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9536B - 多联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9536B
CN111609536B CN202010495408.6A CN202010495408A CN111609536B CN 111609536 B CN111609536 B CN 111609536B CN 202010495408 A CN202010495408 A CN 202010495408A CN 111609536 B CN111609536 B CN 1116095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conditioning system
split air
estimated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54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9536A (zh
Inventor
吴孔祥
王命仁
李宏伟
王茹翰
王威
李灏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9540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095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09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9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9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95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8Failure diagnos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40Pressure, e.g. wind pres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根据运行参数,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根据压力差,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本发明提出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基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判断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是否存在无法开启的风险,进而控制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避免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无法开启,可有效提升多联机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平稳性。

Description

多联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对于多联机空调系统而言,在部分室内机运转而部分室内机待机情况下,待开启室内机再开机时,可能由于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的压力差过大,进而存在阀体无法开启的风险,影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制冷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根据运行参数,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根据压力差,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该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多个室内机可同时运行,也可部分运行。当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一部分室内机运行,另一部分室内机待开启时,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存在压力差,这个压力差会使得阀体存在无法开启的风险。
为此,本发明提出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可获取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而后根据该运行参数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进而根据该压力差判断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是否存在无法开启的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以减小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保证该阀体可顺利开启,进而保证用户可顺利开启待开启室内机,提升多联机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平稳性。
本发明提出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基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判断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是否存在无法开启的风险,进而控制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避免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无法开启,可有效提升多联机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平稳性。
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压力差,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的步骤,具体包括:判断压力差是否大于或等于压力阈值;基于压力差大于或等于压力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与待开机室内机相对应的室内机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后,将该压力差与压力阈值相比较;当该压力差大于或等于压力阈值时,判断阀体可能无法开启,此时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当该压力差小于压力阈值时,判断阀体可以正常开启,此时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正常运行即可。特别地,上述压力阈值为该阀体设计的最大开阀压差与工程设计的允差值的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多联机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外机,室外机与多个室内机相连通,获取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获取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基于高度差大于或等于高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高度差和运行参数,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并执行根据压力差,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的步骤。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联机空调系统还包括有室外机,且室外机与多个室内机相连通。特别地,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若存在高度差,该高度差会直接影响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
因此,本发明提出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在获取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后,获取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并判断该高度差是否超过高度阈值。当该高度差小于高度阈值时,说明由于待开启室内机和室外机的高度差引起的压力差较小并可忽略不计,此时根据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即可;当该高度差大于或等于高度阈值时,说明由于待开启室内机和室外机的高度差引起的压力差较大且不可忽略,此时根据室内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与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并在获取到压力差后判断是否需要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运行参数包括排气压力和回气压力,根据高度差和运行参数,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排气压力和回气压力,确定系统压差;将系统压差作为压力差。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包括排气压力和回气压力。其中,当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小于高度阈值时,说明上述压力差是由于系统压差造成的,具体可能是因为室内外温差过大等原因造成。因此,此时根据室外机的排气压力与回气压力确定系统压力,并直接将系统压力作为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即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运行参数包括排气压力和回气压力,根据高度差和运行参数,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高度差、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气态冷媒的密度、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液态冷媒的密度,确定高度差引起的势能差;根据排气压力与回气压力,确定系统压差;根据势能差和系统压差,确定压力差。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包括排气压力和回气压力。其中,当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高度阈值时,说明上述压力差是由于系统压差和高度差引起的重力势能共同造成的。此时,根据室外机的排气压力和回气压力确定系统压差;根据高度差、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气态冷媒的密度、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液态冷媒的密度,确定高度差引起的势能差;然后根据系统压差和高度差引起的势能差,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的步骤。
