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1689B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1689B
CN113611689B CN202110900434.7A CN202110900434A CN113611689B CN 113611689 B CN113611689 B CN 113611689B CN 202110900434 A CN202110900434 A CN 202110900434A CN 113611689 B CN113611689 B CN 1136116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metal layer
display panel
substrat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04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1689A (zh
Inventor
刘海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004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116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11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1689A/zh
Priority to US17/559,064 priority patent/US1163135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1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1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6Electronic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displays and display drivers, e.g. of LED or LCD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 H01L23/60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ostatic charges or discharges, e.g. Faraday shiel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04Arrangements to prevent high voltage or static electricity failur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22Capacitive arrangements or effects of, or between wiring layers
    • H01L23/5223Capacitor integral with wir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2Antistatic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第一信号线和多条第二信号线;显示面板包括衬底;第一信号线和多条第二信号线位于衬底的同一侧,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位于不同层;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一区,在第一区内: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和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第一信号线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多条第二信号线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区设置有静电缓冲单元;静电缓冲单元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信号线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本发明静电缓冲单元能够对第一信号线上的静电进行存储并释放,避免第二信号线被静电击伤,能够提升产品性能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的工艺制程中产生的静电会在信号线上传输,对于延伸方向相互交叉的两条信号线来说,静电在两条信号线交叠的位置处容易放电击穿两条信号线之间的绝缘层,最终在老化测试中导致水汽进入而腐蚀信号线,由此影响产品性能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降低制程中产生的静电导致两条信号线交叠的位置处被击伤的风险,提升产品性能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非显示区包括第一信号线和多条第二信号线;
显示面板包括衬底;第一信号线和多条第二信号线位于衬底的同一侧,且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位于不同层;
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一区,在第一区内:第一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交叉;第一信号线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多条第二信号线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其中,
第一区设置有静电缓冲单元;静电缓冲单元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信号线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静电缓冲单元与第一信号线交叠,在显示面板工艺制程中产生的静电电荷在第一信号线上传输时,静电缓冲单元能够与第一信号线之间形成电容对静电进行存储,并在静电积累一定程度后击伤静电缓冲单元以对静电进行释放。本发明能够避免第一信号线上传输的静电电荷击伤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交叠位置处的绝缘层,从而能够对第二信号线进行保护,能够提升产品性能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切线A-A′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切线B-B'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3中切线A-A′位置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区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3中切线A-A′位置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8为图3中切线A-A′位置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切线D-D′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切线C-C′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局部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BA包括多条数据引线01,数据引线01的一端连接绑定端子02,另一端连接到显示区AA内的数据线(未标示)。非显示区BA还设置有电源引线03,电源引线03由绑定端子02引出之后延伸到显示区AA、并与显示区AA内的电源信号线连接。其中,电源引线03的至少部分横跨多条数据引线01排列的区域,也就是电源引线03的至少部分与多条数据引线01相交叠。在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中,在厂内对显示面板进行老化测试后发现,存在显示异常的问题。发明人经检测后发现部分数据引线01不能正常传输信号而导致显示异常。
发明人针对此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在显示面板制程中会产生静电电荷,静电电荷会在各引线中移动,当静电电荷在电源引线03中移动时,静电电荷积累的量较大时会造成电源引线03和数据引线01交叠位置处(如图1中示意的区域Q)的绝缘层被击穿,则造成数据引线01被轻微击伤。在后续老化测试时,在绝缘层被击穿位置处会导致水汽进入而使得数据引线01发生腐蚀,进而影响了产品性能可靠性。基于上述问题及相关分析,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中增加静电缓冲单元,设置静电缓冲单元与电源引线至少部分交叠,利用静电缓冲单元来存储并释放工艺制程中产生的静电,防止静电击伤数据引线,从而提升产品性能可靠性。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A;非显示区BA包括第一信号线10和多条第二信号线20。第一信号线10和多条第二信号线20位于衬底(图1中未示出)的同一侧,且第一信号线10和第二信号线20位于不同层。
