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7368A - 结合垫及结合制造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结合垫及结合制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7368A
CN113597368A CN202080022996.XA CN202080022996A CN113597368A CN 113597368 A CN113597368 A CN 113597368A CN 202080022996 A CN202080022996 A CN 202080022996A CN 113597368 A CN113597368 A CN 113597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ding
substrate
pad
region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29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97368B (zh
Inventor
张成宇
崔原硕
郑炳煜
卢承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597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7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973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73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ormed with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e.g. hollows, grooves, protuberance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32B37/1054Regulating the dimensions of the laminate, e.g. by adjusting the nip or platen ga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结合垫,所述结合垫包括:第一结合部分;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从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向内延伸;第二结合部分;以及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二内表面从所述第二结合部分向内延伸,并且在接触区域中接触第一内侧部分。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和所述第二结合部分中的每者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中的每者可以相对于水平线具有锐角。

Description

结合垫及结合制造设备
技术领域
实施例涉及结合垫和结合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通过在不同的构件之间有效地进行结合来防止结合故障是非常重要的。当不同的构件彼此面对时,构件相对容易结合。另一方面,不容易将另一构件结合到构件的弯曲区域。
近来,在诸如移动电话的电子设备中,在边缘上形成弯曲表面以最大化显示面板的面积。
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将面板结合到基板的边缘部分。
例如,使用辊方法进行结合。如图1所示,在包括粘合剂构件2的面板1定位在基板4上之后,使辊3旋转以在一个方向上将面板1结合到基板4。然而,由于基板4的边缘部分4a和辊3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即使辊3挤压基板4的边缘部分4a,也会发生面板1与基板4的边缘部分4a间隔开而不是结合到基板4的边缘部分4a的结合故障。
在另一示例中,共同执行结合。如图2所示,可以提供用于覆盖包括基板4的边缘部分4a的整个区域的压力构件5。当压力构件5被加压时,面板1被同时结合到整个区域,即基板4的中心部分和外围部分。然而,当基板4的平坦区域(靠近中心)和边缘部分4a通过压力构件5被同时结合时,存在于基板4的平坦区域和面板1之间的空气不会逸出,并且在基板4的平坦区域和基板4之间形成气泡,由于这些气泡导致结合故障。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可以提供用于将面板均匀且容易地结合到基板的整个区域而与基板的形状无关的结合垫和结合制造设备。
实施例可以提供用于将面板结合到基板的整个区域而不出现诸如气泡之类的故障的结合垫和结合制造设备,而与基板的形状无关。
技术方案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结合垫可以包括:第一结合部分;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从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向内延伸;第二结合部分;以及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二内表面从所述第二结合部分向内延伸并且在接触区域处与所述第一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和所述第二结合部分中的每者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中的每者可以相对于水平线具有锐角。
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结合制造设备包括:第一结合单元,所述第一结合单元被配置为将面板与基板对准并且将所述面板的一部分临时结合到作为基板的平面的第一区域的一部分;第二结合单元,所述第二结合单元被配置为使用第一结合垫将所述面板结合到所述基板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三结合单元,所述第三结合单元被配置为使用第二结合垫将所述面板结合到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区域可以与所述第一区域的相对两侧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实施例,面板可以顺序地结合到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平面)和在第一区域的相对两侧延伸的第二区域(弯曲表面),因此存在于面板和第一基板之间的空气可以平稳地排放到外部,从而防止气泡的产生。
根据实施例,结合垫可以包括结合部分,该结合部分的曲率半径等于或小于位于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的相对两侧的第二区域的曲率半径,并且面板可以使用结合部分均匀且容易地结合到基板的第二区域,从而防止结合故障。
根据实施例,凹槽(由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形成)可以设置在结合垫的第一结合部分和第二结合部分之间,因此,即使结合垫被加压,结合垫的下侧也不会对第一基板的第一区域加压,从而防止基板被结合垫的下部加压而损坏。结合垫可以更集中地对结合垫的第二区域加压,从而提高结合性能。
根据实施例,在结合垫的第一结合部分和第二结合部分之间可以形成至少一个凹部,因此当结合垫被加压时,由于在第一结合部分和第二结合部分中发生的向下方向和向外方向的膨胀,面板可以更平滑地结合到基板的第二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传统的结合制造设备的示例的图。
