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23767B -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3767B
CN113623767B CN202110925207.XA CN202110925207A CN113623767B CN 113623767 B CN113623767 B CN 113623767B CN 202110925207 A CN202110925207 A CN 202110925207A CN 113623767 B CN113623767 B CN 1136237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
air conditioner
determining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252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23767A (zh
Inventor
张仕强
熊建国
曹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9252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237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23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3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23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3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08Compress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1Inverte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并确定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确定单位换热量与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根据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内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运行状况,对单位换热量与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该方案,通过将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空调换热系统的流量值相耦合,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相耦合的多参数高效换热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调器)内外的换热器(即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高效换热、且换热量匹配,才能保证空调良好的换热效果和低功耗运行。其中,为了实现空调的高效换热,就需要确定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流量最佳值。
相关方案中,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给定室外换热器的目标过冷度值,确定了室外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根据室内机能力需求给定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确定空调换热系统的流量值。由于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空调换热系统的流量值的控制相对独立,至少存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以解决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空调换热系统的流量值的控制相对独立,存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达到通过将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空调换热系统的流量值相耦合,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中,所述空调,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形成所述空调换热系统;所述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并确定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确定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根据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内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运行状况,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调换热系统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为过冷阀或过热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为节流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包括: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所对应的排气饱和温度值,并确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管温度值;确定所述排气饱和温度值与所述出管温度值的差值,作为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或过热度,以表征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和/或,确定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包括: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量,并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根据所述排气量和所述排气压力值,确定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媒流量值,作为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包括: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需求,并确定所述空调的室外环境温度;根据所述换热能力需求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换热压力,并确定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过冷度或初始目标过热度;将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换热压力、以及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过冷度或初始目标过热度下的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确定为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内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运行状况,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包括: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空调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并确定所述空调的风机频率,根据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和所述风机频率,对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开度进行调节;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管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并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根据所述入管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以及所述吸气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度;通过对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开度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度的调节,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中,所述空调,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形成所述空调换热系统;所述空调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并确定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内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运行状况,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调换热系统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为过冷阀或过热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为节流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包括: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所对应的排气饱和温度值,并确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管温度值;确定所述排气饱和温度值与所述出管温度值的差值,作为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或过热度,以表征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和/或,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包括: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量,并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根据所述排气量和所述排气压力值,确定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媒流量值,作为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包括: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需求,并确定所述空调的室外环境温度;根据所述换热能力需求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换热压力,并确定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过冷度或初始目标过热度;将