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7193A - 一种气流产生装置、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流产生装置、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7193A
CN113597193A CN202010362010.5A CN202010362010A CN113597193A CN 113597193 A CN113597193 A CN 113597193A CN 202010362010 A CN202010362010 A CN 202010362010A CN 113597193 A CN113597193 A CN 113597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avity
air
vent hole
airflow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20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旭
谢世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620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71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97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71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33/00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with other than pure rotation, e.g. of oscillating typ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流产生装置、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气流产生装置包括壳体、电致振动片和遮盖膜片,壳体开设有空腔、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用于连通空腔和外界;电致振动片位于空腔内,且与壳体固定连接,电致振动片将空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一通风孔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二通风孔连通;电致振动片开设有第三通风孔,第三通风孔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遮盖膜片设于电致振动片的一侧;其中,当对电致振动片施加电压时,电致振动片通过振动改变第一腔室的体积,以使遮盖膜片遮挡或打开第三通风孔。本发明实施例减小了散热装置的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气流产生装置、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流产生装置、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子设备中,针对散热,主要采用风扇进行散热,例如在导风通道内设置散热风扇,通过风扇转动控制风道内空气的定向流动。由于风扇的体积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从而使得散热装置的体积较大,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流产生装置、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散热装置的体积较大,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流产生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空腔、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和所述第二通风孔用于连通所述空腔和外界;
电致振动片,所述电致振动片位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电致振动片将所述空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通风孔连通;
所述电致振动片开设有第三通风孔,所述第三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遮盖膜片,所述遮盖膜片设于所述电致振动片的一侧;
其中,当对所述电致振动片施加电压时,所述电致振动片通过振动改变所述第一腔室的体积,以使所述遮盖膜片遮挡或打开所述第三通风孔。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本体以及上述气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散热本体具有导风通道,所述气流产生装置设于所述导风通道内,所述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流在所述导风通道内定向流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气流产生装置包括壳体、电致振动片和电致振动片,所述壳体开设有空腔、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和所述第二通风孔用于连通所述空腔和外界;所述电致振动片位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电致振动片将所述空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通风孔连通;所述电致振动片开设有第三通风孔,所述第三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所述遮盖膜片设于所述电致振动片的一侧;其中,当对所述电致振动片施加电压时,所述电致振动片通过振动改变所述第一腔室的体积,以使所述遮盖膜片遮挡或打开所述第三通风孔。这样,在电致振动片不断的振动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外界的空气经过第二腔室不断往第一腔室内流入,并从第一通风孔流出,以达到定向出风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风扇产生定向出风,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简单,无需设置风扇叶和电机等结构,从而可以减小散热装置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流产生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流产生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ABC所在平面的剖面结构图之一;
图4是图1中沿ABC所在平面的剖面结构图之二;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参见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1,所述壳体101开设有空腔1011、第一通风孔1012和第二通风孔1013,所述第一通风孔1012和所述第二通风孔1013用于连通所述空腔1011和外界;
电致振动片102,所述电致振动片102位于所述空腔1011内,且与所述壳体101固定连接,所述电致振动片102将所述空腔1011分隔为第一腔室10111和第二腔室10112,所述第一腔室10111与所述第一通风孔1012连通,所述第二腔室10112与所述第二通风孔1013连通;
所述电致振动片102开设有第三通风孔1021,所述第三通风孔1021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0111和所述第二腔室10112;
遮盖膜片103,所述遮盖膜片103设于所述电致振动片102的一侧;
