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39458B - 气液分离器以及车辆的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液分离器以及车辆的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39458B
CN113739458B CN202111147621.9A CN202111147621A CN113739458B CN 113739458 B CN113739458 B CN 113739458B CN 202111147621 A CN202111147621 A CN 202111147621A CN 113739458 B CN113739458 B CN 113739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gas
middle cylinder
liquid
flow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476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39458A (zh
Inventor
胡磊
夏嵩勇
卢叶红
陆俊宇
曾光华
袁丰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476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394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39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945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0584 priority patent/WO2023050920A1/zh
Priority to KR1020247010370A priority patent/KR20240048560A/ko
Priority to EP22874317.5A priority patent/EP4394284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39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9458B/zh
Priority to US18/619,183 priority patent/US20240230188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02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grav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3Suction accumulators with def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5Compression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 between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5Compression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 between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system
    • F25B2400/051Compression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 between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system between the accumulator and another part of th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6Recei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3Sepa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以及车辆的空调系统,其中,气液分离器包括:外壳,具有进液口、出液口、进气口以及出气口;中筒体,设置在外壳内,且设有分离槽,外壳的内表面与中筒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流道,第一流道用于将进气口与分离槽连通;内筒体,至少部分内筒体容置在中筒体内,且与中筒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二流道,第二流道用于将分离槽以及出气口连通;内筒体内形成有第三流道,第三流道用于将进液口以及出液口连通。车辆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如上所述气液分离器。本发明提供的气液分离器以及车辆的空调系统,具有提高过冷度以及过热度,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的优点。

Description

气液分离器以及车辆的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气液分离器以及车辆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与普通内燃机汽车相比,具有无使用污染、噪声低及节省石油资源等特点,已成为新一代的清洁环保交通工具之一。相比于统燃油汽车利用发动机的余热供暖,电动车使用电池作为驱动动力,并采用热泵型空调系统供暖。
相关技术的电动车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气液分离器。传热介质在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气液分离器之间循环流动,以便形成制冷循环或者制热循环。其中,气液分离器设置在蒸发器的出气端与压缩器的进气端之间,通过分离气态传热介质与液态传热介质,以防止液态传热介质进入压缩机中。
