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05061U - 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05061U CN214805061U CN202120355292.6U CN202120355292U CN214805061U CN 214805061 U CN214805061 U CN 214805061U CN 202120355292 U CN202120355292 U CN 202120355292U CN 214805061 U CN214805061 U CN 2148050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locking
- control cable
- rear end
- medica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微导管、细长管、控制线缆和锁合组件;锁合组件中:第一锁合部的后端设置有第一穿孔;第二锁合部的内部设有轴向贯通第二锁合部的中心孔,第二锁合部上连接有限位部,在限位部上设有第二穿孔;锁合状态下:第一锁合部的后端穿过第二穿孔,控制线缆穿过中心孔和第一穿孔,或者,限位部的前端穿过第一穿孔,控制线缆穿过中心孔和第二穿孔。本实用新型至少缓解了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中,一旦医疗器械植入体脱离于输送管后,则不可再撤回于输送管,从而可能会引起误栓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经皮经导管栓塞术定义为产生有意的血管阻塞的装置或药剂(固体或液体)在血管内的沉积。从大动脉或大静脉到毛细血管床,栓塞血管的闭塞可以在任何水平上进行,并且栓塞本质上可以是暂时的或永久的,手术时,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血管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通过栓塞术,可以消除先天性或获得性的异常脉管系统,从而改善临床状况,这种方法也已被用于正常脉管系统的闭塞,以缓解肿瘤和组织消融,这些正常或异常的血管会导致大量出血或产生血液动力学障碍,随着如微导管、栓塞材料和高分辨率数字成像等更先进的硬件的出现,该方法已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获得认可,由于医生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因此人们已经将其视为某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栓塞材料包括机械栓塞材料,一般由不锈钢、铂金和镍钛合金制成,并缠绕有高分子纤维,栓塞术中被称为医疗器械植入体,医疗器械植入体按照递送或释放方式(Deployment Mechanism)可以分为推式(Pushable)和可解脱式(Detachable)。推式医疗器械植入体由插入导管的预加载的植入体组成,插入后,可通过植入体推动器或导丝将植入体推进到位,或者,可以使用盐水注射来将植入体递送到适当位置。可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的解脱方式包含电解脱、水(液压)解脱和机械解脱,对于电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其解脱失败后稳定性高于水解脱和机械解脱,但其解脱时间较长,解脱区质地硬,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于水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其解脱迅速且解脱时微导管头偏移微小,从而容易实现植入体的精确定位,但是水流冲击对医疗器械植入体的植入会有位移影响;对于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其解脱时间短,解脱时候导管头端稳定,位移小,没有水解脱方式产生的冲击力;综合比较后可以看出机械解脱方式的风险最小。
研究表明,传统的推式医疗器械植入体在植入位置不合适时无法及时撤回,故逐渐被可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取代,而其中,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具有柔软性好、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控性强等优点而逐步被介入医师所采用。
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主要包括输送管、控制线缆和锁合组件。具体地,现有技术的一类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中,输送管包括微导管和细长管,细长管穿过微导管,控制线缆穿过细长管且控制线缆与细长管之间具有较大摩擦力,锁合组件包括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后端的第一锁合部和连接于细长管前端的第二锁合部,控制线缆将第一锁合部锁合于第二锁合部;释放前,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都位于微导管的内部,随着相对微导管向前推动细长管,可将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慢慢推出微导管,再相对微导管向后撤出控制线缆,进而将第一锁合部脱离于第二锁合部以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更详细的结构多为: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均为管壁上设有切槽的管状结构,切槽与管腔连通,且切槽的槽体顶面为沿管状结构轴向延伸的波纹面,释放前,第一锁合部的波纹槽体顶面与第二锁合部的波纹槽体顶面相互扣合,控制线缆穿过细长管的管腔、第二锁合部的管腔和第一锁合部的管腔,需要释放时,撤出控制线缆即可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再将细长管撤出体外即可;现有技术的另一类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中,控制线缆穿过作为输送管的微导管或细长管,锁合组件包括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后端的第一锁合部和连接于控制线缆前端的第二锁合部,释放前,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都位于输送管的内部且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相互扣合,随着相对输送管向前推动控制线缆,可将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慢慢推出输送管,进而将第一锁合部脱离于第二锁合部以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其更详细的结构多为: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为相互扣合的钩状结构,或者是未图示出的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为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结构,凸起可以但不限于采用的是球形凸起等。
