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4624A - 保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保护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74624A CN113574624A CN202080022026.XA CN202080022026A CN113574624A CN 113574624 A CN113574624 A CN 113574624A CN 202080022026 A CN202080022026 A CN 202080022026A CN 113574624 A CN113574624 A CN 1135746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lay
- contact portion
- time
- fuse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02—Details
- H02H3/033—Details with several disconnections in a preferential order, e.g. following priority of the users, load reparti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0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current
- H02H3/087—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current for dc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54—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and for which no provision exists elsewher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0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curren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1/00—Details of 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1/0007—Details of 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concerning the detec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0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current
- H02H3/093—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current with timing mean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 Fuses (AREA)
Abstract
保护系统具有第一正电位端子、第二正电位端子、通过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接触或分离来打开关闭的第一继电器、以及熔断器。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熔断器在所述第一正电位端子与所述第二正电位端子之间串联地连接,当在所述第一继电器中流过超过阈值电流的电流时,在第一时间,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离,当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离时,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发生电弧放电,在第二时间,在所述熔断器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发生电弧放电,在从所述第二时间起到第三时间为止的期间,在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熔断器双方发生电弧放电,并且所述熔断器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上升,在第四时间,所述第一正电位端子与所述第二正电位端子之间被切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在各种电气设备中使用的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下面,对以往的在保护装置中使用的继电器进行说明。以往的继电器被控制为使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成为接触状态或分离状态以将第一电路部与第二电路部电连接或电切断。
此外,作为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991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以往的继电器中,在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经由触点成为连接状态时,大电流流向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的触点。如果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的接触部分的面积小,则大的电流集中地流向接触部分。有时伴随于此而在触点之间产生排斥磁力,触点成为分离状态而产生电弧。而且,有时产生电弧导致触点产生破损,流向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的触点的电流变得不稳定,针对继电器的控制需要时间。
因此,通过增大对继电器的可动部的按压力,来对可动部施加比在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之间产生的磁斥力大的按压力,以使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的触点的接触状态稳定化。作为其它方法,将可动端子或固定端子设为特殊的形状来抑制磁斥力,由此使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的接触状态稳定化。
然而,在上述的结构中,会导致继电器或者包括继电器的保护装置大型化。另外,会导致继电器或者包括继电器的保护装置的重量增大。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将以往的保护系统小型化。
