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3705U - 一种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3705U
CN216903705U CN202220326840.7U CN202220326840U CN216903705U CN 216903705 U CN216903705 U CN 216903705U CN 202220326840 U CN202220326840 U CN 202220326840U CN 216903705 U CN216903705 U CN 216903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wire
clamping
clamping block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268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大雪
王永强
邓福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ource Just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ource Just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ource Just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ource Just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268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3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3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3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2Recycling of waste of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包括:机架以及设于机架上送线机构、切断机构、第一端子加工机构、第二端子加工机构、第一插胶壳机构、第二插胶壳机构、后平移机构,第一端子加工机构位于送线机构的运动路径上,第二端子加工机构与第一端子加工机构位于同一直线,第一插胶壳机构位于切断机构和第一端子加工机构之间,第二插胶壳机构位于切断机构和第二端子加工机构之间,后平移机构位于切断机构的后方,用于从第一插胶壳机构中接收护套线束并顺次可滑动送线于第二端子加工机构与第二插胶壳机构之间。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一次性完成对护套线束的双头插壳操作,大大节约了各设备组合工作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
背景技术
端子线又称为端子连接线,端子连接线是一段封在绝缘塑料里面的金属片,是为了方便导线的连接而应用的,其中因端子连接线两端都有孔可以插入,可以任意选择导线数目及间距,使得连接更方便、快捷,大大减少电子产品的体积,减少生产成本。
目前,将所有加工工序整合在一个设备上进行护套线束处理的设备非常少,若护套线束两端均需要打端子与插胶壳,现有技术中的加工设备很难一次性完成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旨在解决原有的生产方式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包括:
机架;
送线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用于输送待加工的护套线束;
切断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用于对所述待加工的护套线束进行剥皮以及切断处理;
护套芯线辅助机构,所述护套芯线辅助机构设于所述送线机构上,且用于对剥皮后的芯线进行整理;
第一端子加工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送线机构的运动路径上,用于对输送过来的护套线束前端进行加工;
第二端子加工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第一端子加工机构位于同一直线,用于对输送过来的护套线束后端进行加工;
第一插胶壳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切断机构和所述第一端子加工机构之间,用于对加工后护套线束的前端进行插胶壳;
第二插胶壳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切断机构和所述第二端子加工机构之间,用于对加工后护套线束的后端进行插胶壳;
后平移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切断机构的后方,用于从所述第一插胶壳机构中接收护套线束并顺次可滑动送线于所述第二端子加工机构与所述第二插胶壳机构之间。
优选地,所述后平移机构包括支撑架、后平移夹持组件、后平移动力源以及安装板,所述后平移动力源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安装板连接在所述后平移动力源上,所述后平移夹持组件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以带动所述后平移夹持组件顺次可滑动送线于所述第二端子加工机构与所述第二插胶壳机构之间。
