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0190A - 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0190A
CN113720190A CN202111044685.6A CN202111044685A CN113720190A CN 113720190 A CN113720190 A CN 113720190A CN 202111044685 A CN202111044685 A CN 202111044685A CN 113720190 A CN113720190 A CN 113720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micropore
flat tube
micropores
micro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46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0190B (zh
Inventor
李丽霞
宋美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10446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01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0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01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01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01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28F1/02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with multiple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微通道扁管包括蜂巢状的微孔通道,微孔通道包括:第一微孔单元,第一微孔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微孔,第一微孔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微孔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第二微孔单元,第二微孔单元包括多个沿着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微孔;第三微孔单元,第三微孔单元包括多个沿着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三微孔;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的横截面均呈等腰梯形,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微孔单元和第三微孔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微孔单元在微通道扁管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该微通道扁管能够保证强度的同时显著提高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由于微通道换热器优良的换热特性和成本优势,在家用及商用空调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微通道换热器所使用的微通道扁管多采用铝制材料,但是,由于材质和结构原因,微通道扁管的强度较低,导致变形等问题经常发生。另外,目前所使用的矩形微孔、椭圆形微孔和三角形微孔等几种形式的微通道换热器,其换热效率仍然偏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有一种微孔形状为六边形的微通道扁管,但是由于其仅呈单排布置,每个微孔周壁的壁厚不均匀,换热不无效且换热效果差,并且由于其布置方向沿着扁管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因此扁管内的微孔的数量少,换热效率低。
因此,如果能提高微通道换热器抗变形能力的同时其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那么微通道换热器在空调产品上也将得到更大的推广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强度的同时显著提高换热效率的微通道扁管。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微通道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微通道换热器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通道扁管,包括蜂巢状的微孔通道,微孔通道包括:第一微孔单元,第一微孔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微孔,第一微孔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微孔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第二微孔单元,第二微孔单元包括多个沿着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微孔;第三微孔单元,第三微孔单元包括多个沿着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三微孔;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的横截面均呈等腰梯形,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微孔单元和第三微孔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微孔单元在微通道扁管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
由上述方案可见,因为蜂巢状是所有形状中面积最大,周长最小的图形,也就是说在同等情况下,蜂巢状可以用最少量的材料达到最大的流通面积,另一方面,由于正六边形结构是最稳定的形状,所以蜂巢状微孔结构的微通道扁管的抗变形能力比现有的其他如矩形微孔、椭圆形微孔和三角形微孔等几种形状的微孔的结构都好。因此,蜂巢状的结构能够提高微通道扁管整体的强度,进而提高了微通道扁管的抗变形能力。
通过设置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第一微孔单元和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的第二微孔单元和第三微孔单元,从而充分的利用了平板状的横截面,使得平板状的微通道扁管内形成的蜂巢状的微孔通道的流通面积较大,提高换热效率,并且蜂巢状可以用最少量的材料达到最大的流通面积,因而可以降低使用材料的成本。