至少部分第二信号线20包括第一线段20-1和第二线段20-2,其中,第一线段20-1一端连接到绑定端子40,另一端连接第二线段20-2;第二线段20-2的一端连接到第一线段20-1,另一端连接到显示区AA内相应的走线。多条第二信号线20的多条第一线段20-1的延伸方向基本相同,而第二线段20-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线段20-1的延伸方向不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条第二信号线20排布呈扇形状。非显示区BA还包括第一区Q1,在第一区内Q1:第一信号线10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信号线20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互交叉。在第一区Q1内第一信号线10的线宽大于第二信号线20的线宽。其中,线宽理解为垂直于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该信号线的宽度。
在第一区Q内,第一信号线10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多条第二信号线20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换句话说,在第一区Q1内,第一信号线10和第二信号线20在垂直于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图1为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可以理解俯视方向与信号线向衬底做正投影的投影方向相同。所以在俯视图中,第一信号线10与其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重合,第二信号线20与其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重合,在图1中均未对信号线的正投影进行标示。图2中以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基本垂直进行示意。在一些实施例方式中,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之间具有非90°夹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区Q1设置有静电缓冲单元30。可以理解,在图2俯视图中,静电缓冲单元30与其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重合。静电缓冲单元30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信号线10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换句话说,在第一区Q1内,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一信号线10在垂直于衬底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
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一信号线10交叠,在显示面板工艺制程中产生的静电电荷在第一信号线10上传输时,静电缓冲单元30能够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形成电容对静电进行存储,并在静电积累一定程度后击伤静电缓冲单元30以对静电进行释放。本发明能够避免第一信号线10上传输的静电电荷击穿第一信号线10和第二信号线20交叠位置处的绝缘层,对第二信号线20造成击伤,从而能够对第二信号线20进行保护,能够提升产品性能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光器件和多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器件发光,其中,发光器件为有机发光器件或无机发光器件。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10为电源引线,第一信号线10与显示区AA内的电源信号线电连接,电源信号线为像素电路提供电源电压信号。第二信号线20为非显示区BA中的数据引线,第二信号线20与显示区AA内的数据线电连接。如图2中还示意出了非显示区BA的绑定端子40,第一信号线10和第二信号线20分别与绑定端子40电连接。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3中切线A-A′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进行理解,第一信号线10和第二信号线20均位于衬底1之上。第三方向z与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也即第三方向z为第二信号线20的宽度方向。第二信号线20在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为D1,静电缓冲单元30在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为D2,其中,D2小于D1。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衬底1所在平面的方向e上,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一信号线10至少部分交叠,第二信号线20与第一信号线10至少部分交叠,则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一信号线10形成电容C1,且第二信号线20与第一信号线10形成电容C2。
图4中以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二信号线20位于同一层为例,电容公式C=εS/(4πkd),ε为电容两极板间介质介电常数,S为电容两极板正对面积,k为静电力常数,d为电容两极板间垂直距离。根据电容公式可以知道,当D2小于D1时,电容C1小于电容C2。由根据C=Q/U,Q为电容所带电量,U为电容两极板间的电压,可知当存储相同的电荷时,电容越大,电容两端所承受的电压越小。也就是说,电容C2的两个极板间能够承受的电压大于电容C1能够承受的电压。则静电在第一信号线10上传输时,静电积累到一定量之后会优先击伤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一信号线10形成的电容C1,从而能够对第二信号线20进行保护。
可选的,静电缓冲单元30在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D2≤2.5μm。可选的,第二信号线20在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为D1介于3μm至5μm之间。在满足工艺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静电缓冲单元30的宽度制作的相对较小,以保证工艺制程中产生的电荷在第一信号线10上传输时能够优先击伤静电缓冲单元30,以对第二信号线20进行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信号线10的延伸方向和第二信号线20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时,也即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时,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为相同方向。当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具有非90°夹角时,第三方向z与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且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具有非0°夹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沿第二信号线20的排布方向,静电缓冲单元30位于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20的至少一侧。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一条第二信号线20,仅在该条第二信号线20的一侧设置静电缓冲单元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一条第二信号线20,在该条第二信号线20的两侧均设置有静电缓冲单元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静电缓冲单元30,静电缓冲单元30分别位于相邻的两条第二信号线20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相邻”是指在多条第二信号线20的排布方向上相邻。