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0621A - 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80621A CN113580621A CN202110817355.XA CN202110817355A CN113580621A CN 113580621 A CN113580621 A CN 113580621A CN 202110817355 A CN202110817355 A CN 202110817355A CN 113580621 A CN113580621 A CN 1135806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plate
- rotating shaft
- pipe
- mou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203 pre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03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00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29 fi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412 per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15 thermop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23/00—Producing tubular articles
- B29D23/001—Pipes; Pipe joi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02—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for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4/12—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reinforcements
- B29C44/18—Filling preformed cavi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3415—Heating or coo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3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包括:步骤1:将外护层板材置于板材合拢成管装置上,并初步调整好位置;步骤2:将工作管置于外护层板材上方,调整好位置后,工作管两端支撑固定;步骤3:板材合拢成管装置将外护层板合拢到第二工作位置,二次调整外护层板材位置,并固定住外护层板材周边;步骤4:板材合拢成管装置将外护层板材合拢到第三工作位置,外护层板材成型管状外护层,管状外护层与工作管之间形成保温层空间,且管状外护层上表面预留有开口;步骤5:管状外护层和工作管的定位、找中,封堵保温层空间两端,焊接开口并向封闭保温层空间内填充聚氨酯,聚氨酯发泡、定型熟化并形成保温层,制品下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制保温管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预制保温管一般管径都较大,用于流体或气体的输送,可在地面露天铺设也可在地下铺设,目前用于地下铺设的预制直埋保温管使用非常广泛,根据预制保温管使用环境的不同,其技术指标略有不同,但结构基本相同,都由工作管、外护层、保温层、报警线四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了工作管、外护层、保温层以及警报线,其中:
1、工作管一般为钢管,根据其输送介质的不同也有使用其它材质的。
2、外护层一般为非金属热塑性材料,根据保温管用途不同采用的材质也不同,例如直埋保温管的外护层即要求使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料。
3、保温层材料一般为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根据保温管使用工况的不同,保温层的密度和厚度也不相同。
报警线用于管路的检修与安全防护,报警线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所以有些预制保温管在制作时可以不设报警线。
目前预制保温管的生产工艺分别如下:
(一)灌注发泡预制保温管
1、有支架灌注发泡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1)在工作管外按固定间距绑扎定位支架,定位支架一般为塑料或木质;
2)将管壳(即外护层,俗称夹克)套在工作管外,此时支架起到定心与支撑管壳的作用,根据产品需要固定好报警线;
3)用专用封堵将管口两端工作管与管壳之间的空隙封堵住,防止保温材料发泡时溢出;
4)调整固定好工作管后,向预先准备好的灌注孔内(管壳外侧)灌注保温材料,一般都是多孔灌注,然后用塞子封堵灌注孔;
5)待保温材料发泡定形、熟化后,完成保温管生产。
2、无支架灌注发泡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1)将工作管穿入管壳(即保护层,俗称夹克)内;
2)将工作管连同管壳一起吊装入专用发泡平台,固定好工作管,调整管壳位置,定心、定形,布设好报警线,然后封堵两端空隙;
3)向预先准备好的灌注孔内(管壳外侧)灌注保温材料,一般都是多孔灌注,然后用塞子封堵灌注孔;
4)待保温材料发泡定形、熟化后,完成保温管生产。
上述两种生产工艺都是先将工作管与保护层定位固定,然后向预留出的保温层空间直接灌注保温材料,二者区别就是在准备过程中是否使用支架实现对保护层的定心与支撑,其工艺不足如下:
1)管壳均为预先生产,为防止其过度变形或损坏,仓储及运输时空间利用率极低,故仓储、运输及管理成本较高;
2)无论是否采用支架完成对保护层的定心与支撑,前期准备工作都比较繁琐生产效率低;
3)管壳的套入基本都需要借助专用设备才能完成,需要较大的生产场地和设备投入,例如:工作管长12米,套入管壳时所需的场地长度空间要大于24米;
4)采用侧面注入口灌注聚氨酯时,要用塞子进行封堵,因侧面灌注口影响了外护管的整体防护效果及整体外观,有时需要对灌注口进行二次处理以达到要求的防护效果,增加了生产成本;
5)这种灌注工艺会影响聚氨酯发泡效果及填充质量,为了达到要求的保温层密度及饱满程度不得不进行大过料量灌注操作,有的过料量多达理论值的两倍以上,但仍存在发泡效果差、密度不一致等情况,聚氨酯原料利用率低浪费很大,特别是在大直径保温管生产时,过料量增加10%就可能多消耗数十公斤保温材料,浪费更加严重。
(二)喷涂发泡缠绕保护层预制保温管
工艺如下:首先将工作管置于专用的辅助喷涂设备上,定位固定;对工作管外表面进行喷涂作业,按要求喷涂一定厚度的聚氨酯保温层;报警线的设置可根据需要在保温层喷涂前或喷涂过程中完成;待保温层熟化后对保温层进行补料、整形操作(此过程可根据产品要求选择进行);然后在保温层外侧缠绕外护层。该工艺每步工序均可单工位全部完成后转序进入下一工位,也可流水线连续作业,工作管连续输送,对工作管先喷涂后缠绕连续完成产品生产。该工艺较灌注发泡法先进且技术门槛更高,同步喷涂缠绕法的生产效率要远高于分步喷涂缠绕法的生产效率。
其不足如下:
1、每一工序均需专用设备才能完成,设备种类多,占用生产场地大,需投入较大资金及专业人员操作方可实现,不利于普遍推广;
2、生产效率仍受保温层喷涂工艺及缠绕工艺限制,大尺寸保温层需喷涂多次方可达到厚度要求,这与灌注法工艺相比并无明显效率优势;