然而,相关技术的空调系统的能效比低,耗能量大,影响电动车的续航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以及车辆的空调系统,用以解决相关技术的空调系统的能效比低,耗能量大,影响电动车的续航能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外壳,具有进液口、出液口、进气口以及出气口,所述;中筒体,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设有分离槽,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与所述中筒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用于将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分离槽连通;内筒体,至少部分所述内筒体容置在所述中筒体内,所述中筒体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筒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用于将所述分离槽以及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内筒体内形成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用于将所述进液口以及所述出液口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如上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进液口、出液口、进气口以及出气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端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端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气液分离器以及车辆的空调装置,通过设置连通在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端之间的第三流道,并通过设置连通在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端之间的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内的传热介质与第二流道内的传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第二流道内的传热介质与第一流道内的传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且第一流道内的传热介质在经过分离槽进入第二流道时,传热介质中的液态部分会顺着中筒体的筒壁留下,使得传热介质中的气态部分与液态部分在此处分离,第二流道内的传热介质的液态部分会吸收第三流道内的传热介质的热量而蒸发,以提高过热度以及压缩机的吸气干度,利于将气体与液体分离,利于保护压缩机;另外,传热交换后的第三流道内的液体的温度降低,以提高过冷度,利于提高制冷量,利于减小压缩机压缩传热介质的功耗,更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发明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相关技术的气液分离器;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的传热介质的流动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液分离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示出的气液分离器的一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图3示出的气液分离器的另一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图3示出的气液分离器的设有挡板位置的横向剖视图;
图7为图3示出的气液分离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气液分离器的一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9为图8示出的气液分离器的另一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10为图8示出的气液分离器的横向剖视图;
图11为图4示出的中筒体的部分示意图;
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气液分离器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气液分离器;
2-外壳;
21-外筒体;
22-盖板;
24-进液口;
25-出液口;
26-进气口;
27-出气口;
3-内筒体;
41-第一挡板;42-第二挡板;
51-第一流道;511-第一区域;512-第一连通区域;52-第二流道;521-第二区域;522-第二连通区域;53-第三流道;54-第四流道;55-第五流道;
6-中筒体;61-分离槽;62-回油口;
71-压缩机;72-外部换热器;73-内部换热器;74-节流装置;75-换向阀;
8-缓冲筒体;
101-壳体;102-进气管;103-出气管;104-进气端;105-出气端。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发明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相关技术的气液分离器。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的气液分离器中包括壳体101,所述壳体101内形成有容置空间。其中,壳体101的上端设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进气管102,容置空间内容置有出气管103。出气管103的形状为U形,出气管103的进气端104与出气端105都朝向上方设置,其中,出气管103的进气端104与壳体101的顶壁之间设有一定间距,出气管103的出气端105穿设于顶壁。从蒸发器的出口端出来的混合体经进气管102进入容置空间内。容置空间内的混合体中的液体因重力而落入容置空间的底部,并在容置空间的底部沉积。容置空间内的混合体中的气体自出气管103的进气端104进入出气管103内,并从出气管103的出气端105流出。从出气管103的出气端105流出的较为干燥的气体进入压缩机内。
然而,空调系统的压缩机、风机等都需要电动汽车的电池模块提供电能,导致在空调系统运行时电动汽车耗能较大,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以空调制冷为例,空调的制冷能效比指的是额定制冷量与额定功耗的比值。即消耗单位电量所产生的冷气量。已知增加冷凝器的过冷度,能够提高空调的制冷量,增加空调的制冷能效比。过冷度指的是,在一定压力下冷凝水的温度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差值。在空调系统中指的是冷凝器的出口端(或者位于冷凝器下游的节流装置的入口端)的传热介质的温度与冷凝器内的传热介质的温度的差值。可以理解地,冷凝器的出口端的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空调的制冷能耗比越高。