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换热压力、以及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过冷度或初始目标过热度下的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确定为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内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运行状况,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包括: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空调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并确定所述空调的风机频率,根据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和所述风机频率,对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开度进行调节;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管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并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根据所述入管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以及所述吸气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度;通过对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开度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度的调节,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
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由此,本发明的方案,通过计算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确定最佳耦合点,同时根据室内机运行状况实时修正耦合点,以使换热器充分换热;从而,通过将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空调换热系统的流量值相耦合,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方法中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空调换热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空调换热系统基于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相耦合的多参数高效换热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空调,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形成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第一换热器,如室外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如室内换热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调换热系统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为过冷阀或过热阀,即在制冷模式下作为过冷阀,在制热模式下作为过热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为节流阀。
图6为空调换热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空调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节流阀(如节流电子膨胀阀EEV),过冷阀(如过冷电子膨胀阀EEV),温度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t1、温度传感器t2、温度传感器t3和温度传感器t4),以及压力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P1和压力传感器P2)。
其中,温度传感器t1和温度传感器和t2,设置在室外换热器的进出口处。温度传感器t3和温度传感器t4在室内换热器进出口。压力传感器P1和压力传感器P2,分别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侧和吸气侧。
换热器的换热能力Q=Δh*m,Δh为换热器进出管的焓差值(kj/㎏),m是冷媒质量流量(㎏)。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时,换热器进出管的焓差值Δh降低,冷媒质量流量m值会上升,压缩机吸气量增加,能耗增加。所以,需要尽可能实现换热器进出管的焓差值Δh增大,同时保证充足冷媒流量,也就是两者相耦合,才能实现高效换热和舒适性运行。
所述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30。
在步骤S110处,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并确定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
例如:在制冷模式下,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在制热模式下,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制热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10的具体处理过程,包括以下图2和图3所示的至少一种具体处理过程。
结合图2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10中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210和步骤S220。
步骤S210,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所对应的排气饱和温度值,并确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管温度值。
步骤S220,确定所述排气饱和温度值与所述出管温度值的差值,作为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或过热度,以表征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
具体地,通过检测温度传感器t2、压力传感器P1的值(即温度传感器t2的检测值和压力传感器P1的检测值),可计算出室外机换热器的过冷度。即,室外机换热器的过冷度,等于压力传感器P1的检测值(即压力传感器P1所检测到的压力)所对应的冷媒饱和温度值与温度传感器t2的值(即室外换热器的出管温度值)之差。也就是通过室外机换热器的过冷度,可表征换热器单位制冷量。其中,机组首次开机时,根据环境温度确定的初始值。温度传感器t2、压力传感器P1的值是机组运行过程中检测值,作为修正初始值。
结合图3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10中确定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310和步骤S320。
步骤S310,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量,并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如压力传感器P1的检测值)。
步骤S320,根据所述排气量和所述排气压力值,确定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媒流量值,作为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
具体地,计算压缩机的排气量和检测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的压力值(即压力传感器P1的检测值),可以模拟计算出流经换热器的冷媒流量值,也就是压缩机频率和压力传感器P1的检测值可表征冷媒流量值,通过计算室内机能力需求,确定初始压缩机频率。
其中,压缩机排气量是理想条件下是一个定值,相当于汽车发动机排量,压缩机总的排气量是频率和排量的乘积,所以压缩机频率也可以表征压缩机的排气量。由压缩机频率和排量确定了冷媒的体积流量,由排气压力和温度传感器t1的值可以计算出冷媒的密度,质量等于体积乘密度,进而确定了冷媒流量。从而,通过精确控制室外机换热器冷媒流量和过冷度,保证换热器高效换热。
在步骤S120处,确定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具体地,确定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所述耦合点的数量为一个以上。以及,在一个以上所述耦合点中,确定能够使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能够达到设定值的一个耦合点,作为最佳耦合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20中确定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410至步骤S430。
步骤S410,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需求,并确定所述空调的室外环境温度。
步骤S420,根据所述换热能力需求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换热压力,并确定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过冷度或初始目标过热度。
步骤S430,将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换热压力、以及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过冷度或初始目标过热度下的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确定为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
图7为空调换热系统基于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相耦合的多参数高效换热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以制冷模式为例,空调换热系统基于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相耦合的多参数高效换热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控制空调换热系统运行于制冷模式。
步骤2、在制冷模式下,确定空调换热系统的目标换热压力和目标过冷度。
具体地,不同环境温度下,换热温差不同,换热效果也是不同,通过环境温度确定初始目标换热器压力和初始目标过冷度,如检测当前室外环境温度t5确定初始目标换热压力P0和初始目标过冷度,以通过合适的换热温差,保证高效换热。
具体地,制冷模式运行,室内机能力需求等于开启室内机的额定容量*AT,AT为根据当前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而设置的比例系数。按照室内机制冷能力需求,确定压缩机的初始运行频率F0。其中,根据用户设定温度和当前环境温度差值确定了需求制冷量,根据需求制冷量和压缩机制冷能力,确定压缩机运行频率F0。
在步骤S130处,根据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内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运行状况,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即对所述最佳耦合点进行修正,以使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实现高效换热。并且,还能降低能耗。