本公开的保护系统具备:第一正电位端子;第二正电位端子;第一继电器,其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继电器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接触或分离来打开关闭;以及熔断器,其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熔断器在所述第一正电位端子与所述第二正电位端子之间串联地连接,当所述第一继电器中流过超过阈值电流的电流时,在所述第一继电器中流过的电流超过所述阈值电流的第一时间,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离,当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离时,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发生电弧放电,在比所述第一时间靠后的第二时间,在所述熔断器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发生电弧放电,在从所述第二时间起到比所述第二时间靠后的第三时间为止的期间,在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熔断器双方发生电弧放电,并且所述熔断器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熔断器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上升,在比所述第三时间靠后的第四时间,所述第一正电位端子与所述第二正电位端子之间被切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保护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的电流电压特性的图。
图4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的阻抗特性图的图。
图5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保护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保护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保护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保护系统11A的结构的框图。此外,图1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保护系统11A中使用的保护装置11的图。
此外,在图1和图2中,对于相同的结构,有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2所示,保护装置11包括正电位侧的端子(端子12)、正电位侧的端子(端子13)、继电器14、熔断器15以及控制部16。控制部16包括继电器驱动部2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6包括继电器驱动部23,但控制部16与继电器驱动部23也可以分开地构成。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在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串联地连接。继电器14通过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的接触来闭合,通过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的分离来断开。熔断器15具有电极15A和电极15B。
此外,在本公开中,有时将正电位侧的端子表示为“正电位端子”,将负电位侧的端子表示为“负电位端子”。
接着,参照图2和图3来说明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的电流的变化。
在保护系统11A中,当流过继电器14的电流I为比继电器14的短路耐受电流Ith1(阈值电流)大的电流值时,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彼此分离,并在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之间发生电弧放电。在图3中,用时间T1表示流过继电器14的电流I比短路耐受电流Ith1大的时刻。也就是说,在时间T1,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分离,并在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之间发生电弧放电。此外,此时熔断器15连接着,在熔断器15不发生电弧放电。
当时间进一步经过时,熔断器15切断,在时间T2,熔断器15开始发生电弧放电。也就是说,从时间T2到时间T3,在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双方发生电弧放电。而且,熔断器15的一个电极(电极15A)与另一个电极(电极15B)之间的电位差上升。
之后,电极15A与电极15B之间的电位差下降,在时间T3,电流I开始急剧地下降。之后,在时间T4,流过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的电流完全被切断。
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护系统11A中,由于继电器14中流过电流I的过电流(由于电流I超过第一阈值Ith1),而导致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分离,在继电器14开始发生电弧放电(时间T1)。并且,在由于继电器14中的电弧放电而导致维持电流I为过电流的状态的状态下,进一步在熔断器15中也开始发生电弧放电(时间T2)。之后,在维持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双方的电弧放电的状态下,使熔断器15两端的阻抗急剧地上升(参照图4的时间T2~时间T3)。使熔断器15的两端(电极15A、电极15B)的阻抗急剧地上升,使熔断器15的两端(电极15A、电极15B)的电位差暂时上升之后降低。此时,流向保护系统11A的电流降低。
也就是说,通过设为在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双方发生电弧的状态,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双方的阻抗急剧地上升。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成为电切断状态。其结果,不需要用于强制地维持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的连接状态的机构,能够将继电器14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护系统11A中,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熔断器15成为高阻抗状态,并且能够将保护系统11A小型化。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保护系统11A的更详细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保护系统11A包括端子12(正电位侧的端子)、端子13(正电位侧的端子)、继电器14、熔断器15以及控制部16。熔断器15既可以是熔断式熔断器,也可以是起爆型熔断器。在熔断器15使用起爆型熔断器的情况下,根据从控制部16向熔断器15发送的信号等来控制起爆的定时。
接着,对使用熔断式熔断器来作为熔断器15的情况进行说明。
