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6588A - 植入体后释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植入体后释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6588A
CN113576588A CN202111147839.4A CN202111147839A CN113576588A CN 113576588 A CN113576588 A CN 113576588A CN 202111147839 A CN202111147839 A CN 202111147839A CN 113576588 A CN113576588 A CN 113576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end
locking
implant
control cabl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478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6588B (zh
Inventor
李飞
刘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4783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765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76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6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6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6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17/12099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occluder
    • A61B17/12109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occluder in a blood vess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17/12131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occluding device
    • A61B17/12159Solid plugs; being solid before inser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2017/120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haemostasis, for prevention of blee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2017/1205Introduction devices
    • A61B2017/12054Details concerning the detachment of the occluding device from the introduction devi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入体后释放装置,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包括微导管、细长管、控制线缆和植入体锁定部件;细长管穿过微导管,控制线缆穿装于细长管且控制线缆后端固定于细长管;植入体锁定部件包括管状本体和端盖;端盖连接于管状本体后端且覆盖管状本体的后端面,端盖上设有第一穿孔,管状本体后端管壁上设有第二穿孔;管状本体前端管口用于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后端;锁定状态下,控制线缆前端以自第一穿孔穿入管状本体内部后弯折穿过第二穿孔的方式锁定于植入体锁定部件。本发明至少缓解了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一旦医疗器械植入体脱离于输送管后,则不可再撤回于输送管,从而可能会引起误栓的问题。

Description

植入体后释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植入体后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经皮经导管栓塞术定义为产生有意的血管阻塞的装置或药剂(固体或液体)在血管内的沉积。从大动脉或大静脉到毛细血管床,栓塞血管的闭塞可以在任何水平上进行,并且栓塞本质上可以是暂时的或永久的,手术时,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血管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通过栓塞术,可以消除先天性或获得性的异常脉管系统,从而改善临床状况,这种方法也已被用于正常脉管系统的闭塞,以缓解肿瘤和组织消融,这些正常或异常的血管会导致大量出血或产生血液动力学障碍,随着如微导管、栓塞材料和高分辨率数字成像等更先进的硬件的出现,该方法已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获得认可,由于医生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因此人们已经将其视为某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栓塞材料包括机械栓塞材料,一般由不锈钢、铂金和镍钛合金制成,并缠绕有高分子纤维,栓塞术中被称为医疗器械植入体,医疗器械植入体按照递送或释放方式(Deployment Mechanism)可以分为推式(Pushable)和可解脱式(Detachable)。推式医疗器械植入体由插入导管的预加载的植入体组成,插入后,可通过植入体推动器或导丝将植入体推进到位,或者,可以使用盐水注射来将植入体递送到适当位置。可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的解脱方式包含电解脱、水(液压)解脱和机械解脱,对于电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其解脱失败后稳定性高于水解脱和机械解脱,但其解脱时间较长,解脱区质地硬,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于水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其解脱迅速且解脱时微导管头偏移微小,从而容易实现植入体的精确定位,但是水流冲击对医疗器械植入体的植入会有位移影响;对于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其解脱时间短,解脱时候导管头端稳定,位移小,没有水解脱方式产生的冲击力;综合比较后可以看出机械解脱方式的风险最小。
