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1269A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1269A
CN113641269A CN202110874112.XA CN202110874112A CN113641269A CN 113641269 A CN113641269 A CN 113641269A CN 202110874112 A CN202110874112 A CN 202110874112A CN 113641269 A CN113641269 A CN 113641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rack detection
display panel
touch electrode
function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41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竟
卢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7411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412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41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1269A/zh
Priority to US17/672,514 priority patent/US11640218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7Position sensing using the local deformation of sensor ce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12Test circuits or failure detection circuits included in a display system, as permanent part thereof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4/00Aspects of interface with display us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功能部件区、至少部分围绕功能部件区设置的显示区、设于功能部件区和显示区之间的第一非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设置的第二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块;触控信号线,触控信号线与触控电极块对应连接,多条触控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复用为裂纹检测线,裂纹检测线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非显示区且围绕功能部件区设置。通过将触控信号线复用为裂纹检测线,同时实现了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和裂纹检测功能,避免额外设置用于裂纹检测的走线,降低了裂纹检测线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同时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集成度以及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更大的屏占比,一些显示面板使用了屏内挖孔技术,即在有效显示区内设置用于放置前置摄像头等硬件的挖孔区域。例如,在显示面板中切割出开孔,以将原本位于边框区的摄像头等装置至于该开孔内,从而达到压缩边框的目的。但是,在显示面板上切割开孔时,在孔的边缘会出现切割裂纹,该裂纹向显示区延伸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将触控信号线复用为裂纹检测线,同时实现了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和裂纹检测功能,避免额外设置用于裂纹检测的走线,降低了裂纹检测线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同时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集成度以及空间利用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具有功能部件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功能部件区设置的显示区、设于所述功能部件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的第一非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第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块;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电极块对应连接,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复用为裂纹检测线,所述裂纹检测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且围绕所述功能部件区设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包括:在触控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向所述触控电极块发送触控信号;在裂纹检测阶段通过所述触控信号线中复用的裂纹检测线向所述触控电极块发送裂纹检测信号并接收反馈信号;当所述反馈信号和参考信号值之间的差值超过误差范围时,输出警示信号。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触控电极层和触控信号线,通过触控信号线向各个触控电极块传输触控信号,以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同时,多条触控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复用为裂纹检测线,且裂纹检测线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非显示区且围绕功能部件区设置,当功能部件区产生裂纹时,裂纹检测线会因裂纹而产生破损甚至断裂等问题,造成裂纹检测线的电阻发生变化,进而造成信号传输问题,通过检测裂纹检测线所传输的信号或者裂纹检测线所连接的触控电极块的电容变化等参数即可判断是否产生裂纹,能够有效筛出裂纹不良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将触控信号线复用为裂纹检测线,同时实现了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和裂纹检测功能,避免额外设置用于裂纹检测的走线,降低了裂纹检测线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同时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集成度以及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处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处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C处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