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9611B - 室內空汙防治系統 - Google Patents

室內空汙防治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9611B
TWI839611B TW110115675A TW110115675A TWI839611B TW I839611 B TWI839611 B TW I839611B TW 110115675 A TW110115675 A TW 110115675A TW 110115675 A TW110115675 A TW 110115675A TW I839611 B TWI839611 B TW I8396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gas detection
air
air pollution
detec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5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2320A (zh
Inventor
莫皓然
吳錦銓
林景松
韓永隆
黃啟峰
林宗義
謝錦文
Original Assignee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15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9611B/zh
Priority to JP2022011267A priority patent/JP2022171551A/ja
Priority to US17/586,902 priority patent/US20220349593A1/en
Priority to CN202210106598.7A priority patent/CN115264705A/zh
Priority to EP22155849.7A priority patent/EP4083525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242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2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9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9611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包含複數個氣體偵測模組、至少一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至少一氣體交換處理裝置及至少一室內清淨過濾裝置。至少一氣體交換處理裝置包含至少一導風機及過濾清淨組件。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即時控制室內清淨過濾裝置在監測機制狀態下而啟動操作,促使室內之空汙源通過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中進行過濾淨化,使室內之空汙源被過濾並交換形成一乾淨空氣。

Description

室內空汙防治系統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於室內空間實施一氣體汙染交換,特別是指一種室內空汙防治系統。
由於人們對於生活周遭的空氣品質愈來愈重視,懸浮粒子(particulate matter,PM)例如PM1、PM2.5、PM10、二氧化碳、總揮發性有機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TVOC)、甲醛...等氣體,甚至於氣體中含有的微粒、氣溶膠、細菌、病毒...等,都會在環境中暴露影響人體健康,嚴重的甚至危害到生命。
而室內空氣品質並不容易掌握,除了室外空氣品質之外,室內的空調狀況、汙染源皆是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室內空氣不流通造成的粉塵。為了改善室內的空氣環境達到良好的空氣品質狀態,人們多會利用空調機或空氣濾清器等裝置來達到改善室內空氣品質之目的。然而,空調機及空氣濾清器皆為室內空氣循環,並無法排除絕大部份的有害氣體,尤其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
為此,能提供能即時淨化空氣品質減少在室內呼吸到有害氣體的淨化解決方案,並可隨時隨地即時監測室內空氣品質,當室內空氣品質不良時快速淨化室內空氣,乃為本發明所研發的主要課題。
鑒於上述習知技術缺點,本發明係為一種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主要目的係提供一氣體交換處理裝置智能地選擇氣體汙染交換,促使室內氣體汙染之偵測數據降至一安全偵測值,形成潔淨可安全呼吸之狀態。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適用於對一室內之空汙源實施交換及過濾,包含:複數個氣體偵測模組,偵測該空汙源,並傳輸一氣體偵測數據;至少一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供以接收及比對複數個該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之該氣體偵測數據,並智能選擇發出一驅動指令;至少一氣體交換處理裝置,包含至少一導風機及一過濾清淨組件,其中該至少一氣體交換處理裝置接收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所發出該驅動指令,以控制一室外之一外部氣體導入或不導入在該室內之一空間,促使過濾交換該室內之該空汙源;以及至少一室內清淨過濾裝置,包含該導風機及該過濾清淨組件,接收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所發出該驅動指令,啟動過濾交換該室內之該空汙源;其中,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接收及比對該氣體偵測數據後,智能選擇該氣體交換處理裝置導入或不導入該室外之該外部氣體,以及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即時控制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在一監測機制狀態下而啟動操作,促使該室內之該汙染源通過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中進行過濾淨化,以致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被過濾並交換形成一乾淨空氣。
1:氣體偵測模組
1a:室外氣體偵測模組
1b:室內氣體偵測模組
11:控制電路板
12:氣體偵測主體
121:基座
1211:第一表面
1212:第二表面
1213:雷射設置區
1214:進氣溝槽
1214a:進氣通口
1214b:透光窗口
1215:導氣組件承載區
1215a:通氣孔
1215b:定位凸塊
1216:出氣溝槽
1216a:出氣通口
1216b:第一區間
1216c:第二區間
122:壓電致動器
1221:噴氣孔片
1221a:懸浮片
1221b:中空孔洞
1221c:空隙
1222:腔體框架
1223:致動體
1223a:壓電載板
1223b:調整共振板
1223c:壓電板
1223d:壓電接腳
1224:絕緣框架
1225:導電框架
1225a:導電接腳
1225b:導電電極
1226:共振腔室
1227:氣流腔室
123:驅動電路板
124:雷射組件
125:微粒傳感器
126:外蓋
1261:側板
1261a:進氣框口
1261b:出氣框口
127:氣體傳感器
13:微處理器
14:通信器
2: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
2a:接收驅動器
2b:雲端處理裝置
21a:移動式驅動器
22a:可攜式行動裝置
3:氣體交換處理裝置
3a:新風機
31a:進氣通道
311a:進氣入口
312a:進氣出口
32a:排氣通道
321a:排氣入口
322a:排氣出口
33a:循環通道
34a:進氣閥
35a:出氣閥
4:室內清淨過濾裝置
4a:冷氣機
4b:排油煙機
4c:抽風機
4d:清淨機
4e:電風扇
A:室內
B:室外
C:導風機
C1:進氣導風機
C2:出氣導風機
D:過濾清淨組件
D1:活性碳
D2:高效濾網
D3:沸石網
D4:光觸媒單元
D5:光等離子單元
D6:負離子單元
D7:電漿離子單元
第1A圖為本發明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裝於室內之使用示意圖。
第1B圖為本發明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裝於室內之另一使用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室內氣體偵測模組使用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氣體偵測模組立體組合示意圖。
第4A圖為本發明氣體偵測主體立體組合示意圖。
第4B圖為本發明氣體偵測主體另一視角立體組合示意圖。
第4C圖為本發明氣體偵測主體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5A圖為本發明基座立體示意圖。
第5B圖為本發明基座另一視角立體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基座結合雷射組件立體示意圖。
第7A圖為本發明壓電致動器與基座分解之立體示意圖。
第7B圖為本發明壓電致動器與基座組合之立體示意圖。
第8A圖為本發明壓電致動器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8B圖為本發明壓電致動器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9A圖為本發明壓電致動器未動作前之剖視作動示意圖。
第9B圖為本發明壓電致動器動作一之剖視作動示意圖。
第9C圖為本發明壓電致動器動作二之剖視作動示意圖。
第10A圖為本發明氣體由外蓋之進氣通口進入之剖視示意圖。
第10B圖為本發明雷射組件發射光束通過透光窗口進入進氣溝槽之剖視示意圖。