优选地,所述后平移夹持组件包括用于对护套线束护套夹持的第一平移夹持单元以及用于对护套线束前端夹持的第二平移夹持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平移夹持单元包括连接板、上夹紧块、下夹紧块、前推动力源以及控制所述上夹紧块、所述下夹紧块打开的第一动力源,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上夹紧块和所述下夹紧块可开合地设于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二端子加工机构的一端,所述前推动力源和所述第一动力源均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前推动力源用于推动所述上夹紧块和所述下夹紧块朝所述第一插胶壳机构运动来夹取护套线束,所述第一动力源连用于控制所述上夹紧块和所述下夹紧块的打开或闭合,以实现对护套线束的夹紧;
所述第二平移夹持单元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侧边。
优选地,所述第二平移夹持单元包括第二动力源、上夹紧条以及下夹紧条,所述第二动力源设于所述连接板的侧边,所述上夹紧条和所述下夹紧条可开合地设于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二端子加工机构的一端,且位于所述上夹紧块或所述下夹紧块的后端,所述第二动力源用于控制所述上夹紧条和所述下夹紧条打开或闭合。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上沿着所述后平移夹持组件的运动路径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送线机构包括送线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送线组件连接在所述驱动组件上;
其中,所述送线组件包括进线架、固定板、压紧单元、推动单元以及进线板,所述固定板连接在所述驱动组件上,所述进线架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一端,所述进线板设于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进线板的前端设有供护套线束穿过的过线块,所述压紧单元设于所述进线板上,且所述压紧单元用于压紧进线板上的护套线束,所述推动单元设于所述固定板上且位于所述进线板的侧边,当护套线束被输送至第一插胶壳机构或第二插胶壳机构加工时,所述过线块被所述推动单元驱动,以将夹持的护套线束伸向所述第一插胶壳机构或第二插胶壳机构,所述护套芯线辅助机构设于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压紧单元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护套芯线辅助机构包括夹持单元和顶起单元,所述夹持单元设于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夹持单元位于所述进线板的侧边,所述夹持单元用于对剥皮后的芯线进行夹紧,所述顶起单元设于所述固定板的前端,且位于所述过线块的下方,当护套线束输送至所述第一端子加工机构和/或所述第二端子加工机构进行加工时,所述顶起单元将护套线束的前端顶起。
优选地,所述切断机构包括切断组件,所述切断组件包括第一切刀、第二切刀、动力件、转动杆以及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转动杆竖直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且所述转动杆的下端与所述动力件连接,所述转动杆上可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远离所述送线组件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切刀位于所述第二切刀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切断机构还包括护套夹持组件,所述护套夹持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以及往复驱动源,所述驱动件连接在所述固定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切刀或所述第二切刀的侧边,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杆,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杆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夹持块位于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上方,所述往复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实现对剥离的外套进行夹持。
优选地,所述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沾锡机构,所述沾锡机构包括沾锡夹持件以及水平驱动件,所述水平驱动件位于所述切断机构的后方,所述沾锡夹持件在所述水平驱动件的驱动下朝所述送线机构的方向往复运动。