在第二信号线20的排布方向上,一个静电缓冲单元30位于一条第二信号线的一侧,也可以说是:在第二信号线20的排布方向上,一个静电缓冲单元30与一条第二信号线20相邻;换句话说,静电缓冲单元30在衬底1的正投影与第二信号线20在衬底1的正投影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如图4所示的,当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二信号线20位于同一层时,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二信号线20相邻、且两者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该距离大小可根据第二信号线制作的工艺条件确定,在满足第二信号线制作良率的情况下,保证第二信号线20与静电缓冲单元30之间相互绝缘。如图3所示的,以静电缓冲单元30-3为例,静电缓冲单元30-3与两条第二信号线20相邻。也就是说在静电缓冲单元30-3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一条第二信号线2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静电缓冲单元的结构、以及静电缓冲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二信号线的膜层相对位置,来实现对第二信号线的静电保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信号线20的排布方向上,静电缓冲单元30能够对分别位于其两侧的两条第二信号线20同时进行保护。如图4实施例所示的,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二信号线20位于同一层,静电缓冲单元30和与其相邻的两条第二信号线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在该实施例中静电缓冲单元30能够对位于其两侧的两条第二信号线20同时进行保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信号线20的排布方向上,静电缓冲单元30位于相邻的两条第二信号线20之间,而静电缓冲单元30能够两条第二信号线20中其中一条进行保护。在下述相关实施例中,还将对上述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第一区Q1内设置有两个静电缓冲单元,分别为静电缓冲单元30-1和静电缓冲单元30-2,其中静电缓冲单元30-1位于多条第二信号线20排列方向上的第一条第二信号线20的一侧,静电缓冲单元30-2位于多条第二信号线20排列方向上的最后一条第二信号线20的一侧。在显示面板制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会在第一信号线10上由左向右传输、或者在第二信号线10上由右向左传输。将排列的多条第二信号线20看成一个信号线组,该实施方式相当于在该信号线组的两侧分别设置静电缓冲单元,则静电在第一信号线10上传输时,在还未传输到与第二信号线20交叠的部分第一信号线10所在位置时,静电首先传输到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一信号线10交叠的位置,能够通过静电缓冲单元30作用将静电进行存储并释放,避免静电电荷击穿第一信号线10和第二信号线20交叠位置处的绝缘层,从而能够对第二信号线20进行保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第一区Q1内设置有多个静电缓冲单元30,静电缓冲单元30在衬底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条第二信号线20在衬底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结合静电缓冲电元30的结构、以及静电缓冲单元30和与其相邻的两条第二信号线的膜层相对位置进行设计,静电缓冲单元30能够至少对位于其两侧的第二信号线20进行保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的,静电缓冲单元30在衬底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二信号线20在衬底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替分布。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每一条第二信号线20的至少一侧均设置有静电缓冲单元30,多个静电缓冲单元30能够对第一信号线10上多个位置处的静电进行缓冲释放,保证每一条第二信号线20都不被静电击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静电缓冲单元30位于第一信号线10的靠近衬底1的一侧。第二信号线20位于第一信号线10靠近衬底1的一侧,也即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二信号线20位于第一信号线10的同一侧。静电缓冲单元30能够复用显示面板中现有的导电层(比如金属层或者半导体层)制作,不增加新的工艺制程。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7为图2中切线B-B'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7示意出来显示面板的一种膜层结构。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包括位于衬底1一侧且沿远离衬底1的方向上设置的半导体层2、第一金属层3、第二金属层4、第三金属层5。其中,晶体管的有源层位于半导体层2;像素电路中存储电容的一个极板位于第一金属层3、另一个极板位于第二金属层4;数据线位于第三金属层5。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器件50,发光器件50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电极51、发光层52和第二电极53,第一电极51位于发光层52的靠近衬底1的一侧。图7中还示意出了位于半导体层2与第一金属层3之间的第一绝缘层61、第一金属层3和第二金属层4之间的第二绝缘层62、第二金属层4和第三金属层5之间的第三绝缘层63、以及位于第三金属层5与发光器件50之间的第四绝缘层64。可选的,第一绝缘层61、第二绝缘层62、第三绝缘层63均为无机绝缘层;第四绝缘层64包括有机绝缘层。
图7中示意出了像素电路中的存储电容C,存储电容C的一个极板位于第一金属层3,另一个极板位于第二金属层4。
在一种实施例,半导体层2的制作材料包含硅。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半导体层2的制作材料包含金属氧化物。
可选的,第一金属层3和第二金属层4的制作材料相同,包括金属鉬。第三金属层5的制作材料包括金属钛和金属铝。可选的,第三金属层5为钛/铝/钛三层结构。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金属层(图中未示出),第四金属层位于第三金属层5和第一电极51电极之间。可选的,第四金属层与第三金属层5的制作材料相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10位于第三金属层5,多条第二信号线20位于与第三金属层异层的同一膜层。可选的,多条第二信号线20均位于第一金属层3或者第二金属层4。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8为图3中切线A-A′位置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二信号线20包括交替排列的第二子信号线22和第三子信号线23;其中,第二子信号线22位于第一金属层3,第三子信号线23位于第二金属层4,第一信号线10位于第三金属层5。该实施方式将传输同类型信号的多条第二信号线20设置在两个金属层中进行布线,能够减小第一区内多个第二信号线20在第三方向z上占据的总宽度,节省非显示区的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多条第二信号线20的排布方向上静电缓冲单元30位于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20的至少一侧。换句话说,静电缓冲单元30在衬底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20在衬底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邻。下面实施例以与静电缓冲单元30位于一条第二信号线20(下面相关实施例中采用第一子信号线的名字来进行说明)的一侧为例,并结合图7实施例中示意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来说明静电缓冲单元30的结构以及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二信号线20的膜层位置关系。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图8至图18实施例中,一个结构采用一种图案填充,其中,第一信号线10采用一个图案填充,第一子信号线21采用一个图案填充,第一单元部31、第二单元部32、第三单元部33、第四单元部34均各自采用一个图案填充。