保护系统11A包括保护装置11和控制部16,在保护装置11设置有作为正电位侧的端子的端子12、作为正电位侧的端子的端子13、继电器14以及熔断器15。
在流过保护系统11A的电流I为第一阈值Ith1以下且能够针对继电器14进行与导通及切断有关的控制时,能够根据来自控制部16的信号来控制通过保护装置11进行的电力的切断。
另一方面,在流过保护系统11A的电流I比第一阈值Ith1大时,如以下那样进行通过保护装置11进行的电力的切断。在电流I比第一阈值Ith1大时,即使继电器14的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根据从控制部16向继电器14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分离,在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之间也发生电弧放电。因此,仅由控制部16无法控制继电器的切断。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在过电流状态下在继电器14发生的电弧放电和在熔断器15发生的电弧放电,使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协同动作并使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的阻抗变化,由此进行通过保护装置11进行的电力的切断。
下面,详细地进行说明。
将流向继电器14的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彼此不分离的状态的保护装置11的电流的上限值设为第一阈值Ith1。当保护装置11中流过超过第一阈值Ith1的电流I时,继电器14的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彼此分离,在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之间发生电弧放电。当在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之间发生电弧放电时,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彼此电连接的状态继续。在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之间发生电弧放电的状态下,即使熔断器15为熔断状态,在熔断器15中也发生电弧放电。之后,随着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双方中的电弧放电的变化,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的阻抗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上升,由此保护装置11成为切断状态。
控制部16利用电流传感器17始终检测流过端子12的电流I。电流传感器17可以是使用了霍尔元件等磁电转换元件的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17也可以是使用了分流电阻等的电流传感器。另外,也可以由电流传感器17进行对电流I的运算。也可以由控制部16进行对电流I的运算。在此,将控制部16利用电流传感器17检测流过端子12的电流I作为一例,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检测流过继电器14的电流来进行电流I的检测。还可以通过检测流过熔断器15的电流来进行电流I的检测。
在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在端子12连接有直流电源18。另外,在端子13连接有负载19。换言之,在图2中,从直流电源18向负载19、也就是说在图中从左向右供给电力。本公开的保护系统不限定于图2所示的方式,也可以是,在端子12连接有直流电源18,在端子13连接有充电电源(未图示),在图中是从右向左供给电力的方式。
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串联地连接在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在此没有记载直流电源18的极性,但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串联地连接于正电位侧的端子(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此外,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串联地连接于负电位侧的端子(端子20与端子21之间)。
此外,在图2所示的保护系统11A中,也可以使用图5所示的保护装置11来代替图1所示的保护装置11。图1所示的保护装置11与图5所示的保护装置11的不同点在于,图5所示的保护装置11在端子20与端子21之间还设置有继电器22。
在此,详细地说明图5所示的保护装置11。
如图5所示,在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的串联体连接于正电位。在端子20与端子21之间连接有继电器22。在端子20与端子21之间,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的串联体连接于负电位,在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连接有继电器22。
在此,由控制部16(参照图2)控制继电器14和继电器22的动作。更详细地说,利用通过从控制部16供给的电流和电压在绕组部(未图示)激励出的磁力,来使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分离或接触,由此将继电器14控制为断开状态或连接状态。同样地,利用通过从控制部16供给的电流和电压在绕组部(未图示)激励出的磁力使接触部22A与接触部22B分离或接触,由此将继电器22控制为断开状态或连接状态。
在此,继电器14和继电器22的特性实质上相同,控制部16(参照图2)对继电器14和继电器22进行同一控制。另外,关于下面说明的电弧的发生、阻抗的变化,在继电器14和继电器22中也示出实质上同样的变化和动态。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主要对继电器14进行说明。
在流过端子12的电流I为比第一阈值Ith1小的电流值时,继电器14的接触部14A和接触部14B成为能够由控制部16进行开闭控制的状态。在流过端子12的电流I为比第一阈值Ith1小的电流值且流过了比熔断器15的熔断电流大的电流的情况下,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的导通因熔断器15被熔断而切断。根据情况不同,在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的导通由于熔断器15而被切断之前,控制部16有时使继电器14的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之间分离而使继电器14成为切断状态。
在此,如果详细地进行说明,则电流I的第一阈值Ith1是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彼此分离或不分离的临界的值。在电流I比第一阈值Ith1大时,即使继电器14的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分离,也产生电弧。也就是说,在电流I比第一阈值Ith1大时,仅凭借控制部16无法控制保护装置11。