另外,通过蜂巢微孔在排与排之间的交错排布,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各微孔所占的总截面积,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使用该微通道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同时,蜂巢状的布置使得相邻的两个微孔之间的壁厚均匀,并且微孔与微孔之间较小的间壁有利于微孔之间以及微孔与微通道扁管的外壁之间的热交换,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以及换热的均匀性。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分别设置在微通道扁管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且在厚度方向上错位布置。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微孔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微孔组和多个第二微孔组,每个第一微孔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微孔,每个第二微孔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微孔,每个第一微孔组中第一微孔的数量与每个第二微孔组中第一微孔的数量相等;第一微孔组和第二微孔组在厚度方向上错位布置;沿着第二方向,第一微孔组和第二微孔组依次交替布置;第二微孔与第一微孔组在厚度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第三微孔与第二微孔组在厚度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个第一微孔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微孔,每个第一微孔组中的多个第一微孔沿厚度方向布置;每个第二微孔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微孔,每个第二微孔组中的多个第一微孔沿着厚度方向布置。
进一步的方案是,微通道扁管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第二微孔靠近第一主表面的侧壁平行于第一主表面,第三微孔靠近第二主表面的侧壁平行于第二主表面;第二微孔与第一主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第三微孔与第二主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微孔在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与第三微孔在厚度方向上的高度相等;第一微孔在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为第二微孔在厚度方向上的高度的两倍。
由此可见,等腰梯形截面的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的截面积大致为正六边形截面积的一半,从而保证了微通道扁管主表面壁厚的均匀性,从而保证了均匀换热,同时微通道扁管主表面壁厚能够更好的控制,从而保证微通道扁管管壁的强度。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微孔在厚度方向上的高度L满足如下关系式:
Figure BDA0003250738640000031
其中,H为微通道扁管的厚度,a为第二微孔与微通道扁管的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N为每个第一微孔组中第一微孔的数量,a0为第一壁厚。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公式,可以确定出每个第一微孔组中第一微孔的最佳数量,进而完成蜂巢状微孔通道的设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在保证扁管强度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最大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方案是,L取值范围为0.5毫米至0.9毫米。
由此可见,当L取值在该范围时,微通道扁管的换热性能已基本接近最佳状态,并且L取值在该范围时最有利于实际生产。
进一步的方案是,a取值范围为0.2毫米至0.4毫米。
由此可见,a取值在该范围时,能够保证微通道扁管管壁的强度。
进一步的方案是,a0取值范围为0.1毫米至0.2毫米。
由此可见,从换热角度分析,a和a0越小,换热效果越好,但是基于工艺加工、承压能力及可靠性方面考虑,a和a0的尺寸不宜太小,当a0取值在该范围时,既能保证良好的换热效果,同时能够保证微通道扁管的强度,提高抗变形能力。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分别设置在微通道扁管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且在厚度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微孔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微孔组和多个第二微孔组,每个第一微孔组包括多个沿厚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微孔,每个第二微孔组包括多个沿着厚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微孔;每个第一微孔组中第一微孔的数量比每个第二微孔组中第一微孔的数量多一个;沿着第二方向,第一微孔组和第二微孔组依次交替布置;第二微孔与第二微孔组在厚度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微孔和一个第三微孔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第二微孔组的相对两侧。
由此可见,此种蜂巢也能够保证结构强度和换热效果。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正六边形相邻的两条边弧形过渡。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等腰梯形相邻的两条边弧形过渡。
由此可见,弧形过渡更容易生产加工。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等腰梯形的顶角为120度。
由此可见,保证第二微孔和第三微孔均呈半蜂巢结构。
进一步的方案是,微通道扁管在相邻的第一微孔与第二微孔之间的间隔壁的厚度为第一壁厚;微通道扁管在相邻的第一微孔与第三微孔之间的间隔壁的厚度为第二壁厚;微通道扁管在相邻两个第一微孔之间的间隔壁的厚度为第三壁厚;第一壁厚、第二壁厚和第三壁厚均相等。
由此可见,保证了各微孔之间的间隔壁的均匀性,从而保证换热器能够均匀换热。
进一步的方案是,正六边形的其中两条边均平行于第二方向。
由此可见,进一步提高了微通道扁管上各微孔所占的总截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微孔通道还包括第四微孔单元,第四微孔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四微孔,第四微孔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微通道扁管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至少一个第四微孔,第四微孔具有第一壁,第一壁的形状与微通道扁管在第二方向上对应的端壁的形状相同。
