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7253B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87253B CN113587253B CN202110756749.9A CN202110756749A CN113587253B CN 113587253 B CN113587253 B CN 113587253B CN 202110756749 A CN202110756749 A CN 202110756749A CN 113587253 B CN113587253 B CN 11358725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air conditioner
- liquid
- storage cavity
- compr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6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refrigerant piping outside the heat exchanger within the unit cas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系统,由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至少1个室内换热器通过冷媒液管和冷媒气管连接形成;储液部件,在其内部形成有相互独立的:上存储腔,其与四通阀和压缩机的吸气侧连通;下存储腔,连通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液管上;电子控制元件,设置有2个,分别连接在下存储腔两侧的冷媒液管上,2个电子控制元件能够通过相互配合以改变从储液部件流入到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量;气态冷媒通道,连通下存储腔和上存储腔,用于将下存储腔中的气态冷媒输送到上存储腔内。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中需要后期单独对冷媒连接配管进行充注制冷剂,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空调装置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通过气管与液管连接,安装施工完成之后,一般会根据连接液管的长度及管径计算系统追加的制冷剂量,这样无疑会增加空调装置施工的难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中需要后期单独对冷媒连接配管进行充注制冷剂,施工难度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空调器,通过室外机内增加储液容器,预先存储配管需要的制冷剂到室外机,这样空调装置施工完成后不需要额外追加制冷剂,降低了空调装置施工的难度;另外,储液器在储存制冷剂的同时,也会储存一部分冷冻油,且可能会出现制冷剂与冷冻油分层的现象,空调器持续以这种状态运行,会增加压缩机缺油的风险,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解决了此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器,包括:
冷媒循环系统,由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至少1个室内换热器通过冷媒液管和冷媒气管连接形成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储液部件,在其内部形成有相互独立的:
上存储腔,其与四通阀和压缩机的吸气侧连通;
下存储腔,连通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液管上;
电子控制元件,设置有2个,分别连接在下存储腔两侧的冷媒液管上, 2个电子控制元件能够通过相互配合以改变从储液部件流入到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量;
气态冷媒通道,连通下存储腔和上存储腔,用于将下存储腔中的气态冷媒输送到上存储腔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容器内设置有隔断部件,其将所述储液容器分割形成所述上存储腔和下存储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态冷媒通道一端延伸到下存储腔的顶部区域处,另一端连接在四通阀和上存储腔之间的冷媒管路上,在所述气态冷媒通道上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第一电控元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
主控器,其配置为:在检测到空调器持续运行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下存储腔内的液体制冷剂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其持续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且空调处于制冷运行时,控制所述压缩机降频至第一预设频率值,控制处于室内换热器和储液容器之间的电子控制元件开度增大,控制处于室外换热器和储液容器之间的电子控制元件开度减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控器还配置为:在检测到空调装置持续运行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下存储腔内的液体制冷剂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其持续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且空调处于制热运行时,控制所述压缩机降频至第二预设频率值,控制处于室内换热器和储液容器之间的电子控制元件开度减小,控制处于室外换热器和储液容器之间的电子控制元件开度增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器能够在检测到液体制冷剂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且持续时间大于第三预设时间时,控制空调器恢复正常运行,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器能够在检测到空调器处于非工作状态,储液容器中液态制冷剂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且持续时间大于第四预设时间时,获取空调器关机前工作状态,并根据空调器关机前工作状态对压缩机频率和2个电子控制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回油通道, 