第10C圖為本發明出氣溝內的氣體被推引並通過出氣通口及出氣框口而向外部排出之剖視示意圖。
第11圖為本發明氣體交換處理裝置剖視示意圖。
第12圖為本發明過濾清淨組件剖視示意圖。
體現本發明特徵的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發明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請參閱第1A圖至第2圖所示,本發明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適用於對一室內A實施氣體交換及過濾,其包含:複數氣體偵測模組1、至少一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至少一氣體交換處理裝置3、及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其中複數氣體偵測模組1實施偵測及過濾處理氣體汙染,並傳輸一氣體偵測數據,且複數個氣體偵測模組1包含複數室外氣體偵測模組1a及複數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其中室外氣體偵測模組1a偵測室外B之空汙源及傳輸室外B之一氣體偵測數據,而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偵測室內A之空汙源及傳輸室內A之一氣體偵測數據。
至少一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包含一接收驅動器2a及一雲端處理裝置2b,接收驅動器2a接收複數個氣體偵測模組1(室外氣體偵測模組1a、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所輸出之室外B及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並上傳給雲端處理裝置2b,雲端處理裝置2b進行人工智慧運算及比對,並將比對結果予以智能選擇發出一驅動指令給接收驅動器2a,透過接收驅動器2a驅動至少一氣體交換處理裝置3及至少一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予以啟動操作。本實施例中,接收驅動器2a為一移動式驅動器21a、一可攜式行動裝置22a或一穿戴式裝置之其中之一。其中,移動式驅動器21a具有一顯示器得以顯示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而可攜式行動裝置22a為一智慧型手機得以顯示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而穿戴式裝置可結合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供直接穿戴於人體上隨時即時偵測在室內A之空汙源,並傳輸一氣體偵測數據。
至少一氣體交換處理裝置3(可為一新風機3a)並具有一顯示器,供顯示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又氣體交換處理裝置3結合室外氣體偵測模組1a及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其中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驅動控制氣體交換處理裝置3之啟動操作,而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接收室外氣體 偵測模組1a所輸出室外B之氣體偵測數據及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所輸出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經比對後,智能選擇發出一驅動指令給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控制氣體交換處理裝置3啟動操作,控制室外B之外部氣體導入或不導入在室內A,以確保氣體交換處理裝置3過濾空汙源被交換形成一乾淨空氣導入室內A。
且氣體交換處理裝置3包含:一進氣通道31a、一排氣通道32a、一循環通道33a,進氣通道31a具有至少一進氣入口311a及至少一進氣出口312a,排氣通道32a具有至少一排氣入口321a及至少一排氣出口322a,而至少一室外氣體偵測模組1a設置於進氣通道31a之進氣入口311a,至少一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設置於進氣通道31a之進氣出口312a。
再者,氣體交換處理裝置3更包括:一導風機C及一過濾清淨組件D,導風機C設有一進氣導風機C1及一出氣導風機C2,而過濾清淨組件D及進氣導風機C1設置於進氣通道31a中,進氣導風機C1導引室外B之外部氣體得由進氣通道31a導入通過過濾清淨組件D之過濾處理再導引入室內A,而出氣導風機C2則設置於排氣通道32a中,以令出氣導風機C2抽吸室內A之空汙源進入排氣通道32a再排出於室外B,以及循環通道33a連通於進氣通道31a及排氣通道32a之間,致使出氣導風機C2抽吸室內A之空汙源進入排氣通道32a,再導入循環通道33a中進入進氣通道31a中,而由進氣導風機C1導引通過過濾清淨組件D再導入室內A形成一循環過濾。
除此,在室外B之外部氣體進入進氣通道31a之進氣入口311a處設有一進氣閥34a,而排氣通道32a之排氣出口322a設有一出氣閥35a,而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可以以無線方式接收室外氣體偵測模組1a所輸出室外B之氣體偵測數據及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所輸出室內A之氣體偵 測數據並比對後,當偵測到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高於室外B之氣體偵測數據時,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選擇以無線方式發驅動指令給室外氣體偵測模組1a控制氣體交換處理裝置3啟動操作,控制進氣閥34a及出氣閥35a開啟,以令進氣導風機C1導引室外B之外部氣體通過過濾清淨組件D實施過濾淨化再導入室內A在監測機制狀態形成一乾淨空氣;又或當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低於室外B之氣體偵測數據時,選擇發出驅動指令給室外氣體偵測模組1a控制氣體交換處理裝置3啟動操作,控制進氣閥34a關閉而出氣閥35a開啟,以令出氣導風機C2導引在室內A之空汙源被抽吸而排出於室外B,或者被抽吸再經過循環通道33a進入進氣通道31a中,而由進氣導風機C1導引通過過濾清淨組件D實施過濾淨化再導入室內A形成一乾淨空氣。
上述無線方式可為紅外線、無線射頻、WI-FI、藍芽、近場通訊(NFC)之其中之一。
至少一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包含導風機C、過濾清淨組件D及一顯示器,顯示器得以顯示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又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接收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所發出驅動指令,啟動過濾室內A之空汙源;請參閱第12圖所示,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之進氣路徑設置至少一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而出氣路徑設置至少一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促使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接收及比對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所輸出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且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即時控制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在一監測機制狀態下而啟動操作,促使室內A之汙染源通過室內A之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中進行過濾淨化,確保室內A之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過濾空汙源,並形成一乾淨空氣。
其中,監測機制狀態為在氣體偵測模組1在室內A之空汙源所偵測偵測數據超過一安全偵測值。安全偵測值包含懸浮微粒2.5數量小於35μg/m3、二氧化碳濃度值小於1000ppm、總揮發性有機物濃度值小於0.56ppm、甲醛濃度值小於0.08ppm、細菌數量小於1500CFU/m3、真菌數量小於1000CFU/m3、二氧化硫濃度值小於0.075ppm、二氧化氮濃度值小於0.1ppm、一氧化碳濃度值小於9ppm、臭氧濃度值小於0.06ppm、鉛濃度值小於0.15μg/m3
進一步說明,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可以藉由接收及比對至少三個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所偵測到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實施智能運算,供以找出在室內A之空汙源之區域位置,並智能選擇控制在空汙源附近之氣體交換處理裝置3或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啟動,使空汙源被淨化為一乾淨氣體,並達到避免空汙源擴散之效果。