特别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冷媒在经过蒸发器后变为气态冷媒,在经过冷凝器后变为液态冷媒,而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的密度不同,因此在计算由高度差引起的势能差时,要同时考虑液态冷媒与气态冷媒的密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获取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预置的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获取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时,可以直接获取预设的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具体地,多联机空调系统安装之初,由安装人员设计确认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之间的高度差,并将该高度差录入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信息存储模块中;在获取该高度差时,直接从信息存储模块调取之前录入的信息即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运行参数包括冷媒在室内换热器的饱和温度,获取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冷媒在室内换热器的饱和温度,确定阀体的出口端压力;根据运行参数和高度差预估值,确定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计算出口端预估压力和出口端压力的差值的绝对值;基于绝对值大于偏差阈值的情况下,修正出口端预估压力,直至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基于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的情况下,将高度差预估值作为高度差。
在该技术方案中,运行参数包括冷媒在室内换热器的饱和温度,而在获取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时,还可通过反推计算的方式确定。具体地,根据冷媒在室内换热器的饱和温度,即可得到阀体的进口端温度;根据运行参数和高度差预估值,即可确定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在已知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和出口端压力的情况下,即可反推得到出口端预估压力与出口端压力的偏差,进而根据高度差预估值与高度差之间的偏差,不断地对高度差预估值进行修正,并最终得到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
此外,在已知出口端预估压力和出口端压力的情况下,计算出口端预估压力和出口端压力的差值的绝对值,该绝对值表示出口端压力与出口端压力预估值之间的偏差,也即表示高度值与高度值预估值之间的偏差;当绝对值大于偏差阈值时,说明出口端预估压力和出口端压力的偏差较大,表示高度差预估值与高度差的实际值的偏差较大,此时需对高度差进行修正,而后根据修正后的高度差计算出口端预估压力,并将新计算出的出口端预估压力与出口端压力相比较,经过迭代修正,直至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当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时,说明高度差预估值与实际的高度差已经很接近,此时将高度差预估值作为高度差即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基于绝对值大于偏差阈值的情况下,修正高度差预估值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出口端预估压力大于出口端压力的情况下,减小高度差预估值,确定与减小后的高度差预估值相对应的出口端预估压力,并重新计算绝对值,经过迭代计算直至与减小后的高度差预估值相对应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基于出口端预估压力小于出口端压力的情况下,增大高度差预估值,确定与增大后的高度差预估值相对应的出口端预估压力,并重新计算绝对值,经过迭代计算直至与增大后的高度差预估值相对应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修正高度差预估值的过程中,当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大于阀体的出口端压力时,说明高度差预估值大于高度差,此时减小高度差预估值,并根据减小后的高度差预估值重新计算出口端预估压力,而后计算与减小后的高度差预估值相对应的出口端预估压力和出口端压力的差值的绝对值,并将这个新的绝对值与偏差阈值相比较,在这个新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的情况下,将这个减小后的高度差预估值作为高度差即可,若这个新的绝对值仍然大于偏差阈值,继续减小高度差预估值,并经过迭代计算,直至减小后的高度差预估值相对应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为止。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修正高度差预估值的过程中,当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小于阀体的出口端压力时,说明高度差预估值小于高度差,此时增大高度差预估值,并根据增大后的高度差预估值重新计算出口端预估压力,而后计算与增大后的高度差预估值相对应的出口端预估压力和出口端压力的差值的绝对值,并将这个新的绝对值与偏差阈值相比较,在这个新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的情况下,将这个增大后的高度差预估值作为高度差即可,若这个新的绝对值仍然大于偏差阈值,继续增大高度差预估值,并经过迭代计算,直至增大后的高度差预估值相对应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为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运行参数包括冷媒在室外换热器的饱和温度,根据运行参数和高度差预估值,确定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冷媒在室外换热器的饱和温度,确定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根据高度差预估值,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气态冷媒的密度、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液态冷媒的密度,确定高度差预估值引起的势能差预估值;根据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和势能差预估值,确定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根据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和运行参数,确定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运行参数还包括冷媒在室外换热器的饱和温度。其中,在确定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的过程中,根据室外换热器的饱和温度,即可确定出室外机的出口压力,而后根据高度差预估值,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气态冷媒的密度、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液态冷媒的密度,确定高度差预估值引起的势能差预估值;在已知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和由于高度差预估值引起的势能差预估值的情况下,便可计算得到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而后,根据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和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即可确定出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运行参数包括阀体的开度值、压缩机的转速、单位排量、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根据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和运行参数,确定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转速和单位排量,确定压缩机的单位排气量;根据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确定压缩机的排气密度;根据单位排气量和排气密度,确定冷媒的质量流量;根据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阀体的开度值、冷媒的质量流量,确定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运行参数包括阀体的开度值、压缩机的转速、单位排量、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其中,根据压缩机的转速和单位排量,即可计算得出压缩机的单位排气量,根据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即可得出压缩机的排气密度,根据单位排气量和排气密度,即可计算得出压缩机的质量流量;在已知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阀体的开度值、冷媒的质量流量的情况下,即可确定出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运行参数还包括室外机的吸气压力,根据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和势能差预估值,确定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的步骤之前,还包括:计算吸气压力与预设压力损失值的压力和;比较吸气压力与压力和的大小;基于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大于压力和的情况下,室外机位于待开启室内机的上方;基于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小于或等于压力和的情况下,室外机位于待开启室内机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上下位置关系,决定了由高度差引起的重力势能对于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计算方式和大小。因此,在计算压力差之前,首先根据吸气压力、预设压力损失值和压力修正值确定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之间的位置关系,以进一步计算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
