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5608A - 一种冷却装置及电主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装置及电主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5608A
CN113695608A CN202110953806.2A CN202110953806A CN113695608A CN 113695608 A CN113695608 A CN 113695608A CN 202110953806 A CN202110953806 A CN 202110953806A CN 113695608 A CN113695608 A CN 113695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hannel
annular
passag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538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95608B (zh
Inventor
邓扬
耿继青
何圳涛
陈永龙
汪正学
刘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9538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56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5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5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95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56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00Members which are comprised in the general build-up of a form of machine, particularly relatively large fixed members
    • B23Q1/70Stationary or movable members for carrying working-spindles for attachment of tools or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 B23Q11/1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lubricating parts of the machine
    • B23Q11/12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lubricating parts of the machine for cooling only
    • B23Q11/127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lubricating parts of the machine for cooling only for cooling motors or spi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装置及电主轴,以解决现有的只对主轴或定子进行降温的循环冷却结构,只实现了局部冷却,冷却范围小的问题。本发明一种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设有第一冷却通道;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冷却组件上,所述轴承座上设有轴承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轴承冷却通道相连通。本发明第一冷却通道可同时冷却外壳和定子,第一冷却通道和轴承冷却通道连通形成一个整体的循环冷却通道,进一步扩大了冷却区域,对电机外壳、定子和轴承座同时起到降温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装置及电主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主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及电主轴。
背景技术
目前,电主轴在运行中的冷却效果主要通过对两个方面的控制,一是控制主轴冷却系统提供的介质(如冷却水、油),二是控制主轴冷却系统的冷却结构(如流道结构)。在冷却介质选定后,主轴的冷却结构会直接影响主轴的冷却效果。现有的主轴的冷却结构采用循环的冷却结构对主轴或定子进行降温,只实现了局部冷却,冷却范围小,冷却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装置及电主轴,用以解决现有的只对主轴或定子进行降温的循环冷却结构,只实现了局部冷却,冷却范围小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的目标,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冷却装置,包括:
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设有第一冷却通道;
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冷却组件上,所述轴承座上设有轴承冷却通道;
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轴承冷却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形成安装孔;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形成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冷却套上;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设有沿着所述冷却套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贯通于所述外壳,所述轴承冷却通道设有第二冷却入口和第二冷却出口,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却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出口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轴承座上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分布的第一环形通道,任一所述第一环形通道的侧壁设有长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环形通道之间通过所述长槽连通,所述轴承座上还设有具有所述第二冷却入口的第二通道和具有所述第二冷却出口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通道连通,若干个所述第一环形通道、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环形通道之间的长槽、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形成所述轴承冷却通道。
