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5928A - 端子机 - Google Patents

端子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5928A
CN113745928A CN202111164932.6A CN202111164932A CN113745928A CN 113745928 A CN113745928 A CN 113745928A CN 202111164932 A CN202111164932 A CN 202111164932A CN 113745928 A CN113745928 A CN 113745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station
displacement
wires
displacemen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49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5928B (zh
Inventor
黎爱兵
温珍兰
彭小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 Feng Che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 Feng Ch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 Feng Che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 Feng Ch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49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59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5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5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5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59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H01R43/052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with wire-feed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子机,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对两根线材同时传输的双线位移装置,所述双线位移装置包括第一位移端和第二位移端,所述第一位移端和所述第二位移端均设置有线材传输组件以及至少一个加工工位,两个所述线材传输组件分别夹持两根线材的两端并同时带动两根线材依次经过各加工工位,通过各加工工位上的处理设备对两根线材的两端分别进行加工处理,能够提升自动化程度以及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端子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子压合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子机。
背景技术
端子机指的是电线加工要用到的一种机器,它把端子打压至电线端,然后再做导通,打出来的端子不用焊接就能连,方便使用。随着自动化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于线材连接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加工生产活动中,一般是直接利用这些压合有端子的线材,能够增加加工效率。在线材上压合端子一般是利用端子机来完成的,但是现有的端子机一般只具有压合端子的功能,并且只能对线材的一端进行处理,也无法对线材进行传输,自动化程度不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子机,可对线材的两端进行处理,同时对线材进行传输,可在一个或多个工位上对线材进行处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子机,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对两根线材同时传输的双线位移装置,所述双线位移装置包括第一位移端和第二位移端,所述第一位移端和所述第二位移端均设置有线材传输组件以及至少一个加工工位,两个所述线材传输组件分别夹持两根线材的两端并同时带动两根线材依次经过各加工工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位移端包括第一位移支架,所述第一位移支架与所述工作平台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位移端包括第二位移支架,所述第二位移支架与所述工作平台滑动连接,可调整与所述第一位移支架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位移端和所述第二位移端均依次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以及第三工位,其中,
所述第一位移端在第一工位设置有第一分线组件,所述第二位移端在第一工位设置有第二分线组件以及第一剥线组件;
所述第一位移端在第二工位设置有热缩管上料组件,所述第二位移端在第二工位设置有扭线组件;
所述第一位移端在第三工位设置有第二剥线组件,所述第二位移端在第三工位设置有针形端子压接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线组件和所述第二分线组件均包括第一单线夹和第二单线夹,所述第一单线夹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单线夹设置于所述第一单线夹的一侧,并可调整与所述第一单线夹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位移端以及所述第二位移端在所述第二工位上均设置有两个第三单线夹,所述第一位移端以及所述第二位移端在所述第三工位上均设置有两个第四单线夹,两个所述第三单线夹的间距与两个所述第四单线夹的间距相同。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所述第一位移端的线材传输组件和所述第二位移端的线材传输组件分别夹持两个线材的端部,并且带动线材依次经过各加工工位,通过各加工工位上的处理设备对两根线材的两端分别进行加工处理,能够提升自动化程度以及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端子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端子机的俯视图;
