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0157A - 运输货物用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运输货物用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0157A
CN113580157A CN202110869268.9A CN202110869268A CN113580157A CN 113580157 A CN113580157 A CN 113580157A CN 202110869268 A CN202110869268 A CN 202110869268A CN 113580157 A CN113580157 A CN 113580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box body
top surface
robot
transportation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92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应煌
梁娟
谢元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Funeng Robot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Funeng Robot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Funeng Robot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Funeng Robot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92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01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0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015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1/00Manipula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 B25J19/02Sensing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运输货物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其包括行走机构;运输箱体,其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中的第一侧壁搁置在运输箱体的底部,第二侧壁与运输箱体的底部转动连接并能向着运输箱体的外部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当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平行时,第二侧壁与运输箱体上相对的另外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可拆卸地连接;置物板,其与第一侧壁转动连接,当第二侧壁的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时,第一侧壁和置物板能在动力的驱动下沿垂直于第一侧壁的方向往复运动。本发明通过打开第二侧壁,并通过置物板将货物推出,能方便装货和卸货,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Description

运输货物用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货物运输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运输货物用机器人。
背景技术
通过人工搬运货物效率低下,且需耗费大量人力,影响物流运营。
采用运输机器人搬运货物能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但现有的运输机器人存在着不方面装货和卸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运输货物用机器人,通过打开第二侧壁,并通过置物板将货物推出,能方便装货和卸货,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运输货物用机器人,包括:
机器人本体,其包括行走机构;
运输箱体,其为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的长方体形,并设置在机器人本体的顶部,所述运输箱体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中的第一侧壁搁置在所述运输箱体的底部,第二侧壁与运输箱体的底部转动连接并能向着运输箱体的外部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或低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当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平行时,第二侧壁与运输箱体上相对的另外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可拆卸地连接;
置物板,其水平设置在运输箱体的底面上,并与第一侧壁转动连接,当第二侧壁的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或低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时,第一侧壁和置物板能在动力的驱动下沿垂直于第一侧壁的方向往复运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所述第二侧壁与运输箱体的底部转动连接并能向着运输箱体的外部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所述置物板由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组成,第一板体位于第二板体的上方,且嵌设在第二板体中,货物位于第一板体上,第二板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板体与运输箱体的底部转动连接;
所述运输货物用机器人,还包括:
重量感应件,其设置在第一凹槽中,重量感应件与第一板体的底部连接;
动力装置,其设置在机器人本体的顶部,并与第一侧壁固定连接,第一侧壁和置物板能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沿垂直于第一侧壁的方向往复运动;
一对第一滑轮,其分别设置在所述运输箱体上相对的另外两个侧壁中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顶部,且对称设置;
一对第二滑轮,其分别设置在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底部,且对称设置;
第一伸缩装置,其固设在运输箱体的底部;
两根连接绳,一根连接绳与第三侧壁上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对应,另一根连接绳与第四侧壁上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对应,两根连接绳的一端分别与第二侧壁的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绕过与其对应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并与第一伸缩装置的伸缩构件连接,当伸缩构件伸缩时,两根连接绳能同步带动第二侧壁转动至竖直方向或向运输箱体的外部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当第二侧壁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时,两根连接绳不限制第一侧壁和置物板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往复运动;