或者,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亦可藉由接收及比對至少三個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所偵測到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實施智能運算,供以找出在室內A之空汙源之區域位置,並智能選擇控制在空汙源附近之氣體交換處理裝置3或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優先啟動,同時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以人工智能運算而智能選擇將其餘複數個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啟動,供以形成氣流導引空汙源指向在空汙源附近之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快速過濾。
於本實施例中,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為一冷氣機4a,以及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結合於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上,供以驅動控制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之啟動操作,而過濾清淨組件D設置於導風機C前方,以及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接收室外氣體偵測模組1a所輸出室外B之氣體偵測數據及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所輸出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經比對後智能選擇 發出驅動指令給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控制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啟動操作,以令導風機C導引在室內A之空汙源通過過濾清淨組件D過濾處理,促使在室內A之空汙源被過濾形成一乾淨空氣。
於本實施例中,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為一排油煙機4b,以及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結合於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上,供以驅動控制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之啟動操作,而過濾清淨組件D設置於導風機C後方,以及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接收室外氣體偵測模組1a所輸出室外B之氣體偵測數據及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所輸出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經比對後智能選擇發出驅動指令給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控制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啟動操作,以令導風機C導引在室內A之空汙源通過過濾清淨組件D過濾處理,促使在室內A之空汙源被過濾形成一乾淨空氣。
於本實施例中,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為一抽風機4c,以及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結合於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上,供以驅動控制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之啟動操作,而過濾清淨組件D設置於導風機C之前方,以及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接收室外氣體偵測模組1a所輸出室外B之氣體偵測數據及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所輸出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經比對後智能選擇發出驅動指令給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控制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啟動操作,以令導風機C導引在室內A之空汙源通過過濾清淨組件D過濾處理,促使在室內A之空汙源被過濾形成一乾淨空氣。
於本實施例中,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為一清淨機4d,以及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結合於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上,供以驅動控制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之啟動操作,而過濾清淨組件D設置於導風機C之前方,以及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接收室外氣體偵測模組1a所輸出室外B之氣體偵測數據及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所輸出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經比對後智能選 擇發出驅動指令給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控制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啟動操作,以令導風機C導引在室內A之空汙源通過過濾清淨組件D過濾處理,促使在室內A之空汙源被過濾形成一乾淨空氣。
於本實施例中,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為一電風扇4e,以及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結合於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上,供以驅動控制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之啟動操作,而過濾清淨組件D設置於導風機C之前方,以及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接收室外氣體偵測模組1a所輸出室外B之氣體偵測數據及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所輸出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經比對後智能選擇發出驅動指令給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控制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啟動操作,以令導風機C導引在室內A之空汙源通過過濾清淨組件D過濾處理,促使在室內A之空汙源被過濾形成一乾淨空氣。
於本實施例中,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為一吸塵器,以及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結合於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上,供以驅動控制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之啟動操作,而過濾清淨組件D設置於導風機C之後方,以及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接收室外氣體偵測模組1a所輸出室外B之氣體偵測數據及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所輸出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經比對後智能選擇發出驅動指令給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控制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啟動操作,以令導風機C導引在室內A之空汙源通過過濾清淨組件D過濾處理,促使在室內A之空汙源被過濾形成一乾淨空氣。
於本實施例中,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為一吹風扇,以及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結合於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上,供以驅動控制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之啟動操作,而過濾清淨組件D設置於導風機C之前方,以及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2接收室外氣體偵測模組1a所輸出室外B之氣體偵測數據及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所輸出室內A之氣體偵測數據,經比對後智能選 擇發出驅動指令給室內氣體偵測模組1b控制室內清淨過濾裝置4啟動操作,以令導風機C導引在室內A之空汙源通過過濾清淨組件D過濾處理,促使在室內A之空汙源被過濾形成一乾淨空氣。