图3为套管上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传输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双线位移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7为第一剥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热缩管上料组件的示意图;
图9为扭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针形端子压接装置在一个视角上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12为针形端子压接装置在另一视角上的示意图;
图13为放置板转动一定角度后针形端子压接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子机100,包括工作平台10、上料装置20、双线位移装置30,所述上料装置20和所述双线位移装置30均固定于所述工作平台10,所述上料装置20用于对线材进行上料,并在线材上套设套管,所述双线位移装置30对线材的两端进行夹紧,并带动线材沿一方向移动,分别经过不同的加工工位,在各加工工位上通过相应的设备对线材进行处理。
所述上料装置20包括套管上料机构21、线材上料机构22以及传输机构23,所述套管上料机构21用于对套管进行传输并将一定长度的套管进行切断,所述传输机构23用于带动切断后的套管移动,将其移动至与所述线材上料机构22对应的位置,所述线材上料机构22对线材进行传输时,可使得线材的一端穿过所述套管。在本申请中,可同时传输两根套管,以及同时传输两根线材。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上料机构21包括套管上料支架211、套管送料组件212以及切料组件213,所述套管上料支架211与所述工作平台10固定连接,所述套管送料组件212固定于所述套管上料支架211,用于对套管进行上料,所述切料组件213设置于所述套管送料组件212的末端,对传输的套管进行切断。
具体的,所述套管送料组件212包括第一送料管2121、第二送料管2122、第三送料管2123、送料驱动源2128以及夹紧组件2125,所述第一送料管2121和所述第二送料管2122分别固定于所述套管上料支架211,所述第三送料管2123位于所述第一送料管2121和所述第二送料管2122之间,并且所述第三送料管2123的两端可分别伸进所述第一送料管2121和所述第二送料管2122内,所述送料驱动源2128可驱动所述第三送料管2123在所述第一送料管2121和所述第二送料管2122之间移动,所述夹紧组件2125与所述第三送料管2123固定连接,并可将套管与所述第三送料管2123固定在一起。所述套管可穿过所述第一送料管2121、所述第二送料管2122以及第三送料管2123。工作时,所述夹紧组件2125工作,将所述套管与所述第三送料管2123固定在一起,然后所述送料驱动源2128带动所述第三送料管2123向前传输,使得所述第三送料管2123的一端伸进所述第二送料管2122内,同时所述第三送料管2123带动所述套管向前移动一定距离,对套管进行传输。
所述套管送料组件212有两个,可同时对两个所述套管进行传输。
所述夹紧组件2125包括夹紧气缸2126和夹紧块2127,所述第三送料管2123上设置有与所述夹紧块2127配合的夹紧槽2124,所述夹紧块2127在所述夹紧气缸2126的驱动下伸进所述夹紧槽2124内将套管与所述第三送料管2123夹紧在一起。
所述切料组件213包括切料气缸2133、上切刀2131以及下切刀2132,所述套管从所述上切刀2131和所述下切刀2132之间穿过,所述切料气缸2133与所述套管上料支架211固定连接,所述切料气缸2133驱动所述上切刀2131和所述下切刀2132对套管进行切断。
当所述套管送料组件212将套管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所述传输机构23对套管的端部进行夹持,然后所述切料组件213对所述套管进行切断。
如图4所示,所述传输机构23包括第一夹持组件231和送料组件232,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31位于所述线材上料机构22的一侧,所述送料组件232位于所述套管上料机构21和所述线材上料机构22之间,所述送料组件232先将传输至相应位置的套管进行夹持,然后将其移动至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31,通过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31进行夹持,此时所述线材上料机构22对线材进行传输,便于线材的一端穿过套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31包括第一夹持气缸2313、第一夹板2311以及第二夹板2312,所述第一夹持气缸2313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夹板2311和所述第二夹板2312做相向运动对套管进行夹紧或松开。
所述送料组件232包括送料气缸2321以及卡爪2322,所述送料气缸通2321过所述卡爪2322带动套管移动至所述第一夹板2311和所述第二夹板2312之间。具体的,所述套管上料机构21将所述套管移动到一定位置时,通过所述卡爪2322对所述套管进行夹持,在对套管切断后,所述送料气缸2321通过所述卡爪2322将套管传输至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31处,通过所述第一夹板2311和所述第二夹板2312进行夹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板2311和所述第二夹板2312之间设置有供所述卡爪2322穿过的缺口槽2314,所述卡爪2322伸进所述缺口槽2314内通过所述第一夹板2311和所述第二夹板2312对所述卡爪2322上夹持的套管进行夹紧。当所述第一夹板2311和所述第二夹板2312对套管夹持后,所述卡爪2322松开所述套管并在所述送料气缸2321的作用下脱离所述缺口槽2314。
