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0514A -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90514A CN113690514A CN202010427900.XA CN202010427900A CN113690514A CN 113690514 A CN113690514 A CN 113690514A CN 202010427900 A CN202010427900 A CN 202010427900A CN 113690514 A CN113690514 A CN 1136905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battery pack
- battery
- temperature control
-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电池模组(或电池包)的工作状态,以及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上述工作状态包括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获取上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若上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位于上述电量门限区间,则采用第一温控策略对上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若上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不位于上述电量门限区间,则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上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或者,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有效控制电池的温度,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电池作为主要的动力源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电池工作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对电池的工作性能以及使用寿命都会产生不同影响,电池工作在温度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时,其性能才会处于较优状态。电池工作在温度适宜的温度范围外,不但影响电池放电性能,缩短电池寿命,还会降低电池的安全系数。因此电池的温度控制较为重要,如何有效地控制电池的温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可有效地控制电池的温度,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以及所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
获取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若所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位于所述电量门限区间,则采用第一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
若所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不位于所述电量门限区间,则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或者,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包括:若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为所述充电状态,将第一荷电区间作为所述电量门限区间;若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为所述放电状态,将第二荷电区间作为所述电量门限区间。
可选的,所述采用第一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包括: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一制冷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电池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可选的,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所述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包括:获取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基于所述每个电池的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大温度;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则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所述第二制冷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第一制冷速度大于所述第二制冷速度;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采用所述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三制冷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所述第二制冷速度大于所述第三制冷速度。
可选的,所述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包括:基于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小温度;若所述最小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则采用所述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一制热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以使所述最小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基于所述每个电池的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大温度和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小温度;根据所述最大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四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根据所述最小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五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无法获取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则采用第二温控器件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恒温处理,以使所述电池组温度等于第三预设温度点。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最大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四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包括:若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一温度点,且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点,则采用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降温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点;若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二温度点,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点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点,则采用所述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二降温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点,所述第一降温速度大于所述第二降温速度,所述第一温度点大于所述第二温度点;若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三温度点,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点且小于所述第二温度点,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所述第二温度点大于所述第三温度点。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最小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五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包括:若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点为第四温度点,且所述最小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点,则采用所述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升温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以使所述最小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点;若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点为第三温度点,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点且小于所述第三温度点,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所述第三温度点大于所述第四温度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包括:
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以及上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上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上述工作状态包括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
第一温控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若所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位于所述电量门限区间,则采用第一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
第二温控模块,用于若所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不位于所述电量门限区间,则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或者,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
可选的,该第一温控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为所述充电状态,将第一荷电区间作为所述电量门限区间;若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为所述放电状态,将第二荷电区间作为所述电量门限区间。
可选的,该第一温控模块,具体用于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一制冷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电池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可选的,该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该第二温控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基于所述每个电池的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大温度;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则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所述第二制冷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第一制冷速度大于所述第二制冷速度;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采用所述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三制冷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所述第二制冷速度大于所述第三制冷速度。