請參閱第12圖所示,上述之過濾清淨組件D可以是多種實施態樣之組合,例如,為一活性碳D1與一高效濾網(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HEPA)D2所構成,或為一活性碳D1與一高效濾網(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HEPA)D2及沸石網D3所構成。活性碳D1用以過濾吸附懸浮微粒2.5(PM2.5),沸石網D3用以過濾吸附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高效濾網D2用以吸附氣體中所含之化學煙霧、細菌、塵埃微粒及花粉,使導入過濾清淨組件D內之氣體汙染,達到過濾淨化之效果。在一些實施例中,高效濾網D2上塗佈一層二氧化氯之潔淨因子,抑制導入過濾清淨組件D之氣體中病毒、細菌、真菌。 其中高效濾網D2上可以塗佈一層二氣化氯之潔淨因子,抑制過濾清淨組件D氣體汙染中病毒、細菌、真菌、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腸病毒、諾羅病毒之抑制率達99%以上,幫助少病毒交互傳染。在一些實施例中,高效濾網D2上塗佈一層萃取了銀杏及日本嚴膚木的草本加護塗層,構成一草本加護抗敏濾網,有效抗敏及破壞通過濾網的流感病毒表面蛋白,以及由過濾清淨組件D所導入並通過高效濾網D2之氣體中流感病毒(例如:H1N1)的表面蛋白。另一些實施例中,高效濾網D2上可以塗佈銀離子,抑制所導入氣體中之病毒、細菌、真菌。
另一實施例,過濾清淨組件D亦可為活性碳D1、高效濾網D2、沸石網D3搭配光觸媒單元D4所構成之樣態,使室外氣體汙染導入至過濾清淨組件D中,藉由光觸媒單元D4將光能轉化成電能,分解氣體中的有害物質並進行消毒殺菌,以達到過濾及淨化氣體之效果。
另一實施例,過濾清淨組件D亦可為活性碳D1、高效濾網D2、沸石網D3搭配光等離子單元D5所構成之樣態,光等離子單元D5包含一奈米光管,透過奈米光管照射過濾清淨組件D所導入之氣體汙染,促使氣體汙染中所含之揮發性有機氣體分解淨化。當過濾清淨組件D將氣體汙染導入,透過奈米光管照射所導入的氣體,使氣體中的氧分子及水分子分解成具高氧化性光等離子,形成具有破壞有機分子的離子氣流,將氣體中含有揮發性甲醛、甲苯、揮發性有機氣體(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等氣體分子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達到過濾及淨化氣體之效果。
另一實施例,過濾清淨組件D亦可為活性碳D1、高效濾網D2、沸石網D3搭配負離子單元D6所構成之樣態,過濾清淨組件D將室外B所導入的氣體汙染透過經高壓放電,將氣體汙染中所含微粒帶正電荷附著在帶負電荷的進塵板,達到對導入的氣體汙染進行過濾淨化之效果。
另一實施例,過濾清淨組件D亦可為活性碳D1、高效濾網D2、沸石網D3搭配電漿離子單元D7所構成之樣態,電漿離子單元D7產生一高壓電漿柱,使高壓電漿柱中電漿離子分解過濾清淨組件D將室外B所導入氣體汙染中的病毒及細菌,且透過電漿離子使得氣體中所含氧分子與水分子電離生成陽離子(H+)和陰離子(O2 -),且離子周圍附著有水分子的物質附著在病毒和細菌的表面之後,在化學反應的作用下,會轉化成強氧化性的活性氧(羥,OH基),從而奪走病毒和細菌表面蛋白質的氫,將其氧化分解,以達到過濾導入之氣體進行過濾進化之效果。
另一實施例,過濾清淨組件D可僅只有高效濾網D2;或是高效濾網D2搭配光觸媒單元D4、光等離子單元D5、負離子單元D6、電漿離子單元D7之任一單元組合;或是高效濾網D2搭配光觸媒單元D4、光等離子單元D5、負離子單元D6及電漿離子單元D7之任二單元之組合;亦或是高 效濾網D2搭配光觸媒單元D4、光等離子單元D5、負離子單元D6、電漿離子單元D7之任三單元組合;或是高效濾網D2搭配光觸媒單元D4、光等離子單元D5、負離子單元D6、電漿離子單元D7之所有組合。
上述空汙源是指懸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鉛、總揮發性有機物、甲醛、細菌、真菌、病毒之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了解本發明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的運作方式後,以下就本發明之氣體偵測模組1之氣體傳輸方式詳細說明。
請參閱第3圖至第9A圖所示,氣體偵測模組1包含有:一控制電路板11、一氣體偵測主體12、一微處理器13及一通信器14。其中,氣體偵測主體12、微處理器13及通信器14封裝於控制電路板11形成一體且彼此電性連接。而微處理器13及通信器14設置於控制電路板11上,且微處理器13控制氣體偵測主體12之驅動訊號而啟動偵測運作,並接收氣體偵測主體12所偵測之氣體汙染作數據運算處理,藉由通信器14對外通信,以及將氣體偵測主體12之偵測資料(氣體)轉換成一偵測數據儲存。而通信器14接收微處理器13所輸出之偵測數據(氣體),並將偵測數據傳輸至雲端處理裝置2b或一外部裝置(圖未示),外部裝置可為攜帶式行動裝置(圖未示)。上述的通信器14對外通信傳輸可以是有線之雙向通信傳輸,例如:USB、mini-USB、micro-USB,或者是透過無線之雙向通信傳輸,例如:Wi-Fi模組、藍芽模組、無線射頻辨識模組、近場通訊模組等。
而上述氣體偵測主體12包含一基座121、一壓電致動器122、一驅動電路板123,一雷射組件124、一微粒傳感器125、一外蓋126及一氣體傳感器127。其中基座121具有一第一表面1211、一第二表面1212、一雷射設置 區1213、一進氣溝槽1214、一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及一出氣溝槽1216。其中第一表面1211與第二表面1212為相對設置之兩個表面。雷射組件124自第一表面1211朝向第二表面1212挖空形成。另,外蓋126罩蓋基座121,並具有一側板1261,側板1261具有一進氣框口1261a與一出氣框口1261b。而進氣溝槽1214自第二表面1212凹陷形成,且鄰近雷射設置區1213。進氣溝槽1214設有一進氣通口1214a,連通於基座121的外部,並與外蓋126的出氣通口1216a對應,以及進氣溝槽1214兩側壁貫穿於壓電致動器122之透光窗口1214b,而與雷射設置區1213連通。因此,基座121的第一表面1211被外蓋126封蓋,第二表面1212被驅動電路板123封蓋,致使進氣溝槽1214定義出一進氣路徑。
其中,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係由第二表面1212凹陷形成,並連通進氣溝槽1214,且於底面貫通一通氣孔1215a,以及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之四個角分別具有一定位凸塊1215b。而上述之出氣溝槽1216設有一出氣通口1216a,出氣通口1216a與外蓋126的出氣框口1261b對應設置。出氣溝槽1216包含有第一表面1211對於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的垂直投影區域凹陷形成的一第一區間1216b,以及於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的垂直投影區所延伸的區域,且由第一表面1211至第二表面1212挖空形成的第二區間1216c,其中第一區間1216b與第二區間1216c相連以形成段差,且出氣溝槽1216的第一區間1216b與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的通氣孔1215a相通,出氣溝槽1216的第二區間1216c與出氣通口1216a相通。因此,當基座121的第一表面1211被外蓋126封蓋,第二表面1212被驅動電路板123封蓋時,出氣溝槽1216與驅動電路板123共同定義出一出氣路徑。
再者,上述的雷射組件124及微粒傳感器125皆設置於驅動電路板123上,且位於基座121內,為了明確說明雷射組件124及微粒傳感器125與 基座121之位置,故特意省略驅動電路板123,其中雷射組件124容設於基座121的雷射設置區1213內,微粒傳感器125容設於基座121的進氣溝槽1214內,並與雷射組件124對齊。此外,雷射組件124對應到透光窗口1214b,透光窗口1214b供雷射組件124所發射的雷射光穿過,使雷射光照射至進氣溝槽1214。雷射組件124所發出的光束路徑為穿過透光窗口1214b且與進氣溝槽1214形成正交方向。雷射組件124發射光束通過透光窗口1214b進入進氣溝槽1214內,進氣溝槽1214內的氣體中的偵測數據被照射,當光束接觸到氣體內的懸浮微粒時會散射,並產生投射光點,使微粒傳感器125位於其正交方向位置並接收散射所產生的投射光點進行計算,以獲取氣體的偵測數據。另,氣體傳感器127定位設置於驅動電路板123上與其電性連接,且容設於出氣溝槽1216中,供以對導入出氣溝槽1216之氣體汙染做偵測,於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氣體傳感器127係為一揮發性有機物傳感器,偵測二氧化碳或總揮發性有機物氣體資訊;或為一甲醛傳感器,偵測甲醛氣體資訊;或為一細菌傳感器,偵測細菌資訊、真菌資訊;或為一病毒傳感器,偵測病毒氣體資訊;或為一溫溼度傳感器,偵測氣體之溫度及濕度資訊。
以及,上述之壓電致動器122容設於基座121之正方形的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此外,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與進氣溝槽1214相通,當壓電致動器122作動時,汲取進氣溝槽1214內的氣體進入壓電致動器122,並供氣體通過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的通氣孔1215a,進入出氣溝槽1216。以及,上述的驅動電路板123封蓋於基座121的第二表面1212。雷射組件124設置於驅動電路板123並呈電性連接。微粒傳感器125亦設置於驅動電路板123並呈電性連接。當外蓋126罩於基座121時,出氣通口1216a對應到 基座121之進氣通口1214a,出氣框口1261b對應到基座121之出氣通口1216a。
以及,上述壓電致動器122包含一噴氣孔片1221、一腔體框架1222、一致動體1223、一絕緣框架1224及一導電框架1225。其中,噴氣孔片1221為一可繞性材質並具有一懸浮片1221a、一中空孔洞1221b,懸浮片1221a為一彎曲振動之片狀結構,其形狀與尺寸對應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之內緣,而中空孔洞1221b則貫穿懸浮片1221a之中心處,供氣體流通。於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懸浮片1221a之形狀可為方形、圖形、橢圓形、三角形或多角形其中之一。
