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7800A - 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 - Google Patents

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7800A
CN113557800A CN202080019976.7A CN202080019976A CN113557800A CN 113557800 A CN113557800 A CN 113557800A CN 202080019976 A CN202080019976 A CN 202080019976A CN 113557800 A CN113557800 A CN 113557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signal line
dielectric
horizontal
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99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相弼
金益洙
金炳悦
郑熙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gaLa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gaLa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gaLa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gaLane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20/00443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209538A1/ko
Publication of CN113557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78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0Forming 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2Plated through-holes or plated via connections
    • H05K3/429Plated through-holes specially for multilayer circuits, e.g. having connections to inner circui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16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H05K1/0218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by printed shielding conductors, ground planes or power plan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Bending or folding region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44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by building the multilayer layer by layer, i.e. build-up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52Adding a circuit layer by laminating a metal foil or a preformed metal foil pattern
    • H05K3/4655Adding a circuit layer by laminating a metal foil or a preformed metal foil pattern by using a laminate characterized by the insulating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一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二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垂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平行延伸的区间;水平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或者所述第二信号线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从而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区间。

Description

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包括在天线和天线器件之间以传输高频信号的目的使用的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为了配置在无线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内部的狭小空间,配置成折叠一部分区间而与壳体2面接。
此时,包括用于传输多个高频信号的多个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其多个信号线配置为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例如,图3中图示的信号线的配置形态),则曲率半径增加而难以折叠,因此为了减小曲率半径,会将多个信号线配置为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例如,图5中图示的信号线的配置形态)。
然而,多个信号线配置为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柔性电路板1相比多个信号线配置为位于同一垂直线上的柔性电路板1,宽度变大,这又因变大的宽度而具有难以将柔性电路板1配置在无线终端内部的狭小空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一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二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垂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平行延伸的区间;水平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或者所述第二信号线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从而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区间。
本发明包括:第一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一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二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三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三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三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垂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平行延伸的区间;水平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中的两个以上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从而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第三信号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区间。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第一水平区间,为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所述信号线通过所述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第二水平区间,从所述第一水平区间延伸以比所述第一水平区间的厚度薄或者在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形成间隔。
本发明包括:第一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一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二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垂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平行延伸的区间;水平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通过第一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从而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朝水平方向隔开的区间。
本发明的特征为,还包括:第三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三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三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在所述垂直区间,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平行延伸,在所述水平区间,所述第三信号线通过第三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从而所述第三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朝水平方向隔开。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第一水平区间,为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三通孔而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的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第二水平区间,所述第一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三电介质中的任一个以上被去除以比所述第一水平区间的厚度薄。
本发明的特征为,还包括:第一子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子接地,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第二子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子接地,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第一侧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侧接地,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上方;第二侧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侧接地,位于所述第三电介质的下方,在所述第二水平区间,第一子电介质、第二子电介质、第一侧电介质以及第二侧电介质中的至少一个被去除。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第一水平区间,为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并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通过直接的热熔粘合或者将焊接片以及预浸料中的任一个作为介质进行结合的区间;第二水平区间,为从所述第一水平区间延伸,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没有所述热熔粘合或者用所述介质进行结合而被分离的区间。
本发明的特征为,还包括:第一子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子接地,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第二子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子接地,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第一侧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侧接地,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上方;第二侧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侧接地,位于所述第三电介质的下方,在所述第二水平区间,所述第一电介质与所述第一子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一侧电介质分离,在所述第二水平区间,所述第三电介质与所述第二子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侧电介质分离。