可选的,该第二温控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小温度;若所述最小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则采用所述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一制热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以使所述最小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第三温控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基于所述每个电池的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大温度和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小温度;根据所述最大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四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根据所述最小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五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第四温控模块,用于:若无法获取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则采用第二温控器件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恒温处理,以使所述电池组温度等于第三预设温度点。
可选的,该第三温控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一温度点,且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点,则采用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降温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点;若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二温度点,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点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点,则采用所述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二降温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点,所述第一降温速度大于所述第二降温速度,所述第一温度点大于所述第二温度点;若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三温度点,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点且小于所述第二温度点,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所述第二温度点大于所述第三温度点。
可选的,该第四温控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点为第四温度点,且所述最小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点,则采用所述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升温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以使所述最小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点;若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点为第三温度点,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点且小于所述第三温度点,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所述第三温度点大于所述第四温度点。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
上述处理器与上述存储器、上述网络接口相连,其中,上述网络接口用于提供数据通信功能,上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用于调用上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一方面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该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以及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若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位于电量门限区间,表示当前电池组的温度上升速度较快,则采用制冷强度较大的第一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可以快速降低电池组的温度,提高电池温度控制效率,可避免电池组的温度过高导致损坏电池组。若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不位于电量门限区间,表示当前电池组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因此采用制冷强度较小的第二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可以实现降低电池组的温度,并且达到节省电能的目的,或者,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实现控制电池温度在电池较适应的温度范围内。可见,通过结合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和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来判断电池组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而,根据电池组的温度变化情况来控制电池组的温度,使电池组工作在较适应的温度范围内,可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且由于结合了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和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来判断电池温度变化情况,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度,进而提高电池温度控制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组成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适用于根据电池的状态对电池采用不同的温度控制策略,以实现有效控制电池的温度,从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场景中。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组成架构的示意图,图1中包括电池组101,第一温控器件102以及第二温控器件103。
其中,电池组101例如可以为储能集装箱中各器件提供正常工作状态所需电能的电池、储能集装箱可以用于为用户提供生活用水等(如热水),电池组101也可以为储能系统中的电池,例如车辆中的动力电池,用于为车辆行驶过程中提供动力,或者,电池组101也可以为其他设备中的电池,电池组101可以由至少一个电池组成。第一温控器件102用于控制电池组101的温度,包括升高电池组101的温度、降低电池组101的温度以使电池组101的温度维持在电池组101所适应的温度范围内,第一温控器件102例如可以为制冷机或者其他可以实现控制电池温度的器件。第二温控器件103用于控制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的温度,包括升高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的温度、降低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的温度以使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的温度维持在电池温度控制系统所适应的温度范围内,第二温控器件103例如可以为空调或者其他可以实现控制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的器件,可知,当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的温度在适应的温度范围内时,电池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各个器件的工作效率较高,并且使用寿命较长。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由电池温度控制装置执行,该电池温度控制装置部署于储能集装箱中,或者部署于其他储能系统中;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以及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
其中,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电池组可以为电池模组或者电池包等,电池的种类可以包括锂离子电池、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或者其他电池。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包括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电池组例如可以中为储能集装箱中各器件提供正常工作状态所需电能的电池、储能集装箱可以用于为用户提供生活用水等(如热水),或者,电池组也可以为储能系统中的电池,例如车辆中的动力电池,用于为车辆行驶过程中提供动力,或者,电池组也可以为其他设备中的电池。
具体的,可以通过现有的安时积分法、开路电压法、BP神经网络法、电池等效电路模拟法或者卡尔曼滤波法等方法来计算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从而获取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例如,可以通过估算初始时刻电池的荷电状态,并计算一定时间内充放电电流和对应的时间之间的积分,从而计算得到电池组的荷电变化,根据初始时刻荷电值和电池组的荷电变化计算得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其中,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可以是指电池组中各个电池所有当前荷电状态之和。
S102,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
其中,电量门限区间用于指示电池组的温度增长速度大于速度阈值。这里,电池组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电量门限区间不同,同时,处于相同工作状态的不同电池组对应的门限区间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具体可以是根据电池组的性能或电池组中的电池数量等确定的,电池组的性能可以包括电池组的充电速度以及放电速度等等。例如当电池组在充电状态下,电量门限区间为第一荷电区间;当电池组在放电状态下,电量门限区间为第二荷电区间。电池组在充电状态下,荷电状态处于第一荷电区间时,电池组的内阻较大,电池组温度上升速率越快;电池组在放电状态下,荷电状态处于第二荷电区间时,电池组的内阻较大,电池组温度上升速率越快。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将第一荷电区间作为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若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为放电状态,将第二荷电区间作为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第一荷电区间的最小值大于第二荷电区间的最大值。在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位于电量门限区间时,电池组的内阻较大,即电池组为充电状态且当前荷电状态位于第一电荷区间或者电池组为放电状态且当前荷电状态位于第二电荷区间时,电池组的内阻较大。电池组内阻越大,电池组温度上升速率越快,会导致电池组的温度急剧升高,而温度过高会影响电池的性能,从而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即充电状态下电池组的荷电状态在第一荷电区间时电池组的温度会急剧升高,从而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及放电状态下电池组的荷电状态在第二荷电区间时电池组温度会急剧升高,从而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第一荷电区间例如可以为(90,100),第二荷电区间例如可以为(0,10),具体的第一荷电区间和第二荷电区间的取值可以根据电池的性能以及电池的使用环境等因素设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定。