控制器,其分别与重量感应件、动力装置和第一伸缩装置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还包括:
报警器,其设置在机器人本体上,并与控制器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还包括:
支撑板,其与运输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当第二侧壁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时,第二侧壁搁置在支撑板上;
压力传感器,其设置在支撑板的顶部,并与控制器连接,当第二侧壁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时,压力传感器将第二侧壁产生的压力信息传递至控制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还包括:
一对挡板,其固设在第二侧壁上,并与第二侧壁组成U形,当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平行时,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位于一对挡板之间。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所述运输箱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二侧壁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滚筒,当第二侧壁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时,各个滚筒的顶部的高度与第二侧壁的顶部的高度相同,各个滚筒沿所述运输箱体的底部和第二侧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所述运输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一对第一滑槽,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一对第二滑槽,一个第一滑槽与一个第二滑槽对应,所述运输箱体的底部的滚筒位于一对第一滑槽之间,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滚筒位于一对第二滑槽之间,当第二侧壁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时,两个第一滑槽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二滑槽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侧壁的底部设置有一对脚轮,当第一侧壁和置物板在动力的驱动下在运输箱体的底面和第二侧壁的顶面往复运动时,一对脚轮能在一对第一滑槽和一对第二滑槽中滑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所述支撑板上背离运输箱体的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图像采集机构,图像采集机构与控制器连接。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装货时,通过打开第二侧壁,能使货物从运输箱体的侧面进入运输箱体内,因而方便装货。在卸货时,通过打开第二侧壁,能通过动力将第一侧壁和置物板推出,之后置物板向下转动,能使货物顺着置物板的斜面移至货物装载箱内,因而方便卸货。
本发明能根据货物装载箱的高度调节运输箱体的高度,进而使货物能顺着置物板的斜面顺利地移至货物装载箱内,使得装置的适用性更强。
本发明通过在运输箱体的底部和第二侧壁上设置滚筒,在第一侧壁的底部设置脚轮,使得第一侧壁和置物板在移动过程中更顺畅。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侧壁竖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侧壁水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置物板和第一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运输货物用机器人,包括:
机器人本体100,其包括行走机构;
运输箱体110,其为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的长方体形,并设置在机器人本体100的顶部,所述运输箱体110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中的第一侧壁搁置在所述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第二侧壁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转动连接并能向着运输箱体110的外部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或低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顶面,当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平行时,第二侧壁与运输箱体110上相对的另外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可拆卸地连接,以使第二侧壁能根据需要固定在运输箱体110上相对的另外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上;
置物板120,其水平设置在运输箱体110的底面上,并与第一侧壁转动连接,当第二侧壁的顶面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或低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顶面时,第一侧壁和置物板120能在动力的驱动下沿垂直于第一侧壁的方向往复运动。
本方案提供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在使用时,可不打开第二侧壁,使货物竖直向下放至置物板120上,也可根据需要打开第二侧壁,之后将货物从运输箱体110的侧面装载至运输箱体110内,并使货物位于置物板120上,接着转动第二侧壁,并将第二侧壁固定在运输箱体110上相对的另外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上,使得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掉落,之后行走机构根据设定行程进行运输,到卸货地点后,使第二侧壁向着运输箱体110的外部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或低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顶面,当第二侧壁的顶面低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顶面,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90时,动力推动第一侧壁和置物板120向着运输箱体110的外部移动至置物板120搭设在第二侧壁上,之后货物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置物板120的斜面落至货物装载箱内。当第二侧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90度或第二侧壁的顶面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时,动力推动第一侧壁和置物板120向着运输箱体110的外部移动,之后将货物搬运至货物装载箱上,或动力推动第一侧壁和置物板120向着运输箱体110的外部移动至置物板120倾斜向下搭设在货物装载箱上,且第一侧壁仍竖直,之后货物在重力作用下落至货物装载箱上。