131392A4 (zh)
CN (1) CN113748517B (zh)
WO (1) WO2021189498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3371A (zh) * 2017-10-19 2018-03-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56472A (zh) * 2018-08-09 2019-01-22 吉林大学 一种不带间隔层的双层双母体结构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0164906A (zh) * 2018-03-15 2019-08-23 上海视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CN110164921A (zh) * 2019-03-07 2019-08-23 上海视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CN110854282A (zh) * 2019-11-28 2020-0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显示基板及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97122B1 (ko) * 2012-07-27 2019-07-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3000639B (zh) * 2012-12-12 2016-01-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JP2016072250A (ja) * 2014-09-30 2016-05-0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照明装置
CN110603642B (zh) * 2017-05-17 2022-07-22 苹果公司 具有减少的侧向泄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JP7075292B2 (ja) * 2018-06-21 2022-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デバイス、表示装置、撮像装置、照明装置、移動体用灯具、および、移動体
KR20210025748A (ko) * 2019-08-27 2021-03-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157947A (ko) * 2020-06-22 2021-12-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1785744A (zh) * 2020-08-27 2020-10-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3371A (zh) * 2017-10-19 2018-03-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64906A (zh) * 2018-03-15 2019-08-23 上海视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CN109256472A (zh) * 2018-08-09 2019-01-22 吉林大学 一种不带间隔层的双层双母体结构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0164921A (zh) * 2019-03-07 2019-08-23 上海视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CN110854282A (zh) * 2019-11-28 2020-0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显示基板及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31392A1 (en) 2023-02-08
EP4131392A4 (en) 2023-05-24
CN113748517A (zh) 2021-12-03
WO2021189498A1 (zh) 2021-09-30
US20220140275A1 (en) 2022-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3398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matrix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light-emitting diode matrix
US10170526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20050242712A1 (en) Multicolor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US8941142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60013251A1 (en) El display device
GB2414113A (en) Active matrix OLED device
KR20000047778A (ko) 컬러 el 표시 장치
CN103283306B (zh) 蒸镀膜的形成方法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WO2020233284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0529781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US10325961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30329030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CN109860416B (zh) 像素结构及具有该像素结构的oled显示面板
US20230422551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9119438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3748517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20170108163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10720597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KR100528911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CN215008278U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58458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95497A (zh) 全彩显示阵列基板、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KR20220035646A (ko) 표시 장치
WO2020016998A1 (ja) 表示デバイス、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装置
JPWO2014174804A1 (ja) 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