研究表明,传统的推式医疗器械植入体在植入位置不合适时无法及时撤回,故逐渐被可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取代,而其中,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具有柔软性好、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控性强等优点而逐步被介入医师所采用。
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主要包括输送管、控制线缆和锁合组件。具体地,现有技术的一类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中,输送管包括微导管和细长管,细长管穿过微导管,控制线缆穿过细长管且控制线缆与细长管之间具有较大摩擦力,锁合组件包括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后端的第一锁合部和连接于细长管前端的第二锁合部,控制线缆将第一锁合部锁合于第二锁合部;释放前,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都位于微导管的内部,随着相对微导管向前推动细长管,可将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慢慢推出微导管,再相对微导管向后撤出控制线缆,进而将第一锁合部脱离于第二锁合部以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更详细的结构多为: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均为管壁上设有切槽的管状结构,切槽与管腔连通,且切槽的槽体顶面为沿管状结构轴向延伸的波纹面,释放前,第一锁合部的波纹槽体顶面与第二锁合部的波纹槽体顶面相互扣合,控制线缆穿过细长管的管腔、第二锁合部的管腔和第一锁合部的管腔,需要释放时,撤出控制线缆即可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再将细长管撤出体外即可;现有技术的另一类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中,控制线缆穿过作为输送管的微导管或细长管,锁合组件包括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后端的第一锁合部和连接于控制线缆前端的第二锁合部, 释放前,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都位于输送管的内部且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相互扣合,随着相对输送管向前推动控制线缆,可将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慢慢推出输送管,进而将第一锁合部脱离于第二锁合部以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其更详细的结构多为: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为相互扣合的钩状结构,或者是未图示出的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为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结构,凸起可以但不限于采用的是球形凸起等。
以下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示例先后顺序作为第一种现有结构和第二种现有结构作进一步说明:现有技术中,第一种现有结构里,锁合组件中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相互扣合的部位为简单的槽与槽之间的相互扣合,控制线缆穿过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的凹槽部位,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之间不能被牢固限位,一旦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被推出微导管,则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之间即发生松弛,影响植入角度的选择和控制,且由于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之间发生松弛后产生错位,导致不可将医疗器械植入体重新撤回于微导管的内部;第二种现有结构里,当向前推出第一锁合部后更不可能将医疗器械植入体重新撤回于输送管内。
综上,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至少存在有一旦医疗器械植入体脱离于输送管后,则不可再撤回于输送管,从而可能会引起误栓的问题,误栓后,只能采用另外的套圈法或其他方式将错误释放的医疗器械植入体取出人体,其操作复杂、不利于快速完成手术,且很容易增加手术创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以至少缓解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一旦医疗器械植入体脱离于输送管后,则不可再撤回于输送管,从而可能会引起误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植入体后释放装置,包括微导管、细长管、控制线缆和植入体锁定部件;
所述细长管穿过所述微导管,所述控制线缆穿装于所述细长管且所述控制线缆的后端固定于所述细长管;
所述植入体锁定部件包括管状本体和端盖;所述端盖连接于所述管状本体的后端且覆盖所述管状本体的后端面,所述端盖上设有沿所述管状本体的轴向贯通所述端盖的第一穿孔,所述管状本体的后端管壁上设有贯穿所述管状本体管壁的第二穿孔;所述管状本体的前端管口用于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后端;
锁定状态下,所述控制线缆的前端以自所述第一穿孔穿入所述管状本体的内部后弯折穿过所述第二穿孔的方式锁定于所述植入体锁定部件。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穿孔设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穿孔以所述管状本体的轴向方向上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布置;
