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10349A - 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10349A
CN113710349A CN202080030170.8A CN202080030170A CN113710349A CN 113710349 A CN113710349 A CN 113710349A CN 202080030170 A CN202080030170 A CN 202080030170A CN 113710349 A CN113710349 A CN 113710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mpressed
filter
pressur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01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杉尾卓也
除田和也
片山祐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 filed Critical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710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03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02Air treatment devices
    • B60T17/004Draining and dry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01D53/261Drying gases or vapours by adsorp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6Filtration; Moisture sepa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1/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B41/02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reservoi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06Control using electri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22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by means of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40Further details for adsorption processes and devices
    • B01D2259/40083Regeneration of adsorbents in processes other than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wing adsorption
    • B01D2259/40086Regeneration of adsorbents in processes other than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wing adsorption by using a purge g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维持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的空气供给系统和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空气供给系统(10)具备:空气干燥回路(11),其设置在送出压缩空气的压缩机(4)与贮存压缩干燥空气的气罐(30)之间,具有包括捕捉水分的干燥剂的过滤器(17);以及ECU(80),其控制空气干燥回路(11)。ECU(80)在压缩机(4)驱动来向过滤器(17)送出压缩空气从而向气罐(30)供给压缩空气的供给动作时,根据水分量来判定贮存于气罐(30)的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并决定是否执行再生动作,该再生动作使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通过过滤器(17)来将通过了过滤器(17)的排液从排液排出口(27)排出。

Description

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气供给系统的 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在卡车、公共汽车、工程机械等车辆中,利用从压缩机输送的压缩空气来控制包括制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等的空气压力系统。在该压缩空气中含有大气中所包含的水分以及用于润滑压缩机内的油分等液状的杂质。如果包含大量的水分和油分的压缩空气进入到空气压力系统内,则有可能导致产生生锈以及橡胶构件溶胀等,成为工作不良的原因。因此,在压缩机的下游设置有用于去除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和油分等杂质的压缩空气干燥装置。
压缩空气干燥装置具备干燥剂和各种阀。压缩空气干燥装置进行从压缩空气中去除水分等的负载运转(除湿动作)。通过除湿动作生成的压缩干燥空气贮存于贮存部。另外,压缩空气干燥装置的净化功能根据压缩干燥空气的通过量而下降。因此,压缩空气干燥装置进行如下卸载运转(再生动作):从干燥剂中去掉吸附于干燥剂的油分和水分并将去掉的油分和水分作为排液排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13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压缩空气干燥装置基于贮存部的压力来在除湿动作与再生动作之间进行切换。存在如下风险:在贮存于贮存部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继续时,不切换到再生动作而继续除湿动作,贮存于贮存部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水分量增加。因此,要求维持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的空气供给系统和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空气供给系统,具备:空气干燥回路,其设置在送出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与贮存压缩干燥空气的气罐之间,所述空气干燥回路具有包括捕捉水分的干燥剂的过滤器;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空气干燥回路,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进行以下处理:在供给动作时,根据水分量来判定贮存于所述气罐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所述供给动作是使所述压缩机驱动来向所述过滤器送出所述压缩空气从而向所述气罐供给所述压缩空气的动作,并且决定是否执行再生动作,所述再生动作是使所述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通过所述过滤器来将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的动作。
一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空气供给系统具备:空气干燥回路,其设置在送出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与贮存压缩干燥空气的气罐之间,所述空气干燥回路具有包括捕捉水分的干燥剂的过滤器;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空气干燥回路,在所述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中,使所述控制装置进行以下处理:在供给动作时,根据水分量来判定贮存于所述气罐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所述供给动作是使所述压缩机驱动来向所述过滤器送出所述压缩空气从而向所述气罐供给所述压缩空气的动作,并且决定是否执行再生动作,所述再生动作是使所述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通过所述过滤器从而将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的动作。