具体地,在计算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的过程中,首先计算吸气压力与预设压力损失值的压力和,而后判断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与压力和的大小关系,进而判断待开启室内机与室外机的位置关系。
其中,当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大于压力和时,说明室外机在上而室内机在下;当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小于或等于压力和时,说明室外机在下而室内机在上。以便后续根据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实际位置关系,计算待开启室内机的进口预估压力,进而计算得出出口预估压力,保证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的计算结果准确。特别地,上述预设压力损失值即为沿程阻力损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基于室外机位于待开启室内机的上方的情况下,根据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和势能差预估值,确定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的步骤,具体包括:计算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与势能差预估值的和,以得到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基于室外机位于待开启室内机的下方的情况下,根据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和势能差预估值,确定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的步骤,具体包括:计算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与势能差预估值的差,以得到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室外机处于待开启室内机的上方时,计算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与势能差预估值的和,并将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与势能差预估值的和作为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进而进行下一步计算。当室外机处于待开启室内机的上方时,计算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与势能差预估值的差,并将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与势能差预估值的差作为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进而进行下一步计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基于压力差大于或等于压力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的频率降低;和/或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阀体的开度增大;和/或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增加旁通;和/或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风挡增大;和/或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的风挡增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大于或等于压力阈值的情况下,对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之一或组合: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的频率降低、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阀体的开度增大、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增加旁通、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风挡增大、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的风挡增大。上述措施均可有效降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系统压差,进而减小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进而消除阀体无法开启的风险,提升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室外机,与多个室内机相连通;存储器,存储器被配置为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适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多个室外机、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被配置为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而处理器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因此,该多联机空调系统具有上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具体地,室外机与多个室内机均连接于冷媒管路。其中,当部分室内机处于运行状态的情况下,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之间会存在一个压力差,而当室内机与室外机存在安装的高度差时,更会增大这个压力差,使得阀体因压力差过大而存在无法开启的风险。本发明提出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处理器在执行存储于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进而提升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温度性。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而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可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因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上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与室外机的安装高度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流程图;
图7是图6所示实施例的多联机空调系统中步骤602的一种实施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实施例一:
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该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多个室内机可同时运行,也可部分运行。当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一部分室内机运行,另一部分室内机待开启时,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存在压力差,这个压力差会使得阀体存在无法开启的风险。
为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该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2,获取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
步骤104,根据运行参数,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
步骤106,根据压力差,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
本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可获取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而后根据该运行参数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进而根据该压力差判断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是否存在无法开启的风险,以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以减小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保证该阀体可顺利开启,进而保证用户可顺利开启待开启室内机,提升多联机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平稳性。