所述控制线缆包括至少两条,锁定状态下,每条所述控制线缆均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后弯折并一一对应穿出一个所述第二穿孔;或者,所述控制线缆的前端包括至少两条分叉部,锁定状态下,每条所述分叉部均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后弯折并一一对应穿出一个所述第二穿孔。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穿孔的前端延伸至所述管状本体的前端面。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细长管上设有刻度标识,所述刻度标识包括用于指示所述植入体锁定部件被完全推出于所述微导管的标识。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细长管的后端设有用于折断所述细长管的折断部。
进一步可选地,在所述细长管的后端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细长管的管腔连通的控制线缆固定槽,所述控制线缆的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控制线缆固定槽的槽体内壁;所述折断部设置于所述细长管的后端且位于所述控制线缆固定槽的前端的部位。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细长管的后端与所述微导管的后端端部通过可拆式锁定组件锁定在一起。
本可选实施方式的第一可选结构中,所述可拆式锁定组件包括可撕热缩管;所述可撕热缩管的前端套装于所述微导管的后端端部以及所述细长管穿出于所述微导管的后端部位的外部后缩紧。
本可选实施方式的第二可选结构中,所述可拆式锁定组件包括锁紧压帽和弹性密封垫;
所述锁紧压帽包括管状固定部、柱状固定部和压帽盖;所述柱状固定部设于所述管状固定部内部,且所述柱状固定部外周面与所述管状固定部内周面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柱状固定部的前端面位于所述管状固定部的前端面的后侧;所述管状固定部的内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压帽盖连接于所述管状固定部的后端且覆盖所述管状固定部的后端面,所述柱状固定部的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压帽盖的前端面;所述柱状固定部上设有沿所述柱状固定部的轴向贯穿所述柱状固定部的第一固定孔,所述压帽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沿同一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压帽盖的第二固定孔;
所述弹性密封垫上设有贯穿所述密封垫的第三固定孔;
所述微导管的后端端部外周面设有外螺纹,且所述微导管的后端内周面设有阻挡部,所述弹性密封垫设于所述微导管的后端内部且被所述阻挡部阻挡于所述阻挡部的后侧;
锁定状态下,所述柱状固定部的前端插入于所述微导管的后端内部,所述管状固定部的前端套装于所述微导管的后端外部,所述细长管由前至后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且所述管状固定部的内周面上的内螺纹与所述微导管的后端端部外周面上的外螺纹螺纹连接,以压缩所述弹性密封垫,进而将所述细长管压紧于所述第三固定孔内。
本可选实施方式的第三可选结构中,所述可拆式锁定组件包括鲁尔接头、锁紧柄和锁紧帽;
所述鲁尔接头、所述锁紧柄和所述锁紧帽各自的内部均设有由前至后贯通各自的通孔;
所述鲁尔接头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微导管的后端,所述锁紧柄的前端连接于所述鲁尔接头的后端,所述锁紧柄的后端设有多个夹爪,多个所述夹爪沿所述锁紧柄径向圆周方向间隔布置;所述锁紧帽的前端面设有凹槽,多个所述夹爪伸入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细长管由前至后依次穿过所述微导管的管腔以及所述鲁尔接头、所述锁紧柄和所述锁紧帽各自的通孔;
在所述锁紧柄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在所述锁紧帽的凹槽的内壁面设有内螺纹,锁紧状态下,所述锁紧帽上的内螺纹螺纹连接于所述锁紧柄上的外螺纹,以沿所述锁紧柄的径向向内压紧多个所述夹爪,进而使多个所述夹爪压紧所述细长管。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植入体后释放装置,包括微导管、细长管、控制线缆和植入体锁定部件;细长管穿过微导管,控制线缆穿装于细长管且控制线缆的后端固定于细长管;植入体锁定部件包括管状本体和端盖;端盖连接于管状本体的后端且覆盖管状本体的后端面,端盖上设有沿管状本体的轴向贯通端盖的第一穿孔,管状本体的后端管壁上设有贯穿管状本体管壁的第二穿孔;管状本体的前端管口用于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后端;锁定状态下,控制线缆的前端以自第一穿孔穿入管状本体的内部后弯折穿过第二穿孔的方式锁定于植入体锁定部件。
使用时,将医疗器械植入体的后端过盈配合或粘接或卡接或以其他方式固定连接于植入体锁定部件的管状本体前端管口内,使控制线缆的前端以自第一穿孔穿入植入体锁定部件的管状本体的内部后弯折穿过第二穿孔的方式锁定于植入体锁定部件,以使医疗器械植入体的后端与控制线缆的前端牢固锁定在一起;该锁定方式使:在释放位置不准确但已通过相对微导管向前推动细长管,从而将医疗器械植入体完全推出微导管,但还未撤出控制线缆的情况下,保证植入体锁定部件牢固锁定于控制线缆前端;而由于控制线缆穿装于细长管且控制线缆的后端固定于细长管,从而,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相对微导管后撤细长管的方式使医疗器械植入体重新撤回于微导管的内部,当确定好准确的释放位置后再解除控制线缆的后端与细长管之间的固定关系,后撤控制线缆以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达到避免误栓的目的。