3、由于采用喷涂法制作保温层,因此喷涂时产生的原料飞溅会对生产环境造成污染,故需要设置专用的喷涂房及空气净化设施用于喷涂作业及污染处理,这又增加了生产成本与管理成本;
4、这种工艺生产出来的制品一般外观不是非常平整光滑,这与保温层的喷涂质量(厚度均匀性与表面凸凹程度)或补料质量、整形质量有关,补料操作又增加了工艺环节,过高要求的整形操作又会导致保温材料的浪费,同时废弃的聚氨酯保温层材料的回收处理又增加了生产成本;
5、缠绕法生成的外护层在其搭接处厚度尺寸最大,无搭接处厚度尺寸最小,按材料使用等厚度理论来看,搭接处属于外护层材料浪费区域,外护层材料搭接部分呈螺旋状通长分布在保温管表面,占比不可忽略,故此种工艺外护材料的利用率并不高,浪费较大也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包括:
步骤1:将外护层板材置于板材合拢成管装置上,并初步调整好其位置;
步骤2:将工作管置于外护层板材上方,调整好位置后,工作管两端支撑固定;
步骤3:板材合拢成管装置将外护层板合拢到第二工作位置,二次调整外护层板材位置,并固定住外护层板材周边;
步骤4:板材合拢成管装置将外护层板材合拢到第三工作位置,外护层板材成型管状外护层,管状外护层与工作管之间形成保温层空间,且管状外护层上表面预留有开口;
步骤5:管状外护层和工作管的定位、找中,封堵保温层空间两端,焊接开口并向封闭保温层空间内填充聚氨酯,聚氨酯发泡、定型熟化并形成保温层,制品下线。
优选的,步骤1中,还包括:利用板材预加热装置对外护层板材进行温度预处理。
优选的,步骤2中,还包括:利用工作管预加热装置对工作管2进行温度预处理。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板材合拢成管装置包括:
架体;
合拢臂组,若干个所述合拢臂组沿工作管长度方向等距安装于所述架体上,所述合拢臂组包括安装座和合拢臂,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架体上,两个所述合拢臂对称铰接于安装座上;
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方,所述外护层板材放置于所述支撑块顶端;
合拢块,两个所述合拢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合拢臂内端,所述合拢块内端贴合所述外护层板材;
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沿工作管长度方向连接于所述合拢臂组上,所述支撑横梁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块和合拢块上,所述支撑横梁贴设所述外护层板材;
顶升油缸,所述顶升油缸等数量于合拢臂设置,所述顶升油缸一端与架体铰接,所述顶升油缸另一端与所述合拢臂靠近安装座端铰接;
其中,在第三工作位置时,所述支撑块、合拢块以及支撑横梁组成顶部留有缺口的圆筒状结构,且所述缺口正对开口。
优选的,步骤5中,利用两端封堵对保温层空间两端进行封堵,所述两端封堵包括:
下封堵板,所述下封堵板安装于所述支撑块顶端,所述工作管放置于所述下封堵板顶端;
侧封堵板,所述侧封堵板安装于所述合拢块内端;
其中,在第三工作位置时,所述下封堵板和侧封堵板组成圆环状的两端封堵,所述工作管端部位于两端封堵内环端。
优选的,步骤3中,利用辅助定位机构对外护层板材周边进行固定,所述辅助定位机构安装于所述合拢臂内端,所述辅助定位机构位于所述合拢块远离支撑块端。
优选的,所述板材预加热装置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架体上,且所述固定座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合拢臂组之间,所述外护层板材放置于所述固定座顶端;
预加热槽,所述预加热槽开设于所述固定座顶端;
辅助支撑机构,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安装于所述预加热槽内中心位置,所述辅助支撑机构用于完成外护层板材中心位置的支撑;
加热室,所述加热室设于所述固定座内,且所述加热室位于预加热槽下方;
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安装于所述加热室内顶部;
抽风室,两个所述抽风室以辅助支撑机构为中心对称设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抽风室连通于加热室内;
第一出风涡轮,所述第一出风涡轮设于所述抽风室内;
第一送风通道,所述第一送风通道设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第一送风通道一端与抽风室连通,所述第一送风通道另一端与预加热槽连通;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一端伸入抽风室内,所述第一出风涡轮安装于第一转轴上;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上。
优选的,所述板材预加热装置还包括:
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以预加热槽为中心开设于所述固定座顶端;
转动箱安装室,两个所述转动箱安装室以预加热槽为中心设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转动箱安装室连通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转动箱安装室位于所述安装槽远离预加热槽端;
第二送风通道,所述第二送风通道设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第二送风通道连通于加热室和转动箱安装室之间;
斜齿轮安装室,所述斜齿轮安装室设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斜齿轮安装室位于所述安装槽下方,所述第一转轴远离第一出风涡轮端伸入斜齿轮安装室内;
斜齿轮,两个所述斜齿轮啮合连接于所述斜齿轮安装室内,其中一个所述斜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上;
转动箱,所述转动箱安装于所述转动箱安装室内;
第一带轮,两个所述第一带轮安装于所述转动箱内,第一传动带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带轮上;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一端伸入斜齿轮安装室内,并与其中另一个所述斜齿轮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穿设转动箱安装室,并伸入转动箱内,其中一个第一带轮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
出风箱,所述出风箱安装于所述固定座顶端,所述出风箱底端覆盖所述安装槽槽口,所述出风箱底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出风箱侧端靠近预加热槽位置开设有出风口;
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三转轴一端伸入转动箱内,并与其中另一个第一带轮连接;
第二出风涡轮,所述第二出风涡轮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出风涡轮安装于所述第三转轴上。
优选的,所述板材预加热装置还包括:
第一带轮室,所述第一带轮室设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第一带轮室位于所述预加热槽下方;