以下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示例先后顺序作为第一种现有结构和第二种现有结构作进一步说明:现有技术中,第一种现有结构里,锁合组件中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相互扣合的部位为简单的槽与槽之间的相互扣合,控制线缆穿过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的凹槽部位,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之间不能被牢固限位,一旦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被推出微导管,则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之间即发生松弛,影响植入角度的选择和控制,且由于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之间发生松弛后产生错位,导致不可将医疗器械植入体重新撤回于微导管的内部;第二种现有结构里,当向前推出第一锁合部后更不可能将医疗器械植入体重新撤回于输送管内。
综上,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至少存在有一旦医疗器械植入体脱离于输送管后,则不可再撤回于输送管,从而可能会引起误栓的问题,误栓后,只能采用另外的套圈法或其他方式将错误释放的医疗器械植入体取出人体,其操作复杂、不利于快速完成手术,且很容易增加手术创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包括微导管、细长管、控制线缆和锁合组件;所述细长管穿过所述微导管,所述控制线缆穿装于所述细长管且所述控制线缆的后端固定于所述细长管,所述锁合组件包括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所述第一锁合部用于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后端,所述第二锁合部连接于所述细长管的前端;
所述第一锁合部的后端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二锁合部的内部设有轴向贯通所述第二锁合部的中心孔,所述第二锁合部上连接有限位部,在所述限位部上设有第二穿孔;
锁合状态下:所述第一锁合部的后端穿过所述第二穿孔,所述控制线缆穿过所述中心孔和所述第一穿孔,或者,所述限位部的前端穿过所述第一穿孔,所述控制线缆穿过所述中心孔和所述第二穿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合部的后端设有后延伸部,所述第一穿孔设于所述后延伸部的后端,且所述后延伸部的后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锁合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弯曲;
所述限位部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锁合部的中心孔的内部;
锁合状态下,所述后延伸部的后端穿过所述限位部上的第二穿孔,所述控制线缆的前端穿过所述中心孔和所述第一穿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延伸部形成为半环形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合部的后端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穿孔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
所述限位部的后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锁合部的前端边部,所述第二穿孔设于所述限位部的前端,且所述限位部的前端朝向所述第二锁合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弯曲;
锁合状态下,所述限位部的前端穿过所述第一穿孔,所述控制线缆的前端穿过所述中心孔和所述第二穿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为半环形结构;所述限位部为长条形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锁合部与所述细长管一体成型。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合部包括一体连接的主体和连接部,所述第一穿孔设于所述主体,所述连接部用于插入并固定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的后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细长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沿所述细长管的轴向延伸的管切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细长管的后端设有用于折断所述细长管的折断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细长管的后端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细长管的管腔连通的控制线缆固定槽,所述控制线缆的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控制线缆固定槽的槽体内壁;所述折断部设置于所述细长管的后端且位于所述控制线缆固定槽的前端的部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包括微导管、细长管、控制线缆和锁合组件;细长管穿过微导管,控制线缆穿装于细长管且控制线缆的后端固定于细长管,锁合组件包括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第一锁合部用于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后端,第二锁合部连接于细长管的前端。其中:第一锁合部的后端设置有第一穿孔;第二锁合部的内部设有轴向贯通第二锁合部的中心孔,第二锁合部上连接有限位部,在限位部上设有第二穿孔;锁合状态下:第一锁合部的后端穿过第二穿孔,控制线缆穿过中心孔和第一穿孔,或者,限位部的前端穿过第一穿孔,控制线缆穿过中心孔和第二穿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相互套接后穿过控制线缆的方式将第一锁合部稳定锁合于第二锁合部,结合控制线缆穿装于细长管且控制线缆的后端固定于细长管,从而,可通过后撤细长管的方式使医疗器械植入体重新撤回于微导管的内部,当确定好准确的释放位置后再解除控制线缆的后端与细长管之间的固定关系,后撤控制线缆3以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以达到避免误栓的目的。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缓解了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中,一旦医疗器械植入体脱离于输送管后,则不可再撤回于输送管,从而可能会引起误栓的问题,同时,可增强第一锁合部4和第二锁合部5在相互锁合的状态下的锁合稳固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第一种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种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第一种可选结构中第一锁合部与医疗器械植入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第一种可选结构中第一锁合部与医疗器械植入体的连接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第一种可选结构中细长管与控制线缆的装配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第一种可选结构中细长管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第一种可选结构中细长管的前端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第一种可选结构中