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20188U - 冷凝装置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冷凝装置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20188U
CN214620188U CN202023163114.8U CN202023163114U CN214620188U CN 214620188 U CN214620188 U CN 214620188U CN 202023163114 U CN202023163114 U CN 202023163114U CN 214620188 U CN214620188 U CN 214620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flow channel
refrigerant
refrigerant flow
exchang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6311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凯民
姜楠
田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6311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20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20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201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装置以及车辆,冷凝装置包括:第一冷凝机构,第一冷凝机构限定出冷媒流道,第一冷凝机构设有与冷媒流道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第二冷凝机构,第二冷凝机构设于第一冷凝机构的外侧,第二冷凝机构限定出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第二换热腔套设于第一换热腔的外侧,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与第一换热腔或第二换热腔连通;过滤件,过滤件设于第一换热腔或第二换热腔。由此,通过设置第二冷凝机构,可以将汽车空调系统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导入第二冷凝机构,可以使冷凝装置具有二次过冷的环境,从而可以提高冷凝装置的过冷度,降低冷凝装置的耗电量,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冷凝水的冷量,从而避免造成能源浪费。

Description

冷凝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凝装置以及具有该冷凝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空调系统所使用的冷凝装置基本为一次过冷式的冷凝装置,为了获得足够的制冷量需要消耗大量的整车电量,而汽车空调系统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沿水滴管直接排除车外,该冷凝水具有的冷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冷凝装置,该冷凝装置可以使冷凝装置具有二次过冷的环境,可以提高冷凝装置的过冷度,降低冷凝装置的耗电量,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冷凝水的冷量,从而避免造成能源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凝装置包括:第一冷凝机构,所述第一冷凝机构限定出冷媒流道,所述第一冷凝机构设有与所述冷媒流道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第二冷凝机构,所述第二冷凝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冷凝机构的外侧,所述第二冷凝机构限定出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二换热腔套设于所述第一换热腔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腔或所述第二换热腔连通;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一换热腔或所述第二换热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凝装置,通过设置第二冷凝机构,可以将汽车空调系统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导入第二冷凝机构,可以使冷凝装置具有二次过冷的环境,从而可以提高冷凝装置的过冷度,降低冷凝装置的耗电量,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冷凝水的冷量,从而避免造成能源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腔连通,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一换热腔,以对流入所述第一换热腔内的冷媒进行过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冷凝机构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且与所述内管间隔开,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间连接有换热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换热腔设有干燥剂;所述第一换热腔设有堵帽,所述堵帽位于所述过滤件的下方;所述第二换热腔设有排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冷凝装置还包括:排液橡胶阀,所述第二换热腔的下端敞开,所述排液橡胶阀设于所述外管的下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媒流道包括:第一冷媒流道、第二冷媒流道和连接流道,所述连接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媒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媒流道,所述第一冷媒流道或所述第二冷媒流道与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机构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连通管,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连通管分别限定出所述第一冷媒流道、所述第二冷媒流道和所述连接流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冷凝装置还包括:冷媒隔板,所述第一冷媒流道、所述第二冷媒流道内均设有多个所述冷媒隔板,所述第一冷媒流道内的多个所述冷媒隔板在所述第一冷媒流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开;所述第二冷媒流道内的多个所述冷媒隔板在所述第二冷媒流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