本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基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判断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是否存在无法开启的风险,进而控制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避免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无法开启,可有效提升多联机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平稳性。
在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确定与待开机室内机相对应的室内机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后,将该压力差与压力阈值相比较;当该压力差大于或等于压力阈值时,判断阀体可能无法开启,此时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当该压力差小于压力阈值时,判断阀体可以正常开启,此时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正常运行即可。
具体实施例中,压力阈值为该阀体设计的最大开阀压差与工程设计的允差值的和。
实施例二:
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该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和室外机,且室外机与多个室内机相连通,多个室内机可同时运行,也可部分运行。当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一部分室内机运行,另一部分室内机待开启时,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存在压力差,这个压力差会使得阀体存在无法开启的风险。
为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该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02,获取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
步骤204,获取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
步骤206,判断高度差是否大于或等于高度阈值;若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208,否则执行步骤210;
步骤208,根据高度差和运行参数,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
步骤210,根据运行参数,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
步骤212,根据压力差,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
在该实施例中,多联机空调系统还包括有室外机,且室外机与多个室内机相连通。特别地,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若存在高度差,该高度差会直接影响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
为此,本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在获取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后,获取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并判断该高度差是否超过高度阈值。
当该高度差小于高度阈值时,说明由于待开启室内机和室外机的高度差引起的压力差较小并可忽略不计,此时根据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即可。而后,根据压力差,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
当该高度差大于或等于高度阈值时,说明由于待开启室内机和室外机的高度差引起的压力差较大且不可忽略,此时根据室内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与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而后,根据压力差,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步骤210和步骤212与实施例一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论述。
实施例三:
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该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和室外机,且室外机与多个室内机相连通,多个室内机可同时运行,也可部分运行。当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一部分室内机运行,另一部分室内机待开启时,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存在压力差,这个压力差会使得阀体存在无法开启的风险。
为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该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302,获取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
步骤304,获取预置的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
步骤306,判断高度差是否大于或等于高度阈值;若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308,否则执行步骤310;
步骤308,根据高度差和运行参数,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
步骤310,根据运行参数,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
步骤312,根据压力差,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
在该实施例中,在获取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时,可以直接获取预设的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具体地,多联机空调系统安装之初,由安装人员设计确认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之间的高度差,并将该高度差录入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信息存储模块中;在获取该高度差时,直接从信息存储模块调取之前录入的信息即可。
而后,即可根据高度差与高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判断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的确定方式,并根据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来判断是否需要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操作。
特别地,该实施例中步骤308、步骤310和步骤312与实施例二对应步骤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论述。
实施例四:
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该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和室外机,且室外机与多个室内机相连通,多个室内机可同时运行,也可部分运行。当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一部分室内机运行,另一部分室内机待开启时,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存在压力差,这个压力差会使得阀体存在无法开启的风险。
为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如图4所示,该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402,获取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
步骤404,根据冷媒在室内换热器的饱和温度,确定阀体的出口端压力;
步骤405,根据运行参数和高度差预估值,确定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
步骤406,计算出口端预估压力和出口端压力的差值的绝对值;
步骤410,修正出口端预估压力,直至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并将高度差预估值作为高度差;
步骤412,判断高度差是否大于或等于高度阈值;若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414,否则执行步骤416;
步骤414,根据高度差和运行参数,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
步骤416,根据运行参数,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的步骤;
步骤418,根据压力差,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
在该实施例中,运行参数包括冷媒在室内换热器的饱和温度,在获取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的过程中,在获取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时,还可通过反推计算的方式确定。