当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31夹持两个套管后,所述线材上料机构22可对两根线材进行传输,使得两根线材的第一端分别穿过两个套管,在所述线材上套设所述套管。然后所述双线位移装置30夹持所述线材的两端,开始对线材进行传输。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双线位移装置30可同时对两根线材进行夹紧并传输。所述双线位移装置30包括第一位移端31和第二位移端32,所述第一位移端31和所述第二位移端32相对设置,分别与所述线材的两端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位移端31和所述第二位移端32均设置有线材传输组件33以及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加工工位,两个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分别夹持两根线材的两端并同时带动两根线材依次经过各加工工位,在各加工工位上通过相应的设备对线材进行处理。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位移端31上的线材传输组件33可夹持线材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位移端32上的线材传输组件33可夹持线材的第二端。
在本申请中,所述上料装置20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移端31的传输起点或位于所述第二位移端32的传输起点,在本申请中,所述上料装置20位于所述第一位移端31的传输起点。具体的,所述线材上料机构22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移端31远离所述第二位移端32的一侧,所述第一位移端31和所述第二位移端32之间设置有第三双线夹24和拉料驱动装置241,当两根线材的端部分别穿过两根所述套管后被所述第三双线夹24夹持,然后所述拉料驱动装置241带动所述第三双线夹24向靠近所述第二位移端32的方向移动,被位于第二位移端32的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夹持,以及位于第一位移端31的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夹持线材的第一端,所述线材上料机构22将传输的线材切断,两个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开始带动两根线材进行传输。
具体的,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上设置有第一双线夹333,所述第一双线夹333可同时夹持两根所述线材,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可通过所述第一双线夹333带动两根线材脱离所述上料装置20,并将其移动至所述双线位移装置3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位移端31包括第一位移支架311,所述第一位移支架311与所述工作平台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位移端32包括第二位移支架321,所述第二位移支架321与所述工作平台10滑动连接,驱动组件可驱动所述第二位移支架321在X轴方向移动,调整所述第二位移支架321相对所述第一位移支架311的距离,可以适用于不同长度的线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位移端31和所述第二位移端32上的工位数相等并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位移端31和所述第二位移端32上工位的数量与所述线材所需要的加工工序相对应,不同的工位上可以设置相同或不同的加工设备对线材进行加工。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位移端31和所述第二位移端32均依次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以及第三工位,两个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可夹紧线材的两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工位、所述第二工位以及所述第三工位,通过所述第一工位、所述第二工位以及所述第三工位上设置的设备对线材进行处理。
具体的,所述第一位移端31在第一工位设置有第一分线组件,所述第二位移端32在第一工位设置有第二分线组件以及第一剥线组件40,所述上料装置20将两根线材传输至第一工位后,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通过所述第一双线夹333将两根线材移动至第一工位,然后两个所述第一分线组件将两根线材分开一定距离,并且所述第一剥线组件40可在第一工位上对两个线材的第二端进行剥皮处理;所述第一位移端31在第二工位设置有热缩管上料组件50,所述第二位移端32在第二工位设置有扭线组件60,所述热缩管上料组件50用于将热缩管套设在线材上,所述扭线组件60用于对剥皮后的线材就行扭紧,使分散的线材扭转在一起,便于后续压合端子;所述第一位移端31在第三工位设置有第二剥线组件70,所述第二位移端32在第三工位设置有针形端子压接装置80,所述第二剥线组件70在第三工位对线材的第一端进行剥皮,所述针形端子压接装置80在第三工位用于将针形端子压接在线材的第二端。
所述上料装置20将两根线材上分别套设套管后,通过线材传输组件33将两根线材传输至所述第一工位,然后通过第一分线组件和第二分线组件将两根线材分开一定距离。具体的,所述第一分线组件和所述第二分线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分线组件和所述第二分线组件均包括第一单线夹341和第二单线夹342,两个所述第一单线夹341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移支架311和第二位移支架321,所述第二单线夹342设置于所述第一单线夹341的一侧,并且两个所述第二单线夹342分别与所述第一位移支架311以及第二位移支架321滑动连接,可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调整与所述第一单线夹341的间距。具体的,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通过所述第一双线夹333将两根线材移动到第一工位后,所述第二单线夹342和所述第一单线夹341分别夹持两个线材,然后所述第一双线夹333松开两个所述线缆,此时两个所述第二单线夹342可带动其中一个线材向远离所述第一单线夹341的方向移动,增大两根线材之间的间距,对两根线材进行分线处理。
