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19458A - 贯流风道及风扇 - Google Patents

贯流风道及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19458A
CN113719458A CN202111168579.9A CN202111168579A CN113719458A CN 113719458 A CN113719458 A CN 113719458A CN 202111168579 A CN202111168579 A CN 202111168579A CN 113719458 A CN113719458 A CN 1137194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olute
wind wheel
cross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85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驰
陈正超
柳洲
梁浩
陈志聪
彭必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116857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194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19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94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2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having non-centrifugal stages, e.g. centripetal
    • F04D17/04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having non-centrifugal stages, e.g. centripetal of transverse-flow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Discharge tong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04D29/4233Fan casings with volutes extending mainly in axial or radially inward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3Sound attenu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7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by influencing the flow pattern, e.g. suppression of turbul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贯流风道及风扇,贯流风道包括:蜗壳,蜗壳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的第一侧为进风侧,第一本体的第二侧为出风侧,第一本体的第二侧设有多个沿蜗壳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风板;蜗舌,与蜗壳间隔设置,蜗舌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本体的第一侧为进风侧,第二本体的第二侧为出风侧,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之间构成适于安装风轮的安装空间,第一本体的第一侧与第二本体的第一侧之间构成进风口,第一本体的第二侧与第二本体的第二侧之间构成出风口,第二本体的第二侧设有多个沿蜗壳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在蜗壳的轴向交错设置。

Description

贯流风道及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贯流风道及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风扇的功能、性能多样性需求也随之增加,对于能够带来舒适体验的风扇更为青睐。目前市面上的塔扇外观纤细,占地小,无外露叶片,安全系数更高;其多叶贯流风轮配合长行程风道,上下切风均匀,送风连续性好。但受限于塔式造型及较小的风轮直径,其对应出风口较窄,且贯流风道蜗壳大多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线或对数螺旋线设计,流体沿着螺旋线形成的切向方向送出,而靠近蜗壳形线位置处的风压会高于远离蜗壳位置处的风压,导致出风口靠近蜗壳的位置处的风速与远离蜗壳处的风速有差异,也即出风口左右两侧风速不均匀,且由于出风面积有限,送风范围较窄,导致用户体表温度均匀性较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贯流风道的送风范围较窄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提高送风范围的贯流风道及风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贯流风道,包括:
蜗壳,所述蜗壳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为进风侧,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侧为出风侧,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侧设有多个沿所述蜗壳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风板;
