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7937A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77937A CN113677937A CN202080028362.5A CN202080028362A CN113677937A CN 113677937 A CN113677937 A CN 113677937A CN 202080028362 A CN202080028362 A CN 202080028362A CN 113677937 A CN113677937 A CN 1136779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humidity
- air conditioning
- conditioning system
- in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24F2110/22—Humidity of the outside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4—Activity of occupa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20—Feedback from u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空调系统包括温度调节部(11)、湿度调节部(12)以及控制部(13),温度调节部(11)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调节部(12)调节室内的湿度,控制部(13)控制温度调节部和湿度调节部,以使室内的温度接近目标温度且使室内的湿度接近目标湿度。控制部(13)构成为执行第一模式,在第一模式下,使目标温度和目标湿度变化,以便抑制室内人员(40)的体感温度降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空调机中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分开进行调节以提高舒适性的方案已为人所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包括热交换器、湿度介质、除湿机构以及供热机构,该热交换器使放热空气与吸热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该湿度介质从放热空气中吸湿并向吸热空气放湿,该除湿机构使湿度介质再生,该供热机构供给用于利用除湿机构使湿度介质再生的热。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0-3208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就利用现有的空调装置进行的空调处理而言,即使将室内的温度、湿度等维持为恒定值,在作为空调对象的室内的用户有时也会感到舒适性降低。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保持舒适性的空调系统。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以空调系统为对象,空调系统包括温度调节部11、湿度调节部12以及控制部13,温度调节部11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调节部12调节室内的湿度,控制部13控制温度调节部11和湿度调节部12,以使室内的温度接近目标温度且使室内的湿度接近目标湿度,控制部13构成为执行第一模式,在第一模式下,使目标温度和目标湿度变化,以便抑制室内人员40的体感温度降低。
在第一方面中,因为考虑室内人员40的体感温度来控制目标温度和目标湿度,所以能够进一步维持舒适性。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为,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在第一模式下,控制部13依次执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其中,至少执行一次所述第一动作且至少执行一次所述第二动作,在第一动作中,一边维持目标温度一边使目标湿度上升一个阶段或多个阶段,在第二动作中,使目标温度上升且使目标湿度降低。
在第二方面中,通过使目标温度和目标湿度双方变化,由此,与仅使目标温度变化等情况相比,能够更精准地维持室内人员40的体感温度。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为,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第一模式开始时的目标湿度设定在规定的范围内,以使室内人员40的肌肤含水量处于适当范围内的方式决定所述规定的范围。
在第三方面中,能够抑制室内人员感到皮肤发痒、发粘等情况。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为,在上述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一模式开始时的目标湿度设定为能够抑制发霉的规定的上限值以下。
在第四方面中,能够抑制在室内发霉。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为,在上述第一到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控制部13具有推断部,推断部推断室内人员40感到舒适的室内的舒适温度,目标温度是由推断部31推断的舒适温度。
在第五方面中,能够推断对于室内人员40来说舒适的室温并进行控制。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为,在上述第五方面的基础上,空调系统包括外部空气温度检测部26和存储部32,外部空气温度检测部26检测外部空气温度,存储部32存储有表示舒适温度与外部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的关系信息,控制部13使用存储在存储部32中的关系信息33,基于由外部空气温度检测部26检测的外部空气温度推断舒适温度。
在第六方面中,能够利用外部空气温度和关系信息33来设定目标温度。
本公开的第七方面为,在上述第五方面的基础上,推断部31利用学习模型来推断舒适温度,学习模型是基于与环境信息相关的参数和与室内人员40的冷热感相关的参数而生成的,环境信息包括室内的温度、室内的湿度、室内的照度、室外的温度以及室外的湿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第七方面中,能够利用学习模型来设定目标温度。