以及,上述腔體框架1222疊設於噴氣孔片1221上,且其外觀與噴氣孔片1221對應。致動體1223疊設於腔體框架1222上,並與噴氣孔片1221、懸浮片1221a之間定義出一共振腔室1226。絕緣框架1224疊設於致動體1223上,其外觀與腔體框架1222近似。導電框架1225疊設於絕緣框架1224上,其外觀與絕緣框架1224近似,且導電框架1225具有一導電接腳1225a及自導電接腳1225a外緣向外延伸之一導電電極1225b,且導電電極1225b自導電框架1225內緣向內延伸。
此外,致動體1223更包含一壓電載板1223a、一調整共振板1223b及一壓電板1223c。其中,壓電載板1223a疊設於腔體框架1222。調整共振板1223b疊設於壓電載板1223a上。壓電板1223c疊設於調整共振板1223b上。而調整共振板1223b及壓電板1223c則容設於絕緣框架1224內。並由導電框架1225之導電電極1225b電連接壓電板1223c。其中,於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壓電載板1223a與調整共振板1223b皆為導電材料。壓電載板1223a具有一壓電接腳1223d,且壓電接腳1223d與導電接腳1225a連接驅動電路板123上的驅動電路(圖未示),以接收驅動訊號(可為驅 動頻率及驅動電壓),驅動訊號得以由壓電接腳1223d、壓電載板1223a、調整共振板1223b、壓電板1223c、導電電極1225b、導電框架1225及導電接腳1225a形成一迴路,並由絕緣框架1224將導電框架1225與致動體1223之間阻隔,避免發生短路現象,使驅動訊號得以傳送至壓電板1223c。壓電板1223c接受驅動訊號後,因壓電效應產生形變,進一步驅動壓電載板1223a及調整共振板1223b產生往復式地彎曲振動。
進一步說明,調整共振板1223b位於壓電板1223c與壓電載板1223a之間,作為兩者間的緩衝物,可調整壓電載板1223a的振動頻率。基本上,調整共振板1223b的厚度大於壓電載板1223a,藉由改變調整共振板1223b的厚度調整致動體1223的振動頻率。噴氣孔片1221、腔體框架1222、致動體1223、絕緣框架1224及導電框架1225係依序堆疊設置並定位於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內,促使壓電致動器122定位於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內,壓電致動器122在懸浮片1221a及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的內緣之間定義出一空隙1221c,供氣體流通。
上述之噴氣孔片1221與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之底面間形成一氣流腔室1227。氣流腔室1227透過噴氣孔片1221之中空孔洞1221b連通致動體1223、噴氣孔片1221及懸浮片1221a之間的共振腔室1226,透過共振腔室1226中氣體的振動頻率,使其與懸浮片1221a之振動頻率趨近於相同,可使共振腔室1226與懸浮片1221a產生亥姆霍茲共振效應(Helmholtz resonance),提高氣體的傳輸效率。當壓電板1223c向遠離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之底面移動時,壓電板1223c帶動噴氣孔片1221之懸浮片1221a以遠離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之底面方向移動,使氣流腔室1227之容積急遽擴張,內部壓力下降產生負壓,吸引壓電致動器122外部的氣體由空隙1221c流入,並經由中空孔洞1221b進入共振腔室1226, 增加共振腔室1226內的氣壓進而產生一壓力梯度。當壓電板1223c帶動噴氣孔片1221之懸浮片1221a朝向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之底面移動時,共振腔室1226中的氣體經中空孔洞1221b快速流出,擠壓氣流腔室1227內的氣,並使匯聚後的氣體以接近白努利定律之理想氣體狀態快速且大量地噴出導入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的通氣孔1215a。
透過重覆第9B圖與第9C圖所示的動作,壓電板1223c進行往復式地振動,依據慣性原理,排氣後的共振腔室1226內部氣壓低於平衡氣壓會導引氣體再次進入共振腔室1226中,如此控制共振腔室1226中氣體的振動頻率與壓電板1223c之振動頻率趨於相同,以產生亥姆霍茲共振效應,實現氣體高速且大量的傳輸。
請再參閱第10A圖至第10C圖所示,氣體皆由外蓋126之進氣通口1214a進入,通過進氣通口1214a進入基座121之進氣溝槽1214,並流至微粒傳感器125的位置。再者,壓電致動器122持續驅動會吸取進氣路徑之氣體,以利外部氣體快速導入且穩定流通,並通過微粒傳感器125上方,此時雷射組件124發射光束通過透光窗口1214b進入進氣溝槽1214,進氣溝槽1214通過微粒傳感器125上方,當微粒傳感器125的光束照射到氣體中的懸浮微粒時會產生散射現象及投射光點,當微粒傳感器125接收散射所產生的投射光點進行計算以獲取氣體中所含的懸浮微粒之粒徑又數量等相關資訊,並且微粒傳感器125上方的氣體也持續受到壓電致動器122驅動而導入導氣組件承載區1215的通氣孔1215a,進入出氣溝槽1216。最後當氣體進入出氣溝槽1216後,由於壓電致動器122不斷輸送氣體進入出氣溝槽1216,因此出氣溝槽1216內的氣體會被推引並通過出氣通口1216a及出氣框口1261b而向外部排出。
1a:室外氣體偵測模組
1b:室內氣體偵測模組
3a:新風機
31a:進氣通道
311a:進氣入口
312a:進氣出口
32a:排氣通道
321a:排氣入口
322a:排氣出口
33a:循環通道
34a:進氣閥
35a:出氣閥
C:導風機
C1:進氣導風機
C2:出氣導風機
D:過濾清淨組件

Claims (54)

  1. 一種室內空汙防治系統,適用於對一室內之一空汙源實施交換及過濾,包含:複數個氣體偵測模組,偵測該空汙源,並傳輸一氣體偵測數據;至少一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供以接收及比對複數個該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之該氣體偵測數據,並智能選擇發出一驅動指令;至少一氣體交換處理裝置,包含至少一導風機、一過濾清淨組件、一進氣通道、一排氣通道及一循環通道,該進氣通道具有至少一進氣入口及至少一進氣出口,該排氣通道具有至少一排氣入口及至少一排氣出口,而至少一該室外氣體偵測模組設置於該進氣通道之該進氣入口,至少一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設置於該進氣通道之該至少一進氣出口,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接收及比對該室外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外之該氣體偵測數據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其中該至少一氣體交換處理裝置接收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所發出該驅動指令,以控制一室外之一外部氣體導入或不導入在該室內之一空間,以確保該氣體交換處理裝置過濾該空汙源被交換形成一乾淨空氣導入該室內;以及至少一室內清淨過濾裝置,包含一導風機及一過濾清淨組件,接收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所發出該驅動指令,啟動過濾交換該室內之該空汙源;其中複數個該氣體偵測模組包含複數個室內氣體偵測模組,複數個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設置於該室內,偵測該室內之該空汙 源,並傳輸一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其中,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接收及比對至少三個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所偵測到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實施智能運算,供以找出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之一區域位置,並智能選擇控制在該空汙源附近之該氣體交換處理裝置或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啟動,智能選擇該氣體交換處理裝置導入或不導入該室外之該外部氣體,以及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即時控制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在一監測機制狀態下而啟動操作,促使該室內之該汙染源通過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中進行過濾淨化,以致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被過濾並交換形成一乾淨空氣。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空汙源是指一懸浮微粒、一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一臭氧、一二氧化硫、一二氧化氮、一鉛、一總揮發性有機物、一甲醛、一細菌、一真菌、一病毒之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監測機制狀態為在該氣體偵測模組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所偵測該氣體偵測數據超過一安全偵測值。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安全偵測值包含一懸浮微粒2.5數量小於35μg/m3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安全偵測值包含一二氧化碳濃度值小於1000ppm。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安全偵測值包含一總揮發性有機物濃度值小於0.56ppm。
  7. 如請求項3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安全偵測值包含一甲醛濃度值小於0.08ppm。