进一步,所述轴承座上距离所述外壳最近的所述第一环形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轴承座上距离所述外壳最远的所述第一环形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冷却套外表面设有若干个沿自身周向环绕并的第二环形通道,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呈间距设置,所述外壳上设有若干个具有入口和出口的折返通道,每个折返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对应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环形通道,位于所述轴承座最近和最远的两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之间的任一所述第二环形通道与折返通道的入口和另一个折返通道的出口相对设置,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相互连通,所述外壳上设有具有所述第一冷却入口的第四通道和具有所述第一冷却出口的第五通道,距离所述轴承座最近的所述第二环形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连通,距离所述轴承座最远的第二环形通道与所述第五通道连通;若干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若干个所述折返通道、具有第一冷却入口的第四通道和具有第一冷却出口的第五通道形成所述第一冷却通道。
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之间形成第二环形挡肩,所述第二环形挡肩与所述外壳内壁贴合,所述第二环形挡肩上设有沿着所述冷却套轴向延伸的缺口,所述缺口用于将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内的冷却介质分流。
进一步,所述缺口倾斜设置;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充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在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流动时,冷却介质从一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经过所述缺口流入另一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所述缺口的倾斜方向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内的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相一致,使冷却介质从所述缺口顺流进入另一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内。
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设有至少一组沿着所述冷却套轴向延伸的A通道和B通道,所述A通道贯通于所述外壳两端面,并在所述外壳上所述轴承座一端形成第一冷却入口,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形成第一冷却出口,所述外壳内壁上设有一排与所述A通道连通的A孔和一排与所述B通道连通的B孔,一排所述A孔和一排所述B孔均一一与若干所述第二环形通道相对应;
在所述A通道中每相隔两个A孔设有一个堵头,使两个堵头之间的两个A孔导通形成所述折返通道;
在所述B通道中每相隔两个B孔设有一个堵头,使两个堵头之间的两个B孔导通形成所述折返通道。
进一步,所述A通道中的堵头和所述B通道中的堵头沿着所述冷却套的轴向相互错开设置,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相互连通。
进一步,所述A通道中与所述轴承座最近的堵头到所述轴承座之间的一段通道作为所述第四通道,A通道上位于所述轴承座一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冷却入口;所述A通道中与所述轴承座最远的堵头到A通道中与所述轴承座相对一侧的端口之间的一端通道作为所述第五通道,A通道中与所述轴承座相对一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冷却入口出口。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电主轴,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冷却装置。
进一步,所述电主轴还包括:定子,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冷却套内壁上;主轴,所述主轴转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转子,固定安装在所述主轴上,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相互配合,所述定子、所述主轴和所述转子三者同轴设置。
有益效果:本发明第一冷却通道可同时冷却外壳和定子,第一冷却通道和轴承冷却通道连通形成一个整体的循环冷却通道,进一步扩大了冷却区域,对轴承座降温,实现主轴的冷却,对电机外壳和定子同时起到降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冷却结构冷却范围小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发明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实施例1和2中冷却装置的第一位置剖视图;
图2是图1的T-T剖视图;
图3示出了实施例1和2中冷却装置的第二位置剖视图;
图4示出了实施例1中冷却套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I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6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6的II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10-外壳;20-冷却套;30-轴承座;40-轴承水冷套;50-定子;60-主轴;70-转子;a-第一冷却入口;b-第一冷却出口;c-第二冷却入口;d-第二冷却出口;v-长槽;e-第二通道;f-第三通道;g-第四通道;h-第五通道;k-缺口;11-第一通道;12-折返通道;21-第二环形通道;22-第二环形挡肩;31-第一环形通道;32-第一环形挡肩;131-A孔;132-堵头;141-B孔;m-封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现结合图1-图7,提供了如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电主轴为例进行说明冷却装置如何在电主轴中起到冷却降温作用的,但保护范围并仅不限于电主轴。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设有第一冷却通道;轴承座30,所述轴承座30固定安装于所述冷却组件上,所述轴承座30上设有轴承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轴承冷却通道相连通。
