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2991U - 散热结构及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结构及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2991U
CN218942991U CN202223390967.4U CN202223390967U CN218942991U CN 218942991 U CN218942991 U CN 218942991U CN 202223390967 U CN202223390967 U CN 202223390967U CN 218942991 U CN218942991 U CN 218942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air
heat
channels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909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王畅
阮华平
宋小明
文广才
李法民
韩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909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2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2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2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及烹饪设备,涉及厨房电器的技术领域,散热结构包括外壳、散热风机和至少两个发热组件,外壳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散热风道,每个发热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散热风道中;每个散热风道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热组件的部分;散热风机用于在至少两个散热风道内分别产生流经对应发热组件的气流。各个散热风道独立存在,流经每个散热风道的气流可以对该散热风道内的发热组件起到散热作用,从而将全部的发热组件产生的总热量分散到各个散热风道内,通过各个散热风道进行分别散热,降低各个发热组件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每个散热风道内气流发热组件的热交换程度,提高发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散热结构及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蒸烤微一体机底板组件内部安装有电源板、滤波板、磁控管、变频器等电子器件,由于底板内部空间有限,这些电子器件安装位置都比较紧凑。当器具工作时,这些电子器件会发热,特别是磁控管和变频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对于电子器件而言,如果本身发出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的话,会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现有产品底板组件内部散热风机可直接形成依次流经各个电子器件的气流,从而进行散热。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则靠近气流出口的发热组件与温度升高后的气流产生的热交换的程度较低,不利于靠后的发热组件的散热,导致这些电子器件使用寿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及烹饪设备,以缓解了现有烹饪设备中靠近出风口的部分电子器件的散热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外壳、散热风机和至少两个发热组件,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散热风道,每个发热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散热风道中;每个散热风道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热组件的部分;
所述散热风机用于在至少两个所述散热风道内分别产生流经对应发热组件的气流。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风道的数量为n,所述发热组件的数量为m,所述m大于等于n;
m个所述发热组件中,发热量由高到低的前n个发热组件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n个散热风道内。
进一步的,具有发热组件数量大于等于两个的所述散热风道中,发热量较小的发热组件相比于发热量较大的发热组件的装配位置更靠近进风口。
进一步的,至少存在一个发热组件为变频器,至少存在一个发热组件为磁控管,且所述变频器和磁控管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散热风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风机包括至少两个风机单元,所述风机单元设置在所述散热风道内,所述风机单元的数量与所述散热风道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至少存在两个散热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外壳的不同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第一主流道,所述第一主流道包括连通外壳内外的主进风口,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出风口分别与至少两个散热风道连通,以使从所述主进风口进入到气流能够分别进入到各个散热风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第二主流道,所述第二主流道包括连通外壳内外的主出风口,所述第二主流道的进风口分别与至少两个散热风道连通,以使从各个散热风道流出的气体均通过所述第二主流道排出。
进一步的,至少存在两个散热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不同位置处。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设备,包括上述的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包括:外壳、散热风机和至少两个发热组件,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散热风道,每个发热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散热风道中;每个散热风道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热组件的部分;所述散热风机用于在至少两个散热风道内分别产生流经对应发热组件的气流。散热结构中散热风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个散热风道独立存在,流经每个散热风道的气流可以对该散热风道内的发热组件起到散热作用,从而将全部的发热组件产生的总热量分散到各个散热风道内,通过各个散热风道进行分别散热,降低各个发热组件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每个散热风道内气流发热组件的热交换程度,提高发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一种角度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另一种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进风和出风的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烹饪设备的进风和出风的原理图。