4中C处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D处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8中D处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10中E-E处的膜层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能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发明意在覆盖落入所对应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实施方式,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为OLED)显示面板、液晶面板或微型平面显示面板(Micro-OLED或Micro-LED)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具有功能部件区TA、至少部分围绕功能部件区TA设置的显示区AA、设于功能部件区TA和显示区AA之间的第一非显示区NA1和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AA设置的第二非显示区NA2,显示面板包括: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块1;触控信号线2,触控信号线2与触控电极块1对应连接,多条触控信号线2中的至少一条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裂纹检测线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非显示区NA1且围绕功能部件区TA设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触控电极层和触控信号线2,通过触控信号线2向各个触控电极块1传输触控信号,以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同时,多条触控信号线2中的至少一条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且裂纹检测线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非显示区NA1且围绕功能部件区TA设置,当功能部件区TA产生裂纹时,裂纹检测线3会因裂纹而产生破损甚至断裂等问题,造成裂纹检测线3的电阻发生变化,进而造成信号传输问题,通过检测裂纹检测线3所传输的信号或者裂纹检测线3所连接的触控电极块1的电容变化等参数即可判断是否产生裂纹,能够有效筛出裂纹不良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将触控信号线2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同时实现了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和裂纹检测功能,避免额外设置用于裂纹检测的走线,降低了裂纹检测线3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同时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集成度以及空间利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区AA至少部分围绕功能部件区TA设置,功能部件区TA即镂空区或者孔区,可以将触控电极层以及至少部分的显示器件层9镂空。具体的,显示器件层9包括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封装层、发光层和阵列层,镂空孔至少镂空位于功能部件区TA的封装层、发光层以及阵列层中的无机膜层,例如栅极绝缘层等,提高功能部件区TA的透光率。镂空孔可以延伸至衬底8,且衬底8可以采用透明PI(PolyimideFilm,聚酰亚胺),进一步提高功能部件区TA的透光率。镂空孔也可以将衬底8打通,以便于对应功能部件区TA设置光学元件,例如摄像头、指纹识别传感器等。
显示区AA可以围绕整个功能部件区TA设置,也可以部分围绕功能部件区TA设置,以形成Notch显示屏即刘海屏或水滴屏等。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功能部件区TA还可以是包括显示元件的高透光率显示区AA。
可选的,裂纹检测线3可以部分围绕功能部件区TA设置,也可以完全围绕功能部件区TA设置,裂纹检测线3围绕整个功能部件区TA设置时,能够检测功能部件区TA在各个方向上是否产生裂纹,有效提高裂纹检测范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触控信号线2为连接两个触控电极块1的连接线,以便将两个被功能部件区TA隔开的触控电极块1电连接。可选的,触控结构为互容式触控结构(图中未示出),触控电极块1包括相互绝缘设置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控制芯片6通过一条触控信号线2向触控电极块1中的触控驱动电极发送触控驱动信号,并通过另一条触控信号线2将与触控驱动电极组成互电容电极对的触控感应电极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回控制芯片6,由于位于同一行或同一列的触控驱动电极之间需要电连接,位于同一行或同一列的触控感应电极之间需要电连接,当同一行或同一列的触控驱动电极被功能部件区TA隔开成两个触控驱动电极时,或者同一行或同一列的触控感应电极被功能部件区TA隔开成两个触控感应电极时,可以通过触控信号线2作为连接线连接被隔开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或触控感应电极。
在互容式触控结构中,通过检测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来确定触控位置。可以将和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2或者和触控感应驱动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2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以提高显示面板的集成度。触控结构为互容式触控结构时,触控电极块1和触控信号线2分层设置,触控电极块1和触控信号线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触控信号线2通过过孔和触控电极块1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触控信号线2与触控电极块1一一对应连接。
可选的,如图1所示,触控结构为自容式触控结构,也就是各个触控电极块1各自通过触控信号线2连接于控制模块,例如控制芯片6。触控信号线2用于将控制芯片6发出的触控驱动信号发送至各个触控电极块1,并通过同一触控信号线2将触控电极块1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回控制芯片6。
在自容式触控结构中触控信号线2和触控电极块1同层设置,在发明人的研究中发现由于触控信号线2和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的设计,触控信号线2需要利用各触控电极块1之间的间隔进行走线,但受到功能部件区TA的阻碍,会出现部分触控电极块1的触控信号线2走线需要空间设置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将触控信号线2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的设计,裂纹检测线3可以延伸至第一非显示区NA1,绕过功能部件区TA和控制芯片6进行电连接,在实现显示面板裂纹检测功能的同时解决了这部分触控信号线2的出线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感应方式不同,自容式触控结构中的触控电极块1之间设置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的触控信号线2对触控检测的影响较小。因为自容式触控结构并不是通过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边缘电场变化来检测触控位置的,电极块之间间隔内设置用来给裂纹检测线3传递信号的信号线对触控电极的影响可以减小,因此不会影响显示面板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在兼顾触控与裂纹检测功能的同时,减少导电层的数量,实现显示面板的薄型化。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可选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块1采用电阻率低的不透明金属制作,例如铜、铝等,以保证触控效果。