本公开的第八方面为,在上述第一到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空调系统包括对室内进行换气的换气部14、以及检测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部23,在由所述二氧化碳浓度检测部检测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规定值以上时,控制部13使所述换气部14运转。
在第八方面中,能够控制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本公开的第九方面为,在上述第一到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空调系统包括具有开始所述第一模式的功能的控制器15。
在第九方面中,为了开始第一模式,能够利用控制器15。
本公开的第十方面为,在上述第一到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空调系统包括检测在室内的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的活动检测部24,在由活动检测部24检测到在室内的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在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3开始第一模式。
在第十方面中,在判断为期望开始第一模式的状况下,能够自动地开始第一模式。
本公开的第十一方面为,在上述第一到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空调系统包括检测在室内的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的活动检测部24,在执行第一模式的过程中,在由活动检测部24检测到在室内的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在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3停止第一模式。
在第十一方面中,在判断为期望停止第一模式的状况下,能够自动地停止第一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公开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公开的空调系统的控制部和与控制部相关的构成要素的框图。
图3是示例出本公开的空调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由本公开的空调系统进行的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之一例的图。
图5是示例出在本公开的空调系统中决定目标湿度的方法的图。
图6是说明在本公开的空调系统中决定作为目标温度设定的舒适温度的方法之一例的图。
图7是说明在本公开的空调系统中决定作为目标温度设定的舒适温度的方法之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空调系统具有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结构。
-空调系统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10,该空调机10具有调节室内的温度的温度调节部11、以及调节室内的湿度的湿度调节部12。空调机10还具有控制部13,该控制部13控制温度调节部11和湿度调节部12,以使室内的温度接近目标温度且使室内的湿度接近目标湿度。控制部13构成为执行第一模式,在第一模式下,使目标温度和目标湿度变化,以便抑制室内人员40的体感温度降低。
而且,该空调系统包括用于操作空调系统的控制器15以及用于对室内进行换气的换气部14。
该空调系统还包括检测温度的室内温度传感器21、检测湿度的室内湿度传感器22以及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CO2浓度传感器23作为检测室内的环境信息的传感器(检测部)。而且,该空调系统包括检测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的活动传感器24。该空调系统还包括检测温度的室外温度传感器26和检测湿度的室外湿度传感器27作为检测室外的环境信息的传感器。该空调系统也可以进一步包括检测上述以外的环境信息、例如照度的传感器,但未图示。
上述各传感器21、22、23、24、26、27以无线或有线的形式与空调机10连接,进而与该空调机10的控制部13连接,但未图示。在图1中单独地示出了各传感器,但也可以是其中的多个传感器被组合成一个单元。进而,至少一个传感器可以与控制器15组合,也可以包括在空调机10中,还可以包括在换气部14中。
温度调节部11例如可以利用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热泵式制冷装置。也就是说,也可以包括制冷剂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等,但未图示。湿度调节部12也可以采用使用固体吸湿剂(未图示)调节室内的湿度的结构。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通过在室内和室外中的一方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并向另一方释放水分来调节室内的湿度。进而,湿度调节部12也可以采用单独使用超声波式、蒸发式等加湿器和吸附剂式等除湿器的结构,以此来代替包括在空调机10中的结构。也可以是:空调机10只包括对室内的加湿功能和除湿功能中的一个功能,另一个功能包括于与空调机10分开设置的设备中。在与空调机10分开使用加湿器/除湿器的情况下,该加湿器/除湿器也以无线或有线的形式与控制部13连接。
换气部14可以采用包括设置在房间的天花板、壁面等的开口部的换气扇,并且根据需要包括空气通路、风阀等(未图示)的结构。
接着,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中的控制部13和与其相关的构成要素的框图。如图2所示,分别从室内温度传感器21、室内湿度传感器22、CO2浓度传感器23、活动传感器24、室外温度传感器26以及室外湿度传感器27向控制部13输入检测值等。此外,从控制器15输入用于操作空调系统的信号。