然而,严格来讲,在作为比第一阈值Ith1稍低的值的第二阈值Ith2与第一阈值Ith1之间存在继电器14的连接状态不稳定的区域。也就是说,在电流比第一阈值Ith1稍小时,在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之间产生磁斥力,连接状态有时变得不稳定。也就是说,严格来讲,有时即使为流过第一阈值Ith1以下的电流I的状态,也未必是能够由控制部16对继电器14进行切断和连接的控制的状态。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继电器14的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之间产生电弧的电流值设为第一阈值Ith1来进行说明。
当流过端子12的电流I因负载19短路等原因而在时间T1成为比第一阈值Ith1大的电流值时,在时间T1,与控制部16的控制无关地,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从在时间T1之前接触的状态成为分离的状态。这起因于伴随流过端子12的电流I成为过电流而在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之间产生磁斥力。而且,在成为分离的状态的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之间发生电弧放电。在电流I在初始时间T1超过第一阈值Ith1之后,在从时间T1到时间T2的期间,在继电器14发生电弧放电。
在此,如先前也叙述过的那样,第一阈值Ith1设为比继电器14的短路耐受电流的值大的电流值,设为一定发生电弧放电的值或依据一定发生电弧放电的值的电流值即可。流过端子12的电流I比第一阈值Ith1大,使得在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之间产生的磁斥力比将继电器14的接触部14A和接触部14B彼此按压的力大。由此,在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之间首先发生电弧放电。
另外,作为与上述的过程不同的过程,当控制部16在初始时间T0探测到电流I成为比第一阈值Ith1大的值时,控制部16也可以对继电器14进行使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成为分离状态的指示。在此,控制部16也可以通过减少向内置于继电器14的用于产生磁力的绕组部(未图示)供给的电流,来对继电器14进行动作的控制。
控制部16基于继电器14的两端的电位差来探测在继电器14中发生了电弧放电相当于图3中的时间T1。从时间T1起,继电器14的两端的电位差急剧地上升。时间T1也可以设为比继电器14的两端的电位差变得电位差阈值Vd1大的定时。时间T1还相当于图4所示的继电器14的阻抗急剧地上升的定时。
然后,在时间T1之后的时间T2,在熔断器15中,在电极15A与电极15B之间发生电弧放电。需要设定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的特性,使得在时间T2,与继电器14的电弧放电相比还发生熔断器15的电弧放电。换言之,最好使用具有如下特性的保护装置11:从电流I比第一阈值Ith1大起到熔断器15熔断而在熔断器15中产生电弧为止的时间即T2比从电流I比第一阈值Ith1大起到在继电器14中产生电弧为止的时间即T1靠后。熔断器15的熔断条件被设定为与第一阈值Ith1实质上相同或者比第一阈值Ith1大。一般来说,如图3所示,电流I在超过了第一阈值Ith1之后,电流I由于瞬态现象的影响等还继续上升,在时间T1以后,经过短暂时间后而成为极大值,之后逐渐减小。因此,熔断器15的熔断条件最好设为比第一阈值Ith1大。
如先前也叙述过的那样,熔断器15可以是通过起爆来进行切断的方式,时间T2可以是起爆的定时。
作为其它方法,控制部16也可以通过调整继电器14驱动所需的电流和电压来调整时间T1。另外,也可以调整时间T1与时间T2的时间差来控制与切断有关的时间。在此,由继电器驱动部23进行使继电器14驱动所需的电流的供给或电压的控制即可。由控制部16控制继电器驱动部23的动作。此外,如上所述,既可以在控制部16中包括继电器驱动部23,控制部16与继电器驱动部23也可以是互不相同的电路块。
进一步地,在从时间T2起到比时间T2靠后的时间T3为止的期间,在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双方因在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流动的电流I而发生电弧放电。如在先前也叙述过的那样,如图3所示,电流I在超过了第一阈值Ith1后仍继续上升,因此在继电器14中仍发生电弧放电的状态下,在熔断器15中也发生电弧放电。进一步地,在时间T2熔断器15因电弧放电而从连接状态变化为导通状态,由此如图4所示,在时间T2之后不久,熔断器15的电极15A与电极15B之间的阻抗急剧地上升。如图3所示,电流I在从时间T1到时间T2的期间一度上升后,此后下降,但在从时间T1到时间T2的期间,电极15A与电极15B之间的电位差一点一点地持续上升。
如图3所示,时间T3相当于熔断器15的电极15A与电极15B之间的电位差成为峰的定时。另外,如图4所示,时间T3是从时间T2开始的熔断器15中的电弧放电引起的阻抗的值与从时间T1开始的继电器14的电弧放电引起的阻抗的值开始大致一致的定时。然后,在时间T3以后,在短暂的期间,由继电器14的电弧放电引起的阻抗的值与由熔断器15的电弧放电引起的阻抗的值大致一致的状态持续。换言之,最好决定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的常数,使得在继电器14的电弧放电和熔断器15的电弧放电双方从放电的瞬态状态转移到稳定状态之后,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成为相同的阻抗,或者熔断器15的阻抗高于继电器14的阻抗。
然后,在时间T3以后,使电极15A与电极15B之间的电位差以及在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流动的电流I双方的值降低。在时间T3以后,如先前也叙述过的那样,继电器14的电弧放电和熔断器15的电弧放电双方的阻抗上升。因此,电流I从时间T1与时间T2之间的期间起经过第二时间T2、第三时间T3进一步持续降低。然后,继电器14的电弧放电和熔断器15的电弧放电双方的阻抗持续上升,因此电流I在时间T3以后急剧地下降(参照图3)。熔断器15的电极15A与电极15B之间的电位差也急剧地下降。
换言之,示出了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变化为难以继续发生继电器14的电弧放电和熔断器15的电弧放电的状态。在时间T3,阻抗成为比难以发生继电器14的电弧放电和熔断器15的电弧放电中的至少一方的时间T2的阻抗高的值。之后,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中的任一方变得不再发生电弧放电,由此也必然变得不再发生另一方的电弧放电。
其结果,在时间T3以后,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的阻抗急剧地上升。然后,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中的至少一方在短时间内成为切断状态,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成为电切断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这双方产生的电弧,能够使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这双方的阻抗随着时间T1、时间T2、时间T3的时间经过而阶段性地升高,能够使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成为切断状态。因此,不在继电器14中设置用于强制性地使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维持连接状态的机构,就能够使熔断器15在短时间内成为高阻抗状态。其结果,能够实现保护系统11A的小型化。