第二带轮室和齿轮传动室,所述第二带轮室和齿轮传动室以预加热槽为中心对称设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第二带轮室和齿轮传动室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和斜齿轮安装室之间;
第二带轮,三个所述第二带轮安装于所述第一带轮室内,第二传动带套设于三个所述第二带轮上;
第三带轮,两个所述第三带轮安装于所述第二带轮室内,第三传动带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三带轮上;
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一端伸入第一带轮室内,并与靠近所述第二带轮室的所述第二带轮连接,所述第四转轴另一端伸入第二带轮室内,并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带轮连接;
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一端伸入第一带轮室内,并与靠近所述齿轮传动室的所述第二带轮连接,所述第五转轴另一端伸入齿轮传动室内;
啮合的一对齿轮,所述齿轮安装于所述齿轮传动室内,其中一个所述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五转轴上;
转盘,所述转盘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第六转轴,靠近第二带轮室的所述第六转轴一端与转盘连接,另一端伸入第二带轮室内与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三带轮连接,靠近齿轮传动室的所述第六转轴一端与转盘连接,另一端伸入齿轮传动室内与其中另一个所述齿轮连接;
外壳,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转盘上,所述出风箱安装于所述外壳顶端,所述进风口连通于外壳内,所述第三转轴穿设所述外壳,所述第二出风涡轮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靠近转动箱安装室端开设有送风口;
滑槽,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壁远离转动箱安装室位置;
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三转轴远离第一带轮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块上;
L型支撑杆,所述L型支撑杆设于所述斜齿轮安装室内,所述L型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L型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带轮室内,中间的所述第二带轮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
其中,所述出风箱设为立方体结构,且所述出风箱靠近预加热槽的棱角端形成有用于抵设外护层板材周边的倾斜面。
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包括: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竖直安装于所述预加热槽内中心位置;
翻板安装座,两个所述翻板安装座对称安装于所述支撑座顶端;
翻板安装槽,所述翻板安装槽开设于所述翻板安装座顶端;
翻板安装轴,所述翻板安装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翻板安装槽内;
翻板,所述翻板安装于所述翻板安装轴上,所述翻板远离翻板安装轴端抵设于所述外护层板材底部;
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套设于所述翻板安装轴上,所述复位扭簧一扭臂端与翻板连接,所述复位扭簧另一扭臂端与翻板安装槽内壁连接;
绕绳轮,所述绕绳轮安装于所述翻板安装轴上;
螺块安装室,所述螺块安装室设于所述支撑座内靠近底端位置;
螺杆,所述螺杆设于所述螺块安装室内,所述螺杆一端伸入第一带轮室内,并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同轴安装于所述第二带轮上;
螺块,所述螺块滑动连接于所述螺块安装室内,且所述螺块套设于所述螺杆上;
绳体,所述绳体一端饶设于所述绕绳轮上,所述绳体另一端伸入螺块安装室内,并连接于螺块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预制保温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工艺的板材合拢成管装置初始工作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工艺的板材合拢成管装置第二工作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工艺的板材合拢成管装置第三工作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工艺的板材合拢成管装置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工艺的板材预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工艺的板材预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工艺的板材预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发明工艺的出风箱透视图。
图中:1.外护层板材;2.工作管;3.板材合拢成管装置;4.辅助定位机构;5.两端封堵;6.保温层空间;51.下封堵板;52.侧封堵板;53.绕绳轮;54.螺块安装室;55.螺杆;56.螺块;57.绳体;58.第二带轮;59.第六转轴;61.齿轮;62.转盘;63.外壳;64.L型支撑杆;65.第二电机;66.倾斜面;67.支撑座;68.翻板安装座;69.翻板安装轴;60.翻板;71.固定座;72.预加热槽;73.辅助支撑机构;74.加热室;75.电加热器;76.抽风室;77.第一出风涡轮;78.第一送风通道;79.第一转轴;70.第一电机;81.安装槽;82.转动箱安装室;83.第二送风通道;84.斜齿轮安装室;85.斜齿轮;86.转动箱;87.第一带轮;88.第一传动带;89.第二转轴;80.出风箱;91.第三转轴;92.第二出风涡轮;93.第一带轮室;94.第二带轮室;95.齿轮传动室;96.第二传动带;97.第三带轮;98.第三传动带;99.第四转轴;90.第五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包括:
步骤1:将外护层板材1置于板材合拢成管装置3上,并初步调整好其位置;
步骤2:将工作管2置于外护层板材1上方,调整好位置后,工作管2两端支撑固定;
步骤3:板材合拢成管装置3将外护层板合拢到第二工作位置,二次调整外护层板材1位置,并固定住外护层板材1周边;
步骤4:板材合拢成管装置3将外护层板材1合拢到第三工作位置,外护层板材1成型管状外护层,管状外护层与工作管2之间形成保温层空间6,且管状外护层上表面预留有开口;