在所述回油通道上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第二电控元件,所述回油通道一端处于下存储腔的底部区域处,一端连接在上存储腔和四通阀之间的所述冷媒管路上,其包括有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竖直段上设置有多个沿下存储腔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回油部,在所述水平段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回油通道的第一均压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通过压缩机吸气通道和所述上存储腔连通,所述压缩机吸气通道包括有延伸到所述下存储腔内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上设置有第二回油部和第二均压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
油分离器,其一端和压缩机的排气通道连接,一端通过连接管路和压缩机吸气通道连接;
回热器,连接在所述连接管路和所述回油通道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在设置时,设置一单独的储液容器,在对整个空调器进行冷媒充注时,可预先在储液容器内存储冷媒,并能够在冷媒循环系统运行时,通过控制位于储液容器两侧的2个电子控制元件的开度,使得存储在储液容器中的冷媒参与到冷媒循环系统中,以补充连接配管所需的冷媒量,这样则无需后期单独对连接配管进行冷媒充注,降低了安装施工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制冷运行状态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制热运行状态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中设有回油通道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中设有回热器对应的系统循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储液容器为分体结构对应的结构布置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储液容器为分体结构设有回油通道时的结构布置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储液容器为分体结构设有回热器时的结构布置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冻油和制冷剂的溶解度变化曲线;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制冷剂与冷冻油分层时对应的控制流程图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回油控制流程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实施例,包括:由压缩机10、四通阀11、室外换热器12、至少1个室内换热器通过冷媒液管和冷媒气管连接形成的冷媒循环系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设置多个,多个室内换热器之间相互并联连接,多个室内换热器、1个室外换热器12对应的形成多联机空调系统。
为实现汽油分离,还设置有油分离器50,其连接在压缩机10的排气通道上。
储液部件13,在其内部形成有相互独立的:
上存储腔131,其与四通阀11和压缩机10的吸气侧连通;
具体的,上存储腔131和四通阀11通过冷媒管路19连接,其与压缩机10的吸气侧通过压缩机吸气通道40连接。
下存储腔132,连通在室外换热器12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冷媒液管上;
电子控制元件,设置有2个,分别连接在下存储腔132两侧的冷媒液管上, 2个电子控制元件能够通过相互配合以改变从储液部件13流入到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量;
即电子控制元件的其中一个连接在室内换热器和下存储腔132之间的冷媒液管上,另一个则连接在室外换热器12和下存储腔132之间的冷媒液管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控制元件选用电子膨胀阀,其可用于节流降压,并改变冷媒流量。
气态冷媒通道16,连通下存储腔132和上存储腔131,用于将下存储腔132中的气态冷媒输送到上存储腔131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气态冷媒通道16一端延伸到下存储腔132的顶部区域处,另一端连接在四通阀11和上存储腔131之间的冷媒管路19上,在所述气态冷媒通道16上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第一电控元件20。
气态冷媒主要集中在下存储腔132的顶部区域位置处,因此,将气态冷媒通道16延伸至下存储腔132顶部处,可确保充分的将气态冷媒吸入。
第一电控元件20优选为第一电磁阀,其可用于控制气态冷媒通道16的通断。
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中设位于室外换热器12和储液容器之间的电子控制元件为第一电子膨胀阀71 ,处于室内换热器和储液容器之间的电子控制元件为第二电子膨胀阀72;室内机设置有2个,室内换热器设置有2个,分别为15、18,其对应的室内电子膨胀阀分别为14、17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在制冷运行的具体循环过程如下:
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过油分离器50,油分分离器与压缩机10吸气口之间连接有回油毛细管,通过油分离器50分离出的冷冻机油通过回油毛细管,直接回到压缩机10吸气口;油分离器50流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过四通阀11流入室外换热器12,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室外换热器12冷凝成高温高压的过冷液态制冷剂从换热器流出;室外换热器12流出的高温高压过冷液态制冷剂经第一电子膨胀阀71 降压;第一电子膨胀阀71 流出的制冷剂变成2相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存储在下存储腔132,气态制冷剂流入上存储腔131对应的和四通阀11连通的冷媒管路19上;液态制冷剂从第二电子膨胀阀72流出,经过液管分成2部分:1部分经过第一室内电子膨胀阀14节流成低温低压的2相态制冷剂,2相态制冷剂在第一室内换热器15蒸发成低温低压的过热气态制冷剂;1部分经过第二室内电子膨胀阀17节流成低温低压的2相态制冷剂,2相态制冷剂在第二室内换热器18蒸发成低温低压的过热气态制冷剂;低温低压的过热气态制冷剂从2个室内换热器流出,经过气管、四通阀11,此部分制冷剂与从下存储腔132流出的气态制冷剂混合,流入到上存储腔131内,混合后的低温低压过热气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0的吸气口,至此完成了制冷循环。
制热运行的过程如下:
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过油分离器50流出;油分离器50流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过四通阀11、连接气管分成2部分:部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第一室内换热器15冷凝成高温高压的过冷液态制冷剂,经第一室内电子膨胀阀14降压流出;1部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第二室内换热器18冷凝成高温高压的过冷液态制冷剂,经第二室内电子膨胀阀17降压流出;此2部分流出的制冷剂经过连接液管、第二电子膨胀阀72降压;第二电子膨胀阀72流出的制冷剂为2相态制冷剂:第一电子膨胀阀71 流出的制冷剂变成2相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存储在下存储腔132、气态制冷剂流入四通阀11和上存储腔131的冷媒管路19上;至少部分液态制冷剂从第一电子膨胀阀71 流出,节流成低温低压的2相态制冷剂;低温低压的2相态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12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过热制冷剂;低温低压的过热气态制冷剂从室外换热器12流出,经过四通阀11,此部分制冷剂与从下存储腔132流出的气态制冷剂混合,流入上存储腔131,混合后的低温低压过热气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0的吸气口,至此完成了制热循环。
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储液容器,可通过预先在其内部存储一定的制冷剂,在空调器运行时,可通过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71 或第二电子膨胀阀72开度,将存储在其部的冷媒流出,使其进入到冷媒循环系统内,以对连接配管进行冷媒的填充,这样则可有效的避免后期单独给配管追加制冷剂导致的施工难度大的问题产生。
如在制冷运行时,可通过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72的开度,如增大开度,使得存储在储液容器中的至少部分制冷剂流入到冷媒液管内;
或者在制热时,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71 开度增大,使得存储在储液容器中的至少部分制冷剂流入到冷媒液管内。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储液容器可预先实现对一定冷媒的存储,且在使用时,可根据系统实际的制冷制热循环需求情况,对2个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相应控制,以改变冷媒循环系统中的循环冷媒量,平衡了不同条件下系统不同制冷剂量的需求,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及用户的舒适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容器内设置有隔断部件,其将所述储液容器分割形成所述上存储腔131和下存储腔132。本实施例中的储液容器的上存储腔131等同于气液分离器,下存储腔132等同于储液器,本实施例中储液容器等同于将气液分离器和储液器进行了一体化设计,节约了室外机的空间,降低了设计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储液容器可以为分体成型件,其包括有第一储液器和第二储液器,在所述第一储液器内形成有所述上存储腔131,在所述第二储液器内形成所述下存储腔132,为节省占用空间,在设置时,可使得第一储液器和第二储液器呈上下布置设置。
进一步,储液器在存储制冷剂的同时,也会存储一部分冷冻油,且可能会出现制冷剂与冷冻油分层的现象,空调装置持续以这种状态运行,会增加压缩机10缺油的风险。
具体的,制冷剂与冷冻油溶解度变化曲线可参照图8所示,本实施例以R410制冷剂与FVC68D冷冻油及R32制冷剂与FW68D冷冻油为例,从图中可以R410制冷剂与FVC68D冷冻油在温度大于40℃的情况下,对应的压力约为2.3MPa,制冷剂与冷冻油分离;R32制冷剂与FW68D冷冻油在温度大于50℃的情况下,对应的压力约为3.0MPa,制冷剂与冷冻油分离。
本实施例中空调装置,为了平衡系统在不同配管长度下的需要的制冷剂量,系统有储液容器;储液容器内的制冷剂一般为中高压,基于制冷剂与冷冻油溶解度曲线来看,储液容器内容易出现制冷剂与冷冻油分层的现象;进一步的随着系统的运行,冷冻油会在储液容器内存储的量会越来越多,这样压缩机10容易缺油,增加压缩机10可靠性风险。
为避免制冷剂和冷冻油分离,压缩机10缺油问题产生,本实施例中对应的设置一主控器。