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相互锁合于微导管内部的透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第一种可选结构中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相互锁合且伸出于微导管外部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第一种可选结构在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后状态下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第二种可选结构中第一锁合部与医疗器械植入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第二种可选结构中第一锁合部与医疗器械植入体的连接结构爆炸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第二种可选结构中细长管与控制线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第二种可选结构中细长管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第二种可选结构中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相互锁合状态下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第二种可选结构中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相互锁合于微导管内部的前端结构透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第二种可选结构中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相互锁合且伸出于微导管外部的前端结构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第二种可选结构在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后状态下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标:1-医疗器械植入体;2-微导管;3-细长管;4-控制线缆;5-第一锁合部;51-主体;500-第一穿孔;511-后延伸部;512-第一延伸部;52-连接部;6-第二锁合部;600-中心孔;610-限位部;611-第二穿孔;7-管切槽;8-折断部;9-控制线缆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前端”指的是手术时远离医生的一端,“后端”指的是手术时靠近医生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主要包括输送管、控制线缆和锁合组件。具体地,现有技术的一类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输送管包括微导管和细长管,细长管穿过微导管,控制线缆穿过细长管且控制线缆与细长管之间具有较大摩擦力,锁合组件包括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后端的第一锁合部和连接于细长管前端的第二锁合部,控制线缆将第一锁合部锁合于第二锁合部;释放前,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都位于微导管的内部,随着相对微导管向前推动细长管,可将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慢慢推出微导管,再相对微导管向后撤出控制线缆,进而将第一锁合部脱离于第二锁合部以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更详细的结构多如图1所示,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均为管壁上设有切槽的管状结构,切槽与管腔连通,且切槽的槽体顶面为沿管状结构轴向延伸的波纹面,释放前,第一锁合部5的波纹槽体顶面与第二锁合部6的波纹槽体顶面相互扣合,控制线缆4穿过细长管3的管腔、第二锁合部6的管腔和第一锁合部5的管腔,需要释放时,撤出控制线缆4即可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1,再将细长管3撤出体外即可;现有技术的另一类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中,控制线缆穿过作为输送管的微导管或细长管,锁合组件包括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后端的第一锁合部和连接于控制线缆前端的第二锁合部,释放前,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都位于输送管的内部且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相互扣合,随着相对输送管向前推动控制线缆,可将第一锁合部和第二锁合部慢慢推出输送管,进而将第一锁合部脱离于第二锁合部以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其更详细的结构多如图2所示,控制线缆4穿过作为输送管的微导管2或细长管3,第一锁合部5与第二锁合部6为相互扣合的钩状结构,或者是未图示出的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为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结构,凸起可以但不限于采用的是球形凸起等。
以下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示例先后顺序作为第一种现有结构和第二种现有结构作进一步说明:现有技术中,第一种现有结构里,锁合组件中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相互扣合的部位为简单的槽与槽之间的相互扣合,控制线缆4穿过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的凹槽部位,第一锁合部5与第二锁合部6之间不能被牢固限位,一旦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被推出微导管2,则第一锁合部5与第二锁合部6之间即发生松弛,影响植入角度的选择和控制,且由于第一锁合部5与第二锁合部6之间发生松弛后产生错位,导致不可将医疗器械植入体1重新撤回于微导管2的内部;第二种现有结构里,当向前推出第一锁合部5后更不可能将医疗器械植入体1重新撤回于输送管内。
综上,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至少存在有一旦医疗器械植入体脱离于输送管后,则不可再撤回于输送管,从而可能会引起误栓的问题,误栓后,只能采用另外的套圈法或其他方式将错误释放的医疗器械植入体取出人体,其操作复杂、不利于快速完成手术,且很容易增加手术创伤。
相对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参照图3至图19,该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包括微导管2、细长管3、控制线缆4和锁合组件;细长管3穿过微导管2,控制线缆4穿装于细长管3且控制线缆4的后端固定于细长管3,锁合组件包括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第一锁合部5用于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1后端,第二锁合部6连接于细长管3的前端。其中:第一锁合部5的后端设置有第一穿孔500;第二锁合部6的内部设有轴向贯通第二锁合部6的中心孔600,第二锁合部6上连接有限位部610,在限位部610上设有第二穿孔611;锁合状态下:第一锁合部5的后端穿过第二穿孔611,控制线缆4穿过中心孔600和第一穿孔500,或者,限位部610的前端穿过第一穿孔500,控制线缆4穿过中心孔600和第二穿孔611。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相互套接后穿过控制线缆4的方式将第一锁合部5稳定锁合于第二锁合部6,结合控制线缆4穿装于细长管3且控制线缆4的后端固定于细长管3,从而,可通过后撤细长管3的方式使医疗器械植入体1重新撤回于微导管2的内部,当确定好准确的释放位置后再解除控制线缆4的后端与细长管3之间的固定关系,后撤控制线缆4以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1,以达到避免误栓的目的。