例如,第一荷电区间为(90,100),第二荷电区间为(0,10),当获取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且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为95,则确定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位于电量门限区间;或者,当获取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为放电状态,且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为5,则确定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位于电量门限区间。
S103,判断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是否位于电量门限区间。
S104,若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位于电量门限区间,则采用第一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
这里,电池温度控制装置中包括第一温控器件,第一温控策略用于实现较快对电池组制冷,第一温控策略可以包括使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一制冷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第一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包括: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一制冷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电池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具体实现中,第一温控器件例如可以为制冷机或者其他可以实现控制电池温度的器件。通过设置制冷机的温度为第一温度阈值,当电池组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制冷机通过调节内部制冷液(例如水)的温度,从而达到降低电池组的温度,使得电池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具体的,可以通过第一温控器件的温度调节按钮设置第一温度阈值,当电池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第一温控器件会持续制冷,以使电池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S105,若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不位于电量门限区间,则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或者,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包括: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二制冷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电池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包括: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三制冷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电池组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第一制冷速度大于第二制冷速度,即相较于第二温控策略,第一温控策略可以实现更快速的制冷,或者,第一制冷速度可以等于第二制冷速度,即第一温控策略与第二温控策略可以实现相同的制冷效果。当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不位于电量门限区间,代表电池组的温度增长速度小于或等于速度阈值。第二制冷速度大于第三制冷速度,即相较于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三制冷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而言,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二制冷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可以实现更快速的制冷。
具体的,可以通过第一温控器件的温度调节按钮设置第一温度阈值,当电池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第一温控器件会持续制冷,以使电池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或者,可以通过第一温控器件的温度调节按钮设置第二温度阈值,当电池组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第一温控器件会持续制冷,以使电池组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包括: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一制热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以使电池组的温度大于第四温度阈值。
具体实现中,通过设置第一温控器件,例如制冷机的温度为第四温度阈值,当电池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时,制冷机通过调节内部制冷液(例如水)的温度,从而达到升高电池组的温度,使得电池组的温度大于第四温度阈值。具体的,可以通过第一温控器件的温度调节按钮设置第四温度阈值,当电池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时,第一温控器件会持续制热,以使电池组的温度大于第四温度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以及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若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位于电量门限区间,表示当前电池组的温度上升速度较快,则采用制冷强度较大的第一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可以快速降低电池组的温度,提高电池温度控制效率,可避免电池组的温度过高导致损坏电池组。若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不位于电量门限区间,表示当前电池组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因此采用制冷强度较小的第二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可以实现降低电池组的温度,并且达到节省电能的目的,或者,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实现控制电池温度在电池较适应的温度范围内。可见,通过结合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和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来判断电池组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而,根据电池组的温度变化情况来控制电池组的温度,使电池组工作在较适应的温度范围内,可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且由于结合了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和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来判断电池温度变化情况,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度,进而提高电池温度控制的准确度。
可选的,还可以获取电池组的温度,结合电池组的温度和电池组处于工作状态下的荷电状态对电池组进行判断,确定电池组的温控策略。具体的,在电池组的荷电状态不位于电量门限区间的情况下,获取电池组的温度确定电池组的温控策略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由电池温度控制装置执行,该电池温度控制装置部署于储能集装箱中,或者部署于其他储能系统中;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以及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
S202,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确定电池组的荷电状态不位于电量门限区间。
这里,步骤S201~S2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S101~S102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03,获取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基于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确定最大温度和最小温度。
这里,电池组中每个电池对应一个温度,最大温度是指: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中的最大温度,最小温度是指: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中的最小温度,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采集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由此可得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通过比较各个温度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出各个温度中的最大温度和最小温度。
S204,判断最大温度是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05,若否,则执行步骤S206。
S205,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二制冷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
这里,第一温度阈值可以为接近且小于电池安全温度的数值,电池安全温度即电池工作的安全温度,当电池温度超过电池安全温度,可能会导致电池发生损坏,例如烧坏电池等,例如,电池安全温度为50℃,则第一温度阈值可以为小于电池安全温度的数值,例如48、45、40等数值。
当检测到电池组的最大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代表当前电池组温度过高,容易导致危险,因此需要快速降低电池组温度,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即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二制冷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最大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具体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的方法可参考步骤S105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06,判断最大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07,若否,则执行步骤S208。
S207,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三制冷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
这里,第一温度阈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例如,第一温度阈值为45,则第二温度阈值可以为40、35、30等数值。