控制部13包括推断部31和存储有模型信息33的存储部32,详情后述。控制部13根据来自上述各传感器和控制器15的输入,并且利用存储在推断部31和存储部32中的模型信息33,来控制温度调节部11、湿度调节部12以及换气部14。进而,也可以将控制部13与外部的服务器连接,收发与空调系统的控制相关的信息等,详情后述。
-空调系统的动作方法-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动作方法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动作方法之一例的流程图,图4是示出空调系统的控制内容等之一例的图。
首先,参照图3的流程图,对空调系统的第一模式的动作进行说明。第一模式是抑制室内人员40的体感温度降低的动作模式。对于该模式的内容和以下各步骤中进行的动作,均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在步骤S1中,开始第一模式。也可以通过由室内人员40使用控制器15指示开始来开始第一模式。此外,也可以由活动传感器24检测室内人员40的活动状态,并在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小的情况下开始第一模式。也可以在用户回家并进入到房间时或在洗浴后等开始第一模式。
在步骤S2中,使用各传感器检测室内的环境条件。特别是,使用室内温度传感器21和室内湿度传感器22检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在步骤S3中,对室内的温度设定目标温度。这是控制部13控制温度调节部11时成为目标的温度,控制部13使室内的温度接近该目标温度,该目标温度是考虑室内人员40的舒适性而决定的。
在步骤S4中,判断室内湿度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该条件也是考虑室内人员40的舒适性等而决定的。
如果在步骤S4中判断为不满足与湿度相关的条件,则进入步骤S5,设定满足条件的目标湿度。
如果在步骤S4中判断为满足与湿度相关的条件,则进入步骤S6,将室内湿度设定为目标湿度。
在步骤S5或步骤S6中设定目标湿度后,进入步骤S7,对包括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在内的环境条件进行控制。
-第一模式中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接着,对与图3的步骤S7对应的环境控制进行说明。
在室内空调器等空调机中,一般进行维持所设定的温度(气温)的控制。这是基于如下设想:如果设定了对室内人员来说舒适的温度,则通过维持该温度能够维持对室内人员来说舒适的状态。在图4中,将这样的恒温控制的目标温度43和恒温控制的目标湿度45都表示为没有变化的恒定值。
然而,根据室内人员40的活动状态,有时仅单纯地维持相同的温度就不能保持舒适的状态。特别是,在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小的情况下,例如,在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放松的情况下等,如果维持相同的温度,则室内人员40有时会开始感到寒冷。这是因为,如果人不活动(不动身体),则代谢量降低,身体所产生的热减少,所以即使是在相同的温度下,体感温度也会降低。
关于此,在图4中,代谢量41表示室内人员40放松(例如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时的代谢量。横轴为时间,表示:即使一样放松,最初(0分的时刻)的代谢量例如也为1.1met(metabolic equivalent,代谢当量),相对于此,如果持续放松状态,则代谢量逐渐降低,在经过了90分钟左右的时刻达到1.0met。这种代谢量的降低导致体感温度的降低。需要说明的是,平均来说,上述代谢量的降低发生在处于放松状态后开始的90分钟左右的期间内,之后维持相同程度的代谢量。
图4还示出了体感温度。将在室内的温度维持为设定温度的初始值Tn℃的情况下的体感温度作为恒温控制下的体感温度47,用虚线示出。即使室内的温度维持为Tn℃,随着代谢量的降低,恒温控制下的体感温度47也降低。
如果发生上述的体感温度的降低,则室内人员40的舒适性降低,感到压力而放松状态被妨碍。此外,能够想到:由于室内人员40感到寒冷,所以他会进行提高空调的设定温度的动作。
于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在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小且处于放松状态的情况下,能够执行维持室内人员40的体感温度不降低的第一模式(放松模式)。
在第一模式下,控制部13依次执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其中,至少执行一次所述第一动作且至少执行一次所述第二动作,在第一动作中,一边维持目标温度一边使目标湿度上升一个阶段或多个阶段,在第二动作中,使目标温度上升且使目标湿度降低。
更具体而言,在第一模式下,空调系统的控制部13控制温度调节部11和湿度调节部12,将室内人员40的体感温度维持为恒定值(初始值Tn)。为此,最基本的方法是配合着代谢量降低而提高室内的温度即可。但是,体感温度的降低缓慢,即使以可调节的最小单位(例如0.5℃)提高设定温度,室内人员有时也会感到温度的上升。其结果是,室内人员40有时会感到压力,或者改变空调系统的温度设定。
相对于此,除了调节温度以外还调节湿度,由此能够以更小的单位调节体感温度,以免让室内人员感觉到其变化。图4示出其一例。
在图4中,假设在横轴为0分钟的时刻开始第一模式。假设:在该时刻的室内,温度(温度的初始值)为Tn℃,湿度(湿度的初始值)为RHn%(相对湿度),温度Tn℃和湿度RHn%分别也是控制的目标温度和目标湿度(在室内人员40感到舒适的状态下开了始第一模式)。
如果室内人员40放松,则代谢量41开始逐渐降低,伴随于此,体感温度也开始降低(在该时刻,与恒温控制的体感温度47相同)。于是,经过一定时间(在图4的例子中为15分钟)后,如第一模式目标湿度44那样,使目标湿度上升到RHn+(β/2)%。如果湿度上升,则体感温度上升。这样一来,能够使室内人员40的体感温度接近被维持为恒定值的目标体感温度46。实际上,与恒温控制的体感温度47一样,到15分钟的时刻为止体感温度降低,随着第一模式目标湿度44上升,体感温度应该上升到目标体感温度46。不过,如果在15分钟的时刻的体感温度降低得足够小,则室内人员40不会感觉到,因此能够认为这等同于达到目标体感温度46。
需要说明的是,假设此时的第一模式目标湿度44的上升量即β/2为作为目标湿度能够设定的最小单位以上。例如,如果空调系统能够以5%为单位调节相对湿度,则也可以将β/2设为5%(β为10%)。
在经过15分钟后室内人员40还维持放松状态的情况下,代谢量41的降低和随之发生的体感温度的降低会持续下去。于是,在进一步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时刻(图4中为30分钟的时刻),再次使第一模式目标湿度44上升而使其达到RHn+β%。这样一来,维持室内人员40的体感温度接近目标体感温度46的状态。