一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所述空气供给系统具备:空气干燥回路,其设置在送出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与贮存压缩干燥空气的气罐之间,所述空气干燥回路具有包括捕捉水分的干燥剂的过滤器;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空气干燥回路,所述控制程序使所述控制装置作为以下各部发挥功能:干燥状态判定部,其在供给动作时,根据水分量来判定贮存于所述气罐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所述供给动作是使所述压缩机驱动来向所述过滤器送出所述压缩空气从而向所述气罐供给所述压缩空气的动作;以及再生动作执行决定部,其基于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所述干燥状态,来决定是否执行再生动作,所述再生动作是使所述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通过所述过滤器来将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的动作。
根据上述结构,在供给动作时,根据水分量来判定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从而决定是否执行再生动作。因此,在执行供给动作而干燥剂的再生不足时执行再生动作。因此,能够维持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
关于上述空气供给系统,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获取所述气罐的压力信息和所述压缩机的空气喷出量,基于所述气罐的压力变化来计算贮存于所述气罐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量,使用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量和所述空气喷出量,来计算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水分量。
在向气罐供给压缩干燥空气的同时由于制动或再生动作而消耗压缩干燥空气时,难以计算气罐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水分量。因此,根据上述结构,根据气罐的压力变化和压缩机的空气喷出量来计算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量,并计算消耗的压缩干燥空气所含的水分量,由此能够准确地估计由于制动或再生动作而消耗了压缩干燥空气之后的气罐的水分量。
关于上述空气供给系统,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压力达到进行所述再生动作的切出压力、且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所述干燥状态不满足规定条件时,执行所述再生动作。
如果进行压缩干燥空气的供给和消耗、并且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压力未达到切出压力而继续供给压缩干燥空气,则过滤器的干燥能力下降。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在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压力未达到切出压力、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不满足规定条件时,通过执行再生动作来将干燥剂再生,由此能够维持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
关于上述空气供给系统,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所述压力达到所述切出压力、且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满足规定条件时,执行吹扫动作,所述吹扫动作是使所述空气干燥回路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沿所述逆方向通过所述过滤器来将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流体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动作。
根据上述结构,在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满足规定条件时,不进行使气罐的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通过过滤器的再生动作,而进行使空气干燥回路的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通过过滤器的吹扫动作。因此,能够抑制气罐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
关于上述空气供给系统,可以是,还具备:排出阀,其将连接于所述空气干燥回路的分支路与所述排出口连通;以及再生控制阀,其在从所述过滤器朝向所述气罐的顺方向的流动与从所述气罐朝向所述过滤器的逆方向的流动之间进行切换,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控制所述排出阀和所述再生控制阀。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排出阀和再生控制阀来进行供给动作和再生动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维持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空气供给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要结构的结构图。
图2A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干燥回路的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七动作模式的图,图2B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干燥回路的第二动作模式的图,图2C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干燥回路的第三动作模式和第八动作模式的图,图2D~图2F是分别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干燥回路的第四动作模式~第六动作模式的图。
图3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干燥回路的动作的迁移的迁移图。
图4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干燥回路从第一动作模式的迁移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干燥回路从第二动作模式和第三动作模式的迁移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干燥回路从第五动作模式的迁移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干燥回路从第七动作模式的迁移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干燥回路从第八动作模式的迁移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空气供给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计算罐空气水分饱和度的处理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8来说明空气供给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空气供给系统搭载于卡车、公共汽车、工程机械等车辆。通过空气供给系统供给的压缩干燥空气被使用在搭载于车辆的制动系统等空压设备中。
<空气供给系统10>
参照图1来说明空气供给系统10。空气供给系统10具备压缩机4、空气干燥回路11以及作为控制装置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80。