其中,当对所述电致振动片102施加电压时,所述电致振动片通过振动改变所述第一腔室10111的体积,以使所述遮盖膜片103遮挡或打开所述第三通风孔1021。
本实施例中,上述电致振动片102可以与壳体101的内壁连接,以将壳体101的空腔1011分隔为第一腔室10111和第二腔室10112。该壳体101可以整体呈柱状的中空结构,例如,外形为圆柱状或者长方体等结构。可选地,如图1所示,壳体101为圆柱状结构。其一端设有所述第一通风孔1012,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通风孔101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将第一通风孔1012和/或第二通风孔1013设置在壳体101的侧壁,并且壳体101也可以为椭圆柱状结构或者多边形柱状结构。
应理解,上述电致振动片102在施加电压时,在壳体101内可以沿壳体101的轴向振动,在电致振动片102振动的过程中,第一腔室10111和第二腔室10112的体积均会发生变化。例如,当第一腔室10111的体积增大时,第二腔室10112的体积减小;当第一腔室10111的体积减小时,第二腔室10112的体积增大。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第一腔室10111的体积减小,第二腔室10112的体积增大时,电致振动片102的第三通风孔1021将会被遮盖膜片103遮挡,第一腔室10111内的空气将会通过第一通风孔1012流出第一腔室,同时外界的空气将会通过第二通风孔1013进入第二腔室10112内。在第一腔室10111的体积增大时,第二腔室10112的体积减小时,电致振动片102的第三通风孔1021将会处于打开状态,第二腔室10112内的空气将会通过第三通风孔1021进入第一腔室10111内。这样通过电致振动片102不断的振动,可以使得外界的空气经过第二腔室10112不断往第一腔室10111内流入,并从第一通风孔1012流出,以达到定向出风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气流产生装置包括壳体101、电致振动片102和电致振动片102,所述壳体101开设有空腔1011、第一通风孔1012和第二通风孔1013,所述第一通风孔1012和所述第二通风孔1013用于连通所述空腔1011和外界;所述电致振动片102位于所述空腔1011内,且与所述壳体101固定连接,所述电致振动片102将所述空腔1011分隔为第一腔室10111和第二腔室10112,所述第一腔室10111与所述第一通风孔1012连通,所述第二腔室10112与所述第二通风孔1013连通;所述电致振动片102开设有第三通风孔1021,所述第三通风孔1021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0111和所述第二腔室10112;所述遮盖膜片103设于所述电致振动片102的一侧;其中,当对所述电致振动片102施加电压时,所述电致振动片通过振动改变所述第一腔室10111的体积,以使所述遮盖膜片103遮挡或打开所述第三通风孔1021。这样,在电致振动片102不断的振动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外界的空气经过第二腔室10112不断往第一腔室10111内流入,并从第一通风孔1012流出,以达到定向出风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风扇产生定向出风,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简单,无需设置风扇叶和电机等结构,从而可以减小散热装置的体积。
可选地,所述壳体101包括顶板101a、底板101b和侧板101c,其中,所述顶板101a和底板101b通过所述侧板101c的相连接,且所述顶板101a、底板101b和侧板101c围合形成所述空腔1011,所述第一通风孔1012开设于所述顶板101a,所述第二通风孔1013开设于所述底板101b。
本实施例中,上述顶板101a和底板101b可以与侧板101c可拆卸连接,或者顶板101a和底板101b中的一者与侧板101c一体连接,另一者与侧板101c可拆卸连接。例如,可以为通过卡接的固定方式进行固定,也可以设计为螺纹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在此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可选地,所述电致振动片102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环形分布于所述第一区域之外,所述N个第三通风孔1021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且均匀间隔设置在以所述第一区域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应理解,上述遮盖膜片103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遮盖膜片103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应的固定部1031以及与所述N个所述第三通风孔1021一一对应的N个遮挡部1032,所述固定部1031与所述第一区域固定连接,所述N个遮挡部1032均与所述固定部1031连接。
其中,为了每一保证遮挡部1032活动的灵活性,可以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遮挡部1032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施例中,遮盖膜片103可以呈三叶草、四叶草、半圆等中间镂空开孔构结构,且可以覆盖电致振动片102上对应设置第三通风孔1021。如图2所示,在N等于4的情况下,遮盖膜片103可以看作四叶草结构。
应理解,上述遮盖膜片103的固定部1031与电致振动片102的固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该固定部1031与电致振动片102粘合固定连接。
其中,上述第一通风孔1012和第二通风孔1013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通风孔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风孔1012和所述第二通风孔1013在电致振动片102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上述第三通风孔102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第三通风孔1021。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致振动片102上设有N个所述第三通风孔1021,N为大于1的整数。如图2所示,该第三通风孔1021的数量为四个。
上述第一通风孔1012和第二通风孔1013的位置与第三通风孔1021对应,例如,所述壳体101上与每一个所述第三通风孔1021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风孔1012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风孔1013。也就是说,在顶板101a上对应每一第三通风孔1021的位置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通风孔1012,在底板101b对应每一第三通风孔1021的位置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通风孔1013。如图1所示,每一第三通风孔1021对应4个第一通风孔1012和4个第二通风孔1013。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气流产生装置产生定向气流,实现定向出风包括两个阶段:吸气阶段和吹气阶段,以下对两个阶段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吸气过程如图4所示,电致振动片102向第二腔室10112振动。第一腔室10111的体积增大,第二腔室10112的体积减小,遮盖膜片103打开第三通风孔1021。此时,第二腔室10112内的空气将通过第三通风孔1021进入第一腔室10111,同时外界的空气将通过四周的第二通风孔1013进入第二腔室10112,且第二腔室10112的空气也可能有少部分通过中间的第二通风孔1013流入外界,已达到气流平衡。