图2是传统的结合制造设备的另一示例。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结合制造设备的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基板的横截面图。
图5是用于解释根据实施例的结合过程的流程图。
图6a至图6f示出了图3的第一结合单元中的临时结合处理。
图7a至图7d示出了图3的第二结合单元中的第一主结合处理。
图8a至图8e示出了图3的第三结合单元中的第二主结合处理。
图9示出了包括在图3的第二结合单元中的第一结合装置。
图10示出了包括在图3的第三结合单元中的第二结合装置。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结合垫。
图12是示出图9a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13a和图13b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结合垫。
图14a和图14b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二结合垫。
图15至图18示出了使用第二结合垫将面板结合到基板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公开的技术精神不限于所描述的一些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且在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范围内,可以选择性地组合和替换一个或多个组件以在实施例之间使用。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通常被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除非明确定义和明确描述,并且将进一步理解,诸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单数形式的表达包括复数形式的表达,除非其在上下文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当它被描述为“A、B和C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于一个)”时,它可以包括A、B和C的所有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应当理解,虽然术语第一、第二、A、B、(a)、(b)等在本文中可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元件,但是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并且对应元件的本质、顺序或次序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应理解,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到”、“联接到”或“访问”另一元件时,一个元件可经由又一元件“连接到”、“联接到”或“访问”另一元件,然而一个元件可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访问另一元件。此外,当描述为形成或设置在每个部件的“上(上方)”或“下(下方)”时,“上(上方)或下(下方)”包括两个部件彼此直接接触的情况,并且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其它部件形成或设置在两个部件之间的情况。此外,基于一个部件,表述“上(上方)”或“下(下方)”不仅包括向上的方向,而且包括向下的方向。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结合制造设备的图。
参照图3,根据实施例的结合制造设备可包括第一结合单元100、第二结合单元200和第三结合单元300。第一结合单元100和第二结合单元200可以设置在相同的空间中,并且第三结合单元300可以设置在不同的空间中,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基板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4,面板20(参照图6)可结合到基板10。面板20可以包括例如LCD面板或OLED面板,但不限于此。由于面板20的柔性特性,其形状可以自由变形。基板10可以由透明材料形成。例如,基板10可以由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材料形成。当面板20被驱动时,从面板20输出的图像或信息可以通过基板10显示给用户。
基板10可以包括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3a和13b以及第三区域15a和15b。
第一区域11可以是位于基板10的中心部分中的平面区域。即,第一区域11可以是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区域。例如,第一区域11的上表面可以具有平行于水平方向的水平面。
第二区域13a和13b可以位于第一区域11的相对两侧。例如,第二区域可以包括从第一区域11的一侧延伸的第2-1区域13a和从第一区域11的另一侧延伸的第2-2区域13b。例如,第二区域13a和13b可以具有边缘形状或具有至少一个曲率半径的倒圆形状。例如,第2-1区域13a可以具有从第一区域11的一侧面向上的边缘形状或倒圆形状。例如,第2-2区域13b可以具有从第一区域11的另一侧面向上的边缘形状或倒圆形状。
第一区域11和第2-1区域13a之间的边界点可以由附图标记17a表示,并且第一区域11和第2-2区域13b之间的边界点可以由附图标记17b表示。
第三区域15a和15b可以包括从第2-1区域13a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3-1区域15a和从第2-2区域13b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3-2区域15b。第三区域15a和15b可以具有平行于水平方向的竖直平面。
图5是用于解释根据实施例的结合过程的流程图。
参照图3至图5,第一结合单元100可以执行将面板20的一部分结合到基板10的临时结合处理(S510)。
第二结合单元200可以执行将面板20结合到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的处理(S520)。
第三结合单元300可以执行将面板20结合到基板10的第二区域13a和13b的处理(S53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6至图8详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结合过程。
图6a至图6f示出了图3的第一结合单元中的临时结合处理。
第一结合单元100可包括夹具501、位于夹具501上并安装有多个吸附垫110a和110b的第一驱动单元111、以及位于夹具501上并安装有位于结合垫上的临时结合垫120的第二驱动单元121。例如,第一驱动单元111可以配置在第二驱动单元121中。
基板10可以固定到夹具501。多个吸附垫110a和110b可通过使吸附垫110a和110b沿z轴上下移动以及沿x轴和y轴移动和旋转吸附垫110a和110b进行吸附,来吸附和释放面板20。
临时结合垫120以及吸附垫110a和110b可以通过第二驱动单元121上下移动,并且可以将面板20局部结合到基板。
突起122可以设置在临时结合垫120的下部。突起122可以具有倒圆形状。
例如,突起122的高度h可以是0.5毫米到10毫米。例如,当突起122的高度小于0.5毫米时,面板20的较大区域可以结合到基板10。例如,当具有倒圆形状的突起122的高度h大于10毫米时,面板20的较小区域可以结合到基板10,并且当结合制造设备移动到下一工艺时,面板20可以从基板10分离。
