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3849B - 夹持工具 - Google Patents

夹持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3849B
CN113573849B CN202080020909.7A CN202080020909A CN113573849B CN 113573849 B CN113573849 B CN 113573849B CN 202080020909 A CN202080020909 A CN 202080020909A CN 113573849 B CN113573849 B CN 1135738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clamping
arms
elastic piece
pin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09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3849A (zh
Inventor
判谷重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mian Contract Club
Original Assignee
Simian Contract Clu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mian Contract Club filed Critical Simian Contract Club
Publication of CN113573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3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6/00Hair-singe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superfluous hair, e.g. tweezers
    • A45D26/0066Tweez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9/00Hand-held gripping tool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group B25B7/00
    • B25B9/02Hand-held gripping tool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group B25B7/00 without sliding or pivotal connections, e.g. tweezers, onepiece to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2BUTCHERING; MEAT TREATMENT; PROCESSING POULTRY OR FISH
    • A22CPROCESSING MEAT, POULTRY, OR FISH
    • A22C25/00Processing fish ; Curing of fish; Stunning of fish by electric current; Investigating fish by optical means
    • A22C25/16Removing fish-bones; Filleting fish
    • A22C25/166Removing loose pin bones, e.g. from fish fill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28Other culinary hand implements, e.g. spatulas, pincers, forks or like food holders, ladles, skimming ladles, cooking spoons; Spoon-holders attached to cooking po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Gripping Jigs, Holding Jigs, And Positioning Jig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Processing Of Meat And Fish (AREA)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一种夹持工具,具备基端彼此连结的第1及第2臂、具有第1夹持面的第1夹持部、以及具有第2夹持面的第2夹持部。所述第1及第2臂在被向相互接近的闭合方向按压时,所述第1及第2夹持面相互面接触。所述第1及第2夹持部中至少一方是朝向所述基端延伸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在所述第1及第2臂从所述第1及第2夹持面相互面接触的状态进一步被向所述闭合方向按压时,一边维持所述第1夹持面和所述第2夹持面的面接触一边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夹持工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夹持工具。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4公开一种夹持被夹持物的夹持工具。拔毛镊子及拔刺镊子是夹持工具的例子。