具体地,根据冷媒在室内换热器的饱和温度,即可得到阀体的进口端温度;根据运行参数和高度差预估值,即可确定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在已知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和出口端压力的情况下,即可反推得到出口端预估压力与出口端压力的偏差,进而根据高度差预估值与高度差之间的偏差,不断地对高度差预估值进行修正,并最终得到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
而后,即可根据高度差与高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判断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的确定方式,并根据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来判断是否需要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操作。
特别地,该实施例中步骤414、步骤416和步骤418与实施例二对应步骤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论述。
在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已知出口端预估压力和出口端压力的情况下,计算出口端预估压力和出口端压力的差值的绝对值,该绝对值表示出口端压力与出口端压力预估值之间的偏差,也即表示高度值与高度值预估值之间的偏差。
具体实施例中,当绝对值大于偏差阈值时,说明出口端预估压力和出口端压力的偏差较大,表示高度差预估值与高度差的偏差较大,此时需对高度差进行修正,而后根据修正后的高度差计算出口端预估压力,并将新计算出的出口端预估压力与出口端压力相比较,经过迭代修正,直至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
具体实施例中,当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时,说明高度差预估值与实际的高度差已经很接近,此时将高度差预估值作为高度差即可。
在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当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大于阀体的出口端压力时,说明高度差预估值大于高度差,此时减小高度差预估值,并根据减小后的高度差预估值重新计算出口端预估压力,而后计算与减小后的高度差预估值相对应的出口端预估压力和出口端压力的差值的绝对值,并将这个新的绝对值与偏差阈值相比较,在这个新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的情况下,将这个减小后的高度差预估值作为高度差即可,若这个新的绝对值仍然大于偏差阈值,继续减小高度差预估值,并经过迭代计算,直至减小后的高度差预估值相对应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为止。
在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当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小于阀体的出口端压力时,说明高度差预估值小于高度差,此时增大高度差预估值,并根据增大后的高度差预估值重新计算出口端预估压力,并根据增大后的高度差预估值重新计算出口端预估压力,而后计算与增大后的高度差预估值相对应的出口端预估压力和出口端压力的差值的绝对值,并将这个新的绝对值与偏差阈值相比较,在这个新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的情况下,将这个增大后的高度差预估值作为高度差即可,若这个新的绝对值仍然大于偏差阈值,继续增大高度差预估值,并经过迭代计算,直至增大后的高度差预估值相对应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为止。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运行参数还包括冷媒在室外换热器的饱和温度。其中,在确定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的过程中,根据室外换热器的饱和温度,即可确定出室外机的出口压力,而后根据高度差预估值,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气态冷媒的密度、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液态冷媒的密度,确定高度差预估值引起的势能差预估值;在已知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和由于高度差预估值引起的势能差预估值的情况下,便可计算得到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而后,根据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和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即可确定出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运行参数包括阀体的开度值、压缩机的转速、单位排量、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其中,根据压缩机的转速和单位排量,即可计算得出压缩机的单位排气量,根据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即可得出压缩机的排气密度,根据单位排气量和排气密度,即可计算得出压缩机的质量流量;在已知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阀体的开度值、冷媒的质量流量的情况下,即可确定出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上下位置关系,决定了由高度差引起的重力势能对于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预估压力的计算方式和大小。因此,在计算压力差之前,首先根据吸气压力、预设压力损失值和压力修正值确定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之间的位置关系,以进一步计算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
具体实施例中,在判断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位置关系时,计算吸气压力与预设压力损失值的压力和,而后判断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与压力和的大小关系,进而判断待开启室内机与室外机的位置关系。
其中,当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大于压力和时,说明室外机在上而室内机在下;当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小于或等于压力和时,说明室外机在下而室内机在上。以便后续根据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实际位置关系,计算待开启室内机的进口预估压力,进而计算得出出口预估压力,保证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的计算结果准确。具体实施例中预设压力损失值即为沿程阻力损失。
具体实施例中,当室外机处于待开启室内机的上方时,计算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与势能差预估值的和,并将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与势能差预估值的和作为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进而进行下一步计算。
具体实施例中,当室外机处于待开启室内机的上方时,计算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与势能差预估值的差,并将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与势能差预估值的差作为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进而进行下一步计算。
此外,还可根据室外机安装之初或使用维护过程的人为判断作为输入条件,以得到室内机与室外机的位置关系。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大于或等于压力阈值的情况下,对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之一或组合: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的频率降低、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阀体的开度增大、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增加旁通、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风挡增大、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的风挡增大。
上述措施均可有效降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系统压差,进而减小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进而消除阀体无法开启的风险,提升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为电子膨胀阀。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基于多联机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下,冷媒在室内换热器的饱和温度指的蒸发温度,冷媒在室外换热器的饱和温度指的是冷凝温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在技术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时,需保证冷媒流经室外换热器处于过冷态,并保持一定数值的过冷度;保证冷媒流经室内机换热器处于过热态,并保持一定数值的过热度。具体地,可通过室内机和室外机的阀体开度、风机转速等,保证上述过冷度和过热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由于室外机内部管路短气态冷媒压损较小,可以用室外机的排气压力指代其冷凝压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对于液态冷媒而言,沿程阻力损失造成的压降要小于重力影响造成的压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安装管路也以横平竖直为主,故对沿程阻力进行忽略或采用工程给定的估算值代入计算。