冷媒流道与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连通;在所述第二冷媒流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间隔开,且所述第二冷媒流道内的多个所述冷媒隔板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通管为多个,多个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且多个所述连通管在所述第一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多个所述连通管中至少相邻的两个所述连通管间设有换热翅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冷凝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冷凝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件、内管和外管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冷凝装置100;
进口1;出口2;冷媒隔板3;换热翅片4;进液口5;
第一冷凝机构10;冷媒流道11;第一连接口12;第二连接口13;第一冷媒流道14;第二冷媒流道15;连接流道16;第一本体17;第二本体18;连通管19;
第二冷凝机构20;第一换热腔21;第二换热腔22;内管23;外管24;换热件25;干燥剂26;堵帽27;排气口28;排液橡胶阀29;
过滤件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装置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装置100包括:第一冷凝机构10、第二冷凝机构20和过滤件30。第一冷凝机构10限定出冷媒流道11,第一冷凝机构10设置有与冷媒流道11连通的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需要说明的是,冷媒流道11设置在第一冷凝机构10内,冷媒可以在冷媒流道11内流动,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设置在第一冷凝机构10上,在如图1所示的高度方向上,第一连接口12可以位于第二连接口13的上方,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可以与冷媒流道11连通。
第二冷凝机构20设置于第一冷凝机构10的外侧,第二冷凝机构20限定出第一换热腔21和第二换热腔22,第二换热腔22套设于第一换热腔21的外侧,第一连接口12、第二连接口13与第一换热腔21或第二换热腔22连通,需要解释的是,在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第二冷凝机构20可以设置于第一冷凝机构10的左侧,第二冷凝机构20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冷凝机构10的右侧,第二冷凝机构20也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第二冷凝机构20内设置有第一换热腔21和第二换热腔22,第一换热腔21可以穿过第二换热腔22设置,即第一换热腔21可以位于第二换热腔22内侧,第一连接口12、第二连接口13可以与第一换热腔21或第二换热腔22连通,当第一连接口12与第一换热腔21连通时,第二连接口13也与第一换热腔21连通,当第一连接口12与第二换热腔22连通时,第二连接口13也与第二换热腔22连通。过滤件30设置于第一换热腔21或第二换热腔22,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与第一换热腔21连通时,过滤件30设置于第一换热腔21,当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与第二换热腔22连通时,过滤件30设置于第二换热腔22。
其中,冷媒位于冷媒流道11内时,冷媒可以通过第一冷凝机构10与外界的风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实现冷媒的风冷效果,汽车空调系统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可以通过胶管导入第二冷凝机构20,冷媒可以从冷媒流道11内通过第一连接口12流入第二冷凝机构20,冷媒可以在第二冷凝机构20内与冷凝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实现冷媒的水冷过程,由此,可以使冷凝装置100具有二次过冷的环境,从而可以提高冷凝装置100的过冷度,并且,通过将汽车空调系统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导入第二冷凝机构20,可以充分利用冷凝水的冷量,从而可以降低冷凝装置100的耗电量,还能够避免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通过设置过滤件30,可以对流入第二冷凝机构20的冷媒进行过滤,可以过滤掉冷媒内的杂质,可以避免因冷媒内存在杂质而导致冷凝装置100堵塞,还可以避免因冷媒内存在杂质而导致冷凝装置100的过冷度下降。
具体地,当第一连接口12、第二连接口13与第一换热腔21连通时,汽车空调系统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导入第二换热腔22,冷媒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口12进入第一换热腔21,冷媒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口13流出第一换热腔21且流入冷媒流道11,冷媒位于第一换热腔21时可以与位于第二换热腔22的冷凝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冷媒的水冷过程,当第一连接口12、第二连接口13与第二换热腔22连通时,汽车空调系统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导入第一换热腔21,冷媒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口12进入第二换热腔22,冷媒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口13流出第二换热腔22且流入冷媒流道11,冷媒位于第二换热腔22时可以与位于第一换热腔21的冷凝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冷媒的水冷过程。