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上述的微通道扁管。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第一微孔单元和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的第二微孔单元和第三微孔单元,从而使得平板状的微通道扁管内形成蜂巢微孔,也即蜂巢状的微孔通道,蜂巢状的结构能够提高微通道扁管整体的强度,进而提高了微通道扁管的抗变形能力。另外,通过蜂巢微孔在排与排之间的交错排布,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各微孔所占的总截面积,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使用该微通道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另外,具有蜂巢状微孔通道的微通道扁管的换热器较现有的使用矩形微孔、椭圆形微孔和三角形微孔的换热器可以显著提高换热效率。
另外,由于蜂巢状结构流通面积较大,因而其流动阻力较小,所以换热综合性能较好,同时制冷系统中存在的油脂、杂质等不容物不易在蜂巢状的微孔通道中堵塞。
为实现上述第三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微通道换热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微通道扁管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微通道扁管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微通道扁管第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微孔组中第一微孔的数量为一个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微通道扁管第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微孔组中第一微孔的数量为两个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微通道换热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微孔的高度的仿真计算中,第一微孔的高度与单位面积换热量的关系图。
图6是本发明微通道换热器第一实施例与现有的具有矩形和三角形微孔的换热器的单位面积换热量对比图。
图7是本发明微通道换热器第一实施例与现有的具有矩形和三角形微孔的换热器的温度云图仿真对比图。
图8是本发明微通道换热器第一实施例与现有的具有矩形和三角形微孔的换热器的流速的对比图。
图9是本发明微通道扁管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微通道扁管1。
微通道扁管1包括蜂巢状的微孔通道10,微孔通道10包括第一微孔单元2、第二微孔单元3、第三微孔单元4和第四微孔单元5。
第一微孔单元2包括多个第一微孔组21和多个第二微孔组22,沿着微通道扁管1的宽度方向Y(即第二方向),第一微孔组21和第二微孔组22依次交替布置。
每个第一微孔组21包括一个第一微孔20,每个第二微孔组22包括一个第一微孔20。第一微孔20均沿着微通道扁管1的长度方向X(即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微孔20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且正六边形的其中两条边均平行于微通道扁管1的宽度方向Y,也即平行于微通道扁管1的第一主表面101,正六边形相邻的两条边弧形过渡。在微通道扁管1的宽度方向Y上,相邻两个第一微孔20在微通道扁管1的厚度方向Z上错位布置,错位布置即相邻两个第一微孔20的中心在厚度方向Z上错开,也即相邻两个第一微孔20的中心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
第二微孔单元3包括多个沿着微通道扁管1的宽度方向Y间隔布置的第二微孔30,第三微孔单元4包括多个沿着微通道扁管1的宽度方向Y间隔布置的第三微孔40。第二微孔30和第三微孔40的横截面均呈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顶角为120度,等腰梯形相邻的两条边弧形过渡。第二微孔30和第三微孔40均沿着微通道扁管1的长度方向X延伸,第二微孔单元3和第三微孔单元4分别设置在第一微孔单元2在微通道扁管1的厚度方向Z上相对的两侧,第二微孔30和第三微孔40在微通道扁管1的厚度方向Z上错位布置,且第二微孔30与第一微孔组21在微通道扁管1的厚度方向Z上一一对应设置,第三微孔40与第二微孔组22在微通道扁管1的厚度方向Z上一一对应设置。
微通道扁管1在相邻的第一微孔20与第二微孔30之间的间隔壁的厚度为第一壁厚,微通道扁管1在相邻的第一微孔20与第三微孔40之间的间隔壁的厚度为第二壁厚,微通道扁管1在相邻两个第一微孔20之间的间隔壁的厚度为第三壁厚,第一壁厚、第二壁厚和第三壁厚均相等且均为a0
微通道扁管1具有在微通道扁管1的厚度方向Z上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主表面101和第二主表面102。第二微孔30靠近第一主表面101的侧壁301平行于第一主表面101,第三微孔40靠近第二主表面102的侧壁401平行于第二主表面102。第二微孔30与第一主表面101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第三微孔40与第二主表面102之间的最小距离且均为a,第一微孔组21的第一微孔20与第二主表面102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第二微孔组22的第一微孔20与第一主表面101之间的最小距离且也为a。
第一微孔20在微通道扁管1的厚度方向Z上的高度L为第二微孔30在微通道扁管1的厚度方向Z上高度L/2的两倍,第二微孔30在微通道扁管1的厚度方向Z上的宽度与第三微孔40在微通道扁管1的厚度方向Z上的宽度相等且均为L/2。
第一微孔20在微通道扁管1的厚度方向Z上的高度L满足如下关系式:
Figure BDA0003250738640000071
其中,H为微通道扁管1的厚度;N为每个第一微孔组21中第一微孔20的数量,也为每个第二微孔组22中第一微孔20的数量。
参见图5,利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在微通道扁管1厚度H相等时,第一微孔20在微通道扁管1的厚度方向Z上的高度L分别从0.1毫米至1.5毫米的范围内的微孔的换热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对比单位面积换热量发现,L≤0.9时,微孔的换热性能已基本接近最佳状态,结合加工工艺考虑,L取值在0.5毫米至0.9毫米范围内时,最有利于实际生产,可以以此作为工程领域设计开发蜂巢状微孔通道10的设计依据。a取值范围为0.2毫米至0.4毫米,a0取值范围为0.1毫米至0.2毫米。从换热角度考虑,a和a0越小,换热效果越好,但是基于工艺加工、承压能力及可靠性方面考虑,a和a0的尺寸不宜太小,当a0取值在该范围时,既能保证良好的换热效果,同时能够保证微通道扁管1的强度,提高抗变形能力。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当已知H,a和a0后,根据L的最佳取值范围,由以上公式,利用试算方法,可以确定出每个第一微孔组21中第一微孔20的最佳数量,进而完成蜂巢状微孔通道10的设计。
图4中,每个第一微孔组21中第一微孔20的数量与每个第二微孔组22中第一微孔20的数量相等且均为两个。每个第一微孔组21中的两个第一微孔20沿着微通道扁管1的宽度方向Y间隔布置,每个第二微孔组22中的两个第一微孔沿着微通道扁管1的宽度方向Y间隔布置,且第一微孔组21和第二微孔组22在微通道扁管1的厚度方向Z上错位布置。