如上所述,将一边维持第一模式目标温度42、一边使第一模式目标湿度上升一个阶段或多个阶段的动作设为第一动作。
如果持续放松状态,则在经过90分钟左右为止的期间,代谢量41会继续降低。因此,继续控制目标温度和目标湿度,来维持室内人员40的体感温度。不过,如果继续使湿度上升,则高湿度会成为不适感的原因。于是,在某个时刻(图4中为45分钟的时刻),使第一模式目标温度42上升(设为Tn+α℃),并且使第一模式目标湿度44降低(在图4的例子中,返回到RHn%)。这样一来,能够一边将湿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边维持室内人员40的体感温度接近目标体感温度46的状态。将该动作设为第二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湿度的上升量即α设为作为目标温度能够设定的最小单位以上。例如,如果空调系统能够以0.5℃为单位调节温度,则α也可以为0.5℃。
然后,如果放松状态还在持续,则同样地控制第一模式目标湿度44和第一模式目标温度42,来使室内人员40的体感温度维持一定值。经过90分钟左右后,代谢量41的降低就会结束,也不再发生体感温度的降低。因此,第一模式在90分钟左右结束,通过维持此时刻的温度和湿度,能够维持室内人员40的体感温度不使其变化。此时,在图4的例子中,相比开始第一模式的时刻,温度上升了α℃,湿度上升了β%。如果α、β的值为上述的例子中的值,则温度上升了0.5℃,湿度上升了10%。
在以上的例子中,只进行一次进行温度的上升。不过,也可以进行多次。在此情况下,依次反复进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在第一动作中,一边维持目标温度一边使目标湿度上升一个阶段或多个阶段,在第二动作中,使目标温度上升且使目标湿度降低。使湿度以β/2℃为单位上升两个阶段,但也可以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上升而实现简化,相反,也可以上升三个阶段以上。
此外,以15分钟为时间单位进行控制,但这只是一例,也可以采用其他时间单位。每隔相同的时间单位进行控制也不是必须的,考虑到代谢量41的降低是逐渐变缓的情况,也可以使控制的间隔逐渐变大。
此外,如上所述,继续进行第一模式的时间期望为90分钟左右。这是因为在放松状态下人的代谢量的降低结束为止的平均时间为90分钟左右之故。不过,考虑个人差异等,也可以设定稍长或稍短的时间(例如75分钟~115分钟左右)。
-目标温度、目标湿度的决定方法-
接着,对由空调系统进行的控制的目标温度和目标湿度的决定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目标温度和目标湿度可以设为室内人员40使用控制器15等设定的温度和湿度。不过,由于室内人员40并不一定能够进行适当的设定,所以期望自动地设定感到舒适的目标温度和目标湿度。
于是,如图2所示,空调系统的控制部13包括推断部31和存储部32,该推断部31推断室内人员40感到舒适的室内温度(舒适温度),该存储部32存储有在如上所述的推断中利用的模型信息33。从各传感器向控制部13输入室内和室外的环境信息(特别是温度和湿度),推断部31基于该信息和存储部32的模型信息33推断舒适温度。这是室内人员40既不感到热也不感到冷的温度,也称为热中性温度。
作为模型信息33,例如有Adaptive Comfort Model(自适应舒适模型)。这是基于人所经历的室外温度的履历来确定室内的热中性温度的模型。也可以根据存储在存储部32中的如上所述的模型的信息和由室外温度传感器26得到的室外温度的信息,由推断部31设定室内的目标温度。当然也能够根据其它类型的信息来设定目标温度。此外,也可以为:空调系统经由互联网等与服务器连接,将在此推测出的温度设定为目标温度,详情后述。此时可以使用人工智能。
接着,根据下述条件来决定目标湿度,该条件为:该目标湿度使室内人员40的肌肤水分量处于适当范围内、该目标湿度在能够抑制在室内发霉的规定的上限值以下等。
如果室内的湿度变低,则室内人员40的皮肤变得容易干燥,成为感到发痒、皮肤干燥等不适感的原因。这与绝对湿度(水蒸气的质量相对于干燥空气的质量之比)的相关性强,虽然也有个人差异,但例如绝对湿度8g/kg以下时会发生。因此,目标湿度优选设定为绝对湿度8g/kg以上,更优选设定为9g/kg以上。
此外,如果室内的湿度变高,则成为室内人员40感到皮肤发粘等不适感的原因。例如在绝对湿度在21g/kg以上时容易发生该情况。因此,目标湿度优选设定为绝对湿度在21g/kg以下,更优选设定为18g/kg以下。
而且,如果室内湿度过高,则容易发霉。这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强,如果相对湿度超过60%,则明显容易发霉。因此,将目标湿度优选设定为能够抑制发霉的上限值以下,例如设定为60%以下。
根据以上内容,目标湿度优选满足下面的(1)和(2)。
(1)绝对湿度:8g/kg以上且21g/kg以下
(2)相对湿度:60%以下
在图3的流程图的步骤S4中用于判断的规定条件也可以是上述(1)和(2)。
上述情况示于图5。图5示出与相对湿度(横轴,%)和温度(纵轴,℃)对应的绝对湿度(g/kg)。此外,表中用粗线包围满足上述(1)和(2)的条件的单元范围,并用粗体字表示其数值。当设定好目标温度时,从该范围中设定目标湿度。
例如,假设室内温度传感器21检测到的室内温度为22℃,室内湿度传感器22检测到的室内的相对湿度为35%。此时,如图5所示,室内的绝对湿度为6.8g/kg,不满足上述(2)的条件。
如果温度在22℃下时感到舒适,则避开改变温度,而是通过选择湿度来满足(2)的条件。此外,从节能等观点出发,使变化量最小。根据图5,如果将温度维持为22℃且将相对湿度设为45%,则绝对湿度达到8.7g/kg,满足(2)的条件。因此,将初始的目标温度设定为22℃,将初始的目标湿度设定为45%,进行环境控制。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为了决定目标湿度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在由室内温度传感器21检测到的室内温度不是感到舒适的温度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例如利用模型信息33来设定目标温度。相对于该目标温度,设定例如图5所示的期望的目标湿度。也可以在通过温度调节部11达到目标温度后再进行与如图4所示的代谢量41的降低对应的第一模式的运转。
(变形例)
-与第一模式的开始和停止相关的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中,也可以通过室内人员40的操作(使用控制器15)开始第一模式。相对于此,检测到室内人员40处于放松状态后自动开始第一模式也是优选的。