ECU 80经由多个布线E61~E67来与空气干燥回路11连接。ECU 80具备运算部、通信接口部、易失性存储部、非易失性存储部。运算部是计算机处理器,构成为按照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部(存储介质)中的空气供给程序来控制空气干燥回路11。运算部可以通过ASIC等电路来实现自身执行的处理的至少一部分。空气供给程序既可以由一个计算机处理器执行,也可以由多个计算机处理器执行。另外,ECU 80具备存储部80A,该存储部80A存储空气干燥回路11的动作的结果。存储部80A是非易失性存储部或易失性存储部,既可以与存储上述控制程序的存储部相同,也可以不同。
ECU 80经由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区域网)等车载网络,与例如发动机ECU、制动ECU等搭载于车辆的其它ECU(未图示)连接。ECU 80从这些ECU获取表示车辆状态的信息。表示车辆状态的信息包括例如点火开关的关断信息、车速、发动机的驱动信息等。
基于来自ECU 80的指令值,将压缩机4的状态在对空气进行压缩来送出空气的工作状态(负荷运转)与不进行空气的压缩的非工作状态(空运转)之间进行切换。压缩机4通过从发动机等旋转驱动源传递来的动力进行工作。
空气干燥回路11是所谓的空气干燥器。空气干燥回路11与ECU 80连接,从自负荷运转中的压缩机4输送来的压缩空气中去除该压缩空气所含的水分等。空气干燥回路11将被干燥后的压缩空气(下面,压缩干燥空气)向供给回路12送出。供给到供给回路12的压缩干燥空气贮存于气罐30。
向搭载于车辆的制动系统等空压设备供给贮存于气罐30的压缩干燥空气。例如,在车辆在下坡路或市区行驶的状况等制动器工作的频率高的情况下,贮存于气罐30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量变多。相反,在制动器工作的频率低的情况下,贮存于气罐30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量变少。
空气干燥回路11具有维护用端口P12。维护用端口P12是用于在维护时通过其向空气干燥回路11供给空气的端口。
<空气干燥回路11>
在空气干燥回路11的壳体11A(参照图2A)的内部等具备过滤器17。过滤器17设置于将压缩机4与供给回路12连接的空气供给通路18的中途。此外,过滤器17包括干燥剂。另外,过滤器17除了包括干燥剂之外,也可以包括捕捉油分的油分捕捉部。油分捕捉部只要是聚氨酯泡沫等发泡体、具有多个通气孔的金属材料、玻璃纤维过滤器等能够一边使空气通过一边捕捉油分即可。
过滤器17使从压缩机4送出来的压缩空气通过干燥剂,由此从压缩空气中去除压缩空气所包含的水分来使压缩空气干燥。另外,干燥剂或油分捕捉部捕捉压缩空气所包含的油分来净化压缩空气。通过过滤器17的压缩空气经由下游单向阀19被向供给回路12供给,下游单向阀19作为仅允许空气相对于过滤器17向下游流动的止回阀。也就是说,在将过滤器17侧设为上游并将供给回路12侧设为下游时,下游单向阀19仅允许空气从上游流向下游。此外,下游单向阀19具有规定的开阀压力(封闭压力),因此当压缩空气流动时,上游的压力比下游的压力高出开阀压力。
另外,在过滤器17的下游,以相对于下游单向阀19并联的方式设置有作为绕过下游单向阀19的绕过路径的旁通流路20。在旁通流路20设置有再生控制阀21。
再生控制阀21是由ECU 80控制的电磁阀。ECU 80经由布线E64控制再生控制阀21的电源的接通/切断(驱动/非驱动),由此切换再生控制阀21的动作。再生控制阀21在电源被切断的状态下闭阀从而封闭旁通流路20,在电源被接通的状态下开阀使旁通流路20连通。ECU 80例如接收气罐30内的空气压力的值,并在空气压力的值超出规定的范围时使再生控制阀21进行动作。
在旁通流路20中的再生控制阀21与过滤器17之间的部分设置有节流孔22。当再生控制阀21被通电时,供给回路12侧的压缩干燥空气经由旁通流路20在由节流孔22限制了流量的状态被输送到过滤器17。被输送到过滤器17的压缩干燥空气从下游朝向上游在过滤器17中逆流,并通过过滤器17。这样的处理是使过滤器17再生的动作,称为干燥器的再生动作。此时,向过滤器17输送的压缩干燥空气是从空气供给通路18通过过滤器17等供给到供给回路12的被干燥和净化后的空气,因此能够从过滤器17中去除被过滤器17捕捉到的水分和油分。ECU 80在通常的控制中,当气罐30内的压力达到上限值(切出(cut out)压力)时,使再生控制阀21开阀。另一方面,当气罐30内的压力达到下限值(切入(cut in)压力)时,使开阀后的再生控制阀21闭阀。
从压缩机4与过滤器17之间的部分分支出分支通路16。在分支通路16设置有排液排出阀25,排液排出口27与分支通路16的末端连接。
作为包含从过滤器17中去除的水分和油分的流体的排液与压缩空气一起被输送到排液排出阀25。排液排出阀25是由空气压力驱动的空气压力驱动式的阀,在分支通路16中设置于过滤器17与排液排出口27之间。排液排出阀25是使位置在闭阀位置与开阀位置之间变更的二位二通阀。当排液排出阀25处于开阀位置时,排液被输送到排液排出口27。从排液排出口27排出的排液,也可以被未图示的油分离器回收。此外,排液相当于逆方向通过了过滤器17的流体。
排液排出阀25由调节器26A控制。调节器26A是由ECU 80控制的电磁阀。ECU 80通过经由布线E63控制调节器26A的电源的接通/切断(驱动/非驱动)来切换调节器26A的动作。调节器26A当电源被接通时通过将空气压力信号输入到排液排出阀25,来使排液排出阀25开阀。另外,调节器26A当电源被切断时不向排液排出阀25输入空气压力信号而使排液排出阀25向大气压开放,由此使排液排出阀25闭阀。
排液排出阀25在未从调节器26A输入空气压力信号的状态下,被维持在闭阀位置,当从调节器26A输入空气压力信号时,切换到开阀位置。另外,在排液排出阀25中与压缩机4连接的输入端口的压力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排液排出阀25被强制切换到开阀位置。
在压缩机4与过滤器17之间且在压缩机4与分支通路16之间,设置有上游单向阀15。在将压缩机4侧设为上游且将过滤器17侧设为下游时,上游单向阀15仅允许空气从上游流向下游。上游单向阀15具有规定的开阀压力(封闭压力),因此在压缩空气流动时,上游的压力比下游的压力高出开阀压力。此外,在上游单向阀15的上游设置有压缩机4的出口的簧片阀。在上游单向阀15的下游设置有分支通路16、过滤器17。
<压缩机4>
压缩机4由卸载控制阀26B控制。卸载控制阀26B是由ECU 80控制的电磁阀。ECU 80通过经由布线E62控制卸载控制阀26B的电源的接通/切断(驱动/非驱动),来切换卸载控制阀26B的动作。卸载控制阀26B当电源被切断时,切换到开放位置,来使卸载控制阀26B与压缩机4之间的流路向大气开放。另外,卸载控制阀26B当电源被接通时,切换到供给位置,来向压缩机4输送由压缩空气构成的空气压力信号。
当从卸载控制阀26B输入空气压力信号时压缩机4的状态被切换到非工作状态(空运转)。例如,在供给回路12的压力达到切出压力时,不需要供给压缩干燥空气。当供给回路12侧的压力达到切出压力,并且ECU 80接通卸载控制阀26B的电源(驱动卸载控制阀26B)时,卸载控制阀26B切换到供给位置。由此,从卸载控制阀26B向压缩机4供给空气压力信号,压缩机4的状态被切换到非工作状态。
<传感器>
在压缩机4与上游单向阀15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0。压力传感器50与空气供给通路18连接,用于测定空气供给通路18的空气压力,并将测定出的结果经由布线E61向ECU80传递。
在下游单向阀19与供给回路12之间设置有湿度传感器51和温度传感器52。湿度传感器51测定过滤器17的下游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湿度,并将测定出的结果经由布线E65向ECU80输出。温度传感器52测定过滤器17的下游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温度,并将测定出的结果经由布线E66向ECU 80输出。ECU 80基于从湿度传感器51和温度传感器52输入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来判定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即,压缩干燥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是表示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的指标。
在下游单向阀19与供给回路12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3。压力传感器53例如设置为能够检测贮存压缩干燥空气的气罐30内的空气压力,压力传感器53经由布线E67来与ECU80连接。下游单向阀19与供给回路12之间的压力同气罐30的压力相同,压力传感器53的检测结果能够作为气罐30内的压力来使用。此外,压力传感器53既可以设置于供给回路12,也可以设置于气罐30。
ECU 80获取气罐30的压力信息和压缩机4的空气喷出量,基于气罐30的压力变化,来计算贮存于气罐30的压缩干燥空气的空气消耗量。然后,ECU 80使用压缩干燥空气的空气消耗量和空气喷出量,来计算压缩干燥空气的水分量。
