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5066A - 分励脱扣器 - Google Patents
分励脱扣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45066A CN113745066A CN202111100908.6A CN202111100908A CN113745066A CN 113745066 A CN113745066 A CN 113745066A CN 202111100908 A CN202111100908 A CN 202111100908A CN 113745066 A CN113745066 A CN 1137450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load
- contact
- shunt release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24—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2—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 H01H71/0207—Mounting or assembl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it break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8—Terminals;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3/00—Protective overload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opens the contacts by automatic release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by previous operation of a hand reset mechanism
- H01H73/02—Details
- H01H73/04—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8—Terminals; Connections
- H01H2071/086—Low power connections for auxiliary switches, e.g. shunt trip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励脱扣器,包括壳体、负载回路和线圈,所述线圈安装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线圈接线柱和线圈触头单元,所述线圈接线柱和所述线圈触头单元均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线圈触头单元、所述线圈和所述线圈接线柱连接形成独立于所述负载回路的线圈回路;所述负载回路的负载接线柱与所述线圈接线柱之间具有设定距离。该分励脱扣器的结构设置使得负载回路和线圈回路分别采用独立电源供电,无需外设辅助触头,降低了成本,安全性高,且节省了安装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励脱扣器。
背景技术
分励脱扣器常用在远距离需要强制切断电源的控制上,比如消防控制切断非消防电源。
分励脱扣器包括线圈回路和负载回路,现有常见的分励脱扣器,其负载回路和线圈回路共用一组电源,但在实际应用中,在一些特定环境,有线圈回路部分不得干扰负载回路的需要,这样的结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这样,就要求线圈回路和负载回路使用不同的电源,此时需要在分励脱扣器旁再拼装一个单独的辅助触头,不仅增加成本,且占用配电箱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励脱扣器,该分励脱扣器的结构设置使得负载回路和线圈回路分别采用独立电源供电,无需外设辅助触头,降低了成本,安全性高,且节省了安装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励脱扣器,包括壳体、负载回路和线圈,所述线圈安装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线圈接线柱和线圈触头单元,所述线圈接线柱和所述线圈触头单元均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线圈触头单元、所述线圈和所述线圈接线柱连接形成独立于所述负载回路的线圈回路;所述负载回路的负载接线柱与所述线圈接线柱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本发明提供的分励脱扣器,在壳体内增设了线圈接线柱和线圈触头单元,使得线圈、线圈接线柱和线圈触头单元连接形成独立于负载回路的线圈回路,即线圈不再与负载回路的相关接线柱连接,也就是说,线圈形成独立的回路与负载回路采用独立的电源供电,这样,线圈不会对负载回路造成影响,规避了在分励脱扣器旁侧拼装辅助触头的情况,该分励脱扣器在满足线圈回路和负载回路采用独立供电电源的基础上,降低了用户成本,安全性高,且节省了安装空间。
如上所述的分励脱扣器,所述线圈触头单元包括线圈静触点、线圈动触点和两个弹片,所述线圈静触点和所述线圈动触点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弹片的端部;所述线圈接线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弹片分别与所述线圈的一个接线点和一个所述线圈接线柱电连接,所述线圈的另一个接线点和另一个所述线圈接线柱电连接。
该线圈静触点和动触点的安装结构简单可靠,易实施。
如上所述的分励脱扣器,所述壳体上设有两个安装座,分别用于安装两个所述弹片;所述安装座具有卡槽,所述弹片卡嵌于所述卡槽。
该安装弹片的结构简单可靠,且方便更换和根据需要调整线圈静触点或动触点的位置。
如上所述的分励脱扣器,所述卡槽包括两个相对的槽壁,两个所述槽壁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凸部,所述弹片与所述卡槽过盈配合。