专利文献1的夹持工具具备具有弹性的两个夹持片。两个夹持片中的一方具有平坦的第1夹持面,另一方具有面积比第1夹持面的面积狭窄的第2夹持面。
专利文献2公开的作为夹持工具的小钳子具有基端彼此弹性地连结的第1及第2臂,第1及第2臂分别在顶端具有第1及第2夹持部。第1及第2臂为了具有充足的强度而具有凸状的截面形状。另外,第1臂具有朝向第2臂突出的第1及第2导向片,第2臂具有朝向第1臂突出的第1及第2导向部。当导向片及导向部相互卡合时,夹持部以“适当的状态”夹持被夹持物。导向片及导向部也是分别与第2及第1臂的内表面抵接的止动部。所谓“适当的状态”是指通过该止动部使2个夹持部相互分离的状态。各夹持部的刚性由加强板强化。因此,夹持部自身不具有弹性。
专利文献3公开的作为夹持工具的小钳子具备两个臂部片和将两个臂部片弹性地连结的连结部。各臂部片在顶端具有夹起部。在2个臂部片中的一方设置有遍及其大致全长的加强板,在另一方设置有各遍及其全长的大致一半的两个夹持板。当将两个臂部片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时,则在两个夹持板之间插入加强板,夹持板由加强壁加强。由此,即使小钳子为合成树脂制,也可得到充足的刚性。
专利文献4的作为夹持工具的夹子具有支承部和从支承部延伸的两个作用部。各作用部在顶端附近具有贯穿孔或者切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924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6-528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6-7541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登记实用新型第31780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作为典型的夹持工具的拔毛镊子,参照图8(a)~图8(d)进行说明。如图8(a)所示,典型的拔毛镊子具备:具有弹性的两个臂100、102;将臂100、102的基端彼此弹性地连结的连结部103;以及夹持部104、105,分别设置于臂100的顶端和臂102的顶端。夹持部104、105分别具有平坦的夹持面104a、105a。夹持面104a、105a相互对置。
在臂100、102没有被按压的状态下,如图8(a)所示,夹持部104、105相互分离。当臂100、102被向闭合方向按压时,连结部103弹性变形,如图8(b)所示,夹持面104a、105a的顶端彼此抵接。当臂100、102进一步被向闭合方向按压时,如图8(c)所示,夹持面104a、105a的整体相互面接触。
当臂100、102进一步被向闭合方向按压时,如图8(d)所示,变为夹持面104a、105a的后端彼此接触的状态。变为这样的理由如下所述。
臂100、102分别与夹持部104、105连结。臂100、102被向闭合方向按压,如图8(b)所示,在夹持面104a、105a的顶端彼此抵接后,在臂100、102能弹性变形的范围内,夹持部104、105的相互接触的顶端变为支点C。并且,转矩绕该支点C作用于夹持部104、105。由此,如图8(c)所示,夹持面104a、105a相互面接触。
当从这里开始将臂100、102进一步向闭合方向按压时,则在臂100、102能弹性变形的范围内,支点C朝向夹持面104a、105a的基端移动。并且,当转矩以该支点为中心作用于夹持部104、105时,如图8(d)所示,夹持面104a、105a的顶端彼此分离。
其结果是,达不到夹持部104、105的基端的短毛不能由夹持面104a、105a夹持。这是第1课题。
另外,从夹持部104、105的基端进一步朝向连结部103延伸的长毛被夹持部104、105的基端彼此夹持而有时被切断。这是第2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在夹持被夹持物时,夹持面的前端不会打开,所以不产生第1课题。但是,第2夹持面因为面积比第1夹持面的面积狭窄,所以应力集中于与被夹持物抵接的部位。于是,被夹持物根据其材质,被第2夹持面夹持的部位有可能断裂。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不能解决第2课题。
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不是“适当的状态”的一例公开了如下情况:在导向部和导向片各自与臂的内表面之间隔开间隔的情况下,两夹持部的前端彼此不适当地接触。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具有止动部而变为“适当的状态”,所以大致解决第1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没有说明,但是当将臂的、止动部与夹持部之间的部位进一步向闭合方向按压时,有可能夹持部的前端彼此不适当地接触。那样的话,第2课题未解决。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导向部及导向片各自难以设定成与对应的臂的内表面抵接。例如,根据被夹持物的厚度,夹持被夹持物时的两夹持部间的距离改变。因此,“适当的状态”未必在所有的被夹持物中得到。