实施例五:
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多个室外机、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存储器被配置为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而处理器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因此,该多联机空调系统具有上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具体实施例中,室外机与多个室内机均连接于冷媒管路。其中,当部分室内机处于运行状态的情况下,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之间会存在一个压力差,而当室内机与室外机存在安装的高度差时,更会增大这个压力差,使得阀体因压力差过大而存在无法开启的风险。本发明提出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处理器在执行存储于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进而提升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温度性。
实施例六:
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实施例提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而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可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因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上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具体实施例:
对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与室外机存在高度差时(室外机在上,室内机在下),多联机空调系统制冷运行时,部分室内机运转,室内机待开启的情况下,待开启室内机再开机时可能由于前后压差过大造成阀体开启困难,影响制冷效果。
如图5所示,第一室内机504与第二室内机506均与室外机502存在高度差。其中第一室内机504与室外机502的高度差为H1,第二室内机506与室外机502的高度差为H2。当多联机空调系统制冷运行时冷媒经过室外换热器冷凝后变成液态冷媒流出,受到重力影响会在第一室内机504产生进口压力P1,在第二室内机506产生进口压力P2,而室外机502的出口压力为P0,并且满足P2>P1>P0;液态冷媒经过室内机蒸发后的气态冷媒会回到室外机502。以R410a(一种冷媒型号)为例,室内机出口的气态密度通常在50kg/m3,但室内机进口的液态冷媒密度通常在900kg/m3左右。密度差会因冷媒重力的影响带来压力差(由P=ρgh可计算得出,其中P是重力势能,g是重力加速度,ρ是液态冷媒与气态冷媒的密度差、h是室外机与室内机的高度差),即在相接近的回气压力下,随着高度差的增加,室内机的进口压力提升较大(40m高落差压差会超过200kPa)。进而在第一室内机504制冷运行时,第二室内机506由制冷待机(通常阀体是关死状态)转换为开机的过程中,因为与第一室内机504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出口压差过大而造成打不开的情况。而这种压差是由势能造成的,无法由室外机502检测的高低压力直接反馈得到,故而会存在运行的不可靠风险。
当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与室外机无高度差时,当仅开第一室内机时,如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也可能引起系统的高低压差过大,在第二室内机需要开启的时候,出现第二室内机对应的阀体打不开的风险(图中未示出这一实施例)。
为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保证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顺利开启。具体地,如图6所示,该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602,获取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
步骤604,获取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
步骤606,判断是否具有阀体无法开启的风险,若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610,否则执行步骤608;
步骤608,继续正常运行;
步骤610,进行降压。
该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执行过程如下:
(1)首先获取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安装高度差信息,包含同一套系统内每一台室外机、每一台室内机的物理位置,包含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特别是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
具体地,对于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的高度差的获取方式,可以依据多联机空调系统安装之初,由安装人员设计确认并录入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信息存储模块中的信息确定,还可依据多联机空调系统发运行参数(压缩机吸排气压力、运行的转速排量、室外机冷凝器温度、室内机蒸发器温度等),反推得到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的高度差。
下面,以多联机空调系统当前仅有一室外机,一台室内机制冷运转为例,对反推得到室外机与待开启室内的高度差的具体步骤,进行解释说明。
A、室外机的压缩机按照一定的循环流量运转,通过压缩机的转速和单位转速的排量可以获得压缩机的排气量,再借由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可计算得到对应的排气密度,将密度与排气量相乘进而获取质量流量。此外,也可以由吸气压力、排气压力、转速经压缩机特性系数计算方法获取压缩机的流量。
B、通过多联机空调系统中各个阀体、多联机空调系统中风机的转速,保证冷媒流经室外换热器处于过冷态,并保持一定数值的过冷度;保证冷媒流经室内机换热器处于过热态,并保持一定数值的过热度。
C、依据室内机的管温可以计算得到到达室内机的蒸发压力(也即冷媒在室内换热器的饱和温度);依据室外机管温计算得到室外机的冷凝压力(也即冷媒在室外换热器的饱和温度)。通常情况下室外机内部管路短气态冷媒压损较小,可以用排气压力指代冷凝压力。
D、对于液态冷媒而言,沿程阻力损失造成的压降要小于重力影响造成的压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安装管路也以横平竖直为主,故对沿程阻力进行忽略或采用工程给定的估算值代入计算。
E、室内机与室外机的上下位置关系判断:
方法一:比对蒸发压力与吸气压力,若蒸发压力>吸气压力+沿程阻力损失,则视为室外机在上。若蒸发压力≤吸气压力+沿程阻力损失,则视为室外机在下。
方法二:基于室外机安装之初或使用维护过程的人为判断作为输入条件。
当室外机在上时,室外机出口端压力+高度差增加的压力=室内机进口端压力(忽略沿程阻力损失)。当室外机在下时,室外机出口端压力-高度差增加的压力=室内机进口端压力(忽略沿程阻力损失)。
F、假定室内机与室外机的高度差为H,依据假定的H可以借由室外机冷凝压力,冷媒流经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得到冷媒出室外机的确定状态(即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进而迭代计算得到冷媒进入室内机的确定状态参数(即室内机进口端预估压力,特别地,上述计算过程是在保温较好情况下,视为绝热系统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室内机的阀体开度已知,冷媒流量已知,进口状态参数已知,进而可以得到经过室内机阀体的出口状态(即室内机出口端预估压力),即推导得到的蒸发压力。将推导得到的蒸发压力与借由室内机换热器蒸发温度计算得到的蒸发压力做比较,对H进行迭代修正,进而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高度差H。
同理可以通过室外机制热运转,依照相似的方法,比较排气压力与室内机冷凝压力的差值获得高度差信息。
具体实施例中,图7示出了根据假定高度差H,确定准确的高度差H的步骤,具体地,如图7所示,该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702,运行一台室内机制冷,调节多联机空调系统风速、阀体开度、压缩机频率,保证室外换热器过冷,保证室内换热器过热;
步骤704,以及室内换热器的管温计算的得到时间的蒸发压力;
步骤706,以及吸气压力与蒸发压力,比较得到室外机在上或室外机在下的信息;
步骤708,假定室外机与室内机的高度差为H;
步骤710,由压缩机转速、排气温度及压力参数,获得冷媒循环流量;
步骤712,依据高度差H及室外机冷凝器出口压力、室内机相关参数,推导得到计算的蒸发压力,并与实际蒸发压力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执行步骤714或步骤716;
步骤714,依据偏差修正假定的高度差H;
步骤716,得到精准的高度差。
具体实施例中,当推导得到计算的蒸发压力与实际蒸发压力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偏差阈值时,判定偏差过大并执行步骤714,当推导得到计算的蒸发压力与实际蒸发压力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偏差阈值时,判定偏差过小并执行步骤716。
(2)实时监控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包括整套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排气压力,室内机和室外机的阀体开度等参数信息。
(3)依据前述已经获得的高度差H及运行参数信息的基础上,以图5描述的情况为例,当前系统第一室内机504与室外机502的高度差H1为40m,第二室内机506与室外机502的高度差H2为50m,第一室内机504正常制冷(阀体处于一定开度),第二室内机506由待机关闭状态(阀体关死)转为正常制冷(阀体打开)。已知室外机502的出口端压力P0(可以由排气压力或者室外换热器冷凝压力得到)的情况下,第二室内机506开启前的压力为P2=P0+ρgH2+a,其中ρ为第二室内机506进口管段液态冷媒的平均密度-第二室内机506出口管段气态冷媒的平均密度,工程处理可以以室外机502冷凝器出口密度近似替代,g为重力加速度,H2为第二室内机506与外机高度差,a为沿程阻力损失的估算值,因与重力相比较小可近似处理为0Pa,同时已知室外机502的回气压力,可以近似的将第二室内机506的出口压力等同于回气压力。