图8至图18实施例中各结构的填充不与其所在金属层的填充相对应。在附图中各结构所在金属层均以标号进行示意,比如在图8实施例中,第二信号线20包括第二子信号线22,第二子信号线22位于第一金属层3,则第二子信号线22的附图标号为22/20/3,其中,附图标号中的3即表示第二子信号线22位于第一金属层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区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图9中示意出了第三方向z,也就是说,图9膜层结构的剖线延伸方向与第三方向z平行。如图9所示,静电缓冲单元30包括第一单元部31,在垂直于衬底1方向e上,第一单元部31距第一信号线10的距离为d1,第一子信号线21距第一信号线10的距离为d2,其中,d1<d2。显示面板中包括导电层(比如金属层或者半导体层)以及位于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第一单元部31距第一信号线10的距离小于第一子信号线21距第一信号线10的距离,则第一单元部3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的厚度小于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的厚度。在第一信号线10上有静电传输时,厚度较薄的绝缘层更容易被静电击穿。则第一单元部3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形成的电容会首先对第一信号线10上积累的静电进行存储,当静电积累到一定量之后会首先击伤第一单元部31,从而能够对第一子信号线21进行保护。也就是说,通过设置静电缓冲单元30,避免第二信号线20被静电击伤。
可选的,图9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10位于第三金属层5,第一子信号线21位于第一金属层3,第一单元部31位于第二金属层4。第一单元部31和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为第三绝缘层63,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包括第二绝缘层62和第三绝缘层63。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单元部31复用显示面板中现有的膜层制作,不增加工艺制程。而且,d1<d2,则说明第一单元部3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的厚度小于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的厚度,当静电在第一信号线10上传输时,第一单元部31相比于第一子信号线21更容易被静电击伤。设置第一单元部3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子信号线2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相邻时,第一单元部31能够对第一子信号线21进行有效的静电保护。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图10膜层结构的剖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三方向z平行。如图10所示,第一信号线10位于第三金属层5,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一单元部31位于第一金属层3。在第一金属层3和第三金属层5之间包括第二绝缘层62和第三绝缘层63。在垂直于衬底1方向e上,第一单元部31距第一信号线10的距离为d1,第一子信号线21距第一信号线10的距离为d2,其中,d1=d2。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单元部31在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小于第一子信号线21在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能够使得第一单元部3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形成的电容小于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形成的电容,则第一单元部3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形成的电容首先对第一信号线10上积累的静电进行存储,当静电积累到一定量之后会首先击伤第一单元部31,从而能够对第一子信号线21进行保护。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图11膜层结构的剖线延伸方向与第三方向z平行。如图11所示,第一信号线10位于第三金属层5,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一单元部31均位于第二金属层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金属层5采用钛/铝/钛三层金属制作,第一金属层3和第二金属层4采用金属鉬制作,采用第三金属层5制作的信号线的方阻小于采用第二金属层4制作的信号线的方阻。在第一信号线10为电源线的实施方式中,能够降低第一信号线10上的压降,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另外,第二金属层4为衬底1之上距第一信号线10最近的金属层,将第一单元部31设置在第二金属层4,首先第一单元部31能够复用显示面板原有的工艺制程制作;其次第一单元部31不仅能够对位于第二金属层4的第二信号线形成静电保护,还能够对位于第一金属层3的第二信号线形成静电保护。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单元部31在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小于第一子信号线21在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能够使得第一单元部3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形成的电容小于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形成的电容。则第一单元部3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形成的电容首先对第一信号线10上积累的静电进行存储,当静电积累到一定量之后会首先击伤第一单元部31,从而能够对第一子信号线21进行保护。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图12膜层结构的剖线延伸方向与第三方向z平行。如图12所示,静电缓冲单元30还包括第二单元部32,第二单元部32位于第一单元部31的靠近衬底1的一侧;在垂直于衬底1方向e上,第一单元部31与第二单元部32至少部分交叠。该实施方式中静电缓冲单元30包括双层单元部,第一单元部3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能够形成电容。当第一信号线10上传输的静电电荷击穿第一单元部3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后,第一单元部3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导通,静电电荷经第一信号线10传递到第一单元部31上,此时第二单元部32与第一单元部31之间又能够形成电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置第二单元部32与第一单元部31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第一子信号线21距第一信号线10的距离,则第二单元部32与第一单元部31之间形成的电容能够对第一单元部31上的静电继续进行存储并释放,继续防止静电击伤第一子信号线21,能够实现对第一子信号线的双重保护作用,降低第一子信号线21被静电击伤的风险。