所述第一位移端31在所述第二工位以及所述第二位移端32在所述第二工位上均设置有两个第三单线夹343,所述第一位移端31在所述第三工位以及所述第二位移端32在所述第三工位上均设置有两个第四单线夹344,两个所述第三单线夹343位置固定,两个所述第四单线夹344位置固定,两个所述第三单线夹343之间的距离与两个所述第四单线夹344之间的距离相同。具体的,当分线完成并对线材的第二端剥皮处理后,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可将位移第一工位上被所述第一单线夹341以及所述第二单线夹342夹持的线材移动至第二工位,被位于第二工位上的两个第三单线夹343夹持,将两根线材夹紧在第二工位,通过所述热缩管上料组件50在线材上套设热缩管,通过所述扭线组件60将线材第二端剥皮部分的线芯扭紧。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再将第一工位上的线材移动至第二工位的同时,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同步将所述第二工位上处理完成的线材移动至第三工位,通过两个第四单线夹344对两个线材进行夹持,通过第二剥线组件70对线材的第一端进行剥皮,通过针形端子压接装置80将针形端子压接在线材的第二端上;在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将第一工位的线材传输至第二工位以及将第二工位的线材传输至第三工位的同时,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还将位于第三工位处理好的线材传输至下一工位。
具体的,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还包括线材传输驱动源331以及安装板332,所述安装板332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双线夹333、两个第五单线夹345、两个第六单线夹346以及两个第七单线夹347,两个所述第五单线夹345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第六单线夹346之间的距离以及两个第七单线夹347之间的距离均相同,并且分别与两个第三单线夹343以及两个第四单线夹344之间的距离相同。工作时,所述线材传输驱动源331通过所述安装板332带动所述第五单线夹345、第六单线夹346以及第七单线夹347同步移动,通过两个所述第五单线夹345将第一工位上的两根线材传输至第二工位,通过两个第六单线夹346将第二工位上的两根线材传输至第三工位以及通过两个第七单线夹347将所述第三工位上的线材传输至下一工位。
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位移端32在第一工位设置有所述第一剥线组件40,在对两根线材分线后,通过所述第一剥线组件40对两根线材的第二端进行剥皮处理。具体的,所述第一剥线组件40包括剥线驱动装置以41及两个剥线装置42,两个所述剥线装置42分别对应两个线材,对两个所述线材的第二端进行剥皮处理,所述剥线驱动装置41可带动两个所述剥线装置42同步移动,通过两个所述剥线装置42将切断后的线皮取下。
具体的,所述剥线装置42包括剥线支架421、剥皮外壳422、第一剥线驱动组件43以及第二剥线驱动组件44,所述剥线驱动装置41可通过所述剥线支架421带动剥线装置42在X轴方向移动,所述剥皮外壳422内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剥皮刀436,所述第一剥线驱动组件43可驱动两个所述剥皮刀436做相向运动,对位于两个剥皮刀436之间的线皮进行切断,然后所述第二剥线驱动组件44通过所述剥皮外壳422带动两个所述剥皮刀436旋转,进而将整个线皮从所述线材上全部切断,接着所述剥线驱动装置41带动所述剥线装置42向外侧移动,将切断后的线皮从线材上取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剥线驱动组件43包括剥皮气缸431、第一连接件432、第二连接件433,所述第一连接件432上设置有驱动斜孔4321,所述第二连接件433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驱动斜孔4321配合的驱动轮4331,所述剥皮气缸431通过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432滑动,进而通过所述驱动斜孔4321以及所述驱动轮4331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433滑动。每个所述剥皮刀436通过第三连接件434和第四连接件435与所述第二连接件433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三连接件43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43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件435的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435的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剥皮刀436,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一定夹角,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处与所述剥皮外壳422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二连接件433水平滑动时,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434以及所述第四连接件435带动所述剥皮刀436相对滑动,同时两个剥皮刀436相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件434与所述剥皮外壳422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二剥皮驱动组件44带动所述剥皮外壳422转动时,所述剥皮外壳422带动两个所述剥皮刀436以及相对应的第三连接件434以及第四连接件435转动。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剥线组件7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剥线组件40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剥线组件70在第三工位对两个线材的第一端进行剥皮处理。