该结构设置可以确保弹片安装的可靠性。
如上所述的分励脱扣器,所述弹片包括折弯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触点固接在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所述卡槽呈折弯状结构,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交接处安装于所述卡槽。
该结构设置可确保弹片与安装座安装的牢固性,避免弹片脱离安装座。
如上所述的分励脱扣器,固接有所述线圈静触点的所述弹片为第一弹片,固接有所述线圈动触点的所述弹片为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错位安装。
该结构设置可以确保第二弹片的动作可靠性,保证安装在第二弹片上的线圈动触点与线圈静触点可以可靠接触或分离。
如上所述的分励脱扣器,固接有所述线圈动触点的弹片的活动段具有弯曲结构。
在固接有线圈动触点的弹片的活动段上设有弯曲结构,可以提高该弹片的柔性,从而提高其疲劳强度。
如上所述的分励脱扣器,所述弯曲结构为向所述弹片的一侧拱起的圆弧形的拱桥结构。
拱桥结构弯曲结构方便形成,且能够有效提高弹片的柔性,进一步提高弹片的疲劳强度。
如上所述的分励脱扣器,所述负载回路包括负载接线柱和与所述负载接线柱连接的负载触头单元;所述负载触头单元包括两个负载静触头和一个负载动触头;所述分励脱扣器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能够同步带动所述负载动触头和所述线圈动触点移动以实现线路的导通或切断。
如此,通过传动机构同步推动负载动触头和线圈动触点动作,可避免额外再设置传动结构,可简化结构。
如上所述的分励脱扣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支持件,所述支持件位于所述负载动触头和所述线圈触头单元之间,所述支持件的一面设有两个第一柱,另一面设有第二柱,两个所述第一柱夹持所述负载动触头的弹性载体;所述传动机构传动时带动所述支持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柱推动所述负载动触头在两个所述负载静触头之间移动,并使所述第二柱推动装有所述线圈动触点的弹片向所述线圈静触点方向移动或者使所述第二柱远离装有所述线圈动触点的弹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中分励脱扣器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线圈触头单元所在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中分励脱扣器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中分励脱扣器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具体实施例中支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壳体10,第一安装座11A,第二安装座11B,卡槽111,凸部112;
负载接线柱21,第一负载静触头221,第二负载静触头222,负载动触头23,弹性载体231;
线圈31,线圈接线柱32,线圈触头单元33,线圈静触点331,线圈动触点332,第一弹片333,第二弹片334,拱桥结构3341,复位弹簧34;
传动机构40,支持件41,第一柱411,第二柱412,锁扣42,跳扣43,连杆44;
手柄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中分励脱扣器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线圈触头单元所在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中分励脱扣器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分励脱扣器包括壳体10、负载回路和线圈回路,其中,壳体10上安装有线圈31、线圈接线柱32和线圈触头单元33,线圈31、线圈接线柱32和线圈触头单元33连接形成独立于负载回路的线圈回路,这样,线圈回路与负载回路无关,线圈31不再与负载回路的接线柱关联,即线圈回路和负载回路分别使用两组独立的电源供电,这样,线圈31不会对负载回路造成影响,规避了在分励脱扣器旁侧拼装辅助触头以实现线圈31和负载分别供电的情况,该分励脱扣器在满足线圈31和负载采用独立供电电源的基础上,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用户成本,且节约了安装空间。
该实施例中,分励脱扣器的负载回路包括负载接线柱21、两个负载静触头和一个负载动触头23,为方便说明,将两个负载静触头称之为第一负载静触头221和第二负载静触头222,负载回路的各部件靠近壳体10的一侧设置,以方便线路连接,在图示方位中,负载回路的各部件均靠近壳体10的左侧设置。
为利用壳体10的已有空间,避免增大壳体10结构,线圈回路的线圈接线柱32可与负载接线柱21相对设置,即在图示方位中,靠近壳体10的右侧设置,也方便与线圈31和线圈触头单元33的线路连接,避免与负载回路干扰。在其他实施例中,视情况需求,线圈接线柱32和负载接线柱21也可以布置为其他形式,不限于前述,但两者之间间隔开设定距离,以避免两个回路相互之间存在干扰。
可以理解,因为线圈31不再与负载接线柱21之间有线路连接,所以与现有的分励脱扣器相比,该分励脱扣器的负载接线柱21的数目可减少设置,只需满足负载回路的连接需求即可,具体数目和排布以负载回路的需求为准。
在图1中以细实线示意了负载回路的各部件之间的线路连接和线圈回路的各部件之间的线路连接,在图3中以较粗的黑色实线示意了负载回路的各部件之间的线路连接,以较粗的灰色实线示意了线圈回路的各部件之间的线路连接,可对照理解。实际应用中,各回路的线路具体如何连接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定。
该实施例中,线圈触头单元33包括线圈静触点331、线圈动触点332和两个弹片,线圈静触点331和线圈动触点332分别固定在两个弹片上,此处为方便描述,将固定有线圈静触点331的弹片称之为第一弹片333,将固定有线圈动触点332的弹片称之为第二弹片334,线圈静触点331和线圈动触点332分别通过第一弹片333和第二弹片334安装在壳体10上。