可选的,如图12所示,第一信号线10位于第三金属层5,第一子信号线21位于第二金属层4;第一单元部31位于第二金属层4,第二单元部32位于第一金属层3。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单元部31和第二单元部32均复用显示面板中现有的膜层制作,不增加新的工艺制程。第一单元部31与第一子信号线21位于同一层,则第一单元部31距第一信号线10的距离与第一子信号线21距第一信号线10的距离大致相等,则第一单元部31和第一信号线10之间绝缘层厚度与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一信号线10之间绝缘层厚度大致相等。通过设置第一单元部31在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小于第一子信号线21在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实现在第一信号线10上传输的静电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首先击伤第一单元部31以对第一子信号线21进行保护,当第一单元部31被击伤之后,第一单元部31与第二单元部32之间能够形成电容继续对静电进行存储并释放,从而能够实现对第一子信号线21的双重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在图12实施例基础上,静电缓冲单元30还包括第五单元部,第五单元部位于第二单元部32的靠近衬底1的一侧。在垂直于衬底1方向e上,第五单元部与第二单元部32至少部分交叠。可选的,第五单元部位于半导体层2。也就是说,静电缓冲单元30包括三层单元部的结构,在远离衬底1一侧的单元部被静电击伤之后,被静电击伤的单元部和其下方的单元部之间能够继续形成电容,通过对各单元部在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以及相邻单元部在垂直于衬底1方向e上的距离进行设置,能够实现被静电击伤的单元部和其下方的单元部形成的电容对静电继续缓存并释放,能够实现对第一子信号线的多重保护作用,降低第一子信号线静电击伤的风险。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10位于第三金属层5,第一子信号线21位于第二金属层4;第一单元部31位于第二金属层4,第二单元部32位于半导体层2,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图13膜层结构的剖线延伸方向与第三方向z平行。如图13所示,第一信号线10位于第三金属层5,第一子信号线21位于第一金属层3;第一单元部31位于第二金属层4,第二单元部32位于第一金属层3。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单元部32与第一子信号线21位于同一层,第一单元部31距第一信号线10的距离小于第一子信号线21距第一信号线10的距离。在第一信号线10上存在静电积累时,第一信号线10和第一单元部31之间形成的电容能够对静电进行缓存并释放,当静电积累量较大时,静电首先击伤第一单元部31而对第一子信号线21进行静电保护;在第一单元部31被静电击伤之后,当第一信号线10上再次积累静电时,静电经第一信号线10传递给第一单元部31,此时第一单元部31和第二单元部3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子信号线21距第一信号线10的距离,第一单元部31和第二单元部32之间能够形成电容继续对静电进行存储并释放,能够再次对第一子信号线21进行静电保护。该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对第一子信号线21的双重保护作用,降低第一子信号线21被静电击伤的风险。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图14膜层结构的剖线延伸方向与第三方向z平行。如图14所示,第一信号线10位于第三金属层5,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一单元部31均位于第一金属层3;第二单元部32位于半导体层2。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单元部31和第一子信号线21位于同一层,第一信号线10上积累的静电首先对击伤第一单元部31,从而第一单元部31能够对第一子信号线21进行静电保护。第一单元部31和第二单元部32之间间隔有第一绝缘层61,而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间隔有第二绝缘层62和第三绝缘层63,则第一单元部31和第二单元部32之间的绝缘层厚度小于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厚度。当第一单元部31被静电击伤之后,第一信号线10上继续积累的静电后传递给第一单元部31,则第一单元部31和第二单元部32之间能够形成电容继续对静电进行存储并释放,能够再次防止静电击伤第一子信号线,从而实现对第一子信号线的双重保护作用,降低第一子信号线21被静电击伤的风险。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图15膜层结构的剖线延伸方向与第三方向z平行。如图15所示,第一单元部31与第一信号线10电连接。可选的,第一单元部31与第一信号线10通过绝缘层上的过孔实现电连接。该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线10上的静电会传输到第一单元部31上,第一单元部31和第二单元部32之间形成的电容能够对静电进行存储并释放,能够降低静电击伤第一子信号线21的风险。另外,第一单元部31与第一信号线10电连接能够降低第一信号线10的阻抗,也有利于第一信号线10上静电疏散,也能够降低静电击伤第一子信号线21的风险。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图16膜层结构的剖线延伸方向与第三方向z平行。如图16所示,静电缓冲单元30包括第三单元部33和第四单元部34,第三单元部33位于第一子信号线21的靠近衬底1的一侧,第四单元部34位于第三单元部33的靠近衬底1的一侧;在垂直于衬底1方向e上,第三单元部33与第四单元部34至少部分交叠;其中,第三单元部33与第一信号线10电连接。可选的,第三单元部33与第一信号线10通过绝缘层上的过孔实现电连接。该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线10上的静电会传输到第三单元部33上,通过设置第三单元部33和第四单元部34之间绝缘层的厚度不大于第一子信号线2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的厚度,能够使得第三单元部33和第四单元部34之间形成的电容对静电进行存储并释放,也就是说静电会优先击伤第四单元部34而得到释放,能够降低静电击伤第一子信号线21的风险。另外,第三单元部33与第一信号线10电连接能够降低第一信号线10的阻抗,也有利于第一信号线10上静电疏散,也能够降低静电击伤第一子信号线21的风险。
如图16所示的,第一信号线10位于第三金属层5,第一子信号线21位于第二金属层4;第三单元部33位于第一金属层3,第四单元部34位于半导体层2。该实施方式中,第三单元部33位于第一子信号线21的靠近衬底1的一侧,在垂直于衬底1的方向e上,第三单元部33距第一信号线10的距离大于第一子信号线21距第一信号线10的距离。该实施方式中,第三单元部33和第四单元部34均不与第一子信号线21同层,则在第二金属层4中设置多条第二信号线时,静电缓冲单元(包括第三单元部33和第四单元部34)的设置不占据第二金属层4的空间。
上述图9至图16实施例均以多条第二信号线20中的一条第一子信号线21为例,来说明静电缓冲单元30的结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的说明,根据第二信号线所在的膜层位置对静电缓冲单元30的结构进行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区Q1内设置有多个静电缓冲单元30,各个静电缓冲单元30的结构、以及各单元部所在膜层位置相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区Q1内设置有多个静电缓冲单元30,各静电缓冲单元30的结构、以及各单元部所在膜层位置不完全相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7为图3中切线A-A′位置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17所示,第二信号线20包括交替排列的第二子信号线22和第三子信号线23;其中,第二子信号线22位于第一金属层3,第三子信号线23位于第二金属层4,第一信号线10位于第三金属层5。静电缓冲单元30包括第一静电缓冲单元30-1和第二静电缓冲单元30-2,其中,第一静电缓冲单元30-1包括第一单元部31和第二单元部32,第二静电缓冲单元30-2包括第一单元部31。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静电缓冲单元30-1和第二静电缓冲单元30-2的结构不同。
在多条第二信号线的排布方向上,第一静电缓冲单元30-1位于第二子信号线22和第三子信号线23之间,也即第一静电缓冲单元30-1与两条第二信号线相邻。其中,第一静电缓冲单元30-1与第二子信号线2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上述图13实施例中示意的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一子信号线2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则第一静电缓冲单元30-1能够对静电进行缓冲并释放,能够防止第二子信号线22被静电击伤。另外,第一静电缓冲单元30-1与第三子信号线2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上述图12实施例中示意的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一子信号线2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则第一静电缓冲单元30-1能够对静电进行缓冲并释放,能够防止第三子信号线23被静电击伤。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静电缓冲单元30-1能够实现对与其相邻的两条第二信号线进行静电保护。