当N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每个第一微孔组21中的多个第一微孔20沿着微通道扁管1的宽度方向Y间隔布置,每个第二微孔组22中的多个第一微孔20沿着微通道扁管1的宽度方向Y间隔布置。
如图2至图4所示,第四微孔单元5包括两个第四微孔50,第四微孔50均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两个第四微孔50分别设置在微通道扁管1在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第四微孔50为不规则形状,且第四微孔50具有第一壁51,第一壁51的形状与微通道扁管1在宽度方向Y上对应的端壁103的形状相同,从而在第一壁51与该端壁103之间具有均匀的壁厚,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壁51为圆弧形壁,该端壁103也为圆弧形壁且第一壁51与端壁103共轴线。
图6至图8为本发明蜂巢状的微通道换热器与现有的矩形微孔和三角形微孔的换热器的性能对比图。表1为三种形状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单位面积换热量的对比表。
表1三种形状的微孔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量的对比表
Figure BDA0003250738640000081
通过对等长宽高以及等壁厚的矩形微孔、三角形微孔和蜂巢状的微孔通道进行换热仿真计算,发现蜂巢状的微通道换热器单位面积换热量比矩形微孔的换热器和三角形微孔的换热器分别高2%和1.4%。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蜂巢状的微孔通道10有更多的边角,这些边和角可以有效破坏流体的流态,从而增大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紊流度,进而提高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量。另一方面是每个蜂巢状的微孔通道10分别与周围六个微孔(或第一主表面101、第二主表面102)同时进行换热,因此增大了流体内部与外部的热传导,且微孔与微孔之间具有厚度均匀的间隔壁,所以换热量也会得到提高。
从图7的温度云图仿真对比图可以看出,相同温度的冷空气在掠过三种微孔形状的高温换热器(进入换热器的流体温度相同)后,具有蜂巢状的微通道换热器尾端的空气温度明显比矩形及三角形换热器要高,说明高温的蜂巢状的微通道换热器与温度较低的空气换热更加充分,同时,可以看出蜂巢状的微孔通道10内部流体的温度更加均匀,说明内部流体的热混合性更好。
图8为对三种形状微孔的微通道换热器内部制冷剂的流速的仿真对比图。可以发现蜂巢状的微通道换热器内冷媒的流速比另外两种微通道换热器内冷媒的流速更先趋于稳定,说明蜂巢状的微孔通道10内部的阻力更小,内部压降也就最小,所以换热器的综合换热性能就会最高。
由上可见,因为蜂巢状是所有形状中面积最大,周长最小的平面图形,也就是说在同等情况下,蜂巢状可以用最少量的材料达到最大的流通面积,另一方面,由于正六边形结构是最稳定的形状,所以蜂巢状微孔结构的微通道扁管的抗变形能力比现有的其他如矩形微孔、椭圆形微孔和三角形微孔等几种形状的微孔的结构都好。
通过设置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第一微孔单元和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的第二微孔单元和第三微孔单元,从而使得平板状的微通道扁管内形成蜂巢状的微孔通道,蜂巢状的结构能够提高微通道扁管整体的强度,进而提高了微通道扁管的抗变形能力。另外,通过蜂巢微孔在排与排之间的交错排布,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各微孔所占的总截面积,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使用该微通道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另外,由于蜂巢状结构流通面积较大,因而其流动阻力较小,所以换热综合性能较好,同时制冷系统中存在的油脂、杂质等不容物不易在蜂巢状的微孔通道中堵塞。
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第二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参见图9,本实施例中,第一微孔单元200包括多个第一微孔组221和多个第二微孔组222,每个第一微孔组221包括多个沿厚度方向Z布置的第一微孔220,每个第二微孔组222包括多个沿着厚度方向Z布置的第一微孔220。每个第一微孔组221中第一微孔220的数量比每个第二微孔组222中第一微孔220的数量多一个,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微孔组221中第一微孔220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二微孔组222中第一微孔220的数量为一个。沿着微通道扁管210的宽度方向Y,第一微孔组221和第二微孔组222依次交替布置。
第二微孔230和第三微孔240在厚度方向Z上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微孔230与第二微孔组222在厚度方向Z上一一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微孔230和一个第三微孔240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第二微孔组222的相对两侧。
此外,第一微孔组、第一微孔组、第一微孔的数量和尺寸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第四微孔形状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优选地,第四微孔靠近端壁的侧壁的形状与端壁外表面的形状相同,保证端壁具有均匀的厚度,从而保证换热器均匀换热。第四微孔单元中第四微孔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即在微通道扁管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以上的第四微孔,且位于微通道扁管同侧的多个第四微孔沿着微通道扁管的厚度方向布置。上述改变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蜂巢状的微孔通道;
所述微孔通道包括:
第一微孔单元,所述第一微孔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微孔,所述第一微孔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微孔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
第二微孔单元,所述第二微孔单元包括多个沿着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微孔;
第三微孔单元,所述第三微孔单元包括多个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三微孔;