在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中没有公开用于解决第1课题及第2课题的具体方法。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夹持工具:在用夹持部夹持被夹持物时,能够抑制夹持部的前端间的开放,且能够抑制被夹持部夹持的被夹持物的切断。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方式的夹持工具具备:基端彼此连结的第1臂及第2臂;第1夹持部,其设置于所述第1臂的顶端,并具有第1夹持面;以及第1夹持部,其设置于所述第2臂的顶端,并具有第2夹持面,所述第1臂及所述第2臂构成为:在被向相互接近的闭合方向按压时,所述第1夹持面及所述第2夹持面相互面接触。所述第1夹持部及所述第2夹持部中至少一方是朝向所述基端延伸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构成为:在所述第1臂及所述第2臂从所述第1夹持面及所述第2夹持面相互面接触的状态进一步被向所述闭合方向按压时,一边维持所述第1夹持面和所述第2夹持面的面接触一边弹性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夹持工具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夹持工具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a)~(c)是说明图1的夹持工具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4(a)是图1的夹持工具的左视图,(b)是图1的夹持工具的右视图。
图5(a)是图1的夹持工具的主视图,(b)是图1的夹持工具的后视图。
图6(a)是图1的夹持工具的俯视图,(b)是图1的夹持工具的仰视图。
图7(a)~(c)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夹持工具的侧视图。
图8(a)~(d)是说明现有的夹持工具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b)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夹持工具10。夹持工具10也能使用于拔毛镊子、拔刺镊子或者鱼骨镊子的任一用途,但是不限于这些用途。在本说明书中,前、后、右、左的各方向以使用者把持夹持工具10并使其顶端(前端)朝前的状态为基准。另外,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是上下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后述的第1臂12相对于第2臂14配置于上方。
如图1、图4(a)、图4(b)所示,夹持工具10具备第1臂12及第2臂14。第1臂12的基端(后端)和第2臂14的基端(后端)相互弹性地连结。该相互连结的部分是连结部16。第1臂12的顶端(前端)及第2臂14的顶端(前端)是自由端。在第1臂12的顶端和第2臂14的顶端分别设置有第1夹持部20和第2夹持部22。夹持工具10的“前端”是臂12、14中分别配置有夹持部20、22的端部,“后端”是“前端”的相反侧的端部。
当使用者将臂12、14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时,臂12、14的顶端彼此闭合。将该状态称为闭合状态。臂12、14当按压被解除时,返回到顶端彼此相互分离的状态。将该状态称为开放状态。以下在称为“臂12、14被按压”时,是指臂12、14被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即闭合方向按压。
如图6(a)、图6(b)所示,在俯视的情况下,臂12、14从基端朝向顶端具有相同宽度(左右方向的长度),直线状延伸。以下,将左右方向的长度仅称为宽度。如图5(b)、图6(a)以及图6(b)所示,连结部16的宽度与臂12、14的宽度相同。夹持工具10例如为铝制。金属制的夹持工具10例如通过未图示的刳刨工具加工或者冲压加工而成形。夹持工具10的材质不限于金属,也可以为木材或者合成树脂。
如图1、图4(a)以及图4(b)所示,臂12以长度方向上的中央远离第2臂14的方式弯曲成圆弧形。在第1臂12与第2臂14之间,至少在开放状态下在连结部16与顶端之间划定有大致矩形波状的槽30。更详细地,第2臂14具有划定槽30的第2鼓出部32。第2鼓出部32朝向第1臂12呈梯形突出。第2臂14具有划定槽30的梯形的止动部18。止动部18位于第2鼓出部32与顶端之间。
第1臂12具有划定槽30的第1鼓出部34。第1鼓出部34朝向第2臂14呈梯形突出。第1鼓出部34位于止动部18与第2鼓出部32之间。止动部18通过在臂12、14被按压时抵接于第1臂12,从而限制臂12、14进一步接近。即,止动部18规定臂12、14被按压的情况下的移动量。第1臂12的厚度(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也可以除第1鼓出部34之外设为均匀。
