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3090A -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3090A
CN113653090A CN202110945371.7A CN202110945371A CN113653090A CN 113653090 A CN113653090 A CN 113653090A CN 202110945371 A CN202110945371 A CN 202110945371A CN 113653090 A CN113653090 A CN 113653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pring
butt
plat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53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53090B (zh
Inventor
梁家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ina Capit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ina Capit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ina Capit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ina Capit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53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530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53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3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53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30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32Foundations for special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其包括套筒、底座以及第一弹簧,套筒顶端内壁固接有支撑板,底座设置在套筒内,第一弹簧设置于支撑板和底座之间;第一弹簧内穿设有滑杆,滑杆的顶端端面固接于支撑板的底面,底座顶面开设有与滑杆相互配合的滑槽;滑杆周面设置有多个放置槽,放置槽内设置有抵接板,抵接板内穿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放置槽的两侧侧壁,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一端固接于放置槽的槽底,第一扭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抵接板靠近放置槽槽底一侧侧面的底端,位于滑槽外的抵接板抵接于底座的顶面,位于滑槽内抵接板抵接于滑槽的内壁。本申请具有改善建筑物倒塌问题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减少污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土地支撑结构是为了加强建筑物的支撑强度。
相关技术中,土壤出现下沉,支撑结构下沉,支撑结构内的第一弹簧通过恢复力推动横板向上运动,横板向上升起,抵接建筑物的底面,支撑起建筑物。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建筑物倾斜,建筑物挤压横板,由于横板是通过第一弹簧支撑,第一弹簧在受到压力时,容易产生形变收缩,使得横板位置下降,使得建筑物倾斜程度进一步增大,建筑物的重力继续作用横板,使横板位置进一步下降,建筑物倾斜程度再进一步增大,可能造成建筑物倒塌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建筑物倒塌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包括套筒、底座以及第一弹簧,所述套筒竖直设置,所述套筒顶端内壁固接有支撑板,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一弹簧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面;所述第一弹簧内穿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端端面固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所述底座顶面开设有与所述滑杆相互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杆周面设置有多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内穿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放置槽的两侧侧壁,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一端固接于所述放置槽的槽底,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抵接板靠近所述放置槽槽底一侧侧面的底端,位于所述滑槽外的所述抵接板抵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位于滑槽内所述抵接板抵接于所述滑槽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土壤下沉时,支撑结构随着土壤下沉,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第一弹簧将支撑板撑起,继续抵接建筑物的底面,支撑板上升过程中,带动滑杆向上运动,放置槽内的抵接板越过底座顶面时,抵接板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被弹出放置槽外,建筑物向支撑板施加压力,支撑板下压滑杆,使得滑杆上的抵接板抵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面,可以阻碍滑杆继续下滑,第一弹簧很难被继续压缩,从而可以实现支撑板位置固定,进而可以实现建筑物位置固定,有利于改善建筑物倾斜倒塌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放置槽靠近所述支撑板一侧的侧壁开设有供与所述底座顶面接触的所述抵接板插入的定位槽,所述抵接板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腰型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物下压支撑板,滑杆向滑槽内移动,抵接板受底座顶面的作用力,抵接板端部进入到卡槽内,抵接板被进一步固定,从而可以提高抵接板的抵接强度,进而可以提高抵接板的抵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抵接板抵接于所述底座顶面一端的端面倾斜,所述抵接板端部的倾斜面抵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抵接板抵接于底座顶面一端的端面倾斜,使得抵接板端部与底座顶面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以分散抵接板端部的压力,有利于提高抵接板的支撑强度。