所述第二微孔和所述第三微孔的横截面均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二微孔和所述第三微孔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微孔单元和所述第三微孔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微孔单元在所述微通道扁管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微孔和所述第三微孔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错位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微孔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微孔组和多个第二微孔组;
每个所述第一微孔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微孔;
每个所述第二微孔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微孔;
每个所述第一微孔组中所述第一微孔的数量与每个所述第二微孔组中所述第一微孔的数量相等;
所述第一微孔组和所述第二微孔组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错位布置;
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微孔组和所述第二微孔组依次交替布置;
所述第二微孔与所述第一微孔组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微孔与所述第二微孔组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微孔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微孔,每个所述第一微孔组中的多个第一微孔沿所述厚度方向布置;
每个所述第二微孔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微孔,每个所述第二微孔组中的多个第一微孔沿着所述厚度方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通道扁管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微孔与所述第二微孔之间的间隔壁的厚度为第一壁厚;
所述微通道扁管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微孔与所述第三微孔之间的间隔壁的厚度为第二壁厚;
所述微通道扁管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微孔之间的间隔壁的厚度为第三壁厚;
所述第一壁厚、所述第二壁厚和所述第三壁厚均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六边形的其中两条边均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通道扁管具有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
所述第二微孔靠近所述第一主表面的侧壁平行于所述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三微孔靠近所述第二主表面的侧壁平行于所述第二主表面;
所述第二微孔与所述第一主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所述第三微孔与所述第二主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微孔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第三微孔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高度相等;
所述第一微孔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为所述第二微孔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高度的两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微孔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高度L满足如下关系式:
Figure FDA0003250738630000021
其中,H为所述微通道扁管的厚度,a为所述第二微孔与所述微通道扁管的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N为每个所述第一微孔组中所述第一微孔的数量,a0为第一壁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
L取值范围为0.5毫米至0.9毫米。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
a取值范围为0.2毫米至0.4毫米。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
a0取值范围为0.1毫米至0.2毫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微孔和所述第三微孔所述厚度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微孔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微孔组和多个第二微孔组,每个第一微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厚度方向布置的所述第一微孔,每个所述第二微孔组包括多个沿着所述厚度方向布置的所述第一微孔;
每个所述第一微孔组中所述第一微孔的数量比每个所述第二微孔组中所述第一微孔的数量多一个;
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微孔组和所述第二微孔组依次交替布置;
所述第二微孔与所述第二微孔组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微孔和一个所述第三微孔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微孔组的相对两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孔通道还包括第四微孔单元,所述第四微孔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四微孔,所述第四微孔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微通道扁管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微孔,所述第四微孔具有第一壁,所述第一壁的形状与所述微通道扁管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应的端壁的形状相同。
16.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扁管。
17.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
CN202111044685.6A 2021-09-07 2021-09-07 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Active CN1137201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4685.6A CN113720190B (zh) 2021-09-07 2021-09-07 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4685.6A CN113720190B (zh) 2021-09-07 2021-09-07 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0190A true CN113720190A (zh) 2021-11-30