待货物落至货物装载箱上后,动力带动第一侧壁和置物板120向着运输箱体110的内部移动,并移动至第一侧壁与运输箱体110上相对的另外两个侧壁齐平,第二侧壁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当第二侧壁关闭时,第一侧壁、第二侧壁、运输箱体110上相对的另外两个侧壁和运输箱体110的底部围成顶部敞开的半包围结构。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所述第二侧壁与运输箱体的底部转动连接并能向着运输箱体的外部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所述置物板120由第一板体121和第二板体122组成,第一板体121位于第二板体122的上方,且嵌设在第二板体122中,由第一板体121的顶面形成置物板120的顶面,货物位于第一板体121上,例如,第一板体121各处的水平截面均为方形,且水平截面的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第二板体122的顶部设置有卡槽,卡槽的尺寸与第一板体121的尺寸相同,第一板体121卡设在卡槽中,第二板体12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用于安装重量感应件130,第二板体122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转动连接,以使置物板120能相对于第一侧壁转动;
所述运输货物用机器人,还包括:
重量感应件130,其设置在第一凹槽中,重量感应件130与第一板体121的底部连接,用于检测第一板体121及其上方的货物的重量,并将检测到的重量信息传递至控制器;
动力装置,其设置在机器人本体100的顶部,并与第一侧壁固定连接,第一侧壁和置物板120能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沿垂直于第一侧壁的方向往复运动;
一对第一滑轮,其分别设置在所述运输箱体110上相对的另外两个侧壁中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顶部,且对称设置;
一对第二滑轮,其分别设置在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底部,且对称设置;
第一伸缩装置,其固设在运输箱体110的底部;
两根连接绳,一根连接绳与第三侧壁上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对应,另一根连接绳与第四侧壁上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对应,两根连接绳的一端分别与第二侧壁的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绕过与其对应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并与第一伸缩装置的伸缩构件连接,当伸缩构件伸缩时,两根连接绳能同步带动第二侧壁转动至竖直方向(此时第二侧壁在两根连接绳的作用下固定在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上)或向运输箱体110的外部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顶面齐平,当第二侧壁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时,两根连接绳不限制第一侧壁和置物板120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沿垂直于第一侧壁的方向往复运动;
控制器,其分别与重量感应件130、动力装置和第一伸缩装置连接。
本方案提供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在使用时,可不打开第二侧壁,使货物竖直向下放至置物板120上,也可根据需要打开第二侧壁,之后将货物从运输箱体110的侧面装载至运输箱体110内,并使货物位于置物板120上,当重量感应件130感应到货物重量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伸缩装置运行,第一伸缩装置带动第二侧壁转动至竖直方向,使得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掉落,之后行走机构根据设定行程进行运输,到达卸载位置后,在第一伸缩装置的作用下使第二侧壁向着运输箱体110的外部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顶面齐平,之后动力装置推动第一侧壁和置物板120向着运输箱体110的外部移动,接着将货物搬运至货物装载箱上,或动力装置推动第一侧壁和置物板120向着运输箱体110的外部移动至置物板120倾斜向下搭设在货物装载箱上,且第一侧壁仍竖直,之后货物在重力作用下落至货物装载箱上(如图3所示)。待重量感应件130感应到货物重量逐渐减小至不变,即货物完全卸载至货物装载箱上后,动力装置带动第一侧壁和置物板120向着运输箱体110的内部移动,并移动至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齐平,第二侧壁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当第二侧壁关闭时,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运输箱体110的底部围成顶部敞开的半包围结构(如图2所示)。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还包括:
报警器,其设置在机器人本体100上,并与控制器连接。当重量感应件130感应到货物重量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提醒装载货物的人员停止装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还包括:
支撑板140,其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固定连接,当第二侧壁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时,第二侧壁搁置在支撑板140上,第二侧壁水平时,通过支撑板140进一步地支撑第二侧壁;
压力传感器150,其设置在支撑板140的顶部,并与控制器连接,当第二侧壁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时,压力传感器150将第二侧壁产生的压力信息传递至控制器。到达目的地后,在第一伸缩装置的作用下使第二侧壁向着运输箱体110的外部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顶面齐平,当压力传感器150感应到第二侧壁产生的压力时,控制器控制动力装置推动第一侧壁和置物板120向着运输箱体110的外部移动,待重量感应件130感应到货物重量逐渐减小至不变,即货物完全卸载至货物装载箱上后,动力装置带动第一侧壁和置物板120向着运输箱体110的内部移动,并移动至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齐平。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还包括:
一对挡板,其固设在第二侧壁上,并与第二侧壁组成U形,当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平行时,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位于一对挡板之间,这样能在第二侧壁水平时,通过一对挡板防止货物掉落。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所述运输箱体110的底部和所述第二侧壁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滚筒,当第二侧壁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时,各个滚筒的顶部的高度与第二侧壁的顶部的高度相同,各个滚筒沿所述运输箱体110的底部和第二侧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使得置物板120在移动时摩擦更小,更顺畅。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所述运输箱体110的底部设置有一对第一滑槽,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一对第二滑槽,一个第一滑槽与一个第二滑槽对应,所述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滚筒位于一对第一滑槽之间,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滚筒位于一对第二滑槽之间,当第二侧壁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时,两个第一滑槽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二滑槽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侧壁的底部设置有一对脚轮,当第二侧壁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110的底部的顶面齐平,且第一侧壁和置物板120在动力的驱动下在运输箱体110的底面和第二侧壁的顶面往复运动时,一对脚轮能在一对第一滑槽和一对第二滑槽中滑动,通过设置一对第一滑槽和一对第二滑槽能在第一侧壁移动过程中起导向作用,通过设置一对脚轮能在第一侧壁移动时摩擦更小,更顺畅。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所述支撑板上背离运输箱体的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图像采集机构,图像采集机构与控制器连接。机器人本体100在移动过程中,使图像采集机构160朝前,图像采集机构160采集周围各方位的图像信息,之后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图像采集机构160采集的图像信息判断机器人本体100所处的位置和周围各方是否有障碍物,如果有障碍物,控制器根据障碍物所处位置切换方向,以躲避障碍物。
为了在卸货时,使置物板120能顺利地搭设在货物装载箱上,之后使货物在重力作用下落至货物装载箱的顶部,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
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所述机器人本体100上设置有无线传输设备,所述机器人本体10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伸缩装置170,第二伸缩装置170与所述运输箱体110的底部连接,用于带动运输箱体110上下运动,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距离传感器,无线传输设备、距离传感器和第二伸缩装置170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控制器通过机器人本体100上的无线传输设备接收货物装载箱的顶部的高度,距离传感器不断检测支撑板的底面的高度,待机器人本体100移动至卸载位置前一定时间内,通过第二伸缩装置170调节运输箱体110的高度,使得支撑板140的底部始终高于货物装载箱的顶部一定距离,如3-5cm,该距离保证机器人行走至卸载位置时,支撑板不会与其他东西相撞,且位于货物装载箱的顶部的上方,置物板最终能搭设在货物装载箱的顶部,之后机器人根据设定行程继续行走,直至行走至卸载位置,此时支撑板140位于货物装载箱的上方,且其底部高于货物装载箱的顶部一定距离,该距离使得置物板120倾斜时,能搭设在货物装载箱的顶部,且使货物能沿着置物板120的斜面向下落至货物装载箱的顶部。通过设置第二伸缩装置170,能根据货物装载箱的顶部的高度调节运输箱体110的高度,使得装置的适用性更强,如若货物装载箱的顶部已经有部分货物,则货物装载箱的顶部的高度为货物装载箱顶部的货物的高度,这样能使置物板上的货物顺着置物板的斜面落至货物装载箱的顶部的货物上,这样能使货物自动码好。
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块导向块,所述机器人本体100的顶部设置有一对导向杆180,导向杆180竖直设置,一对导向杆180分别穿过一块导向块,当第二伸缩装置170带动运输箱体110上下运动时,两块导向块能顺着一对导向杆180上下运动,通过设置一对导向块和一对导向杆180能在运输箱体110上下移动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中,一对导向杆180的顶部均设置有一块限位块,当导向块运动至导向杆180的顶部时,限位块能限制与其对应的导向块向上运动。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9)

1.运输货物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器人本体,其包括行走机构;
运输箱体,其为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的长方体形,并设置在机器人本体的顶部,所述运输箱体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中的第一侧壁搁置在所述运输箱体的底部,第二侧壁与运输箱体的底部转动连接并能向着运输箱体的外部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或低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当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平行时,第二侧壁与运输箱体上相对的另外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可拆卸地连接;
置物板,其水平设置在运输箱体的底面上,并与第一侧壁转动连接,当第二侧壁的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或低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时,第一侧壁和置物板能在动力的驱动下沿垂直于第一侧壁的方向往复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与运输箱体的底部转动连接并能向着运输箱体的外部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由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组成,第一板体位于第二板体的上方,且嵌设在第二板体中,货物位于第一板体上,第二板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板体与运输箱体的底部转动连接;
所述运输货物用机器人,还包括:
重量感应件,其设置在第一凹槽中,重量感应件与第一板体的底部连接;
动力装置,其设置在机器人本体的顶部,并与第一侧壁固定连接,第一侧壁和置物板能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沿垂直于第一侧壁的方向往复运动;
一对第一滑轮,其分别设置在所述运输箱体上相对的另外两个侧壁中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顶部,且对称设置;
一对第二滑轮,其分别设置在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底部,且对称设置;
第一伸缩装置,其固设在运输箱体的底部;