此外,优选的是,在时间T3以后,使电极15A与电极15B之间的电位差以及电流I这双方的值降低,在时间T4使电极15A与电极15B之间的电位差为极小值的基础上,在时间T4使电流I为切断状态。
如先前也叙述过的那样,在时间T3以后,期望使由继电器14的电弧放电引起的阻抗的值与由熔断器15的电弧放电引起的阻抗的值大致一致的状态持续。然而,继电器14与熔断器15在构造上存在差异,特别是继电器14在气体中发生电弧放电,另一方面,熔断器15在气体和其它绝缘体的混合物中发生电弧放电。因此,能够使熔断器15中的时间T3以后的电弧放电与继电器14中的电弧放电相比急速地减弱。由此,能够在时间T4将电极15A与电极15B之间的电位差设定为极小值。其结果,在时间T4,能够利用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使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在短时间内达到绝缘性高的切断状态。
在此,进一步优选的是,电极15A与电极15B之间的阻抗在从时间T2起直到时间T3为止以及从时间T3起直到时间T4为止这两个期间内上升,从时间T2起直到时间T3为止的阻抗的上升率比从时间T3起直到时间T4为止的阻抗的上升率大。如先前也叙述过的那样,在熔断器15中,在时间T2导体开始熔断或破损,在时间T3通过熔断器15的电弧放电而变化为导通状态。因此,从时间T2起直到时间T3为止的阻抗的上升率能够比在时间T3以后由熔断器15的电弧放电引起的导通状态下的阻抗的上升率大。由此,能够大幅地降低时间T2以后的电流I。换言之,通过增大电极15A与电极15B之间的、从时间T2起直到时间T3为止的阻抗的上升率,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电流I降低。其结果,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在短时间内成为切断状态。
在此,当控制部16在如先前也叙述过的初始时间T0探测到电流I成为比第一阈值Ith1大的值时,控制部16对继电器14进行使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成为分离状态的指示。也可以在时间T4以后还继续进行该指示。
在初始时间T0电流I超过了第一阈值Ith1的情况下,无论是否从控制部16向继电器14发出了指示,都发生继电器14的电弧放电。之后,在时间T2,熔断器15熔断,从连接状态变化为由电弧放电引起的导通状态,然后,在时间T4或时间T4之后保护系统11A完全成为切断状态的情况下,即使继电器14的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为接触状态,也不会再次发生暂时消失的熔断器15的电弧放电。因此,即使继电器14的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处于接触状态也没有问题。
其另一方面,当控制部16在初始时间T0探测到电流I成为比第一阈值Ith1大的值时,控制部16对继电器14进行使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成为分离状态的指示或者减少向内置于继电器14的用于产生磁力的绕组部(未图示)供给的电流。也可以在时间T4以后还继续进行该指示。由此,能够维持可靠性更高的切断状态。
以上,如先前也叙述过的那样,对图5示出的设置有继电器14和继电器22的方式进行了说明。
此外,如图6所示,也可以将继电器14设置在正电位侧的端子(端子12)与正电位侧的端子(端子13)之间,将熔断器15设置在负电位侧的端子(端子20)与负电位侧的端子(端子21)之间。
另外,如图7所示,也可以将熔断器15设置在正电位侧的端子(端子12)与正电位侧的端子(端子13)之间,将继电器14设置在负电位侧的端子(端子20)与负电位侧的端子(端子21)之间。
此外,对于图6和图7所示的保护装置11中的任一方,与参照图2进行了说明的保护系统11A同样地被控制部16控制。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和附图中,时间T0、T1、T2、T3、T4作为定时或时刻而示出。在此,电流、电压或阻抗的变化也有时不是瞬间的,而为随着时间的幅度而变化的值。因而,特别是关于时间T1、T2、T3、T4,也能够设为具有幅度的时间段来进行说明。
(总结)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保护系统具备端子12、端子13、继电器14以及具有电极15A和电极15B的熔断器15,其中,继电器14具有接触部14A和接触部14B,通过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的接触或分离来打开关闭。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在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串联地连接,当在继电器14中流过超过第一阈值Ith1的电流时,在流过继电器14的电流超过第一阈值Ith1的时间T1,继电器14的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分离。当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分离时,在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之间发生电弧放电。在比时间T1靠后的时间T2,在熔断器15的电极15A与电极15B之间发生电弧放电。在从时间T2起直到比时间T2靠后的时间T3为止的期间,在继电器14和熔断器15这双方发生电弧放电,并且熔断器15的电极15A与熔断器15的电极15B之间的电位差上升。在比时间T3靠后的时间T4,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被切断。
另外,本公开的另一方式的保护系统还具备控制部16,控制部16对继电器14的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的分离进行控制。
另外,在本公开的另一方式的保护系统中,在从时间T3起直到时间T4为止的期间,电极15A与电极15B之间的电位差降低,并且在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流动的电流降低。
另外,在本公开的另一方式的保护系统中,电极15A与电极15B之间的熔断器15的阻抗在从时间T2起直到时间T3为止的第一期间以及从时间T3起直到时间T4为止的第二期间均上升,第一期间的熔断器15的阻抗的上升率比第二期间的熔断器15的阻抗的上升率大。
另外,在本公开的另一方式的保护系统中还具备继电器驱动部23,继电器驱动部23对继电器14的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B的分离的定时进行控制。
另外,本公开的另一方式的保护系统中还具备端子20、端子21以及连接在端子20与端子21之间的继电器22。
另外,在本公开的另一方式的保护系统中,继电器14连接在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熔断器15连接在端子20与端子21之间。