考虑到室外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空调换热系统的流量值的控制相对独立,因目标过冷度或过热度控制设定不合理,造成换热器效率低的问题。另外,室外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空调换热系统的流量值的控制相对独立,压缩机运行频率、节流阀等设置不合理,系统流量控制不合理,出现冷媒扰动噪音和高能耗问题。本发明的方案,提出一种基于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相耦合的多参数高效换热控制方法,通过计算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确定最佳耦合点,同时根据室内机运行状况实时修正耦合点,换热器充分发挥换热效果,实现高效换热和降低能耗。这样,将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相耦合,能够实现高效换热和降低能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根据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内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运行状况,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的具体过程,参见以下示例性说明。
下面结合图5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30中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510至步骤S530。
步骤S510,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空调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并确定所述空调的风机频率,根据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和所述风机频率,对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开度进行调节。
步骤S520,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管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并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根据所述入管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以及所述吸气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度。
步骤S530,通过对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开度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度的调节,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
如图7所示,以制冷模式为例,空调换热系统基于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相耦合的多参数高效换热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3、确定压缩机运行频率和风机频率,对过冷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具体地,确定初始目标换热压力P0和初始目标过冷度之后,再控制过冷EEV开度、压缩机运行频率和风机运行频率,使空调换热系统的换热压力和过冷度达到目标值。其中,过冷EEV开度减小,换热过冷度增大。
步骤4、检测室内机温差(即温度传感器t3的检测值和环境温度t6的差值)和压缩机过热度(吸气过热度),对节流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步骤3和步骤4中,通过控制节流阀的开度和过冷阀的开度,能够实现对流经换热器的冷媒流量的控制。
具体地,检测室内机温度差和节流阀开度,可判断当前冷媒流量值是否满足换热需求。再控制过冷阀和压缩机运行频率,实时修正目标换热器压力和目标过冷度,保证室内换热器处于高效换热状态。
其中,当室内机中冷媒充分换热,内机进出管会有过热度,内机节流阀有节流效果,也控制冷媒流量,当节流阀在合理开度时,说明节流效果和流量控制合理。
步骤5、判断当前冷媒流量值是否满足预设值。
若是,则确定与当前冷媒流量值所对应的换热压力和过冷度,为目标换热压力和目标过冷度,并以此执行。
否则,则返回步骤2,对空调换热系统的目标换热压力和目标过冷度进行重新确定。
具体地,检测室内机入管温度(即温度传感器t3的检测值)和环境温度t6的差值,若满足第一设定温度如10℃≤t6-t3≤第二设定温度如15℃,检测压缩机的过热度=温度传感器t4的检测值-压力传感器P2的检测值,过热度达到预设值且节流阀开度在预设范围区间,当同时满足上述条件,说明当前流量满足室内机制冷需求,否则调整目标换热压力和目标过冷度。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制热模式运行时,室内换热器为冷凝器,空调换热系统的控制涉及过热度和过冷度换位,控制方法相同。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计算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确定最佳耦合点,同时根据室内机运行状况实时修正耦合点,以使换热器充分换热。从而,通过将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空调换热系统的流量值相耦合,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形成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第一换热器,如室外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如室内换热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调换热系统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为过冷阀或过热阀,即在制冷模式下作为过冷阀,在制热模式下作为过热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为节流阀。
图6为空调换热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空调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节流阀(如节流电子膨胀阀EEV),过冷阀(如过冷电子膨胀阀EEV),温度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t1、温度传感器t2、温度传感器t3和温度传感器t4),以及压力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P1和压力传感器P2)。
其中,温度传感器t1和温度传感器和t2,设置在室外换热器的进出口处。温度传感器t3和温度传感器t4在室内换热器进出口。压力传感器P1和压力传感器P2,分别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侧和吸气侧。
换热器的换热能力Q=Δh*m,Δh为换热器进出管的焓差值(kj/㎏),m是冷媒质量流量(㎏)。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时,换热器进出管的焓差值Δh降低,冷媒质量流量m值会上升,压缩机吸气量增加,能耗增加。所以,需要尽可能实现换热器进出管的焓差值Δh增大,同时保证充足冷媒流量,也就是两者相耦合,才能实现高效换热和舒适性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并确定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该控制单元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10。
例如:在制冷模式下,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在制热模式下,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制热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所对应的排气饱和温度值,并确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管温度值。该控制单元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10。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排气饱和温度值与所述出管温度值的差值,作为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或过热度,以表征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该控制单元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20。
具体地,通过检测温度传感器t2、压力传感器P1的值(即温度传感器t2的检测值和压力传感器P1的检测值),可计算出室外机换热器的过冷度。即,室外机换热器的过冷度,等于压力传感器P1的检测值(即压力传感器P1所检测到的压力)所对应的冷媒饱和温度值与温度传感器t2的值(即室外换热器的出管温度值)之差。也就是通过室外机换热器的过冷度,可表征换热器单位制冷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量,并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如压力传感器P1的检测值)。该控制单元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10。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排气量和所述排气压力值,确定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媒流量值,作为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该控制单元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20。
具体地,计算压缩机的排气量和检测换热器的压力值(即压力传感器P1的检测值),可以模拟计算出流经换热器的冷媒流量值,也就是压缩机频率和压力传感器P1的检测值可表征冷媒流量值,通过计算室内机能力需求,确定初始压缩机频率。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该控制单元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120。具体地,确定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所述耦合点的数量为一个以上。以及,在一个以上所述耦合点中,确定能够使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能够达到设定值的一个耦合点,作为最佳耦合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需求,并确定所述空调的室外环境温度。该控制单元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10。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换热能力需求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换热压力,并确定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过冷度或初始目标过热度。该控制单元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20。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将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换热压力、以及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过冷度或初始目标过热度下的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确定为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该控制单元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30。