步骤5:管状外护层和工作管2的定位、找中,封堵保温层空间6两端,焊接开口并向封闭保温层空间6内填充聚氨酯,聚氨酯发泡、定型熟化并形成保温层,制品下线。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先将外护层板材1置于板材合拢成管装置3上,初步调整好外护层板材1的位置;根据环境及外护板材的温度对外护板材进行温度预处理,以便于合拢成形和提高聚氨酯发泡质量;再将工作管2置于外护层板材1上方,调整好位置后,工作管2两端支撑固定(此步骤在合拢臂完全合拢前完成即可);根据环境及工作管温度对工作管进行温度预处理,提高聚氨酯发泡质量(两处温度预处理过程可选择性使用,以产品达到要求为好);将板材合拢成管装置3合拢至如图4所示的第二工作位置,此过程外护层板材1随合拢臂动作;调整外护层板材1与合拢臂的位置关系,让合拢臂借助辅助限位机构4卡扣住外护层板材1周边;再次启动合拢臂合拢至如图5所示的第三工作位置,强制将外护层板材1合拢成管状,调整外护层板材1或工作管2位置,管状外护层和工作管2的定位、找中,保证管状外护层与工作管2同心;封堵保温层空间6两端,准备焊接及进行保温层制作;对管状外护层开口处进行焊接闭合操作;完成一定尺寸的外护层焊接后,喷涂灌注枪启动开始向已闭合的保温层空间6内喷涂或注入聚氨酯;两端封堵适时开合避让焊接及喷涂灌注操作;最后待保温层发泡、定形熟化后展开合拢臂,制品下线,完成整个工艺流程。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该工艺相对于现有工艺更加简单,所需生产场地面积减少40%左右,设备投入也大幅度减少,便于操作人员掌握实现,适合大范围推广;
2、外护层采用板材在线焊接成型可以实时定型固化,保温层的制作与外护层焊接基本同步完成,生产周期仅取决于上料、保温层制作及产品定形、熟化、下线时间,这与灌注法工艺相比节省了穿管的时间,缩短了前期准备时间,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与同步喷涂缠绕法相比,效率也有所提高;
3、外护材料采用板材的形式仓储转运,极大的节省了仓储空间及运输成本,初步估算至少不低于50%,并且不用像传统的管壳(外护层,俗称夹克)一样要考虑其过度变形或损坏等问题,更便于运输及管理;
4、本工艺可实现连续均匀喷涂/灌注保温材料,保温层的制作并不仅限于喷涂法或灌注法,也可二者互补组合多枪头作业,为聚氨酯材料创造了最理想的发泡反应条件,使保温层的密度均匀一致且饱满度高,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保温材料的利用率,与灌注法工艺相比至少能节省30%的保温材料,并且产品一致性也得到了保证;
5、在保温层制作过程中,还可定量向保温层密闭空间内输送颗粒物填料,如聚氨酯颗粒物,颗粒物填料采用外混的方式与保温材料混合后共同形成保温层,这实现了聚氨酯废料的回收再利用,不同颗粒物的添加也能改善保温层的各项性能指标,而其它工艺不能实现外混法对颗粒物填料的充分混合、均匀分布,也不能对定量输入的颗粒物实现100%利用,这也是本工艺的一个创新;
6、本工艺可在密闭的保温层空间内实施喷涂作业,即保留了喷涂法的优点,又避免了喷涂飞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这在保温层制作方面是一个创新;
7、相较于缠绕法来说,外护层的焊接部位为直线通长分布在保温管表面,其长度远小于缠绕法的搭接长度,材料利用率高,基本无浪费情况;
8、本工艺在外护板材、工作管安装到位后,即设置了相应的温度预处理环节,合适的温度便于外护板材成形,也有利于提高保温材料的发泡质量及利用率,该环节在北方冬季生产环境下优势尤为明显,预处理环节自启动后可根据生产需要贯穿整个工艺流程,也可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停止或启动;
9、本工艺的每个工作环节均可实现机械化作业,全工艺流程可完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中,还包括:利用板材预加热装置对外护层板材1进行温度预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以便于外护层板材1合拢成形和提高聚氨酯发泡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中,还包括:利用工作管预加热装置对工作管2进行温度预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便于提高聚氨酯发泡质量。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板材合拢成管装置3包括:
架体31;
合拢臂组32,若干个所述合拢臂组32沿工作管2长度方向等距安装于所述架体31上,所述合拢臂组32包括安装座33和合拢臂34,所述安装座33固定安装于架体31上,两个所述合拢臂34对称铰接于安装座33上;
支撑块35,所述支撑块35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座33上方,所述外护层板材1放置于所述支撑块35顶端;
合拢块36,两个所述合拢块36固定安装于所述合拢臂34内端,所述合拢块36内端贴合所述外护层板材1;
支撑横梁37,所述支撑横梁37沿工作管2长度方向连接于所述合拢臂组32上,所述支撑横梁37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块35和合拢块36上,所述支撑横梁37贴设所述外护层板材1;
顶升油缸,所述顶升油缸等数量于合拢臂34设置,所述顶升油缸一端与架体31铰接,所述顶升油缸另一端与所述合拢臂34靠近安装座33端铰接;
其中,在第三工作位置时,所述支撑块35、合拢块36以及支撑横梁37组成顶部留有缺口的圆筒状结构,且所述缺口正对开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顶升油缸推动对称铰接于安装座33上的两个所述合拢臂34合拢至如图4所示的第二工作位置,此时,外护层板材1内凹,外护层板材1底端靠近支撑块35,两个所述合拢臂34向内翻转时,外护层板材1逐步贴合合拢块36,此时,辅助定位机构4对外护层板材1周边进行固定,以防止外护层板材1进一步合拢时发生翻转,当两个所述合拢臂34合拢至如图5所示的第三工作位置时,外护层板材1形成上表面预留有开口的管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5中,利用两端封堵5对保温层空间6两端进行封堵,所述两端封堵5包括:
下封堵板51,所述下封堵板51安装于所述支撑块35顶端,所述工作管2放置于所述下封堵板51顶端;
侧封堵板52,所述侧封堵板52安装于所述合拢块36内端;
其中,在第三工作位置时,所述下封堵板51和侧封堵板52组成圆环状的两端封堵,所述工作管2端部位于两端封堵5内环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两端封堵5的设置,保温层空间6内形成密闭空间,方便喷涂或注入聚氨酯。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中,利用辅助定位机构4对外护层板材1周边进行固定,所述辅助定位机构4安装于所述合拢臂34内端,所述辅助定位机构4位于所述合拢块36远离支撑块35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辅助定位机构4对外护层板材1周边进行固定,以防止外护层板材1进一步合拢时发生翻转。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材预加热装置包括:
固定座71,所述固定座71固定安装于所述架体31上,且所述固定座71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合拢臂组32之间,所述外护层板材1放置于所述固定座71顶端;
预加热槽72,所述预加热槽72开设于所述固定座71顶端;
辅助支撑机构73,所述辅助支撑机构73安装于所述预加热槽72内中心位置,所述辅助支撑机构73用于完成外护层板材1中心位置的支撑;
加热室74,所述加热室74设于所述固定座71内,且所述加热室74位于预加热槽72下方;
电加热器75,所述电加热器75安装于所述加热室74内顶部;
抽风室76,两个所述抽风室76以辅助支撑机构73为中心对称设于所述固定座71内,所述抽风室76连通于加热室74内;
第一出风涡轮77,所述第一出风涡轮77设于所述抽风室76内;
第一送风通道78,所述第一送风通道78设于所述固定座71内,所述第一送风通道78一端与抽风室76连通,所述第一送风通道78另一端与预加热槽72连通;