吹气过程如图3所示,电致振动片102向第一腔室10111振动。第一腔室10111的体积减小,第二腔室10112的体积增大,遮盖膜片103遮挡第三通风孔1021。此时,第一腔室10111内的空气将通过第一通风孔1012流出,外界的空气将会通过第二通风孔1013流入第二腔室10112。
在电致振动片102振动的过程中,不断循环上述的吸气过程和吹气过程,从而实现定向出风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定向出风,还可以针对第一通风孔1012和第二通风孔1013设置挡板,例如,在第一腔室10111的外部(例如,在顶板101a的外表面)设置第一挡板,用于遮挡或者打开第一通风孔;在第二腔室10112内(例如,在底板101b的内表面)设置第二挡板,用于遮挡或打开第二通风孔1013。这样,在电致振动片102向第一腔室10111振动时,由于第一腔室10111的体积减小,第二腔室10112的体积增大,从而使得第一挡板打开第一通风孔1012,第二挡板打开第二通风孔1013。在电致振动片102向第二腔室10112振动时,由于第一腔室10111的体积增大,第二腔室10112的体积减小,从而使得第一挡板遮挡第一通风孔1012,第二挡板遮挡第二通风孔1013。这样可以保证第二腔室10112内的空气尽可能流入第一腔室10111内。
可选地,所述电致振动片102为离子传导振动片;
当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的电压为第一电压时,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沿第一方向振动,所述第一腔室10111的体积增大;
当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的电压为第二电压时,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沿第二方向振动,所述第一腔室10111的体积减小;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反向。
本实施例中,上述离子传导振动片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电极层、离子交换树脂层以及第二电极层,所述离子交换树脂层内具有聚合物电解质。
上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可以是通过特殊的化学镀金在作为电极的离子交换树脂上形成金层,这样可以使得电极表面积极大而大大提高了位移性能,通过施加电压,聚合物电解质中的阳离子移动到阴极侧,引起正面和背面溶胀的差异并变形,振动幅度可以覆盖从0.1mm到10mm,可以通过控制振动片厚度和电流大小合理控制。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电极层为离子传导振动片下侧表面,第二电极层为离子传导振动片的上侧表面。例如,上述第一电极层为正电极,第二电极层为负电极时,上述第一电压可以理解为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的正向电压,即第一电极层对应与电源的正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极层与电源的负输出端连接。上述第二电压可以理解为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的反相电压,即第一电极层对应与电源的负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极层与电源的正输出端连接。
例如,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压为+3V时,上述第一电极层上的电压为+3V,第二电极层上的电压为0V;上述第一电压为-3V时,上述第一电极层上的电压为0V,第二电极层上的电压为+3V。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当对所述电致振动片201施加电压时,所述第一腔室的体积随所述电致振动片的振动变化可以理解为:交替变换输出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至离子传导振动片,从而实现离子传导振动片的振动。例如,以周期为1秒为例,在一个周期内,前0.5秒输出第一电压至离子传导振动片,后0.5秒输出第二电压至离子传导振动片,从而使得离子传导振动片产生振动。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当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的电压为第一电压时,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沿第一方向的振动幅度为第一振幅,所述第一腔室10111的最大体积为第一体积;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当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的电压为第三电压时,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沿第一方向的振动幅度为第二振幅,所述第一腔室10111的最大体积为第二体积;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体积与所述第二体积不相同。
本实施例中,离子传导振动片的振动幅度可以根据电压大小确定,例如,施加的电压越大,对应的振动幅度越大或越小。以施加的电压越大,离子传导振动片对应的振动幅度越大为例进行说明,由于离子传导振动片的振动幅度与电压相关,从而可以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灵活控制离子传导振动片的振动方式。例如,当需要较好的散热效果时,可以控制施加的电压越大,从而提高空气的流通量。当不需要较好的散热效果时,可以控制施加的电压越小,从而在满足散热需求的同时,可以减小电能的损耗。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当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的电压为第一电压时,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以第一速率沿第一方向振动;
当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的电压为第三电压时,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以第二速率沿第一方向振动;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速率与所述第二速率不相同。
本实施例中,离子传导振动片的振动速率可以根据电压大小确定,例如,施加的电压越大,对应的振动速率越大或越小。以施加的电压越大,离子传导振动片对应的振动速率越大为例进行说明,由于离子传导振动片的振动速率与电压相关,从而可以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灵活控制离子传导振动片的振动方式。例如,当需要较高的散热性能时,可以控制增大施加的电压,从而提高空气的流通速度。当只需要一般的散热性能时,可以控制减小施加的电压,从而在满足散热需求的同时,可以减小电能的损耗。
进一步的,请一并参照图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本体20以及气流产生装置10,其中,所述散热本体20具有导风通道201,所述气流产生装置10设于所述导风通道201内,所述气流产生装置10产生的气流在所述导风通道201内定向流动。
本实施例中,上述气流产生装置10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气流产生装置,该气流产生装置1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在赘述。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气流产生装置10,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具有上述实施例中气流产生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