本发明的特征为,在所述第二水平区间,所述第二电介质与所述第一子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子电介质分离。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第一水平区间,为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并形成有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三通孔的区间;第二水平区间,为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三通孔而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的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所述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一接地,在所述垂直区间以及所述第一水平区间接触所述第一电介质的所述第一信号线所接触的同一面以形成在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周围;第二接地,在所述垂直区间以及所述第一水平区间接触所述第二电介质的所述第二信号线所接触的同一面以形成在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周围;第三接地,在所述垂直区间以及所述第一水平区间接触所述第三电介质的所述第三信号线所接触的同一面以形成在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周围。
本发明还包括:接地通孔,被垂直贯穿以在形成有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三通孔的周围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地、所述第二接地以及所述第三接地。
本发明包括:第一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一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二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三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三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三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垂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平行延伸的区间;水平区间,为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分别通过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从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朝水平方向隔开的区间。
本发明包括:第一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一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二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三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三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三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垂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平行延伸的区间;水平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分别通过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三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从而与所述第三信号线朝水平方向隔开的区间。
本发明包括:第一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一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二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三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三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三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子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具备与所述第二电介质相对应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二电介质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子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具备与所述第二电介质相对应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二电介质的延伸方向延伸;垂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平行延伸的区间;水平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分别通过第一通孔以及第三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一子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或者接触所述第二子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从而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朝水平方向隔开的区间。
本发明的特征为,在所述水平区间,所述第一电介质、所述第二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三电介质的水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朝水平方向隔开的宽度。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第1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第1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1A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1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第1B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朝所述第1A延伸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第1A延伸区间延伸的区间;第1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1B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1B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第1A变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通过第一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的区间;第1C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第1A变更区间朝与所述第1B延伸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所述水平区间还包括:第2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二信号线从所述垂直区间朝与所述垂直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所述水平区间还包括:第3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第3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所述第3A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3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第3B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以朝所述第3A延伸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第3A延伸区间延伸的区间;第3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所述第3B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3B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第3A变更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通过第三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的区间;第3C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第3A变更区间朝与所述第3B延伸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第1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第1B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朝由所述第1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第1A弯折区间延伸的区间;第1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1B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1B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第1A变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通过第一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的区间;第1C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第1A变更区间朝与所述第1B延伸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第2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二信号线从所述垂直区间朝与所述垂直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第3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第3B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以朝由所述第3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第3A弯折区间延伸的区间;第3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所述第3B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3B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第3A变更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通过第三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的区间;第3C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第3A变更区间朝与所述第3B延伸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第1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第1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1A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1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第1A变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通过第一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第1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1A变更区间朝与所述第1A延伸