如图8所示,两个所述线材的两端在第一工位被各设备处理完成后,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将两根线材传输至第二工位,所述第一位移端31在第二工位设置的热缩管上料组件50向线材上套设热缩管。具体的,所述热缩管上料组件50包括两个热缩管传输装置51和热缩管送料装置53,两个所述热缩管传输装置51分别通过滚轮传输的方式对热缩管进行传输,当传输一定长度后,所述热缩管传输装置51夹紧热缩管,然后切断装置52将传输的热缩管切断,所述热缩管送料装置53将切断后的热缩管套设在线材上。所述热缩管上料组件50可以向线材上套设热缩管,也可套设其他套管。在本申请中,通过所述上料装置20向线材上套设套管,通过所述热缩管上料组件50向所述套管上套设热缩管。
如图9所示,所述线材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二工位通过扭线组件60进行扭结,防止线材分散,使其便于压接端子。具体的,所述扭线组件60包括扭线驱动装置61和两个扭线装置62,两个所述扭线装置62分别对所述线材的剥皮后的第二端进行扭结,所述扭线驱动装置61带动两个所述扭线装置62靠近或远离线材的第二端。
进一步的,所述扭线装置62包括扭线支架621、扭线外壳622、第一扭线驱动组件63和第二扭线驱动组件64,所述扭线驱动装置61通过所述扭线支架621带动所述扭线装置62移动,所述第二扭线驱动组件64可带动所述扭线外壳622相对所述扭线支架621转动,所述扭线外壳622内设置有两个相对分布的扭线夹板636,两个所述扭线夹板636可夹持线材,然后转动,对剥皮后的第二端的线芯进行扭结。所述第一扭线驱动组件63可带动两个所述扭线夹板636做相向运动。具体的,所述第一扭线驱动组件63包括扭线气缸631、第五连接件632、第六连接件633,所述扭线气缸631通过所述第五连接件632带动所述第六连接件633滑动,每个所述扭线夹板636均通过第七连接件634和第八连接件635与所述第六连接件633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七连接件634的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接件63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八连接件635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八连接件63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扭线夹板636,所述第八连接件635的两端呈一定夹角,并且所述第八连接件635的两端之间与所述扭线外壳622转动连接,当所述第六连接件633滑动时,所述第六连接件633可通过所述第七连接件634以及第八连接件635带动扭线夹板636相对所述扭线外壳622滑动,两个所述扭线夹板636同时运动时呈相向运动,可对线材的第二端进行夹紧或松开。当对线材的第二端夹紧后,所述第二扭线驱动组件64通过带动所述扭线外壳622转动,进而通过两个所述扭线夹板636对线材的第二端进行扭结。具体的,所述第七连接件634与所述扭线外壳622固定连接。
当两个线材的两端在第二工位被各设备处理完成后,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带动两个线材移动至第三工位,在第三工位,所述线材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剥线组件70进行剥皮处理,所述线材的第二端通过针形端子压接装置80进行压接端子。
如图10所示,进一步的,所述针形端子压接装置80可同时在两根线材的第二端压接针形端子。所述针形端子压接装置80包括压接支架81、端子调整机构82以及压接组件85,所述端子调整机构82与所述压接组件85设置于所述压接支架81上,其中所述端子调整机构82带动至少一个端子与所述压接组件85配合,所述压接组件85将所述端子压接在所述线材上。所述压接组件85的数量与所述端子数量相同,在本申请中,所述端子调整机构82可带动两个端子分别与两个所述压接组件85配合,两个所述压接组件85分别将两个端子压接在两个线材上。
如图11至图1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端子调整机构82包括调整支架821、调整驱动件822以及调整组件823,所述调整组件823连接所述调整支架821,所述端子放置于所述调整组件823上,所述调整支架821与所述压接支架81滑动连接,所述调整驱动件822通过所述调整支架821带动所述调整组件823上的端子与所述压接组件85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组件823包括调整气缸824和放置板825,所述放置板825通过调节轮827与所述调整支架821转动连接,所述调整气缸824上设置有与所述调节轮827啮合的齿条828,所述调整气缸824带动所述齿条828运动时,所述齿条828可带动所述调节轮827转动,同时带动所述放置板825转动,调整所述放置板825的放置角度,所述放置板825上设置有放置端子的放置工位,在本申请中所述放置工位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放置工位间距与两个线材的间距相同。工作时,通过端子上料设备对端子进行上料,此时放置板825水平设置,所述端子的压接孔朝上分布,然后所述调整气缸824通过所述齿条828带动所述调节轮827转动,通过所述调节轮827带动所述放置板825转动一定角度,使得所述端子的压接孔与线材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压接组件85相对应,然后所述调整驱动件822带动所述调整支架821向靠近所述压接组件85的方向移动,使得两个端子的针形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压接组件85配合,然后所述压接支架81向靠近线材的方向移动,使得线材的第二端伸进端子的压接孔内,接着通过两个压接组件85分别对两个端子的针形端进行压接,将端子压接在线材上,然后所述压接组件85、所述调整组件823以及所述压接支架81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工位上可拆卸的设置有支撑环826,所述端子的针形端插入所述支撑环826内,通过支撑环826放置在所述放置板825上。当需要压接不同的端子时,所述支撑环826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换。