  8. 如請求項3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安全偵測值包含一細菌數量小於1500CFU/m3
  9. 如請求項3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安全偵測值包含一真菌數量小於1000CFU/m3
  10. 如請求項3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安全偵測值包含一二氧化硫濃度值小於0.075ppm。
  11. 如請求項3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安全偵測值包含一二氧化氮濃度值小於0.1ppm。
  12. 如請求項3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安全偵測值包含一一氧化碳濃度值小於9ppm。
  13. 如請求項3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安全偵測值包含一臭氧濃度值小於0.06ppm。
  1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安全偵測值包含一鉛濃度值小於0.15μg/m3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些氣體偵測模組包含一控制電路板、一氣體偵測主體、一微處理器及一通信器,其中該氣體偵測主體、該微處理器及該通信器封裝於該控制電路板形成一體且電性連接,且該微處理器控制該氣體偵測主體之偵測運作,該氣體偵測主體偵測該空汙源而輸出一偵測訊號,該微處理器接收該偵測訊號而運算處理輸出,促使該氣體偵測模組之該微處理器形成該氣體偵測數據,提供給該通信器對外通信傳輸。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氣體偵測主體包含:一基座,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相對於該第一表面; 一雷射設置區,自該第一表面朝向該第二表面挖空形成;一進氣溝槽,自該第二表面凹陷形成,且鄰近於該雷射設置區,該進氣溝槽設有一進氣通口,以及兩側壁分別貫穿一透光窗口,與該雷射設置區連通;一導氣組件承載區,自該第二表面凹陷形成,並連通該進氣溝槽,且於一底面貫通一通氣孔;以及一出氣溝槽,自該第一表面對應到該導氣組件承載區之該底面處凹陷,並於該第一表面未對應到該導氣組件承載區之區域自該第一表面朝向該第二表面挖空而形成,與該通氣孔連通,並設有一出氣通口;一壓電致動器,容設於該導氣組件承載區;一驅動電路板,封蓋貼合該基座之該第二表面上;一雷射組件,定位設置於該驅動電路板上與其電性連接,並對應容設於該雷射設置區中,且所發射出之一光束路徑穿過該透光窗口並與該進氣溝槽形成正交方向;一微粒傳感器,定位設置於該驅動電路板上與其電性連接,並對應容設於該進氣溝槽與該雷射組件所投射之該光束路徑之正交方向位置處,供以對通過該進氣溝槽且受該雷射組件所投射光束照射之該空汙源中所含之一微粒做偵測;一氣體傳感器,定位設置於該驅動電路板上與其電性連接,且容設於該出氣溝槽中,供以對導入該出氣溝槽之該空汙源做偵測;以及一外蓋,罩蓋於該基座,且具有一側板,該側板設有一進氣框口及一出氣框口,該進氣框口對應到該基座之該進氣通口,該出氣框口對應到該基座之該出氣通口; 其中,該外蓋罩蓋該基座,該驅動電路板貼合該第二表面,以使該進氣溝槽定義出一進氣路徑,該出氣溝槽定義出一出氣路徑,藉以驅動該壓電致動器加速導送該基座之該進氣通口外部之該空汙源,由該進氣框口進入該進氣溝槽所定義之該進氣路徑而通過該微粒傳感器上偵測出該空汙源中所含該微粒之一微粒數量值,以及該空汙源再由該通氣孔排入該出氣溝槽定義出該出氣路徑通過該氣體傳感器作偵測,最後自該基座之該出氣通口至該出氣框口排出。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微粒傳感器為偵測一懸浮微粒資訊。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氣體傳感器包含一揮發性有機物傳感器,偵測一二氧化碳或一總揮發性有機物氣體資訊。
  19.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氣體傳感器包含一甲醛傳感器,偵測一甲醛氣體資訊。
  20.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氣體傳感器包含一細菌傳感器,偵測一細菌資訊或一真菌資訊。
  21.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氣體傳感器包含一病毒傳感器,偵測一病毒氣體資訊。
  22.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氣體傳感器包含一溫溼度傳感器,偵測氣體之一溫度及一濕度資訊。
  2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為無線方式接收該氣體偵測數據及發出該驅動指令。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無線為一紅外線、一無線射頻、一WI-FI、一藍芽、一進場通訊之其中之一。
  25. 如請求項23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包含一接收驅動器及一雲端處理裝置,該接收驅動器接收複數個該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氣體偵測數據上傳給該雲端處理裝置,該雲端處理裝置作人工智慧運算及比對,並將比對結果予以智能選擇發出該驅動指令給該接收驅動器,透過該接收驅動器驅動至少一該氣體交換處理裝置及至少一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予以啟動操作。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接收驅動器為一移動式驅動器或一可攜式行動裝置之其中之一。
  27. 如請求項26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移動式驅動器具有一顯示器得以顯示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
  28. 如請求項26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可攜式行動裝置為一智慧型手機得以顯示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
  2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複數個該氣體偵測模組包含至少一室外氣體偵測模組,至少一該室外氣體偵測模組設置於該室外,偵測該室外之該空汙源,並傳輸一室外該氣體偵測數據。
  30. 如請求項29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接收及比對至少三個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所偵測到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實施智能運算,供以找出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之一區域位置,並智能選擇控制在該空汙源附近之該氣體交換處理裝置或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優先啟動,同時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以人工智能運算而智能選擇將其餘複數個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啟動,供以形成一氣流導引該空汙源指向在該空汙源附近之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快速過濾。
  31. 如請求項29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為結合於穿戴式裝置上,直接穿戴於人體上隨時即時偵測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並傳輸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
  32. 如請求項29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氣體交換處理裝置為一新風機,該室外氣體偵測模組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結合於該氣體交換處理裝置上,其中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驅動控制該氣體交換處理裝置之啟動操作,而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接收該室外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外之該氣體偵測數據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經比對後,智能選擇發出該驅動指令給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控制該氣體交換處理裝置啟動操作,以令該導風機導引該室外之該外部氣體通過該過濾清淨組件實施過濾淨化再導入該室內,以及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由該氣體交換處理裝置之該導風機抽引排出,以致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被交換形成一乾淨空氣。