如图2及图3(a)所示,第1臂12从第1鼓出部34到其顶端具有延设部分,延设部分具有相同厚度,延设部分包括第1夹持部20。第1臂12的上表面(外表面)是从顶端到基端为同一面的弯曲面。延设部分的下表面(内表面)是沿着外表面的圆弧形的弯曲面。第1夹持部20的内表面是第1夹持面20a。第1臂12具有从第1鼓出部34朝向基端延伸的圆弧形的弯曲面。第1夹持面20a也可以与第1臂12的内表面为同一面,并具有与第1臂12的内表面相同的曲率半径。第1夹持面20a的曲率半径也可以与第1臂12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不同。
第2臂14具有在第2鼓出部32与止动部18之间延伸的第1延设部分和在第2鼓出部32与连结部16之间延伸的第2延设部分,第1及第2延设部分具有相同厚度。
如图1、图2、图3(a)~图3(c)、图4(a)以及图4(b)所示,第2臂14在止动部18与夹持部22之间具有L字形的弯折部。弯折部包括从止动部18向前方延伸的部位和从该部位的前端向上方延伸的部位14a。第2夹持部22从部位14a的上端朝向后方延伸。第2夹持部22由弹性片24构成。
弹性片24具有第2夹持面22a。第2夹持面22a与第1夹持面20a基本上平行。第2夹持面22a面向第1夹持面20a。第2夹持面22a是具有与第1夹持面20a相同的曲率半径的弯曲面。详细地,第1夹持面20a是弯曲的凹面,第2夹持面22a是弯曲的凸面。弹性片24的厚度比第1夹持部20的厚度薄。比弹性片24厚的夹持部20的刚性比弹性片24的刚性高。
如图1、图2、图3(a)、图4(a)以及图4(b)所示,在臂12、14为开放状态下,第2夹持面22a相对于第1夹持面20a分离。如图3(b)所示,在闭合状态的初期,第1夹持面20a与第2夹持面22a面接触。以下,将这样仅使夹持面20a、22a彼此面接触的状态、且被夹持面20a、22a夹持的被夹持物的束缚力极其弱的状态称为第1闭合状态。此时,夹持面20a、22a成为平行。
当臂12、14从图3(b)所示的第1闭合状态开始进一步被按压时,则变为图3(c)所示的第2闭合状态。在该移位的期间,弹性片24一边维持夹持面20a、22a的面接触一边弹性变形。更详细地,第1臂12以曲率半径变大的方式变形,向箭头b的方向稍微移动,但是维持夹持面20a、22a的面接触。即,第1臂12构成为:在弹性片24弹性变形时,沿着第2夹持面22a、进而弹性片24滑动。
在图3(c)所示的第2闭合状态下,作用于弹性片24和第1夹持部20的按压力比图3(b)所示的第1闭合状态增加。
当从第1闭合状态变为第2闭合状态时,止动部18抵接于第1臂12的内表面,可限制进一步的臂12、14的移动。止动部18设定成与臂12、14的适当的移动距离对应的大小(突出高度)。优选止动部18配置于夹持部20、22或者弹性片24的附近。由此,能够使得不在夹持面20a、22a、进而被夹持面20a、22a夹持的被夹持物施加过度的按压力。
如图2、图4(b)、图5(a)、图6(b)所示,夹持部20、22分别具有各自的一侧面(例如右侧面)被局部冲裁的第1及第2倾斜面26、28。由此,夹持部20、22、进而夹持面20a、22a变得尖端越来越细。
(实施方式的作用)
接着,说明如上述构成的夹持工具10的作用。
图3(a)及图4(a)示出开放状态的夹持工具10。当臂12、14从该状态被按压时,连结部16弹性变形,变为图3(b)所示的第1闭合状态。当在该状态下按压被解除时,臂12、14返回图1、图4(a)的开放状态。
在第1闭合状态下,夹持面20a、22a面接触。此时,弹性片24不弹性变形。
当臂12、14从第1闭合状态进一步被按压时,如图3(c)所示,第1臂12以其曲率半径变大的方式变形,按压夹持部22、即弹性片24。弹性片24通过被变形的夹持面22a按压特别是其后端侧,从而向箭头a所示的方向弹性变形。此时,可维持夹持面20a、22a的面接触。即,即使进行臂12、14向闭合方向的按压,也能够维持夹持面20a、22a的面接触。
对通过夹持工具10夹持未图示的被夹持物、例如毛的情况进行说明。当在夹持部20、22之间夹持毛时,在第1闭合状态下,夹持面20a、22a变为接近面接触的状态。“接近面接触的状态”是指与存在被夹持部相应地产生夹持面20a、22a不接触的部分。但是,在该状态下,对被夹持物的束缚力弱。当臂12、14从第1闭合状态进一步被按压时,弹性片24弹性变形。此时,夹持面20a、22a也以接近面接触的状态夹持被夹持物。即,在夹持面20a、22a不会以前端彼此或者基端彼此为支点、绕该支点产生转矩。
因此,夹持面20a、22a能够用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延长整体夹持被夹持物。因此,可抑制夹持部20、22的顶端彼此的开放。而且,负荷不会集中于被夹持物的特定部位,因此可抑制由夹持部夹持的被夹持物的切断。
第1臂12当以其曲率半径变大的方式变形时,有时朝向箭头b方向滑动,也有时不滑动。第1臂12不滑动的情况不用说,在滑动的情况下,也可维持夹持面20a、22a相对于被夹持物接近面接触的状态。
当臂12、14从第1闭合状态进一步被按压时,如图3(c)所示,止动部18间的槽30变得狭窄。并且,通过止动部18与第1臂12的内表面抵接,从而限制进一步的臂12、14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下述特征。
(1)臂12、14中的一方的臂14的夹持部22通过朝向连结部16伸长的弹性片24构成。当臂12、14从夹持面20a、22a面接触的状态进一步被向闭合方向按压时,弹性片24一边维持夹持面20a、22a的面接触一边弹性变形。
其结果是,在由夹持部20、22夹持被夹持物时,可抑制夹持部20、22的顶端彼此的开放,且可避免由夹持部20、22夹持的被夹持物的切断。