第一转轴79,所述第一转轴79一端伸入抽风室76内,所述第一出风涡轮77安装于第一转轴79上;
第一电机70,所述第一电机70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79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外护层板材1放置于所述固定座71顶端并覆盖预加热槽72的槽口,辅助支撑机构73对外护层板材1中心位置进行支撑,此时,电加热器75工作,从而使加热室74内产生高温空气,第一风机70工作,进而带动第一转轴79转动,第一转轴79带动位于抽风室76内的第一出风涡轮77转动,从而将加热室74内的高温空气自第一送风通道78抽入预加热槽72中,以对覆盖在预加热槽72上的外护层板材1下表面进行预加热操作。
如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材预加热装置还包括:
安装槽81,两个所述安装槽81以预加热槽72为中心开设于所述固定座71顶端;
转动箱安装室82,两个所述转动箱安装室82以预加热槽72为中心设于所述固定座71内,所述转动箱安装室82连通于所述安装槽81内,且所述转动箱安装室82位于所述安装槽81远离预加热槽72端;
第二送风通道83,所述第二送风通道83设于所述固定座71内,所述第二送风通道83连通于加热室74和转动箱安装室82之间;
斜齿轮安装室84,所述斜齿轮安装室84设于所述固定座71内,所述斜齿轮安装室84位于所述安装槽81下方,所述第一转轴79远离第一出风涡轮77端伸入斜齿轮安装室84内;
斜齿轮85,两个所述斜齿轮85啮合连接于所述斜齿轮安装室84内,其中一个所述斜齿轮85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79上;
转动箱86,所述转动箱86安装于所述转动箱安装室82内;
第一带轮87,两个所述第一带轮87安装于所述转动箱86内,第一传动带88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带轮87上;
第二转轴89,所述第二转轴89一端伸入斜齿轮安装室84内,并与其中另一个所述斜齿轮85连接,所述第二转轴89另一端穿设转动箱安装室82,并伸入转动箱86内,其中一个第一带轮87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89另一端;
出风箱80,所述出风箱80安装于所述固定座71顶端,所述出风箱80底端覆盖所述安装槽81槽口,所述出风箱80底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于所述安装槽81内,所述出风箱80侧端靠近预加热槽72位置开设有出风口;
第三转轴91,所述第三转轴91设于所述安装槽81内,所述第三转轴91一端伸入转动箱86内,并与其中另一个第一带轮87连接;
第二出风涡轮92,所述第二出风涡轮92设于所述安装槽81内,所述第二出风涡轮92安装于所述第三转轴91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外护层板材1放置于所述固定座71顶端时,两个出风箱80限位住外护层板材1周边,第一风机70通过第一转轴79带动位于斜齿轮安装室84内的两个啮合的斜齿轮85转动,斜齿轮85通过第二转轴89带动位于转动箱86内的第一带轮87、第一传动带88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转轴91转动,进而带动位于安装槽81内,并安装于第三转轴91上的第二出风涡轮92转动,第二出风涡轮92将部分高温空气自第二送风通道83抽入与转动箱安装室82的安装槽81内,并经过进风口送入出风箱80内后,通过出风口送出,从而对外护层板材1上表面进行预加热操作。
如图9、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材预加热装置还包括:
第一带轮室93,所述第一带轮室93设于所述固定座71内,所述第一带轮室93位于所述预加热槽72下方;
第二带轮室94和齿轮传动室95,所述第二带轮室94和齿轮传动室95以预加热槽72为中心对称设于所述固定座71内,所述第二带轮室94和齿轮传动室95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81和斜齿轮安装室84之间;
第二带轮58,三个所述第二带轮58安装于所述第一带轮室93内,第二传动带96套设于三个所述第二带轮58上;
第三带轮97,两个所述第三带轮97安装于所述第二带轮室94内,第三传动带98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三带轮97上;
第四转轴99,所述第四转轴99一端伸入第一带轮室93内,并与靠近所述第二带轮室94的所述第二带轮58连接,所述第四转轴99另一端伸入第二带轮室94内,并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带轮97连接;
第五转轴90,所述第五转轴90一端伸入第一带轮室93内,并与靠近所述齿轮传动室95的所述第二带轮58连接,所述第五转轴90另一端伸入齿轮传动室95内;
啮合的一对齿轮61,所述齿轮61安装于所述齿轮传动室95内,其中一个所述齿轮61安装于所述第五转轴90上;
转盘62,所述转盘62设于所述安装槽81内;
第六转轴59,靠近第二带轮室94的所述第六转轴59一端与转盘62连接,另一端伸入第二带轮室94内与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三带轮97连接,靠近齿轮传动室95的所述第六转轴59一端与转盘62连接,另一端伸入齿轮传动室95内与其中另一个所述齿轮61连接;
外壳63,所述外壳63安装于所述转盘62上,所述出风箱80安装于所述外壳63顶端,所述进风口连通于外壳63内,所述第三转轴91穿设所述外壳63,所述第二出风涡轮92位于所述外壳63内所述外壳63靠近转动箱安装室82端开设有送风口;
滑槽,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安装槽81内壁远离转动箱安装室82位置;
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三转轴91远离第一带轮87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块上;
L型支撑杆64,所述L型支撑杆64设于所述斜齿轮安装室84内,所述L型支撑杆64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79连接,所述L型支撑杆64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89连接;
第二电机65,所述第二电机65安装于所述第一带轮室93内,中间的所述第二带轮58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65输出端;
其中,所述出风箱80设为立方体结构,且所述出风箱80靠近预加热槽72的棱角端形成有用于抵设外护层板材1周边的倾斜面6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第二电机65转动,进而带动位于第一带轮室93内通过第二传动带96套设的三个第二带轮58同步转动,靠近第二带轮室94的第二带轮58通过第四转轴99带动位于第二带轮室94内的两个第三带轮97和第三传动带98转动,靠近齿轮传动室95的第二带轮58通过第五转轴90带动位于齿轮传动室95内的啮合的两个齿轮61转动,位于安装槽81内的转盘62通过第六转轴59带动转动,从而带动安装于转盘62上的外壳63转动,外壳63带动第三准轴91顺着滑槽、滑块转动,从而使转动箱86在转动箱安装室82内转动,所述转动箱安装室82截面呈弧形设置,以适配转动箱86的转动,从而使以预加热槽72为中心对称设置的两个出风箱80呈向靠近彼此方向翻转,即如图9所示,左侧的出风箱80顺时针翻转时,右侧的出风箱80逆时针翻转,图10为左侧的出风箱80的透视图,左侧的出风箱80翻转时,倾斜面66向靠近预加热槽72方向翻转,这样在合拢臂34从初始工作位置向第二工作位置翻转时,倾斜面66始终贴合外护层板材1的周边,从而防止外护层板材1的翻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支撑机构73包括:
支撑座67,所述支撑座67竖直安装于所述预加热槽72内中心位置;
翻板安装座68,两个所述翻板安装座68对称安装于所述支撑座67顶端;
翻板安装槽,所述翻板安装槽开设于所述翻板安装座68顶端;
翻板安装轴69,所述翻板安装轴69转动连接于所述翻板安装槽内;
翻板60,所述翻板安装于所述翻板安装轴69上,所述翻板60远离翻板安装轴69端抵设于所述外护层板材1底部;
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套设于所述翻板安装轴69上,所述复位扭簧一扭臂端与翻板60连接,所述复位扭簧另一扭臂端与翻板安装槽内壁连接;
绕绳轮53,所述绕绳轮53安装于所述翻板安装轴69上;
螺块安装室54,所述螺块安装室54设于所述支撑座67内靠近底端位置;
螺杆55,所述螺杆55设于所述螺块安装室54内,所述螺杆55一端伸入第一带轮室93内,并与所述第二电机65输出端同轴安装于所述第二带轮58上;
螺块56,所述螺块56滑动连接于所述螺块安装室54内,且所述螺块56套设于所述螺杆55上;
绳体57,所述绳体57一端饶设于所述绕绳轮53上,所述绳体57另一端伸入螺块安装室54内,并连接于螺块56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第二电机65同步带动螺杆55在螺块安装室54内转动,从而带动套设于螺杆55上的螺块56向下运动,螺块56拉动绳体57,绳体57拽动绕绳轮53转动,从而使翻板安装轴69翻转,翻板安装轴69带动翻板60在翻板安装槽内翻转,两个翻板60夹角变小,这样在合拢臂34从初始工作位置向第二工作位置翻转时,翻板60顶端始终能托住所述外护层板材1下表面中心位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将外护层板材(1)置于板材合拢成管装置(3)上,并初步调整好其位置;
步骤2:将工作管(2)置于外护层板材(1)上方,调整好位置后,工作管(2)两端支撑固定;
步骤3:板材合拢成管装置(3)将外护层板合拢到第二工作位置,二次调整外护层板材(1)位置,并固定住外护层板材(1)周边;
步骤4:板材合拢成管装置(3)将外护层板材(1)合拢到第三工作位置,外护层板材(1)成型管状外护层,管状外护层与工作管(2)之间形成保温层空间(6),且管状外护层上表面预留有开口;
步骤5:管状外护层和工作管(2)的定位、找中,封堵保温层空间(6)两端,焊接开口并向封闭保温层空间(6)内填充聚氨酯,聚氨酯发泡、定型熟化并形成保温层,制品下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还包括:利用板材预加热装置对外护层板材(1)进行温度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还包括:利用工作管预加热装置对工作管(2)进行温度预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板材合拢成管装置(3)包括:
架体(31);
合拢臂组(32),若干个所述合拢臂组(32)沿工作管(2)长度方向等距安装于所述架体(31)上,所述合拢臂组(32)包括安装座(33)和合拢臂(34),所述安装座(33)固定安装于架体(31)上,两个所述合拢臂(34)对称铰接于安装座(33)上;
支撑块(35),所述支撑块(35)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座(33)上方,所述外护层板材(1)放置于所述支撑块(35)顶端;
合拢块(36),两个所述合拢块(36)固定安装于所述合拢臂(34)内端,所述合拢块(36)内端贴合所述外护层板材(1);
支撑横梁(37),所述支撑横梁(37)沿工作管(2)长度方向连接于所述合拢臂组(32)上,所述支撑横梁(37)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块(35)和合拢块(36)上,所述支撑横梁(37)贴设所述外护层板材(1);
顶升油缸,所述顶升油缸等数量于合拢臂(34)设置,所述顶升油缸一端与架体(31)铰接,所述顶升油缸另一端与所述合拢臂(34)靠近安装座(33)端铰接;
其中,在第三工作位置时,所述支撑块(35)、合拢块(36)以及支撑横梁(37)组成顶部留有缺口的圆筒状结构,且所述缺口正对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利用两端封堵(5)对保温层空间(6)两端进行封堵,所述两端封堵(5)包括:
下封堵板(51),所述下封堵板(51)安装于所述支撑块(35)顶端,所述工作管(2)放置于所述下封堵板(51)顶端;
侧封堵板(52),所述侧封堵板(52)安装于所述合拢块(36)内端;
其中,在第三工作位置时,所述下封堵板(51)和侧封堵板(52)组成圆环状的两端封堵,所述工作管(2)端部位于两端封堵(5)内环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利用辅助定位机构(4)对外护层板材(1)周边进行固定,所述辅助定位机构(4)安装于所述合拢臂(34)内端,所述辅助定位机构(4)位于所述合拢块(36)远离支撑块(35)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预加热装置包括:
固定座(71),所述固定座(71)固定安装于所述架体(31)上,且所述固定座(71)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合拢臂组(32)之间,所述外护层板材(1)放置于所述固定座(71)顶端;
预加热槽(72),所述预加热槽(72)开设于所述固定座(71)顶端;
辅助支撑机构(73),所述辅助支撑机构(73)安装于所述预加热槽(72)内中心位置,所述辅助支撑机构(73)用于完成外护层板材(1)中心位置的支撑;
加热室(74),所述加热室(74)设于所述固定座(71)内,且所述加热室(74)位于预加热槽(72)下方;
电加热器(75),所述电加热器(75)安装于所述加热室(74)内顶部;
抽风室(76),两个所述抽风室(76)以辅助支撑机构(73)为中心对称设于所述固定座(71)内,所述抽风室(76)连通于加热室(74)内;
第一出风涡轮(77),所述第一出风涡轮(77)设于所述抽风室(76)内;
第一送风通道(78),所述第一送风通道(78)设于所述固定座(71)内,所述第一送风通道(78)一端与抽风室(76)连通,所述第一送风通道(78)另一端与预加热槽(72)连通;
第一转轴(79),所述第一转轴(79)一端伸入抽风室(76)内,所述第一出风涡轮(77)安装于第一转轴(79)上;
第一电机(70),所述第一电机(70)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79)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预加热装置还包括:
安装槽(81),两个所述安装槽(81)以预加热槽(72)为中心开设于所述固定座(71)顶端;
转动箱安装室(82),两个所述转动箱安装室(82)以预加热槽(72)为中心设于所述固定座(71)内,所述转动箱安装室(82)连通于所述安装槽(81)内,且所述转动箱安装室(82)位于所述安装槽(81)远离预加热槽(72)端;
第二送风通道(83),所述第二送风通道(83)设于所述固定座(71)内,所述第二送风通道(83)连通于加热室(74)和转动箱安装室(82)之间;
斜齿轮安装室(84),所述斜齿轮安装室(84)设于所述固定座(71)内,所述斜齿轮安装室(84)位于所述安装槽(81)下方,所述第一转轴(79)远离第一出风涡轮(77)端伸入斜齿轮安装室(84)内;