在多条第二信号线的排布方向上,第二静电缓冲单元30-2位于第二子信号线22和第三子信号线23之间,也即第二静电缓冲单元30-2与两条第二信号线相邻。其中,第二静电缓冲单元30-2与第二子信号线2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上述图9实施例中示意的第一单元部31与第一子信号线2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则第二静电缓冲单元30-2能够对静电进行缓冲并释放,能够防止第二子信号线22被静电击伤。另外,第二静电缓冲单元30-2与第三子信号线2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上述图11实施例中示意的第一单元部31与第一子信号线2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则第二静电缓冲单元30-2能够对静电进行缓冲并释放,能够防止第三子信号线23被静电击伤。该实施方式中,第二静电缓冲单元30-2能够实现对与其相邻的两条第二信号线进行静电保护。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8为图3中切线A-A′位置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18所示,在第二子信号线22和第三子信号线23之间设置有静电缓冲单元30,且各静电缓冲单元30的结构相同。在多条第二信号线的排布方向上,静电缓冲单元30位于第二子信号线22和第三子信号线23之间,也即静电缓冲单元30与两条第二信号线相邻。其中,静电缓冲单元30和与其相邻的第二子信号线2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上述图15实施例中示意的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一子信号线2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类似,静电缓冲单元30包括两个单元部,距离衬底1较远的一个单元部与第二子信号线22位于同一层,设置静电缓冲单元30中两个单元部之间的绝缘层的厚度小于第二子信号线22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的厚度,则静电缓冲单元30能够对第二子信号线22进行静电保护。另外,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三子信号线2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上述图16实施例中示意的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一子信号线2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则静电缓冲单元30能够对静电进行缓冲并释放,能够防止第三子信号线23被静电击伤。该实施方式中,静电缓冲单元30能够实现对与其相邻的两条第二信号线进行静电保护。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的,第二子信号线22和第三子信号线23交替排列,静电缓冲单元30包括第一静电缓冲单元30-1和第二静电缓冲单元30-2。在多条第二信号线的排布方向上,第一静电缓冲单元30-1位于第二子信号线22和第三子信号线23之间,第二静电缓冲单元30-2也位于第二子信号线22和第三子信号线23之间。其中,第二静电缓冲单元30-2和第二子信号线22位于第一金属层3,第一静电缓冲单元30-1和第三子信号线23位于第二金属层4,第一信号线10位于第三金属层5。第二金属层4与第三金属层5之间设置有第三绝缘层63,第一金属层3和第三金属层5之间设置有第三绝缘层63和第二绝缘层62。其中,
第一静电缓冲单元30-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厚度基本等于第三子信号线23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厚度,第一静电缓冲单元30-1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厚度小于第二子信号线22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厚度,通过对第一静电缓冲单元30-1在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进行设计,能够使得第一静电缓冲单元30-1同时对与其相邻的第二子信号线22和第三子信号线23进行静电保护。
第二静电缓冲单元30-2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厚度大于第三子信号线23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厚度,第二静电缓冲单元30-2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厚度基本等于第二子信号线22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厚度,第二静电缓冲单元30-2能够对与其相邻的第二子信号线22进行静电保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静电缓冲单元位于第一信号线10的远离衬底1的一侧。且在垂直于衬底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静电缓冲单元距第一信号线10的距离不大于第二信号线20距第一信号线的距离。该实施方式中,设置静电缓冲单元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形成的电容小于第二信号线20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形成的电容、且静电缓冲单元距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距离较小,则静电缓冲单元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的绝缘层更容易被静电击穿,从而能够对第二信号线20进行保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20为图19中切线D-D′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19中示意第一信号线10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一边缘Y1和第二边缘Y2。第一信号线10采用光刻蚀工艺制作,则在第一信号线10的刻蚀边缘会形成斜坡,如图20中区域Q2和区域Q3所示。发明人对第一信号线10和第二信号线20交叠位置处静电击伤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在第一信号线10刻蚀边缘的斜坡位置处金属厚度较薄,在斜坡的坡角位置处电场容易集中,则第一信号线10的边缘斜坡与第二信号线20交叠位置处容易放电击伤第二信号线20。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静电缓冲单元与第一信号线10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边缘交叠,以通过静电缓冲单元缓存并释放第一信号线10边缘位置处的静电。
由图19俯视图可以看出:在垂直于衬底1方向上,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一信号线10在第一方向x延伸的边缘交叠。第三静电缓冲单元30-3与第一边缘Y1交叠,第四静电缓冲单元30-4与第二边缘Y2交叠。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静电缓冲单元30至少与第一信号线10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边缘交叠,能够通过静电缓冲单元30对第一信号线10的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边缘位置处的静电进行存储并释放,降低第二信号线20被静电击伤的风险。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的,第一信号线10具有在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一边缘Y1和第二边缘Y2;在垂直于衬底1方向上,静电缓冲单元30与第一边缘Y1、第二边缘Y2均交叠。该实施方式中设置一个静电缓冲单元30同时与第一边缘Y1和第二边缘Y2交叠,通过缓冲单元30对第一信号线10上的静电进行存储并释放,以降低第二信号线20被静电击伤的风险。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区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22为图21中切线C-C′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