可选的,所述滑杆上套设有两个导向环,两个所述导向环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内,其中一个所述导向环固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另一个所述导向环固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两个所述导向环相对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顶面的导向环和支撑板底面的导向环对弹簧进行导向和定位,以阻碍弹簧发生错位,使得弹簧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从而可以减少弹簧因手里不均出现弯曲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底座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穿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凹槽两侧的侧壁,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一端固接于所述凹槽的槽底,所述第二扭簧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板,所述套筒内壁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板相互配合的卡槽,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用于将限位板固定在凹槽内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未使用支撑结构的情况下,限位板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抵进卡槽内,第一弹簧对支撑板施加向上的力,套筒具有向上的运动趋势,使得限位板抵紧卡槽内壁,套筒被固定;当使用支撑结构时,在支撑板顶面施加向下的压力,套筒挤压限位板,限位板进入凹槽内,通过固定组件将限位板固定在凹槽内,支撑板在第一弹簧作用下升起,便可以对建筑物底面进行支撑。
可选的,所述底座顶面开设有与凹槽连通的通孔,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弹簧、顶板以及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限位杆底端抵接于所述限位板上,所述顶板固接于所述限位杆的顶端端面,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限位杆上,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接于所述顶板的底面,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限位板进行固定时,套筒将限位板挤进凹槽的过程中,限位板顶端顶起限位杆,当限位板逐渐靠近竖直状态时,限位杆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插进所述凹槽内,限位板被限位杆固定。
可选的,所述底座底面固接有底板,所述套筒底端端面抵接于所述底板的顶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底座底面固接有底板,利用底板可以增大底座对土壤的支撑面积,有利于提高底座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套筒内壁固接有导向条,所述底座周面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条相互配合的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在底座上滑动时,导向条在导向槽内滑动,利用导向条和导向槽可以对套筒进行定位,使得限位板能够准确卡进卡槽内。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当土壤下沉时,支撑结构随着土壤下沉,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第一弹簧将支撑板撑起,继续抵接建筑物的底面,支撑板上升过程中,带动滑杆向上运动,放置槽内的抵接板越过底座顶面时,抵接板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被弹出放置槽外,建筑物向支撑板施加压力,支撑板下压滑杆,使得滑杆上的抵接板抵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面,可以阻碍滑杆继续下滑,第一弹簧很难被继续压缩,从而可以实现支撑板位置固定,进而可以实现建筑物位置固定,有利于改善建筑物倾斜倒塌的问题;
当在未使用支撑结构的情况下,限位板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抵进卡槽内,第一弹簧对支撑板施加向上的力,套筒具有向上的运动趋势,使得限位板抵紧卡槽内壁,套筒被固定;当使用支撑结构时,在支撑板顶面施加向下的压力,套筒挤压限位板,限位板进入凹槽内,通过固定组件将限位板固定在凹槽内,支撑板在第一弹簧作用下升起,便可以对建筑物底面进行支撑;
当需要对限位板进行固定时,套筒将限位板挤进凹槽的过程中,限位板顶端顶起限位杆,当限位板逐渐靠近竖直状态时,限位杆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插进所述凹槽内,限位板被限位杆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套筒;11、支撑板;12、卡槽;13、导向条;14、过渡槽;2、底座;21、滑槽;22、凹槽;23、限位板;24、第二转轴;25、第二扭簧;26、通孔;27、底板;28、导向槽;3、第一弹簧;4、滑杆;41、放置槽;42、抵接板;421、腰型孔;43、第一转轴;44、第一扭簧;45、定位槽;6、导向环;7、固定组件;71、第二弹簧;72、顶板;73、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参照图1和图2,结构包括套筒1、底座2以及第一弹簧3,套筒1竖直设置,套筒1顶端内壁一体成型有支撑板11;底座2呈圆柱状,底座2设置在套筒1内,底座2与套筒1滑移配合,套筒1内壁对称固接有两个导向条13,导向条13竖直设置,底座2周面开设有与两个导向条13相互配合的导向槽28,导向槽28与底座2顶面连通,通过导向条13和导向槽28限制套筒1转动,底座2底面固接有底板27,底板27的顶面可以抵接于套筒1的底端端面;第一弹簧3竖直设置于套筒1内,第一弹簧3顶端抵接于支撑板11的底