斜齿轮(85),两个所述斜齿轮(85)啮合连接于所述斜齿轮安装室(84)内,其中一个所述斜齿轮(85)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79)上;
转动箱(86),所述转动箱(86)安装于所述转动箱安装室(82)内;
第一带轮(87),两个所述第一带轮(87)安装于所述转动箱(86)内,第一传动带(88)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带轮(87)上;
第二转轴(89),所述第二转轴(89)一端伸入斜齿轮安装室(84)内,并与其中另一个所述斜齿轮(85)连接,所述第二转轴(89)另一端穿设转动箱安装室(82),并伸入转动箱(86)内,其中一个第一带轮(87)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89)另一端;
出风箱(80),所述出风箱(80)安装于所述固定座(71)顶端,所述出风箱(80)底端覆盖所述安装槽(81)槽口,所述出风箱(80)底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于所述安装槽(81)内,所述出风箱(80)侧端靠近预加热槽(72)位置开设有出风口;
第三转轴(91),所述第三转轴(91)设于所述安装槽(81)内,所述第三转轴(91)一端伸入转动箱(86)内,并与其中另一个第一带轮(87)连接;
第二出风涡轮(92),所述第二出风涡轮(92)设于所述安装槽(81)内,所述第二出风涡轮(92)安装于所述第三转轴(9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预加热装置还包括:
第一带轮室(93),所述第一带轮室(93)设于所述固定座(71)内,所述第一带轮室(93)位于所述预加热槽(72)下方;
第二带轮室(94)和齿轮传动室(95),所述第二带轮室(94)和齿轮传动室(95)以预加热槽(72)为中心对称设于所述固定座(71)内,所述第二带轮室(94)和齿轮传动室(95)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81)和斜齿轮安装室(84)之间;
第二带轮(58),三个所述第二带轮(58)安装于所述第一带轮室(93)内,第二传动带(96)套设于三个所述第二带轮(58)上;
第三带轮(97),两个所述第三带轮(97)安装于所述第二带轮室(94)内,第三传动带(98)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三带轮(97)上;
第四转轴(99),所述第四转轴(99)一端伸入第一带轮室(93)内,并与靠近所述第二带轮室(94)的所述第二带轮(58)连接,所述第四转轴(99)另一端伸入第二带轮室(94)内,并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带轮(97)连接;
第五转轴(90),所述第五转轴(90)一端伸入第一带轮室(93)内,并与靠近所述齿轮传动室(95)的所述第二带轮(58)连接,所述第五转轴(90)另一端伸入齿轮传动室(95)内;
啮合的一对齿轮(61),所述齿轮(61)安装于所述齿轮传动室(95)内,其中一个所述齿轮(61)安装于所述第五转轴(90)上;
转盘(62),所述转盘(62)设于所述安装槽(81)内;
第六转轴(59),靠近第二带轮室(94)的所述第六转轴(59)一端与转盘(62)连接,另一端伸入第二带轮室(94)内与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三带轮(97)连接,靠近齿轮传动室(95)的所述第六转轴(59)一端与转盘(62)连接,另一端伸入齿轮传动室(95)内与其中另一个所述齿轮(61)连接;
外壳(63),所述外壳(63)安装于所述转盘(62)上,所述出风箱(80)安装于所述外壳(63)顶端,所述进风口连通于外壳(63)内,所述第三转轴(91)穿设所述外壳(63),所述第二出风涡轮(92)位于所述外壳(63)内所述外壳(63)靠近转动箱安装室(82)端开设有送风口;
滑槽,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安装槽(81)内壁远离转动箱安装室(82)位置;
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三转轴(91)远离第一带轮(87)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块上;
L型支撑杆(64),所述L型支撑杆(64)设于所述斜齿轮安装室(84)内,所述L型支撑杆(64)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79)连接,所述L型支撑杆(64)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89)连接;
第二电机(65),所述第二电机(65)安装于所述第一带轮室(93)内,中间的所述第二带轮(58)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65)输出端;
其中,所述出风箱(80)设为立方体结构,且所述出风箱(80)靠近预加热槽(72)的棱角端形成有用于抵设外护层板材(1)周边的倾斜面(6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机构(73)包括:
支撑座(67),所述支撑座(67)竖直安装于所述预加热槽(72)内中心位置;
翻板安装座(68),两个所述翻板安装座(68)对称安装于所述支撑座(67)顶端;
翻板安装槽,所述翻板安装槽开设于所述翻板安装座(68)顶端;
翻板安装轴(69),所述翻板安装轴(69)转动连接于所述翻板安装槽内;
翻板(60),所述翻板安装于所述翻板安装轴(69)上,所述翻板(60)远离翻板安装轴(69)端抵设于所述外护层板材(1)底部;
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套设于所述翻板安装轴(69)上,所述复位扭簧一扭臂端与翻板(60)连接,所述复位扭簧另一扭臂端与翻板安装槽内壁连接;
绕绳轮(53),所述绕绳轮(53)安装于所述翻板安装轴(69)上;
螺块安装室(54),所述螺块安装室(54)设于所述支撑座(67)内靠近底端位置;
螺杆(55),所述螺杆(55)设于所述螺块安装室(54)内,所述螺杆(55)一端伸入第一带轮室(93)内,并与所述第二电机(65)输出端同轴安装于所述第二带轮(58)上;
螺块(56),所述螺块(56)滑动连接于所述螺块安装室(54)内,且所述螺块(56)套设于所述螺杆(55)上;
绳体(57),所述绳体(57)一端饶设于所述绕绳轮(53)上,所述绳体(57)另一端伸入螺块安装室(54)内,并连接于螺块(56)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17355.XA CN113580621B (zh) | 2021-07-20 | 2021-07-20 | 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17355.XA CN113580621B (zh) | 2021-07-20 | 2021-07-20 | 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80621A true CN113580621A (zh) | 2021-11-02 |
CN113580621B CN113580621B (zh) | 2023-01-10 |
Family
