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1124B - 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座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座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1124B
CN113581124B CN202010366623.6A CN202010366623A CN113581124B CN 113581124 B CN113581124 B CN 113581124B CN 202010366623 A CN202010366623 A CN 202010366623A CN 113581124 B CN113581124 B CN 1135811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locking
sleeve
height adjus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66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1124A (zh
Inventor
张学清
鄂从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Qingdao BYD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Qingdao BYD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Qingdao BYD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6662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11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1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11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811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11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0Anchoring devic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e.g. in height
    • B60R22/201Anchoring devic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e.g. in height with the belt anchor connected to a slider movable in a vehicle-mounted tr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座椅及车辆。该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部、活动部、及锁止结构,所述固定部用于安装到座椅靠背上,所述活动部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以用于调节安全带从所述座椅靠背引出点的高度位置,所述锁止结构用于将所述活动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锁定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锁止结构包括锁止件和电磁铁,通过控制所述电磁铁的通电与断电,实现所述锁止件对所述活动部的锁止或解锁。该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能够使安全带从座椅靠背的不同高度位置引出,满足不同身高、体型的乘坐人员佩系安全带的张力需求,避免安全带勒紧身体,能够提高乘坐舒适性。

Description

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座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安全带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座椅及车辆。
背景技术
参见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公交客车驾驶员座椅上通常安装三点式安全带,安全带锁扣500、安全卷收器600和安全带导向环700均固定在座椅上,位于座椅靠背上用以对安全带导向的安全带导向环700的高度不能调节,使得安全带从座椅靠背的正面引出点的位置不能调节。当不同身高和体型的驾驶员佩系安全带时,由于安全带导向环700的高度不能调节,使得人的肩部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被安全带勒紧身体,无法降低安全带使用时的张力,严重影响驾驶员行车时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座椅及车辆。该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能够使安全带从座椅靠背的不同高度位置引出,满足不同身高、体型的乘坐人员佩系安全带的张力需求,避免安全带勒紧身体,能够提高乘坐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部、活动部、及锁止结构,所述固定部用于安装到座椅靠背上,所述活动部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以用于调节安全带从所述座椅靠背引出点的高度位置,所述锁止结构用于将所述活动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锁定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锁止结构包括锁止件和电磁件,通过控制所述电磁件的通电与断电,实现所述锁止件对所述活动部的锁止或解锁。
可选地,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电磁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锁止件相连,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向所述锁止件施加使其朝向所述活动部的方向移动的复位力,以实现对所述活动部锁止。
可选地,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活动部中的一者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另一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块,所述活动部包括与所述滑块相连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用于抵顶所述安全带的下侧面,所述活动部呈T字形结构,该T字形结构包括所横杆部和竖杆部,所述横杆部包括所述导向柱和穿设于所述导向柱的横轴,该横轴构造为所述滑块。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还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竖杆部沿所述固定套筒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筒内,所述竖杆部上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锁止孔,所述固定套筒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过孔,以使所述锁止件能够经由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锁止孔可拔插地配合。
可选地,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按钮开关,所述按钮开关设置于座椅上,所述按钮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电磁件的通电与断电。
可选地,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位置传感器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部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活动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是否移动至预设位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电磁件工作。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活动部传动连接,以使所述输出轴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活动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
可选地,所述位置传感器为光电开关,所述固定部还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固定部,所述活动部部分插接在所述固定套筒内,且所述活动部能够沿所述固定套筒的轴向移动,所述活动部上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锁止孔,所述固定套筒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过孔,所述固定套筒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一透光孔径向贯穿所述固定套筒,所述活动部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二透光孔径向贯穿所述活动部,所述位置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套筒的相对两侧,当所述第一透光孔与第二透光孔位于同中心线位置时,所述固定套筒上的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活动部上的一个所述锁止孔同中心线,以使所述锁止件能够经由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锁止孔可拔插地配合。