因此可以实时得到室第二室内机506阀体的实时开启压差△P,当实时压差△P≥△P设计+B时,即执行降压差控制策略,否则室第二室内机506正常开启,其中△P设计为阀体设计的最大开阀压差,B为工程设计的允差值,通常B≥0。
(4)降压差控制策略,可以但不限为:
A、对室外机进行压缩机降频处理,以降低系统压差。
B、开大室外机阀体或增加旁通,以降低系统压差。
C、增加室外机风档或室内机风档,以降低系统压差。
以上方法可独立使用或共同使用,当实时检测并计算降频后的△P是否小于△P设计+B,若小于则可正常开启室内机。之后再恢复正常控制。
本方案提出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室外机在上/室内机在下的制冷运行(多台室内机时,保护室内机电子膨胀阀);无高度差制冷运转时,则主要可以通过获取室外机的排气压力、回气压力(或开启室内机的管温计算对应的蒸发压力),得到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的压差,判断是否执行降压差操作,以让其他室内机正常开启。
(2)室外机在下/内机在上的制热运行(多台室外机时,保护室外机电子膨胀阀)。而无高度差制冷运转时,则主要可以通过获取室外机的排气压力、回气压力(或开启室内机的换热器中部管温计算对应的蒸发压力)。无高度差制热运转时,则主要可以通过获取室外机的排气压力(或开启室内机换热器中部管温计算对应的冷凝压力)、回气压力(或开启室外机的换热器管温计算对应的蒸发压力),得到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的压差,判断是否执行降压差操作,以让其他室外机正常开启。
本方案的积极效果:有效的降低存在高度差或无高度差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对阀体可靠开启的影响。具体实施例中,上述阀体为电子膨胀阀。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
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
根据所述压力差,控制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以减小与所述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所述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所述压力差,保证与所述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所述阀体顺利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压力差,控制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压力差是否大于或等于压力阈值;
基于所述压力差大于或等于所述压力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多个室内机相连通,所述获取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
基于所述高度差大于或等于高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高度差和所述运行参数,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并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压力差,控制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参数包括排气压力和回气压力,所述根据所述高度差和所述运行参数,确定与待开启室内机相对应的阀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差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高度差、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气态冷媒的密度、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液态冷媒的密度,确定所述高度差引起的势能差;
根据所述排气压力与所述回气压力,确定系统压差;
根据所述势能差和所述系统压差,确定所述压力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预置的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参数包括冷媒在室内换热器的饱和温度,所述获取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待开启室内机的高度差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冷媒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饱和温度,确定所述阀体的出口端压力;
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和高度差预估值,确定所述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
计算所述出口端预估压力和所述出口端压力的差值的绝对值;
基于所述绝对值大于偏差阈值的情况下,修正所述出口端预估压力,直至所述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偏差阈值;
基于所述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偏差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高度差预估值作为所述高度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绝对值大于偏差阈值的情况下,所述修正所述高度差预估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出口端预估压力大于所述出口端压力的情况下,减小所述高度差预估值,确定与减小后的所述高度差预估值相对应的所述出口端预估压力,并重新计算所述绝对值,经过迭代计算直至与减小后的所述高度差预估值相对应的所述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偏差阈值;
基于所述出口端预估压力小于所述出口端压力的情况下,增大所述高度差预估值,确定与增大后的所述高度差预估值相对应的所述出口端预估压力,并重新计算所述绝对值,经过迭代计算直至与增大后的所述高度差预估值相对应的所述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偏差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参数包括冷媒在室外换热器的饱和温度,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和高度差预估值,确定所述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冷媒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饱和温度,确定所述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
根据所述高度差预估值,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气态冷媒的密度、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液态冷媒的密度,确定所述高度差预估值引起的势能差预估值;
根据所述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和所述势能差预估值,确定所述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
根据所述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和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所述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参数包括所述阀体的开度值、压缩机的转速、单位排量、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所述根据所述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和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所述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转速和所述单位排量,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单位排气量;
根据所述排气温度和所述排气压力,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密度;
根据所述单位排气量和所述排气密度,确定所述冷媒的质量流量;
根据所述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所述阀体的开度值、所述冷媒的质量流量,确定所述阀体的出口端预估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参数还包括所述室外机的吸气压力,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和所述势能差预估值,确定所述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计算所述吸气压力与预设压力损失值的压力和;
比较所述吸气压力与所述压力和的大小;
基于所述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大于所述压力和的情况下,所述室外机位于所述待开启室内机的上方;
基于所述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压力和的情况下,所述室外机位于所述待开启室内机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室外机位于所述待开启室内机的上方的情况下,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和所述势能差预估值,确定所述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的步骤,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与所述势能差预估值的和,以得到所述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