如图6a所示,当面板20被放入第一结合单元100中时,多个吸附垫110a和110b以及临时结合垫120可被第二驱动单元121同时降低以固定面板20。在这种情况下,剥离膜22可以通过插入其间的粘合剂构件(未示出)而附接到面板20。粘合剂构件可以是例如光学透明粘合剂(OCA),但不限于此。剥离膜22可防止粘合剂构件的污染。
如图6b所示,剥离膜22可从面板20上移除,以将粘合剂构件暴露于外部。如稍后将解释的,面板20可以使用粘合剂构件结合到基板10。
如图6c所示,基板10可被放入第一结合单元100中,并且第二驱动单元121可以沿x轴和y轴移动和旋转以使面板20的位置与基板10对准。
如图6d所示,当多个吸附垫110a和110b被第一驱动单元111向上移动时,面板20可与临时结合垫120的突起122的最低点局部接触。
如图6e所示,通过由第二驱动单元121同时向下移动多个吸附垫110a和110b以及临时结合垫120,与临时结合垫120的突起122对应的面板20可以与基板10接触。然后,通过另外向下移动第二驱动单元121以对临时结合垫120加压,与临时结合垫120的突起122对应的面板20可以与基板10局部接触。
如图6f所示,面板20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吸附垫110a和110b释放结合而从多个吸附垫110a和110b分离,并且多个吸附垫110a和110b以及临时结合垫120可以通过第一驱动单元111和第二驱动单元121向上移动到原始位置。
因此,面板20的中心区域可以结合到基板10,而面板20的剩余区域可以放置在基板10上。因此,面板可以结合到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的一部分,而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的剩余部分可以不结合到第二区域13a和13b。
第二结合单元200和第三结合单元300可以执行将面板20的剩余区域顺序地结合到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的剩余部分的处理。
图7a至图7d示出了图3的第二结合单元中的第一主结合处理。
第二结合单元200可包括夹具503、位于夹具503上并能上下移动的真空室505、以及安装有第一结合垫212的驱动单元217。第一结合垫212可以通过夹具211联接到驱动单元217。第一结合垫212可以使用粘合剂材料结合到夹具211。
尽管未示出,但是夹具503可以安装在平台上。
第一结合垫212可以包括突起215。突起215可以具有倒圆形状。突起215可以向外部突出并且可以具有弯曲表面。当第一结合垫212被加压时,突起215的弯曲表面可以与面板20接触。也就是说,当弯曲表面的中心部分首先与面板20接触以逐渐对第一结合垫212加压时,弯曲表面可以以从弯曲表面的中心部分到外围部分的顺序与面板20接触。当弯曲表面的外围部分与面板20接触时,更强的压力可施加到弯曲表面的中心部分,因此面板20可在弯曲表面的中心部分处结合到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的中心部分。然后,更强的压力也可施加到弯曲表面的外围部分,面板20可在弯曲表面的外围部分处结合到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的外围部分,并且面板20可结合到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的整个区域。
突起215的高度h可以是0.2毫米到6毫米。当倒圆突起215的高度h小于0.2毫米时,面板20可以通过第一结合垫212同时结合到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的中心部分和外围部分,以产生气泡。当倒圆突起215的高度h大于6毫米时,即使将预定的压力施加到第一结合垫212,弹性压力也不会很好地施加到突起215的外围部分,因此面板20不会结合到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的外围部分。如果倒圆突起215的高度h大于6毫米,则当第一结合垫212被加压以将第一结合垫212结合到外围部分时,由于基板10的中心部分中的强压力,可能发生破裂。
如图7a所示,当通过第一结合单元100中的处理将面板20局部结合到其上的基板10被放入第二结合单元中时,可将相应的基板10固定到夹具503。
在真空室505向下移动并与夹具503紧密接触之后,由真空室505和夹具503形成的空间中的空气可以通过排气口218排出,以通过真空室505和夹具503形成真空。
如图7c所示,驱动单元217可以向下移动,并且第一结合垫212的突起215的最低点可以与面板20接触。然后,驱动单元217可以另外向下移动以对第一结合垫212加压,通过对第一结合垫212的中心部分加压,可以将与第一结合垫212的中心部分对应的面板20结合到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的中心部分,然后,通过以从第一结合垫212的中心部分到外围部分的顺序执行的加压,可以将面板20顺序地结合到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的中心部分的外围部分。因此,面板20可以通过第一结合垫212结合到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的整个区域。
面板20可以通过第一结合垫212以从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的中心部分到外围部分的顺序结合,因此面板20和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之间的空气可以从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的中心部分移动到外围部分,并且可以排放到外部,从而防止产生气泡。
如图7d所示,排气口218可打开以向真空室505供应大气,因此真空室505可变为大气状态。然后,真空室505和驱动单元217可以向上移动到原始位置。
图8a至图8e示出了图3的第三结合单元中的第二主结合处理。
第三结合单元300可包括夹具508、位于夹具508上并能上下移动的真空室507、以及安装有第二结合垫312的驱动单元317。第二结合垫312可以通过夹具311联接到驱动单元317。第二结合垫312可以使用粘合剂材料结合到夹具311。夹具508可以安装在平台507上。
将详细描述第二结合垫的形状。
如图8a所示,当通过第二结合单元200中的处理将面板局部结合到第一区域的基板被放入第三结合单元中时,相应的基板10可固定到夹具508。
如图8b所示,平台507可以在U、V和W方向上移动,以将基板10的位置与第二结合垫312对准。
如图8c所示,在真空室507移动并与夹具508紧密接触之后,由真空室507和夹具508形成的空间中的空气可通过排气口318排出,以通过真空室507和夹具508形成真空。
如图8d所示,驱动单元317可以向下移动,并且位于第二结合垫312的相对两侧的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参考图11a)可以与面板20接触。然后,驱动单元317可以另外向下移动以对第二结合垫312加压,并且通过在第二结合垫312的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参见图11a)处加压,可以将与第二结合垫312的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参见图11a)对应的面板20结合到基板10的第二区域13a和13b。详细地,如图4所示,当第二结合垫312被逐渐加压时,第一结合垫212可以与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3a和13b之间的边界点17a和17b对应地与面板20接触,并且面板20可以被加压以将对应的面板20结合到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3a和13b之间的边界点17a和17b。在另一示例中,当第二结合垫312被逐渐加压时,第二结合垫312也可以与边界点17a和17b和在朝向基板10的中心的方向上从边界点17a和17b间隔开预定距离的点之间的区域的一个点对应地与面板20接触。预定距离可以例如等于或小于3毫米。然后,面板20可以以从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3a和13b之间的边界点17a和17b向外的顺序结合到基板10的第二区域13a和13b。在另一示例中,面板20可以以从基板10的边界点17a和17b和在朝向基板10的中心的方向上从边界点17a和17b间隔开等于或小于3毫米距离的点之间的区域的一个点到外部的顺序结合到基板10的第二区域13a和13b。由于第二结合垫312的几何形状,这是可能的。下面将详细描述第二结合垫312。