面,第一弹簧3的底端抵接于底座2的顶面,支撑板11底面的中间位置固接有滑杆4,滑杆4穿设于第一弹簧3内,底座2顶面开设有与滑杆4相互配合的滑槽21;滑杆4上套设有两个导向环6,两个导向环6均位于第一弹簧3内,其中一个导向环6固接于支撑板11的底面,另一个导向环6固接于底座2的顶面,两个导向环6相对齐,通过导向环6限制第一弹簧3发生偏移,使第一弹簧3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参照图3和图4,滑杆4远离支撑板11一端的周面开设有多个放置槽41,放置槽41沿底座2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位于同一高度的放置槽41绕滑杆4周面均匀分布;放置槽41内设置有抵接板42,抵接板42上开设有腰型孔421,腰型孔421内穿设有第一转轴43,第一转轴43两端转动连接于放置槽41两侧侧壁,放置槽41内设置有第一扭簧44,第一扭簧44的一端固接于放置槽41的槽底,第一扭簧44的另一端抵接于抵接板42靠近放置槽41槽底一侧侧面的底端;位于滑槽21内的抵接板42抵接于滑槽21的内壁,位于放置槽41外的抵接板42的底端抵接于底座2的顶面,抵接板42的底端端面呈倾斜面,抵接板42底端的倾斜面抵接于底座2的顶面,以增大抵接板42与底座2的接触面积,放置槽41靠近支撑板11一侧的侧壁开设有供与底座2顶面接触的抵接板42插入的定位槽45。
当土壤下沉时,支撑结构随着土壤下沉,第一弹簧3通过底座2的支撑将支撑板11撑起,继续抵接建筑物的底面,支撑板11上升过程中,带动滑杆4向上运动,滑杆4的放置槽41内的抵接板42越过底座2顶面时,抵接板42在第一扭簧44的作用下被弹出放置槽41外,抵接板42呈倾斜状,建筑物向支撑板11施加压力,支撑板11下压滑杆4,抵接于底座2顶面的抵接板42在底座2的支撑下,滑进定位槽45,抵接板42被固定,滑杆4下滑趋势停止,支撑板11便很难下移,第一弹簧3也很难被压缩,从而可以实现建筑物位置固定,有利于改善建筑物倾斜倒塌的问题。
参照图3和图5,底座2周面开设有多个凹槽22,凹槽22沿底座2顶端一周均匀分布,凹槽22内设置有限位板23,限位板23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4,第二转轴24两端转动连接于凹槽22两侧的侧壁;凹槽22内设置有第二扭簧25,第二扭簧25一端固接于凹槽22的槽底,第二扭簧25的另一端抵接于限位板23靠近凹槽22槽底一侧的侧面,套筒1内壁开设有与限位板23相互配合的卡槽12。
参照图5,底座2顶面开设有多个通孔26,多个通孔26分别与多个凹槽22连通,通孔26的轴线位于第二转轴24靠近凹槽22槽底的一侧,固定组件7包括限位杆73、顶板72以及第二弹簧71,限位杆73穿设于通孔26内,限位杆73的底端抵接于限位板23的顶端,顶板72固接于限位杆73远离限位板23的一端端面,第二弹簧71套设在限位杆73上,第二弹簧71的底端固接于底座2的顶面,第二弹簧71的顶端固接于顶板72的底面;套筒1内壁开设有多个过渡槽14,过渡槽14竖直设置,多个过渡槽14的顶端分别与多个卡槽12的底端连通,限位板23底端在过渡槽14内滑动时,限位板23顶端抵接于限位杆73的底端。
在未使用支撑结构的情况下,通过下压支撑板11,套筒1也向下移动,限位板23在过渡槽14内滑动,当卡槽12越过限位板23的底端,限位板23在第二扭簧25的作用下抵进卡槽12内,第一弹簧3对支撑板11施加向上的力,套筒1具有向上的运动趋势,使得限位板23抵紧卡槽12内壁,套筒1被固定;使用支撑结构时,在支撑板11顶面施加向下的压力,套筒1挤压限位板23,限位板23进入凹槽22内,限位杆73在第二弹簧71作用下抵进凹槽22内,位于限位板23靠近凹槽22槽底的一侧,限位板23位置固定,支撑板11在第一弹簧3作用下升起,便可以对建筑物底面进行支撑。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土壤下沉,支撑结构随着土壤下沉,支撑板11在第一弹簧3作用下迅速弹起,支撑板11抵接于建筑物的底面,支撑板11向上运动过程中带动滑杆4向上运动,滑杆4的放置槽41内的抵接板42越过底座2顶面时,抵接板42在第一扭簧44的作用下被弹出放置槽41外,建筑物向支撑板11施加压力,支撑板11下压滑杆4,弹出放置槽41外的抵接板42抵接于底座2的顶面,滑杆4下滑趋势停止,支撑板11便很难下移,第一弹簧3也很难被压缩,从而可以实现建筑物位置固定,有利于改善建筑物倾斜倒塌的问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底座(2)以及第一弹簧(3),所述套筒(1)竖直设置,所述套筒(1)顶端内壁固接有支撑板(11),所述底座(2)设置在所述套筒(1)内,所述第一弹簧(3)设置于所述套筒(1)内,所述第一弹簧(3)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撑板(11)的底面,所述第一弹簧(3)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底座(2)的顶面;所述第一弹簧(3)内穿设有滑杆(4),所述滑杆(4)的顶端端面固接于所述支撑板(11)的底面,所述底座(2)顶面开设有与所述滑杆(4)相互配合的滑槽(21);所述滑杆(4)周面设置有多个放置槽(41),所述放置槽(41)内设置有抵接板(42),所述抵接板(42)内穿设有第一转轴(43),所述第一转轴(43)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放置槽(41)的两侧侧壁,所述放置槽(41)内设置有第一扭簧(44),所述第一扭簧(44)一端固接于所述放置槽(41)的槽底,所述第一扭簧(44)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抵接板(42)靠近所述放置槽(41)槽底一侧侧面的底端,位于所述滑槽(21)外的所述抵接板(42)抵接于所述底座(2)的顶面,位于滑槽(21)内所述抵接板(42)抵接于所述滑槽(21)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41)靠近所述支撑板(11)一侧的侧壁开设有供与所述底座(2)顶面接触的所述抵接板(42)插入的定位槽(45),所述抵接板(42)上开设有腰型孔(421),所述第一转轴(43)穿过所述腰型孔(4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板(42)抵接于所述底座(2)顶面一端的端面倾斜,所述抵接板(42)端部的倾斜面抵接于所述底座(2)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4)上套设有两个导向环(6),两个所述导向环(6)位于所述第一弹簧(3)内,其中一个所述导向环(6)固接于所述支撑板(11)的底面,另一个所述导向环(6)固接于所述底座(2)的顶面,两个所述导向环(6)相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周面设置有凹槽(22),所述凹槽(22)内设置有限位板(23),所述限位板(23)上穿设有第二转轴(24),所述第二转轴(24)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凹槽(22)两侧的侧壁,所述凹槽(22)内设置有第二扭簧(25),所述第二扭簧(25)一端固接于所述凹槽(22)的槽底,所述第二扭簧(25)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板(23),所述套筒(1)内壁