蜗舌,与所述蜗壳间隔设置,所述蜗舌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侧为进风侧,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为出风侧,所述第一本体及所述第二本体之间构成适于安装风轮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侧之间构成进风口,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之间构成出风口,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设有多个沿所述蜗壳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在所述蜗壳的轴向交错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第一板本体及设在所述第一板本体的端部且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的外侧延伸的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一板本体的第二侧还设有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二导风面朝向所述所述安装空间的外侧延伸;
所述第二导风板包括第二板本体及设在所述第二板本体的端部且朝向所述安装空间外侧延伸的第三导风面,所述第二板本体的第二侧还设有第四导风面,所述第四导风面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的外侧延伸。
可选地,定义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第二导风面的中心对称面为第一面,定义所述第三导风面与所述第四导风面的中心对称面为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的夹角为θ,0<θ≤40°。
可选地,定义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的中心对称面为错位基准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位于所述错位基准面的两侧,所述第一面与所述错位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θ1,所述第二面与所述错位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θ2,0<θ1≤20°,和/或,0<θ2≤20°。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设有多个沿所述蜗壳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三导风板。
可选地,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侧设有进风导风面。
可选地,所述贯流风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的风轮,所述风轮的直径为D。
可选地,所述第二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弧,所述第二板本体的轴线与所述风轮的轴线共线。
可选地,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风轮之间的径向最小距离为A,1D/28≤A≤1D/10。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风轮的间距最小的位置为蜗喉,所述蜗喉与所述风轮的间距为B,1D/22≤B≤1D/11。
可选地,所述风轮包括多节风轮段,相邻的两个第一导风板或者相邻的两个第二导风板之间的距离为N节风轮段的长度,1≤N≤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扇,包括所述的贯流风道。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贯流风道,通过在第一本体的第二侧设有多个沿所述蜗壳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设有多个沿所述蜗壳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在所述蜗壳的轴向交错设置,第一本体的第二侧未设置第一导风板的多个区域与第二本体的第二侧的第二导风板一一相对,构成多组第一出风区域,第一本体的第二侧的多个第一导风板与第二本体的第二侧未设置第二导风板的多个区域一一相对,构成多组第二出风区域,定义蜗壳所在侧为左侧,蜗舌所在侧为右侧,则第一出风区域的左侧相对第二出风区域的左侧偏左,第二出风区域的右侧相对第一出风区域的右侧偏右,因此整体上扩大了出风宽度,提高了送风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贯流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进风侧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贯流风道未设置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蜗舌的一个角度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蜗舌的另一个角度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俯视图;