  33. 如請求項32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智能選擇為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接收該室外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外之該氣體偵測數據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比對後,偵測到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高於該室外之該氣體偵測數據時,選擇發出該驅動指令給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控制該氣體交換處理裝置啟動操作,以令該導風機導引該室外之該外部氣體通過該過濾清淨組件實施過濾淨化再導入該室內在該監測機制狀態形成一乾淨空氣。
  34. 如請求項32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氣體交換處理裝置之該導風機設有一進氣導風機及一出氣導風機,其中該過濾清淨組件及該進氣導風機設置於該進氣通道中,該進氣導風機導引該 室外之該外部氣體得由該進氣通道導入通過該過濾清淨組件之過濾處理再導引入該室內,而該出氣導風機設置於該排氣通道中,以令該出氣導風機抽吸該室內之該空汙源進入該排氣通道再排出於該室外,以及該循環通道連通於該進氣通道及該排氣通道之間,致使該出氣導風機抽吸該室內之該空汙源進入該排氣通道,再導入該循環通道中經過該進氣通道中,而由該進氣導風機導引通過該過濾清淨組件再導入該室內形成循環過濾。
  35. 如請求項34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室外之該外部氣體進入該進氣通道之該進氣入口處設有一進氣閥,該排氣通道之該排氣出口設有一出氣閥,而該智能選擇為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接收該室外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外之該氣體偵測數據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比對後,偵測到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高於該室外之該氣體偵測數據時,選擇發出該驅動指令給該室外氣體偵測模組控制該氣體交換處理裝置啟動操作,且控制該進氣閥開啟及控制該出氣閥開啟,以令該進氣導風機導引該室外之該外部氣體通過該過濾清淨組件實施過濾淨化再導入該室內在該監測機制狀態形成一乾淨空氣。
  36. 如請求項34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室外之該外部氣體進入該進氣通道之該進氣入口處設有該進氣閥,該排氣通道之該排氣出口設有該出氣閥,而該智能選擇為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接收該室外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外之該氣體偵測數據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比對後,偵測到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低於該室外之該氣體偵測數據時,選擇發出該驅動指令給該室外氣體偵測模組控制該氣體交換處理裝置啟動操作,且控制該進氣閥關閉及控制該出氣閥開啟,以令該出 氣導風機導引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被抽吸而排出於該室外,或者被抽吸再經過該循環通道進入該進氣通道中,而由該進氣導風機導引通過該過濾清淨組件實施過濾淨化再導入該室內形成一乾淨空氣。
  37. 如請求項29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之一進氣路徑設置至少一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而一出氣路徑設置至少一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促使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接收及比對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以確保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過濾該空汙源被形成一乾淨空氣導入該室內。
  38. 如請求項29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為一冷氣機,以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結合於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上,供以驅動控制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之啟動操作,而該過濾清淨組件設置於該導風機前方,以及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接收該室外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外之該氣體偵測數據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經比對後智能選擇發出該驅動指令給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控制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啟動操作,以令該導風機導引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通過該過濾清淨組件過濾處理,促使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被過濾形成一乾淨空氣。
  39. 如請求項29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為一排油煙機,以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結合於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上,供以驅動控制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之啟動操作,而該過濾清淨組件設置於該導風機後方,以及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接收該室外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外之該氣體偵測數據及該室內 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經比對後智能選擇發出該驅動指令給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控制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啟動操作,以令該導風機導引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通過該過濾清淨組件過濾處理,促使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被過濾形成一乾淨空氣。
  40. 如請求項29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為一抽風機,以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結合於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上,供以驅動控制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之啟動操作,而該過濾清淨組件設置於該導風機之前方,以及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接收該室外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外之該氣體偵測數據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經比對後智能選擇發出該驅動指令給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控制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啟動操作,以令該導風機導引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通過該過濾清淨組件過濾處理,促使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被過濾形成一乾淨空氣。
  41. 如請求項29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為一清淨機,以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結合於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上,供以驅動控制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之啟動操作,而該過濾清淨組件設置於該導風機之前方,以及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接收該室外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外之該氣體偵測數據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經比對後智能選擇發出該驅動指令給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控制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啟動操作,以令該導風機導引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通過該過濾清淨組件過濾處理,促使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被過濾形成一乾淨空氣。