请参阅图1至图3,为了减少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的触控信号线2走线距离,避免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的触控信号线2和其他触控信号线2之间发生干扰,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块1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块11,第一触控电极块11的至少一边缘与功能部件区TA相邻设置,和第一触控电极块11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2中的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2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触控电极块11即和功能部件区TA相邻的触控电极块1,由于第一触控电极块11距离功能部件区TA相比于其他的触控电极块1更近,从第一触控电极块11延伸出的触控信号线2能够直接进入第一非显示区NA1,以围绕功能部件区TA设置,不需经过其他的触控电极块1,有效避免了裂纹检测线3和其他的触控电极块1或者触控信号线2之间发生干扰,便于走线。
请参阅图1,为了实现显示面板的裂纹检测功能,显示面板还包括裂纹检测电路,裂纹检测电路包括裂纹检测部5以及和裂纹检测部5电连接的裂纹检测线3,裂纹检测部5设置于第二非显示区NA2。
可以理解的是,当裂纹检测线3因裂纹产生损坏时,其电阻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裂纹检测线3所传输的电压信号或者电流信号等电信号发生变化,通过裂纹检测部5能够同步检测到裂纹检测线3的信号变化,进而确定显示面板的功能部件区TA是否产生裂纹,有效筛出具有裂纹的不良品。且为了避免裂纹检测部5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将裂纹检测部5设置于第二非显示区NA2,裂纹检测部5具体可以为检测焊盘或者其他能够检测电容、电压等参数的检测电路等。
在发明人的研究中发现由于触控信号线2和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的设计,触控信号线2需要利用各触控电极块1之前的间隔进行走线,但受到功能部件区TA的阻碍,会出现部分第一触控电极块11的触控信号线2走线困难的问题。
请参阅图1和图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控制芯片6,控制芯片6位于功能部件区TA第一方向Y的一侧,各触控信号线2分别和控制芯片6电连接,在第一方向Y上,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块11中包括设于功能部件区TA背离控制芯片6一侧的第一甲触控电极块111,裂纹检测线3复用第一甲触控电极块111连接的触控信号线2。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芯片6用于通过各触控信号线2向触控电极块1发送触控信号,裂纹检测部5可以集成于控制芯片6,以减少所占用的空间,提高显示面板的集成度,也可以将裂纹检测部5单独设置,避免和触控信号之间发生干扰,由于第一甲触控电极块111设于功能部件区TA背离控制芯片6一侧,和第一甲触控电极块111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2和控制芯片6的连接受到功能部件区TA的阻碍,因而将和第一甲触控电极块111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2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裂纹检测线3可以延伸至第一非显示区NA1,绕过功能部件区TA和控制芯片6进行电连接,在实现显示面板裂纹检测功能的同时解决了第一甲触控电极块111的出线问题。
可选的,控制芯片6可以用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裂纹检测功能,不需额外设置裂纹检测部5,具体的,控制芯片6可以通过检测裂纹检测线3所连接的触控电极块1的电容变化来确定是否产生裂纹,例如当控制芯片6所接收到的触控电极块1的当前电压值和预设值之间的差值大于最大偏差值时,则确定有裂纹产生。
由于第一甲触控电极块111设于功能部件区TA背离控制芯片6一侧,采用一条裂纹检测线3时需要将裂纹检测线3围绕功能部件区TA设置多于一圈才能使裂纹检测线3到达出线位置,增大了裂纹检测线3的走线长度,影响了触控信号的传输,进而影响了触控的均一性。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选的,两条和第一甲触控电极块111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2复用裂纹检测线3,且两条裂纹检测线3在第二方向X上关于功能部件区TA对称分布,以使两条裂纹检测线3形成完整的环状结构围绕整个功能部件区TA设置,提高裂纹的检测范围,其中,第二方向X和第一方向Y相垂直。当然,还可以采用更多的和第一甲触控电极块111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2复用裂纹检测线3,并无特殊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3,为了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均一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控制芯片6,控制芯片6位于功能部件区TA第一方向Y的一侧,各触控信号线2分别和控制芯片6电连接,在第一方向Y上,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块11中包括设于功能部件区TA靠近控制芯片6一侧的第一乙触控电极块112,裂纹检测线3复用第一乙触控电极块112连接的触控信号线2。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乙触控电极块112设于功能部件区TA靠近控制芯片6一侧的,即第一乙触控电极块112距离控制芯片6相对较近,如果第一乙触控电极块112的触控信号线2直接朝向控制芯片6延伸并连接到控制芯片6,那么该触控信号线2会相较于其他第一触控电极块11的触控信号线2更短,将和第一乙触控电极块112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2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能够有效补偿走线长度差异导致的信号loading(负载),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均一性。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第一触控电极块11的数量小于等于4个时,多条触控信号线2中的一条触控信号线2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具体的,当功能部件区TA的尺寸面积相对较小时,围绕功能部件区TA的第一触控电极块11的数量也相应减少,而功能部件区TA的外边缘周长相对较小,进而所需的裂纹检测线3的绕线长度相对较小,可以仅通过一条触控信号线2实现裂纹检测功能。