具体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的内表面形成安装孔;冷却套20,所述冷却套20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形成于所述外壳10和所述冷却套20上;所述轴承座30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10的一侧。
为了进一步提高外壳的冷却效果,所述外壳1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设有沿着所述冷却套20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11,所述第一通道11贯通于所述外壳10,所述轴承冷却通道设有第二冷却入口c和第二冷却出口d,所述第一通道11与所述第二冷却入口c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出口d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
为了进一步提高轴承座的冷却效果,作为本实施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所述轴承座30上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分布的第一环形通道31,任一所述第一环形通道31的侧壁设有长槽v,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环形通道31之间通过所述长槽v连通,所述轴承座30上还设有具有所述第二冷却入口c的第二通道e和具有所述第二冷却出口d的第三通道f,所述第三通道f和所述第二通道e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通道31连通,若干个所述第一环形通道31、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环形通道31之间的长槽v、第二通道e和所述第三通道f形成所述轴承冷却通道。通过设置长槽v,降低了相邻两个第一环形通道31之间的流阻。
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8304592U的专利提出了一种电机马达冷却结构,通过在主轴外部的连接板面内部开设马达冷却结构,利用在连接板端面出入口注入冷却油来实现主轴冷却。该方形箱体连接板及马达冷却结构,不通用一般主轴的圆形安装结构。另一方面,该方形结构设置的流道只起到连通进\出口的作用,不参与主要冷却。
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3722415U的专利提出了一种电机定子冷却结构,通过在电主轴的机体和定子之间设置一个与定子具有较大接触面积的导热套,使冷却液能带走定子工作产生的热量。该轴套上设置的冷却流道结构仍然只起到连通主冷却流道进\出口的作用,不起主要冷却作用。
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576525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速主轴内部双水套冷却结构,其需要在主轴内部设置双水套三环形流道结构来进行组合循环冷却,虽然冷却范围有所增加,但是流道路径几乎增加1倍,流阻明显、压力损失大,将会导致主轴流量较小。
现有技术中冷却结构存在的技术问题是对主轴的冷却范围有限,只实现了局部范围的冷却,而增加冷却范围流阻范围较大,会使流阻增加,流阻过大会引起冷却介质的流动性变差,换热效率变低,冷却效果一般。本实施例设置了长槽v可降低轴承冷却流道的流阻,轴承冷却通道与第一冷却通道连通,同时实现定子的冷却和轴承座30的降温。
为进一步增强轴承座30的冷却效果,所述轴承座30上距离所述外壳10最近的所述第一环形通道31与所述第三通道f连通,所述轴承座30上距离所述外壳10最远的所述第一环形通道31与所述第二通道e连通。采用这种连接方式,使第三通道f和第二通道e尽可能的沿着所述轴承座30的轴向伸长,沿着了冷却介质在轴承冷却通道的流动时间,进一步加强了轴承座30的降温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轴承冷却通道在所述轴承座30上的具体结构为:所述轴承座30的外表面为圆柱形,所述轴承座30的外圆表面设有若干个连续的环槽,相邻两个环槽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挡肩32,所述轴承座30的外圆表面套设有轴承水冷套40,所述轴承水冷套40的内表面的两侧与轴承座30的外圆表面通过密封圈密封,使所述第一环形挡肩32将多个第一环形通道31间隔开形成第一环形通道31,在每个第一环形挡肩32的侧面开设有长槽v,所述长槽v贯通所述第一环形挡肩32的两侧面,使相邻两个所述环槽相连通形成通道。在所述轴承座30一端面设有沿着所述轴承座30轴向延伸的1号孔和2号孔,2号孔到轴承座30轴线的距离比1号孔到轴承座30轴线的距离远,所述1号孔位于所述轴承座内孔与第一环形通道31之间,在所述轴承座30的侧面开设有沿着所述轴承座30径向延伸的3号孔,所述1号孔和所述2号孔分别和所述3号孔贯通,并且1号孔和3号孔的端口通过封堵m密封,2号孔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冷却入口c,距离所述外壳10端面最远的所述第一环形通道31的底部开设有4号孔,所述4号孔与所述1号孔贯通,1号孔、2号孔、3号孔和4号孔形成所述第二通道e。同理,在轴承座30上与1号孔、2号孔、3号孔和4号孔相对轴线的另一侧也开设同样的1’号孔、2’号孔、3’号孔和4’号孔,唯一不同的是,4’号孔开设在距离所述外壳10最近的第一环形通道31的底部,2’号孔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二冷却出口d,1’号孔、2’号孔、3’号孔和4’号孔形成了所述的第三通道f。
为了进一步增加轴承座30的冷却效果,可选的,第二通道e和第三通道f可以沿着所述轴承座30的圆周布置多个,并且若干个第二通道e同侧设置,若干个第二通道e的入口为腰型槽结构,使若干个第二通道e共用一个入口,若干个第三通道f同侧设置,若干个第三通道f的出口也可以为腰型槽结构,使若干个第三通道f共用一个出口。
为了进一步提高定子和外壳10的冷却效果,下面阐述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如何对外壳10和定子进行冷却降温。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冷却套20外表面设有若干个沿自身周向环绕并的第二环形通道21,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21呈间距设置,所述外壳10上设有若干个具有入口和出口的折返通道12,每个折返通道12的入口和出口对应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环形通道21,位于所述轴承座30最近和最远的两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21之间的任一所述第二环形通道21与折返通道12的入口和另一个折返通道12的出口相对设置,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21相互连通,所述外壳10上设有具有所述第一冷却入口a的第四通道g和具有所述第一冷却出口b的第五通道h,距离所述轴承座30最近的所述第二环形通道21与所述第四通道g连通,距离所述轴承座30最远的第二环形通道21与所述第五通道h连通;若干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21、若干个所述折返通道12、具有第一冷却入口a的第四通道g和具有第一冷却出口b的第五通道h形成所述第一冷却通道。通过在所述外壳10上设置折返通道12,使若干个第二环形通道21的导通形成串联通道实现了定子的冷却,同时冷却介质在所述外壳10的折返通道12的流动实现了外壳10的进一步冷却降温。