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至少缓解了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一旦医疗器械植入体脱离于输送管后,则不可再撤回于输送管,从而可能会引起误栓的问题;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少,容易加工生产,有利于节省加工制造成本,且释放步骤简洁,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第一种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种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微导管、细长管和控制线缆的组装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植入体锁定部件的第一种可选结构与医疗器械植入体后端连接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爆炸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控制线缆前端与植入体锁定部件的第一种可选结构的锁定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控制线缆前端与植入体锁定部件的第一种可选结构的释放状态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植入体锁定部件的第二种可选结构与医疗器械植入体后端连接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爆炸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控制线缆前端与植入体锁定部件的第二种可选结构的锁定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控制线缆前端与植入体锁定部件的第二种可选结构的释放状态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细长管的后端与微导管的后端端部通过可拆式锁定组件锁定在一起的第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释放状态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细长管的后端与微导管的后端端部通过可拆式锁定组件锁定在一起的第二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剖面图;
图16为图14中压帽盖的整体结构图;
图17为图14中弹性密封垫的整体结构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细长管的后端与微导管的后端端部通过可拆式锁定组件锁定在一起的第三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透视图;
图20为图18的爆炸结构图;
图21为图18中夹爪结构示意图。
图标:1-医疗器械植入体;2-微导管;21-阻挡部;3-细长管;31-刻度标识;32-折断部;33-控制线缆固定槽;34-切槽;4-控制线缆;5-第一锁合部;6-第二锁合部;100-植入体锁定部件;110-管状本体;111-第二穿孔;120-端盖;121-第一穿孔;210-可撕热缩管;211-管孔;310-锁紧压帽;311-管状固定部;312-柱状固定部;3121-第一固定孔;3122-容纳槽;313-压帽盖;3131-第二固定孔;320-弹性密封垫;321-第三固定孔;410-鲁尔接头;420-锁紧柄;421-夹爪;4210-切缝;430-锁紧帽;4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特别地,本发明中,术语“近端”指手术时更加靠近人体心脏的一端,“远端”指与“近端”相对的另一端。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主要包括输送管、控制线缆和锁合组件。具体地,现有技术的一类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输送管包括微导管和细长管,细长管穿过微导管,控制线缆穿过细长管且控制线缆与细长管之间具有较大摩擦力,锁合组件包括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后端的第一锁合部和连接于细长管前端的第二锁合部,控制线缆将第一锁合部锁合于第二锁合部;释放前,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都位于微导管的内部,随着相对微导管向前推动细长管,可将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慢慢推出微导管,再相对微导管向后撤出控制线缆,进而将第一锁合部脱离于第二锁合部以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更详细的结构多如图1所示,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均为管壁上设有切槽的管状结构,切槽与管腔连通,且切槽的槽体顶面为沿管状结构轴向延伸的波纹面,释放前,第一锁合部5的波纹槽体顶面与第二锁合部6的波纹槽体顶面相互扣合,控制线缆4穿过细长管3的管腔、第二锁合部6的管腔和第一锁合部5的管腔,需要释放时,撤出控制线缆4即可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1,再将细长管3撤出体外即可;现有技术的另一类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控制线缆穿过作为输送管的微导管或细长管,锁合组件包括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后端的第一锁合部和连接于控制线缆前端的第二锁合部, 释放前,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都位于输送管的内部且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相互扣合,随着相对输送管向前推动控制线缆,可将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慢慢推出输送管,进而将第一锁合部脱离于第二锁合部以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其更详细的结构多如图2所示,控制线缆4穿过作为输送管的微导管2或细长管3,第一锁合部5与第二锁合部6为相互扣合的钩状结构,或者是未图示出的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为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结构,凸起可以但不限于采用的是球形凸起等。
以下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示例先后顺序作为第一种现有结构和第二种现有结构作进一步说明:现有技术中,第一种现有结构里,锁合组件中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相互扣合的部位为简单的槽与槽之间的相互扣合,控制线缆4穿过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的凹槽部位,第一锁合部5与第二锁合部6之间不能被牢固限位,一旦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被推出微导管2,则第一锁合部5与第二锁合部6之间即发生松弛,影响植入角度的选择和控制,且由于第一锁合部5与第二锁合部6之间发生松弛后产生错位,导致不可将医疗器械植入体1重新撤回于微导管2的内部;第二种现有结构里,当向前推出第一锁合部5后更不可能将医疗器械植入体1重新撤回于输送管内。