基于所述室外机位于所述待开启室内机的下方的情况下,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和所述势能差预估值,确定所述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的步骤,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室外机的出口端压力与所述势能差预估值的差,以得到所述阀体的进口端预估压力。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压力差大于或等于所述压力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降压的步骤,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的频率降低;和/或
控制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阀体的开度增大;和/或
控制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增加旁通;和/或
控制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风挡增大;和/或
控制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的风挡增大。
13.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室内机;
室外机,与所述多个室内机相连通;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适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2010495408.6A 2020-06-03 2020-06-03 多联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6095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5408.6A CN111609536B (zh) 2020-06-03 2020-06-03 多联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5408.6A CN111609536B (zh) 2020-06-03 2020-06-03 多联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9536A CN111609536A (zh) 2020-09-01
CN111609536B true CN111609536B (zh) 2021-09-03

Family

ID=72198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5408.6A Active CN111609536B (zh) 2020-06-03 2020-06-03 多联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095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7394B (zh) * 2021-08-05 2022-11-2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13834180B (zh) * 2021-10-19 2022-07-0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长连管输出自适应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2537A (zh) * 2005-10-17 2007-04-25 海尔集团公司 用于多联空调的冷媒循环量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3776119A (zh) * 2014-02-21 2014-05-07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热泵系统及其制冷控制方法和制热控制方法
CN107339780A (zh) * 2017-07-21 2017-11-1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式空调压缩机高低压侧压差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7894112A (zh) * 2017-11-09 2018-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高落差安全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JP2019027746A (ja) * 2017-08-03 2019-02-2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店舗向け給気量制御システム
CN110332670A (zh) * 2019-07-16 2019-10-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以及冷媒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99425A (ja) * 2003-03-28 2004-10-28 Calsonic Kansei Corp 超臨界冷媒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の冷媒流量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04764115B (zh) * 2015-03-31 2018-03-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2537A (zh) * 2005-10-17 2007-04-25 海尔集团公司 用于多联空调的冷媒循环量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3776119A (zh) * 2014-02-21 2014-05-07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热泵系统及其制冷控制方法和制热控制方法
CN107339780A (zh) * 2017-07-21 2017-11-1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式空调压缩机高低压侧压差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JP2019027746A (ja) * 2017-08-03 2019-02-2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店舗向け給気量制御システム
CN107894112A (zh) * 2017-11-09 2018-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高落差安全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10332670A (zh) * 2019-07-16 2019-10-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以及冷媒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9536A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51522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8064439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0186227B (zh) 空调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
CN105910357B (zh) 空调系统及其阀体控制方法
CN111928454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71545A (zh) 空调器及其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量调节方法
CN107036245B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外压缩机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1609536B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8531359A (ja) 可変のレシーバ圧力設定点を有する蒸気圧縮システムを制御する方法
CN111426040B (zh) 空调设备、空调设备的运行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6288205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EP3545242B1 (en)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during gas bypass valve malfunction
CN112944453B (zh) 三管式多联机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KR101329752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EP3412482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grille device
JP7138790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7150135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1392316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CN114857665B (zh) 多联机系统
US10823474B2 (en) Perturbation of expansion valve in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CN112513542B (zh) 用于基于预估流量来控制蒸气压缩系统的方法
CN113614469B (zh) 空调装置
CN114151935A (zh) 一种空调系统
KR101450545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CN112944618A (zh) 一种空调能力估算方法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