可选地,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活动套设在所述活动部的外部,且所述活动套筒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筒内,所述活动套筒的底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以检测所述活动部施加到所述活动套筒的底壁的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活动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过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过孔的位置分别与多个所述锁止孔的位置对应,所述锁止孔的孔径均大于所述第一过孔的孔径和所述第二过孔的孔径。
可选地,所述活动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透光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三透光孔的位置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透光孔的位置对应,所述活动套筒的下端面设置有螺纹孔。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该方法包括:
在获取到安全带高度调节指令时,控制所述电磁件通电;
在控制所述电磁件通电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活动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
在通过所述位置传感器获取到到位信号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电磁件断电,其中,所述到位信号是所述位置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活动部移动至所述预设位置时生成的。
可选地,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指令是操作人员对按钮开关进行操作生成的调节所述安全带的高度的调节指令,或者,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指令是所述压力传感器根据检测到的压力值生成的调节所述安全带的高度的调节指令。
可选地,所述在控制所述电磁件通电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活动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之前,包括:
在控制所述电磁件通电后,确定所述锁止件解除对所述活动部的锁止。
可选地,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活动套设在所述活动部外部,且所述活动套筒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套筒内,所述固定套筒安装于所述固定部,所述活动套筒的底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以检测所述活动部施加到所述活动套筒的底壁的压力,所述在通过所述位置传感器获取到到位信号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电磁件断电,包括:
在通过所述位置传感器获取到到位信号,且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处于预设压力值范围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电磁件断电。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活动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包括:
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活动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安全带、座椅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座椅本体正面与背面的安全带锁扣、安全带卷收器、以及上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座椅本体的座椅靠背上形成有开口,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安装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安全带的一端从所述安全带卷收器引出并穿过设置有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所述开口,以用于连接于所述安全带锁扣。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座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座椅靠背上设置有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乘坐人员在佩系安全带时,通过调节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可沿座椅靠背高度方向移动的活动部,可以对安全带从座椅靠背引出点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并可以通过锁止结构将活动部锁止在固定部上。从而可以满足不同身高、不同体型的乘坐人员佩系安全带的张力需求,避免安全带勒紧身体,尤其能够避免安全带勒紧驾乘人员的肩部,能够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而且,由于采用通过控制电磁件通电与断电来实现锁止件对活动部的锁止或解锁的方式,除了采用手动控制开关给电磁件通断电后,还允许采用电控进行控制。例如,可采用控制器控制电磁件的供电电流的通断来实现锁止件对活动部的锁止或解锁,如果再配合电控驱动装置驱动活动部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有利于使得安全带的高度调节实现自动化,从而有利于提升车辆自动化程度及用于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车辆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车辆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与图1的视角不同);
图3是本公开提供的设置有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座椅的立体结构透视示意图,其中,安全带从座椅靠背正面引出点处于最低位置;
图4是本公开提供的设置有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座椅的立体结构透视示意图,其中,安全带从座椅靠背正面引出点处于最高位置;
图5是本公开第一种实施例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其中,导向柱在安装架上处于最低位置;
图6是本公开第一种实施例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导向柱在安装架上处于最低位置;
图7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其中,锁止件锁止在锁止孔中;
图8是图7在锁止件退出锁止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提供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固定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第一种实施例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活动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第一种实施例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固定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提供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锁止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弹性复位件;
图13是本公开第一种实施例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导向柱在安装架上处于最高位置;
图14是本公开第二种实施例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其中,导向柱在安装架上处于最低位置;
图15是本公开第二种实施例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导向柱在安装架上处于最低位置;
图16是图15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其中,锁止件锁止在锁止孔中;
图17是图16在锁止件退出锁止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公开第二种实施例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活动部的主视示意图;