如图10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压接组件85包括端子压接器83以及压接驱动源84,所述端子压接器83包括压接头831、固定臂832以及活动臂833,所述压接头831上设置有压接口835,端子的针形端伸进所述压接口835内,所述线材伸进端子的压接孔内,然后所述活动臂833运动,相对固定臂832转动,通过压接头831对压接口835内的端子进行压接。在本申请中,所述固定臂832与所述压接支架81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臂833活动设置,所述压接驱动源84固定在所述压接支架81上,并可带动所述活动臂833相对所述固定臂832转动,进而通过压接头831对所述压接口835内的端子进行压接。
具体的,所述压接驱动源84包括压接气缸以及推块841,所述压接气缸通过所述推块841带动所述端子压接器83的活动臂833运动。
所述端子压接器83的活动臂833上转动连接有滚轮834,所述推块841与所述滚轮834配合带动所述端子压接器83的活动臂833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推块841上设置有弧面842,所述推块841通过所述弧面842与所述滚轮834配合,所述滚轮834可相对所述推块841转动,并且可沿所述弧面842滑动。
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压接支架81包括支撑板811、支撑架812以及位移组件813,所述位移组件813与所述支撑板811固定连接,并可带动所述支撑架812相对所述支撑板811滑动,所述调整驱气缸824固定于所述支撑架812,并可带动所述调整支架821相对所述支撑架812滑动。当所述调整驱动件822带动所述调整组件823移动,使得所述放置板825上的端子的针形端与压接口835配合后,所述位移组件813通过所述支撑架812带动所述调整气缸824以及所述调整组件823向靠近所述线材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线材的第二端伸进端子的压接孔内,然后通过压接组件85对其进行压接。
当两根线材在第三工位被相应的设备加工处理完成后,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带动两根线材继续向前移动。
结合图6参看图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位移端31的传输末端设置有第八单线夹348和第九单线夹349,所述第九单线夹349固定于所述第一位移支架311,所述第八单线夹348设置于所述第九单线夹349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位移支架311滑动连接,并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调整与所述第九单线夹349的间距。如图5和图6,所述安装板332上固定有第二双线夹334,所述第二双线夹334在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五单线夹345、第六单线夹346以及第七单线夹347等同步运动。具体的,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通过两个所述第七单线夹347将两根线材分别传输至第八单线夹348和第九单线夹349,通过所述第八单线夹348和所述第九单线夹349对两个线材第一端进行夹持,然后所述第八单线夹348相对所述第九单线夹349滑动,使得两根线材接近到相应位置,此时可通过所述第二双线夹334对两根线材夹持,然后可在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的作用下将两根线材传输至下一工位,实现两根线材的合线。
请返回参看图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位移端31还设置有压铆设备90,当所述第二双线夹334夹持两根线材的第一端后,所述线材传输组件33通过所述第二双线夹334带动两根线材继续向前移动,使得两根线材移动至所述压铆设备90的工作位置,通过所述压铆设备90在两根线材的一端进行铆合端子。具体的,所述压铆设备90用于铆接发热管,将发热管的两根引脚线分别与两根线材的一端进行铆接。
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能够设为多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用于说明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端子机,包括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对两根线材同时传输的双线位移装置,所述双线位移装置包括第一位移端和第二位移端,所述第一位移端和所述第二位移端均设置有线材传输组件以及至少一个加工工位,两个所述线材传输组件分别夹持两根线材的两端并同时带动两根线材依次经过各加工工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端包括第一位移支架,所述第一位移支架与所述工作平台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位移端包括第二位移支架,所述第二位移支架与所述工作平台滑动连接,可调整与所述第一位移支架的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端和所述第二位移端均依次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以及第三工位,其中,
所述第一位移端在第一工位设置有第一分线组件,所述第二位移端在第一工位设置有第二分线组件以及第一剥线组件;
所述第一位移端在第二工位设置有热缩管上料组件,所述第二位移端在第二工位设置有扭线组件;
所述第一位移端在第三工位设置有第二剥线组件,所述第二位移端在第三工位设置有针形端子压接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线组件和所述第二分线组件均包括第一单线夹和第二单线夹,所述第一单线夹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单线夹设置于所述第一单线夹的一侧,并可调整与所述第一单线夹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端以及所述第二位移端在所述第二工位上均设置有两个第三单线夹,所述第一位移端以及所述第二位移端在所述第三工位上均设置有两个第四单线夹,两个所述第三单线夹的间距与两个所述第四单线夹的间距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传输组件包括线材传输驱动源以及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两个第五单线夹、两个第六单线夹以及两个第七单线夹,所述线材传输驱动源通过所述安装板带动所述第五单线夹、所述第六单线夹以及所述第七单线夹同步移动,通过两个所述第五单线夹将第一工位上的两根线材传输至第二工位,通过两个所述第六单线夹将第二工位上的两根线材传输至第三工位以及通过两个所述第七单线夹将所述第三工位上的线材传输至下一工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端的传输末端设置有第八单线夹和第九单线夹,所述第九单线夹固定于所述第一位移支架,所述第八单线夹设置于所述第九单线夹的一侧,并可调整与所述第九单线夹的间距;所述线材传输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八单线夹以及所述第九单线夹相对应的第二双线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端还设置有压铆设备,所述第二双线夹夹持两根线材的同一端,并将其移动至所述压铆设备,所述压铆设备在两根线材上铆接端子件。