优选地,所述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成品收集机构,所述成品收集机构位于所述后平移机构的下方,且用于对加工成型的产品进行收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送线机构将护套线束的前端依次输送至切断机构、第一端子加工机构、第一插胶壳机构进行加工,以使护套线束的前端套接上端子,当护套线束的前端套接好端子之后,后平移机构从第一插胶壳机构处接收护套线束,之后再通过后平移机构将护套线束的后端依次输送至切断机构、第二端子加工机构、第二插胶壳机构进行加工,以使护套线束的后端套接上端子,从而实现一次性完成对护套线束的双头插壳操作,大大节约了各设备组合工作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通过护套芯线辅助机构对剥皮后的芯线进行整理,防止前端芯线重叠或无序排列,并将芯线顶高,便于之后的插胶壳操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中后平移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中后平移夹持组件的一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中后平移夹持组件的另一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中送线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中送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中切断机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中切断机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中第一插胶壳机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中胶壳安装组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中第一端子加工机构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中沾锡机构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中成品收集机构。
附图标号说明:
1、机架;
2、送线机构;21、驱动组件;211、横向驱动单元;212、纵向驱动单元;22、送线组件;221、进线架;222、固定板;223、进线板;224、过线块;225、压紧单元;226、推动单元;
3、切断机构;31、切断组件;311、固定架;312、转动杆;313、第一滑动件;314、第二滑动件;315、第一切刀;316、第二切刀;317、动力件;32、护套夹持组件;321、驱动件;322、连杆;323、第一夹持块;324、第二夹持块;325、上往复驱动单元;326、下往复驱动单元;
4、第一端子加工机构;41、固定座;42、端子加工动力源;43、分线刀;44、支撑垫;
5、第二端子加工机构;
6、第一插胶壳机构;61、胶壳安装组件;611、胶壳驱动源;612、运料台;613、胶壳放置板;614、胶壳推动件;62、定位夹持组件;
7、第二插胶壳机构;
8、后平移机构;81、支撑架;82、后平移动力源;821、横向平移单元;822、纵向平移单元;83、安装板;84、后平移夹持组件;841、连接板;842、下夹紧块;843、上夹紧块;844、第一动力源;845、前推动力源;846、下夹紧条;847、上夹紧条;848、第二动力源;85、滑轨;86、滑块;
9、沾锡机构;91、沾锡夹持件;92、水平驱动件;
10、成品收集机构;101、输送带;102、收集箱;
11、挡板;
12、护套芯线辅助机构;121、夹持单元;122、顶起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参照图1,本申请提出一种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其包括:机架1、送线机构2、切断机构3、护套芯线辅助机构12、第一端子加工机构4、第二端子加工机构5、第一插胶壳机构6、第二插胶壳机构7以及后平移机构8;
其中,送线机构2设于所述机架1上,用于输送待加工的护套线束;切断机构3设于机架1上,用于对待加工的护套线束进行剥皮以及切断处理;护套芯线辅助机构12设于送线机构2上,且用于对剥皮后的芯线进行整理,第一端子加工机构4设于机架1上,且位于送线机构2的运动路径上,用于对输送过来的护套线束前端进行加工;第二端子加工机构5设于机架1上,且与第一端子加工机构4位于同一直线,用于对输送过来的护套线束后端进行加工;第一插胶壳机构6,设于机架1上,且位于切断机构3和第一端子加工机构4之间,用于对加工后护套线束的前端进行插胶壳;第二插胶壳机构7,设于机架1上,且位于切断机构3和第二端子加工机构5之间,用于对加工后护套线束的后端进行插胶壳;后平移机构8设于机架1上,且位于切断机构3的后方,用于从第一插胶壳机构6中接收护套线束并顺次可滑动送线于第二端子加工机构5与第二插胶壳机构7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待加工的护套线束放置至送线机构2上,之后送线机构2朝切断机构3方向运动,使得护套线束的前端输送至切断机构3的位置,然后通过切断机构3对护套线束前端进行剥皮和切断加工,使得护套线束前端加工成与所要插接的端子规格一致,之后护套芯线辅助机构12对剥皮后的芯线进行整理,防止前端芯线重叠或无序排列,并将芯线顶高,接着送线机构2将加工后的护套线束输送至第一端子加工机构4进行加工,使得并列在一起的护套线束分成若干根小的线条,此时护套芯线辅助机构脱离对芯线的顶起,接着再将加工后的护套线束输送至第一插胶壳机构6的位置,并通过第一插胶壳机构6将端子套接到护套线束的前端,当护套线束的前端套接好端子之后,后平移机构8从第一插胶壳机构6处接收护套线束,之后再通过后平移机构8将护套线束的后端依次输送至切断机构3、第二端子加工机构5、第二插胶壳机构7进行加工,以使护套线束的后端套接上端子,从而实现一次性完成对护套线束的双头插壳操作,大大节约了各设备组合工作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参照图2至图4,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后平移机构8包括支撑架81、后平移夹持组件84、后平移动力源82以及安装板83,后平移动力源82设于支撑架81上,安装板83连接在后平移动力源82上,后平移夹持组件84连接在安装板83上,以带动后平移夹持组件84顺次可滑动送线于第二端子加工机构5与第二插胶壳机构7之间。