由此,通过设置第二冷凝机构20,可以将汽车空调系统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导入第二冷凝机构20,可以使冷凝装置100具有二次过冷的环境,从而可以提高冷凝装置100的过冷度,降低冷凝装置100的耗电量,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冷凝水的冷量,从而避免造成能源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口12、第二连接口13可以与第一换热腔21连通,过滤件30可以设置于第一换热腔21,以对流入第一换热腔21内的冷媒进行过滤,其中,过滤件30可以与第一连接口12、第二连接口13对应设置,如图1所示,在冷凝装置100的左右方向,过滤件30可以与第一连接口12、第二连接口13正对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冷凝机构10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与第一换热腔21连通,在如图1所示的高度方向上,第一连接口12可以位于第二连接口13的上方,第一冷凝机构10内的冷媒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口12流入第一换热腔21,流入第一换热腔21的冷媒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口13流出,第二换热腔22内可以流过冷凝水,第一换热腔21内可以设置有过滤件30,过滤件30可以对流入第一换热腔21内的进行过滤,优选地,过滤件30的上端可以与第一连接口12在水平方向上平齐,过滤件30的下端可以与第二连接口13在水平方向上平齐,如此设置可以使冷媒从第一连接口12流至第二连接口13,可以保证位于第一换热腔21的冷媒与位于第二换热腔22的冷凝水顺利的进行热交换,并且可以保证流过第一换热腔21的冷媒全部流经过滤件30,从而可以保证过滤掉冷媒内的杂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二冷凝机构20可以包括:内管23和外管24,外管24可以套设于内管23的外侧并且与内管23间隔开设置,内管23可以限定出第一换热腔21,外管24和内管23之间可以形成第二换热腔22,外管24和内管23之间可以连接有换热件25。需要解释的是,内管23和外管24可以共同构成第二冷凝机构20,内管23可以位于外管24内侧,并且内管23与外管24间隔开设置,即外管24的内侧壁与内管23的外侧壁之间有间隙,内管23的空腔可以限定出第一换热腔21,外管24的内侧壁与内管23的外侧壁之间的空腔可以限定出第二换热腔22,换热件25可以连接在外管24和内管23之间,优选地,换热件25的结构可以为弧形翅片结构,换热件25的材质可以为7072铝合金,7072铝合金的换热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好,这样设置可以便于形成第一换热腔21和第二换热腔22,并且通过在外管24和内管23之间设置换热件25,可以使冷媒与冷凝水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更高,从而可以提高第二冷凝机构20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换热腔21可以设置有干燥剂26,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干燥剂26可以设置在过滤件30的上方,干燥剂26可以对流经第一换热腔21的冷媒进行干燥,即干燥剂26可以吸收冷媒中的水份,如此设置可以防止冷媒中水份过多导致冷凝装置100的制冷量下降,还可以避免汽车空调系统出现冰堵现象。
进一步地,当第一连接口12、第二连接口13与第二换热腔22连通时,冷媒可以流经第二换热腔22,此时可以将干燥剂26设置在第二换热腔22内,这样设置可以使冷凝装置100有多种布置形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换热腔21可以设置有堵帽27,堵帽27可以位于过滤件30的下方,需要解释的是,堵帽27可以设置在第一换热腔21内,在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堵帽27可以设置在过滤件30的下方并且堵帽27可以对过滤件30起到定位的作用,这样设置可以避免过滤件30从第一换热腔21内掉出。
进一步地,当第一连接口12、第二连接口13与第二换热腔22连通时,冷媒可以流经第二换热腔22,此时可以将堵帽27和过滤件30设置在第二换热腔22内,这样设置可以避免过滤件30从第二换热腔22内掉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换热腔22可以设置有排气口28,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排气口28可以设置在第二换热腔22的顶壁,排气口28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换热腔22的侧壁上,如此设置可以平衡第二换热腔22和外界的大气压力,从而可以便于第二换热腔22内的冷凝水顺利排出冷凝装置100。
进一步地,当第一连接口12、第二连接口13与第二换热腔22连通时,冷媒可以流经第二换热腔22,冷凝水可以流经第一换热腔21,此时可以将排气口28设置在第一换热腔21的上方,也可以将排气口28设置在第一换热腔21的侧壁上,如此设置可以平衡第一换热腔21和外界的大气压力,从而可以便于第一换热腔21内的冷凝水顺利排出冷凝装置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冷凝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排液橡胶阀29,第二换热腔22的下端可以敞开设置,排液橡胶阀29可以设置于外管24的下端,需要解释的是,在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第二换热腔22的下端可以敞开设置,外管24的下端可以设置有排液橡胶阀29,冷凝水与冷媒完成热交换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冷凝水可以顺利的排出第二换热腔2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媒流道11可以包括:第一冷媒流道14、第二冷媒流道15和连接流道16,连接流道16可以连通第一冷媒流道14和第二冷媒流道15,第一冷媒流道14或第二冷媒流道15可以与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冷媒流道14、第二冷媒流道15和连接流道16可以共同构成冷媒流道11,连接流道16可以设置在第一冷媒流道14和第二冷媒流道15之间,第一冷媒流道14和第二冷媒流道15可以通过连接流道16连通,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可以同时与第一冷媒流道14连通,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也可以同时与第二冷媒流道15连通,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冷媒在冷媒流道11内顺畅的流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冷凝机构10可以包括:第一本体17、第二本体18和连通管19,第一本体17、第二本体18和连通管19可以分别限定出第一冷媒流道14、第二冷媒流道15和连接流道16。需要解释的是,第一本体17、第二本体18和连通管19可以共同构成第一冷凝机构10,第一本体17可以限定出第一冷媒流道14,即第一冷媒流道14可以设置在第一本体17内,第二本体18可以限定出第二冷媒流道15,即第二冷媒流道15可以设置在第二本体18内,连通管19可以限定出连接流道16,即连接流道16可以设置在连通管19内,如此设置可以便于制造和装配第一冷凝机构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凝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冷媒隔板3,第一冷媒流道14、第二冷媒流道15内均可以设置有多个冷媒隔板3,第一冷媒流道14内的多个冷媒隔板3在第一冷媒流道14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第二冷媒流道15内的多个冷媒隔板3在第二冷媒流道15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冷媒隔板3可以设置在第一冷媒流道14和第二冷媒流道15内,设置在第一冷媒流道14内的多个冷媒隔板3可以在第一冷媒流道1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冷媒流道14的长度方向是指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设置在第二冷媒流道15内的多个冷媒隔板3可以在第二冷媒流道1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冷媒流道15的长度方向是指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同时多个冷媒隔板3分别间隔设置在第一冷媒流道14和第二冷媒流道15内,即位于第一冷媒流道14和第二冷媒流道15内多个冷媒隔板3不会位于同一水平面设置,并且在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间隔最近的两个冷媒隔板3中的一个位于第一冷媒流道14内,另一个位于第二冷媒流道15内,这样设置可以通过冷媒隔板3的阻隔将冷媒流道11分成多个区,冷媒可以依次流过冷媒流道11的多个区,从而可以增加冷媒在冷媒流道11内流通的时间,进而可以提高冷凝装置100的过冷度。