所述冷却套20两端与所述外壳10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密封圈位于若干所述第二环形通道21的两侧,防止冷却介质进入定子内部。
冷却介质从外壳10的所述第一通道11进入到所述轴承冷却通道内,再从所述轴承冷却通道流出进入到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对外壳10和定子进一步循环冷却,实现轴承座30、外壳10和定子的联合降温,与现有技术相比加大了冷却范围,并且流阻小。
为进一步降低第一冷却通道的流阻,如图4-图7所示,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21之间形成第二环形挡肩22,所述第二环形挡肩22与所述外壳10内壁贴合,所述第二环形挡肩22上设有沿着所述冷却套20轴向延伸的缺口k,所述缺口k用于将所述第二环形通道21内的冷却介质分流。
具体的,所述缺口k倾斜设置;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充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在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流动时,如图4和图5所示,图中箭头为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冷却介质从一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21经过所述缺口k流入另一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21,所述缺口k的倾斜方向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21内的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相一致,使冷却介质从所述缺口k顺流进入另一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21内。通过第二环形挡肩上缺口k的设置,减小冷却介质轴向流动的阻力,不仅使冷却介质可以在第二环形通道21与所述折返通道形成的串联通道内流动,还可以在若干个第二环形通道21的轴向流动,并且冷却介质从缺口k的流出方向为顺流流出,减小冷却介质的流动阻力,增强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性,提高了外壳10、轴承座30和定子的冷却降温效果。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同一个所述第二环形挡肩22上所述缺口K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沿着所述第二环形挡肩的周向均匀布置,可降低冷却介质的流阻。
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112743113A的专利提出了一种电主轴冷却水套结构改进方法,通过在螺旋流道底部和侧壁刻槽来改变流经冷却系统的冷却液的流动速度,破坏流动边界层,从而改变其原有的稳定流动状态。该种方法虽然改变了流体状态,使流体热交换能力有所增加,但流道壁面上较多的刻槽会增加一定的流阻,导致流量下降,另一方面整个冷却区域变化并不大。
本实施例通过冷却套20和外壳10相组合,第一冷却通道形成于冷却套20和外壳10上,在冷却套20上设有若干个第二环形通道21,并在所述外壳10上开设一些孔形成通道,避免在外壳10上开设第二环形通道21而降低外壳10的强度,同时,设置缺口k一方面实现冷却介质在第二环形通道21内的分流降低了流阻,缺口k倾斜设置使冷却介质顺流流入到下一个第二环形流道21内,可更显著的降低流阻,降低本实施例冷却进出口的压差,增强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性,提高换热率,保证外壳、轴承座30和定子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所述外壳10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设有至少一组沿着所述冷却套轴向延伸的A通道和B通道,所述A通道贯通于所述外壳10两端面,并在所述外壳10上所述轴承座30一端形成第一冷却入口a,在所述外壳10的另一端形成第一冷却出口b,所述外壳10内壁上设有一排与所述A通道连通的A孔131和一排与所述B通道连通的B孔141,一排所述A孔131和一排所述B孔141均一一与若干所述第二环形通道21相对应;在所述A通道中每相隔两个A孔131设有一个堵头132,使两个堵头132之间的两个A孔131导通形成所述折返通道12;在所述B通道中每相隔两个B孔141设有一个堵头132,使两个堵头132之间的两个B孔141导通形成所述折返通道12。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A通道中的堵头132和所述B通道中的堵头132沿着所述冷却套20的轴向相互错开设置,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12相互连通。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A通道中与所述轴承座30最近的堵头132到所述轴承座30之间的一段通道作为所述第四通道g,A通道上位于所述轴承座一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冷却入口a;所述A通道中与所述轴承座30最远的堵头132到A通道中与所述轴承座30相对一侧的端口之间的一端通道作为所述第五通道h,A通道中与所述轴承座30相对一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冷却入口出口b。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当所述A通道和一排A孔131在所述外壳10的圆周方向为多个,所述B通道和一排B孔141在所述外壳10的圆周方向为多个时,所述第一冷却入口a和所述第一冷却入口出口b可以为腰型槽结构,使若干个第四通道g共用一个入口,若干个第五通道h共用一个出口,其中A通道布置在冷却套20的同一侧,所述B通道布置在冷却套20与A通道相对的另一侧,可方便腰型槽结构的布置。
现有技术中采用在外壳上开设螺旋通道的方式进行冷却,并在螺旋通道上设置凹槽来增加换热能力,但种冷却结构会降低电机外壳的强度,同时会增加流阻。