另外,应压缩机的工作工况的要求,蒸发器的出口端(或者位于蒸发器的下游的压缩机的入口端)需要具有一定的过热度,以保证流入压缩机的传热介质的干度,以保护压缩机。过热度指的是,一定压力下的过热蒸汽温度与相对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差值。在空调系统中指的是蒸发器的出口端(压缩机的入口端)的传热介质的温度与蒸发器内的传热介质的温度的差值。
可以理解地,蒸发器的出口端的温度越高,过热度越大,流入压缩机的干度越大,更能保证压缩机的工作工况。示例性地,从蒸发器流出的混合体中含80%的气态传热介质,20%的液态传热介质。如果提高压缩机的入口端的传热介质的温度,则该混合体中的液态传热介质可能受热蒸发而转化为气态传热介质。
由于从冷凝器流出的是常温的传热介质,从蒸发器流出的是低温的传热介质。如果将常温的传热介质与低温的传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既能满足过冷度又能满足一定过热度的要求。也就是说,既能够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能效比,又能够保护压缩机。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第三流道,第三流道连通在冷凝器的出口端与节流装置的入口端之间,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连通在蒸发器的出口端与压缩机的入口端之间。
其中,本发明人发现从冷凝器流出的常温的传热介质大部分为液态传热介质,从蒸发器流出的低温的传热介质大部分为气态传热介质。且气态传热介质比液态传热介质更易在管道中流动。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气态传热介质的流动路径大于液态传热介质的流动路径。故本发明实施例将第一流道设置为U形,第二流道也设置为U形,并将第二流道围设在第三流道的外侧,第一流道围绕在第二流道的外侧,以通过增大传热面积来增大第三流道内的液态传热介质与第二通道内的气态传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且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之间通过分离槽连通,传热介质中的液态部分与传热介质的气态部分在分离槽处分离,以便于达到传热介质的气液分离效果。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不仅可以应用在单冷循环的空调系统中,还可应用在冷、热双循环的空调系统中。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的传热介质的流动图。图2以气液分离器1应用在冷、热循环空调系统中为例示出,对于气液分离器1应用在单冷循环、其他方式的冷、热双循环空调系统中的情况可经过简单推导得出,在此就不再赘述。
参考图2,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71、换向阀75、内部换热器73、外部换热器72以及气液分离器1。内部换热器73用于和车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外部换热器72用于和车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在制冷循环中,内部换热器73为蒸发器,以使得车内空气温度降低。外部换热器72为冷凝器,以将热量传递给车外空气。在制热循环中,内部换热器73为冷凝器,以使得室内空气升高。外部换热器72为蒸发器,以吸收车外空气的热量。
图2中的实心箭头表示的是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参考图2,制冷循环的传热介质的流动路径为:低温低压的气态传热介质经压缩机71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传热介质→高温高压的气态传热介质经换向阀75流入外部换热器72,并经外部换热器72变为常温高压的液态传热介质→常温高压的液态传热介质经换向阀75流入气液分离器1的第三流道53,使液态传热介质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液态传热介质经节流装置74变为低压的液态传热介质→低压的液态传热介质经换向阀75流入内部换热器73,并经内部换热器73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传热介质→低温低压的气态传热介质经换向阀75流入气液分离器1的第一流道51、第二流道52内,使得气态传热介质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气态传热介质又流入压缩机71内,如此循环下去。
图2中的空心箭头表示的是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参考图2,制冷循环的传热介质的流动路径为:低温低压的气态传热介质经压缩机71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传热介质→高温高压的气态传热介质经换向阀75流入内部换热器73,并经内部换热器73变为常温高压的液态传热介质→常温高压的液态传热介质经换向阀75流入气液分离器1的第三流道53,使液态传热介质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液态传热介质经节流装置74变为低压的液态传热介质→低压的液态传热介质经换向阀75流入外部换热器72,并经外部换热器72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传热介质→低温低压的气态传热介质经换向阀75流入气液分离器1的第一流道51、第二流道52,使得气态传热介质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气态传热介质又流入压缩机71内,如此循环下去。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段提到的液态传热介质与气态传热介质只表示的是过程中的大部分传热介质的状态。例如,在制冷循环中,从内部换热器73流出的传热介质中气态传热介质占绝大多数,液态传热介质占少部分。在制热循环中,从外部换热器72流出的传热介质中气态传热介质占绝大多数,液态传热介质占少部分。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1去除在制冷循环中从内部换热器73流出的传热介质中的液态传热介质,或者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1去除在制热循环中从外部换热器72流出的传热介质中的液态传热介质,以保证流入压缩机71的传热介质的干度。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液分离器的俯视图,图4为图3示出的气液分离器的一方向的纵向剖视图。参考图3和图4,气液分离器包括外壳2、中筒体6、内筒体3。外壳2设有进液口24、出液口25、进气口26以及出气口27。