当护套线束的前端在第一插胶壳机构6套接好端子之后,后平移动力源82驱动安装板83进行移动,以使连接在安装板83上的后平移夹持组件84移动至第一插胶壳机构6的加工位置,然后通过后平移夹持机构从第一插胶壳机构6的加工位置上将护套线束夹持,之后再通过后平移动力源82将夹持后的护套线束依次输送至切断机构3、第二端子加工机构5、第二插胶壳机构7进行加工,以实现对护套线束后端的插胶壳加工,从而一次性完成对护套线束的双头插壳操作,大大节约了各设备组合工作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地,后平移夹持组件84包括用于对护套线束护套夹持的第一平移夹持单元225以及用于对护套线束前端夹持的第二平移夹持单元225;
其中,第一平移夹持单元225包括连接板841、上夹紧块843、下夹紧块842、前推动力源845以及控制上夹紧块843、下夹紧块842打开的第一动力源844,连接板841连接在安装板83上,上夹紧块843和下夹紧块842可开合地设于连接板841朝向第二端子加工机构5的一端,前推动力源845和第一动力源844均连接在连接板841上,前推动力源845用于推动上夹紧块843和下夹紧块842朝第一插胶壳机构6运动来夹取护套线束,第一动力源844连用于控制上夹紧块843和下夹紧块842的打开或闭合,以实现对护套线束的夹紧;
第二平移夹持单元225连接在连接板841的侧边,并且第二平移夹持单元225包括第二动力源848、上夹紧条847以及下夹紧条846,第二动力源848设于连接板841的侧边,上夹紧条847和下夹紧条846可开合地设于连接板841朝向第二端子加工机构5的一端,且位于上夹紧块843或下夹紧块842的后端,第二动力源848用于控制上夹紧条847和下夹紧条846打开或闭合。
在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后平移动力源82将后平移夹持组件84移动至第一插胶壳机构6的加工位置后,前推动力源845推动上夹紧块843和下夹紧块842朝第一插胶壳机构6运动,并在第一动力源844的作用下控制上夹紧块843和下夹紧块842打开来对护套线束后端的前部进行夹持,与此同时,第二动力源848控制上夹紧条847和下夹紧条846打开来对护套线束后端的后部进行夹持,使得在将护套线束输送至切断机构3、第二端子加工加工以及第二插胶壳机构7进行加工时,不会出现护套线束产生偏移而影响端子插接的情况,保证了插壳的准确性。另外,后平移动力源82包括横向平移单元821和纵向平移单元822,横向平移单元821设于支撑架81上,安装板83可滑动地连接在横向平移单元821上,纵向平移单元822连接在安装板83上,横向平移单元821用于驱动后平移夹持组件84进行横向移动,当后平移夹持组件84移动至加工位置的前端时,纵向平移单元822驱动后平移夹持组件84朝加工位置运动,以使护套线束伸入至加工位置进行相应的加工。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后平移夹持组件84在支持架上的平稳移动,在支撑架81上沿着后平移夹持组件84的运动路径设有滑轨85,滑轨85上滑动连接有滑块86,滑块86与安装板83固定连接,以使后平移夹持组件84在被后平移动力源82的驱动下,能够平稳地从第一插胶壳机构6中接收护套线束并顺次可滑动送线于第二端子加工机构5与第二插胶壳机构7之间。
参照图5和图6,,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送线机构2包括送线组件22和驱动组件21,驱动组件21设于机架1上,送线组件22连接在驱动组件21上;
其中,送线组件22包括进线架221、固定板222、压紧单元225、推动单元226以及进线板223,固定板222连接在驱动组件21上,进线架221连接在固定板222的一端,进线板223设于固定板222上,且进线板223的前端设有供护套线束穿过的过线块224,压紧单元225设于进线板223上,且压紧单元225用于压紧进线板223上的护套线束,推动单元226设于固定板222上且位于进线板223的侧边,当护套线束被输送至第一插胶壳机构6或第二插胶壳机构7加工时,过线块224被推动单元226驱动,以将夹持的护套线束伸向第一插胶壳机构6或第二插胶壳机构7,护套芯线辅助机构12设于固定板222靠近压紧单元225的一端。
当在对护套线束进行加工时,先将护套线束的一端穿过进线架221伸向进线板223,并从过线块224的前端伸出,之后再通过压紧单元225和夹持单元225分别对进线板223上的护套线束的表面压紧以及护套线束的前端进行夹紧,以使得护套线束前端待加工的位置不易晃动,然后再通过驱动组件21驱动固定板222朝切断机构3方向运动,以使护套线束的前端输送至切断机构3的加工位置,之后通过切断机构3对护套线束的前端进行加工处理,接着再通过驱动组件21驱动加工好的护套线束移动至第一端子加工机构4再次进行加工,最后再将护套线束移动至第一插胶壳机构6,通过第一插胶壳机构6将胶壳套接至护套线束的前端,由于在第一次将胶壳套接在护套线束前端的过程中,护套线束前端会发生轻微的弯折,使得胶壳此时只能部分套接在护套线束的前端上,并通过推动单元226推动夹持单元225进一步往第一插胶壳机构6方向运动,以使护套线束的前端能插入胶壳更深的位置处,从而使得胶壳更加牢固地安装在护套线束的前端上。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1包括横向驱动单元211和纵向驱动单元212,固定板222可滑动地连接在纵向驱动单元212上,而纵向驱动单元212可滑动地连接在横向驱动单元211上,当对护套线束的前端输送至切断机构3进行加工时,纵向驱动单元212驱动固定板222朝切断机构3方向运动,以使切断机构3对护套线束的前端进行剥皮和切断加工,当护套线束的前端被切断机构3加工完成后,横向驱动单元211驱动纵向驱动单元212进行横向运动,以带动护套线束朝端子加工方向运动,之后再通过纵向驱动单元212将护套线束送入第一端子加工机构4的加工位置进行加工,巧妙地采用了横向驱动单元211和纵向驱动单元212相互配合的方式,实现将护套线束依次送至切断机构3、第一端子加工机构4以及第一插胶壳机构6进行加工,提升了加工效率。另外,上述所指的横向是指平行于切断机构3的方向,纵向是指朝向切断机构3的方向,即:图5中箭头A指的方向为横向,箭头B所指的方向为纵向。