当检测到电池组的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表示电池组温度低于电池安全温度范围但高于电池适宜温度范围,即在该温度下电池组虽不会造成损坏,但会影响电池组的工作效率,电池适宜温度范围表示电池在该温度范围内工作性能较好,可以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即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三制冷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最大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具体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的方法可参考步骤S105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08,判断最大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09,若否,则执行步骤S210。
S209,暂停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
这里,第二温度阈值大于第三温度阈值,例如,第二温度阈值为35,则第三温度阈值可以为30、25、20等数值。
当检测到电池组的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表示电池组处于电池适宜温度范围,因此暂停对电池组进行制冷。
如果在电池组的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时,采用第一温控器件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则当电池组的最大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时,关闭第一温控器件。
S210,判断最小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11,若否,则执行步骤S210。
S211,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一制热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
这里,电池组的最小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表示电池组处于较低的温度范围内,会使得电池的工作效率降低,因此需要对电池组进行升温,可以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即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一制热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以使最小温度大于第四温度阈值,具体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的方式可参考步骤S105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12,判断最大温度大于第四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三温度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13,若否,则执行步骤S212。
S213,暂停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
这里,第三温度阈值大于第四温度阈值。例如,第三温度阈值为25,则第四温度阈值可以为20、15、10等数值。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所有温度阈值(包括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第四温度阈值)可以根据电池组的性能以及电池组所在的环境等因素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此进行限定。
如果在电池组的最小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时,采用第一温控器件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则当电池组的最大温度大于第四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三温度阈值时,关闭第一温控器件。
举例来对步骤S203~S213的过程进行说明,例如获取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为放电状态且当前荷电状态为25%,即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不位于电量门限区间,且获取到电池组的最大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则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即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二制冷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且当电池组的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暂停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当获取到电池组的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则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即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三制冷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当电池组的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暂停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当获取到电池组的最小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则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实现升温;当温度升高至电池组的最大温度大于第四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三温度阈值,则暂停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
通过实时检测电池组温度和电池组工作状态以及该工作状态对应的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并且循环整个过程,实现根据实时检测到的电池组温度和电池组工作状态以及该工作状态对应的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采用不同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降温、升温等,以使电池组的温度控制在电池适宜温度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电池组中的每个电池的温度,并确定电池组中的每个电池的温度中的最大温度与温度阈值之间的大小,从而在电池组的最大温度较大时,采用第二温控策略进行制冷,以及在电池组的最小温度较小时,采用第三温控策略进行制热,并在电池组的温度升高至电池适宜温度时,停止制热。由于根据电池的温度范围选取的温控策略,因此可以使得确定的温控策略更准确,从而实现提高电池组的工作效率以及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可以不考虑电池组在工作状态下的当前荷电状态,根据电池组温度和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的温度来确定电池组对应的温控策略,具体方法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由电池温度控制装置执行,该电池温度控制装置部署于储能集装箱中,或者部署于其他储能系统中;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获取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基于每个电池的温度确定电池组中的最大温度和电池组中的最小温度。
这里,步骤S30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S203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02,根据最大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四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温度控制装置可以包括第二温控器件,采用第四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包括:采用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降温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电池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点;或者,采用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二降温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电池组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点。
具体实现中,第二温控器件例如可以为空调或者其他可以实现控制电池组的器件。例如,通过设置空调温度为第一温度点,当电池组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点时,空调通过提供冷风,从而达到降低电池组的温度,使得电池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点。具体的,可以通过第二温控器件的温度调节按钮设置第一温度点,以使电池组降温至第一温度点。
S303,根据最小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五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第五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包括:采用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升温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以使最小温度大于第四温度点。
具体实现中,通过设置空调温度为第四温度点,当电池组的温度小于第四温度点时,空调通过提供热风,从而达到升高电池组的温度,使得电池组的温度大于第四温度点。具体的,可以通过第二温控器件的温度调节按钮设置第四温度点,当电池组温度小于第四温度点时,第二温控器件会持续提供热风,以使电池组的温度大于第四温度点。
步骤S302~S303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最大温度是否大于第一温度点,若是,则执行步骤S2,若否,则执行步骤S3。
S2,采用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降温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
这里,若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一温度点,且最大温度大于第一温度点,则采用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降温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最大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点。第一温度点可以为接近且小于电池安全温度的数值,电池安全温度即电池工作的安全温度,当电池温度超过电池安全温度,可能会导致电池发生损坏,例如烧坏电池等,例如,电池安全温度为50℃,则第一温度点可以为小于电池安全温度的数值,例如48、45、40等数值。
当检测到电池组的最大温度大于第一温度点时,代表当前电池组温度过高,容易导致危险,因此需要快速降低电池组温度,采用第四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即采用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降温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最大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点,具体采用第四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的方法可参考步骤S302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判断最大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点且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点,若是,执行步骤S4,若否,执行步骤S5。