其中,中筒体6设置在外壳2内,且设有分离槽61。外壳2的内表面与中筒体6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流道51,第一流道51用于将进气口26与分离槽61连通。至少部分内筒体3容置在中筒体6内。也就是说,内筒体3穿设于外壳2。
中筒体6的内表面与内筒体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二流道52,第二流道52用于将分离槽61以及出气口27连通。内筒体3内形成有第三流道53,第三流道53与进液口24以及出液口25连通。
具体而言,中筒体6可全部容置在外壳2内,中筒体6的外表面与壳体101的内表面之间具有供传热介质流动的间距,该间距可形成第一流道51。为了便于传热介质的流动,中筒体6可与外壳2同轴设置。继续如图4所示,有一部分内筒体3可设置在中筒体6内,该部分内筒体3的外表面与中筒体6的内表面之间可具有一定的间距,该间距可形成第二通道。中筒体6的可设有分离槽61,分离槽61可将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连通。另外,由于液态的传热介质与气态的传热介质的比重不同,在传热介质经过分离槽61时,液态的传热介质受到的重力作用较大,且液态的传热介质粘性较大,故液态的传热介质会贴附在中筒体6的筒壁流下。而气态的传热介质会在第二流道52内流动,并经出气口27流出外壳2。如此实现传热介质的液态部分与气态部分的分离。
图4中实心箭头表示的较常温的传热介质。参考图4,内筒体3内形成有第三通道53,第三通道53的两端分别与进液口24与出液口25连通。进液口24的上游可与上文提到的冷凝器的出口端连通,出液口25的下游可与上文提到的节流装置的入口端连通。由内筒体3形成的第三流道53设置在冷凝器与节流装置之间,第三流道53内流动的为较常温的传热介质。
图4中的空心箭头表示较低温的传热介质的流动路径,参考图4,第一流道51与进气口26连通,第一流道51与第二流道52通过分离槽61连通,第二流道52与出气口27连通。进气口26的上游可与上文提到的蒸发器的出口端连通,出气口27的下游可与上文提到的压缩机的入口端连通。第一流道51与第二流道52均设置在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第一流道51与第二流道52内流动的为较低温的传热介质。第二流道52内的较低温的传热介质与第三流道53内较常温的传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以提升第二流道52内的传热介质的干度。
继续参考图4,为了便于内筒体3、中筒体6以及与外壳2之间的安装,外壳2可包括外筒体21以及盖板22。外筒体21与中筒体6可具有同侧的开口端以及同侧的封闭端,盖板22可用于封盖外筒体21的开口端以及中筒体6的开口端。进气口26与出气口27均可设置在盖板22上。外筒体21、中筒体6以及位于外筒体21与中筒体6之间的盖板22可合围成第一流道51,中筒体6、内筒体3以及位于中筒体6与内筒体3之间的盖板22合围成第二流道52。
具体而言,外筒体21可包括开口端以及封闭端。中筒体6也可包括开口端以及封闭端。外筒体21的开口端与中筒体6的开口端可朝向同一方向。图4中以外筒体21的开口端与中筒体6的开口端均朝向上方为例示出。另外,盖板22可与外筒体21的开口端的端面抵接并固定在一起,盖板22与外筒体21可形成容置空间。中筒体6可容置在该容置空间内,且中筒体6的开口端的端面与盖板22抵接并固定在一起,以使得盖板22与中筒体6也形成收容空间。也就是说,中筒体6可将容置空间分成第一流道51以及收容空间。
另外,外筒体21的封闭端以及内筒体3的封闭端可朝向同一方向设置。图4中以外筒体21的封闭端与中筒体6的封闭端均朝向下方为例示出。为了收集和导出第一流道51与第二流道52内的液态的传热介质,可将外筒体21的封闭端的内表面以及中筒体6的封闭端的内表面可均设置为弧状的。
需要说明的是,进气口26除了如图4所示设置在盖板22上,该进气口26也可设置在外筒体21的侧壁。进气口26可设置在外筒体21的侧壁的上部、中部或下部。
此外,内筒体3可具有第一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由于部分内筒体3容置在收容空间内,故为了使得第一开口端与进液口24连通,第二开口端与出液口25连通,内筒体3可有如下几种设置方式: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4,第一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可分别设置在内筒体3的相对两侧,第一开口端可依次穿设于中筒体6的封闭端与外筒体21的封闭端,并与进液口24连通。第二开口端可与外筒体21的开口端同侧设置,且被盖板22封盖。
具体而言,外筒体21的开口端、中筒体6的开口端、内筒体3的第一开口端可均朝向第一侧设置。盖板22可设置在外筒体21的第一侧,且用于封盖外筒体21的开口端、中筒体6的开口端、内筒体3的第一开口端。位于外筒体21与中筒体6之间的盖板22可具有进气口26,位于中筒体6与内筒体3之间的盖板22可具有出气口27。外筒体21的封闭端、中筒体6的封闭端、内筒体3的第二开口端可均朝向第二侧设置。图4以内筒体3与中筒体6同轴设置为例示出。内筒体3的轴线可以为图4示出的直线,内筒体3的轴线也可为具有一个或多个拐点且沿中筒体6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曲线,以便延长传热介质在内筒体3内流动的路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8,第一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均与外筒体21的开口端同侧设置。第一开口端以及第二开口端均被盖板22封盖。且进液口24与出液口25均设置于盖板22。
具体而言,外筒体21的开口端、中筒体6的开口端、内筒体3的第一开口端、内筒体3的第二开口端可均朝向第一侧设置。盖板22可设置在外筒体21的第一侧,且用于封盖外筒体21的开口端、中筒体6的开口端、内筒体3的第一开口端、内筒体3的第二开口端。图8以内筒体3为U形管为例示出。当然,内筒体3的轴线可为图8示出的U形,内筒体3的轴线也可为具有一个或多个拐点且沿中筒体6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曲线。
为了提高第二流道52内的传热介质与第一流道51内的传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可将第一流道51设置成U形的,以便增大两者的接触面积来提高效率。
图5为图3示出的气液分离器的另一方向的纵向剖视图,图6为图3示出的气液分离器的设有挡板位置的横向剖视图,图7为图3示出的气液分离器的爆炸示意图。图9为图8示出的气液分离器的另一方向的纵向剖视图,图10为图8示出的气液分离器的横向剖视图。参考图3-图7以及图8-图10,可选地,外筒体21与中筒体6之间可设有第一挡板41。第一挡板41可容置在第一流道51的上部,且可用于将第一流道51的上部分成两个第一区域511。进气口26与分离槽61可分别与两个不同的第一区域511连通,两个第一区域511的下方可相互连通。