图标:1-外壳;2-变频器;3-磁控管;4-第一风机单元;5-第二风机单元;6-第一进风口;7-第二进风口;8-主进风口;9-主出风口;10-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管体;13-扩风管;14-电源板;15-滤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可以设置在蒸烤微一体机或者其他厨房烹饪电器。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包括:外壳1、散热风机和至少两个发热组件,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散热风道,每个发热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散热风道中;每个散热风道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热组件的部分;所述散热风机用于在至少两个所述散热风道内分别产生流经对应发热组件的气流。散热结构中散热风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个散热风道独立存在,流经每个散热风道的气流可以对该散热风道内的发热组件起到散热作用,从而将全部的发热组件产生的总热量分散到各个散热风道内,通过各个散热风道进行分别散热,降低多个发热组件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每个散热风道内气流发热组件的热交换程度,提高发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可以实施的方案中,所述散热风道的数量为n,所述发热组件的数量为m,所述m大于等于n;m个所述发热组件中,发热量由高到低的前n个发热组件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n个散热风道内。
本方案中,将高热量的发热组件设置在单独的散热风道内,可以避免彼此之间的相互相应。当m等于n时,也就是说发热组件的数量与散热风道的数量相同,每个散热风道内设置一个发热组件。每个发热组件独立存在,不会受到其他发热组件的影响,也不会影响其他发热组件。当m大于n时,n个散热风道各设置一个高发热量的发热组件后,还剩余(m-n)个发热量相对较小的发热组件需要安排到n个散热通道内,可以采用平均分配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平衡发热量的方式,即可以将m个发热组件进行排列并按照发热量由高到低分别标记为Q1、Q2、Q3、Q4、Q5……Qm。先将标号由Q1至Qn的发热组件按正向排列方式配置到n个散热风道内;当m小于等于2n时,将剩余的标记为Qn+1至Qm的发热组件按反向排列方式分别一一配置到具有标记为Qm、Qm-1、Qm-2、Qm-3……的发热组件的散热风道内。而当m大于2n时,将Qn+1至Q2n的发热组件按反向排列方式分别一一配置到具有标记为Qm、Qm-1、Qm-2、Qm-3……Q1的发热组件的散热风道内,然后将剩余的发热组件按照上述的正反排列方式反复配置到各个散热风道内。从而使各个散热风道内的总散热量趋于均衡。
进一步的,具有发热组件数量大于等于两个的所述散热风道中,发热量较小的发热组件相比于发热量较大的发热组件的装配位置更靠近进风口。发热量较小的发热组件散发出的热量会随着气流吹到发热量较大的散热组件上,对后者的散热影响相对较小。如果将发热量较大的散热组件设置的更靠近进风口的话,那么由散热量较大的发热组件产生的大量热量将会对其下游的散热组件产生影响,导致下游的发热组件损坏。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风道的数量可以为两条,分了方便说明,加以区分,分别设为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至少存在一个发热组件为变频器2,至少存在一个发热组件为磁控管3,所述变频器2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所述磁控管3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内;所述散热风机用于在第一散热风道内产生流经变频器2的第一气流,以及在第二散热风道内产生流经磁控管3的第二气流。流经第一散热风道的气流可以对变频器2起到散热作用,流经第二散热风道的气流可以对磁控管3起到散热作用。通过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实现对变频器2和磁控管3的分别散热,避免变频器2和磁控管3相互影响,有效提高变频器2和磁控管3的散热效率。
如图5所示,至少存在一个发热组件为电源板14,电源板14为烹饪设备的主控制板,所述电源板14可以设置在独立的散热风道内,也可以与变频器2设置在相同的散热风道内,即第一散热风道内,也可以设置在与磁控管3相同的散热风道内,即第二散热风道内。至少存在一个发热组件为滤波板15,所述滤波板15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也可以第二散热风道内。因为电源板14和滤波板15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少,因此,对散热风道内其他的发热组件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所述散热风机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风机单元,所述风机单元设置在所述散热风道内,所述风机单元的数量与所述散热风道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对应,风机单元的数量可以为两个,设为第一风机单元4和第二风机单元5,所述第一风机单元4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所述第二风机单元5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内,第一风机单元4和第二风机单元5可以分别形成独立的气流,并且形成的气流流量大,散热能力强。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散热风机可以只包括一个风机单元,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的进风口靠近,利用一个风机单元同时对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的进风口进行吹风。
至少存在两个散热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外壳1的不同位置处,从而可以为这两个散热风道提供充足的气体流量。
例如,这两个散热风道为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可以包括连通外壳1内外的第一进风口6,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可以包括连通外壳1内外的第二进风口7。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风机单元4的作用,从第一进风口6进入到第一散热风道内,对第一散热风道内的变频器2进行散热,其中,第一进风口6可以设置在外壳1的底面上,还可以设置在外壳1的左侧面、右侧面或者后侧面上。所述第一进风口6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更多,从而为变频器2提供充分的气流,提高散热效率。同理,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二风机单元5的作用,从第二进风口7进入到第二散热风道内,对第二散热风道内的磁控管3进行散热,其中,第二进风口7可以设置在外壳1的底面上,还可以设置在外壳1的左侧面、右侧面或者后侧面上。所述第二进风口7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更多,从而为磁控管3提供充分的气流,提高散热效率。
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第一主流道,所述第一主流道包括连通外壳1内外的主进风口8,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出风口分别与至少两个散热风道连通,以使从所述主进风口8进入到气流能够分别进入到各个散热风道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出风口分别与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连通,以使从所述主进风口8进入到气流能够分别进入到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内。也就是说,主进风口8可以形成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共同的进风口,对于第一散热风道而言,当第一风机单元4启动后,外界的空气可以从第一进风口6和主进风口8流入到第一散热风道内。而当第二风机单元5启动后,外界的空气可以从第二进风口7和主进风口8流入到第二散热风道内,充分利用设备上的空间,合理设置主进风口8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的进风量。
所述外壳1内部可以设置有第二主流道,所述第二主流道包括连通外壳1内外的主出风口9,至少两个散热风道均与所述第二主流道的进风口连通,以使从各个散热风道流出的气体均通过所述第二主流道排出。
具体的,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均与所述第二主流道的进风口连通,以使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流出的气体均通过所述第二主流道排出。也就是说,第一散热风道中与变频器2进行热交换后的气流以及第二散热风道中与磁控管3进行热交换后的气流可以汇聚进入到第二主流道内,然后从主出风口9排出。主出风口9可以设置在外壳1的底板后者背板上。