综上,本实施例至少缓解了现有可机械解脱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中,一旦医疗器械植入体1脱离于输送管后,则不可再撤回于输送管,从而可能会引起误栓的问题,同时,可增强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在相互锁合的状态下的锁合稳固性。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线缆4可以是实心线缆也可以是空心线缆,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如图3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锁合部5的后端设有后延伸部511,第一穿孔500设于后延伸部511的后端,且后延伸部511的后端朝向远离第一锁合部5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弯曲;限位部610倾斜设置于第二锁合部6的中心孔600的内部,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是卡接或粘接或焊接或一体连接等多种连接形式;锁合状态下,后延伸部511的后端穿过限位部610上的第二穿孔611,控制线缆4的前端穿过中心孔600和第一穿孔500。较佳地,后延伸部511形成为半环形结构。在这些可选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后延伸部511形成为半环形结构,从而,后延伸部511的后端伸出第二穿孔611的部位很细且体积较小,故其具有一定的柔顺性,以提高锁合组件柔顺性,使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之间可以相对旋转一定角度,提高该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操作灵活性、便于医生调整角度,从而有利于在病灶处准确释放植入体。
又如图11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锁合部5的后端设有第一延伸部512,第一穿孔500设于第一延伸部512;限位部610的后端连接于第二锁合部6的前端边部,第二穿孔611设于限位部610的前端,且限位部610的前端朝向第二锁合部6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弯曲;锁合状态下,限位部610的前端穿过第一穿孔500,控制线缆4的前端穿过中心孔600和第二穿孔611。较佳地,第一延伸部512为半环形结构;限位部610为长条形结构。在这些可选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一延伸部512形成为半环形结构,从而,便于限位部610的前端顺利且快速穿过第一穿孔500,通过使限位部610为长条形结构,使限位部610的前端伸出第一穿孔500的部位体积较小,以提高锁合组件柔顺性,使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之间可以相对旋转一定角度,提高该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的操作灵活性、便于医生调整角度,从而有利于在病灶处准确释放植入体。
另外,为便于加工制造,以尽可能地减少生产成本,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佳地,第二锁合部6与细长管3一体成型。
可选地,参照图3、图4、图11和图12,第一锁合部5包括一体连接的主体51和连接部52,第一穿孔500设于主体51,连接部52用于插入并以焊接或粘接或其他固定连接方式固定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1的后端,第一锁合部5可以但不限于如图3、图4、图11和图12所示,由金属丝盘绕而成,当然,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将第一锁合部5一体连接于一俩器械植入体的后端。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医疗器械植入体1后释放装置的输送管比较坚硬,柔顺性较差,不利于输送管通过迂曲的血管,不方便医生使用,相对于此,参照图5、图6和图13,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在细长管3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沿细长管3的轴向延伸的管切槽7。该管切槽7的数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相互间隔的多个,在此不作具体限定,通过管切槽7可以减小一部分细长管3的体积,使细长管3变得容易弯折,增加细长管3的整体柔顺性,这样的细长管3更容易通过迂曲的血管,从而便于医生将医疗器械植入体1快速送达病灶部位并减少对血管壁造成的损伤,优选地,管切槽7包括设置于细长管3的靠近第二锁合部6的部位,相当于使细长管3的前端变细,从而使细长管3更容易弯折。
当然,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增加细长管3的柔顺性,例如但不限于缩小细长管3的管径以及采用更加柔顺的材料来制造细长管3等。
另外,继续参照图5、图6和图13,为了在释放过程中更方便地后撤控制线缆4,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在细长管3的后端设有用于折断细长管3的折断部8,在需要释放医疗器械植入体1时,沿折断部8折断细长管3,然后后撤控制线缆4即可,折断部8包括但不限于为设置于细长管3后端的一个或多个切槽结构,或者是细长管3的后端的一小段直径小于其他部位的缩径段或其他可折断结构等。
继续参照图5、图6和图13,较为优选地,在细长管3的后端的管壁上开设有与细长管3的管腔连通的控制线缆固定槽9,控制线缆4的后端固定连接于控制线缆固定槽9的槽体内壁;折断部8设置于细长管3的后端且位于控制线缆固定槽9的前端的部位,这样在后撤控制线缆4时只要向后拉扯被折断下来的细长管3的后端即可,具有操作方便的有益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本说明书中的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导管(2)、细长管(3)、控制线缆(4)和锁合组件;所述细长管(3)穿过所述微导管(2),所述控制线缆(4)穿装于所述细长管(3)且所述控制线缆(4)的后端固定于所述细长管(3),所述锁合组件包括第一锁合部(5)和第二锁合部(6),所述第一锁合部(5)用于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1)后端,所述第二锁合部(6)连接于所述细长管(3)的前端;
所述第一锁合部(5)的后端设置有第一穿孔(500);所述第二锁合部(6)的内部设有轴向贯通所述第二锁合部(6)的中心孔(600),所述第二锁合部(6)上连接有限位部(610),在所述限位部(610)上设有第二穿孔(611);