图19是本公开第二种实施例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固定套筒的主视示意图;
图20是本公开第二种实施例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导向柱在安装架上处于最高位置;
图21是本公开第三种实施例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其中,导向柱在安装架上处于最低位置;
图22是本公开第三种实施例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导向柱在安装架上处于最低位置;
图23是图22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其中,锁止件锁止在锁止孔中;
图24是图23在锁止件退出锁止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2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压力传感器;
图26是本公开第三种实施例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活动部的主视示意图;
图27是本公开第三种实施例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活动套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公开第三种实施例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导向柱在安装架上处于最高位置;
图29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的控制策略框图;
图30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的原理框图;
图31是本公开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的控制策略框图;
图32是本公开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的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安装带高度调节装置;10-固定部;11-滑槽;12-固定板;13-安装架;131-底板;132-侧板;133-安装板;14-固定套筒;141-第一过孔;142-第一引导槽;143-第一透光孔;20-活动部;21-滑块;22-导向柱;23-横杆部;24-竖杆部;241-锁止孔;242-第二透光孔;243-引导凸起;244-转动件安装孔;30-锁止结构;31-锁止件;32-电磁件;40-弹性复位件;50-按钮开关;60-控制器;70-位置传感器;71-发射端;72-接收端;80-驱动装置;81-电机;811-输出轴;82-转动杆;83-第一齿轮;84-第二齿轮;90-活动套筒;91-第二过孔;92-第三透光孔;93-螺纹孔;94-第二引导槽;110-压力传感器;101-第一安装支架;102-第二安装支架;103-第三安装支架;104-第四安装支架;200-座椅靠背;210-开口;300-安全带;400-座椅本体;500-安全带锁扣;600-安全带卷收器;700-安全带导向环;1000-座椅;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座椅1000正常安装在车辆或其他交通工具上且车辆或其他交通工具正常运行时,座椅靠背200的上、下、左、右,以车辆为例,车辆正常运行时,车头的方向为前,车尾的方向的后,车顶的方向为上,车底的方向为下。“第一方向A”可为座椅靠背200的高度方向,“第二方向B”可为座椅靠背200的宽度方向。“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的内、外。此外,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如图3至图28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包括固定部10、活动部20、及锁止结构30,固定部10用于安装到座椅靠背200上,活动部20沿第一方向A(座椅靠背200的高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固定部10,以用于安全带300的高度,即调节安全带300从座椅靠背200引出点的高度位置。锁止结构30用于将活动部20沿第一方向A锁定在固定部10上。其中,锁止结构30包括锁止件31和电磁件32,通过控制电磁件32的通电与断电,实现锁止件31对活动部20的锁止或解锁。
具体地,当电磁件32通电时,电磁件32具有磁性,磁力作用使得锁止件31从锁止活动部20的位置移动至避让活动部20在第一方向A上移动的位置,即锁止件31从锁止位置切换到解锁位置。而当电磁件32断电时,电磁件32失去磁力,此时可采用手动或者其他结构(如下文提及的弹性复位件40)使得锁止件31回位至锁止活动部20的位置,即锁止件31重新回复至锁止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座椅靠背200上设置有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乘坐人员在佩系安全带300时,通过调节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的可沿座椅靠背200高度方向移动的活动部20,可以对安全带300从座椅靠背200引出点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并可以通过锁止结构30将活动部20锁止在固定部10上。从而可以满足不同身高、不同体型的乘坐人员佩系安全带300的张力需求,避免安全带300勒紧身体,尤其能够避免安全带300勒紧驾乘人员的肩部,能够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而且,由于采用通过控制电磁件32通电与断电来实现锁止件31对活动部的锁止或解锁的方式,除了采用手动控制开关给电磁件32通断电后,还允许采用电控进行控制。例如,可采用控制器控制电磁件32的供电电流的通断来实现锁止件31对活动部20的锁止或解锁,如果再配合电控驱动装置驱动活动部20在第一方向A上的移动,有利于使得安全带300的高度调节实现自动化,从而有利于提升车辆自动化程度及用于的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公开中,锁止件31与电磁件32可为两个单独的零部件,也可为成套的装置,例如电插锁。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可选地,电磁件32可为电磁铁。
可选地,如9所示,在本公开中,固定部10与活动部20中的一者可设置有沿第一方向A(即座椅靠背20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滑槽11,另一者设置有用于与滑槽11配合的滑块21。如图5、图14及图21所示,活动部20包括与滑块21相连的导向柱22,该导向柱22用于抵顶安全带300的下侧面(安全带300朝向车底的面)。这样,如图3和图4所示,正常使用安全带300时,安全带300的一端从安全带卷收器600引出并穿过座椅靠背200的开口210,并与安全带锁扣500相连。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设置在开口210出,且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的导向柱22抵顶在安全带300的下侧面,基于此,当滑块21沿第一方向A(即座椅靠背200的高度方向)移动时,将带动导向柱22在第一方向A移动,从而能够调节座椅1000安全带300从座椅靠背200正面引出点的高度,即调节安全带的高度,使得安装带的高度能够根据不同身材体型的人做适应性的调节。
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动部20与固定部10采用滑块21与滑槽11滑动配合的方式使得活动部20能够相对于固定部10运动,从而调节安全带300从座椅靠背200正面的引出点的高度。该种滑槽11与滑块21的配合形式结构简单且能够使活动部20沿预设方向平稳运动。本公开对活动部20具体采用何种配合结构相对于固定部10运动不作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采用例如丝杆螺母组件、皮带轮组件等亦可,均纳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6、图7、图15、图16、图22、图23所示,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还包括弹性复位件40,弹性复位件40的一端与电磁件32相连,另一端与锁止件31相连。弹性复位件40用于向锁止件31施加使其朝向活动部20的方向移动的复位力,以实现锁止件31对活动部20锁止。
当电磁件32通电时,电磁件32驱动锁止件31朝着远离活动部20的方向移动,实现对活动部20解锁,此时,弹性复位件40处于压缩状态。当电磁件32断电时,弹性复位件40驱使锁止件31朝向活动部20的方向移动,实现对活动部20的锁止。例如,当活动部20上设置有锁止孔、锁止槽或者止挡部与锁止件31配合时,该弹性复位件40用于向锁止件31施加使其朝向插入锁止孔或锁止槽的方向移动的复位力。
可选地,如图6、图12、图16及图23所示,弹性复位件40可为复位弹簧,锁止件31可形成为锁销结构,锁止件31上设置有止挡台阶,复位弹簧套设在锁止件31上,且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于电磁件32上,另一端抵接于止挡台阶。当锁止件31朝向远离活动部20的方向移动至解锁位置时,例如,当锁止件31退出锁止孔241时,复位弹簧呈压缩状态,可提供复位力。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复位件40还可为弹片或者由其他弹性材料制成。
本公开对固定部10的具体结构和形状也不作限定。可选地,如图5、图14和图21所示,固定部10可包括固定板12和安装架13,固定板12和安装架13用于与座椅靠背200相连。其中,如图9所示,安装架13可包括U形件,该U形件包括底板131以及形成在底板131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板132,两个侧板132的内壁分别设置有滑槽11。活动部20呈T字形结构,该T字形结构包括横杆部23和竖杆部24,横杆部23包括导向柱22和穿设于导向柱22的横轴,该横轴构造为滑块21,即,横轴的两端分别在两个滑槽11中滑动。双滑槽11的设计有利于提升滑块21在安装架13上滑动配合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滑槽11在第一方向A上的两端构造为封闭式设计,以防止该滑块21在滑动过程中与安装架13脱离。