请参阅图4至图11,可选的,当和功能部件区TA相邻设置的触控电极块1的数量大于4个时,多条触控信号线2中的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2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由于第一触控电极块11的数量相对较多,其所围绕的功能部件区TA的尺寸面积相对大,因而可以设置多条裂纹检测线3来相互配合以环绕整个功能部件区TA设置,保证裂纹检测范围。
请参阅图2和图3,由于采用一条裂纹检测线3时,裂纹检测线3在第一非显示区NA1的进线位置和出线位置通常不在同一位置,为了使裂纹检测线3环绕整个功能部件区TA设置,保证裂纹检测范围,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一条裂纹检测线3在沿功能部件区TA的中心向显示区AA辐射的方向F上环绕至少两圈。
需要说明的是,环绕至少两圈并不是指完全闭合的两圈环形,而是非闭合圈,具体在功能部件区TA外周侧的一部分区域内,一条裂纹检测线3环绕有两圈,并不是整个功能部件区TA外周侧均环绕有至少两圈裂纹检测线3。
请参阅图5,当采用多条裂纹检测线3时,为了避免各条裂纹检测线3相互干扰,影响裂纹位置检测的准确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条触控信号线2中的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2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且相邻两条裂纹检测线3在沿功能部件区TA的中心向显示区AA辐射的方向F上不交叠。
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条裂纹检测线3在沿功能部件区TA的中心向显示区AA辐射的方向F上不交叠具体是指,各条裂纹检测线3分别环绕功能部件区TA的一部分区域设置,相互之间不干扰,各条裂纹检测线3分别实现功能部件区TA的一部分区域的裂纹检测,当功能部件区TA产生裂纹时,可以根据具体是哪条裂纹检测线3检测出裂纹大致判断裂纹位置,提高裂纹检测效率。
请参阅图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裂纹检测线3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条,且裂纹检测线3在关于功能部件区TA呈中心对称分布。
裂纹检测线3的数量可以为偶数,也可以为奇数,当裂纹检测线3的数量为两条、四条等偶数时,各裂纹检测线3分别关于功能部件区TA呈中心对称分布,而当裂纹检测线3的数量为三条、五条等奇数时,各裂纹检测线3所形成的整体图案关于功能部件区TA呈中心对称分布,裂纹检测线3在关于功能部件区TA呈中心对称分布能够有效避免相互之间发生干扰,且能够根据具体是哪条裂纹检测线3检测出裂纹大致判断裂纹位置,提高裂纹检测效率。
请参阅图5至图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非显示区NA1设置有围绕功能部件区TA设置的堤坝部7,裂纹检测线3至少部分位于堤坝部7和功能部件区TA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外界水汽容易通过功能部件区TA进入显示面板,对显示面板的其他元器件造成侵蚀,影响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因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围绕功能部件区TA的堤坝部7,通过堤坝部7来阻挡水氧进入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而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的触控信号线2需要越过堤坝部7进入到堤坝部7和功能部件区TA之间的区域,以使裂纹检测线3更加靠近功能部件区TA,提高裂纹检测的灵敏度,保证裂纹检测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7,为了降低裂纹检测线3的断线风险,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裂纹检测线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检测段31、第二检测段32以及第三检测段33;第一检测段31设于堤坝部7背离功能部件区TA一侧,第一检测段31部分相切于堤坝部7的外边缘,第二检测段32穿过堤坝部7,第三检测段33设于堤坝部7靠近功能部件区TA一侧,且第三检测段33部分相切于堤坝部7的内边缘。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检测段31即位于触控电极块1和堤坝部7之间的部分裂纹检测线3,第一检测段31一端由触控电极块1延伸出来,另一端部分相切于堤坝部7的外边缘,避免以垂直于堤坝部7的外边缘的方向进入堤坝部7,第二检测段32越过堤坝部7,而第三检测段33即裂纹检测线3中设于堤坝部7和功能部件区TA之间的部分走线,第三检测段33部分相切于堤坝部7的内边缘,第二检测段32顺着堤坝部7的内边缘出线形成第三检测段33,有效减小了裂纹检测线3的弯折角度,降低了裂纹检测线3的断线风险,保证显示面板的裂纹检测效果。
由于第二检测段32需要越过堤坝部7,而越过堤坝部7具有段差的膜层需要采用爬坡等走线方式,断线风险相对较大,为了避免第二检测段32产生断线,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段32的线宽均大于第一检测段31和第三检测段33的线宽。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二检测段32的走线宽度设置的更大,能够有效增大第二检测段32的强度,降低第二检测段32断线的可能性。
请参阅图8,由于受到功能部件区TA的影响,第一触控电极块11相比于其他的触控电极块1会缺失一部分,影响触控电容大小,为了补偿这部分触控电容,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堤坝部7和第一触控电极块11之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触控补偿块4,各触控补偿块4分别和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块11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各触控补偿块4分别和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块11电连接,以补偿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块11所缺失的部分触控电容,各个触控补偿块4之间间隔设置,以避免相互之间信号干扰,影响触控性能,各个触控补偿块4的尺寸面积并不需要相同,可以根据各第一触控电极块11所缺失的触控电容大小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2通过各触控补偿块4之间的间隔向功能部件区TA的方向延伸形成裂纹检测线3。由于触控信号线2和触控补偿块4同层设置,触控信号线2需要利用各触控补偿块4之间的间隔进行走线进入第一非显示区NA1,形成裂纹检测线3,以避免触控信号线2和不同的触控补偿块4之间接触,造成信号干扰,影响裂纹检测和触控功能。
请参阅图10,为了避免触控信号线2在通过各触控补偿块4之间的间隔时和触控补偿块4之间发生接触,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2由触控补偿块4向功能部件区TA的方向延伸形成裂纹检测线3。