具体而言,第一流道51可包括容置有第一挡板41的上部和未设置第一挡板41的下部。在长度方向上,第一挡板41的第一端可与中筒体6的开口端的端面齐平,并与盖板22的表面抵接。第一挡板41的第二端可与外筒体21的封闭端的内表面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并形成如图5或图9所示的第一连通区域512。在宽度方向上,第一挡板41的第一侧与中筒体6的外表面固定,第一挡板41的第二侧与外筒体21的内表面固定,以使得第一流道51的上部被第一挡板41分成如图6或图10所示的两个第一区域511。两个第一区域511的下方通过第一连通区域512连通。如此,第一流道51的形状为U形。
为了便于第一挡板41的安装,参考图6、图7以及图10,外筒体21的内壁可设有第一凹槽。第一挡板41可与中筒体6的外壁固定,且朝向中筒体6的外侧延伸,并内嵌在第一凹槽内。在安装第一挡板41时,可将第一挡板41与中筒体6固定,再使得第一挡板41在第一凹槽内滑动,以确定第一挡板41相对于外筒体21的位置。最后通过在第一凹槽内注入焊料使得第一挡板41与外筒体21固定。
结合图4-图6、图8-图10,从进气口26进入的传热介质先经过中筒体6的一侧的第一区域511,再经过第一连通区域512到达中筒体6的另一侧的第一区域511内。并经分离槽61进入第二流道52内。
同理,为了提高第三流道53内的传热介质与第二流道52内传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可将第二流道52设置成U形的,以通过增大两者的接触面积来提高效率。
继续参考图3-图7、图8-图10,中筒体6与内筒体3之间可设有第二挡板42。第二挡板42可容置在第二流道52的上部,且用于将第二流道52的上部分成两个第二区域521。分离槽61与出气口27可分别与不同的第二区域521连通。且两个第二区域521的下方相互连通。
具体而言,第二流道52可包括容置有第二挡板42的上部和未设置第二挡板42的下部。在长度方向上,第二挡板42的第一端可与内筒体3的开口端的端面齐平,并与盖板22的表面抵接。第二挡板42的第二端可与中筒体6的封闭端的内表面之间可具有一定间距,并形成如图5或图9所示的第二连通区域522。在宽度方向上,第二挡板42的第一侧与内筒体3的外表面固定,第二挡板42的第二侧与中筒体6的内表面固定,以使得第二流道52的上部被第二挡板42分成如图6或图10所示的两个第二区域521。两个第二区域521的下方通过第二连通区域522连通。如此,第二流道52的形状为U形。
为了便于第二挡板42的安装,参考图6、图7以及图10,中筒体6的内壁可设有第二凹槽。第二挡板42可与内筒体3的外壁固定,且朝向内筒体3的外侧延伸,并可内嵌在第二凹槽内。在安装第二挡板42时,可将第二挡板42与内筒体3固定,再使得第二挡板42在第二凹槽内滑动,以确定第二挡板42相对于中筒体6的位置。最后通过在第二凹槽内注入焊料使得第二挡板42与中筒体6固定。
结合图4-图6、图8-图10,从分离槽61进入的传热介质先经过内筒体3的一侧的第二区域521,再经过第二连通区域522到达内筒体3的另一侧的第二区域521内。并经出气口27流出外壳2。
需要说明的是,图5和图6示出的是内筒体3的第一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分别设置在内筒体3的两侧时,第二挡板42的设置方式。图9和图10示出的是内筒体3的第一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均与外筒体21的开口端同侧设置时,第二挡板42的设置方式。
参考图3-图9,第三流道53内的传热介质大部分为液态的传热介质。图4中将进液口2424设置在内筒体33的下端,出液口2525设置在外壳22的上端,能够减缓液态的传热介质的流动速度,以便于提高换热效率。另外,第一流道51与第二流道52内的传热介质大部分为气态。图4中将进气端104与出气端105都设置在外壳22的上端,能够减小气态的传热介质的流动速度,以便于提高换热效率。另外,为了提到传热效率,相互热交换的不同流道内的传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可相反。示例性地,图8中,第三流道53内的传热介质与第二流道52内的传热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
图11为图4示出的中筒体6的部分示意图。参考图4,压缩机7171的部分润滑油会进入传热介质的循环管路中,为了使得润滑油能够流回压缩机7171内,可选地,中筒体6的底部设有回油口62。
具体而言,从蒸发器的出口端流出的混合体中不仅包括传热介质还包括润滑油。由于第一流道51的形状为U形,故润滑油在进入第二一流道后会在U形的第一流道51的底部沉积或者贴附在中筒体6的外筒壁。为了使得润滑油能够随第一流道51内的传热介质一起从出气口27流出,在中筒体6的底部设置回油口62。由于进气口26的压力大于出气口27的压力,沉积在外筒体21的底部的润滑油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通过回油口62进入中筒体6内。另外,可选地,中筒体6的底部、外筒体21的底部可设有弧状的内表面,该弧状的内表面的圆心可位于中筒体6内,以便于润滑油的集中沉积。
由上文可知,第一流道51内的传热介质可与第二流道52内的传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以便提高传热效率。如果在外筒体21与中筒体6之间再设置一个缓冲筒体8,则传热效率更高。
示例性地,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气液分离器的纵向剖视图。参考图12,外壳2与中筒体6之间还可设有缓冲筒体8,缓冲筒体8可套设在中筒体6的外侧且设有分离槽61。外壳2的内表面与缓冲筒体8的外表面之间可形成第四流道54。第四流道54可用于将进气口26与设置在缓冲筒体8的分离槽61连通。缓冲筒体8的内表面可与中筒体6的外表面之间可形成第五流道55。第五流道55可用于将设置在缓冲筒体8的分离槽61与设置在中筒体6的分离槽61连通。
当然,缓冲筒体8的数量可为图12中的一个,缓冲筒体8的数量也可设有多个。在缓冲筒体8为多个时,多个缓冲筒体8可从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且相邻两个缓冲筒体8之间可形成用于供传热介质流动的流道。位于最内侧的缓冲筒体8套设在中筒体6的外侧。位于最外侧的缓冲筒体8内嵌在外壳2内,且位于最外侧的缓冲筒体8的外表面可与外壳2内表面之间形成与出气口连通的流道。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气液分离器,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
外壳,具有进液口、出液口、进气口以及出气口;
中筒体,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中筒体的上端设有分离槽,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与所述中筒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用于将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分离槽连通;