图7为空调换热系统基于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相耦合的多参数高效换热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以制冷模式为例,空调换热系统基于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相耦合的多参数高效换热控制装置,包括:
步骤1、控制空调换热系统运行于制冷模式。
步骤2、在制冷模式下,确定空调换热系统的目标换热压力和目标过冷度。
具体地,不同环境温度下,换热温差不同,换热效果也是不同,通过环境温度确定初始目标换热器压力和初始目标过冷度,如检测当前室外环境温度t5确定初始目标换热压力P0和初始目标过冷度。
具体地,制冷模式运行,室内机能力需求等于开启室内机的额定容量*AT,AT为根据当前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而设置的比例系数。按照室内机制冷能力需求,确定压缩机的初始运行频率F0。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内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运行状况,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即对所述最佳耦合点进行修正,以使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实现高效换热。并且,还能降低能耗。该控制单元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130。
考虑到室外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空调换热系统的流量值的控制相对独立,因目标过冷度或过热度控制设定不合理,造成换热器效率低的问题。另外,室外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空调换热系统的流量值的控制相对独立,压缩机运行频率、节流阀等设置不合理,系统流量控制不合理,出现冷媒扰动噪音和高能耗问题。本发明的方案,提出一种基于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相耦合的多参数高效换热控制装置,通过计算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确定最佳耦合点,同时根据室内机运行状况实时修正耦合点,换热器充分发挥换热效果,实现高效换热和降低能耗。这样,将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相耦合,能够实现高效换热和降低能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内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运行状况,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空调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并确定所述空调的风机频率,根据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和所述风机频率,对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开度进行调节。该控制单元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510。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管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并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根据所述入管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以及所述吸气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度。该控制单元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520。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通过对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开度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度的调节,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该控制单元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530。
如图7所示,以制冷模式为例,空调换热系统基于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相耦合的多参数高效换热控制装置,还包括:
步骤3、确定压缩机运行频率和风机频率,对过冷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具体地,确定初始目标换热压力P0和初始目标过冷度之后,再控制过冷EEV开度、压缩机运行频率和风机运行频率,使空调换热系统的换热压力和过冷度达到目标值。其中,过冷EEV开度减小,换热过冷度增大。
步骤4、检测室内机温差(即温度传感器t3的检测值和环境温度t6的差值)和压缩机过热度(吸气过热度),对节流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步骤3和步骤4中,通过控制节流阀的开度和过冷阀的开度,能够实现对流经换热器的冷媒流量的控制。
具体地,检测室内机温度差和节流阀开度,可判断当前冷媒流量值是否满足换热需求。再控制过冷阀和压缩机运行频率,实时修正目标换热器压力和目标过冷度,保证室内换热器处于高效换热状态。
步骤5、判断当前冷媒流量值是否满足预设值。
若是,则确定与当前冷媒流量值所对应的换热压力和过冷度,为目标换热压力和目标过冷度,并以此执行。
否则,则返回步骤2,对空调换热系统的目标换热压力和目标过冷度进行重新确定。
具体地,检测室内机入管温度(即温度传感器t3的检测值)和环境温度t6的差值,若满足第一设定温度如10℃≤t6-t3≤第二设定温度如15℃,检测压缩机的过热度=温度传感器t4的检测值-压力传感器P2的检测值,过热度达到预设值且节流阀开度在预设范围区间,当同时满足上述条件,说明当前流量满足室内机制冷需求,否则调整目标换热压力和目标过冷度。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制热模式运行时,室内换热器为冷凝器,空调换热系统的控制涉及过热度和过冷度换位,控制装置相同。
由于本实施例的装置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计算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确定最佳耦合点,同时根据室内机运行状况实时修正耦合点,以使换热器充分换热,能够实现高效换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控制装置的一种空调。该空调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
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计算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确定最佳耦合点,同时根据室内机运行状况实时修正耦合点,以使换热器充分换热,能够降低能耗。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由于本实施例的存储介质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计算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确定最佳耦合点,同时根据室内机运行状况实时修正耦合点,以使换热器充分换热,能够保证换热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由于本实施例的处理器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计算换热器的单位制冷量和流量值,确定最佳耦合点,同时根据室内机运行状况实时修正耦合点,以使换热器充分换热,能够实现高效换热,并有利于降低能耗。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形成空调换热系统;所述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并确定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
确定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包括:确定室内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需求,并确定所述空调的室外环境温度;根据所述换热能力需求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换热压力,并确定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过冷度或初始目标过热度;将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换热压力、以及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过冷度或初始目标过热度下的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确定为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
根据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内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运行状况,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换热系统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为过冷阀或过热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为节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包括:
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所对应的排气饱和温度值,并确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管温度值;
确定所述排气饱和温度值与所述出管温度值的差值,作为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或过热度,以表征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
和/或,
确定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包括:
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量,并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