根据实施例,最初可以通过将面板20从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结合然后将面板20结合到基板10的第二区域13a和13b的顺序结合来防止气泡的产生,从而防止结合故障。
根据实施例,第二结合垫312的形状可以对应于基板10的第二区域13a和13b的形状,并且面板20结合到基板10的第二区域13a和13b的整个区域,因此面板20和基板10的第二区域13a和13b可以容易且均匀地彼此结合而不会抬起,从而防止结合故障。
如图8e所示,在将空气注入真空室507和夹具508之间的空间以在该空间中形成大气状态之后,真空室507和驱动单元317可以向上移动到初始位置。
第一结合单元100的临时结合垫120、第二结合单元200的第一结合垫212和/或第三结合单元300的第二结合垫312可由弹性材料形成。例如,临时结合垫120、第一结合垫212和/或第二结合垫312可以由硅形成,或者由诸如环氧树脂、橡胶和树脂材料的硅中的一种形成。树脂材料可以包括例如环氧树脂。
图9示出了包括在图3的第二结合单元中的第一结合装置。
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结合装置210可包括在第二结合单元200中。
第一结合装置210可包括夹具211、安装在夹具211上的第一结合垫212、以及第一变形抑制块213和第二变形抑制块214。
第一结合装置210可通过加压装置(未示出)向上和向下加压。例如,当第一结合装置210定位在面板20下方时,第一结合装置210可由加压装置向上加压以将面板20结合到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
夹具211可完全支撑第一结合装置210。夹具211可以包括安装部分(未示出),并且第一结合垫212可以使用粘合剂材料安装在安装部分上。
当第一结合垫212被加压时,第一变形抑制块213和第二变形抑制块214可以抑制由第一结合垫212产生的竖直方向上的弹性变形,以增强左右方向上的弹性变形。例如,当第一结合垫212被加压时,在第一结合垫212的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方向上可能发生弹性变形。这里,弹性变形可定义为特定方向上的推力。例如,第一结合垫212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上的弹性变形可以是第一结合垫212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上的推力。
照此,根据实施例,通过抑制在第一结合垫212的向上和向下方向上产生的弹性变形以将在第一结合垫212的向上和向下方向上产生的弹性变形转换为左右方向,转换的弹性变形可以被添加到在第一结合垫212的左右方向上产生的弹性变形以增强第一结合垫212的左右方向上的弹性变形。面板20可以通过第一结合垫212利用在左右方向上增强的弹性变形而更牢固地且均匀地结合到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的整个区域。
图10示出了包括在图3的第三结合单元中的第二结合装置。
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结合装置310可包括在第三结合单元300中。
第二结合装置310可包括夹具311、安装在夹具311上的第二结合垫312、以及第一变形抑制块313和第二变形抑制块314。
第二结合装置310可以由加压装置(未示出)向上和向下加压。例如,当第二结合装置310定位在面板20下方时,第二结合装置310可由加压装置向上和向下加压以将面板20结合到基板10的第二区域13a和13b。
夹具311可完全支撑第二结合装置310。夹具311可以包括安装部分(未示出),并且第二结合垫312可以使用粘合剂材料安装在安装部分上。当第二结合垫312被加压时,第一变形抑制块313和第二变形抑制块314可以抑制由第二结合垫312产生的竖直方向上的弹性变形,以增强左右方向上的弹性变形。例如,当第二结合垫312被加压时,在第二结合垫312的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方向上可能发生弹性变形。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区域13a和13b,即第二基板10的边缘部分(面板20将被结合到其上)不存在于第二结合垫312的上方和下方,因此这可以作为浪费在第二结合垫312的向上和向下方向上产生的弹性变形的因素。
照此,根据实施例,通过抑制在第二结合垫312的向上和向下方向上产生的弹性变形以将在第二结合垫312的向上和向下方向上产生的弹性变形转换为左右方向,转换的弹性变形可以被添加到在第二结合垫312的左右方向上产生的弹性变形以增强第二结合垫312的左右方向上的弹性变形。面板20可以通过第二结合垫312利用在左右方向上增强的弹性变形而更牢固地且均匀地结合到基板10的第二区域13a和13b的整个区域。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结合垫。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结合垫312可以包括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
如图12所示,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可以彼此间隔开。例如,第一结合部分321可以位于第二结合垫312的第一下部处,而第二结合部分322可以位于第二结合垫312的第二下部处。例如,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基板10的第3-1区域15a和第3-2区域15b之间的距离。
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中的每者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表面323和324。
第一弯曲表面323可以位于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中的每者的外侧。例如,第一弯曲表面323可以具有至少比基板10的第二区域13a和13b的曲率半径小的第一曲率半径。当第二结合垫312被加压时,可以增强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中的每者的第一弯曲表面323的向外方向上的弹性变形力,并且可以通过在第一弯曲表面323处加压来将面板20结合到基板10的第二区域13a和13b。
第一弯曲表面323可以形成在位于内侧的第1-1点323a和第1-2点323b之间。
第二弯曲表面324可以位于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中的每者的内部。第二弯曲表面324可以与第一弯曲表面323接触。详细地,第二弯曲表面324可以与第一弯曲表面323的第1-1点323a接触。
第二弯曲表面324可以具有比第一弯曲表面323的第一曲率半径大的第二曲率半径。第二弯曲表面324可以形成在位于其内部的第2-1点324a和第2-2点324b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弯曲表面324的第2-2点324b可与第一弯曲表面323的第1-1点323a接触。