锁合状态下:所述第一锁合部(5)的后端穿过所述第二穿孔(611),所述控制线缆(4)穿过所述中心孔(600)和所述第一穿孔(500),或者,所述限位部(610)的前端穿过所述第一穿孔(500),所述控制线缆(4)穿过所述中心孔(600)和所述第二穿孔(6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合部(5)的后端设有后延伸部(511),所述第一穿孔(500)设于所述后延伸部(511)的后端,且所述后延伸部(511)的后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锁合部(5)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弯曲;
所述限位部(610)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锁合部(6)的中心孔(600)的内部;
锁合状态下,所述后延伸部(511)的后端穿过所述限位部(610)上的第二穿孔(611),所述控制线缆(4)的前端穿过所述中心孔(600)和所述第一穿孔(5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延伸部(511)形成为半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合部(5)的后端设有第一延伸部(512),所述第一穿孔(500)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512);
所述限位部(610)的后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锁合部(6)的前端边部,所述第二穿孔(611)设于所述限位部(610)的前端,且所述限位部(610)的前端朝向所述第二锁合部(6)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弯曲;
锁合状态下,所述限位部(610)的前端穿过所述第一穿孔(500),所述控制线缆(4)的前端穿过所述中心孔(600)和所述第二穿孔(6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512)为半环形结构;所述限位部(610)为长条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合部(6)与所述细长管(3)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部(5)包括一体连接的主体(51)和连接部(52),所述第一穿孔(500)设于所述主体(51),所述连接部(52)用于插入并固定连接于医疗器械植入体(1)的后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细长管(3)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沿所述细长管(3)的轴向延伸的管切槽(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细长管(3)的后端设有用于折断所述细长管(3)的折断部(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细长管(3)的后端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细长管(3)的管腔连通的控制线缆固定槽(9),所述控制线缆(4)的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控制线缆固定槽(9)的槽体内壁;所述折断部(8)设置于所述细长管(3)的后端且位于所述控制线缆固定槽(9)的前端的部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55292.6U CN214805061U (zh) | 2021-02-08 | 2021-02-08 | 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55292.6U CN214805061U (zh) | 2021-02-08 | 2021-02-08 | 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05061U true CN214805061U (zh) | 2021-11-23 |
Family
ID=78883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355292.6U Active CN214805061U (zh) | 2021-02-08 | 2021-02-08 | 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05061U (zh) |
-
2021
- 2021-02-08 CN CN202120355292.6U patent/CN2148050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30218300A1 (en) | Detachable implantable devices | |
EP2337605B1 (en) | Needle catheter with an angled distal tip lumen | |
US8328841B2 (en) | Embolization coil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 |
JP3198057B2 (ja) | 2方向性カテーテル | |
EP2291213B1 (en) | Endoluminal medical access device | |
JP6696773B2 (ja) | 医療用デバイス用の接合アセンブリー | |
EP2609888B1 (en) | Interventional medical device connector | |
US8545530B2 (en) | Implantable aneurysm closure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108348258B (zh) | 用于将植入物输送到血管病症部位的装置和方法 | |
EP3165174A1 (en) | Occluder and occlusion device | |
US10531943B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ant delivery | |
CN112773448A (zh) | 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 | |
US20090138036A1 (en) | Bioabsorbable detachable coil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 |
CN214805061U (zh) | 医疗器械植入体输送装置 | |
CA2420166C (en) | Intravascular delivery system | |
CN113576588B (zh) | 植入体后释放装置 | |
CN112790808A (zh) | 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 | |
CN214761278U (zh) | 医疗器械植入体后释放装置 | |
US20220338878A1 (en) | Mechanical detachment system with a lever structure for deployment of endovascular devices | |
CN109620344B (zh) | 一次性可降解止血夹 | |
CN115364334B (zh) | 一种植入物释放机构及具有其的输送装置 | |
CN116096324A (zh) | 用来将医用植入件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装置 | |
CN117179956A (zh) | 推送装置及具有该推送装置的输送器和输送系统 | |
WO2023235707A1 (en) | Delivery system for over the wire implantation of a medical device | |
CN117297729A (zh) | 房间隔穿刺针及房间隔穿刺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