这里,若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二温度点,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点且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点,则采用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二降温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最大温度小于第二温度点。其中,第一降温速度大于第二降温速度,第一温度点大于第二温度点。例如,第一温度点为45,则第二温度点可以为40、35、30等数值。
S4,采用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二降温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
这里,当检测到电池组的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点且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点时,表示电池组温度低于电池安全温度范围但高于电池适宜温度范围,即在该温度下电池组虽不会造成损坏,但会影响电池组的工作效率,电池适宜温度范围表示电池在该温度范围内工作性能较好,可以采用第四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即采用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二降温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最大温度小于第二温度点,具体采用第四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的方法可参考步骤S302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判断最大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点且小于第二温度点,若是,执行步骤S6,若否,执行步骤S7。
这里,若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三温度点,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点且小于第二温度点,则暂停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第二温度点大于第三温度点。例如,第二温度点为35,则第三温度点可以为30、25、20等数值。
S6,暂停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
这里,当检测到电池组的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点且小于第二温度点,表示电池组处于电池适宜温度范围,因此暂停对电池组进行制冷。
如果在电池组的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点时,采用第二温控器件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则当电池组的最大温度小于第二温度点且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点时,关闭第二温控器件。
S7,判断最小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点,若是,执行步骤S8,若否,执行步骤S7。
这里,若第二预设温度点为第四温度点,且最小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点,则采用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升温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以使最小温度大于第四温度点。
S8,采用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升温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
这里,电池组的最小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点表示电池组处于较低的温度范围内,会使得电池的工作效率降低,因此需要对电池组进行升温,可以采用第五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即采用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升温速度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以使最小温度大于第四温度点,具体采用第五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的方式可参考步骤S303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9,判断最大温度是否大于第四温度点且小于第三温度点,若是,则执行步骤S10,若否,执行步骤S9。
S10,暂停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
这里,若第二预设温度点为第三温度点,且最大温度大于第四温度点且小于第三温度点,则暂停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第三温度点大于第四温度点。例如,第三温度点为25,则第四温度点可以为20、15、10等数值。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所有温度点(包括第一温度点、第二温度点、第三温度点、第四温度点)可以根据电池组的性能以及电池组所在的环境等因素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此进行限定。
如果在电池组的最小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点时,采用第二温控器件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则当电池组的最大温度大于第四温度点且小于第三温度点时,关闭第二温控器件。可选地,若无法获取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则采用第二温控器件对电池组进行恒温处理,以使电池组温度等于第三预设温度点。这里,第三预设温度点可以为适宜温度范围内的某个数值,当电池组工作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时,电池的工作效率较高,适宜温度范围例如可以为23℃-28℃,则第三预设温度点例如可以为25℃。
具体实现中,例如检测电池组温度的装置(如温度传感器)发生故障时,无法检测出电池组的温度,则可以设置第二温控器件(如空调)的温度为第三预设温度点,以使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处于第三预设温度点(即使电池组处于适应温度范围内),当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的温度高于第三预设温度点时,第二温控器件制冷,使得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的温度等于第三预设温度点;当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的温度低于第三预设温度点时,第二温控器件制热,使得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的温度等于第三预设温度点,通过对电池温度控制装置进行恒温处理,即对电池组进行恒温处理,可以使得电池组的温度维持在第三预设温度点,从而使得电池组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进而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电池组中的每个电池的温度,并确定电池组中的每个电池的温度中的最大温度与温度点之间的大小,从而在电池组的最大温度较大时,采用第四温控策略进行制冷,以及在电池组的最小温度较小时,采用第五温控策略进行制热,并在电池组的温度升高至电池适宜温度时,停止制热。由于结合了电池的温度以及电池所在的环境温度选取的不同温控策略,因此可以使得确定的温控策略更准确,从而实现提高电池组的工作效率以及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上面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
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该装置60包括:
状态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以及上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上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上述工作状态包括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
第一温控模块602,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若所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位于所述电量门限区间,则采用第一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
第二温控模块603,用于若所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不位于所述电量门限区间,则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或者,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
可选的,该第一温控模块602,具体用于:
若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为所述充电状态,将第一荷电区间作为所述电量门限区间;
若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为所述放电状态,将第二荷电区间作为所述电量门限区间。
可选的,该第一温控模块602,具体用于:
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一制冷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电池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可选的,该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该第二温控模块603,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
基于所述每个电池的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大温度;
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则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所述第二制冷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第一制冷速度大于所述第二制冷速度;
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采用所述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三制冷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所述第二制冷速度大于所述第三制冷速度。
可选的,该第二温控模块603,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小温度;
若所述最小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则采用所述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一制热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以使所述最小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
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
可选的,该装置60还包括:第三温控模块604,用于:
获取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
基于所述每个电池的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大温度和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小温度;
根据所述最大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四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
根据所述最小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五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