主控器配置为:在检测到空调装置持续运行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储液容器下存储腔132内的液体制冷剂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其持续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且空调处于制冷运行时,控制所述压缩机10降频至第一预设频率值,控制处于室内换热器和储液容器之间的电子控制元件开度增大,控制处于室外换热器12和储液容器之间的电子控制元件开度减小。
当空调器持续运行时间不满足t≥t1min的情况下,空调装置保持当前运行状态;
当空调器持续运行时间满足t≥t1min的情况下进一步的判断储液罐内温度Tliquid>T1℃且持续时间t>t2min是否满足。
当空调装置不满足Tliquid>T1℃且持续时间t>t2min的条件,空调装置保持当前运行状态。
当空调器满足Tliquid>T1℃且持续时间t>t2min时,则代表制冷剂和冷冻油之间可能已经出现了分层,此时需要进一步判断空调器处于制冷还是制热运行状态。
若检测到空调器此时正处于制冷运行状态时,则执行分层制冷控制模式:
主控器将压缩机10降频到第一预设频率值,此情况下压缩机10频率第一预设频率值与T1预设常数有关, R410A制冷剂一般以40℃对应的饱和压力为控制目标即2.3MPa;R32制冷剂一般以50℃对应的饱和压力为控制目标即3.0MPa。
然后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71 关小;第二电子膨胀阀72开大,第一电子膨胀阀71关小的目的即减小制冷剂进入储液容器的量,第一电子膨胀阀71 一般关小到预设开度;第二电子膨胀开大的目的即增加制冷剂排出储液容器的量,第二电子膨胀阀72一般全开,通过这种方法,将冷冻油与制冷剂从储液容器完全排出。
其中,空调装置持续运行时间设为t,第一预设时间为t1min,t1是预设控制常数,一般要求t1≥60,液体制冷剂温度设为:Tliquid,第一预设温度设为:T1,第二预设时间设为:t2min。
Tliquid通过下存储腔132中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T1是预测控制常数,该常数与制冷剂及冷冻油的物性有关,制冷剂R410A与冷冻油FVC68D,T1预测的控制常数建议为40℃;制冷剂R32与冷冻机FW68D,T1预设的控制常数建议为50℃。
t2是预设控制常数,一般要求β≥t2≥α,α≥3,β没有明确的上限值,但不宜过大,一般建议β≤10。
若此时检测到空调器处于制热运行状态时,则执行分层制热控制模式:
控制所述压缩机10降频至第一预设频率值,控制处于室内换热器和储液容器之间的电子控制元件开度减小,控制处于室外换热器12和储液容器之间的电子控制元件开度增大。
第二电子膨胀阀72关小的目的即减小制冷剂进入储液容器的量,第二电子膨胀阀72一般关小到预设开度;第一电子膨胀开大的目的即增加制冷剂排出储液容器的量,第一电子膨胀阀71 一般全开,通过这种方法,将冷冻油与制冷剂从储液器排出,以尽可能的将冷冻油排出回流到冷媒循环系统中,减少冷冻油在储液容器的存储量。
空调器在执行完上述操作后,会进一步检测Tliquid,主控器在检测到储液容器中液体制冷剂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且持续时间大于第三预设时间时,控制空调器恢复正常运行,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
若Tliquid<T3℃且持续时间t>t4min,空调器的压缩机10频率控制、2个电子膨胀阀等恢复到通常控制。
其中,第二预设温度为T3,第三预设时间为t4,T3是预测控制常数,要求T3<T1;t4是预测控制常数,t4≥γ,α≈γ。
若不满足上述调节,则继续对执行分层制冷控制模式或者分层制热控制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器能够在检测到空调器处于非工作状态且储液容器中液态制冷剂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且持续时间大于第四预设时间时,获取空调器关机前状态,并根据空调器关机前状态控制对压缩机10频率和2个电子控制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其中,第三预设温度为T2, 第四预设时间为t3min ,T2是预测控制常数, T2≈ T1,t3为预设常数,本发明要求δ<t3<t2,δ≥1。
若Tliquid>T2℃且持续时间t>t3min是否满足,空调器不满足此条件的情况下,空调装置保持停止状态;空调器满足此条件,判断空调器停机前的状态,执行如下控制;
若空调器停机前为制冷运行状态,执行分层制冷控制模式的控制,在空调器满足的Tliquid>T2℃且持续时间t>t3min条件时,空调器停止。
若空调器停机前为制热运行状态,执行分层制热控制模式的控制,在空调器满足的Tliquid>T2℃且持续时间t>t3min条件时,空调器停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解决压缩机10缺少油的问题,空调器还设置有回油通道30, 在所述回油通道30上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第二电控元件70,
所述回油通道30一端处于下存储腔132的底部区域处,一端连接在上存储腔131和四通阀11之间的所述冷媒管路19上。
第二电控元件70为电磁阀,通过第二电控元件70可对应控制回油通道30的通断。
回油通道30其包括有竖直段31和水平段32,所述竖直段31上设置有多个沿下存储腔132高度方向布置且与回油通道30连通的第一回油部33 ,在所述水平段32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回油通道30的第一均压部34。
第一均压部34为第一均压孔,起到均压作用,第一回油部33 为第一回油孔,设置有多个,沿下存储腔132高度方向等间距或非等间距设置。
第一回油孔设置位置主要参考制冷剂与冷冻机油分离液面的位置设置。
本实施例中以设置C、D、E回油孔为例进行说明。
当制冷剂与冷冻机油分离液面的位置在C回油孔情况下,冷冻油通过C回油孔回到系统;当制冷剂与冷冻机油分离液面的位置在D回油孔情况下,冷冻油通过D回油孔回到系统;回油孔的直径D≥φmm,φ≥0.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压缩机10通过压缩机吸气通道40和所述上存储腔131连通,所述压缩机吸气通道40包括有延伸到所述下存储腔132内的延伸段41,所述延伸段41上设置有第二回油部42和第二均压部43。
第二回油部42为第二回油孔,其靠近下存储腔132的底部位置,第二均压部43为第二均压孔,用以实现均压。其分别为B和A处。