上述第一冷却通道采用冷却套20和壳体10组合的方式对定子和外壳10进行联合冷却,减少了壳体10上槽口的数量,提高壳体10的强度,同时在相邻两个第二环形通道21设置缺口k,降低了流阻;并且与轴承冷却通道联合换热,降低了冷却通道的进出口压力差,增大了冷却流量,不仅使冷却范围增大,同时由于阻力小可显著降低壳体、轴承座和定子的温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主轴,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的冷却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定子50,所述定子50设置在所述冷却套20内壁上;主轴60,所述主轴60转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30上;转子70,固定安装在所述主轴60上,所述转子70与所述定子50相互配合,所述定子50、所述主轴60和所述转子70三者同轴设置。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13)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设有第一冷却通道;
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冷却组件上,所述轴承座上设有轴承冷却通道;
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轴承冷却通道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形成安装孔;
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形成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冷却套上;
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设有沿着所述冷却套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贯通于所述外壳,所述轴承冷却通道设有第二冷却入口和第二冷却出口,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却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出口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上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分布的第一环形通道,任一所述第一环形通道的侧壁设有长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环形通道之间通过所述长槽连通,所述轴承座上还设有具有所述第二冷却入口的第二通道和具有所述第二冷却出口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通道连通,若干个所述第一环形通道、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环形通道之间的长槽、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形成所述轴承冷却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上距离所述外壳最近的所述第一环形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轴承座上距离所述外壳最远的所述第一环形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6.如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套外表面设有若干个沿自身周向环绕并的第二环形通道,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呈间距设置,所述外壳上设有若干个具有入口和出口的折返通道,每个折返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对应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环形通道,位于所述轴承座最近和最远的两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之间的任一所述第二环形通道与折返通道的入口和另一个折返通道的出口相对设置,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相互连通,所述外壳上设有具有第一冷却入口的第四通道和具有第一冷却出口的第五通道,距离所述轴承座最近的所述第二环形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连通,距离所述轴承座最远的第二环形通道与所述第五通道连通;
若干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若干个所述折返通道、具有第一冷却入口的第四通道和具有第一冷却出口的第五通道形成所述第一冷却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之间形成第二环形挡肩,所述第二环形挡肩与所述外壳内壁贴合,所述第二环形挡肩上设有沿着所述冷却套轴向延伸的缺口,所述缺口用于将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内的冷却介质分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倾斜设置;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充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在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流动时,冷却介质从一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经过所述缺口流入另一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所述缺口的倾斜方向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内的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相一致,使冷却介质从所述缺口顺流进入另一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内。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设有至少一组沿着所述冷却套轴向延伸的A通道和B通道,所述A通道贯通于所述外壳两端面,并在所述外壳上所述轴承座一端形成第一冷却入口,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形成第一冷却出口,所述外壳内壁上设有一排与所述A通道连通的A孔和一排与所述B通道连通的B孔,一排所述A孔和一排所述B孔均一一与若干所述第二环形通道相对应;
在所述A通道中每相隔两个A孔设有一个堵头,使两个堵头之间的两个A孔导通形成所述折返通道;