CN113720190B CN113720190B (zh) 2022-12-06

Family

ID=78682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4685.6A Active CN113720190B (zh) 2021-09-07 2021-09-07 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019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4090A (zh) * 2011-08-02 2013-02-06 刘康 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
JP2013185721A (ja) * 2012-03-06 2013-09-19 Daikin Industries Ltd 熱交換用扁平管及び熱交換器
RU2013151827A (ru) * 2013-11-21 2015-05-27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ие Железные Дороги" Радиатор сотового типа с турбулизирующими вставками для охлаждения масла и воды
CN205403561U (zh) * 2016-03-04 2016-07-27 绵阳市金桥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温相变的蓄能系统
CN107024130A (zh) * 2016-02-02 2017-08-08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换热器扁管、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44046A (zh) * 2016-03-01 2017-09-08 青岛海尔新能源电器有限公司 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蒸发器及太阳能热泵热水器
CN209840465U (zh) * 2019-03-28 2019-12-24 浙江欧亚迪汽车空调器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高效管带式冷凝器
CN111829383A (zh) * 2020-08-06 2020-10-27 无锡市鸿声船用玻璃钢有限公司 可见光和红外特征弱化用被覆膜及配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4090A (zh) * 2011-08-02 2013-02-06 刘康 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
JP2013185721A (ja) * 2012-03-06 2013-09-19 Daikin Industries Ltd 熱交換用扁平管及び熱交換器
RU2013151827A (ru) * 2013-11-21 2015-05-27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ие Железные Дороги" Радиатор сотового типа с турбулизирующими вставками для охлаждения масла и воды
CN107024130A (zh) * 2016-02-02 2017-08-08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换热器扁管、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44046A (zh) * 2016-03-01 2017-09-08 青岛海尔新能源电器有限公司 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蒸发器及太阳能热泵热水器
CN205403561U (zh) * 2016-03-04 2016-07-27 绵阳市金桥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温相变的蓄能系统
CN209840465U (zh) * 2019-03-28 2019-12-24 浙江欧亚迪汽车空调器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高效管带式冷凝器
CN111829383A (zh) * 2020-08-06 2020-10-27 无锡市鸿声船用玻璃钢有限公司 可见光和红外特征弱化用被覆膜及配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0190B (zh)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68083B2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of
CN202630766U (zh) 一种应用于微通道换热器的新型扁管
CN102748903B (zh) 换热器及其扁平换热管
US11619453B2 (en) Microchannel flat tube and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103765150A (zh) 空调机
CN103502765A (zh) 热交换器
CN10891700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壁挂式空调器
CN204830581U (zh) 一种储液干燥水冷一体管及一体换热器
CN205014688U (zh) 换热器以及换热设备
CN113720190B (zh) 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12303886B (zh) 换热器和换热系统
CN101694360B (zh) 平行流换热器及其翅带构造
JP2001317890A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CN103759471B (zh) 一种泡沫金属翅片的空调换热器
CN102748977A (zh) 换热器的扁平换热管及其换热器
CN104729061B (zh) 换热系统及空调器
CN211925909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CN112066605A (zh) 过冷效果高的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CN209485112U (zh) 一种泡片和无翅片泡片式换热器
CN210051023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0689329U (zh) 三角开窗式翅片管结构
CN108917005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壁挂式空调器
CN212362512U (zh) 过冷效果高的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CN202109809U (zh) 一种换热器翅片
CN201407941Y (zh) 热交换器翅片结构和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