详细地说,ECU 80从压力传感器53获取气罐30内的空气压力来作为压力信息。另外,ECU 80根据压缩机4的转速来计算空气喷出量。ECU 80按照式(1)计算贮存于气罐30的压缩干燥空气的大气压基准的空气消耗量。此外,能够根据压力传感器53检测出的上次值与当前值之差来求出减压值。
空气消耗量=(减压值[kPa]/大气压[kPa])×罐容量[L]+空气喷出量(上次值)[L]…(1)
按照式(2)计算消耗空气所包含的消耗空气含有水分量。此外,罐含有水分量是根据再生结束时的气罐30内的压缩空气温度和压缩空气湿度计算的、气罐30内所包含的水分量的绝对值。
消耗空气含有水分量[g]=罐含有水分量[g]×循环间空气消耗量[L]×(大气压[kPa]/(切出压力[kPa]+大气压[kPa]))÷罐容量[L]…(2)
此外,在无空气喷出量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压力变化(减压值)来直接计算空气消耗量。另外,在有空气喷出量的情况下根据压力变化(减压值)和空气喷出量来计算空气消耗量。
<空气干燥回路11的动作说明>
如图2A~图2F所示,空气干燥回路11具有至少包括第一动作模式~第八动作模式的多个动作模式。
(第一动作模式)
如图2A所示,第一动作模式是进行“供给”动作的模式,该“供给”动作进行通常的除湿(负载)。在该第一动作模式中,将再生控制阀21、调节器26A以及卸载控制阀26B分别闭阀(图中记载为“CLOSE(闭)”)。此时,没有向再生控制阀21、调节器26A以及卸载控制阀26B供给电源。另外,调节器26A和卸载控制阀26B分别使连接于它们的下游的压缩机4的端口和排液排出阀25的端口向大气开放。在第一动作模式中,当从压缩机4供给压缩空气时(图中记载为“ON(开)”),压缩空气在由过滤器17去除水分等后供给到供给回路12。
(第二动作模式)
如图2B所示,第二动作模式是进行使空气干燥回路11内的压缩干燥空气通过过滤器17来净化过滤器17的“吹扫”动作的模式。在该第二动作模式中,使再生控制阀21闭阀,将调节器26A和卸载控制阀26B分别开阀(图中记载为“OPEN(开)”)。此时,分别向调节器26A和卸载控制阀26B供给电源,并且连接于它们的下游的压缩机4的端口和排液排出阀25的端口分别与上游(供给回路12侧)连接。由此,压缩机4切换到非工作状态(图中记载为“OFF(关)”),排液排出阀25被开阀。其结果,下游单向阀19与过滤器17之间的压缩干燥空气与第一动作模式(供给)的空气流逆方向地在过滤器17内流过(逆流),由过滤器17捕捉到的水分等作为排液从排液排出口27排出。另外,过滤器17和空气供给通路18的空气压力向大气压开放。
(第三动作模式)
如图2C所示,第三动作模式是进行将过滤器17再生的“再生”动作的模式。在该第三动作模式中,将再生控制阀21、调节器26A以及卸载控制阀26B分别开阀。此时,除了向调节器26A和卸载控制阀26B供给电源之外,还向再生控制阀21供给电源。在第三动作模式中,使压缩机4设为非工作状态,并且使贮存于供给回路12或气罐30的压缩干燥空气逆流过过滤器17从排液排出口27排出。由此,去除被过滤器17捕捉到的水分等。第二动作模式和第三动作模式均是净化过滤器17的模式,但第三动作模式至少在将再生控制阀21开阀这点上与第二动作模式不同。由此,在第三动作模式中,能够使气罐30内的压缩干燥空气经由供给回路12和旁通流路20通过过滤器17。因此,与第二动作模式相比净化过滤器17的效果高。另外,在第三动作模式中,过滤器17和空气供给通路18的空气压力也向大气压开放。
(第四动作模式)
如图2D所示,第四动作模式是进行一边使压缩机4工作一边将从压缩机4供给的压缩空气排出的“去油”动作的模式。在压缩机4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有时油分积存在压缩机4的压缩室中。如果在油分积存在压缩室内的状态下将压缩机4的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有时从压缩室输送的压缩空气所含的油分量变多。去油动作是以将该油分过多的压缩空气经由排液排出阀25排出为目的而执行的,以减轻对过滤器17的负荷。在该第四动作模式中,将再生控制阀21和卸载控制阀26B分别闭阀,并且使调节器26A在开阀固定期间后闭阀。在第四动作模式中,在压缩机4的状态处于工作状态时,在固定期间将压缩机4供给的压缩空气从排液排出口27排出。因而,能够抑制在紧接着压缩机4从非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之后过滤器17的水分捕捉量和油分捕捉量增大。也能够在工作状态发动机转速变大时和发动机的高负荷时等来自压缩机4的油分增加时,进行去油动作。
(第五动作模式)
如图2E所示,第五动作模式是进行在无吹扫的状态下使压缩机4停止的“无吹扫供给停止”动作的模式。在该第五动作模式中,使再生控制阀21和调节器26A分别闭阀,并且将卸载控制阀26B开阀。在第五动作模式中,在压缩机4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不使空气供给通路18或过滤器17的干燥剂中所残留的压缩空气或压缩干燥空气从排液排出口27排出,由此维持空气压力。
(第六动作模式)
如图2F所示,第六动作模式是进行“压缩机辅助”动作的模式,“压缩机辅助”动作进行加压处理。在该第六动作模式中,将再生控制阀21和卸载控制阀26B分别开阀,并且将调节器26A闭阀。在第六动作模式中,在压缩机4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将供给回路12的压缩空气供给(使逆流)到空气供给通路18和过滤器17的干燥剂中,由此使空气供给通路18和过滤器17的压力比大气压高,从而使上游单向阀15的背压(空气压力)维持为比大气压高的压力。由此,能够抑制气缸内的负压的产生,从而实现减轻空运转时的压缩机4的运转负荷。具体地说,在压缩机4处于空运转时,将排液排出阀25封闭,通过由压缩机4供给的压缩空气来将过滤器17的干燥剂中和空气供给通路18内的空气压力维持为比大气压高的压力。
(第七动作模式)
如图2A所示,第七动作模式是进行“回生供给”动作的模式,该“回生供给”动作在发动机处于无负荷状态时在压缩机4驱动的回生时进行除湿(负载)。在该第七动作模式中,与第一动作模式同样地,将再生控制阀21、调节器26A以及卸载控制阀26B分别闭阀(图中记载为“CLOSE”)。
(第八动作模式)
如图2C所示,第八动作模式是进行将过滤器17强制再生的“强制再生”动作的模式。在该第八动作模式中,与第三动作模式同样地,将再生控制阀21、调节器26A以及卸载控制阀26B分别开阀。
(动作模式的迁移)
如图3所示,空气干燥回路11所具有的8个动作模式基于ECU 80的各判定来变更。
参照图4~图8来说明从各动作模式的迁移。
ECU 80进行向供给回路12供给由压缩机4输出的压缩空气的供给工序。供给工序按照例如发动机被驱动时等条件而开始。在供给工序中,空气干燥回路11处于供给(第一动作)模式M1。
如图4所示,在供给(第一动作)模式M1中,ECU 80判定供给回路12的压力是否高于切出压力(步骤S11)。即,ECU 80获取压力传感器53检测出的气罐30的压力,判定压力是否达到切出压力。
然后,ECU 80当判定为供给回路12的压力达到切出压力时(步骤S11:“是”),判定气罐30的水分量是否多(步骤S12)。即,ECU 80在气罐30的水分量为规定值以上时需要使过滤器17的干燥剂再生,因此ECU 80判定气罐30的水分量。
然后,ECU 80当判定为气罐30的水分量为规定值以上时(步骤S12:“是”),转移至再生(第三动作)模式M3,再生(第三动作)模式M3使贮存于气罐30的压缩干燥空气通过过滤器17从而使过滤器17的干燥剂再生。
另外,ECU 80当判定为气罐30的水分量小于规定值时(步骤S12:“否”),转移至吹扫(第二动作)模式M2,吹扫(第二动作)模式M2使下游单向阀19与过滤器17之间的压缩干燥空气通过过滤器17,并将被过滤器17捕捉的水分等作为排液从排液排出口27排出。
另一方面,ECU 80当判定为供给回路12的压力未达到切出压力时(步骤S11:“否”),判定向去油(第四动作)模式M4转移的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13)。即,ECU 80判定规定时间的经过、去油的实施次数小于规定次数以及压缩机4的工作率低是否全部成立,来作为向去油(第四动作)模式M4转移的条件。然后,ECU 80当判定为向去油(第四动作)模式M4转移的条件不成立时(步骤S13:“否”),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1。
另一方面,ECU 80当判定为向去油(第四动作)模式M4转移的条件成立时(步骤S13:“是”),转移至去油(第四动作)模式M4,去油(第四动作)模式M4一边使压缩机4工作一边将从压缩机4供给的压缩空气排出。
在向去油(第四动作)模式M4转移之后,ECU 80判定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14)。即,ECU 80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去油(第四动作)模式M4。然后,ECU 80当判定为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步骤S14:“是”),转移至供给(第一动作)模式M1。