可选地,如图9所示,安装支架13还可包括安装板133,安装架13通过该安装板133安装于座椅靠背200上。
如图5、图14和图21所示,在本公开中,固定部10还包括固定套筒14,固定套筒14沿第一方向A设置于固定板12,竖杆部24沿固定套筒14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固定套筒14内。其中,竖杆部24上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有多个锁止孔241,锁止孔241用于锁止件31插入。固定套筒14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过孔141,以使锁止件31能够经由第一过孔141与锁止孔241可拔插地配合。
设置固定套筒14,一方面便于安装竖杆部24及如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活动套筒90(具体见下文);另一方面,能够对活动部24的竖杆部24进行导向,使得活动部24和活动套筒90始终沿着第一方向A移动,即,沿座椅靠背200的高度方向移动。
基于此,在竖杆部24沿第一方向运动过程中,通过使锁止件31选择性地与位于不同高度的锁止孔241配合,可使得活动部20在高度方向上具有多个不同的调节位置。在锁止件31退出锁止孔241时,乘坐人员可以使活动部20在高度方向上运动以调整到满足乘坐需求的高度位置。待调整到位后,再将锁止件31插入对应位置的锁止孔241内,从而实现活动部20在座椅靠背200的高度方向上位置的锁止,保证活动部20不会发生运动,保证了安全带300在座椅靠背200高度方向上的引出点不变,避免安全带300在高度方向上发生窜动而影响乘坐人员的乘坐舒适性及安全性。
在本公开中,除了在活动部20上设置锁止孔241与锁止件31可拔插地连接外,还可在活动部20上设置其他连接结构与锁止件31配合。例如,可在活动部20上设置插接凸起,而在锁止件31上设置对应的插槽,当锁止件31为与锁止位置时,活动部20上的插接凸起插接配合在插槽内。
本公开对锁止件31退出锁止孔241的行程不作限定。可选地,如图7、图8、图16、图17、图23和图24所示,竖杆部24为筒状结构。此时,该行程可小于竖杆部24和固定套筒14的壁厚之和,即,当锁止件31退出至解锁位置时,锁止件31远离电磁件32的端面仍位于固定套筒14内。这样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可避免因锁止件31拉出时行程过大被拉到固定套筒14的外表面而造成锁止件31和锁止孔241错位影响下次锁止动作。另一方面,该行程较小,意味着解锁或再次锁止的时间短,从而有利于提升安全带300高度调节的效率。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止件31退出至锁止位置的行程可由电磁件32的限定。例如,将电磁件32的位置布置在当锁止件31的另一端抵接在电磁件32上时,锁止件31远离电磁件32的一端正好从竖杆部24的锁止孔241中退出且刚好位于固定套筒14内。或者,锁止件31退出至锁止位置的行程由例如固定在固定板12上的限位块限定。
为了保证活动部20在相对于固定部10移动时,只进行轴向移动而不发生周向转动。在本公开中,如图5、图10和图11所示,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还包括引导结构,引导结构包括形成滑动配合的第一引导槽142和引导凸起243,竖杆部24和固定套筒14的其中一者设置有第一引导槽142,另一者设置有引导凸起243。
通过引导凸起243和第一引导槽142之间的滑动配合,一方面可以避免因活动部20绕自身轴线转动而造成活动部20上的锁止孔241与竖杆部24上的第一过孔141发生错位,从而能够避免出现锁止件31不能够插入至锁止孔241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竖杆部24从固定套筒14内脱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固定套筒14沿其轴向设置有第一引导槽142,并且该第一引导槽142沿轴向的两端为封闭式设计,竖杆部24远离横杆部23的一端设置有引导凸起243,竖杆部24通过引导凸起243和第一引导槽142的作用实现周向限位。
为了方便控制电磁件32供电电流的开断,在本公开中,如图3至图5、图29和图31所示,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还包括按钮开关50,按钮开关50可设置于座椅1000上,按钮开关50能够控制电磁件32的通电与断电。这样,在车辆上电后,当需要调节安装带的高度时,可采用手动或电控的方式打开按钮开关50,给电磁件32通电。利用电磁件32的磁力将锁止件31从锁止孔241中退出,实现解锁,待锁止件31位于锁止位置时,可关闭按钮开关50,断开对电磁件32的供电。
下面将结合附图,简要描述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参见图3、图5和图6,此时,导向柱22位于最低位置,座椅1000上安全带300在座椅靠背200正面的引出点的位置最低位置,通过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可将导向柱22的位置调节至如图13所示的位置。
具体地,调节安全带300从座椅靠背200的引出点的高度时,可按下图3中的按钮,电磁件32通电,锁止件31从竖杆部24的锁止孔241退出,实现解锁,此时复位弹簧受压,参见图8。解锁后,可手动或采用其他驱动装置80调整竖杆部24在固定套筒14内沿轴向向上移动。在调整活动部20的高度过程中,因锁止件31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顶在竖杆部24的外表面,当竖杆部24上的锁止孔241移动到和固定套筒14上的第一过孔141同中心线位置时,锁止件31自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经由第一过孔141插入锁止孔241,实现对竖杆部24的锁止,参见图7。
在调整竖杆部24的高度时,由于导向柱22抵顶在安全带300的下侧面,即安全带300穿过活动部20上的横杆部23,活动部20上面的滑块21装入安装架13的滑槽11中,沿滑槽11上下移动,从而调整了安全带300在肩部位置处的高度。由于活动部20在座椅靠背200上的高度能够调整,有利于减小安全带300施加到活动部20上的力,因此,同时防止了穿过活动部20的导向柱22的安全带300把活动部20拉变形。这样,即可将安全带300在座椅靠背200上的引出点的位置从图3的位置调整至如图4所示的位置。反之,也可将安全带300在座椅靠背200上的引出点的位置从图4的位置调整至如图3所示的位置,这里不再赘述具体操作过程。
如图14至图20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了第二种实施例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在本公开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器60、位置传感器70和驱动装置80,驱动装置80用于驱动活动部20在第一方向A上移动,位置传感器70用于检测活动部20在第一方向A上是否移动至预设位置,控制器60根据位置传感器70的检测结果控制驱动装置80和电磁件32工作。即,控制器60根据位置传感器70的检测结果,控制电磁件32供电电流的开断,控制是否控制驱动装置80继续驱动活动部20的移动。
这里的“预设位置”可以指活动部20根据调节的需求最终所处的位置,也可指在移动至最终位置过程中暂时停留的位置,此时,预设位置可以有多个。
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增加了以下结构:控制器60、驱动装置80及位置传感器70。与第一实施例结构相同的部分这里不再赘述。
在第二实施例中,调节安全带300的高度时,即调节安全带300从座椅靠背200的正面的引出点的高度时,通过合理布置位置传感器70,使得当活动部20移动至一定距离时,活动部20上的另一个锁止孔241刚好与固定套筒14上的第一过孔141同中心轴线。此时,位置传感器70可向控制器60发送一个到位信号,控制器60接收到该到位信号后可控制电磁件32断电,这样,锁止件31能够在弹性复位件40的作用下经由第一过孔141插入锁止孔241。同时,控制器60能够控制驱动装置80停止驱动活动部20的轴向移动。例如,当驱动装置80采用电机作为动力件时,此时,可停止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其中,预设位置可有多个。
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增加了控制器、位置传感器和驱动装置,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安全带调节的自动化程度,有利于提升调节效率。
本公开对驱动装置80的具体构成不作限定。可选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80包括电机81,例如双向电机,电机81的输出轴811与活动部20传动连接,以使输出轴811转动时能够带动活动部20在第一方向A上移动。这样,通过电机81的正转或反转,能够带动活动部20在固定套筒14中沿第一方向A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可根据需要调节安全带300从座椅靠背200正面引出点的位置的高度。
这里,电机81可以直接与活动部20相连,也可以采用传动件与活动部20相连。
可选地,如图15和图18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80还包括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可包括转动杆82、第一齿轮83、与第一齿轮83外啮合的第二齿轮84,第一齿轮83固定套设在电机81的输出轴811上,转动杆82通过周向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部10,第二齿轮84套设在转动杆82的一端,转动杆82的另一端与活动部20相连,且转动杆82与活动部20形成丝杠螺母机构,即,转动杆82构造为周向转动的丝杠,竖杆部24构造为周向移动的螺母。这样,电机81的输出轴811转动时即可通过转动杆82带动活动部20在第一方向A上移动。