图8为图1的贯流风道设置有出风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蜗壳;101、第一本体;102、第一导风板;1021、第一板本体;1022、第一导风面;103、第二导风面;104、第三导风板;105、蜗喉;2、蜗舌;201、第二本体;202、第二导风板;2021、第二板本体;2022、第三导风面;203、第四导风面;204、进风导风面;3、风轮;301、风轮段;4、出风格栅;401、第一格栅段;4011、第一中心对称面;402、第二格栅段;4021、第二中心对称面;5、错位基准面;6、第一面;7、第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风扇的功能、性能多样性需求也随之增加,对于能够带来舒适体验的风扇更为青睐。目前市面上的塔扇外观纤细,占地小,无外露叶片,安全系数更高;其多叶贯流风轮配合长行程风道,上下切风均匀,送风连续性好。但受限于塔式造型及较小的风轮直径,其对应出风口较窄,且贯流风道蜗壳大多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线或对数螺旋线设计,流体沿着螺旋线形成的切向方向送出,而靠近蜗壳形线位置处的风压会高于远离蜗壳位置处的风压,导致出风口靠近蜗壳的位置处的风速与远离蜗壳处的风速有差异,也即出风口左右两侧风速不均匀,且由于出风面积有限,送风范围较窄,导致用户体表温度均匀性较差。
为此,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贯流风道,能够提高送风范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贯流风道包括蜗壳1和蜗舌2。蜗壳1包括第一本体101,第一本体101的第一侧为进风侧,第一本体101的第二侧为出风侧,第一本体101的第二侧设有多个沿蜗壳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风板102;蜗舌2与蜗壳1间隔设置,蜗舌2包括第二本体201,第二本体201的第一侧为进风侧,第二本体201的第二侧为出风侧,第一本体101及第二本体201之间构成适于安装风轮3的安装空间,第一本体101的第一侧与第二本体201的第一侧之间构成进风口,第一本体101的第二侧与第二本体201的第二侧之间构成出风口,第二本体201的第二侧设有多个沿蜗壳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导风板202,第一导风板102与第二导风板202在蜗壳1的轴向交错设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本体101的第二侧设有多个沿蜗壳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风板102,第二本体201的第二侧设有多个沿蜗壳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导风板202,第一导风板102与第二导风板202在蜗壳1的轴向交错设置,第一本体101的第二侧未设置第一导风板102的多个区域与第二本体201的第二侧的第二导风板202一一相对,构成多组第一出风区域,第一本体101的第二侧的多个第一导风板102与第二本体201的第二侧未设置第二导风板202的多个区域一一相对,构成多组第二出风区域,定义蜗壳1所在侧为左侧,蜗舌2所在侧为右侧,则第一出风区域的左侧相对第二出风区域的左侧偏左,第二出风区域的右侧相对第一出风区域的右侧偏右,因此整体上扩大了出风宽度,提高了送风范围。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参考图1,第一导风板102包括第一板本体1021及设在第一板本体1021的端部且朝向安装空间的外侧延伸的第一导风面1022,第一板本体1021的第二侧还设有第二导风面103,第二导风面103朝向安装空间的外侧延伸;第二导风板202包括第二板本体2021及设在第二板本体2021的端部且朝向安装空间外侧延伸的第三导风面2022,第二板本体2021的第二侧还设有第四导风面203,第四导风面203朝向安装空间的外侧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面1022、第二导风面103、第三导风面2022、第四导风面203的设置可以对出风方向进行引导,确保风朝向外侧吹,避免出风处气流紊乱。在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分别将第一板本体1021的端面、第二板本体2021的端面、第一本体101的第二侧、第二本体201的第二侧分别设置引导斜面,通过引导斜面来对出风方向进行引导。
具体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第一导风面1022、第二导风面103、第三导风面2022、第四导风面203分别沿着风轮3的径向向外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定义第一导风面1022与第二导风面103的中心对称面为第一面6,定义第三导风面2022与第四导风面203的中心对称面为第二面7,第一面6与第二面7的夹角为θ,0<θ≤40°。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面6与第二面7的夹角也为第一出风区域与第二出风区域的错位角。该实施方式通过限定第一出风区域与第二出风区域的错位角度,可以避免因错位角度过大而加剧贯流风道内部的气流速度及压力分布不均,而这种不均匀的气流作用在蜗舌2、蜗壳1和风轮3上,会形成气流压力随时间的脉动,风轮3的风叶旋转导致的气流脉动会连续周期性地冲击蜗舌2、蜗壳1等风道形体,增大旋转噪声的峰值,气流的不均匀性越大,会导致噪声越强,当错位过大。会破坏风轮3内部贯流连续性,还会产生明显的左右偏差风感,影响风道的风量及送风效果。因此,该实施方式通过限定第一出风区域与第二出风区域的错位角度,既能扩大出风宽度,提高送风范围,同时不会增加噪声,不会影响风道的风量。