为此,利用活动传感器24来检测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活动传感器24例如是红外线传感器、摄像装置等。如果由活动传感器24检测到在室内的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在规定值以下,则控制部13开始第一模式。这样一来,即使室内人员40不进行操作,也能够进行与体感温度的降低对应的控制。这例如在室内人员40打瞌睡的情况下等特别有效。
此外,在执行第一模式的过程中,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有时会上升。在此情况下,室内人员40的代谢的降低就被中断,因此也不会发生体感温度的降低。如果这样继续进行第一模式,则体感温度上升,室内人员40的舒适性就会降低。因此,在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达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优选停止第一模式。
也可以是:在没有执行第一模式时,在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大的情况下,禁止执行第一模式。例如通过定时器设定或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等预定执行第一模式、但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变大的情况等相当于上述的情况。
-外部服务器的利用-
以上,假设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由独立的控制部13控制而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以构成为空调系统与外部的服务器连接。在此情况下,外部的服务器包括相当于推断部31和存储部32的功能(也可以是控制部13和外部服务器这两者包括上述功能)。这示于图6和图7中。外部服务器可以是设置在与空调系统所设置的建筑物相同的建筑物中且用于控制多个空调系统的服务器,也可以是经由互联网连接的云服务器。
在图6中,示出了构成空调系统的空调室内机51和传感器单元52。空调室内机51对应于图1的空调机10。传感器单元52是与包括各种传感器的空调室内机51相独立地构成的单元,例如放置在室内人员40附近使用。具体而言,具有图1的室内温度传感器21、室内湿度传感器22以及CO2浓度传感器23的功能,还可以包括活动传感器24以及检测室内的亮度的照度传感器等的功能。此外,也可以例如以能够通过声音进行操作的形式包括控制器15的功能。
传感器单元52检测(测量)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照度等,将包括这些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的参数传递给通过互联网等连接的传感器连接服务器53。此外,也可以将与室内人员40的冷热感相关的参数同样传递给传感器连接服务器53。与冷热感相关的参数例如是性别、年龄、体重等,是影响热、冷的体感的事项。也可以包括与热、冷相关的室内人员40的喜好(怕热等)作为参数。
传感器连接服务器53具有人工智能55的功能。基于从传感器单元52传递过来的信息和参数,在传感器连接服务器53中生成学习模型,推断舒适温度。推断出的舒适温度的信息被传递给另外的远程服务器54。远程服务器54将从传感器连接服务器53接收到的舒适温度等经由互联网等传递给空调室内机51。空调室内机51根据接收到的舒适温度来调节室内温度。
又一个例子示于图7。在图7的情况下,空调系统也包括空调室内机51和传感器单元52,这与图6的例子相同,各自的结构、功能等也相同。但是,在图7的例子中,不使用传感器连接服务器53,传感器单元52将检测到的室内温度等信息直接传递给远程服务器54。人工智能55的功能包括在远程服务器54中,在远程服务器54中,人工智能55推断舒适温度。推断出的舒适温度从远程服务器54传递给空调室内机51,基于该舒适温度调节室内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在外部服务器中利用人工智能55而是在控制部13中利用人工智能55。
-对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也可以包括CO2浓度传感器23和换气部14。
二氧化碳浓度是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期望维持在低于规定值。因此,由CO2浓度传感器23检测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该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等,控制部13使换气部14工作,对室内进行换气。作为具体例,也可以按照作为建筑物的环境管理基准而规定的标准,在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1000ppm以上的情况下使换气部14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特别需要的情况下等,也可以对于除了二氧化碳以外的气体使用用于检测浓度的传感器,将其浓度维持在规定值以下。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然而应理解为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方案及具体方式进行各种改变。只要不影响本公开的对象的功能,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和替换。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作为空调系统很有用。
-符号说明-
11 温度调节部
12 湿度调节部
13 控制部
14 换气部
15 控制器
21 室内温度传感器
22 室内湿度传感器
23 CO2浓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检测部)
24 活动传感器(活动检测部)
26 室外温度传感器(外部空气温度检测部)
27 室外湿度传感器
31 推断部
32 存储部
33 模型信息(关系信息)
40 室内人员
51 空调室内机
52 传感器单元
53 传感器连接服务器
54 远程服务器
55 人工智能。
Claims (11)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温度调节部(11)、湿度调节部(12)以及控制部(13),