另外,在本公开的另一方式的保护系统中,熔断器15连接在端子12与端子13之间,继电器22连接在端子20与端子21之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保护系统具有能够在维持切断的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小型化的效果,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1:保护装置;11A:保护系统;12:端子;13:端子;14:继电器;14A:接触部;14B:接触部;15:熔断器;15A:电极;15B:电极;16:控制部;17:电流传感器;18:直流电源;19:负载;20:端子;21:端子;22:继电器;22A:接触部;22B:接触部;23:继电器驱动部。
Claims (8)
1.一种保护系统,具备:
第一正电位端子;
第二正电位端子;
第一继电器,其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继电器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接触或分离来打开关闭;以及
熔断器,其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熔断器在所述第一正电位端子与所述第二正电位端子之间串联地连接,
当所述第一继电器中流过超过阈值电流的电流时,在所述第一继电器中流过的电流超过所述阈值电流的第一时间,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离,
当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离时,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发生电弧放电,
在比所述第一时间靠后的第二时间,在所述熔断器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发生电弧放电,
在从所述第二时间起到比所述第二时间靠后的第三时间为止的期间,在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熔断器双方发生电弧放电,并且所述熔断器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熔断器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上升,
在比所述第三时间靠后的第四时间,所述第一正电位端子与所述第二正电位端子之间被切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分离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第三时间起到所述第四时间为止的期间,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电位差下降,并且流过所述第一正电位端子与所述第二正电位端子之间的电流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所述熔断器的阻抗在从所述第二时间起到所述第三时间为止的第一期间以及从所述第三时间起到所述第四时间为止的第二期间均上升,
所述第一期间的所述熔断器的所述阻抗的上升率比所述第二期间的所述熔断器的所述阻抗的上升率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继电器驱动部,
所述继电器驱动部对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分离的定时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负电位端子;
第二负电位端子;以及
第二继电器,其连接在所述第一负电位端子与所述第二负电位端子之间。
7.一种保护系统,具备:
第一正电位端子;
第二正电位端子;
第一负电位端子;
第二负电位端子;
第一继电器,其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继电器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接触或分离来打开关闭;以及
熔断器,其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连接在所述第一正电位端子与所述第二正电位端子之间,
所述熔断器连接在所述第一负电位端子与所述第二负电位端子之间,
当所述第一继电器中流过超过阈值电流的电流时,在所述第一继电器中流过的电流超过所述阈值电流的第一时间,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离,
当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离时,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发生电弧放电,
在比所述第一时间靠后的第二时间,在所述熔断器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发生电弧放电,
在从所述第二时间起到比所述第二时间靠后的第三时间为止的期间,在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熔断器双方发生电弧放电,并且所述熔断器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熔断器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上升,
在比所述第三时间靠后的第四时间,所述第一正电位端子与所述第二正电位端子之间被切断。
8.一种保护系统,具备:
第一正电位端子;
第二正电位端子;
第一负电位端子;
第二负电位端子;
第一继电器,其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继电器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接触或分离来打开关闭;以及
熔断器,其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连接在所述第一负电位端子与所述第二负电位端子之间,
所述熔断器连接在所述第一正电位端子与所述第二正电位端子之间,
当所述第一继电器中流过超过阈值电流的电流时,在所述第一继电器中流过的电流超过所述阈值电流的第一时间,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离,
当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离时,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发生电弧放电,
在比所述第一时间靠后的第二时间,在所述熔断器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发生电弧放电,
在从所述第二时间起到比所述第二时间靠后的第三时间为止的期间,在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熔断器双方发生电弧放电,并且所述熔断器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熔断器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上升,