具体在一个实施方式中,θ为40°。在一些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θ为20°或30°。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义第一本体101的第二侧与第二本体201的第二侧的中心对称面为错位基准面5,第一面6和第二面7位于错位基准面5的两侧,第一面6与错位基准面5之间的夹角为θ1,第二面7与错位基准面5之间的夹角为θ2,0<θ1≤20°,和/或,0<θ2≤20°。由于贯流风道蜗壳1弦线螺旋设置,出口处流体沿原本蜗壳1弦线切线喷出,因此在螺旋线延长段近蜗壳1背板方向处风速会高于远蜗壳1处,若第一出风区域、第二出风区域错位角度过大,会导致相邻节段风道风压梯度增大,从而使相邻的第一出风区域、第二出风区域出风风速不均匀,同时噪音及音质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该实施方式对第一面6与错位基准面5之间的夹角、第二面7与错位基准面5之间的夹角进行限定,也即对第一出风区域的中心与错位基准面5的夹角、第二出风区域的中心与错位基准面5的夹角进行限定,可以避免相邻的第一出风区域、第二出风区域出风风速不均匀,同时不会增大噪音,也可确保音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本体101的第一侧设有多个沿蜗壳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三导风板104。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导风板104的设置可保证贯流风道的稳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本体201的第一侧设有进风导风面204。当流体经过进风导风面204时,会有明显的沿壁面流动趋势,起到整流的作用,同时在流体二次流入贯流风道前,可有效的降低此处风压,使流场风速及压力梯度逐渐趋于一致,可有效降低此处涡流产生的尖啸声,从而改善音质。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进风导风面204为沿风轮3的径向延伸的斜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贯流风道还包括设置在安装空间中的风轮3,风轮3的直径为D。在该实施方式中,蜗壳1、蜗舌2及风轮3共同形成贯流风道。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本体201的横截面为圆弧,第二本体201的轴线与风轮3的轴线共线。在该实施方式中,蜗舌2能够较好的引导气流,起到分流锥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本体201与风轮3之间的径向最小距离为A,1D/28≤A≤1D/10。第二本体201与风轮3之间的径向距离蜗舌2为蜗舌2与风轮3的间隙,蜗舌2与风轮3的间隙和风轮3直径的比值大小对流量及效率的影响显著,且对贯流风道压力有一定的影响,间隙较大时,风机压力降低,流量减小,间隙减小时,压力升高,流量变大,但噪音峰值及音质也会变差,且会对后续贯流风道转配及风轮3安规等方面造成影响。因此,该实施方式对第二本体201与风轮3之间的径向最小距离进行限定,既能确保具有一定的压力及流量,又不会增加噪音及影响音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本体101与风轮3的间距最小的位置为蜗喉105,蜗喉105与风轮3的间距为B,1D/22≤B≤1D/11。风轮3与蜗壳1的距离增加会导致风量下降,且会导致蜗壳1的第一侧处涡流区域逐渐增大,导流紊流噪音增大,而蜗喉105与风轮3的间距过小会加大风轮3内部气流风速及压力的不均匀性,增加蜗壳1周围区域的脉动力,使旋转噪声增大。因此,该实施方式对蜗喉105与风轮3的间距进行限定,可以确保风轮3内部风速及压力的均匀性,减小噪音。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风轮3包括多节风轮段301,相邻的两个第一导风板102或者相邻的两个第二导风板202之间的距离为N节风轮段301的长度,1≤N≤3。相邻的两个第一导风板102或者相邻的两个第二导风板202的距离为单节段风道的高度,也为错位节段的高度。贯流风道由于蜗壳1、及蜗舌2的作用会在风轮3流场内部形成旋涡,当旋涡偏离风轮3旋转轴线的中心引起贯流的产生;单节段风道的高度过低会使单节段偏心涡位置无法稳定,不能在风轮3内部形成稳定的贯流区,相邻两节段间流场紊乱,会对整机噪音、音质、出口风速及流量产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单节段风道的高度过大,则会使流场错位幅度增大,导致相邻节段风道错位送风在较远处无法汇聚,产生明显的左右偏差风感,影响用户体验。该实施方案对单节段风道的高度进行限定,既能确保左右出风均匀,也能够在风轮3内部形成稳定的贯流区,减少噪音、确保音质、确保出口风速及流量。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贯流风道还包括出风格栅4,出风格栅4设置在出风口处,且出风格栅4包括沿蜗壳1的轴向交错设置的第一格栅段401和第二格栅段402,第一格栅段401和第二格栅段402分别设有多个,且第一格栅段401的纵向中心对称面靠近第一本体101的第二侧,第二格栅段402的纵向中心对称面靠近第二本体201的第二侧。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格栅段401和第二格栅段402交错设置,且第一格栅段401的纵向中心对称面靠近第一本体101的第二侧,第二格栅段402的纵向中心对称面靠近第二本体201的第二侧,结合图8,第一本体101的第二侧处于左侧,第二本体201的第二侧处于右侧,因此可有效改善现有贯流风道送风范围较窄的问题,在保证塔扇贯流风道上下切风连线性的同时,实现更广范围送风,从而提高整机风感,提升用户舒适性体验。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定义第一格栅段401的纵向中心对称面为第一中心对称面4011,第二格栅段402的纵向中心对称面为第二中心对称面4021,第一中心对称面4011与第二中心对称面4021的夹角为β,0<β≤50°。第一中心对称面4011与第二中心对称面4021的夹角为第一格栅段401和第二格栅段402的错位角度,若第一格栅段401和第二格栅段402的错位角度过大会导致噪声及风量出现异常,因此,该实施方式对第一格栅段401和第二格栅段402的错位角度进行限定,可以在保证送风范围的前提下,不会增大噪声,确保风量。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义第一本体101的第二侧与第二本体201的第二侧的中心对称面为错位基准面5,第一中心对称面4011与错位基准面5之间的夹角为β1,第二中心对称面4021与错位基准面5之间的夹角为β2,0<β1≤25°,0<β2≤25°。