所述温度调节部(11)调节室内的温度,
所述湿度调节部(12)调节室内的湿度,
所述控制部(13)控制所述温度调节部和所述湿度调节部,以使室内的温度接近目标温度且使室内的湿度接近目标湿度,
所述控制部(13)构成为执行第一模式,在该第一模式下,使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目标湿度变化,以便抑制室内人员(40)的体感温度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控制部(13)依次执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其中,至少执行一次所述第一动作且至少执行一次所述第二动作,在所述第一动作中,一边维持所述目标温度一边使所述目标湿度上升一个阶段或多个阶段,在所述第二动作中,使所述目标温度上升且使所述目标湿度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式开始时的目标湿度设定在规定的范围内,以使室内人员(40)的肌肤含水量处于适当范围内的方式决定所述规定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式开始时的目标湿度设定为能够抑制发霉的规定的上限值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13)具有推断部(31),所述推断部(31)推断室内人员(40)感到舒适的室内的舒适温度,
所述目标温度是由所述推断部(31)推断的所述舒适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外部空气温度检测部(26)和存储部(32),
所述外部空气温度检测部(26)检测外部空气温度,
所述存储部(32)存储有表示所述舒适温度与外部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的关系信息(33),
所述控制部(13)使用存储在所述存储部(32)中的所述关系信息(33),基于由所述外部空气温度检测部(26)检测的外部空气温度推断所述舒适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断部(31)利用学习模型来推断所述舒适温度,所述学习模型是基于与环境信息相关的参数和与室内人员的冷热感相关的参数而生成的,所述环境信息包括室内的温度、室内的湿度、室内的照度、室外的温度以及室外的湿度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
对室内进行换气的换气部(14);以及
检测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部(23),
在由所述二氧化碳浓度检测部(23)检测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规定值以上时,所述控制部(13)使所述换气部(14)运转。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具有开始所述第一模式的功能的控制器(15)。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检测在所述室内的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的活动检测部(24),
在由所述活动检测部(24)检测到在所述室内的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在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13)开始所述第一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检测在所述室内的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的活动检测部(24),
在执行所述第一模式的过程中,在由所述活动检测部(24)检测到在所述室内的室内人员(40)的活动量在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13)停止所述第一模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81085A JP7460876B2 (ja) | 2019-04-22 | 2019-04-22 | 空調システム |
JP2019-081085 | 2019-04-22 | ||
PCT/JP2020/015361 WO2020217933A1 (ja) | 2019-04-22 | 2020-04-03 | 空調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77937A true CN113677937A (zh) | 2021-11-19 |
CN113677937B CN113677937B (zh) | 2023-04-28 |
Family
ID=72936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28362.5A Active CN113677937B (zh) | 2019-04-22 | 2020-04-03 | 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042710A1 (zh) |
EP (1) | EP3933285B1 (zh) |
JP (1) | JP7460876B2 (zh) |
CN (1) | CN113677937B (zh) |
ES (1) | ES2982364T3 (zh) |
SG (1) | SG11202110604TA (zh) |
WO (1) | WO202021793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34971B (zh) | 2021-05-14 | 2024-03-11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室內空汙防治系統 |
CN113310191A (zh) * | 2021-06-09 | 2021-08-27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JP7249068B1 (ja) * | 2022-03-28 | 2023-03-30 | cynaps株式会社 | 換気制御システム |