可选地,可在转动杆82上设置螺纹段,如图18所示,而在活动部20的竖杆部24上设置与该螺纹段配合的转动件安装孔244,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转动件安装孔244为螺纹孔,这样,转动杆82转动时即可带动活动部20在第一方向A上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在转动杆82上设置内螺纹孔,而在竖杆部24上设置外螺纹段,两者螺纹配合也能是转动杆82和竖杆部24形成丝杠螺母机构。
由于设置有齿轮组(第一齿轮83和第二齿轮84),通过合理设计第一齿轮83和第二齿轮84的传动比,可根据需要调节转动杆82的转速,能够起到减速器的作用。
另外,由于另置有转动杆82,并在转动杆82设置螺纹段,有利于灵活选择转动杆82的长度及降低加工难度。
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80可为液压油缸结构,将液压油缸结构的缸体固定在固定部10上且沿第一方向A布置,将液压油缸结构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活动部20的竖杆部24相连。这样,通过活塞杆的上下移动,也能带动活动部20在固定套筒14中移动。或者,驱动装置80还可为伸缩电机,将伸缩电机的输出轴与活动部20的竖杆部24相连,伸缩电机的输出轴的伸缩方向为第一方向A。这样,也能带动活动部20在固定套筒14中移动。
另外,本公开对位置传感器70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可以是接近式传感器,也可是接触式传感器。可选地,如图14至图17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位置传感器70可为光电开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图16、图17和图19所示,固定套筒14设置有第一透光孔143,第一透光孔143径向贯穿固定套筒14,活动部20设置有沿第一方向A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透光孔242,第二透光孔242径向贯穿活动部20,光电开关的发射端71和接收端分别位于固定套筒的相对两侧。当第一透光孔143与一个第二透光孔242位于同中心线位置时,固定套筒14上的第一过孔141与活动部20上的一个锁止孔241同中心线,以使锁止件31能够经第一过孔141插入锁止孔241内。
这样,在调节安全带300引出点高度过程中,活动部20在固定套筒14内移动,阻挡了光电开关,光电开关断开。当活动部20上的其中一个第二透光孔242移动到和固定套筒14上的第一透光孔143同中心线时,参见图15,此时,光电开关接通。接通后,光电开关向控制器60传输一个到位信号,控制器60获得该到位信号后,控制电磁件32断电。同时,控制器60控制电机停止工作,活动部20位置保持固定。此时,活动部20的竖杆部21上的锁止孔241也移动到和固定套筒14上的第一过孔141在同一中心线位置,锁止件31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经由第一过孔141插入到锁止孔241内,参见放大图16。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调节安全带高度的过程中,如果在光电开关给出到位信号(即一个第二透光孔242与第一透光孔143同中心线),而电磁件32断电锁止后,发现安全带300的高度位置并不是驾乘人员预想的位置,例如,安全带不在舒适位置。此时,可重复上述调节过程,即,给电磁件32通电,将锁止件31移动至解锁位置,继续调节活动部20在固定套筒14的位置,例如,继续向上移动,带活动部20上的另一个第二透光孔242与该第一透光孔143同中心线时,再次给电磁件32断电锁止。反复调节过程直至将安全带300调节至预想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按钮开关50可与控制器60电连接,操作人员可对按钮开关50进行操作生成的用于指示向上或向下调节安全带300的高度的调节指令,即,当操作人员按下按钮开关50时,表明有调节安全带高度的需求。
这里,按钮开关50可为双向按钮开关,可包括“向上按钮”和“向下按钮”。“向上按钮”被配置为:按下“向上按钮”时,可向控制器60发出向上调节安全带高度的指令。“向下按钮”被配置为:按下“向下按钮”时,可向控制器60发出向下调节安全带高度的指令,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分别设置两个按钮开关,其中一个按钮开关按下时,可向控制器60发出向上调节安全带高度的指令。按下另一个按钮开关是,可向控制器60发出向下调节安全带高度的指令,
如图21至图28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了第三种实施例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在本公开的第三种实施例中,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还包括活动套筒90,活动套筒90活动套设在活动部20上,活动套筒90活动套设在活动部20的竖杆部24上,且活动套筒90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套筒14内。活动套筒90的底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0以检测活动部20施加到活动套筒90的底壁的压力,压力传感器110与控制器60电连接。即,如图22、图23和图28所示,活动部20的竖杆部24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活动套筒90内,且活动套筒90又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套筒14内。这样,活动部20的竖杆部24和活动套筒90都能轴向相对于固定套筒14移动。压力传感器110用于检测竖杆部24施加在活动套筒90底壁的压力。
具体地,如图22所示,在活动套筒90向上移动时,活动套筒90的底壁抵顶活动部20的竖杆部24向上移动。在活动套筒90向下移动时,动部20的竖杆部24在自重以及安全带300施加的压力作用下将向下移动。这样,活动套筒90和活动部20能够一同在固定套筒14内移动。
其中,如图27所示,活动套筒90沿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过孔91。在第一方向A上,多个第二过孔91的位置分别与多个锁止孔241的位置对应,以供锁止件31穿行。并且,锁止孔241的孔径均大于第一过孔141的孔径和第二过孔91的孔径,以保证在锁止件31插入锁止孔241时,如驾乘人员使用安全带300时,在安全带300的压力下,由于锁止孔241的孔径均大于第一过孔141的孔径和第二过孔91的孔径活动部20能够相对于活动套筒90做轴向的微调,以保证活动部20(竖杆部24)的下端面能够与压力传感器110接触,以便压力传感器110能够准确检测到安全带300此时的实际张力。
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比,增加了以下结构:活动套筒90、压力传感器110。与第二实施例结构相同的部分这里不再赘述。
在第三实施例中,驾乘人员坐在座椅1000上系上安全带300时,安全带300的张紧力越大,活动部20(具体为竖杆部24)的底面对装在活动套筒90上压力传感器110施加的压力也大。驾乘人员系上安全带300体验舒适性后,可预先设定最大压力值或压力值范围,由于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0,当压力传感器110测的压力大于预设值时,可利用压力传感器110向控制器60反馈一个调节信号,控制器60然后如第二实施例中提到的,控制驱动装置80和电磁件32工作。且可利用压力传感器110实时监测压力值,当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进入到预设值范围内,例如下降到预设值时,可利用压力传感器110向控制器60反馈一个停止调节的信号,控制器60然后控制驱动装置80停止驱动活动部20,并控制电磁件32断电,使得锁止件31能够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插入锁止孔241将活动部20锁止。可见,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110,控制器60可以基于压力传感器110的检测值对安全带300在座椅靠背200上的引出点的高度进行调节,以将安全带调节至合适高度,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方案,有利于提升安全带调节的智能化。
可选地,当安全带300的高度调整完成后,可将整个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断电,防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因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工作而影响行车安全。
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压力传感器110可基于自身检测到的压力值给控制器60发出调节安全带高度的指令,换言之,不再通过按钮开关50发出安全带高度调节指令。而且,控制器60可不在基于位置传感器70的检测结果控制电磁件32的断电,而是仅依据压力传感器110的检测结果控制电磁件31的断电。这样,锁止件31不用每个锁止孔241都插入,能够跳过一部分的锁止孔241,有利于实现安全带高度的连续调节,从而利于一次性将安全带300的高度位置调节到位,智能化程度高。