参照图6,所护套芯线辅助机构包括夹持单元和顶起单元,夹持单元设于固定板上,且夹持单元位于进线板的侧边,夹持单元用于对剥皮后的芯线进行夹紧,顶起单元设于固定板的前端,且位于过线块的下方,当护套线束输送至第一端子加工机构和/或第二端子加工机构进行加工时,顶起单元将护套线束的前端顶起。
需要说明的是,当护套线束被切断机构3剥皮之后,夹持单元121对剥皮后的芯线进行夹紧,防止前端芯线重叠或无序排列,并将芯线顶高,之后通过在固定板222的前端设置顶起单元122,使得在将护套线束的前端输送至端子加工机构进行加工时,顶起单元122将护套线束的前端顶起,使得端子加工机构在将护套线束分成若干根小的线条时,避免出现重叠或无序排列。
参照图7和图8,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切断机构3包括切断组件31,切断组件31包括第一切刀315、第二切刀316、动力件317、转动杆312以及固定架311,固定架311设于机架1上,转动杆312竖直设置在固定架311上,且转动杆312的下端与动力件317连接,转动杆312上可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件313和第二滑动件314,第一切刀315和第二切刀316分别连接在第一滑动件313和第二滑动件314远离送线组件22的一端,且第一切刀315位于第二切刀316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送线机构2将护套线束的前端输送至切断机构3的加工位置时,动力件317驱动转动杆312进行转动,使得滑动连接在转动杆312上的第一滑动件313和第二滑动件314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切刀315和第二切刀316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以使护套线束的护套被第一切刀315和第二切刀316相互配合将前一段护套线束后端以及后一段护套线束前端的护套进行切断,之后再通过驱动组件21驱动送线组件22朝远离切断机构3的方向运动,使得切断的护套从护套线束上脱离,从而便于为后续的端子加工做好准备。
参照图8,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切断机构3还包括护套夹持组件32,护套夹持组件32包括驱动件321、第一夹持块323、第二夹持块324以及往复驱动源,驱动件321连接在固定架311上,且位于第一切刀315或第二切刀316的侧边,驱动件321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杆322,第一夹持块323和第二夹持块324分别连接在连杆322的两端,且第一夹持块323位于第二夹持块324的上方,往复驱动源用于驱动第一夹持块323和第二夹持块324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实现对剥离的外套进行夹持。
当在将护套线束外皮切断的同时,往复驱动源驱动第一夹持块323和第二夹持块324相互靠近,并且在该过程中,驱动件321的输出端驱动连杆322进行转动,使得第一夹持块323和第二夹持块324分别朝向第一切刀315和第二切刀316的方向水平移动,当护套被第一切刀315和第二切刀316切断后,第一夹持块323和第二夹持块324对被切断后的护套进行夹紧,以便于后续进行剥皮处理,同时也有利于将剥离后的护套放置至指定的地方进行收集,避免剥离下来的护套随意掉落。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往复驱动源包括上往复驱动单元325和下往复驱动单元326,上往复驱动单元325和下往复驱动单元326分别与第一夹持块323和第二夹持块324连接。
参照图1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还包括设于机架1上的沾锡机构9,沾锡机构9包括沾锡夹持件91以及水平驱动件92,水平驱动件92位于切断机构3的后方,沾锡夹持件91在水平驱动件92的驱动下朝送线机构2的方向往复运动。
参照图1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还包括设于机架1上的成品收集机构10,成品收集机构10位于后平移机构8的下方,且用于对加工成型的产品进行收集。
其中,成品收集机构10包括输送带101和收集箱102,输送带101设于机架1上,且位于后平移机构8的下方,收集箱102可拆卸地连接在输送带101远离第二插胶壳机构7的一端,当后平移机构8将护套线束的后端依次输送至切断机构3、第二端子加工机构5、第二插胶壳机构7进行加工后,后平移机构8将加工完成的护套线束成品移动至输送带101的正上方,之后松开对护套线束的夹持,以使护套线束掉落至输送带101上,最后在输送带101的作用下护套线束被移动至收集箱102进行收集,从而完成对成品的自动收集,减轻了工人的劳动抢断。另外,为了避免在护套线束掉落至输送带101表面被弹起而从侧边掉落,在输送带101的侧边设有挡板11,该挡板11沿着朝向输送带101的方向倾斜,这样便于落到挡板11上的护套线束滑落至输送带101上。
对于护套线束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采用第一端子加工机构4和第二端子加工机构5进行加工,第一端子加工机构4和第二端子加工机构5的具体结构相同,故以下实施例仅以第一端子加工机构4为例进行说明,对于第二端子加工机构5的具体结构请参照第一端子加工机构4,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参照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子加工机构4包括端子加工动力源42、分线刀43、支撑垫44以及固定座41,固定座41设于机架1上,支撑垫44安装于固定座41上,分线刀43位于支撑垫44的正上方,且与端子加工动力源42连接,以使分线刀43朝支撑垫44方向往复运动。