图示方案中,第一弹片333与线圈31的一个接线点电连接,线圈31的另一个接线点与线圈接线柱32电连接,第二弹片334与线圈接线柱32电连接,如此形成一个回路。实际中可以根据需求来调整回路的具体连接方式。
为方便线圈静触点331和线圈动触点332的闭合和分离,两个触点分别固接在两个弹片的端部,具体的,触点可以以铆接的方式与弹片固定。
该分励脱扣器还包括传动机构40和手柄50,传动机构40连接在手柄50和线圈31之间,通常来说,正常工作时,线圈31不通电,线圈回路的线圈静触点331和线圈动触点332闭合,负载回路中的负载动触头23与第一负载静触头221闭合,如图1所示状态;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线圈31得电,其衔铁吸合,在衔铁动作下传动机构40动作能够带动负载动触头23动作使其与第一负载静触头221分离,与第二负载静触头222闭合,并能够同步带动线圈动触点332动作使其与线圈静触点331分离,如图3所示。之后,可转动手柄50通过传动机构40再带动各部件复位。
在将线圈回路独立设置后,为简化结构,避免额外增设部件而增加成本,该分励脱扣器仍可采用原有的传动机构40,如图1所示,传动机构40包括支持件41、锁扣42、跳扣43和连杆44,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与已有一致,此处不再赘述,为了使传动机构40能够同步带动线圈动触点332和负载动触头23动作,该实施例中对传动机构40的支持件41做了改进,传动机构40的其他部件不变,下面仅说明支持件41的改进结构。
请一并参考图6,图6为具体实施例中支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可以理解,为了使支持件41在动作时能够实现上述效果,线圈触头单元33靠近负载回路中的触头设置,支持件41位于负载动触头23的弹性载体231和线圈触头单元33之间,具体来说,线圈触头单元33位于支持件41的下方,弹性载体231位于支持件41的上方,支持件41的上面设有两个第一柱411,下面设有第二柱412,即第一柱411和第二柱412设置在支持件41的相对的两个面上,两个第一柱411夹持负载动触头23的弹性载体231,第二柱412位于第二弹片334远离第一弹片333的一侧。
在图1至图3所示视角,线圈触头单元33存在至少部分被支持件41遮挡,但为清楚说明支持件41的同步带动作用,在图1和图2中以虚线示意了被遮挡的部分,在图3中以相对较浅的线条示意了被支持件41遮挡的线圈动触点332及支持件41下面的第二柱412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状态下,支持件41的一个第一柱411(即图示中靠近纸面下方的第一柱411)推动负载动触头23与第一负载静触头221闭合,支持件41的第二柱412向第一弹片333所在方向推抵第二弹片334,使得线圈动触点332与线圈静触点331闭合。
当发生异常情况,线圈31得电,其衔铁吸合带动传动机构40动作时,支持件41逆时针转动(以图示方位来说),第二柱412向远离第一弹片333的方向移动,脱离第二弹片334,第二弹片334在其弹性力作用下,带动线圈动触点332向远离线圈静触点331的方向移动,实现分离,同时,弹性载体231在靠近纸面上方的第一柱411的推动下,带动负载动触头23向第二负载静触头222方向移动并与第二负载静触头222闭合,结合图1和图3可以理解,在传动机构40的传动作用下,手柄50逆时针转动。
线圈31断电后,其衔铁可在复位弹簧34的作用下复位。
请一并参考图4和图5,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中分励脱扣器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该实施例中,壳体10在相应位置设有两个安装座,分别用于安装线圈触头单元33的两个弹片,为方便描述,两个安装座分别称之为第一安装座11A和第二安装座11B,第一安装座11A用于安装第一弹片333,第二安装座11B用于安装第二弹片334。其中,第一弹片333和第二弹片334错位安装,即两者之间具有设定的间隔距离,以保证足够的电气间隙,避免耐压击穿。
具体的,第一安装座11A和第二安装座11B均设有卡槽111,第一弹片333和第二弹片334分别卡嵌在第一安装座11A卡槽111和第二安装座11B的卡槽111内,这样设置,方便组装和更换,也便于调整两个弹片的位置,进而调整线圈静触点331和线圈动触点332的相对位置,确保两者能够闭合。
为使得弹片的安装牢靠,在卡槽111的至少一个槽壁上设有向另一槽壁突出的凸部112,这样,弹片可过盈安装在卡槽111内。
卡槽111的凸部112可沿着槽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
该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弹片安装的牢固性,第一弹片333和第二弹片334均为弯折结构,均包括折弯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可理解为大致呈L形结构或者7字形结构;结合图2,线圈静触点331固接在第一弹片333的较长的第一段的端部,线圈动触点332固接在第二弹片334的较长的第一段的端部,第一弹片333的折弯处(即第一弹片333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交接处)安装于第一安装座11A的卡槽111内,第二弹片334的折弯处(即第二弹片334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交接处)安装于第二安装座11B的卡槽111内。
这样,第一弹片333因不受其他部件的动作影响,通常来说位置不会发生改变,第二弹片334的较长的第一段相当于处于悬空状态,在支持件41的第二柱412的推动下可以向第一弹片333靠近,推动消失后,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可以复位。