  42. 如請求項29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為一電風扇,以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結合於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上,供以驅動控制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之啟動操作,而該過濾清淨組件設置於該導風機之前方,以及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接收該室外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外之該氣體偵測數據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經比對後智能選擇發出該驅動指令給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控制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啟動操作,以令該導風機導引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通過該過濾清淨組件過濾處理,促使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被過濾形成一乾淨空氣。
  43. 如請求項29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為一吸塵器,以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結合於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上,供以驅動控制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之啟動操作,而該過濾清淨組件設置於該導風機之後方,以及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接收該室外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外氣體偵測數據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內氣體偵測數據,經比對後智能選擇發出該驅動指令給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控制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啟動操作,以令該導風機導引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通過該過濾清淨組件過濾處理,促使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被過濾形成一乾淨空氣。
  44. 如請求項29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為一吹風扇,以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結合於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上,供以驅動控制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之啟動操作,而該過濾清淨組件設置於該導風機之前方,以及該智能控制驅動處理裝置接收該室外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外之該氣體偵測數據及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所輸出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經比對後智能選 擇發出該驅動指令給該室內氣體偵測模組控制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啟動操作,以令該導風機導引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通過該過濾清淨組件過濾處理,促使在該室內之該空汙源被過濾形成一乾淨空氣。
  45. 如請求項32、38、39、40、41、42、43或44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氣體交換處理裝置及該室內清淨過濾裝置上設有一顯示器,得以顯示該室內之該氣體偵測數據。
  4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過濾清淨組件包括一活性碳與一高效濾網。
  47. 如請求項46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過濾清淨組件更包括一沸石網。
  48. 如請求項46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高效濾網上塗佈一層一二氧化氯之潔淨因子,抑制該空汙源中之病毒、細菌。
  49. 如請求項46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高效濾網上塗佈一層萃取了銀杏及日本鹽膚木的草本加護塗層,構成一草本加護抗敏濾網,有效抗敏及破壞通過該高效濾網的流感病毒表面蛋白。
  50. 如請求項46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高效濾網上塗佈一銀離子,抑制該空汙源中之病毒、細菌。
  51. 如請求項47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過濾清淨組件更包括一光觸媒單元。
  52. 如請求項47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過濾清淨組件更包括一光等離子單元所構成。
  53. 如請求項47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過濾清淨組件更包括一負離子單元所構成。
  54. 如請求項47所述之室內空汙防治系統,其中該過濾清淨組件更包 括一電漿離子單元所構成。
TW110115675A 2021-04-29 2021-04-29 室內空汙防治系統 TWI8396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5675A TWI839611B (zh) 2021-04-29 室內空汙防治系統
JP2022011267A JP2022171551A (ja) 2021-04-29 2022-01-27 室内空気汚染防除システム
US17/586,902 US20220349593A1 (en) 2021-04-29 2022-01-28 Indoor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system
CN202210106598.7A CN115264705A (zh) 2021-04-29 2022-01-28 室内空气污染防治系统
EP22155849.7A EP4083525A1 (en) 2021-04-29 2022-02-09 Indoor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5675A TWI839611B (zh) 2021-04-29 室內空汙防治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2320A TW202242320A (zh) 2022-11-01
TWI839611B true TWI839611B (zh) 2024-04-2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7952A (zh) 2019-04-12 2019-08-09 广州佰伦净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物联网室内环境综合处理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7952A (zh) 2019-04-12 2019-08-09 广州佰伦净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物联网室内环境综合处理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8474B (zh) 室內氣體汙染過濾方法
TW202227183A (zh) 氣體交換裝置
TWI811601B (zh) 智能室內空汙防治解決方法
TWI766536B (zh) 氣體抽排裝置
TW202225611A (zh) 智能室內空汙防治解決方法
TW202217205A (zh) 室內空汙防治解決方法
TW202217207A (zh) 室內空汙防治解決方法
TWI806040B (zh) 車內空汙防治系統
CN116792842A (zh) 防治空污新风机
CN116481125A (zh) 防治空污吸尘器
TW202331161A (zh) 防治空污清淨機
TWI839611B (zh) 室內空汙防治系統
TW202235847A (zh) 室內氣體汙染偵測過濾方法
TWI839674B (zh) 防治空污吸塵器
TWI836330B (zh) 防治空污電風扇
TWI832148B (zh) 防治空污吹風機
TWI796113B (zh) 防治空污抽風機
TWI834971B (zh) 室內空汙防治系統
TWI818260B (zh) 嬰兒車空汙防治裝置
TWI837717B (zh) 室內空污清零的中心控制器
TW202242320A (zh) 室內空汙防治系統
TW202244438A (zh) 室內空汙防治系統
TWI837968B (zh) 室內空污偵測清淨系統
TWI825781B (zh) 室內空污偵測清淨防止方法
TW202331156A (zh) 防治空污電風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