(2)臂12、14由连结部16弹性地连结。因此,臂12、14当按压被解除时,从闭合状态返回开放状态。
(3)第1臂12弯曲为圆弧形。在弹性片24弹性变形时,第1臂12沿着第2夹持面22a滑动。由此,可维持夹持面20a、22a的面接触。即,即使臂12、14在夹持被夹持物的期间弹性变形,也可维持夹持面20a、22a接近面接触的状态。
(4)夹持部20、22分别具有右侧面被局部冲裁成倾斜状的倾斜面26、28。其结果是,容易从具有倾斜面26、28的夹持部20、22的右侧将被夹持物插入到夹持面20a、22a之间。
(5)第2臂14具有止动部18。通过止动部18能够抑制臂12、14过度弹性变形。由此,可抑制在被夹持面20a、22a夹持的被夹持物施加过度的按压力。
(6)夹持面20a、22a是弯曲面。与弹性片24接触的夹持面20a追随弹性片24弹性变形而滑动,所以容易维持夹持面20a、22a彼此的面接触。
(7)夹持工具10也能够使用于拔刺镊子或者鱼骨镊子的任一用途。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a)~图7(c)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夹持工具10。
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夹持工具10,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如图7(a)所示,第1臂12与第2臂14同样,在顶端具有L字形的弯折部。弯折部包括朝向顶端延伸的部位和从该部位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部位12a。第1夹持部20从部位12a的下端朝向后方延伸。第1夹持部20由弹性片25构成。
弹性片25具有与第2夹持面22a基本上平行的第1夹持面20a。第1夹持面20a是具有与第2夹持面22a相同的曲率半径的弯曲面。详细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第1夹持面20a是弯曲的凹面,第2夹持面22a是弯曲的凸面。弹性片25的厚度比第1臂12的除鼓出部34之外的部位的厚度薄。弹性片25具有与弹性片24同样的厚度。因此,弹性片25的弹性比第1臂12的其他部分的弹性大。
如图7(a)所示,在臂12、14为开放状态下,第1夹持面20a从第2夹持面22a分离。如图7(b)所示,在第1闭合状态下,第1夹持面20a与第2夹持面22a面接触。所谓第1闭合状态是仅使夹持面20a、22a彼此面接触的状态、且对被夹持面20a、22a夹持的被夹持物的束缚力极其弱的状态。此时,夹持面20a、22a基本上平行。
臂12、14当从第1闭合状态进一步被按压时,变为图7(c)所示的第2闭合状态。此时,在原样地维持夹持面20a、22a的面接触的状态下,弹性片25,24弹性变形。另外,部位12a、14a相互抵接。从部位12a、14a分别朝向后方延伸的夹持面20a、22a面接触。
图示省略,但是第2实施方式的臂12、14的包括部位12a、14a的顶端分别在右侧面具有倾斜面。即,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臂12、14通过一侧面被局部冲裁,从而宽度(左右方向的尺寸)变得狭窄。
(第2实施方式的作用)
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作用。
臂12、14当从图7(a)所示的开放状态被按压时,变为图7(b)所示的第1闭合状态。当臂12、14从该状态进一步被向闭合方向按压时,臂12、14如图7(c)所示弹性变形。比较图7(b)和图7(c)可知:通过该弹性变形,臂12、14间的槽30的宽度、即间隙稍微缩小。
此时,在相互抵接的L字形的部位12a、14a向相互分离方向作用力。图7(c)中没有明确图示,但是相互抵接的部位12a、14a根据情况有时分离。在该情况下也维持夹持面20a、22a的面接触。即,在作用于夹持面20a、22a的按压力比第1闭合状态增加的情况下,也维持夹持面20a、22a的面接触。
在通过夹持工具10夹持未图示的被夹持物、例如毛的情况下,在第1闭合状态下,夹持面20a、22a变为接近面接触的状态。但是,在该状态下,对被夹持物的束缚力弱。当臂12、14从第1闭合状态进一步被按压时,弹性片24、25弹性变形。此时,夹持面20a、22a也以接近面接触的状态夹持被夹持物。
因此,夹持面20a、22a能够用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延长整体夹持被夹持物。其结果是,与以往不同,可抑制夹持部20、22的顶端彼此的开放。而且,负荷不会集中于被夹持物的特定部位,因此可抑制由夹持部夹持的被夹持物的切断。
本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臂12、14也可以在基端与顶端之间以变为钝角的方式折弯。
·如现有例的图8(b)所示,也可以将夹持部20、22的前端彼此接触、且夹持部20、22的后端彼此相互分离的状态定义为第1闭合状态。在该情况下,在臂12、14进一步被向闭合方向按压的情况下,如图3(b)所示,夹持面20a、22a面接触。
·连结部16的结构能够变更。例如,使臂12、14的后端彼此旋转自如地由轴进行轴支承,在臂12、14之间夹设例如螺旋弹簧、板簧或者扭簧的弹性构件。在该情况下,优选具备以使臂12、14不打开规定量以上的方式限制臂12、14的开放的止动部。
·臂12、14也可以直线状延伸。