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端的传输起点或所述第二位移端的传输起点设置有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线材上料机构和套管上料机构,所述线材上料机构同时对两根线材进行传输,并在所述套管上料机构配合下在两根所述线材上套设一定长度的套管;所述第一位移端和所述第二位移端均设置有夹持两根线材的第一双线夹,两个所述第一双线夹用于分别夹持两根线材的两端,并将两根线材移动至第一工位。
CN202111164932.6A 2021-09-30 2021-09-30 端子机 Active CN1137459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4932.6A CN113745928B (zh) 2021-09-30 2021-09-30 端子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4932.6A CN113745928B (zh) 2021-09-30 2021-09-30 端子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5928A true CN113745928A (zh) 2021-12-03
CN113745928B CN113745928B (zh) 2024-05-28

Family

ID=78725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4932.6A Active CN113745928B (zh) 2021-09-30 2021-09-30 端子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592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742635U (zh) * 2017-03-24 2017-12-12 东莞市超日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线材双端压端机
CN107978950A (zh) * 2017-12-08 2018-05-01 佛山市鹰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双头压接端子插入机
CN109638614A (zh) * 2019-01-16 2019-04-16 慈溪市宏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在线材两端装配带台阶端子的穿热缩管机
CN215870163U (zh) * 2021-09-30 2022-02-18 深圳市瑞峰成机械有限公司 端子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742635U (zh) * 2017-03-24 2017-12-12 东莞市超日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线材双端压端机
CN107978950A (zh) * 2017-12-08 2018-05-01 佛山市鹰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双头压接端子插入机
CN109638614A (zh) * 2019-01-16 2019-04-16 慈溪市宏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在线材两端装配带台阶端子的穿热缩管机
CN215870163U (zh) * 2021-09-30 2022-02-18 深圳市瑞峰成机械有限公司 端子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5928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0281B (zh) 一种双头自动打端机
JP3632937B2 (ja) ハーネス製造方法と圧接機及びコネクタ保持竿並びに圧接装置
CN109994908A (zh) 一种dc充电端子自动焊线机
CN110718829B (zh) 一种电子线束的生产流水线
CN109301660B (zh) 一种双压双穿号码管机
CN215870163U (zh) 端子机
CN113571991B (zh) 接线端子组装设备
CN215870160U (zh) 针形端子压接装置
CN114361914A (zh) 一种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及线材插壳方法
CN110380309B (zh) 一种端子线多线并打机
CN209896414U (zh) 一种dc充电端子自动焊线机
CN220066373U (zh) 一种连线端子压接机
CN216289433U (zh) 端子机上料装置
CN113745928A (zh) 端子机
CN112769020A (zh) 一种电线双头套管压接系统及电线加工方法
CN209896427U (zh) 一种dc端子电导线的线处理机构
CN113346314B (zh) 一种自动裁线打端子装置
CN218334668U (zh) 线束生产设备
CN113708182A (zh) 针形端子压接装置
CN216903705U (zh) 一种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
CN211958201U (zh) 一种绝缘线双头插端子机
CN115842277A (zh) 一种穿号码管及压接端子的设备
CN113178764B (zh) 一种半自动套号码管压接机
CN213753391U (zh) 一种全自动双头焊锡机
CN209823298U (zh) 一种电力电缆自动剥皮剪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