可选地,如图27所示,活动套筒90沿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透光孔92,在第一方向A上,多个第三透光孔92的位置分别与多个第二透光孔242的位置对应。这样,在调节安全带300引出点高度过程中,活动部20的竖杆部24和活动套筒90在固定套筒14内移动,阻挡了光电开关,光电开关断开。当竖杆部24上的第二透光孔242移动到与固定套筒14上的第一透光孔143、活动套筒90上的第三透光孔92在同中心线时,参见图22,此时,光电开关接通。接通后,光电开关向控制器60传输一个到位信号,控制器60获得该到位信号后,判断压力传感器110检测到的压力值,如果压力值在预设的范围内,则才控制电磁件32断电;如果不在压力范围内,则控制电磁件32持续通电,继续调节活动部20的位置,直至同时满足获取到到位信号和测得的压力值在预设范围内这两个条件。在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后,控制电磁件32断电。同时,控制器60控制电机81停止工作,活动部20和活动套筒90位置保持固定。此时,活动部20上的锁止孔241也移动到和固定套筒14上的第一过孔141、活动套筒90上的第二过孔91在同一中心线位置。锁止件31在复位弹性件40的作用下,经由第一过孔141、第二过孔92插入到锁止孔241内,参见图23。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套筒90的下端面设置有螺纹孔93。这样,如图22和图25所示,可将转动杆82上的螺纹段与该螺纹孔93配合,使得转动杆82与活动套筒90构造为丝杠螺母机构,即,转动杆82构造为周向转动的丝杠。活动套筒90构造为轴向移动的螺母。当转动杆82转动时,将驱动活动套筒90和活动部20一同在第一方向A上移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活动套筒9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引导槽94,以与活动部20上的引导凸起243配合。如图2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件安装孔244为光孔。
在本实施例中,驾驶员系上安全带300体验舒适性后,可预先设定压力值范围,当压力传感器110测的压力不在预设范围时。例如,当压力传感器110测的压力大于预设值时,可调整安全带300的高度。具体地,可按下图3的按钮开关50,光电开关接通,电磁件32通电,锁止件31从活动部20上的锁止孔241中退出,实现解锁,参见图24。此时,锁止件31退出时复位弹性件受压,处于压缩状态。锁止件31完成解锁后。此时,控制器60根据压力传感器110的检测值,控制给电机81通电并控制电机81的正转或反转,电机81的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83带动转动杆82上的第二齿轮84转动,从而通过转动杆82的传动驱使使竖杆部24和活动套筒90沿固定套筒14的轴向方向移动。
竖杆部24和活动套筒90在轴向移动过程中,其上的第二透光孔242和第三透光孔92与固定套筒14的第一透光孔143错位,光电开关断开。当第二透光孔242、第三透光孔92与第一透光孔143同中心线,竖杆部24上的锁止孔241、活动套筒90上的第二过孔91、固定套筒14上的第一过孔141同中心线,且压力传感器测110位于预设值范围时,如压力小于预设值时,光电开关接通,控制器60给电机和电磁件32断电,竖杆部24和活动套筒90停止移动。锁止件31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依次经由第一过孔141、第二过孔91后插入锁止孔241中,实现对活动部20的锁止,从而实现智能调节安全带300的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按钮开关50为双向按钮开关,则电机81也可以通过按钮开关50的控制实现正反转,完成活动部20的竖杆部24和活动套筒90在高度方向的上下移动。
在本公开中,对电磁件32、位置传感器70、电机81、转动杆82在固定部10上的安装结构不作限定,可选地,如图20所示,可分别采用第一安装支架101、第二安装支架102、第三安装支架103和第四安装支架104分别将电磁件32、位置传感器70、电机81、转动杆82安装在固定板12上。
根据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该方法包括:
在获取到安全带高度调节指令时,控制电磁件32通电;
在控制电磁件32通电后,控制驱动装置80驱动活动部20在第一方向A上移动,以调节活动部20的导向柱21的位置,从而调节安全带300从座椅靠背200的正面引出点的高度,即调节安全带300的高度。
在通过位置传感器70获取到到位信号时,控制驱动装置80停止工作,并控制电磁件32断电。其中,到位信号是位置传感器70检测到活动部20移动至预设位置时生成的。例如,当在如图14和图22所示的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70选用光电开关,当固定套筒14上的第一透光孔143与竖杆部24上的第二透光孔242同中心线时,或者当固定套筒14上的第一透光孔143、竖杆部24上的第二透光孔242、以及活动套筒90上的第三透光孔92同中心线时,光电开关连通,发出到位信号,此时,锁止件31能够正常经第一过孔141,或者,第一过孔141和第二过孔91插入至锁止孔241内。
这里,如图29至图31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安全带高度调节指令可以是操作人员对按钮开关50进行操作生成的调节安全带300的高度的调节指令。即,当操作人员按下按钮开关50时,表明操作人员有调节安全带300的高度的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安全带高度调节指令可以是操作人员操作人机交互截面时生成的指令,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按钮开关50为双向按钮。这样,控制驱动装置80驱动活动部20在第一方向A上移动的方法包括:
根据安全带高度调节指令控制驱动装置80驱动活动部20在第一方向上向上或向下移动。即,如图30所示,此时,按下按钮开关50,除了表示有调节安全带高度的需求,还有给出了具体调节方向的指令。控制器60据此来控制电机80的输出轴811的转动方向(正转或反转)。
或者,安全带高度调节指令也可以是压力传感器110根据检测到的压力值生成的调节安全带300的高度的调节指令。即,压力传感器110基于自身检测到的压力值,给控制器60发送一个带方向的高度调节指令。
另外,在控制电磁件32通电后,控制驱动装置80驱动活动部20在第一方向A上移动的方法包括:
在控制电磁件32通电后,确定锁止件31解除对活动部20的锁止后,控制驱动装置80驱动活动部20在第一方向A上移动。例如,在如图8、图17、及图24所示的实施例中,启动电机81前,先确定锁止件31是否完全退出锁止孔241,以防止因提前启动而导致对电机81造成损坏。
在如图21至28所示的实施例中,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活动套筒90,活动套筒90活动套设在活动部20外部,且活动套筒90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套筒14内,固定套筒14安装于固定部10,活动套筒90的底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0以检测活动部20施加到活动套筒90的底壁的压力,相应地,在通过位置传感器70获取到到位信号时,控制驱动装置80停止工作,并控制电磁件32断电的方法包括:
在通过位置传感器70获取到到位信号,且压力传感器110检测到的压力处于预设压力值范围时,控制驱动装置80停止工作,即控制电机停止工作,并控制电磁件32断电。这样的好处在于,由于停止驱动装置80和电磁件32断电的条件是要满足压力传感器110检测到的压力处于预设压力值范围且位置传感器70获取到到位信号,一旦满足条件时,首先表明安全带300的高度调节到了合适的位置。其次,锁止件31此时能够经由过孔插入至活动部20上的锁止孔241内,实现对活动部20的锁止,能够顺利完成安全带高度的调节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0,控制驱动装置80驱动活动部20在第一方向A上移动的方法包括:
根据压力传感器110的检测值控制驱动装置80驱动活动部2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即,向上或向下移动,即根据需求升高活动部20在座椅靠背200上的高度或降低活动部20在座椅靠背200上的高度。如图32所示,控制器60可根据压力传感器110检测到的压力值控制电机转动方向(正转或反转),以调高或调低安全带300的位置。
下面,将结合附图29至32,简要描述基于本公开提供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的两种对安全带高度调节的方法的具体策略及过程。
参见图29和图30,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安全带300调节装置调节安全带300高度的方法可包括:
整车上电后,控制器60判断按钮开关50是否按下;
在确定按钮开关50按下后,则控制电磁铁通电,并确定锁止件31是否位于解锁位置,即确定锁止件31是否从锁止孔241中完全退出;
在确定锁止件31位于解锁位置后,控制器60根据按钮开关50的方向信号控制电机81(双向电机)的转动方向,驱动电机81转动;
之后,根据是否获取到光电开关的接通信号,控制器60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当控制器60获取到光电开关的接通信号,则控制电机81断电,停止转动,同时控制电磁铁断电。这样,锁止件31在弹性复位件40的作用下将插入锁止孔241,实现对活动部20的锁止。
通过上文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钮开关50可为双向按钮,以向控制器60传输安全带高度调节方向的指令。
参见图31和图32,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安全带300调节装置调节安全带300高度的方法可包括:
整车上电后,控制器60判断按钮开关50是否按下;
在确定按钮开关50按下后,则控制电磁铁通电,并确定锁止件31是否位于解锁位置,即确定锁止件31是否从锁止孔241中完全退出;
在确定锁止件31位于解锁位置后,控制器60根据压力传感器110的检测值控制电机81(双向电机)的转动方向,驱动电机81转动;
之后,控制器60根据压力传感器110反馈的压力值,判断压力值是否达到预设的压力值范围;
在确定压力值在预设的压力值范围后,判断光电开关是否接通;
根据是否获取到光电开关的接通信号,控制器60采取相应的对策。当获取到光电开关的接通信号时,控制器60则控制电机81断电,停止转动,同时控制电磁铁断电。这样,锁止件31在弹性复位件40的作用下将插入锁止孔241,实现对活动部20的锁止。