可选的,该装置60还包括:第四温控模块605,用于:
若无法获取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则采用第二温控器件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恒温处理,以使所述电池组温度等于第三预设温度点。
可选的,该第三温控模块604,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一温度点,且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点,则采用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降温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点;
若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二温度点,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点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点,则采用所述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二降温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点,所述第一降温速度大于所述第二降温速度,所述第一温度点大于所述第二温度点;
若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三温度点,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点且小于所述第二温度点,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所述第二温度点大于所述第三温度点。
可选的,该第四温控模块605,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点为第四温度点,且所述最小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点,则采用所述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升温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以使所述最小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点;
若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点为第三温度点,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点且小于所述第三温度点,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所述第三温度点大于所述第四温度点。
需要说明的是,图6对应的实施例中未提及的内容可参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所涉及的步骤可由图6所示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来执行。例如,图2中所示的步骤S101可由图6中的状态获取模块601来执行,图2中所示的步骤S104可由图6中的第一温控模块602来执行;图2中所示的步骤S105可由图6中的第二温控模块603来执行,等等。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图6所示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以分别或全部合并为一个或若干个单元来构成,或者其中的某个(些)单元还可以再拆分为功能上更小的多个子单元,可以实现同样的操作,而不影响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效果的实现。上述模块是基于逻辑功能划分的,在实际应用中,一个模块的功能也可以由多个单元来实现,或者多个模块的功能由一个单元实现。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电池温度控制装置也可以包括其它单元,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功能也可以由其它单元协助实现,并且可以由多个单元协作实现。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在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随机存取存储介质(RAM)、只读存储介质(ROM)等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的例如计算机的通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能够执行如图2、图3、图4以及图5中所示的相应方法所涉及的各步骤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来构造如图6中所示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装置,以及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上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记载于例如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并通过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装载于上述计算设备中,并在其中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以及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若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位于电量门限区间,表示当前电池组的温度上升速度较快,则采用制冷强度较大的第一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可以快速降低电池组的温度,提高电池温度控制效率,可避免电池组的温度过高导致损坏电池组。若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不位于电量门限区间,表示当前电池组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因此采用制冷强度较小的第二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可以实现降低电池组的温度,并且达到节省电能的目的,或者,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实现控制电池温度在电池较适应的温度范围内。可见,通过结合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和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来判断电池组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而,根据电池组的温度变化情况来控制电池组的温度,使电池组工作在较适应的温度范围内,可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且由于结合了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和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来判断电池温度变化情况,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度,进而提高电池温度控制的准确度。
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上述计算机设备70可以包括:处理器701,网络接口704和存储器705,此外,上述计算机设备70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7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702。其中,通信总线7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7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7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7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7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易失性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7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701的存储装置。如图7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7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图7所示的计算机设备70中,网络接口704可提供网络通讯功能;而用户接口7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7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7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以及所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
获取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若所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位于所述电量门限区间,则采用第一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
若所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不位于所述电量门限区间,则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或者,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701执行该获取上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包括:
若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为所述充电状态,将第一荷电区间作为所述电量门限区间;
若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为所述放电状态,将第二荷电区间作为所述电量门限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701执行采用第一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包括:
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一制冷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电池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该处理器701执行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包括:
获取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
基于所述每个电池的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大温度;
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则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所述第二制冷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第一制冷速度大于所述第二制冷速度;
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采用所述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三制冷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所述第二制冷速度大于所述第三制冷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701执行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包括:
基于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小温度;
若所述最小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则采用所述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一制热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以使所述最小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