在所述B通道中每相隔两个B孔设有一个堵头,使两个堵头之间的两个B孔导通形成所述折返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通道中的堵头和所述B通道中的堵头沿着所述冷却套的轴向相互错开设置,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环形通道相互连通。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通道中与所述轴承座最近的堵头到所述轴承座之间的一段通道作为所述第四通道,A通道上位于所述轴承座一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冷却入口;所述A通道中与所述轴承座最远的堵头到A通道中与所述轴承座相对一侧的端口之间的一端通道作为所述第五通道,A通道中与所述轴承座相对一侧的端口作为所述第一冷却入口出口。
12.一种电主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电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主轴包括:
定子,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冷却套内壁上;
主轴,所述主轴转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
转子,固定安装在所述主轴上,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相互配合,所述定子、所述主轴和所述转子三者同轴设置。
CN202110953806.2A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冷却装置及电主轴 Active CN1136956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3806.2A CN113695608B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冷却装置及电主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3806.2A CN113695608B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冷却装置及电主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5608A true CN113695608A (zh) 2021-11-26
CN113695608B CN113695608B (zh) 2022-12-09

Family

ID=78653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53806.2A Active CN113695608B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冷却装置及电主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560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1305A (zh) * 2021-12-22 2022-03-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主轴的轴向和径向联合冷却结构、电主轴和机床
CN116851792A (zh) * 2023-08-31 2023-10-10 山东豪迈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电主轴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7975A (en) * 1969-12-12 1971-03-02 Marvin L Biesack Electric high-speed spindle with cooling means
CN202068276U (zh) * 2011-02-25 2011-12-0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冷却机构及电机
CN203526564U (zh) * 2013-08-07 2014-04-09 安阳工学院 一种螺旋型双冷却通道高速电主轴
CN204381422U (zh) * 2014-12-26 2015-06-10 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主轴的冷却结构
CN108161035A (zh) * 2018-03-06 2018-06-15 衢州学院 分形流道散热结构及电主轴
CN108907247A (zh) * 2018-08-01 2018-11-30 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主轴
CN109434139A (zh) * 2018-11-29 2019-03-08 深圳市爱贝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主轴的定子组件及永磁同步电主轴
CN110052890A (zh) * 2019-05-27 2019-07-26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双向双螺旋冷却水套
CN110417170A (zh) * 2019-08-15 2019-11-05 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主轴散热结构的高速电机
CN111085696A (zh) * 2019-11-14 2020-05-01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主轴机壳及其电主轴
CN111112655A (zh) * 2020-01-21 2020-05-08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电主轴
CN111347288A (zh) * 2020-03-16 2020-06-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主轴冷却润滑结构、电主轴、数控机床
CN111371251A (zh) * 2018-12-25 2020-07-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螺旋冷却式转子的电机以及压缩机
CN111421383A (zh) * 2020-04-27 2020-07-17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层板结构的冷却水套和电主轴
CN111687681A (zh) * 2020-07-10 2020-09-22 深圳市爱贝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主轴的冷却机构及电主轴
CN111889713A (zh) * 2020-08-14 2020-11-06 中山市山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电主轴
CN112192314A (zh) * 2020-10-03 2021-01-08 深圳市爱贝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主轴的侧向进出水式前后同步冷却装置
CN112743113A (zh) * 2020-12-29 2021-05-0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电主轴冷却水套结构改进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7975A (en) * 1969-12-12 1971-03-02 Marvin L Biesack Electric high-speed spindle with cooling means