内筒体,至少部分所述内筒体容置在所述中筒体内,且至少部分所述内筒体的外表面与所述中筒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用于将所述分离槽以及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内筒体内形成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用于将所述进液口以及所述出液口连通;
所述外壳包括外筒体与盖板,所述外筒体与所述中筒体具有同侧的开口端以及同侧的封闭端,所述盖板用于封盖所述外筒体的开口端以及所述中筒体的开口端,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均设置于所述盖板;
所述外筒体、所述中筒体以及位于所述外筒体与所述中筒体之间的盖板合围成所述第一流道,所述中筒体、所述内筒体以及位于所述中筒体与所述内筒体之间的盖板合围成所述第二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具有第一开口端以及第二开口端;
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开口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内筒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开口端依次穿设于所述中筒体的封闭端以及与所述外筒体的封闭端,并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外筒体的开口端同侧设置,且所述盖板还用于封盖所述第二开口端;或,
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开口端均与所述外筒体的开口端同侧设置,所述盖板还用于封盖所述第一开口端以及所述第二开口端,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均设置于所述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与所述中筒体之间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容置在所述第一流道的上部,且用于将所述第一流道的上部分成两个第一区域,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分离槽分别与两个不同的所述第一区域连通,两个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方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的内壁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中筒体的外壁固定,且朝向所述中筒体的外侧延伸,并内嵌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体与所述内筒体之间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容置在所述第二流道的上部,且用于将所述第二流道的上部分成两个第二区域,所述分离槽与所述出气口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区域连通,且两个所述第二区域的下方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体的内壁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内筒体的外壁固定,且朝向所述内筒体的外侧延伸,并内嵌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体的底部设有回油口;和/或,
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和/或,
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中筒体之间还设有缓冲筒体,所述缓冲筒体套设在所述中筒体的外侧,且所述缓冲筒体的上端设有分离槽;
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与所述缓冲筒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第四流道,所述第四流道用于将所述进气口与设置在所述缓冲筒体的所述分离槽连通;
所述缓冲筒体的内表面与所述中筒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五流道,所述第五流道用于将设置在所述缓冲筒体的所述分离槽与设置在所述中筒体的所述分离槽连通。
9.一种车辆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进液口、出液口、进气口以及出气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端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端连通。
CN202111147621.9A 2021-09-29 2021-09-29 气液分离器以及车辆的空调系统 Active CN1137394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7621.9A CN113739458B (zh) 2021-09-29 2021-09-29 气液分离器以及车辆的空调系统
PCT/CN2022/100584 WO2023050920A1 (zh) 2021-09-29 2022-06-22 气液分离器以及车辆的空调系统
KR1020247010370A KR20240048560A (ko) 2021-09-29 2022-06-22 기액 분리기 및 차량의 공조 시스템
EP22874317.5A EP4394284A1 (en) 2021-09-29 2022-06-22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vehicle
US18/619,183 US20240230188A1 (en) 2021-09-29 2024-03-28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veh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7621.9A CN113739458B (zh) 2021-09-29 2021-09-29 气液分离器以及车辆的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9458A CN113739458A (zh) 2021-12-03
CN113739458B true CN113739458B (zh) 2023-01-03

Family