该实施例中,第二弹片334的活动段,即悬空的部分具有弯曲结构,如此可增加第二弹片334的柔性,提高其疲劳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具体的,如图3所示,该弯曲结构具体为向一侧拱起的圆弧形的拱桥结构3341,可以理解,实际设置时,该拱桥结构334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弯曲结构也可以是来回弯折的波浪线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只要能够提高第二弹片334的柔性均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分励脱扣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分励脱扣器,包括壳体、负载回路和线圈,所述线圈安装于所述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圈接线柱和线圈触头单元,所述线圈接线柱和所述线圈触头单元均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线圈触头单元、所述线圈和所述线圈接线柱连接形成独立于所述负载回路的线圈回路;所述负载回路的负载接线柱与所述线圈接线柱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励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触头单元包括线圈静触点、线圈动触点和两个弹片,所述线圈静触点和所述线圈动触点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弹片的端部;两个所述弹片分别与所述线圈的一个接线点和所述线圈接线柱电连接,所述线圈的另一个接线点和所述线圈接线柱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励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两个安装座,分别用于安装两个所述弹片;所述安装座具有卡槽,所述弹片卡嵌于所述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励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两个相对的槽壁,两个所述槽壁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凸部,所述弹片与所述卡槽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励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折弯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触点固接在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所述卡槽呈折弯状结构,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交接处安装于所述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励脱扣器,其特征在于,固接有所述线圈静触点的所述弹片为第一弹片,固接有所述线圈动触点的所述弹片为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错位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励脱扣器,其特征在于,固接有所述线圈动触点的弹片的活动段具有弯曲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励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结构为向所述弹片的一侧拱起的圆弧形的拱桥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分励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回路包括负载接线柱和与所述负载接线柱连接的负载触头单元;所述负载触头单元包括两个负载静触头和一个负载动触头;所述分励脱扣器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能够同步带动所述负载动触头和所述线圈动触点移动以实现线路的导通或切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励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支持件,所述支持件位于所述负载动触头和所述线圈触头单元之间,所述支持件的一面设有两个第一柱,另一面设有第二柱,两个所述第一柱夹持所述负载动触头的弹性载体;所述传动机构传动时带动所述支持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柱推动所述负载动触头在两个所述负载静触头之间移动,并使所述第二柱推动装有所述线圈动触点的弹片向所述线圈静触点方向移动或者使所述第二柱远离装有所述线圈动触点的弹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00908.6A CN113745066B (zh) | 2021-09-18 | 2021-09-18 | 分励脱扣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00908.6A CN113745066B (zh) | 2021-09-18 | 2021-09-18 | 分励脱扣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45066A true CN113745066A (zh) | 2021-12-03 |
CN113745066B CN113745066B (zh) | 2024-01-19 |
Family
ID=78739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00908.6A Active CN113745066B (zh) | 2021-09-18 | 2021-09-18 | 分励脱扣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45066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40476A1 (en) * | 2003-12-26 | 2005-06-30 | Shaohua Gao | Circuit interrupter with reset lockout and reverse wiring protection |