综上,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至少存在有一旦医疗器械植入体1脱离于输送管后,则不可再撤回于输送管,从而可能会引起误栓的问题,误栓后,只能采用另外的套圈法或其他方式将错误释放的医疗器械植入体1取出人体,其操作复杂、不利于快速完成手术,且很容易增加手术创伤。
相对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植入体后释放装置,参照图3至图11,该植入体后释放装置包括微导管2、细长管3、控制线缆4和植入体锁定部件100;其中:细长管3穿过微导管2,控制线缆4穿装于细长管3且控制线缆4的后端固定于细长管3;植入体锁定部件100包括管状本体110和端盖120。
更详细地,植入体锁定部件100中,端盖120连接于管状本体110的后端且覆盖管状本体110的后端面,端盖120上设有沿管状本体110的轴向贯通端盖120的第一穿孔121,管状本体110的后端管壁上设有贯穿管状本体110管壁的第二穿孔111;管状本体110的前端管口用于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1后端。锁定状态下,控制线缆4的前端以自第一穿孔121穿入管状本体110的内部后弯折穿过第二穿孔111的方式锁定于植入体锁定部件100。
使用时,将医疗器械植入体1的后端过盈配合或粘接或卡接或以其他方式固定连接于植入体锁定部件100的管状本体110前端管口内,使控制线缆4的前端以自第一穿孔121穿入植入体锁定部件100的管状本体110的内部后弯折穿过第二穿孔111的方式锁定于植入体锁定部件100,以使医疗器械植入体1的后端与控制线缆4的前端牢固锁定在一起;该锁定方式使:在释放位置不准确但已通过相对微导管2向前推动细长管3,从而将医疗器械植入体1完全推出微导管2,但还未撤出控制线缆4的情况下,保证植入体锁定部件100牢固锁定于控制线缆4前端;而由于控制线缆4穿装于细长管3且控制线缆4的后端固定于细长管3,从而,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相对微导管2后撤细长管3的方式使医疗器械植入体1重新撤回于微导管2的内部,当确定好准确的释放位置后再解除控制线缆4的后端与细长管3之间的固定关系,后撤控制线缆4以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1,达到避免误栓的目的。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至少缓解了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一旦医疗器械植入体脱离于输送管后,则不可再撤回于输送管,从而可能会引起误栓的问题;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少,容易加工生产,有利于节省加工制造成本,且释放步骤简洁,使用方便等优点。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上述植入体锁定部件100中,管状本体110上的第二穿孔111设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第二穿孔111以管状本体110的轴向方向上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布置;控制线缆4包括至少两条,锁定状态下,每条控制线缆4均穿过第一穿孔121后弯折并一一对应穿出一个第二穿孔111;或者,控制线缆4的前端包括至少两条分叉部,锁定状态下,每条分叉部均穿过第一穿孔121后弯折并一一对应穿出一个第二穿孔111。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可在上述将医疗器械植入体1完全推出微导管2,但还未撤出控制线缆4的情况下,保证植入体锁定部件100与控制线缆4前端之间不发生转动或错位,有利于在后续相对微导管2后撤细长管3时,使医疗器械植入体1快速顺畅地重新撤回于微导管2的内部。
参照图3至图7,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穿孔111为标准孔洞形结构,参照图8至图11,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穿孔111的前端延伸至管状本体110的前端面,第二穿孔111形成为贯通管状本体110的管壁,且沿管状本体110长度方向上后端封闭、前端开口的形状。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在细长管3上设有刻度标识31,该刻度标识31包括用于指示植入体锁定部件100被完全推出于微导管2的标识,医生使用时,刻度标识31指示医疗器械植入体1的全长已经完全推出微导管2,医生即可进行机械解脱,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1,而无需射线照射观察。细长管3上的刻度标识31也可作为不同型号微导管2的长度标识,以便于医生进行选择性使用。
继续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佳地,在细长管3的后端设有用于折断细长管3的折断部32。在需要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1时,沿折断部32折断细长管3,然后后撤控制线缆4即可,折断部32包括但不限于为设置于细长管3后端的一个或多个切槽结构,或者是细长管3的后端的一小段直径小于其他部位的缩径段或其他可折断结构等。
较佳地,在细长管3的后端的管壁上开设有与细长管3的管腔连通的控制线缆固定槽33,控制线缆4的后端固定连接于控制线缆固定槽33的槽体内壁;折断部32设置于细长管3的后端且位于控制线缆固定槽33的前端的部位,这样在后撤控制线缆4时只要向后拉扯被折断下来的细长管3的后端即可,具有操作方便的有益效果。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的输送管比较坚硬,柔顺性较差,不利于输送管通过迂曲的血管,不方便医生使用,相对于此,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在细长管3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沿细长管3的轴向延伸的切槽34,通过切槽34减小一部分细长管3的体积,使细长管3变得容易弯折,增加细长管3的整体柔顺性,这样的细长管3更容易通过迂曲的血管,从而便于医生将医疗器械植入体1快速送达病灶部位并减少对血管壁造成的损伤,优选地,切槽34包括设置于细长管3的靠近前端的部位,相当于使细长管3的前端变细,从而使细长管3更容易弯折。当然,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增加细长管3的柔顺性,例如但不限于缩小细长管3的管径以及采用更加柔顺的材料来制造细长管3等。