可选地,所述散热本体20上开设有两个开口,所述两个开口与所述导风通道201连通,且分别形成所述导风通道201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其中,上述导风通道201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该导风通道201可以为直线型通道、U型通道和S型通道等。为了减少风阻,本实施例中以导风通道201为直线型通道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上述气流产生装置10的第一通风孔1012朝向出风口设置,第二通风孔1013朝向进风口设置,从而使得导风通道201内的风从进风口流入,从出风口流出。
可选地,导风通道201内设有M条隔板202,所述M条隔板202将所述导风通道201分隔为M+1条导风子通道2011,每一条导风子通道2011内均设有所述气流产生装置10。
其中,每一条导风子通道2011内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气流产生装置10,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提高导风子通道2011内的空气流量,可以针对每一条所述导风子通道2011的进风口设有一个所述气流产生装置10,每一条所述导风子通道2011的出风口设有另一个所述气流产生装置10。
应理解,设置在进风口处的气流产生装置10用于将外界的空气灌入导风子通道2011内,设置在出风口处的气流产生装置10用于将导风子通道2011内的空气抽出。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气流产生装置,该气流产生装置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气流产生装置。该气流产生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气流产生装置,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具有上述实施例中气流产生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空腔、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和所述第二通风孔用于连通所述空腔和外界;
电致振动片,所述电致振动片位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电致振动片将所述空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通风孔连通;
所述电致振动片开设有第三通风孔,所述第三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遮盖膜片,所述遮盖膜片设于所述电致振动片的一侧;
其中,当对所述电致振动片施加电压时,所述电致振动片通过振动改变所述第一腔室的体积,以使所述遮盖膜片遮挡或打开所述第三通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和侧板,其中,所述顶板和底板通过所述侧板的相连接,且所述顶板、底板和侧板围合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第一通风孔开设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二通风孔开设于所述底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振动片上设有N个所述第三通风孔,N为大于1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振动片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环形分布于所述第一区域之外,所述N个第三通风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且均匀间隔设置在以所述第一区域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膜片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应的固定部以及与所述N个所述第三通风孔一一对应的N个遮挡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区域固定连接,所述N个遮挡部均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遮挡部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风孔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风孔和所述第二通风孔在电致振动片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与每一个所述第三通风孔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风孔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风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振动片为离子传导振动片;
当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的电压为第一电压时,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沿第一方向振动,所述第一腔室的体积增大;
当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的电压为第二电压时,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沿第二方向振动,所述第一腔室的体积减小;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反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的电压为第一电压时,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沿第一方向的振动幅度为第一振幅,所述第一腔室的最大体积为第一体积;
当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的电压为第三电压时,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沿第一方向的振动幅度为第二振幅,所述第一腔室的最大体积为第二体积;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体积与所述第二体积不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的电压为第一电压时,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以第一速率沿第一方向振动;
当施加于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的电压为第三电压时,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以第二速率沿第一方向振动;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速率与所述第二速率不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传导振动片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电极层、离子交换树脂层以及第二电极层,所述离子交换树脂层内具有聚合物电解质。
13.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其中,所述散热本体具有导风通道,所述气流产生装置设于所述导风通道内,所述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流在所述导风通道内定向流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本体上开设有两个开口,所述两个开口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且分别形成所述导风通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内设有M条隔板,所述M条隔板将所述导风通道分隔为M+1条导风子通道,每一条导风子通道内均设有所述气流产生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条所述导风子通道的进风口设有一个所述气流产生装置,每一条所述导风子通道的出风口设有另一个所述气流产生装置。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流产生装置。