具体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冷媒流道14、第二冷媒流道15内均可以设置有两个冷媒隔板3,第一冷媒流道14、第二冷媒流道15内设置的冷媒隔板3均可以在第一冷媒流道14、第二冷媒流道1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位于第一冷媒流道14和第二冷媒流道15内的4个冷媒隔板3不会位于同一水平面设置,并且在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间隔最近的两个冷媒隔板3中的一个位于第一冷媒流道14内,另一个位于第二冷媒流道15内,如此设置可以将冷媒流道11分成4个区,冷媒可以依次流过冷媒流道11的4个区,从而可以增加冷媒在冷媒流道11内流通的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冷媒流道15可以与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连通,在第二冷媒流道15的长度方向,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可以间隔开设置,并且第二冷媒流道15内的多个冷媒隔板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位于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之间。需要解释的是,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可以与第二冷媒流道15连通,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也可以与第一冷媒流道14连通,以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与第二冷媒流道15连通为例说明,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可以在第二冷媒流道15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即在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可以间隔开设置,至少一个冷媒隔板3可以位于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之间,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冷媒流道11内的冷媒全部通过第二冷凝机构20,从而可以保证冷凝装置100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通管19可以为多个,多个连通管19可以连通第一本体17和第二本体18,并且多个连通管19可以在第一本体17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多个连通管19中至少相邻的两个连通管19之间可以设置有换热翅片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本体17和第二本体18可以通过多个连通管19连通,在第一本体17的长度方向,多个连通管19可以间隔设置,即在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多个连通管19可以间隔设置,换热翅片4可以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连通管19之间,如此设置可以增加第一冷凝机构10与外界风的换热面积,从而可以提高第一冷凝机构10与外界风的热交换的效率,可以提高冷凝装置100的过冷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冷凝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进口1、出口2和进液口5。进口1可以与第一冷媒流道14或第二冷媒流道15连通,出口2也可以与第一冷媒流道14或第二冷媒流道15连通,冷媒可以通过进口1流入冷媒流道11,冷媒可以通过出口2流出冷媒流道11,在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进口1可以设置在出口2的上方,当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与第一换热腔21连通时,进液口5可以设置在第二换热腔22的顶壁上,进液口5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换热腔22侧壁上,当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与第二换热腔22连通时,进液口5可以设置在第一换热腔21的顶壁上,进液口5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换热腔21侧壁上,汽车空调系统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可以通过进液口5流入第二冷凝机构20,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冷凝装置100的工作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冷凝装置100,通过设置第二冷凝机构20,可以将汽车空调系统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导入第二冷凝机构20,可以使冷凝装置100具有二次过冷的环境,从而可以提高冷凝装置100的过冷度,降低冷凝装置100的耗电量,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冷凝水的冷量,从而避免造成能源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的其他构成例如…和…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冷凝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冷凝机构(10),所述第一冷凝机构(10)限定出冷媒流道(11),所述第一冷凝机构(10)设有与所述冷媒流道(11)连通的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
第二冷凝机构(20),所述第二冷凝机构(20)设于所述第一冷凝机构(10)的外侧,所述第二冷凝机构(20)限定出第一换热腔(21)和第二换热腔(22),所述第二换热腔(22)套设于所述第一换热腔(21)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口(12)、所述第二连接口(13)与所述第一换热腔(21)或所述第二换热腔(22)连通;