参照图12至图21,本实施例中,细长管3的后端与微导管2的后端端部通过可拆式锁定组件锁定在一起,该可拆式锁定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时,细长管3与微导管2之间不可相对移动,当该可拆式锁定组件处于开放状态或被拆下时,可相对微导管2前后移动细长管3。
该可拆式锁定组件的具体结构有多种,例如但不限于:
参照图12和图13,作为第一种可选结构,该可拆式锁定组件包括可撕热缩管210;锁定状态下,该可撕热缩管210的前端套装于微导管2的后端端部以及细长管3穿出于微导管2的后端部位的外部后缩紧;当需要相对微导管2前后移动细长管3时,撕开拆下该可撕热缩管210即可,较佳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该可撕热缩管210的管壁上可设沿细长管3的前后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的多个管孔211,以便于以多个管孔211作为撕裂处撕下可撕热缩管210。
又如,参照图14至图17,作为第二种可选结构,该可拆式锁定组件包括锁紧压帽310和弹性密封垫320。
具体地,该锁紧压帽310包括管状固定部311、柱状固定部312和压帽盖313。其中:柱状固定部312设于管状固定部311内部,且柱状固定部312外周面与管状固定部311内周面之间设有间隙,柱状固定部312的前端面位于管状固定部311的前端面的后侧;管状固定部311的内周面设有内螺纹,压帽盖313连接于管状固定部311的后端且覆盖管状固定部311的后端面,柱状固定部312的后端固定连接于压帽盖313的前端面;柱状固定部312上设有沿柱状固定部312的轴向贯穿柱状固定部312的第一固定孔3121,压帽盖313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3121沿同一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且贯穿压帽盖313的第二固定孔3131;弹性密封垫320上设有贯穿密封垫的第三固定孔321;微导管2的后端端部外周面设有外螺纹,且微导管2的后端内周面设有阻挡部21,弹性密封垫320设于微导管2的后端内部且被阻挡部21阻挡于阻挡部21的后侧;其中,该阻挡部21有多种可选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如图15所示,该阻挡部21为微导管2的后端内管径逐渐增加形成的扩径台阶面,或者,该阻挡部21为设于微导管2内管壁上的凸起部等结构。
锁定状态下,柱状固定部312的前端插入于微导管2的后端内部,管状固定部311的前端套装于密封垫和微导管2的后端的外部,细长管3由前至后依次穿过第三固定孔321、第二固定孔3131和第一固定孔3121,且管状固定部311的内周面上的内螺纹与微导管2的后端端部外周面上的外螺纹螺纹连接,以压缩弹性密封垫320,进而将细长管3压紧于第三固定孔321内。
继续参照图14、图15和图17,较佳地,沿第三固定孔321的中心轴线延伸方向,该弹性密封垫32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形成为凸起的圆弧面,在锁紧压帽310的柱状固定部312前端面上设有容纳槽3122,该弹性密封垫320的后端嵌入于该容纳槽3122内部,以增加弹性密封垫320与柱状固定部312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性,避免压缩过程中,弹性密封垫320错位。
再如,参照图18至图21,作为第三种可选结构,该可拆式锁定组件包括鲁尔接头410、锁紧柄420和锁紧帽430。其中:鲁尔接头410、锁紧柄420和锁紧帽430各自的内部均设有由前至后贯通各自的通孔;鲁尔接头410的前端连接于微导管2的后端,锁紧柄420的前端连接于鲁尔接头410的后端,锁紧柄420的后端设有多个夹爪421,多个夹爪421沿锁紧柄420径向圆周方向间隔布置;锁紧帽430的前端面设有凹槽431,多个夹爪421伸入于凹槽431内;细长管3由前至后依次穿过微导管2的管腔以及鲁尔接头410、锁紧柄420和锁紧帽430各自的通孔;在锁紧柄420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在锁紧帽430的凹槽431的内壁面设有内螺纹,锁紧状态下,锁紧帽430上的内螺纹螺纹连接于锁紧柄420上的外螺纹,以沿锁紧柄420的径向向内压紧多个夹爪421,进而使多个夹爪421压紧细长管3。当沿一方向转动锁紧帽430,使锁紧帽430拧紧于锁紧柄420时,即可使多个夹爪421向径向上的中心靠拢,进而使多个夹爪421压紧细长管3,当反向转动锁紧帽430时,即可打开多个夹爪421,以使夹爪421释放细长管3。
更具体地,上述夹爪421可一体连接于锁紧柄420的后端,加工制造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在锁紧柄420的后端的径向圆周面设多条切缝4210,该切缝4210贯通该锁紧柄420的周壁且该切缝4210的后端沿锁紧柄420前后方向延伸至该锁紧柄420的后端面,使相邻切缝4210之间的部位形成夹爪421;也可以是,在锁紧柄420的后端插入一个夹爪部件,该夹爪部件包括管状的部件本体,该部件本体的前端固定连接于锁紧柄420的后端,该部件本体的后端的管壁上设有多条切缝4210,该切缝4210贯通该部件本体的管壁且该切缝4210的后端沿该部件本体的前后方向延伸至该部件本体的后端面,相邻切缝4210之间形成夹爪421。
对于图14、图15和图17中示出的可拆式锁定组件第二种可选结构中的弹性密封垫320,也可参考该夹爪421的结构设为多瓣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
1、本说明书中的槽体结构可以但不限于槽通过激光切割或其他工艺加工而成;本说明书中,控制线缆4采用预定型镍钛丝或其他预定型的材料制成。
2、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本说明书中的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植入体后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导管(2)、细长管(3)、控制线缆(4)和植入体锁定部件(100);
所述细长管(3)穿过所述微导管(2),所述控制线缆(4)穿装于所述细长管(3)且所述控制线缆(4)的后端固定于所述细长管(3);
所述植入体锁定部件(100)包括管状本体(110)和端盖(120);所述端盖(120)连接于所述管状本体(110)的后端且覆盖所述管状本体(110)的后端面,所述端盖(120)上设有沿所述管状本体(110)的轴向贯通所述端盖(120)的第一穿孔(121),所述管状本体(110)的后端管壁上设有贯穿所述管状本体(110)管壁的第二穿孔(111);所述管状本体(110)的前端管口用于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1)后端;
锁定状态下,所述控制线缆(4)的前端以自所述第一穿孔(121)穿入所述管状本体(110)的内部后弯折穿过所述第二穿孔(111)的方式锁定于所述植入体锁定部件(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穿孔(111)设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穿孔(111)以所述管状本体(110)的轴向方向上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布置;