如图21所示,第一信号线10包括主体部11和凸出部12,主体部11沿第一方向x延伸,凸出部12沿第二方向y由主体部11向远离主体部11的方向凸出。由图22可以看出,在垂直于衬底1所在平面的方向e上,静电缓冲单元30与凸出部12交叠。该实施方式中对第一信号线10的形状进行设计,其中,主体部11沿第一信号线10的延伸方向延伸,凸出部12相当于第一信号线10上的突变结构,则在凸出部12所在位置处容易积累静电。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静电缓冲单元30与凸出部12交叠,静电缓冲单元30能够对凸出部12位置处积累的静电进行存储并释放,降低第二信号线20被静电击伤的风险。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23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对于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在上述实施中已经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电视机、智能手表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信号线和多条第二信号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所述第一信号线和多条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所述衬底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不同层;
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一区,在所述第一区内:所述第一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交叉;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多条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其中,
所述第一区设置有静电缓冲单元;所述静电缓冲单元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沿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排布方向,所述静电缓冲单元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替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第三方向上,所述静电缓冲单元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宽度,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排布方向,所述静电缓冲单元位于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信号线的至少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电缓冲单元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电缓冲单元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靠近所述衬底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多条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一子信号线,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静电缓冲单元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邻;所述静电缓冲单元包括第一单元部;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方向上,所述第一单元部距所述第一信号线的距离为d1,所述第一子信号线距所述第一信号线的距离为d2,其中,d1≤d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一侧且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上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
所述第一单元部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中任意一层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一侧且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上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单元部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电缓冲单元还包括第二单元部,所述第二单元部位于所述第一单元部的靠近所述衬底的一侧;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方向上,所述第一单元部与所述第二单元部至少部分交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一侧且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上设置的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单元部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单元部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者所述半导体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在所述衬底一侧且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上设置的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
所述第一单元部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单元部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者,所述第一单元部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单元部位于所述半导体层。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单元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多条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一子信号线,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静电缓冲单元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邻;
所述静电缓冲单元包括第三单元部和第四单元部,所述第三单元部位于所述第一子信号线的靠近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四单元部位于所述第三单元部的靠近所述衬底的一侧;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方向上,所述第三单元部与所述第四单元部至少部分交叠;
其中,所述第三单元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在所述衬底一侧且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上设置的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三单元部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四单元部位于所述半导体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交替排列的第二子信号线和第三子信号线;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在所述衬底一侧且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上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其中,
所述第二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三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方向上,所述静电缓冲单元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边缘交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线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方向上,所述静电缓冲单元与所述第一边缘、所述第二边缘均交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主体部和凸出部,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凸出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由所述主体部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凸出;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方向上,所述静电缓冲单元与所述凸出部交叠。