ID=78741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7621.9A Active CN113739458B (zh) 2021-09-29 2021-09-29 气液分离器以及车辆的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30188A1 (zh)
EP (1) EP4394284A1 (zh)
KR (1) KR20240048560A (zh)
CN (1) CN113739458B (zh)
WO (1) WO20230509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9458B (zh) * 2021-09-29 2023-01-03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以及车辆的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0573A (ja) * 1997-10-20 1999-07-13 Calsonic Corp 気液分離装置
CN103743170B (zh) * 2013-12-29 2016-04-27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用同轴贮液干燥瓶的制作、使用方法
CN105241134B (zh) * 2015-10-16 2018-07-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JP7197404B2 (ja) * 2018-03-23 2022-12-27 ハイリマレリ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気液分離器
CN110857824B (zh) * 2018-08-23 2020-11-17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系统
CN110319520A (zh) * 2019-08-01 2019-10-11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用于二氧化碳冷媒空调的整合回热气液分离器及制冷系统
CN212378292U (zh) * 2019-10-25 2021-01-19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换热系统和回热器
CN112432400A (zh) * 2020-01-20 2021-03-02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CN111365905B (zh) * 2020-04-09 2021-11-26 上海泰达冷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制冷系统、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用途
CN212378295U (zh) * 2020-04-30 2021-01-19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装置
CN113291123B (zh) * 2021-06-28 2023-02-24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汽车空调用的螺旋同轴管换热器
CN113739458B (zh) * 2021-09-29 2023-01-03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以及车辆的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230188A1 (en) 2024-07-11
WO2023050920A1 (zh) 2023-04-06
CN113739458A (zh) 2021-12-03
KR20240048560A (ko) 2024-04-15
EP4394284A1 (en) 2024-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82744B1 (en)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including auxiliary radiator for cooling exothermic component
CN100565069C (zh) 冷却模块
KR20150079448A (ko) 쿨링모듈 및 차량용 냉방시스템
KR20070111390A (ko) 축냉부를 구비한 증발기
CA2500041A1 (en) Receiver-dryer for improving refrigeration cycle efficiency
KR20130096819A (ko) 축냉 열교환기
US20240230188A1 (en)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vehicle
US20160097597A1 (en) Refrigerant evaporator
CN112432402B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US7073571B2 (en) Integrated condenser oil cooler with a receiver/dryer
CN114562832A (zh) 一种蒸发单元及热管理系统
KR20120067406A (ko) 축냉 열교환기
CN114838535B (zh) 旁通加热气液分离器的空调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CN113405271A (zh) 一种二氧化碳内部热交换器及二氧化碳热泵循环系统
KR101527887B1 (ko) 축냉 열교환기
CN113335019B (zh) 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换热器
CN218096702U (zh) 空调冷凝器和车辆
WO2012067086A1 (ja) 蒸発器
CN217685989U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9687016U (zh) 阀组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584436Y (zh) 车用空调系统带回热装置的气液分离器
CN219415310U (zh) 带气分和回油功能的回热器
CN214620188U (zh) 冷凝装置以及车辆
CN215412602U (zh) 一种二氧化碳内部热交换器及二氧化碳热泵循环系统
CN221527439U (zh) 中间换热器、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3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