所述控制线缆(4)包括至少两条,锁定状态下,每条所述控制线缆(4)均穿过所述第一穿孔(121)后弯折并一一对应穿出一个所述第二穿孔(111);或者,所述控制线缆(4)的前端包括至少两条分叉部,锁定状态下,每条所述分叉部均穿过所述第一穿孔(121)后弯折并一一对应穿出一个所述第二穿孔(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穿孔(111)的前端延伸至所述管状本体(110)的前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管(3)上设有刻度标识(31),所述刻度标识(31)包括用于指示所述植入体锁定部件(100)被完全推出于所述微导管(2)的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细长管(3)的后端设有用于折断所述细长管(3)的折断部(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细长管(3)的后端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细长管(3)的管腔连通的控制线缆固定槽(33),所述控制线缆(4)的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控制线缆固定槽(33)的槽体内壁;所述折断部(32)设置于所述细长管(3)的后端且位于所述控制线缆固定槽(33)的前端的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管(3)的后端与所述微导管(2)的后端端部通过可拆式锁定组件锁定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式锁定组件包括可撕热缩管(210);
所述可撕热缩管(210)的前端套装于所述微导管(2)的后端端部以及所述细长管(3)穿出于所述微导管(2)的后端部位的外部后缩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式锁定组件包括锁紧压帽(310)和弹性密封垫(320);
所述锁紧压帽(310)包括管状固定部(311)、柱状固定部(312)和压帽盖(313);所述柱状固定部(312)设于所述管状固定部(311)内部,且所述柱状固定部(312)外周面与所述管状固定部(311)内周面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柱状固定部(312)的前端面位于所述管状固定部(311)的前端面的后侧;所述管状固定部(311)的内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压帽盖(313)连接于所述管状固定部(311)的后端且覆盖所述管状固定部(311)的后端面,所述柱状固定部(312)的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压帽盖(313)的前端面;所述柱状固定部(312)上设有沿所述柱状固定部(312)的轴向贯穿所述柱状固定部(312)的第一固定孔(3121),所述压帽盖(31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3121)沿同一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压帽盖(313)的第二固定孔(3131);
所述弹性密封垫(320)上设有贯穿所述密封垫的第三固定孔(321);
所述微导管(2)的后端端部外周面设有外螺纹,且所述微导管(2)的后端内周面设有阻挡部(21),所述弹性密封垫(320)设于所述微导管(2)的后端内部且被所述阻挡部(21)阻挡于所述阻挡部(21)的后侧;
锁定状态下,所述柱状固定部(312)的前端插入于所述微导管(2)的后端内部,所述管状固定部(311)的前端套装于所述微导管(2)的后端外部,所述细长管(3)由前至后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固定孔(321)、所述第二固定孔(3131)和所述第一固定孔(3121),且所述管状固定部(311)的内周面上的内螺纹与所述微导管(2)的后端端部外周面上的外螺纹螺纹连接,以压缩所述弹性密封垫(320),进而将所述细长管(3)压紧于所述第三固定孔(32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入体后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式锁定组件包括鲁尔接头(410)、锁紧柄(420)和锁紧帽(430);
所述鲁尔接头(410)、所述锁紧柄(420)和所述锁紧帽(430)各自的内部均设有由前至后贯通各自的通孔;
所述鲁尔接头(410)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微导管(2)的后端,所述锁紧柄(420)的前端连接于所述鲁尔接头(410)的后端,所述锁紧柄(420)的后端设有多个夹爪(421),多个所述夹爪(421)沿所述锁紧柄(420)径向圆周方向间隔布置;所述锁紧帽(430)的前端面设有凹槽(431),多个所述夹爪(421)伸入于所述凹槽(431)内;
所述细长管(3)由前至后依次穿过所述微导管(2)的管腔以及所述鲁尔接头(410)、所述锁紧柄(420)和所述锁紧帽(430)各自的通孔;
在所述锁紧柄(420)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在所述锁紧帽(430)的凹槽(431)的内壁面设有内螺纹,锁紧状态下,所述锁紧帽(430)上的内螺纹螺纹连接于所述锁紧柄(420)上的外螺纹,以沿所述锁紧柄(420)的径向向内压紧多个所述夹爪(421),进而使多个所述夹爪(421)压紧所述细长管(3)。
CN202111147839.4A 2021-09-29 2021-09-29 植入体后释放装置 Active CN1135765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7839.4A CN113576588B (zh) 2021-09-29 2021-09-29 植入体后释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7839.4A CN113576588B (zh) 2021-09-29 2021-09-29 植入体后释放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6588A true CN113576588A (zh) 2021-11-02
CN113576588B CN113576588B (zh) 2021-12-28

Family