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第2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二信号线朝以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第2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二信号线从所述第2A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2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第3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第3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所述第3A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3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第3A变更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三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第3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所述第3A变更区间朝与所述第3A延伸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第1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第1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1A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1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第1A变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第1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第1A变更区间朝与所述第1A延伸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第1B弯折区间,为以朝所述第1B延伸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第2B延伸区间延伸的区间;第1C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1B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1B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第2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二信号线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第2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二信号线从所述第2A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2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第2B弯折区间,为以朝所述第2A延伸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第2A延伸区间延伸的区间;第2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二信号线从所述第2B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2B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第3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第3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所述第3A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3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第3A变更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三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第3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第3A变更区间朝与所述第3A延伸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第3B弯折区间,为以朝所述第3B延伸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第3B延伸区间延伸的区间;第3C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所述第3B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3B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第一水平区间,为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三通孔而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的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第二水平区间,所述第一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三电介质中的任一个以上被去除以比所述第一水平区间的厚度薄。
本发明的特征为,还包括:第一子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子接地,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第二子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子接地,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第一侧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侧接地,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上方;第二侧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侧接地,位于所述第三电介质的下方,在所述第二水平区间,第一子电介质、第二子电介质、第一侧电介质以及第二侧电介质中的至少一个被去除。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第一水平区间,为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并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通过直接的热熔粘合或者将焊接片以及预浸料中的任一个作为介质进行结合的区间;第二水平区间,为从所述第一水平区间延伸并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没有所述热熔粘合或者用所述介质进行结合而被分离的区间。
本发明的特征为,还包括:第一子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子接地,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第二子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子接地,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第一侧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侧接地,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上方;第二侧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侧接地,位于所述第三电介质的下方,在所述第二水平区间,所述第一电介质与所述第一子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一侧电介质分离,在所述第二水平区间,所述第三电介质与所述第二子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侧电介质分离。
本发明的特征为,在所述第二水平区间,所述第二电介质与所述第一子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子电介质分离。
本发明的特征为,在所述第二水平区间的上方以及下方中的任一个以上接触有导电胶或者EMI屏蔽膜。
本发明的特征为,所述水平区间设为一对对称,在所述一对水平区间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垂直区间。
本发明的特征为,在所述一对水平区间以各自通过通孔而信号线的位置发生改变的周围为起点,所述一对水平区间的中间配置在无线终端内部以穿过电池的上方或者下方。
本发明的特征为,在所述一对水平区间以各自通过通孔而信号线的位置发生改变的周围为起点,所述一对水平区间的中间配置在无线终端内部以穿过电池的上方或者下方。
本发明的特征为,所述一对水平区间被垂直折叠以使侧面朝向上方并配置在无线终端内部,所述被垂直折叠的所述一对水平区间的下方粘接在垂直竖立于所述无线终端内部的墙面上。
本发明的特征为,所述一对水平区间被垂直折叠以使侧面朝向上方,从而使位于最上方的信号线通过通孔而位置不发生改变,所述一对水平区间被垂直折叠以使侧面朝向上方,从而使位于最下方的信号线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从而调整信号传输长度以使位于所述最上方的信号线的信号传输长度和位于所述最下方的信号线的信号传输长度具有相同长度或者类似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通过形成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从而可以具有作为垂直区间的优点的容易配置在无线终端内部的狭小空间的优点和作为水平区间的优点的减小曲率半径而方便折叠的优点全部,因此具有适合配置在多种环境的无线终端内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的柔性电路板配置在无线终端上的形态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侧面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垂直区间的截面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水平区间的截面的图。
图5至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水平区间的截面的图。
图9是示出增加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地通孔的第一水平区间的截面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2不同的实施例的侧面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4不同的实施例的第一水平区间的截面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2不同的实施例的侧面的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4不同的实施例的第一水平区间的截面的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侧面的图。
图15a、图15b以及图15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水平区间的截面的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3不同的实施例的垂直区间的截面的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4不同的实施例的第一水平区间的截面的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3不同的实施例的垂直区间的截面的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4不同的实施例的第一水平区间的截面的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4不同的实施例的第一水平区间的截面的图。
图21至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示出与实施例的图5至图8不同的实施例的第二水平区间的截面的图。
图24至图26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状进行区分的第一实施例的的图。
图27至图34是依次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2的层叠结构的图。
图35至图40是依次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14的层叠结构的图。
图41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状进行区分的第二实施例的图。
图42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状进行区分的第三实施例的图。