CN101540244A (zh) * | 2008-03-21 | 2009-09-23 | 浙江加西亚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脱扣装置 |
CN205564099U (zh) * | 2016-03-07 | 2016-09-07 | 国网技术学院 | 一种高压带电实训室开关联动系统 |
CN205959926U (zh) * | 2016-08-23 | 2017-02-15 | 乐清市厚达电气有限公司 | 无源型分励脱扣器 |
WO2020108624A1 (zh) * | 2018-11-30 | 2020-06-04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断路器 |
CN212062354U (zh) * | 2020-05-26 | 2020-12-01 | 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动簧片有效动作的分励脱扣装置 |
CN215869245U (zh) * | 2021-09-18 | 2022-02-18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分励脱扣器 |
-
2021
- 2021-09-18 CN CN202111100908.6A patent/CN1137450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40476A1 (en) * | 2003-12-26 | 2005-06-30 | Shaohua Gao | Circuit interrupter with reset lockout and reverse wiring protection |
CN101540244A (zh) * | 2008-03-21 | 2009-09-23 | 浙江加西亚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脱扣装置 |
CN205564099U (zh) * | 2016-03-07 | 2016-09-07 | 国网技术学院 | 一种高压带电实训室开关联动系统 |
CN205959926U (zh) * | 2016-08-23 | 2017-02-15 | 乐清市厚达电气有限公司 | 无源型分励脱扣器 |
WO2020108624A1 (zh) * | 2018-11-30 | 2020-06-04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断路器 |
CN212062354U (zh) * | 2020-05-26 | 2020-12-01 | 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动簧片有效动作的分励脱扣装置 |
CN215869245U (zh) * | 2021-09-18 | 2022-02-18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分励脱扣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45066B (zh) | 2024-0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864960B2 (ja) | 電磁継電器 | |
US20110272258A1 (en) | Switching devices configured to control magnetic fields to maintain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 |
US8008999B2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CA2508541C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US11257647B1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JP4116022B2 (ja) | 電磁リレー | |
CN215869245U (zh) | 分励脱扣器 | |
KR20050021934A (ko) | 소형 전자계전기 | |
JP2006134612A (ja) | 電磁リレー | |
JP2006173125A (ja) | 電磁リレー | |
JP2005019199A (ja) | 端子装置 | |
CN113745066A (zh) | 分励脱扣器 | |
JP2018006209A (ja) | 電磁継電器 | |
JP2019110123A (ja) | スイッチ装置 | |
WO2024000770A1 (zh) | 继电器 | |
EP3611749B1 (en) | Contac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EP2503582B1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CN103367062B (zh) | 电路断路器的外部解扣装置 | |
CN109727816B (zh) | 一种结构改良式继电器 | |
CN102473535B (zh) | 用于电磁开关设备的触点装置 | |
US6229417B1 (en) | Operator for an electromagnetic switching device | |
CN220526829U (zh) | 一种继电器的电磁机构 | |
CN217822583U (zh) | 防触点粘连的电磁继电器 | |
CN219123159U (zh)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
CN219040365U (zh) | 触头结构和继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