CN202010362010.5A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气流产生装置、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5971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2010.5A CN113597193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气流产生装置、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2010.5A CN113597193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气流产生装置、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7193A true CN113597193A (zh) 2021-11-02

Family

ID=78237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2010.5A Pending CN113597193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气流产生装置、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97193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68361A1 (en) * 2010-01-11 2011-07-14 Foxconn Technology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airflow generator thereof
CN102238848A (zh) * 2010-04-27 2011-11-09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其气流产生器
JP2013080765A (ja) * 2011-10-03 2013-05-02 Fujikura Ltd 冷却装置
CN103200506A (zh) * 2012-01-05 2013-07-10 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振动喇叭
US20130258589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Delta Electronics, Inc. Heat-dissipating module
CN105278648A (zh) * 2015-10-28 2016-01-27 东南大学 笔记本电脑散热装置
JP2018137437A (ja) * 2017-02-20 2018-08-30 研能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空冷放熱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9899327A (zh) * 2017-12-07 2019-06-18 昆山纬绩资通有限公司 气流产生装置
CN110113911A (zh) * 2019-04-09 2019-08-09 江苏大学 一种多孔压电式合成射流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68361A1 (en) * 2010-01-11 2011-07-14 Foxconn Technology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airflow generator thereof
CN102238848A (zh) * 2010-04-27 2011-11-09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其气流产生器
JP2013080765A (ja) * 2011-10-03 2013-05-02 Fujikura Ltd 冷却装置
CN103200506A (zh) * 2012-01-05 2013-07-10 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振动喇叭
US20130258589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Delta Electronics, Inc. Heat-dissipating module
CN105278648A (zh) * 2015-10-28 2016-01-27 东南大学 笔记本电脑散热装置
JP2018137437A (ja) * 2017-02-20 2018-08-30 研能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空冷放熱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9899327A (zh) * 2017-12-07 2019-06-18 昆山纬绩资通有限公司 气流产生装置
CN110113911A (zh) * 2019-04-09 2019-08-09 江苏大学 一种多孔压电式合成射流散热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敏,冯典英: "智能材料技术", 31 January 2014, 国防工业出版社, pages: 184 - 19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16688B2 (ja) 高性能emi通気口
TWI487838B (zh) 散熱裝置及其氣流產生器
KR20120131857A (ko) 압전 방식의 냉각 장치
JP6204755B2 (ja) 電子機器
CN106931541B (zh) 空调器室外机
JP2017034244A (ja) 電力電子機器用筐体
CN113597193A (zh) 一种气流产生装置、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JP5549480B2 (ja) 変圧器の冷却装置
CN211908393U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112797505A (zh) 电器盒和空调室外机
US1151033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heat dissipation function
CN113597192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038781A (zh) 一种具有独立风道结构的伺服驱动器
CN206224363U (zh) 气冷散热装置
CN214619848U (zh) 电器盒和空调室外机
JP5968731B2 (ja) イオン発生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オン発生装置
CN115664165A (zh)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WO2019150577A1 (ja)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09910054U (zh) 电控盒和室外机
CN113193608A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218942991U (zh) 散热结构及烹饪设备
CN115023097B (zh) 射流发生装置及方法、散热器以及电子设备
CN219780812U (zh) 柜体组件及电梯控制柜
CN104244676A (zh) 一种远端射频拉远单元结构
CN220528443U (zh) 一种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