由于各触控补偿块4分别和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块11电连接,触控信号线2通过触控补偿块4也能向第一触控电极块11发送触控信号,即相互电连接的触控补偿块4和第一触控电极块11接收相同的触控信号,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2由触控补偿块4向功能部件区TA的方向延伸形成裂纹检测线3,无需在经过各触控补偿块4之间的间隔,减少了走线长度,同时有效避免了触控信号线2和触控补偿块4之间发生干涉。
请继续参阅图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触控补偿块4具有朝向功能部件区TA的曲形边缘Q,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2由曲形边缘Q的延长线向功能部件区TA的方向延伸形成裂纹检测线3。
可以理解的是,裂纹检测线3沿曲形边缘Q的延长线方向延伸,能够有效降低裂纹检测线3在触控补偿块4出线处发生断线的风险。可选的,曲形边缘Q的弧度和相对的功能部件区TA的外边缘弧形相同,保证功能部件区TA外周侧的触控补偿块4的可触控面积。
请参阅图11,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对各第一触控电极块11进行触控电容补偿,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各第一触控电极块11呈网状结构,触控补偿块4呈整块状。
可以理解的是,呈网状结构第一触控电极块11,由于网格之间设置有开口,其面积小于相同尺寸的整块状的触控补偿块4,整块状即具有完整的、不设置开口的触控表面,呈整块状的触控补偿块4在占用相同空间的情况下能够补偿更大的触控电容。可选的,当第一触控电极块11面积缺失较大时,可以采用呈整块状的触控补偿块4对其进行补偿,当第一触控电极块11面积缺失较大时,可以采用呈网状结构的触控补偿块4对其进行补偿。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8以及设于衬底一侧的显示器件层9,第一触控电极块11和触控补偿块4设于显示器件层9的出光面一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块1为金属网格,触控补偿块4具体为整面状,整面状的触控补偿块4具有较大触控表面,能够产生更大的触控电容,并且触控补偿块4与触控电极块1同层设置,以便于触控补偿块4和对应的触控电极块1之间电连接,实现触控电容补偿。
可选的,当裂纹检测线3由为金属网格的第一触控电极块11直接引出时,由于触控补偿块4与触控电极块1同层设置,需要对应该第一触控电极块11的触控补偿块4设置缝隙以避让裂纹检测线3,以供裂纹检测线3通过并延伸至第一非显示区NA1。
可选的,触控补偿块4位于第一非显示区NA1,在补偿电极块的同时避免图案可见的问题。
请参阅图12,为了进一步对第一触控电极块11进行触控电容补偿,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围绕第一触控电极块11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块12,在垂直于触控电极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各第二触控电极块12的投影面积相等,第二触控电极块12的投影面积大于各第一触控电极块11的投影面积;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块11中包括和第二触控电极块12之间的投影面积差最大的一个或几个第一触控电极块11,与一个或几个第一触控电极块11连接的触控信号线2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触控电极块11需要环绕功能部件区TA设置,第一触控电极块11相比第二触控电极会缺失一部分,以和功能部件区TA相匹配,第二触控电极块12的投影面积大于各第一触控电极块11的投影面积,即各第一触控电极块11的触控电容均小于第二触控电极块12的触控电容,由于裂纹检测线3也是导体,具有一定的电阻,因而裂纹检测线3对于第一触控电极块11也能进行触控电容补偿。具体的,可以选择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块11中包括和第二触控电极块12之间的投影面积差最大的一个或几个第一触控电极块11,即面积缺失最大的第一触控电极块11所连接的触控信号线2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在实现裂纹检测的同时实现对第一触控电极块11的触控电容补偿。
为了提高裂纹检测的准确度,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功能部件区TA具有至少一条曲边,和功能部件区TA的曲边相邻的裂纹检测线3具有和曲边相匹配的延伸路径。可选的,当功能部件区TA呈圆形时,裂纹检测线3形成圆环形结构,以和功能部件区TA的曲边相匹配,对功能部件区TA的边缘可能出现裂纹的各个位置进行检测。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包括:
S110:在触控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2向触控电极块1发送触控信号;
S120:在裂纹检测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2中复用的裂纹检测线3向触控电极块1发送裂纹检测信号并接收反馈信号;
S130:当反馈信号和参考信号值之间的差值超过误差范围时,输出警示信号。
在步骤S110中,可以通过控制芯片6向各个触控电极块1发送触控信号,以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在步骤S120中,可以通过集成于控制芯片6的裂纹检测部5向向触控电极块1发送裂纹检测信号并接收反馈信号,为了简化信号发送步骤,也可以将触控信号复用为裂纹检测信号,即利用触控电极块1的触控信号以及触控电极块1所反馈的感应信号来确定是否产生裂纹,无需额外发送裂纹检测信号。
在步骤S130中,当反馈信号和参考信号值之间的差值超过误差范围时,输出警示信号,误差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具体可以是某一电压值范围或者电容值范围等。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通过将部分触控信号线2复用为裂纹检测线3,同时实现了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和裂纹检测功能,避免额外设置用于裂纹检测的走线,降低了裂纹检测线3对于触控信号的影响,同时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集成度以及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反馈信号包括触控电极块1接收裂纹检测信号后的电压值。当裂纹检测线3产生裂纹时,其自身的电阻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和裂纹检测线3所连接的触控电极块1的电压值。例如,当裂纹检测线3完全断裂时,即裂纹检测线3和其所连接的触控电极块1为开路状态,无反馈信号,也可以理解为反馈信号为零,输出警示信号,以提醒工作人员显示面板出现裂纹。
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Claims (2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功能部件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功能部件区设置的显示区、设于所述功能部件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的第一非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第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块;