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中心对称面4011与错位基准面5之间的夹角为第一格栅段401向左偏转的角度,第二中心对称面4021与错位基准面5之间的夹角为第二格栅段402向右偏转的角度。该实施方式对第一格栅段401、第二格栅段402的偏转角度进行进一步限定,可以在保证送风范围的前提下,不会增大噪声,确保风量。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格栅段401和/或第二格栅段402的长度为C,1D/9≤C≤1D/4。若第一格栅段401、第二格栅段402的长度过短,会使其导风效果减弱,同时会使出口风压不足,风速会有所降低,影响风道送风效果;而若第一格栅段401、第二格栅段402的长度过长,则会增大格栅与送风流体之间的动静干涉,导致噪声峰值增高。因此,该实施方式对第一格栅段401、第二格栅段402的长度进行限定,可以在确保送风效果的同时不增大噪声。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格栅段401和第二格栅段402的长度为沿出风方向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格栅段401和第二格栅段402的长度相等。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格栅段401的长度和第二格栅段402的长度不相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出风格栅4与风轮3之间的径向距离为F,1D/6≤F≤1D/3。若出风格栅4与风轮3之间的间距过小会增大风道出口的压力脉动,从而增大流场内宽频噪声,此外,过小的出口间隙会导致流场内流体过渡不均,造成风量损失,出口风速降低。因此,该实施方式对出风格栅4与风轮3之间的径向距离进行限定,可以防止风道出口的噪声较大,减少风量损失,确保出口风速的大小。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格栅段401或者相邻的两个第二格栅段402之间的距离为N节风轮段301的长度,1≤N≤3。相邻的两个第一格栅段401之间的距离为第二格栅段402的高度,相邻的两个第二格栅段40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格栅段401的高度,该实施方式对第一格栅段401的高度、第二格栅段402的高度进行限定,也即对格栅离散错位频率作出限定,贯流风道由于蜗壳1及蜗舌2作用会在风轮3流场内部形成漩涡,当旋涡偏离叶轮旋转轴线的中心引起贯流的产生;第一格栅段401、第二格栅段402高度过低会使出口处流场离散频率增大,影响风道内部风压,使单节段偏心涡位置无法稳定,不能在叶轮内部形成稳定的贯流区,相邻节段间流场紊乱,会对整机噪音、音质、出口风速及流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第一格栅段401、第二格栅段402高度过大,则会使流场错位幅度增大,导致相邻节段风道错位送风在较远处无法汇聚,产生明显的左右偏差风感,影响用户体验。因此,该实施方式对第一格栅段401的高度、第二格栅段402的高度进行限定,可以确保在叶轮内部形成稳定的贯流区,不会对整机噪音、音质、出口风速及流量造成影响,左右风速均匀。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贯流风道。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2)

1.一种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1),所述蜗壳(1)包括第一本体(101),所述第一本体(101)的第一侧为进风侧,所述第一本体(101)的第二侧为出风侧,所述第一本体(101)的第二侧设有多个沿所述蜗壳(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风板(102);
蜗舌(2),与所述蜗壳(1)间隔设置,所述蜗舌(2)包括第二本体(201),所述第二本体(201)的第一侧为进风侧,所述第二本体(201)的第二侧为出风侧,所述第一本体(101)及所述第二本体(201)之间构成适于安装风轮(3)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本体(101)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本体(201)的第一侧之间构成进风口,所述第一本体(101)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本体(201)的第二侧之间构成出风口,所述第二本体(201)的第二侧设有多个沿所述蜗壳(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导风板(202),所述第一导风板(102)与所述第二导风板(202)在所述蜗壳(1)的轴向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102)包括第一板本体(1021)及设在所述第一板本体(1021)的端部且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的外侧延伸的第一导风面(1022),所述第一板本体(1021)的第二侧还设有第二导风面(103),所述第二导风面(103)朝向所述所述安装空间的外侧延伸;