在比所述第三时间靠后的第四时间,所述第一负电位端子与所述第二负电位端子之间被切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57582 | 2019-03-26 | ||
JP2019057582 | 2019-03-26 | ||
PCT/JP2020/012863 WO2020196465A1 (ja) | 2019-03-26 | 2020-03-24 | 保護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74624A true CN113574624A (zh) | 2021-10-29 |
CN113574624B CN113574624B (zh) | 2024-08-23 |
Family
ID=72610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22026.XA Active CN113574624B (zh) | 2019-03-26 | 2020-03-24 | 保护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923672B2 (zh) |
JP (1) | JP7554972B2 (zh) |
CN (1) | CN113574624B (zh) |
DE (1) | DE112020001447T5 (zh) |
WO (1) | WO202019646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053874A1 (en) * | 2021-03-01 | 2022-09-07 | Melexis Technologies SA | A contactor, an integrated circuit, a method of interrupting a current flow |
WO2023242989A1 (ja) * | 2022-06-15 | 2023-12-21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遮断制御装置 |
WO2024162041A1 (ja) * | 2023-02-02 | 2024-08-0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遮断ユニット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25820A (en) * | 1976-03-11 | 1977-05-24 | Power Management Corporation | Contactor device including arc supression means |
JPH0412419A (ja) * | 1990-04-27 | 1992-01-17 | Energy Support Corp | 自動開閉器の即断回路 |
EP0676845A1 (fr) * | 1994-04-06 | 1995-10-11 | Cymem France Sarl | Système de protection contre les surtensions |
US20100165529A1 (en) * | 2006-08-23 | 2010-07-01 | Pierre Turpin | Protection circuit apparatus |
JP2010277802A (ja) * | 2009-05-28 | 2010-12-09 | Denso Corp | 電磁継電器 |
CN101976819A (zh) * | 2010-11-04 | 2011-02-16 | 淮南市博泰矿山电器有限公司 | 矿用隔爆型交流真空电磁启动器 |
JP2011211835A (ja) * | 2010-03-30 | 2011-10-20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回路遮断器および回路遮断制御方法 |
US20130196179A1 (en) * | 2012-02-01 | 2013-08-01 | Min-Yeol Ha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US20140034613A1 (en) * | 2012-08-02 | 2014-02-06 | Renewable Power Conversion, Inc. | Photovoltaic switchgear with sacrificial fuse |
JP2014155339A (ja) * | 2013-02-08 | 2014-08-25 | Shoden Corp | サージ防護装置 |
JP2015510381A (ja) * | 2011-11-03 | 2015-04-02 | アー・ファウ・エル・リスト・ゲー・エム・ベー・ハーAvl Listgmbh |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
US20160211087A1 (en) * | 2015-01-15 | 2016-07-21 | Volkswagen Ag | Switching and protection device for high-voltage wiring system |
CN207265640U (zh) * | 2017-05-28 | 2018-04-20 | 武汉司德宝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熔断器用电子测控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056587A1 (en) * | 2001-12-31 | 2003-07-10 | Abb T & D Technology Ltd. | Fault current limiting system |
DE10334069A1 (de) * | 2003-07-25 | 2005-03-03 | Siemens Ag | Sicherungsbehaftetes Schaltschutzgerät |
JP5853223B2 (ja) | 2011-03-22 | 2016-02-09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リレー装置 |
US11049685B2 (en) * | 2018-05-10 | 2021-06-29 |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 Circuit protector arc flash reduction system with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or switch |
-
2020
- 2020-03-24 US US17/437,831 patent/US11923672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3-24 DE DE112020001447.9T patent/DE112020001447T5/de active Pending