第二弯曲表面324的第2-1点324a可以与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3a和13b之间的边界点17a和17b接触,面板20置于第2-1点324a和边界点17a和17b之间。因此,第二弯曲表面324可以被加压以从面板20的至少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3a和13b之间的边界点17a和17b执行结合,因此在第一结合垫212被加压以实现面板20和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之间的结合之后,通过在第二结合垫312的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中的每者的第二弯曲表面324处加压,面板20可以从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3a和13b之间的边界点17a和17b顺序地结合到第二区域13a和13b的整个区域。
在另一示例中,第二弯曲表面324的第2-1点324a可以与边界点17a和17b和在朝向基板10的中心的方向上从边界点17a和17b间隔开3毫米或更小的点之间的区域的点接触。因此,通过在第二弯曲表面324处加压,可以从面板20的边界点17a和17b和在朝向基板10的中心的方向上从边界点17a和17b间隔开3毫米或更小的点之间的区域的点执行结合,因此在通过对第一结合垫212加压而在面板20和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之间执行结合之后,通过在第二结合垫312的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中的每者的第二弯曲表面324处加压,面板20可以从边界点17a和17b和与边界点17a和17b间隔开的点之间的区域的点朝向基板10的中心顺序地结合到第二区域13a和13b的整个区域。
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基板10的第3-1区域15a之间的间隔或第二结合部分322和第二基板10的第3-2区域15b之间的间隔可以根据第二结合垫312的弹性变形压力而改变。
第二结合垫312的第一结合部分321可以与基板10的第2-1区域13a和第3-1区域15a之间的边界点间隔开。例如,第一结合部分321的最外端,即第一弯曲表面323的第1-2点323b可以与基板10的第2-1区域13a和第3-1区域15a之间的边界点间隔开。例如,第一弯曲表面323的第1-2点323b可以与基板10的第2-1区域13a和第3-1区域15a之间的边界点间隔开0.3毫米到3毫米。
第二结合垫312的第二结合部分322可以与基板10的第2-2区域13b和第3-2区域15b之间的边界点间隔开。例如,第二结合部分322的最外端,即第一弯曲表面323的第1-2点323b可以与基板10的第2-1区域13a和第3-2区域15b之间的边界点间隔开。第一弯曲表面323的第1-2点323b可以与基板10的第2-2区域13b和第3-2区域15b之间的边界点间隔开0.3毫米到3毫米。
这样,第一弯曲表面323的第1-2点323b可以与基板10的第2-1区域13a和第3-1区域15a之间的边界点间隔开,并且第二弯曲表面324的第1-2点323b可以与基板10的第2-2区域13b和第3-2区域15b之间的边界点间隔开,因此第二结合垫312可以容易地移动通过基板10的第3-1区域15a和第3-2区域15b。此外,当第二结合垫312被降低并且然后被加压时,第一结合部分321的第一弯曲表面323和第二结合部分322的第一弯曲表面323可以在向外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因此第一弯曲表面323的第1-2点323b可以与基板10的第2-1区域13a和第2-2区域13b中的每者的一个区域接触,面板20置于它们之间。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结合垫312可以包括第一内表面325和第二内表面326。
第一内表面325和第二内表面326可以关于第二结合垫312的中心部分对称,但不限于此。
第一内表面325可以从第一结合部分321向内延伸。第一内表面325可以相对于水平线具有锐角。例如,第一内表面325可以相对于水平线具有5度到30度的角度。因此,第一内表面325可以是从第一结合部分321以5度到30度的角度对角延伸的表面。
第二内表面326可以从第二结合部分322向内延伸。第二内表面326可以相对于水平线具有锐角。例如,第二内表面326可以相对于水平线具有5度到30度的角度。因此,第二内表面326可以是从第一结合部分321以5度到30度的角度对角延伸的表面。
第一内表面325和第二内表面326可以在第二结合垫312的中心部分相交,并且第一内表面325和第二内表面326彼此相交的点可以被定义为接触区域329(参见图13a)。第一内表面325和第二内表面326之间在接触区域329处的角度可以是钝角。例如,第一内表面325和第二内表面326之间在接触区域329处的角度可以是120度到170度。
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水平线向内凹进的凹槽350可以由第一内表面325和第二内表面326形成。即使第一结合垫212被凹槽350加压,面板20也可以仅通过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结合到基板10的第二区域13a和13b,而不是结合到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结合垫312可以包括第一外表面327和第二外表面328。
第一外表面327和第二外表面328可以关于第二结合垫312的中心部分对称,但不限于此。
第一外表面327可以从第一结合部分321向外延伸。第一外表面327可以相对于竖直线具有锐角。例如,第一外表面327可以相对于竖直线具有3度到35度的角度。因此,第一外表面327可以是从第一结合部分321以3度到35度的角度对角延伸的表面。
第二外表面328可以从第二结合部分322向外延伸。第二外表面328可以相对于竖直线具有锐角。例如,第二外表面328可以相对于竖直线具有3度到35度的角度。因此,第二外表面328可以是从第二结合部分322以3度到35度的角度对角延伸的表面。
第二结合垫312的上部区域可以安装在第二结合装置310的安装部分上。第一外表面327和第二外表面328中的每者可以与第二结合垫312的上部区域接触。
凹部331可以设置在第一内表面325和第二内表面326彼此相交的区域,即接触区域329处。
当第二结合垫312被加压时,凹部331可进一步加强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的向外方向上的弹性变形。也就是说,当第二结合垫312被加压时,凹部331可以进一步横向延伸,并且通过横向延伸的凹部331可以进一步加强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的向外方向上的弹性变形,并且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可以更牢固地结合到面板20的基板10的第二区域13a和13b。此外,当第二结合垫312被凹部331加压时,可以防止结合垫312被撕裂,或者可以防止在没有凹部331的情况下产生强负荷,从而增加寿命。
凹部331可以是向内凹进的凹槽。凹部331可以具有半球形,但不限于此。凹部331可以具有例如2.5毫米到5毫米的曲率半径。
凹部331可以在第二结合垫31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地形成。
虽然未示出,但是凹部331可以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凹部331可以在第二结合垫312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图13a和图13b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结合垫。