具体控制时,可在检测到空调装置持续运行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储液容器下存储腔132内的液体制冷剂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其持续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第二电控元件70打开,使得位于C、D或者E处的冷冻油被吸入到储液容器的上存储腔131内,通过上存储腔131内的第二回油部42回到压缩机10;
进一步可设定第二电控元件70的持续开启时间为:t5min,其为预设控制常数,t5≥η≥3。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油分离器50其一端和压缩机10的排气通道连接,一端通过连接管路51和压缩机吸气通道40连接;
回热器60,连接在所述连接管路51和所述回油通道30上。
若制冷剂液面位置在回油孔C与D之间 ,第二电控元件70打开,制冷剂与冷冻油会一起被吸入储液容器的上存储腔131内,这样可能会增加压缩机10可靠性方面的风险。本实施例中增加了回热器60,这样油分离器50出来的高温混合物与下存储腔132分离出来的中温混合物在回热器60中换热,高温混合物中包含油与制冷剂,中温混合物中包含油与制冷剂,通过高温混合物和中温混合物的热交换将中温混合物中的制冷剂汽化,这样则可确保仅仅冷冻油进入压缩机10内,压缩机10的可靠性风险会降低。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空调器,包括:
冷媒循环系统,由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至少1个室内换热器通过冷媒液管和冷媒气管连接形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储液容器,在其内部形成有相互独立的:
上存储腔,其与四通阀和压缩机的吸气侧连通;
下存储腔,连通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液管上;
电子控制元件,设置有2个,分别连接在下存储腔两侧的冷媒液管上, 2个电子控制元件能够通过相互配合以改变从储液部件流入到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量;
气态冷媒通道,连通下存储腔和上存储腔,用于将下存储腔中的气态冷媒输送到上存储腔内;
其中,在储液容器内部存储一定的制冷剂,在空调器运行时,通过控制电子控制元件开度,将存储在其内部的冷媒流出,使其进入到冷媒循环系统内,以对连接配管进行冷媒的填充;
主控器,其配置为:在检测到空调器持续运行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下存储腔内的液体制冷剂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其持续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且空调处于制冷运行时,控制所述压缩机降频至第一预设频率值,控制处于室内换热器和储液容器之间的电子控制元件开度增大,控制处于室外换热器和储液容器之间的电子控制元件开度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容器内设置有隔断部件,其将所述储液容器分割形成所述上存储腔和下存储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冷媒通道一端延伸到下存储腔的顶部区域处,另一端连接在四通阀和上存储腔之间的冷媒管路上,在所述气态冷媒通道上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第一电控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主控器还配置为:在检测到空调装置持续运行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下存储腔内的液体制冷剂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其持续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且空调处于制热运行时,控制所述压缩机降频至第二预设频率值,控制处于室内换热器和储液容器之间的电子控制元件开度减小,控制处于室外换热器和储液容器之间的电子控制元件开度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控器能够在检测到液体制冷剂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且持续时间大于第三预设时间时,控制空调器恢复正常运行,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器能够在检测到空调器处于非工作状态,储液容器中液态制冷剂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且持续时间大于第四预设时间时,获取空调器关机前工作状态,并根据空调器关机前工作状态对压缩机频率和2个电子控制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回油通道, 在所述回油通道上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第二电控元件,所述回油通道一端处于下存储腔的底部区域处,一端连接在上存储腔和四通阀之间的冷媒管路上,其包括有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竖直段上设置有多个沿下存储腔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回油部,在所述水平段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回油通道的第一均压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通过压缩机吸气通道和所述上存储腔连通,所述压缩机吸气通道包括有延伸到所述下存储腔内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上设置有第二回油部和第二均压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油分离器,其一端和压缩机的排气通道连接,一端通过连接管路和压缩机吸气通道连接;