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电极块对应连接,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复用为裂纹检测线,所述裂纹检测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且围绕所述功能部件区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块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块,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块的至少一边缘与所述功能部件区相邻设置,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所述触控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复用为所述裂纹检测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裂纹检测电路,所述裂纹检测电路包括裂纹检测部以及和所述裂纹检测部电连接的所述裂纹检测线,所述裂纹检测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位于所述功能部件区第一方向的一侧,各所述触控信号线分别和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块中包括设于所述功能部件区背离所述控制芯片一侧的第一甲触控电极块,所述裂纹检测线复用所述第一甲触控电极块连接的所述触控信号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位于所述功能部件区第一方向的一侧,各所述触控信号线分别和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块中包括设于所述功能部件区靠近所述控制芯片一侧的第一乙触控电极块,所述裂纹检测线复用所述第一乙触控电极块连接的所述触控信号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块的数量小于等于4个时,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中的一条触控信号线复用为所述裂纹检测线;
和/或,
当和所述功能部件区相邻设置的所述触控电极块的数量大于4个时,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中的至少两条所述触控信号线复用为所述裂纹检测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一条所述裂纹检测线在沿所述功能部件区的中心向所述显示区辐射的方向上环绕至少两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中的至少两条所述触控信号线复用为所述裂纹检测线,且相邻两条所述裂纹检测线在沿所述功能部件区的中心向所述显示区辐射的方向上不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纹检测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条,且所述裂纹检测线在关于所述功能部件区呈中心对称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设置有围绕所述功能部件区设置的堤坝部,所述裂纹检测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堤坝部和所述功能部件区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纹检测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检测段、第二检测段以及第三检测段;
所述第一检测段设于所述堤坝部背离所述功能部件区一侧,所述第一检测段部分相切于所述堤坝部的外边缘,所述第二检测段穿过所述堤坝部,所述第三检测段设于所述堤坝部靠近所述功能部件区一侧,且所述第三检测段部分相切于所述堤坝部的内边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段的线宽均大于所述第一检测段和所述第三检测段的线宽。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堤坝部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块之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触控补偿块,各所述触控补偿块分别和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块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通过各所述触控补偿块之间的间隔向所述功能部件区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裂纹检测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由所述触控补偿块向所述功能部件区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裂纹检测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补偿块具有朝向所述功能部件区的曲形边缘,至少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由所述曲形边缘的延长线向所述功能部件区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裂纹检测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块呈网状结构,所述触控补偿块呈整块状。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绕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块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块,在垂直于所述触控电极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块的投影面积相等,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块的投影面积大于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块的投影面积;
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块中包括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块之间的投影面积差最大的一个或几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块,与所述一个或几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块连接的所述触控信号线复用为所述裂纹检测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区具有至少一条曲边,和所述功能部件区的曲边相邻的所述裂纹检测线具有和所述曲边相匹配的延伸路径。
20.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触控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向所述触控电极块发送触控信号;
在裂纹检测阶段通过所述触控信号线中复用的裂纹检测线向所述触控电极块发送裂纹检测信号并接收反馈信号;
当所述反馈信号和参考信号值之间的差值超过误差范围时,输出警示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信号包括所述触控电极块接收所述裂纹检测信号后的电压值。