ID=78248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17355.XA Active CN113580621B (zh) | 2021-07-20 | 2021-07-20 | 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80621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01338A (zh) * | 2023-03-28 | 2023-04-25 | 中油智科(吉林)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玻璃钢管道外保温层及防腐层制作工艺 |
CN116100730A (zh) * | 2023-04-17 | 2023-05-12 | 山东翁派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保温管加工装置 |
CN116604851A (zh) * | 2023-07-20 | 2023-08-18 | 河北陕拓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聚氨酯保温管的制作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622441U (zh) * | 2015-05-14 | 2015-09-09 | 唐山兴邦管道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无支架保温管模具 |
CN206904446U (zh) * | 2017-06-26 | 2018-01-19 | 唐山兴邦管道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直埋保温管补口用电热熔套板 |
US20180311867A1 (en) * | 2017-05-01 | 2018-11-01 | Thermacor Process, Inc. | Method of Installing a Heat Tube on Pre-Insulated Piping |
CN109386692A (zh) * | 2018-12-24 | 2019-02-26 | 哈尔滨朗格斯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硬质聚氨酯模具发泡与聚乙烯缠绕结合保温管及制造方法 |
-
2021
- 2021-07-20 CN CN202110817355.XA patent/CN1135806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622441U (zh) * | 2015-05-14 | 2015-09-09 | 唐山兴邦管道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无支架保温管模具 |
US20180311867A1 (en) * | 2017-05-01 | 2018-11-01 | Thermacor Process, Inc. | Method of Installing a Heat Tube on Pre-Insulated Piping |
CN206904446U (zh) * | 2017-06-26 | 2018-01-19 | 唐山兴邦管道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直埋保温管补口用电热熔套板 |
CN109386692A (zh) * | 2018-12-24 | 2019-02-26 | 哈尔滨朗格斯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硬质聚氨酯模具发泡与聚乙烯缠绕结合保温管及制造方法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01338A (zh) * | 2023-03-28 | 2023-04-25 | 中油智科(吉林)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玻璃钢管道外保温层及防腐层制作工艺 |
CN116100730A (zh) * | 2023-04-17 | 2023-05-12 | 山东翁派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保温管加工装置 |
CN116100730B (zh) * | 2023-04-17 | 2023-06-06 | 山东翁派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保温管加工装置 |
CN116604851A (zh) * | 2023-07-20 | 2023-08-18 | 河北陕拓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聚氨酯保温管的制作系统 |
CN116604851B (zh) * | 2023-07-20 | 2023-09-19 | 河北陕拓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聚氨酯保温管的制作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80621B (zh) | 2023-0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580621B (zh) | 一种预制保温管生产工艺 | |
CN103056734B (zh) | 铸管水泥内衬修磨机组 | |
CN105711161A (zh) | 一种用于制备竹缠绕复合管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 |
CN205573247U (zh) | 一种用于制备竹缠绕复合管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 |
CN112032463A (zh) | 一种cipp管道修复设备及其修复方法 | |
CN109514739A (zh) | 一种泡沫水泥浆固井设备及方法 | |
CN103862607B (zh) | 太阳能水箱卧式发泡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 |
CN209566516U (zh) | 玻璃纤维管道生产装置 | |
CN216809504U (zh) | 一种双釜加热循环热熔高速道路划线车 | |
CN215791894U (zh) | 一种复合保温管连续生产装置 | |
CN215811988U (zh) | 一种混凝土试块喷涂封蜡的装置 | |
CN116116269B (zh) | 一种贴缝带的加工工艺及加工系统 | |
CN203937083U (zh) | 一种用于管件内壁涂塑时使用的管口快速堵头 | |
CN208841679U (zh) | 一种管材定型电动调节装置 | |
CN113580623A (zh) | 一种复合保温管连续生产装置 | |
CN204054458U (zh) | 一种专用于管件内壁涂塑用滚塑设备的配重机构 | |
CN214188135U (zh) | 注胶装置 | |
CN204054457U (zh) | 一种专用于管件内壁涂塑用滚塑设备的夹紧机构 | |
CN203031844U (zh) | 一种聚氨酯复合钢管离心浇注设备 | |
CN212419509U (zh) | 一种覆膜砂用加热装置 | |
CN217226651U (zh) | 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保温管生产用连续喷涂平移结构 | |
CN203937081U (zh) | 一种管件内壁涂塑用滚塑设备 | |
CN104085068A (zh) | 一种管件内壁涂塑用滚塑设备 | |
CN104139478A (zh) | 一种基于快速管件内壁滚塑设备的工艺方法 | |
CN109664607A (zh) |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集中供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