回热器,连接在所述连接管路和所述回油通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56749.9A CN113587253B (zh) | 2021-07-05 | 2021-07-05 | 一种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56749.9A CN113587253B (zh) | 2021-07-05 | 2021-07-05 | 一种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87253A CN113587253A (zh) | 2021-11-02 |
CN113587253B true CN113587253B (zh) | 2023-03-21 |
Family
ID=78245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56749.9A Active CN113587253B (zh) | 2021-07-05 | 2021-07-05 | 一种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8725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11112B (zh) * | 2021-12-01 | 2023-06-20 | 天津双昊车用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气液分离的自适应回油工艺 |
WO2023103675A1 (zh) * | 2021-12-07 | 2023-06-15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95530B2 (ja) * | 2003-03-04 | 2009-07-15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CN201724482U (zh) * | 2010-05-12 | 2011-01-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剂汽液分离及储液一体化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空调系统 |
KR101622846B1 (ko) * | 2014-10-27 | 2016-05-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오일분리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
CN105716307B (zh) * | 2014-12-17 | 2018-08-0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 |
EP3088819B1 (en) * | 2015-01-23 | 2021-09-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CN204962968U (zh) * | 2015-08-20 | 2016-01-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
CN207556037U (zh) * | 2017-09-08 | 2018-06-29 | 开利公司 | 储液器及具有其的热泵系统 |
CN109899940A (zh) * | 2019-03-21 | 2019-06-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冷媒量的控制方法 |
-
2021
- 2021-07-05 CN CN202110756749.9A patent/CN11358725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87253A (zh) | 2021-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587253B (zh) | 一种空调器 | |
US4562700A (en) | Refrigeration system | |
CN102042724B (zh) | 冷媒控制部件、空调制冷系统及冷媒循环控制方法 | |
US9151522B2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KR101726008B1 (ko) |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 |
CN106382701A (zh) | 多联机空调及其室外机、控制方法和装置 | |
US20160216015A1 (e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US9587865B2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JP2010127531A (ja) | 冷凍空調装置 | |
JPH0232547B2 (zh) | ||
EP2708826B1 (en) | System airconditioner | |
CN214039058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7314579B (zh) | 空调 | |
CN112413942A (zh) |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11609478B (zh) | 一种空调冷媒自动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 |
CN113587388B (zh) | 一种多联机以及多联机系统 | |
WO2015029204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3079854A (zh) | 车用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车用空调装置 | |
CN204154039U (zh) | 空调装置 | |
CN201615644U (zh) | 空调冷媒循环机组 | |
JP2003090634A (ja) | 冷凍装置 | |
CN112648754A (zh) | 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及其循环方法 | |
CN209101597U (zh) | 多联机循环系统及多联机空调 | |
JP5225895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4130676B2 (ja) | 圧縮機均油装置及び冷凍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