如图5所示,在吹扫(第二动作)模式M2和再生(第三动作)模式M3中,ECU 80判定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21)。即,ECU 80在规定时间进行吹扫(第二动作)模式M2和再生(第三动作)模式M3。
然后,ECU 80当判定为未经过规定时间时(步骤S21:“否”),判定供给回路12的压力是否低于切入压力(步骤S24)。即,ECU 80获取压力传感器53检测出的气罐30的压力,来判定压力是否达到切入压力。
然后,ECU 80当判定为供给回路12的压力达到切入压力时(步骤S24:“是”),由于压缩干燥空气不足,因此转移至供给(第一动作)模式M1。另一方面,ECU 80当判定为供给回路12的压力未达到切入压力时(步骤S24:“否”),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21。
另一方面,ECU 80当判定为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步骤S21:“是”),判定是否将压缩机辅助(第六动作)处理设为有效(步骤S22)。
然后,ECU 80当判定为将压缩机辅助(第六动作)处理设为无效时(步骤S22:“否”),转移至无吹扫供给停止(第五动作)模式M5,无吹扫供给停止(第五动作)模式M5在无吹扫的状态下使压缩机4停止。
另外,ECU 80当判定为将压缩机辅助(第六动作)处理设为有效时(步骤S22:“是”),转移至进行加压处理的压缩机辅助(第六动作)模式M6。
在向压缩机辅助(第六动作)模式M6转移之后,ECU 80判定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23)。即,ECU 80在规定时间进行压缩机辅助(第六动作)模式M6。然后,ECU 80当判定为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步骤S23:“是”),转移至无吹扫供给停止(第五动作)模式M5。
如图6所示,在无吹扫供给停止(第五动作)模式M5中,ECU 80判定供给回路12的压力是否低于切入压力(步骤S31)。即,ECU 80获取压力传感器53检测出的气罐30的压力,判定压力是否达到切入压力。
然后,ECU 80当判定为供给回路12的压力达到切入压力时(步骤S31:“是”),由于压缩干燥空气不足,因此转移至供给(第一动作)模式M1。
另一方面,ECU 80当判定为供给回路12的压力未达到切入压力时(步骤S31:“否”),判定向回生供给(第七动作)模式M7转移的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32)。即,ECU 80判定车辆处于行驶中、无燃料消耗以及供给回路12的压力小于阈值是否全部成立,来作为至回生供给(第七动作)模式M7的转移条件。然后,ECU 80当判定为向回生供给(第七动作)模式M7转移的条件不成立时(步骤S32:“否”),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31。
另一方面,ECU 80当判定为向回生供给(第七动作)模式M7转移的条件成立时(步骤S32:“是”),转移至在回生时进行除湿(负载)的回生供给(第七动作)模式M7。
如图7所示,在回生供给(第七动作)模式M7中,ECU 80判定向无吹扫供给停止(第五动作)模式M5转移的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41)。即,ECU 80判定供给回路12的压力高于切出压力、经过了规定时间、发动机的燃料消耗多中的至少一方是否成立,来作为向无吹扫供给停止(第五动作)模式M5转移的条件。然后,ECU 80当判定为向无吹扫供给停止(第五动作)模式M5转移的条件成立时(步骤S41:“是”),转移至无吹扫供给停止(第五动作)模式M5。
另一方面,ECU 80当判定为向无吹扫供给停止(第五动作)模式M5转移的条件不成立时(步骤S41:“否”),判定供给回路12的压力是否低于切入压力(步骤S42)。即,ECU 80获取压力传感器53检测出的气罐30的压力,来判定压力是否达到切入压力。
然后,ECU 80当判定为供给回路12的压力达到切入压力时(步骤S42:“是”),由于压缩干燥空气不足,因此转移至供给(第一动作)模式M1。
另一方面,ECU 80当判定为供给回路12的压力未达到切入压力时(步骤S42:“否”),判定向强制再生(第八动作)模式M8转移的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43)。即,ECU 80判定供给回路12的压力高于阈值、气罐30的水分量多这两者是否成立,来作为向强制再生(第八动作)模式M8转移的条件。ECU 80在回生供给(第七动作)模式M7中,通过气罐30内的罐空气含有水分量来判定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即,气罐30内的罐空气含有水分量是表示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的指标。若罐空气含有水分量为规定值以上,则ECU 80判定为气罐30的水分量多,若罐空气含有水分量比规定值少,则ECU 80判定为气罐30的水分量少。然后,ECU 80当判定为向强制再生(第八动作)模式M8转移的条件不成立时(步骤S43:“否”),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42。
另一方面,ECU 80当判定为向强制再生(第八动作)模式M8转移的条件成立(步骤S43:“是”),转移至将过滤器17强制再生的强制再生(第八动作)模式M8。ECU 80当判定为水分量多的情况下且其它条件成立时,执行使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流动的强制再生(第八动作)模式M8。
如图8所示,在强制再生(第八动作)模式M8中,ECU 80判定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51)。即,ECU 80在规定时间进行强制再生(第八动作)模式M8。
然后,ECU 80当判定为未经过规定时间时(步骤S51:“否”),判定供给回路12的压力是否低于切入压力(步骤S55)。即,ECU 80获取压力传感器53检测出的气罐30的压力,判定压力是否达到切入压力。
然后,ECU 80当判定为供给回路12的压力达到切入压力时(步骤S55:“是”),由于压缩干燥空气不足,因此转移至供给(第一动作)模式M1。另一方面,ECU 80当判定为供给回路12的压力未达到切入压力时(步骤S55:“否”),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51。
另一方面,ECU 80当判定为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步骤S51:“是”),判定压缩机4的工作率是否高(步骤S52)。即,ECU 80基于压缩机4的工作率来判定压缩机4在驱动时的负荷是否高。
然后,ECU 80当判定为压缩机4的工作率高时(步骤S52:“是”),不需要压缩机辅助(第六动作),因此转移至供给(第一动作)模式M1。
另一方面,ECU 80当判定为压缩机4的工作率低时(步骤S52:“否”),判定是否将压缩机辅助(第六动作)处理设为有效,以进行压缩机辅助(第六动作)(步骤S53)。
然后,ECU 80当判定为将压缩机辅助(第六动作)处理设为无效时(步骤S53:“否”),转移至无吹扫供给停止(第五动作)模式M5。另外,ECU 80当判定为将压缩机辅助(第六动作)处理设为有效时(步骤S53:“是”),转移至压缩机辅助(第六动作)模式M6。
在向压缩机辅助(第六动作)模式M6转移之后,ECU 80判定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54)。即,ECU 80在规定时间进行压缩机辅助(第六动作)模式M6。然后,ECU 80当判定为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步骤S54:“是”),转移至无吹扫供给停止(第五动作)模式M5。
接着,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1)在供给(第一动作)时,根据水分量来判定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后决定是否执行再生(第三动作)。因此,在执行供给(第一动作)且干燥剂的再生不足时执行再生(第三动作)。因此,能够维持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
(2)根据气罐30的压力变化和压缩机4的空气喷出量来计算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量,并计算所消耗的压缩干燥空气所含的水分量,由此能够准确地估计由于制动或再生动作而消耗了压缩干燥空气之后的气罐30的水分量。
(3)在压缩干燥空气的压力未达到切出压力、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不满足规定值等规定条件时,即在表示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的指标不处于规定范围内时,通过执行再生(第三动作)来将干燥剂再生,从而能够维持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