除了至少两个凹部332和333之外,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对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形状、结构和/或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至少一个凹部332可以形成在第一内表面325上。至少一个凹部333可以形成在第二内表面326上。
凹部332和333可以具有等于或小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凹部331的曲率半径。
凹部332和333可以在第二结合垫31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地形成。
尽管未示出,但是凹部332和333可以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凹部332和333可以在第二结合垫312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图14a和图14b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二结合垫。
第三实施例可以对应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凹部331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凹部332和333的组合。因此,在第三实施例中,对具有与第一实施例和/或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形状、结构和/或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凹部331可以设置在第一内表面325和第二内表面326彼此相交的区域,即接触区域329处,至少一个凹部332可以设置在第一内表面325上,并且至少一个凹部333可以设置在第二内表面326上。
凹部331、332和333可以在第二结合垫31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地形成。
尽管未示出,但是凹部331、332和333可以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凹部331、332和333可以在第二结合垫312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图15至图18示出了使用第二结合垫将面板结合到基板的情况。
参照图5和图15,当第二结合垫312被加压时,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中的每者的第二弯曲表面324的第2-1点324a可以与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3a和13b之间的边界点17a和17b接触,面板20置于第2-1点324a和边界点17a和17b之间。
在另一示例中,当第二结合垫312被加压时,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中的每者的第二弯曲表面324的第2-1点324a可以与基板10的边界点17a和17b和从边界点17a和17b间隔开3毫米或更小的点之间的区域的一个点接触,面板20置于第2-1点324a和该区域的点之间。
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二结合单元200中,面板20可以结合到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即,面板20可以从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的中心部分结合到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3a和13b之间的边界点17a和17b。作为随后的处理,在包括第二结合垫312的第三结合单元300中,面板20可以结合到基板10的第二区域13a和13b。特别地,面板20可以以从至少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3a和13b之间的边界点17a和17b或基板10的边界点17a和17b和与边界点17a和17b间隔开3毫米或更小的点之间的区域的一个点的顺序结合,从而实现无气泡的优异结合质量。因此,根据实施例,通过改变第二结合垫312的形状,当第二结合垫312被加压时,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中的每者的第二弯曲表面324的第2-1点324a可以与基板10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3a和13b之间的边界点17a和17b接触,面板20置于第2-1点324a和边界点17a和17b之间。
根据实施例,通过改变第二结合垫312的形状,当第二结合垫312被加压时,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中的每者的第二弯曲表面324的第2-1点324a可以与基板10的边界点17a和17b和从边界点17a和17b间隔开3毫米或更小的点之间的区域的一个点接触,面板20置于第2-1点324a和该区域的点之间。
如图5和图16所示,当第二结合垫312被进一步加压时,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中的每者的第二弯曲表面324可以通过弹性变形在向下方向和/或向外方向上扩展。因此,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中的每者的第二弯曲表面324可以以从第2-1点324a到第2-2点324b的顺序对面板20加压,并且面板20可以结合到基板10的第二区域13a和13b的对应于第二弯曲表面324的部分。
如图5和图17所示,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可分别与第一弯曲表面323和第二弯曲表面324接触。即,第一弯曲表面323的第1-1点323a和第二弯曲表面324的第2-2点324b可以是相同的点。
当第二结合垫312被进一步加压时,面板20可结合到基板10的与第一弯曲表面323的第1-1点323a对应的对应部分。
如图5和图18所示,当第二结合垫312被进一步加压时,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中的每者的第一弯曲表面323可以通过弹性变形在向下方向和/或向外方向上扩展。因此,面板20可以以从第一结合部分321和第二结合部分322中的每者的第一弯曲表面323的第1-1点323a到第2-2点324b的顺序被加压,并且面板20可以结合到基板10的第二区域13a和13b的对应于第一弯曲表面323的另一部分。
工业实用性
实施例可以应用于需要在不同构件(例如电子设备)之间结合的领域。

Claims (20)

1.一种结合垫,所述结合垫包括:
第一结合部分;
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从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向内延伸;
第二结合部分;以及
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二内表面从所述第二结合部分向内延伸并且在接触区域处与所述第一内表面接触,
其中:
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和所述第二结合部分中的每者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表面;并且
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中的每者相对于水平线具有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垫,其中:
基板包括作为水平面的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相对两侧接触的第二区域、以及作为竖直面的与所述第二区域接触的第三区域;
所述至少一个弯曲表面具有第一弯曲表面,所述第一弯曲表面具有至少比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区域的曲率半径小的第一曲率半径;并且
所述第一弯曲表面包括具有第1-1点和与所述第1-1点间隔开的第1-2点的第一弯曲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所述第1-2点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三区域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所述第1-2点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之间的边界点间隔开0.3毫米到3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弯曲表面包含第二弯曲表面,所述第二弯曲表面定位在与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相比的内侧且具有第2-1点和第2-2点,所述第2-1点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点或所述边界点和从所述边界点间隔开3毫米或更小的点之间的区域的一个点接触,且面板置于所述第2-1点和该区域的一个点之间,并且所述第2-2点与第2-1点间隔开且与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所述第1-1点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第二弯曲表面具有比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所述第一曲率半径大的第二曲率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中的每者相对于所述水平线具有5度到30度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接触区域具有呈半球形的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凹部具有2.5毫米到5毫米的曲率半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具有呈半球形的至少两个凹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垫,所述结合垫还包括:
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从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向外延伸;以及
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从所述第二结合部分向外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表面中的每者相对于竖直线具有锐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表面中的每者相对于所述竖直线具有3度到35度的角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结合垫,其中,所述第一结合部分、所述第二结合部分、所述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表面由硅、橡胶和树脂材料中的一者一体地形成。
15.一种结合制造设备,所述结合制造设备包括:
第一结合单元,所述第一结合单元被配置为将面板与基板对准并且将所述面板的一部分临时结合到作为基板的平面的第一区域的一部分;
第二结合单元,所述第二结合单元被配置为使用第一结合垫将所述面板结合到所述基板的第一区域;以及
第三结合单元,所述第三结合单元被配置为使用第二结合垫将所述面板结合到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相对两侧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结合制造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结合垫包括具有倒圆形状的突起;并且
所述突起具有0.2毫米到6毫米的突起高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结合制造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一结合垫被加压时,所述面板以从具有所述第一结合垫的倒圆形状的所述突起的中心部分到外围部分的顺序结合到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结合制造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结合垫包括:
第一结合部分;
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从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向内延伸;
第二结合部分;以及
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二内表面从所述第二结合部分向内延伸并且在接触区域处与所述第一内表面接触,
其中:
所述第一结合部分和所述第二结合部分中的每者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弯曲表面接触并位于内侧的第二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结合制造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二结合垫被加压时,所述面板通过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一点结合到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点,并且所述面板以所述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二点、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点和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点的顺序结合到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区域。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结合制造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结合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结合垫的上方和下方以改变所述第一结合垫的弹性变形的第一变形抑制块和第二变形抑制块;并且
所述第三结合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结合垫的上方和下方以改变所述第二结合垫的弹性变形的第一变形抑制块和第二变形抑制块。
CN202080022996.XA 2019-03-21 2020-03-20 结合垫及结合制造设备 Active CN1135973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21903P 2019-03-21 2019-03-21