根据所述排气量和所述排气压力值,确定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媒流量值,作为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内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运行状况,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包括:
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空调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并确定所述空调的风机频率,根据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和所述风机频率,对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开度进行调节;
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管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并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根据所述入管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以及所述吸气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度;
通过对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开度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度的调节,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
5.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形成空调换热系统;所述空调的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并确定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包括:确定室内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需求,并确定所述空调的室外环境温度;根据所述换热能力需求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换热压力,并确定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过冷度或初始目标过热度;将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换热压力、以及所述空调的初始目标过冷度或初始目标过热度下的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确定为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内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运行状况,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换热系统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为过冷阀或过热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为节流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外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包括:
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所对应的排气饱和温度值,并确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管温度值;
确定所述排气饱和温度值与所述出管温度值的差值,作为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或过热度,以表征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单位换热量;
和/或,
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包括:
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量,并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
根据所述排气量和所述排气压力值,确定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媒流量值,作为所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冷媒流量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作为室内换热器的一个换热器的运行状况,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包括:
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空调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并确定所述空调的风机频率,根据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和所述风机频率,对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开度进行调节;
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管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并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根据所述入管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以及所述吸气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度;
通过对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开度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度的调节,对所述单位换热量与所述冷媒流量值的耦合点进行修正。
9.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11.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CN202110925207.XA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Active CN1136237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5207.XA CN113623767B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5207.XA CN113623767B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3767A CN113623767A (zh) 2021-11-09
CN113623767B true CN113623767B (zh) 2022-09-30

Family

ID=78384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25207.XA Active CN113623767B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2376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73162A (ko) * 2014-12-16 2016-06-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8731211B (zh) * 2018-04-25 2020-12-29 武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73497B (zh) * 2018-10-17 2020-07-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调节设备的冷媒量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和空调
CN212006013U (zh) * 2020-03-13 2020-11-24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13175733B (zh) * 2021-04-21 2022-07-19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计算空调器能力能效的方法、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3767A (zh) 202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5466A (zh) 一种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60085B (zh) 空调压缩机最小运行频率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EP1956323A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thereof
CN103196202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78944B (zh) 一种防止空调器排气过热度过小的方法及空调器控制系统
CN111981654B (zh) 空调能效寻优的控制方法
JPH06201176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6145204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3156244A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2005024153A (ja) 多室空気調和機の圧縮機運転周波数制御方法
CN110987240B (zh) 外机感温包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JPH07111283B2 (ja) 多室形空気調和装置
CN111609536B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4031261B2 (ja) 空気調和機
EP3412482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grille device
CN113623767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JP295425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H06207741A (ja) 空気調和機
KR100565995B1 (ko) 실내기 설치 위치에 따른 멀티형 에어컨의 운전 방법
CN115247858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H1114165A (ja) 空気調和機
JP399834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156260A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291478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2061979A (ja) 冷暖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