- 2020-03-24 JP JP2021509425A patent/JP7554972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3-24 WO PCT/JP2020/012863 patent/WO202019646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3-24 CN CN202080022026.XA patent/CN113574624B/zh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1-26 US US18/424,152 patent/US20240170942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25820A (en) * | 1976-03-11 | 1977-05-24 | Power Management Corporation | Contactor device including arc supression means |
JPH0412419A (ja) * | 1990-04-27 | 1992-01-17 | Energy Support Corp | 自動開閉器の即断回路 |
EP0676845A1 (fr) * | 1994-04-06 | 1995-10-11 | Cymem France Sarl | Système de protection contre les surtensions |
US20100165529A1 (en) * | 2006-08-23 | 2010-07-01 | Pierre Turpin | Protection circuit apparatus |
JP2010277802A (ja) * | 2009-05-28 | 2010-12-09 | Denso Corp | 電磁継電器 |
JP2011211835A (ja) * | 2010-03-30 | 2011-10-20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回路遮断器および回路遮断制御方法 |
CN101976819A (zh) * | 2010-11-04 | 2011-02-16 | 淮南市博泰矿山电器有限公司 | 矿用隔爆型交流真空电磁启动器 |
JP2015510381A (ja) * | 2011-11-03 | 2015-04-02 | アー・ファウ・エル・リスト・ゲー・エム・ベー・ハーAvl Listgmbh |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
US20130196179A1 (en) * | 2012-02-01 | 2013-08-01 | Min-Yeol Ha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US20140034613A1 (en) * | 2012-08-02 | 2014-02-06 | Renewable Power Conversion, Inc. | Photovoltaic switchgear with sacrificial fuse |
JP2014155339A (ja) * | 2013-02-08 | 2014-08-25 | Shoden Corp | サージ防護装置 |
US20160211087A1 (en) * | 2015-01-15 | 2016-07-21 | Volkswagen Ag | Switching and protection device for high-voltage wiring system |
CN207265640U (zh) * | 2017-05-28 | 2018-04-20 | 武汉司德宝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熔断器用电子测控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923672B2 (en) | 2024-03-05 |
US20240170942A1 (en) | 2024-05-23 |
CN113574624B (zh) | 2024-08-23 |
DE112020001447T5 (de) | 2021-12-16 |
WO2020196465A1 (ja) | 2020-10-01 |
JPWO2020196465A1 (zh) | 2020-10-01 |
JP7554972B2 (ja) | 2024-09-24 |
US20220158433A1 (en) | 2022-0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574624B (zh) | 保护系统 | |
US10464426B2 (en) | High-voltage vehicle electrical system having a pyrotechnic disconnec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high-voltage vehicle electrical system | |
JP5881511B2 (ja) | 直流配電用の電源コンセント | |
KR101314114B1 (ko) | 파워 릴레이 어셈블리 구동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
CN107615631B (zh) | 电源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 |
US20220407307A1 (en) | Quick battery disconnect system for high current circuits | |
US10483072B2 (en) | Interrupter device for interrupting a direct current | |
US11239039B2 (en) | Electric fuse elemen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ctric fuse element | |
WO2016194584A1 (ja) | 直流回路、直流電力供給装置、移動体及び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 |
WO2015166600A1 (ja) | 直流遮断装置 | |
JP5697451B2 (ja) | 少なくとも1つの燃料電池を備えた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 |
JP7565486B2 (ja) | 電力遮断装置 | |
JP2013041782A (ja) | 消弧装置および開閉器 | |
JP2009181864A (ja) | 高圧直流電流遮断支援回路及び高圧直流電流遮断装置 | |
JP2006032077A (ja) | 直流遮断器 | |
JPH07274378A (ja) | 車両用電源制御装置 | |
CN114097155A (zh) | 断路器 | |
CN111697662B (zh) | 电池保护电路及方法、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
KR20010043925A (ko) | 인덕턴스가 큰 전기부하를 직류 전압 공급장치로부터안전하게 절단하기 위한 장치 | |
US5777286A (en) | Electric device having separable contacts with arc switching | |
CN111971770A (zh) | 用于对电流路径进行直流电流中断的分离设备和机动车的车载电网 | |
WO2023242989A1 (ja) | 遮断制御装置 | |
WO2023127045A1 (ja) | 開閉装置 | |
JP7571677B2 (ja) | 電流遮断装置 | |
JP2023005091A (ja) | 電流遮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