JP7550385B1 (ja) | 2023-04-07 | 2024-09-1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表示方法、表示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4717A (ja) * | 1993-06-18 | 1995-01-10 | Kubota Corp | 空調装置 |
JP2008121972A (ja) * | 2006-11-10 | 2008-05-29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ならびに室内の湿度制御方法 |
WO2009096350A1 (ja) * | 2008-01-28 | 2009-08-06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
CN102168875A (zh) * | 2010-02-27 | 2011-08-3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 |
WO2014125805A1 (ja) * | 2013-02-13 | 2014-08-2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指示装置、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JP2015025627A (ja) * | 2013-07-26 | 2015-02-05 | 株式会社 エコファクトリー |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方法 |
JP2016061446A (ja) * | 2014-09-12 | 2016-04-25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58388A (en) * | 1989-08-30 | 1991-10-22 | Allan Shaw | Method and means of air conditioning |
US5259553A (en) * | 1991-04-05 | 1993-11-09 | Norm Pacific Automation Corp. | Interior atmosphere control system |
JP3262288B2 (ja) * | 1992-08-26 | 2002-03-04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湿度制御装置 |
JP2000320864A (ja) | 1999-05-13 | 2000-11-24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JP2003185217A (ja) * | 2001-12-19 | 2003-07-03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 |
KR100595214B1 (ko) * | 2004-05-21 | 2006-07-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조 시스템의 공기 청정 제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WO2009108228A1 (en) * | 2008-02-25 | 2009-09-03 | Kingsdown,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bedroom environment and for providing sleep data |
US20090242651A1 (en) * | 2008-03-31 | 2009-10-01 | Computime, Ltd. | Local Comfort Zone Control |
JP5405801B2 (ja) * | 2008-11-07 | 2014-02-05 |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 デシカント空調装置 |
KR20150043832A (ko) * | 2013-10-15 | 2015-04-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위치를 이동하는 사용자 정보에 기반한 실내 온도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US10179064B2 (en) * | 2014-05-09 | 2019-01-15 | Sleepnea Llc | WhipFlash [TM]: wearable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for predicting and cooling hot flashes |
JP6334299B2 (ja) | 2014-07-04 | 2018-05-30 | 株式会社東芝 |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866585B1 (ja) * | 2015-05-20 | 2016-02-17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受光センサ、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および電子調理器 |
JP6859068B2 (ja) | 2016-10-21 | 2021-04-14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空気調和機 |
JP6946739B2 (ja) * | 2017-05-19 | 2021-10-0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システム |
-
2019
- 2019-04-22 JP JP2019081085A patent/JP7460876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4-03 WO PCT/JP2020/015361 patent/WO2020217933A1/ja unknown
- 2020-04-03 EP EP20794250.9A patent/EP3933285B1/en active Active
- 2020-04-03 CN CN202080028362.5A patent/CN113677937B/zh active Active
- 2020-04-03 SG SG11202110604TA patent/SG11202110604TA/en unknown