当未获取到光电开关的接通信号时,控制器60对比实测的压力值和预设的压力范围,在预设的压力值范围内继续控制电机转动,以调整活动部20的位置,之后,控制器60根据压力传感器110反馈的压力值,判断压力值是否达到预设的压力值范围,在确定压力值在预设的压力值范围后,再次判断光电开关是否接通,如果光电开关还未接通,则重复上述动作,直到获取到光电开关的接通信号之后,控制器60控制电机81断电,停止转动,同时控制电磁铁断电。这样,锁止件31在弹性复位件40的作用下将插入锁止孔241,实现对活动部20的锁止。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座椅1000,如图3和图4所示,该座椅1000包括安全带300、座椅本体400、分别设置于座椅本体400正面与背面的安全带锁扣500、安全带卷收器600、以及上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
其中,座椅本体400的座椅靠背200上形成有开口210,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安装于开口210处。安全带300的一端从安全带卷收器600引出并穿过设置有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的开口210,即,从座椅本体400的正面引出,以用于连接于安全带锁扣500。
由于安全带300的引出点的位置可在这两个位置之间调节,从而可实现安全带300在靠背肩部位置处的高度调整。当不同身高和体型的驾驶员佩系安全带300时,能够降低安全带300的张力,克服被安全带300勒紧身体的缺陷。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座椅。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7)

1.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10)、活动部(20)、及锁止结构(30),所述固定部(10)用于安装到座椅靠背(200)上,所述活动部(20)沿第一方向(A)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部(10),以用于调节安全带(300)从所述座椅靠背(200)引出点的高度位置,所述锁止结构(30)用于将所述活动部(20)沿所述第一方向(A)锁定在所述固定部(10)上,
所述锁止结构(30)包括锁止件(31)和电磁件(32),通过控制所述电磁件(32)的通电与断电,实现所述锁止件(31)对所述活动部(20)的锁止或解锁;
所述固定部(10)还包括固定套筒(14),所述固定套筒(14)沿所述第一方向(A)设置,所述活动部(20)部分插接在所述固定套筒(14)内,且所述活动部(20)能够沿所述固定套筒(14)的轴向移动,所述活动部(20)上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布置有多个锁止孔(241),所述固定套筒(14)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过孔(141),以使所述锁止件(31)能够经由所述第一过孔(141)与所述锁止孔(241)可拔插地配合;
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活动套筒(90),所述活动套筒(90)活动套设在所述活动部(20)的外部,且所述活动套筒(9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筒(14)内,所述活动套筒(90)的底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0)以检测所述活动部(20)施加到所述活动套筒(90)的底壁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弹性复位件(40),所述弹性复位件(40)的一端与所述电磁件(3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锁止件(31)相连,所述弹性复位件(40)用于向所述锁止件(31)施加使其朝向所述活动部(20)的方向移动的复位力,以实现对所述活动部(20)锁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与所述活动部(20)中的一者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的滑槽(11),另一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滑槽(11)配合的滑块(21),
所述活动部(20)包括与所述滑块(21)相连的导向柱(22),所述导向柱(22)用于抵顶所述安全带(300)的下侧面,
所述活动部(20)呈T字形结构,该T字形结构包括横杆部(23)和竖杆部(24),所述横杆部(23)包括所述导向柱(22)和穿设于所述导向柱(22)的横轴,该横轴构造为所述滑块(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部(24)沿所述固定套筒(14)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筒(14)内,
所述竖杆部(24)上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有多个锁止孔(241),
所述固定套筒(14)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过孔(141),以使所述锁止件(31)能够经由所述第一过孔(141)与所述锁止孔(241)可拔插地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按钮开关(50),所述按钮开关(50)设置于座椅(1000)上,所述按钮开关(50)用于控制所述电磁件(32)的通电与断电。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器(60)、位置传感器(70)和驱动装置(80),所述驱动装置(80)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部(20)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移动,所述位置传感器(70)用于检测所述活动部(20)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是否移动至预设位置,所述控制器(60)根据所述位置传感器(70)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驱动装置(80)和所述电磁件(32)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80)包括电机(81),所述电机(81)的输出轴(811)与所述活动部(20)传动连接,以使所述输出轴(811)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活动部(20)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传感器(70)为光电开关,
所述固定套筒(14)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透光孔(143),所述第一透光孔(143)径向贯穿所述固定套筒(14),所述活动部(20)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透光孔(242),所述第二透光孔(242)径向贯穿所述活动部(20),所述位置传感器(70)的发射端(71)和接收端(72)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套筒(14)的相对两侧,
当所述第一透光孔(143)与第二透光孔(242)位于同中心线位置时,所述固定套筒(14)上的所述第一过孔(141)与所述活动部(20)上的一个所述锁止孔(241)同中心线,以使所述锁止件(31)能够经由所述第一过孔(141)与所述锁止孔(241)可拔插地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110)与所述控制器(60)电连接,
所述活动套筒(90)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过孔(91),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多个所述第二过孔(91)的位置分别与多个所述锁止孔(241)的位置对应,
所述锁止孔(241)的孔径均大于所述第一过孔(141)的孔径和所述第二过孔(91)的孔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套筒(90)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透光孔(92),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多个所述第三透光孔(92)的位置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透光孔(242)的位置对应,所述活动套筒(90)的下端面设置有螺纹孔(93)。
11.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获取到安全带高度调节指令时,控制所述电磁件(32)通电;
在控制所述电磁件(32)通电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80)驱动所述活动部(20)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移动;
在通过所述位置传感器(70)获取到到位信号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80)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电磁件(32)断电,其中,所述到位信号是所述位置传感器(70)检测到所述活动部(20)移动至所述预设位置时生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指令是操作人员对按钮开关(50)进行操作生成的调节所述安全带(300)的高度的调节指令;或者,
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指令是所述压力传感器(110)根据检测到的压力值生成的调节所述安全带(300)的高度的调节指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控制所述电磁件(32)通电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80)驱动所述活动部(20)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移动之前,包括:
在控制所述电磁件(32)通电后,确定所述锁止件(31)解除对所述活动部(20)的锁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活动套筒(90),所述活动套筒(90)活动套设在所述活动部(20)外部,且所述活动套筒(90)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套筒(14)内,所述固定套筒(14)安装于所述固定部(10),所述活动套筒(90)的底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0)以检测所述活动部(20)施加到所述活动套筒(90)的底壁的压力,所述在通过所述位置传感器(70)获取到到位信号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80)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电磁件(32)断电,包括:
在通过所述位置传感器(70)获取到到位信号,且所述压力传感器(110)检测到的压力处于预设压力值范围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80)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电磁件(32)断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驱动装置(80)驱动所述活动部(20)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移动,包括:
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110)的检测值控制所述驱动装置(80)驱动所述活动部(20)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移动。
16.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1000)包括安全带(300)、座椅本体(400)、分别设置于所述座椅本体(400)正面与背面的安全带锁扣(500)、安全带卷收器(600)、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
所述座椅本体(400)的座椅靠背(200)上形成有开口(210),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安装于所述开口(210)处,
所述安全带(300)的一端从所述安全带卷收器(600)引出并穿过设置有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100)的所述开口(210),以用于连接于所述安全带锁扣(500)。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座椅(1000)。
CN202010366623.6A 2020-04-30 2020-04-30 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座椅及车辆 Active CN1135811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6623.6A CN113581124B (zh) 2020-04-30 2020-04-30 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座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6623.6A CN113581124B (zh) 2020-04-30 2020-04-30 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座椅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1124A CN113581124A (zh) 2021-11-02
CN113581124B true CN113581124B (zh) 2023-02-07

Family

ID=78237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6623.6A Active CN113581124B (zh) 2020-04-30 2020-04-30 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座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11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8298A (zh) * 2022-04-12 2022-08-30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口腔种植牙配准定位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5651U (zh) * 1986-08-27 1988-03-08
JPH0745392Y2 (ja) * 1990-03-26 1995-10-18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付きシート
US5358310A (en) * 1992-09-17 1994-10-25 Tachi-S. Co., Ltd. Seat belt device in an automotive seat
US5658048A (en) * 1995-09-07 1997-08-19 Tachi-S Co., Ltd. Seat with seat belt
US5609367A (en) * 1995-12-01 1997-03-11 Alliedsignal Inc. Adjustable three-point restraint seat belt system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US6145881A (en) * 1999-01-15 2000-11-14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Seatback mounted seat belt tensioner
JP2006082703A (ja) * 2004-09-16 2006-03-30 Honda Motor Co Ltd 乗員拘束装置
JP2009227079A (ja) * 2008-03-21 2009-10-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位置調整方法
US10493949B2 (en) * 2017-11-09 2019-12-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belt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1124A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6760B (zh) 手持式击入机
EP2141046B1 (en) Seat for vehicle
KR102428684B1 (ko) 자동차용 로킹 장치
DE102007015187B4 (de)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CN113581124B (zh) 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座椅及车辆
KR101808547B1 (ko)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CN107406011A (zh) 致动器和致动闩锁的方法
TW201323697A (zh) 附鎖件之開關裝置
JP2006205756A (ja)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N101219535A (zh) 手持式打入装置
CN212267405U (zh) 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座椅及车辆
DE102010052885B4 (de) Lastenträger mit einer angetriebenen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CN112714716A (zh) 一种用于座椅的纵向调节器以及座椅
JP2004330940A (ja)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N111071117B (zh) 车辆用座椅
JP2003519762A (ja) 最終制御要素を操作するためのケーブル引張装置
US10399538B2 (en) Buckle device
CN212579801U (zh) 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座椅及车辆
US7204544B2 (en)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a sliding door
EP1985473B1 (de) Anhängekupplung mit einer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EP2572938B1 (de) Lastenträger mit einem Schlitten und einer Halteeinrichtung
KR101816914B1 (ko) 차량 좌석의 안전벨트 연동장치
JP2001329748A (ja) オート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JP2504393Y2 (ja) スライドドアの自動開閉装置
EP1548221A2 (en) Sliding door mechanism for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