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701可以调用该程序代码以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
基于所述每个电池的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大温度和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小温度;
根据所述最大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四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
根据所述最小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五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701可以调用该程序代码以执行以下操作:
若无法获取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则采用第二温控器件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恒温处理,以使所述电池组温度等于第三预设温度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701执行该根据所述最大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四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包括:
若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一温度点,且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点,则采用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降温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点;
若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二温度点,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点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点,则采用所述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二降温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点,所述第一降温速度大于所述第二降温速度,所述第一温度点大于所述第二温度点;
若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三温度点,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点且小于所述第二温度点,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所述第二温度点大于所述第三温度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701执行该根据所述最小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五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包括:
若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点为第四温度点,且所述最小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点,则采用所述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升温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以使所述最小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点;
若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点为第三温度点,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点且小于所述第三温度点,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所述第三温度点大于所述第四温度点。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计算机设备70可执行前文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对上述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描述,也可执行前文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对上述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以及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若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位于电量门限区间,表示当前电池组的温度上升速度较快,则采用制冷强度较大的第一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可以快速降低电池组的温度,提高电池温度控制效率,可避免电池组的温度过高导致损坏电池组。若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不位于电量门限区间,表示当前电池组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因此采用制冷强度较小的第二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冷,可以实现降低电池组的温度,并且达到节省电能的目的,或者,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实现控制电池温度在电池较适应的温度范围内。可见,通过结合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和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来判断电池组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而,根据电池组的温度变化情况来控制电池组的温度,使电池组工作在较适应的温度范围内,可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且由于结合了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和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来判断电池温度变化情况,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度,进而提高电池温度控制的准确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该计算机执行如前述实施例该的方法,该计算机可以为上述提到的计算机设备的一部分。例如为上述的处理器701。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该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以及所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
获取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若所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位于所述电量门限区间,则采用第一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
若所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不位于所述电量门限区间,则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或者,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包括:
若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为所述充电状态,将第一荷电区间作为所述电量门限区间;
若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为所述放电状态,将第二荷电区间作为所述电量门限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第一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包括:
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一制冷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电池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所述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包括:
获取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
基于所述每个电池的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大温度;
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则采用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二制冷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第一制冷速度大于所述第二制冷速度;
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采用所述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三制冷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二制冷速度大于所述第三制冷速度;
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包括:
基于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小温度;
若所述最小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则采用所述第一温控器件以第一制热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以使所述最小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
若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
基于所述每个电池的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大温度和所述电池组中的最小温度;
根据所述最大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四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
根据所述最小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五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无法获取所述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温度,则采用第二温控器件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恒温处理,以使所述电池组温度等于第三预设温度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大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四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包括:
若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一温度点,且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点,则采用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降温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点;
若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二温度点,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点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点,则采用所述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二降温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以使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点,所述第一降温速度大于所述第二降温速度,所述第一温度点大于所述第二温度点;