过滤件(30),所述过滤件(30)设于所述第一换热腔(21)或所述第二换热腔(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口(12)、所述第二连接口(13)与所述第一换热腔(21)连通,所述过滤件(30)设于所述第一换热腔(21),以对流入所述第一换热腔(21)内的冷媒进行过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机构(20)包括:内管(23)和外管(24),所述外管(24)套设于所述内管(23)的外侧且与所述内管(23)间隔开;
所述外管(24)和所述内管(23)间连接有换热件(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腔(21)设有干燥剂(26);
所述第一换热腔(21)设有堵帽(27),所述堵帽(27)位于所述过滤件(30)的下方;
所述第二换热腔(22)设有排气口(2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液橡胶阀(29),所述第二换热腔(22)的下端敞开,所述排液橡胶阀(29)设于所述外管(24)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流道(11)包括:第一冷媒流道(14)、第二冷媒流道(15)和连接流道(16),所述连接流道(16)连通所述第一冷媒流道(14)和所述第二冷媒流道(15),所述第一冷媒流道(14)或所述第二冷媒流道(15)与所述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连通;
所述第一冷凝机构(10)包括:第一本体(17)、第二本体(18)和连通管(19),所述第一本体(17)、所述第二本体(18)和所述连通管(19)分别限定出所述第一冷媒流道(14)、所述第二冷媒流道(15)和所述连接流道(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媒隔板(3),所述第一冷媒流道(14)、所述第二冷媒流道(15)内均设有多个所述冷媒隔板(3),
所述第一冷媒流道(14)内的多个所述冷媒隔板(3)在所述第一冷媒流道(14)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所述第二冷媒流道(15)内的多个所述冷媒隔板(3)在所述第二冷媒流道(15)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凝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媒流道(15)与所述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连通;
在所述第二冷媒流道(15)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口(12)和所述第二连接口(13)间隔开,且所述第二冷媒流道(15)内的多个所述冷媒隔板(3)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口(12)和所述第二连接口(1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19)为多个,多个所述连通管(19)连通所述第一本体(17)和所述第二本体(18),且多个所述连通管(19)在所述第一本体(17)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多个所述连通管(19)中至少相邻的两个所述连通管(19)间设有换热翅片(4)。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装置(100)。
CN202023163114.8U 2020-12-24 2020-12-24 冷凝装置以及车辆 Active CN214620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63114.8U CN214620188U (zh) 2020-12-24 2020-12-24 冷凝装置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63114.8U CN214620188U (zh) 2020-12-24 2020-12-24 冷凝装置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20188U true CN214620188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31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63114.8U Active CN214620188U (zh) 2020-12-24 2020-12-24 冷凝装置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201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20739U (zh) 一种压缩气体冷冻式干燥机换热除水的结构
WO2018095153A1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1298951A (zh) 一种带自分液结构的穿片式微通道换热器
CN105387651B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7702382B (zh) 微通道蒸发器
CN210861409U (zh)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4620188U (zh) 冷凝装置以及车辆
CN210165622U (zh) 换热器及空调设备
CN211147362U (zh) 一种压缩气体干燥机的换热除水结构
CN111688444A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空调布局结构及使用其的汽车
CN112629077B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CN105423649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373042U (zh) 一种扁管复叠式冷凝器及空调机组
CN212585119U (zh) 用于空调器的蓄冷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775825B (zh) 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210463271U (zh) 一种环形c形口微通道平行流热交换器
KR101582146B1 (ko) 습-건식 다중유로열교환기
CN112880243A (zh) 扁管复叠式冷凝器及空调机组
CN113739458A (zh) 气液分离器以及车辆的空调系统
CN105444472A (zh) 一种冰箱用冷凝器组件、冰箱制冷系统及冰箱
CN218096702U (zh) 空调冷凝器和车辆
CN220601847U (zh) 一种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蒸发器
CN212227383U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CN214120454U (zh) 冷凝器、空调系统以及车辆
CN218915468U (zh) 一种蒸发器上蒸发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