两根连接绳,一根连接绳与第三侧壁上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对应,另一根连接绳与第四侧壁上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对应,两根连接绳的一端分别与第二侧壁的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绕过与其对应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并与第一伸缩装置的伸缩构件连接,当伸缩构件伸缩时,两根连接绳能同步带动第二侧壁转动至竖直方向或向运输箱体的外部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当第二侧壁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时,两根连接绳不限制第一侧壁和置物板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往复运动;
控制器,其分别与重量感应件、动力装置和第一伸缩装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报警器,其设置在机器人本体上,并与控制器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板,其与运输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当第二侧壁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时,第二侧壁搁置在支撑板上;
压力传感器,其设置在支撑板的顶部,并与控制器连接,当第二侧壁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时,压力传感器将第二侧壁产生的压力信息传递至控制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对挡板,其固设在第二侧壁上,并与第二侧壁组成U形,当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平行时,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位于一对挡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箱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二侧壁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滚筒,当第二侧壁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时,各个滚筒的顶部的高度与第二侧壁的顶部的高度相同,各个滚筒沿所述运输箱体的底部和第二侧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一对第一滑槽,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一对第二滑槽,一个第一滑槽与一个第二滑槽对应,所述运输箱体的底部的滚筒位于一对第一滑槽之间,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滚筒位于一对第二滑槽之间,当第二侧壁转动至其顶面与运输箱体的底部的顶面齐平时,两个第一滑槽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二滑槽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侧壁的底部设置有一对脚轮,当第一侧壁和置物板在动力的驱动下在运输箱体的底面和第二侧壁的顶面往复运动时,一对脚轮能在一对第一滑槽和一对第二滑槽中滑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货物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背离运输箱体的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图像采集机构,图像采集机构与控制器连接。
CN202110869268.9A 2021-07-30 2021-07-30 运输货物用机器人 Withdrawn CN1135801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9268.9A CN113580157A (zh) 2021-07-30 2021-07-30 运输货物用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9268.9A CN113580157A (zh) 2021-07-30 2021-07-30 运输货物用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0157A true CN113580157A (zh) 2021-11-02

Family

ID=78252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9268.9A Withdrawn CN113580157A (zh) 2021-07-30 2021-07-30 运输货物用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01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5258A (zh) * 2021-11-18 2022-03-01 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5258A (zh) * 2021-11-18 2022-03-01 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21331U (zh) 一种搬运机器人及仓储物流系统
CN109789904B (zh) 货物装卸车、货物转运系统和自动调整货物布局的方法
JPH01242302A (ja) 宅内配設型自動倉庫
US9221605B2 (en) Article transfer device and stacker crane having same
CN105980289A (zh) 将高架仓中的货柜入仓、出仓或转仓的方法与装置
US11130242B1 (en) Container transporter
CN110436102B (zh) 一种用于终端仓库的智能提货转运系统
WO2023066305A1 (zh) 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
CN113580157A (zh) 运输货物用机器人
JP2008156122A (ja) 搬送台車の走行制御方法
JP2004005366A (ja) 搬送台車の走行制御方法
CN111924402A (zh) 一种集装箱货库
KR100961711B1 (ko) 팔레트 출하 시스템
CN112642751A (zh) 分拣格口、分拣柜、物件分拣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US4541766A (en) Device for handling packs of elongated articles, especially lumber packs
CN113636244B (zh) 自动装卸箱、垃圾桶转运车及垃圾桶装卸控制方法
CN115818033A (zh) 集装箱及集装箱的货物装卸方法
CN211466414U (zh) 运输机器人
CN112642722B (zh) 物件分拣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JPH0220511B2 (zh)
JP2023553949A (ja) 自動貯蔵回収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デュアルキャリッジアクセスステーション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KR101895344B1 (ko) 전자파 흡수체 유닛의 보관 장치
JP3074688U (ja) オートラック装置
CN110919670A (zh) 运输机器人
CN212638728U (zh) 一种集装箱货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