·臂12、14也可以不具有倾斜面。或者,臂12、14也可以在右侧面和左侧面双方具有倾斜面(锥面),或者仅在左侧面具有倾斜面。
·夹持面20a、22a也可以平面。

Claims (7)

1.一种夹持工具,具备:
基端彼此连结的第1臂及第2臂;
第1夹持部,其设置于所述第1臂的顶端,并具有第1夹持面;以及
第2夹持部,其设置于所述第2臂的顶端,并具有第2夹持面,
所述第1臂及所述第2臂构成为:在被向相互接近的闭合方向按压时,所述第1夹持面及所述第2夹持面相互面接触,
所述第1臂及所述第2臂中至少一方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在所述第1臂及所述第2臂中至少一方的顶端朝所述第1臂及所述第2臂中另一方延伸,
所述第1夹持部及所述第2夹持部中至少一方是从具有该夹持部的所述臂的所述顶端朝向所述基端延伸的弹性片,
所述弹性片具有:与所述顶端相连的固定端:以及在所述弹性片的延伸方向上位于与所述固定端相反的一侧的自由端,
所述弹性片的所述自由端构成为:在所述第1臂及所述第2臂从所述第1夹持面及所述第2夹持面相互面接触的状态进一步被向所述闭合方向按压时,一边维持所述第1夹持面和所述第2夹持面的面接触一边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中,
所述第1臂及所述第2臂的所述基端彼此弹性地连结,以使得在所述第1夹持部及所述第2夹持部相互接触的闭合状态下被解除按压时,所述第1夹持部及所述第2夹持部返回到相互分离的开放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中,
所述第2夹持部是所述弹性片,
所述第1臂弯曲成圆弧形,并构成为:在所述弹性片弹性变形时沿着所述第2夹持面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中,
所述第1夹持部及所述第2夹持部分别具有以所述第1夹持面及所述第2夹持面变为尖端越来越细的方式将一侧面局部冲裁成倾斜状的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中,
所述第1臂及所述第2臂的至少一方具有止动部,该止动部构成为规定所述第1臂及所述第2臂被按压的情况下的移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中,
所述第1夹持面及所述第2夹持面是平面或者弯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工具,其中,
所述夹持工具是拔毛镊子、拔刺镊子或者鱼骨镊子。
CN202080020909.7A 2019-07-17 2020-07-15 夹持工具 Active CN1135738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1637A JP6996760B2 (ja) 2019-07-17 2019-07-17 挟持具
JP2019-131637 2019-07-17
PCT/JP2020/027540 WO2021010423A1 (ja) 2019-07-17 2020-07-15 挟持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3849A CN113573849A (zh) 2021-10-29
CN113573849B true CN113573849B (zh) 2023-01-03

Family

ID=74210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0909.7A Active CN113573849B (zh) 2019-07-17 2020-07-15 夹持工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8188B2 (zh)
EP (1) EP3925734B1 (zh)
JP (1) JP6996760B2 (zh)
CN (1) CN113573849B (zh)
WO (1) WO2021010423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10693A1 (de) * 1978-10-31 1980-05-14 Josef Baierl Klemmspange zum Zusammenhalten von aufeinanderliegenden flachen Werkstücken, insbesondere Blechteilen
JPH0652806U (ja) * 1992-12-29 1994-07-19 ニチバン株式会社 医療用ピンセット
CN101439504A (zh) * 2007-11-23 2009-05-27 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 镊子
WO2019053914A1 (ja) * 2017-09-18 2019-03-21 重行 判谷 挟持具
CN208759370U (zh) * 2018-07-02 2019-04-1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镊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01995A (en) * 1927-12-01 1929-02-12 Premier Cutlery Inc Tweezers