1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900434.7A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6116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0434.7A CN113611689B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7/559,064 US11631352B2 (en) 2021-08-06 2021-12-22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0434.7A CN113611689B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1689A CN113611689A (zh) 2021-11-05
CN113611689B true CN113611689B (zh) 2024-03-22

Family

ID=78339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0434.7A Active CN113611689B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631352B2 (zh)
CN (1) CN1136116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5598B (zh) * 2021-11-24 2024-03-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143965B (zh) * 2021-11-30 2024-04-0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线路板
CN114708796A (zh) * 2022-03-30 2022-07-0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34546A (ko) * 2006-10-17 2008-04-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브리지형 정전기 분산구조를 가지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1866917A (zh) * 2010-05-24 2010-10-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其修补方法
CN107785350A (zh) * 2016-08-24 2018-03-09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防护电路及静电防护方法
CN112614871A (zh) * 2020-11-30 2021-04-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098508A1 (zh) * 2019-11-22 2021-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45021B1 (ko) 1999-12-31 2006-01-24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소자와 그 제조 방법
TWI431388B (zh) * 2010-12-15 2014-03-21 E Ink Holdings Inc 顯示裝置結構、電泳顯示器之顯示面板結構,以及顯示裝置製造方法
JP5925901B2 (ja) * 2012-10-02 2016-05-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US9807919B2 (en) * 2014-01-29 2017-10-3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aths
CN106711158B (zh) 2017-01-25 2019-11-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34546A (ko) * 2006-10-17 2008-04-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브리지형 정전기 분산구조를 가지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1866917A (zh) * 2010-05-24 2010-10-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其修补方法
CN107785350A (zh) * 2016-08-24 2018-03-09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防护电路及静电防护方法
WO2021098508A1 (zh) * 2019-11-22 2021-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2614871A (zh) * 2020-11-30 2021-04-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14931A1 (en) 2022-04-14
CN113611689A (zh) 2021-11-05
US11631352B2 (en)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1168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89931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4859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CN107219699B (zh) 一种阵列基板
CN100403151C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04097A (zh) 包括触摸面板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10286532B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11106145A (zh) 显示装置
US10320186B2 (en) Display drive chip
CN210224021U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外围走线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14677B (zh) 显示面板及其静电测试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069056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unit
US2023011298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67170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2462975A (zh) 触控面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391222A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3687737A (zh) 触控面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784058A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3517262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416171A (zh) 触控面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230802B (zh) 触控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5542593A (zh) 显示面板
EP2819167B1 (en)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structure for pixel unit and image sensor
CN112864191A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12905067B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