若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点为第三温度点,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点且小于所述第二温度点,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所述第二温度点大于所述第三温度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小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点的比较结果,采用第五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温控处理,包括:
若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点为第四温度点,且所述最小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点,则采用所述第二温控器件以第一升温速度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以使所述最小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点;
若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点为第三温度点,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点且小于所述第三温度点,则暂停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所述第三温度点大于所述第四温度点。
10.一种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以及所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
第一温控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对应的电量门限区间,若所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位于所述电量门限区间,则采用第一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
第二温控模块,用于若所述电池组的当前荷电状态不位于所述电量门限区间,则采用第二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冷处理,或者,采用第三温控策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制热处理。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网络接口;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所述网络接口相连,其中,所述网络接口用于提供数据通信功能,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27900.XA CN113690514B (zh) | 2020-05-19 | 2020-05-19 |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27900.XA CN113690514B (zh) | 2020-05-19 | 2020-05-19 |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90514A true CN113690514A (zh) | 2021-11-23 |
CN113690514B CN113690514B (zh) | 2024-03-19 |
Family
ID=78575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27900.XA Active CN113690514B (zh) | 2020-05-19 | 2020-05-19 |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9051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32649A (zh) * | 2022-07-05 | 2022-11-11 | 厦门宇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温控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3092400A1 (zh) * | 2021-11-25 | 2023-06-01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换热装置、充电桩、换热控制方法和车辆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76996A (zh) * | 2010-08-02 | 2012-03-14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蓄电池热系统控制策略 |
JP2013101884A (ja) * | 2011-11-09 | 2013-05-23 | Toyota Motor Corp | 二次電池の温度推定方法および二次電池の制御方法 |
WO2013174282A1 (en) * | 2012-05-22 | 2013-11-28 | Shenzhen Byd Auto R & D Company Limited | Power system of electric vehicle, electric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heating battery group of electric vehicle |
CN107579308A (zh) * | 2017-08-31 | 2018-01-12 | 江苏大学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热管理及温度均衡控制方法 |
CN110212261A (zh) * | 2019-04-30 | 2019-09-06 | 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充电加热系统及电池充电加热方法 |
CN111030206A (zh) * | 2018-10-09 | 2020-04-17 | 株式会社东芝 | 蓄电池装置 |
-
2020
- 2020-05-19 CN CN202010427900.XA patent/CN11369051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76996A (zh) * | 2010-08-02 | 2012-03-14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蓄电池热系统控制策略 |
JP2013101884A (ja) * | 2011-11-09 | 2013-05-23 | Toyota Motor Corp | 二次電池の温度推定方法および二次電池の制御方法 |
WO2013174282A1 (en) * | 2012-05-22 | 2013-11-28 | Shenzhen Byd Auto R & D Company Limited | Power system of electric vehicle, electric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heating battery group of electric vehicle |
CN107579308A (zh) * | 2017-08-31 | 2018-01-12 | 江苏大学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热管理及温度均衡控制方法 |
CN111030206A (zh) * | 2018-10-09 | 2020-04-17 | 株式会社东芝 | 蓄电池装置 |
CN110212261A (zh) * | 2019-04-30 | 2019-09-06 | 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充电加热系统及电池充电加热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夏欢;薛美芳;鞠兴龙;赵志刚;何刚;骆志伟;: "基于锂电池温度特性的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现代车用动力, no. 01, 29 March 2019 (2019-03-29), pages 14 - 18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92400A1 (zh) * | 2021-11-25 | 2023-06-01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换热装置、充电桩、换热控制方法和车辆 |
CN115332649A (zh) * | 2022-07-05 | 2022-11-11 | 厦门宇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温控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90514B (zh) | 2024-03-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80069272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charging condition of secondary battery | |
US10128544B2 (en) | Cooling for battery units in energy storage system | |
CN113410537B (zh) | 一种动力电池充电热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3690514B (zh) |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2109586B (zh) | 电动汽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355002A (zh) | 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动力汽车 | |
CN104377776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高效被动均衡控制方法 | |
KR102507816B1 (ko) | 배터리 충전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13471567B (zh) | 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114378A (zh) | 一种动力电池电流控制方法及装置 | |
WO2019007218A1 (en)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 |
CN113525175A (zh) | 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及车辆 | |
CN117613466A (zh) | 储能系统的温度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565394A (zh) | 一种储能系统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储能系统 | |
SE1950245A1 (en) |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battery cooling system of a vehicle comprising an electric propulsion engine, and a vehicle | |
CN114498857A (zh) | 电化学装置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4388927A (zh) |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6552334B (zh) | 热管理方法和系统 | |
CN117154294B (zh) | 一种电池包加热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 |
US11828806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battery power | |
JP4853486B2 (ja) | 電池評価方法及び電池評価装置 | |
CN116613402A (zh) | 电池充电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8398966B (zh) | 一种储能系统温控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4520387B (zh) | 电池分区加热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830413B (zh) | 一种车载电源水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