(4)在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满足规定条件时,不进行使气罐30的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通过过滤器17的再生(第三动作),而进行使空气供给通路18的压缩干燥空气逆方向地通过过滤器17的吹扫(第二动作)。因此,能够抑制气罐30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
(5)能够通过ECU 80控制排液排出阀25和再生控制阀21来进行供给(第一动作)和再生(第三动作)。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9来说明空气供给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空气供给系统使用罐空气水分饱和度作为水分量来判定气罐30的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这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下面,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以往,空气供给系统与压缩空气的干燥状态无关地基于贮存部的压力来在除湿动作与再生动作之间进行切换。根据大气温度的状况,最终贮存部内的压缩空气的干燥状态变得过度,结果,存在促进、维持干燥状态所需的压缩空气的消耗量增加,且压缩机的工作增加的风险。因此,要求不过度而根据大气的状况将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维持为需要的程度。
如图9所示,ECU 80按照式(11),通过从作为基准的外部气温减去露点下降度来计算目标露点。例如,露点下降度基本上设定为17℃,也可以是,一天的气温差大的春天和秋天的露点下降度比17℃大,一天的气温差小的夏天和冬天的露点下降度比17℃小。
目标露点[℃]=外部气温[℃]-露点下降度[℃]…(11)
此时,能够根据外部气温来设定露点下降度,由此能够变更除湿的目标水分量。因此,例如能够自由地设定与外部气温相应的气罐30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水分量,得到最佳的除湿效果,能够削减一年中实施再生时消耗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量。
ECU 80按照式(12),通过换算“目标露点”来计算“罐空气可含有水分量”。
罐空气可含有水分量[g]=(目标露点[g/m3]×罐容量[L])/单位变换系数(L/m3)…(12)
ECU 80按照式(13),根据在过滤器17的再生时在过滤器17中逆流的压缩干燥空气,来计算作为气罐30的水分量的“罐空气含有水分基准量”。
罐空气含有水分基准量[g]={(再生空气温度[g/m3]×再生空气湿度[%RH])/单位变换系数(%)}×罐容量[L]/单位变换系数(L/m3)…(13)
ECU 80按照式(14),根据循环间供给空气量、供给空气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量以及供给空气湿度,来计算考虑了在干燥空气供给时流入到过滤器17的干燥空气的通气量的“供给空气含有水分量”。
供给空气含有水分量[g]={(饱和水蒸气量[g/m3]×供给空气湿度[%RH])/单位变换系数(%)}×{循环间供给空气量[L]/单位变换系数(L/m3)}×{大气压[kPa]/(切出压力[kPaG]+大气压[kPa])}…(14)
ECU 80按照式(15),根据考虑了压缩干燥空气消耗时的水分排出的气罐30的减压值和循环间消耗空气量,来计算“消耗空气含有水分量”。
消耗空气含有水分量[g]=罐含有水分量[g]×循环间消耗空气量×{大气压[kPa]/(切出压力[kPaG]+大气压[kPa])}÷罐容量[L]…(15)
ECU 80按照式(16),计算作为“供给空气含有水分量”与“消耗空气含有水分量”之差的“罐空气含有水分变化量”。
罐空气含有水分变化量[g]=供给空气含有水分量[g]-消耗空气含有水分量[g]…(16)
ECU 80按照式(17),根据“罐空气含有变化量”,来计算作为在干燥空气的供给结束的时间点的气罐30的水分量的“罐空气含有水分量”。
罐空气含有水分量[g]=罐空气含有水分基准量[g]+罐空气含有水分变化量[g]…(17)
并且,ECU 80按照式(18),使用上述“罐空气可含有水分量”和“罐空气含有水分量”来计算“罐空气水分饱和度”,作为表示针对气罐30的压缩干燥空气可含有的水分量的余裕度的指标,以得到气罐30的压缩干燥空气的除湿效果。
罐空气水分饱和度[-]=罐空气含有水分量[g]/罐空气可含有水分量[g]…(18)
ECU 80使用如上述那样计算出的“罐空气水分饱和度”来判定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水分量”是多还是少从而进行控制。此外,在该情况下,配合“罐空气水分饱和度”来变更“规定值”的值。例如,ECU 80在干燥空气的供给结束的时间点“罐空气水分饱和度”超过阈值的情况下,设为压缩干燥空气不处于干燥状态而实施过滤器17的再生。即,罐空气水分饱和度是表示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的指标。
接着,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第二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1)~(5)的效果之外,还发挥下面的效果。
(6)通过罐空气水分饱和度来进行水分量的判定,因此能够得到最佳的除湿效果,能够削减一年中过滤器17再生时消耗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量。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如下面那样进行变更并实施。上述各实施方式和下面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并实施。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基于消耗空气的水分量来判定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然而,也可以是,根据气罐30内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湿度及温度来估计罐空气含有水分量,由此判定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以外部气温为基准时的露点下降度来计算目标露点,但也可以是,使用以气罐30的周边温度为基准时的露点下降度来计算目标露点。另外,也可以根据月日来设定目标露点。由此,能够自由地设定与季节的变化相应的气罐30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水分量,得到最佳的除湿效果,能够削减一年中过滤器17再生时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为在规定时间进行吹扫(第二动作)模式M2、再生(第三动作)模式M3、去油(第四动作)模式M4、压缩机辅助(第六动作)模式M6、回生供给(第七动作)模式M7以及强制再生(第八动作)模式M8。然而,也可以是,任意设定各模式中的规定时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步骤S13中,向去油(第四动作)模式M4转移的条件为去油的实施次数小于规定次数以及压缩机4的工作率低全部成立。取而代之,也可以是,ECU 80在它们中的至少一方成立时,转移至去油(第四动作)模式M4。即,在步骤S13中,ECU 80判定规定时间的经过、去油的实施次数小于规定次数以及压缩机4的工作率低中的至少一方是否成立,来作为向去油(第四动作)模式M4转移的条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步骤S32中,向回生供给(第七动作)模式M7转移的条件为车辆处于行驶中、无燃料消耗以及供给回路12的压力小于阈值全部成立。取而代之,也可以是,ECU 80在它们中的至少一方成立时,转移至回生供给(第七动作)模式M7。即,在步骤S32中,ECU 80判定车辆处于行驶中、无燃料消耗以及供给回路12的压力小于阈值中的至少一方是否成立,来作为向回生供给(第七动作)模式M7转移的条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步骤S43中,向强制再生(第八动作)模式M8转移的条件为供给回路12的压力高于阈值、气罐30的水分量多这两者成立。取而代之,也可以是,ECU 80在至少气罐30的水分量多成立时,转移至强制再生(第八动作)模式M8。即,在步骤S43中,ECU 80判定气罐30的水分量多是否成立,来作为向强制再生(第八动作)模式M8转移的条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过滤器17包括油分捕捉部,但也可以是,从过滤器17省略油分捕捉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空气干燥回路不限于上述结构。总之,空气干燥回路只要是能够执行供给(第一动作)模式M1、吹扫(第二动作)模式M2以及再生(第三动作)模式M3的结构即可。因而,空气干燥回路并不将去油(第四动作)模式M4、无吹扫供给停止(第五动作)模式M5、压缩机辅助(第六动作)模式M6、回生供给(第七动作)模式M7、强制再生(第八动作)模式M8设为必需的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吹扫(第二动作)模式M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空气供给系统10设为搭载于卡车、公共汽车、工程机械等车辆进行了说明。作为除此以外的方式,空气供给系统10也可以搭载于轿车、铁道车辆等其它移动体。