US3815609A (en) * 1972-09-15 1974-06-11 Weck & Co Edward Tissue gripping surgical forceps
US4330936A (en) * 1981-02-23 1982-05-25 Swarth Oscar S Compressed tablet-splitting holder
US5088667A (en) * 1990-07-26 1992-02-18 Olson Ralph C Trash bag holding and spreading device
JP2557572Y2 (ja) * 1991-07-29 1997-12-10 釜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ピンセット
JP2606161Y2 (ja) 1993-04-06 2000-09-25 釜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ピンセット
JP3134082U (ja) * 2007-05-23 2007-08-02 君枝 大城 毛切り保持器
CN201452982U (zh) 2009-05-25 2010-05-12 陈兴椿 一种碗盘夹
JP3178053U (ja) 2012-06-16 2012-08-30 株式会社レーベン販売 毛抜き、骨抜きなどの挟み具
CA2884283A1 (en) * 2012-09-21 2014-03-27 Dentsply International Inc. Double ended tweezers
JP2017192458A (ja) 2016-04-18 2017-10-26 重行 判谷 挟持具
WO2019163506A1 (ja) * 2018-02-26 2019-08-29 重行 判谷 挟持具
JP2019146954A (ja) * 2018-02-26 2019-09-05 重行 判谷 挟持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10693A1 (de) * 1978-10-31 1980-05-14 Josef Baierl Klemmspange zum Zusammenhalten von aufeinanderliegenden flachen Werkstücken, insbesondere Blechteilen
JPH0652806U (ja) * 1992-12-29 1994-07-19 ニチバン株式会社 医療用ピンセット
CN101439504A (zh) * 2007-11-23 2009-05-27 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 镊子
WO2019053914A1 (ja) * 2017-09-18 2019-03-21 重行 判谷 挟持具
CN208759370U (zh) * 2018-07-02 2019-04-1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镊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25734A4 (en) 2022-03-23
US20220088750A1 (en) 2022-03-24
JP6996760B2 (ja) 2022-01-17
CN113573849A (zh) 2021-10-29
EP3925734A1 (en) 2021-12-22
US11498188B2 (en) 2022-11-15
JP2021016407A (ja) 2021-02-15
WO2021010423A1 (ja) 2021-01-21
EP3925734B1 (en) 2023-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37813B2 (en) Clip
CN113573849B (zh) 夹持工具
US11518055B2 (en) Razor handle and razor assembly using the same
US10414198B2 (en) Double clip
CN102574278B (zh) 开合作业器
WO2014097494A1 (ja) 開閉作業具
WO2019163506A1 (ja) 挟持具
JP6736647B2 (ja) アイラッシュカーラー
US10499943B2 (en) Ring handled surgical instrument
CN115379955A (zh) 夹持器具
JP6452773B1 (ja) 挟持具
WO2013021474A1 (ja) 爪切り
JP2019146954A (ja) 挟持具
JP3191695U (ja) まつげ用カール器
JP2004089583A (ja) まつげカーラー
KR101956966B1 (ko) 개폐 작업공구
KR200277637Y1 (ko) 사무용 클립
KR200217559Y1 (ko) 클립
JPH0712047Y2 (ja) クリップ
CN205214529U (zh) 睫毛卷曲夹
KR200169290Y1 (ko) 손톱깍이
JP2002325983A (ja) 握りばさみ
JP2022074184A (ja) 挟み具
TW202019317A (zh) 睫毛夾
JP2020199587A (ja) 把持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