所述第二导风板(202)包括第二板本体(2021)及设在所述第二板本体(2021)的端部且朝向所述安装空间外侧延伸的第三导风面(2022),所述第二板本体(2021)的第二侧还设有第四导风面(203),所述第四导风面(203)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的外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导风面(1022)与所述第二导风面(103)的中心对称面为第一面(6),定义所述第三导风面(2022)与所述第四导风面(203)的中心对称面为第二面(7),所述第一面(6)与所述第二面(7)的夹角为θ,0<θ≤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本体(101)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本体(201)的第二侧的中心对称面为错位基准面(5),所述第一面(6)和所述第二面(7)位于所述错位基准面(5)的两侧,所述第一面(6)与所述错位基准面(5)之间的夹角为θ1,所述第二面(7)与所述错位基准面(5)之间的夹角为θ2,0<θ1≤20°,和/或,0<θ2≤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01)的第一侧设有多个沿所述蜗壳(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三导风板(1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201)的第一侧设有进风导风面(204)。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的风轮(3),所述风轮(3)的直径为D。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201)的横截面为圆弧,所述第二本体(201)的轴线与所述风轮(3)的轴线共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201)与所述风轮(3)之间的径向最小距离为A,1D/28≤A≤1D/1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01)与所述风轮(3)的间距最小的位置为蜗喉(105),所述蜗喉(105)与所述风轮(3)的间距为B,1D/22≤B≤1D/11。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3)包括多节风轮段(301),相邻的两个第一导风板(102)或者相邻的两个第二导风板(202)之间的距离为N节风轮段(301)的长度,1≤N≤3。
12.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贯流风道。
CN202111168579.9A 2021-09-30 2021-09-30 贯流风道及风扇 Pending CN1137194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8579.9A CN113719458A (zh) 2021-09-30 2021-09-30 贯流风道及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8579.9A CN113719458A (zh) 2021-09-30 2021-09-30 贯流风道及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9458A true CN113719458A (zh) 2021-11-30

Family

ID=78685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8579.9A Pending CN113719458A (zh) 2021-09-30 2021-09-30 贯流风道及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1945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0796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贯流风道和出风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0796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贯流风道和出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0120B (zh) 鼓风机和包括该鼓风机的空调器的室外单元
CN215908072U (zh) 贯流风道及风扇
CN108180154B (zh) 一种风扇波纹支架
CN211398054U (zh)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CN109611356B (zh) 一种后向离心风机
CN215908118U (zh) 一种贯流风道和出风装置
CN111197584A (zh) 一种离心风机、风道系统及空调
CN113719458A (zh) 贯流风道及风扇
JP5151331B2 (ja) 多翼羽根車および多翼送風機
CN113738703A (zh) 一种贯流风道和出风装置
CN215672883U (zh) 贯流风道、风扇
CN113700673A (zh) 贯流风道、风扇
CN21537269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317809U (zh) 风机结构、贯流风机及空调设备
CN114876864A (zh) 微涡轮和具有该微涡轮的呼吸机
JP4760950B2 (ja) 天井埋込形換気扇
CN114017392A (zh) 导流进风圈及离心风机
US20240229823A1 (en) Cross-flow air duct and air outlet device
CN111197597A (zh) 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370351U (zh) 一种离心风机蜗壳及离心风机
CN216111461U (zh) 一种贯流风道和出风装置
CN217462651U (zh) 叶轮、叶轮叶片及离心风机
JP4926090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21220905U (zh) 离心风轮和空调设备
CN211781841U (zh) 一种导流圈组件及嵌入式空调的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