·ECU 80不限于对自身所执行的全部处理进行软件处理。例如,ECU 80也可以具备专用硬件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该专用硬件电路对ECU 80自身所执行的处理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硬件处理。即,ECU 80可以构成为包括如下电路(circuitry):1)按照计算机程序(软件)进行动作的一个以上的处理器,2)执行各种处理中的至少一部分处理的一个以上的专用硬件电路,或者3)其组合。处理器包括CPU以及RAM和ROM等存储器,存储器保存构成为使CPU执行处理的程序代码或指令。存储器即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可由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访问的所有可利用的介质。
附图标记说明
4:压缩机;10:空气供给系统;11:空气干燥回路;12:供给回路;15:上游单向阀;16:分支通路;17:过滤器;18:空气供给通路;19:下游单向阀;20:旁通流路;21:再生控制阀;22:节流孔;25:排液排出阀;26A:调节器;26B:卸载控制阀;27:作为排出口的排液排出口;30:气罐;50:压力传感器;51:湿度传感器;52:温度传感器;53:压力传感器;80:ECU;80A:存储部;E61~E67:布线。

Claims (7)

1.一种空气供给系统,具备:
空气干燥回路,其设置在送出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与贮存压缩干燥空气的气罐之间,所述空气干燥回路具有包括捕捉水分的干燥剂的过滤器;以及
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空气干燥回路,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
在供给动作时,根据水分量来判定贮存于所述气罐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所述供给动作是使所述压缩机驱动来向所述过滤器送出所述压缩空气从而向所述气罐供给所述压缩空气的动作,
基于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所述干燥状态,来决定是否执行再生动作,所述再生动作是使所述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通过所述过滤器来将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
获取所述气罐的压力信息和所述压缩机的空气喷出量,
基于所述气罐的压力变化来计算贮存于所述气罐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量,
使用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量和所述空气喷出量,来计算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水分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压力达到进行所述再生动作的切出压力、且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所述干燥状态不满足规定条件时,执行所述再生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所述压力达到所述切出压力、且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满足规定值时,执行吹扫动作,所述吹扫动作是使所述空气干燥回路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沿所述逆方向通过所述过滤器来将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流体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排出阀,其将连接于所述空气干燥回路的分支路与所述排出口连通;以及
再生控制阀,其在从所述过滤器朝向所述气罐的顺方向的流动与从所述气罐朝向所述过滤器的逆方向的流动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控制所述排出阀和所述再生控制阀。
6.一种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空气供给系统具备:空气干燥回路,其设置在送出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与贮存压缩干燥空气的气罐之间,所述空气干燥回路具有包括捕捉水分的干燥剂的过滤器;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空气干燥回路,
在所述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中,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以下处理:
在供给动作时,根据水分量来判定贮存于所述气罐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所述供给动作是使所述压缩机驱动来向所述过滤器送出所述压缩空气从而向所述气罐供给所述压缩空气的动作,
基于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所述干燥状态,来决定是否执行再生动作,所述再生动作是使所述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通过所述过滤器来将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的动作。
7.一种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所述空气供给系统具备:空气干燥回路,其设置在送出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与贮存压缩干燥空气的气罐之间,所述空气干燥回路具有包括捕捉水分的干燥剂的过滤器;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空气干燥回路,
所述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使所述控制装置作为以下各部发挥功能:
干燥状态判定部,其在供给动作时,根据水分量来判定贮存于所述气罐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所述供给动作是使所述压缩机驱动来向所述过滤器送出所述压缩空气从而向所述气罐供给所述压缩空气的动作;以及
再生动作执行决定部,其基于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所述干燥状态,来决定是否执行再生动作,所述再生动作是使所述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通过所述过滤器来将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的动作。
CN202080030170.8A 2019-02-25 2020-02-25 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 Pending CN1137103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1990 2019-02-25
JP2019031990 2019-02-25
PCT/JP2020/007465 WO2020175466A1 (ja) 2019-02-25 2020-02-25 空気供給システム、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0349A true CN113710349A (zh) 2021-11-26

Family