同样地,对于护套线束的前端和后端的插壳分别采用第一插胶壳机构6和第二插胶壳机构7进行加工,第一插胶壳机构6和第二插胶壳机构7的具体结构相同,故以下实施例仅以第一插胶壳机构6为例进行说明,对于第二插胶壳机构7的具体结构请参照第一插胶壳机构6,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参照图9和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插胶壳机构6包括定位夹持组件62和胶壳安装组件61,定位夹持组件62设于机上,且位于胶壳安装组件61的运动路径上;
其中,胶壳安装组件61包括胶壳驱动源611、胶壳放置板613、运料台612以及胶壳推动件614,胶壳驱动源611设于机架1上,且胶壳驱动源611驱动运料台612朝定位夹持组件62方向做往复运动,胶壳放置板613可滑动设于运料台612的前端,胶壳推动件614设于运料台612上,且胶壳推动件614与胶壳放置板613连接,以推动放置在胶壳放置板613上的胶壳套设在护套线束的前端。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送线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用于输送待加工的护套线束;
切断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用于对所述待加工的护套线束进行剥皮以及切断处理;
护套芯线辅助机构,所述护套芯线辅助机构设于所述送线机构上,且用于对剥皮后的芯线进行整理;
第一端子加工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送线机构的运动路径上,用于对输送过来的护套线束前端进行加工;
第二端子加工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第一端子加工机构位于同一直线,用于对输送过来的护套线束后端进行加工;
第一插胶壳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切断机构和所述第一端子加工机构之间,用于对加工后护套线束的前端进行插胶壳;
第二插胶壳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切断机构和所述第二端子加工机构之间,用于对加工后护套线束的后端进行插胶壳;
后平移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切断机构的后方,用于从所述第一插胶壳机构中接收护套线束并顺次可滑动送线于所述第二端子加工机构与所述第二插胶壳机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移机构包括支撑架、后平移夹持组件、后平移动力源以及安装板,所述后平移动力源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安装板连接在所述后平移动力源上,所述后平移夹持组件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以带动所述后平移夹持组件顺次可滑动送线于所述第二端子加工机构与所述第二插胶壳机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移夹持组件包括用于对护套线束护套夹持的第一平移夹持单元以及用于对护套线束前端夹持的第二平移夹持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平移夹持单元包括连接板、上夹紧块、下夹紧块、前推动力源以及控制所述上夹紧块、所述下夹紧块打开的第一动力源,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上夹紧块和所述下夹紧块可开合地设于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二端子加工机构的一端,所述前推动力源和所述第一动力源均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前推动力源用于推动所述上夹紧块和所述下夹紧块朝所述第一插胶壳机构运动来夹取护套线束,所述第一动力源连用于控制所述上夹紧块和所述下夹紧块的打开或闭合,以实现对护套线束的夹紧;
所述第二平移夹持单元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移夹持单元包括第二动力源、上夹紧条以及下夹紧条,所述第二动力源设于所述连接板的侧边,所述上夹紧条和所述下夹紧条可开合地设于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二端子加工机构的一端,且位于所述上夹紧块或所述下夹紧块的后端,所述第二动力源用于控制所述上夹紧条和所述下夹紧条打开或闭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沿着所述后平移夹持组件的运动路径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机构包括送线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送线组件连接在所述驱动组件上;