2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874112.XA 2021-07-30 2021-07-30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36412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4112.XA CN113641269A (zh) 2021-07-30 2021-07-30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7/672,514 US11640218B2 (en) 2021-07-30 2022-02-15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4112.XA CN113641269A (zh) 2021-07-30 2021-07-30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1269A true CN113641269A (zh) 2021-11-12

Family

ID=78419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4112.XA Pending CN113641269A (zh) 2021-07-30 2021-07-30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640218B2 (zh)
CN (1) CN11364126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7162A (zh) * 2021-12-30 2022-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415858A (zh) * 2022-01-19 2022-04-29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检测方法
WO2023185884A1 (zh) * 2022-03-30 2023-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屏辅助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和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72345B1 (ko) * 2018-11-15 2023-08-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검사 방법
KR102583203B1 (ko) * 2018-11-29 2023-09-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581273B1 (ko) * 2018-11-30 2023-09-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KR20200101555A (ko) * 2019-02-19 2020-08-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00105574A (ko) * 2019-02-28 2020-09-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센서 유닛, 이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크랙 검출 방법
KR20210037299A (ko) * 2019-09-27 2021-04-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10143960A (ko) * 2020-05-20 2021-11-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7162A (zh) * 2021-12-30 2022-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27162B (zh) * 2021-12-30 2024-04-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415858A (zh) * 2022-01-19 2022-04-29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检测方法
WO2023185884A1 (zh) * 2022-03-30 2023-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屏辅助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和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31348A1 (en) 2023-02-02
US11640218B2 (en)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41269A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93784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1799404B1 (ko) 터치 패널 그리고 그 터치 패널 제조 방법
CN102096532B (zh) 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80373377A1 (en) Touch control panel and fabric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touch control display screen
US9213452B2 (en) Touch scre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screen
JP2012521026A (ja) 容量型タッチ回路パター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095704B (zh) 检测阵列基板中电路缺陷的装置及方法
CN209764965U (zh)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TW201447666A (zh) 觸控面板
WO2019015248A1 (zh) 一种触控板及led显示屏
US20220342509A1 (en)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4503636A (zh) 触控模组
CN113157150B (zh) 一种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920009B (zh) 触摸显示屏、显示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CN110032017B (zh) 阵列基板的修复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589968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2306073A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JP2017027466A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384907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79393B (zh)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KR20190002540U (ko) 개선된 터치 유리 커버 패널 구조
CN217034726U (zh) 一种触控感应器
US11526232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306074B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