ID=78242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7839.4A Active CN113576588B (zh) 2021-09-29 2021-09-29 植入体后释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7658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8046A (zh) * 2022-04-11 2022-08-30 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入物用输送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17198A1 (en) * 2008-04-17 2010-08-26 Allergan, Inc. Implantable access port device having a safety cap
US20110319713A1 (en) * 2005-05-04 2011-12-29 Frassica James J Rotate-to-advance catheterization system
CN103690202A (zh) * 2013-12-30 2014-04-02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植入体的输送装置与植入医疗器械
CN208910365U (zh) * 2018-02-02 2019-05-31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植入物的输送装置
CN211750305U (zh) * 2019-12-17 2020-10-27 宁波健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入器械可控释放装置
CN112773448A (zh) * 2021-02-08 2021-05-11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
CN112790808A (zh) * 2021-02-08 2021-05-14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19713A1 (en) * 2005-05-04 2011-12-29 Frassica James J Rotate-to-advance catheterization system
US20100217198A1 (en) * 2008-04-17 2010-08-26 Allergan, Inc. Implantable access port device having a safety cap
CN103690202A (zh) * 2013-12-30 2014-04-02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植入体的输送装置与植入医疗器械
CN208910365U (zh) * 2018-02-02 2019-05-31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植入物的输送装置
CN211750305U (zh) * 2019-12-17 2020-10-27 宁波健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入器械可控释放装置
CN112773448A (zh) * 2021-02-08 2021-05-11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
CN112790808A (zh) * 2021-02-08 2021-05-14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8046A (zh) * 2022-04-11 2022-08-30 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入物用输送系统
CN114948046B (zh) * 2022-04-11 2023-02-28 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入物用输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6588B (zh) 202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42735B2 (ja) 中空で湾曲した超弾力的医療用針
JP2505709B2 (ja) ガイドワイヤ進入式超音波切除装置
JP4328209B2 (ja) 心耳血液ろ過システム
US6319267B1 (en) Intravascular device push wire delivery system
EP1046375B1 (en) Occlusion device
US20050234507A1 (en) Medical tool for access to internal tissue
CN101732083B (zh) 套管针和套管针组
WO2000030553A1 (fr) Dispositif d'insertion d'un agent hemostatique
CN115605255A (zh) 脉管进入导管
US20060241682A1 (en) Intravascular device push wire delivery system
JP3733580B2 (ja) 欠損閉塞用閉鎖栓回収具
EP2835114A1 (en) Integrated bracket imbedding device
CN112656477B (zh) 动脉瘤闭塞装置及其微导管
CN113576588B (zh) 植入体后释放装置
CN112773448A (zh) 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
JP2003024339A (ja) 組織採取機能を有する生体用セメント注入器具
CA2420166C (en) Intravascular delivery system
CN112790808A (zh) 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
CN214761278U (zh) 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
CN214805061U (zh) 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
CN109173027A (zh) 一种内窥镜下的一次性远程注射针
US11938279B2 (en) Valve clamp for device delivery catheter handle
US11612730B1 (en) All-in-one arterial access and closure system (ACS)
CN115227323A (zh) 用于部署血管内装置的具有杠杆结构的机械分离系统
CN108136161A (zh) 用于从导丝解锁装置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