CN202068276U (zh) * 2011-02-25 2011-12-0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冷却机构及电机
CN203526564U (zh) * 2013-08-07 2014-04-09 安阳工学院 一种螺旋型双冷却通道高速电主轴
CN204381422U (zh) * 2014-12-26 2015-06-10 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主轴的冷却结构
CN108161035A (zh) * 2018-03-06 2018-06-15 衢州学院 分形流道散热结构及电主轴
CN108907247A (zh) * 2018-08-01 2018-11-30 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主轴
CN109434139A (zh) * 2018-11-29 2019-03-08 深圳市爱贝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主轴的定子组件及永磁同步电主轴
CN111371251A (zh) * 2018-12-25 2020-07-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螺旋冷却式转子的电机以及压缩机
CN110052890A (zh) * 2019-05-27 2019-07-26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双向双螺旋冷却水套
CN110417170A (zh) * 2019-08-15 2019-11-05 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主轴散热结构的高速电机
CN111085696A (zh) * 2019-11-14 2020-05-01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主轴机壳及其电主轴
CN111112655A (zh) * 2020-01-21 2020-05-08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电主轴
CN111347288A (zh) * 2020-03-16 2020-06-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主轴冷却润滑结构、电主轴、数控机床
CN111421383A (zh) * 2020-04-27 2020-07-17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层板结构的冷却水套和电主轴
CN111687681A (zh) * 2020-07-10 2020-09-22 深圳市爱贝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主轴的冷却机构及电主轴
CN111889713A (zh) * 2020-08-14 2020-11-06 中山市山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电主轴
CN112192314A (zh) * 2020-10-03 2021-01-08 深圳市爱贝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主轴的侧向进出水式前后同步冷却装置
CN112743113A (zh) * 2020-12-29 2021-05-0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电主轴冷却水套结构改进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1305A (zh) * 2021-12-22 2022-03-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主轴的轴向和径向联合冷却结构、电主轴和机床
CN116851792A (zh) * 2023-08-31 2023-10-10 山东豪迈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电主轴及其制备方法
CN116851792B (zh) * 2023-08-31 2023-11-03 山东豪迈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电主轴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5608B (zh) 2022-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95608B (zh) 一种冷却装置及电主轴
US4311932A (en) Liquid cooling for induction motors
EP2369723B1 (en)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CN113364166B (zh) 一种电机定子油冷结构
JP2009022145A (ja)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KR102018231B1 (ko) 전동기
CN114211305A (zh) 用于电主轴的轴向和径向联合冷却结构、电主轴和机床
CA1060266A (en) Multi-flow, multi-path heat exchanger for pump-mechanical seal assembly
US20120267970A1 (en) Coolant Flow Channel Arrangement for a Fluid Cooled Electric Motor
CN112104116A (zh) 定子组件、电机和电驱动桥系统
CN217904114U (zh) 一种电机油路结构
CN114598051B (zh) 用于车辆的电机及车辆
CN218124431U (zh) 电机转子、电机和车辆
CN114374282B (zh) 一种定子铁芯的散热结构及电机
CN112828321A (zh) 一种电主轴前轴承结构和电主轴
WO2019165524A1 (pt) Máquina elétrica girante e invólucro para uma máquina elétrica girante
CN114268178A (zh) 定子铁芯和油冷电机
CN219304637U (zh) 一种油冷电机
CN114257021B (zh) 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油环及驱动电机
CN115425795B (zh) 一种双通道散热的电机壳体结构
CN218352277U (zh) 一种油冷驱动电机
CN220342140U (zh)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车辆
CN218352278U (zh) 一种油冷驱动电机
CN218903636U (zh) 一种电主轴、电主轴组件及数控机床
CN112792364B (zh) 一种电主轴后轴承结构和电主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