US62/821,903 2019-03-21
PCT/KR2020/003866 WO2020190088A1 (ko) 2019-03-21 2020-03-20 합착 패드 및 합착 제조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7368A true CN113597368A (zh) 2021-11-02
CN113597368B CN113597368B (zh) 2023-08-25

Family

ID=72521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2996.XA Active CN113597368B (zh) 2019-03-21 2020-03-20 结合垫及结合制造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210118943A (zh)
CN (1) CN113597368B (zh)
WO (1) WO20201900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5662B (zh) * 2022-02-11 2023-05-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治具及柔性显示面板的贴合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7752A (zh) * 2014-04-07 2015-10-1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20160202728A1 (en) * 2015-01-14 2016-07-1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20170100922A1 (en) * 2015-10-13 2017-04-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aminating device and lamina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11354267A (zh) * 2018-12-21 2020-06-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结构和制造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23325B1 (ko) * 2012-07-30 2016-05-20 시바우라 메카트로닉스 가부시끼가이샤 기판 접합 장치 및 기판 접합 방법
KR101973779B1 (ko) * 2012-11-19 2019-04-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KR101697488B1 (ko) * 2014-10-14 2017-02-01 안성룡 곡면형상 기판에 플렉서블 소재를 합착하는 장치
KR101653597B1 (ko) * 2016-04-06 2016-09-09 주식회사 톱텍 체적가변 가압패드를 구비한 라미네이팅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미네이팅 방법
KR101801559B1 (ko) * 2016-07-18 2017-12-20 하이텍 주식회사 곡면패널 부착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7752A (zh) * 2014-04-07 2015-10-1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20160202728A1 (en) * 2015-01-14 2016-07-1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20170100922A1 (en) * 2015-10-13 2017-04-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aminating device and lamina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11354267A (zh) * 2018-12-21 2020-06-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结构和制造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7368B (zh) 2023-08-25
KR20210118943A (ko) 2021-10-01
WO2020190088A1 (ko) 2020-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3710B2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KR101849656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방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장치
US11072155B2 (en) Lamin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2551139B1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494763B1 (ko) 합착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의 합착 방법
KR102195371B1 (ko) 곡선 라미네이팅 장치 및 라미네이팅 방법
CN210836910U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529080B1 (ko) 라미네이팅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미네이팅 방법
CN110696469A (zh) 一种曲面玻璃的贴合设备
US20100097738A1 (en) Electrostatic chuck and substrate bond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2494018B1 (ko) 라미네이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미네이션 방법
CN112497879B (zh) 曲面显示面板治具、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KR20160034468A (ko) 표시모듈 조립용 압착패드 및 표시모듈 조립 방법
CN111882984A (zh) 用于制造显示设备的装置和方法
CN212135823U (zh) 贴合治具和贴合装置
CN113597368B (zh) 结合垫及结合制造设备
KR20180051747A (ko) 윈도우 합착 장치 및 방법
CN112644135B (zh) 真空吸附垫组装体、显示器层压装置及显示器层压方法
CN110646960B (zh) 压接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7219649B (zh) 直接接合机
JP5115082B2 (ja) 基板接合装置
KR20220029029A (ko) 디스플레이 합착 장치 및 동작 방법
KR102217249B1 (ko) 커브드 기판 합착 장치
KR102217251B1 (ko) 커브드 기판 합착 장치
KR102307395B1 (ko) 기판 합착 장치 및 기판 합착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