其中,所述送线组件包括进线架、固定板、压紧单元、推动单元以及进线板,所述固定板连接在所述驱动组件上,所述进线架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一端,所述进线板设于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进线板的前端设有供护套线束穿过的过线块,所述压紧单元设于所述进线板上,且所述压紧单元用于压紧进线板上的护套线束,所述推动单元设于所述固定板上且位于所述进线板的侧边,当护套线束被输送至第一插胶壳机构或第二插胶壳机构加工时,所述过线块被所述推动单元驱动,以将夹持的护套线束伸向所述第一插胶壳机构或第二插胶壳机构,所述护套芯线辅助机构设于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压紧单元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芯线辅助机构包括夹持单元和顶起单元,所述夹持单元设于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夹持单元位于所述进线板的侧边,所述夹持单元用于对剥皮后的芯线进行夹紧,所述顶起单元设于所述固定板的前端,且位于所述过线块的下方,当护套线束输送至所述第一端子加工机构和/或所述第二端子加工机构进行加工时,所述顶起单元将护套线束的前端顶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机构包括切断组件,所述切断组件包括第一切刀、第二切刀、动力件、转动杆以及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转动杆竖直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且所述转动杆的下端与所述动力件连接,所述转动杆上可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远离所述送线组件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切刀位于所述第二切刀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机构还包括护套夹持组件,所述护套夹持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以及往复驱动源,所述驱动件连接在所述固定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切刀或所述第二切刀的侧边,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杆,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杆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夹持块位于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上方,所述往复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实现对剥离的外套进行夹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沾锡机构,所述沾锡机构包括沾锡夹持件以及水平驱动件,所述水平驱动件位于所述切断机构的后方,所述沾锡夹持件在所述水平驱动件的驱动下朝所述送线机构的方向往复运动。
CN202220326840.7U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 Active CN216903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6840.7U CN216903705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6840.7U CN216903705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3705U true CN216903705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85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26840.7U Active CN216903705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37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61914A (zh) 一种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及线材插壳方法
CN104701707A (zh) 一种全自动两端压着插入机
CN113571991B (zh) 接线端子组装设备
CN110556684A (zh) 连接线打端插壳机
CN111933364A (zh) 一种废旧电源线分离回收装置
CN209358052U (zh) 一种自动剥线并自动组装设备
CN108598837B (zh) 全自动打端穿胶壳机
CN108616024A (zh) 一种自动刺破式端子压接沾锡机
CN112186455A (zh) 一种线路板导线焊接设备及焊接方法
CN116154580A (zh) 一种线排打端插壳一体机结构
CN216903705U (zh) 一种护套线双头打端插壳机
CN114361913A (zh) 一种护套线单头打端插壳机及线材插壳方法
JP2852527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0723651U (zh) 连接线插壳装置
CN210723626U (zh) 连接线打端插壳机
CN211789945U (zh) 同轴电缆打端浸锡一体机
CN111668678B (zh) 一种网线插头组装机
CN210576969U (zh) 一种自动化端子加工设备
CN110768075A (zh) 多功能全自动单头压端子穿壳浸锡机及其加工方法
CN218897335U (zh) 手机中框fpc自动折弯贴装机
CN110233406A (zh) 连接线自动打端插壳机
CN215870154U (zh) 一种usb移裁焊线机
CN217281601U (zh) 一种护套线单头打端插壳机
CN210092547U (zh) 连接线插胶壳装置
CN210607963U (zh) 多功能全自动单头压端子穿壳浸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