- 2020-04-03 ES ES20794250T patent/ES2982364T3/es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0-13 US US17/500,476 patent/US20220042710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4717A (ja) * | 1993-06-18 | 1995-01-10 | Kubota Corp | 空調装置 |
JP2008121972A (ja) * | 2006-11-10 | 2008-05-29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ならびに室内の湿度制御方法 |
WO2009096350A1 (ja) * | 2008-01-28 | 2009-08-06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
CN102168875A (zh) * | 2010-02-27 | 2011-08-3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 |
WO2014125805A1 (ja) * | 2013-02-13 | 2014-08-2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指示装置、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JP2015025627A (ja) * | 2013-07-26 | 2015-02-05 | 株式会社 エコファクトリー |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方法 |
JP2016061446A (ja) * | 2014-09-12 | 2016-04-25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S2982364T3 (es) | 2024-10-15 |
EP3933285A4 (en) | 2022-12-07 |
SG11202110604TA (en) | 2021-10-28 |
JP7460876B2 (ja) | 2024-04-03 |
EP3933285B1 (en) | 2024-05-22 |
JP2020176799A (ja) | 2020-10-29 |
WO2020217933A1 (ja) | 2020-10-29 |
CN113677937B (zh) | 2023-04-28 |
EP3933285A1 (en) | 2022-01-05 |
US20220042710A1 (en) | 2022-0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677937B (zh) | 空调系统 | |
WO2020217799A1 (ja) | 空調システム | |
CN108361926B (zh) | 一种基于温冷感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JP4703692B2 (ja)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に利用する給気切替コントローラ、空調制御方法 | |
CN109556188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
CN107084490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107575994B (zh) |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 |
CN108317692B (zh) | 基于穿衣补偿的温冷感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112128941A (zh) | 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525245B (zh) |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 |
CN110631219B (zh) | 用于空气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JP2017101859A (ja)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空調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2017003128A (ja) |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システム、空調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808038B2 (ja) | 活動量センシングによる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20200998A (ja) | 換気装置および換気システム | |
JP2009264608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3503629B (zh) | 基于光感的智慧睡眠场景调控方法及空调器 | |
JP4196484B2 (ja)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CN112762583A (zh) | 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 |
CN108413589B (zh) | 一种基于温冷感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115046296B (zh) | 一种融合热舒适性与体感温度的家居动态加湿方法及装置 | |
CN108317691B (zh) | 基于性别补偿的温冷感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JP2010190480A (ja)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に利用する給気切替コントローラ、空調制御方法 | |
JP2021063611A (ja)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JP2012189302A (ja) | 空調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