在其他可以实施的方案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散热风道还可以包括连通所述外壳1内外的第一出风口10,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包括连通外壳1内外的第二出风口11。第一出风口10和第二出风口11相对独立。具体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可以完全独立,即形成第一散热风道的第一进风口6和第二散热风道的第二进风口7可以相对独立,第一出风口10和第二出风口11也可以相对独立。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内的气流没有相互干涉,各个风道内气流流动更加顺畅。
至少存在一个散热风道内设置有管体12,所述管体12的一端开口与该风道内的风机单元的出风口连接,该散热风道内的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管体12内部。气流流经管体12后与发热组件充分接触,提高热交换效率。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管体12的一端开口与第一风机单元4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变频器2设置在所述管体12内部。气流流经管体12后与变频器2充分接触,提高热交换效率。管体12可以包括可以拆卸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拆分后,管体12的内腔敞开,方便对变频器2进行拆卸安装。可以在管体12的侧壁上开设开口,开口位于变频器2的后方,与磁控管3热交换后的气流可以进入到管体12内,然后和与变频器2热交换后的气流一起流出外壳1。
所述管体12与第一风机单元4之间设置由粗细度逐渐增加的扩风管13,扩风管13可以呈喇叭状,所述扩风管13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小于第二开口的面积,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一风机单元4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口与管体12的一端开口连接,扩风管13可以将气流扩散,从而布满管体12内部,与变频器2的外壁充分接触。
需要说明的,上文中提到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以均由多个紧密排列的通孔形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包括上述的散热结构,具有上述散热结构所具备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散热风机和至少两个发热组件,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散热风道,每个发热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散热风道中;每个散热风道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热组件的部分;
所述散热风机用于在至少两个所述散热风道内分别产生流经对应发热组件的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的数量为n,所述发热组件的数量为m,所述m大于等于n;
m个所述发热组件中,发热量由高到低的前n个发热组件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n个散热风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发热组件数量大于等于两个的所述散热风道中,发热量较小的发热组件相比于发热量较大的发热组件的装配位置更靠近进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存在一个发热组件为变频器(2),至少存在一个发热组件为磁控管(3),且所述变频器(2)和磁控管(3)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散热风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包括至少两个风机单元,所述风机单元设置在所述散热风道内,所述风机单元的数量与所述散热风道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存在两个散热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外壳(1)的不同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第一主流道,所述第一主流道包括连通外壳(1)内外的主进风口(8),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出风口分别与至少两个散热风道连通,以使从所述主进风口(8)进入到气流能够分别进入到各个散热风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第二主流道,所述第二主流道包括连通外壳(1)内外的主出风口(9),所述第二主流道的进风口分别与至少两个散热风道连通,以使从各个散热风道流出的气体均通过所述第二主流道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存在两个散热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不同位置处。
10.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
CN202223390967.4U 2022-12-16 2022-12-16 散热结构及烹饪设备 Active CN218942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0967.4U CN218942991U (zh) 2022-12-16 2022-12-16 散热结构及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0967.4U CN218942991U (zh) 2022-12-16 2022-12-16 散热结构及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2991U true CN218942991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35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90967.4U Active CN218942991U (zh) 2022-12-16 2022-12-16 散热结构及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29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9119A1 (zh) 家用电器
CN111059582A (zh) 微波烹饪电器
CN212204637U (zh) 烹饪电器
CN218942991U (zh) 散热结构及烹饪设备
CN110785064B (zh)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CN110785066B (zh)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CN115664165B (zh)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CN111248729A (zh) 门组件及具有其的蒸汽烹饪设备
CN215076083U (zh) 一种吹风装置次风道散热结构
WO2019150577A1 (ja)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WO2021115105A1 (zh) 具有微波加热功能的烹饪电器
CN112914347B (zh) 烹饪装置
CN112754313B (zh)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WO2017206240A1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
CN209950591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吹风
CN210168394U (zh) 一种制冷机机箱
CN112493876A (zh) 微蒸烤装置
CN112944416A (zh) 烹饪装置
CN215650492U (zh) 一种导风散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1902991U (zh) 微波烹饪电器
CN211152596U (zh) 半导体微波设备
CN219699691U (zh) 烹饪设备
CN211231007U (zh) 散热结构及家用电器
CN211695026U (zh) 具有微波加热功能的烹饪电器
CN211127832U (zh) 一种易散热网关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