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板(23)相互配合的卡槽(12),所述底座(2)上安装有用于将限位板(23)固定在凹槽(22)内的固定组件(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顶面开设有与凹槽(22)连通的通孔(26),所述固定组件(7)包括第二弹簧(71)、顶板(72)以及限位杆(73),所述限位杆(73)穿设于所述通孔(26)内,所述限位杆(73)底端抵接于所述限位板(23)上,所述顶板(72)固接于所述限位杆(73)的顶端端面,所述第二弹簧(71)套设在所述限位杆(73)上,所述第二弹簧(71)一端固接于所述顶板(72)的底面,所述第二弹簧(71)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底座(2)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底面固接有底板(27),所述套筒(1)底端端面抵接于所述底板(27)的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内壁固接有导向条(13),所述底座(2)周面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条(13)相互配合的导向槽(28)。
CN202110945371.7A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 Active CN1136530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5371.7A CN113653090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5371.7A CN113653090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3090A true CN113653090A (zh) 2021-11-16
CN113653090B CN113653090B (zh) 2022-09-30

Family

ID=78480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5371.7A Active CN113653090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5309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538038U (zh) * 2017-11-08 2018-06-26 俞小祥 一种管桩和桩帽的连接结构
CN108952217A (zh) * 2018-07-31 2018-12-07 深圳市律远汇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
CN110158632A (zh) * 2019-05-28 2019-08-23 武汉中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软土地基防沉降的地基结构及其方法
CN209976024U (zh) * 2019-05-24 2020-01-21 董永新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建筑斜支撑结构
CN112323818A (zh) * 2020-11-25 2021-02-05 成都城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土钉墙支护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538038U (zh) * 2017-11-08 2018-06-26 俞小祥 一种管桩和桩帽的连接结构
CN108952217A (zh) * 2018-07-31 2018-12-07 深圳市律远汇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
CN209976024U (zh) * 2019-05-24 2020-01-21 董永新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建筑斜支撑结构
CN110158632A (zh) * 2019-05-28 2019-08-23 武汉中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软土地基防沉降的地基结构及其方法
CN112323818A (zh) * 2020-11-25 2021-02-05 成都城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土钉墙支护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3090B (zh) 2022-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39747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安全防护装置
CN113653090B (zh)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土地支撑结构
CN115077504B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设计的工程测量标杆装置
CN211571441U (zh) 一种桥梁维修用千斤顶
CN215999492U (zh) 一种长轴柔性辅助支撑装置
CN215393453U (zh) 一种塔筒筒节焊接辅助装置
CN211498520U (zh) 一种桥梁支承结构
CN214884427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建筑用斜支座
CN211647969U (zh) 一种通信维护用多功能维护升降装置
CN219671070U (zh) 一种具有稳固机构的桥梁支座
CN218205559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施工架
CN217681828U (zh) 矿山开采用液压支架
CN215443051U (zh) 一种爬架导座定位装置
CN221073097U (zh) 一种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
CN220849707U (zh) 一种巷道快速支撑结构
CN219241189U (zh) 一种具有金属底架的运动地板装置
CN219901050U (zh) 一种机床调平装置
CN219645440U (zh) 一种拼接式服务台
CN218192333U (zh) 一种弹簧预压机
CN211966322U (zh) 一种气撑杆自动锁紧和解锁装置
CN220279528U (zh) 一种极板的梁安装装置
CN213673909U (zh) 一种整体组装转向节用滚针轴承的工具
CN211994348U (zh) 一种纤维基体成型机回转盘工位防护装置
CN208451698U (zh) 一种稳固性高的豆腐分割设备
CN212239936U (zh) 一种风机轮毂的压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