ID=72239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0170.8A Pending CN113710349A (zh) 2019-02-25 2020-02-25 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932526A4 (zh)
JP (1) JPWO2020175466A1 (zh)
CN (1) CN113710349A (zh)
WO (1) WO20201754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2943A2 (en) * 2022-03-25 2023-09-28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onitoring methods for pneumatically actuated door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29704A1 (en) * 2003-11-10 2005-05-11 Iveco S.p.A.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regulation, drying and regeneration of a regulator dryer unit in a pneumatic-hydraulic braking system of a vehicle
CN102421647A (zh) * 2009-02-23 2012-04-18 纳博特斯克自动株式会社 压缩空气供给系统、车辆用压缩空气供给装置及空气压缩机的控制方法
JP2014079757A (ja) * 2013-11-07 2014-05-08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 車両用空気圧縮供給装置、車両用空気圧縮供給システム、及び、車両用空気圧縮供給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150251645A1 (en) * 2014-03-05 2015-09-10 Bendix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Llc Air Dryer Purge Controller and Method
CN105582789A (zh) * 2014-11-15 2016-05-18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一种带湿度调节装置的车用空气干燥器
CN106457129A (zh) * 2014-05-09 2017-02-22 纳薄特斯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压缩空气干燥装置、压缩空气干燥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CN107427765A (zh) * 2015-03-19 2017-12-01 贝克欧技术有限公司 压力露点控制吹扫空气调节单元
WO2018105711A1 (ja) * 2016-12-08 2018-06-14 ナブテス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株式会社 空気供給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4687B2 (ja) 2009-03-03 2014-04-09 ナブテス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株式会社 圧縮空気乾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29704A1 (en) * 2003-11-10 2005-05-11 Iveco S.p.A.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regulation, drying and regeneration of a regulator dryer unit in a pneumatic-hydraulic braking system of a vehicle
CN102421647A (zh) * 2009-02-23 2012-04-18 纳博特斯克自动株式会社 压缩空气供给系统、车辆用压缩空气供给装置及空气压缩机的控制方法
JP2014079757A (ja) * 2013-11-07 2014-05-08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 車両用空気圧縮供給装置、車両用空気圧縮供給システム、及び、車両用空気圧縮供給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150251645A1 (en) * 2014-03-05 2015-09-10 Bendix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Llc Air Dryer Purge Controller and Method
CN106457129A (zh) * 2014-05-09 2017-02-22 纳薄特斯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压缩空气干燥装置、压缩空气干燥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CN105582789A (zh) * 2014-11-15 2016-05-18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一种带湿度调节装置的车用空气干燥器
CN107427765A (zh) * 2015-03-19 2017-12-01 贝克欧技术有限公司 压力露点控制吹扫空气调节单元
WO2018105711A1 (ja) * 2016-12-08 2018-06-14 ナブテス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株式会社 空気供給システ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建英编著,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pages: 9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32526A1 (en) 2022-01-05
WO2020175466A1 (ja) 2020-09-03
JPWO2020175466A1 (ja) 2021-12-23
EP3932526A4 (en) 2022-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06025B2 (ja) 空気供給システム
JP7343673B2 (ja) 空気供給システム
JP2023059903A (ja) 空気供給システム
CN113766965B (zh) 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
CN113710349A (zh) 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
JP7263049B2 (ja) 空気供給システム及び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7476111B2 (ja) 空気供給システム
WO2020175468A1 (ja) 空気供給システム、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483672B2 (ja) 空気供給システム、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23085435A1 (ja) 空気供給システム、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436388B2 (ja) 空気供給システム
WO2023085436A1 (ja) 空気供給システム、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3613758B (zh) 空气供给系统
WO2023127803A1 (ja) 空気供給システム、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3710552A (zh) 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
CN113727893A (zh) 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
EP3904169A1 (en) Air supply system
JP2020104070A (ja) 空気供給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