图43a以及图4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应用形态的图。
图44以及图4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43a的第一水平区间的两侧的截面的图。
图4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应用形态的图。
图47以及图4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43b以及图46的第一水平区间的两侧的截面的图。
图49以及图5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47以及图48不同的实施例的第一水平区间的两侧的截面的图。
图51至图5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终端的应用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包括在天线和天线器件之间以传输高频信号的目的使用的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为了配置在无线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内部的狭小空间,配置成折叠一部分区间而与壳体2面接。
此时,包括用于传输多个高频信号的多个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其多个信号线配置为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例如,图3中图示的信号线的配置形态),则曲率半径增加而难以折叠,因此为了减小曲率半径,会将多个信号线配置为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例如,图5中图示的信号线的配置形态)。
然而,多个信号线配置为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柔性电路板1相比多个信号线配置为位于同一垂直线上的柔性电路板1,宽度变大,这又因变大的宽度而具有难以将柔性电路板1配置在无线终端内部的狭小空间的问题。
后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以包括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的柔性电路板1为主进行说明,然而不限于此,应理解包括两个以上的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包含在说明中。
例如,包括2个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可以是排除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中的任一个来形成。
另外,包括4个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可以与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分别位于第二信号线22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情况相同地,信号线以及与此相关的构成还位于第一信号线21上方或者/以及第三信号线23下方,从而形成包括4个以上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
简单说明附图的话,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侧面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垂直区间100的截面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水平区间200A的截面的图,
图5至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水平区间200B的截面的图,
图9是示出增加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地通孔GH的第一水平区间200A的截面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2不同的实施例的侧面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4不同的实施例的第一水平区间200A的截面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2不同的实施例的侧面的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4不同的实施例的第一水平区间200A的截面的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侧面的图,
图15a、图15b以及图15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水平区间200B的截面的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3不同的实施例的垂直区间100的截面的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4不同的实施例的第一水平区间200A的截面的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3不同的实施例的垂直区间100的截面的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4不同的实施例的第一水平区间200A的截面的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4不同的实施例的第一水平区间200A的截面的图,
图21至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5至图8不同的实施例的第二水平区间200B的截面的图,
图24至图26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状进行区分的第一实施例的图,
图27至图34是依次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2的层叠结构的图,
图35至图40是依次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14的层叠结构的图,
图41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状进行区分的第二实施例的图,
图42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状进行区分的第三实施例的图,
图43a以及图43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应用形态的示意图,
图44以及图4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43a的第一水平区间200A的两侧的截面的图,
图4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应用形态的图,
图47以及图4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43b以及图46的第一水平区间200A的两侧的截面的图,
图49以及图5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示出与图47以及图48不同的实施例的第一水平区间200A的两侧的截面的图,
图51至图5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终端的应用示例的图。
首先,说明包括2个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的要点。
虽然附图中没有另外示出包括2个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然而可以从包括3个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中排除第一信号线21或者第三信号线23和与此相关的构成,由此充分导出包括2个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
如图2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第一电介质11、第二电介质12、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
第一电介质11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21,具备比第一信号线21扩张的宽度,沿着第一信号线21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电介质12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22,具备比第二信号线22扩张的宽度,沿着第二信号线22的延伸方向延伸。
垂直区间100为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二信号线22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二信号线22平行延伸的区间。
水平区间200为第一信号线21或者第二信号线22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从而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二信号线2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区间。
例如,如图4所示,可以是,在水平区间200,第一信号线21的位置通过第一通孔H1而朝第二电介质12的上面或者下面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位于与第二信号线22相同的水平线上。
接着,说明包括3个以上的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的要点。
虽然附图中没有另外示出包括4个以上的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然而可以从包括3个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中增加信号线和与此相关的构成,由此充分导出包括4个以上的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
如图2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第一电介质11、第二电介质12、第三电介质13、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
第一电介质11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21,具备比第一信号线21扩张的宽度,沿着第一信号线21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电介质12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22,具备比第二信号线22扩张的宽度,沿着第二信号线22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三电介质13位于第二电介质12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三信号线23,具备比第三信号线23扩张的宽度,沿着第三信号线23的延伸方向延伸。
垂直区间100为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平行延伸的区间。
水平区间200为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中的两个以上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从而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区间。
例如,如图4所示,可以是,在水平区间200,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的位置通过第一通孔H1以及第三通孔H3而朝第二电介质12的上面或者下面位置发生改变,从而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位于与第二信号线22相同的水平线上。即,可以是,在水平区间200两个以上的信号线的位置通过通孔而发生改变,从而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位于第二电介质12的上面或者下面。
另外,如图11所示,可以是,在水平区间200,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的位置通过第二通孔H2以及第三通孔H3而朝第一电介质11的上面或者下面位置发生改变,从而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位于与第一信号线21相同位置。即,可以是,在水平区间200,两个以上的信号线的位置通过通孔而发生改变,从而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上面或者下面。
另外,如图13所示,可以是,在水平区间200,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二信号线22的位置通过第一通孔H1以及第二通孔H2而朝第三电介质13的上面或者下面位置发生改变,从而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二信号线22位于与第三信号线23相同位置。即,可以是,在水平区间200,两个以上的信号线的位置通过通孔而发生改变,从而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位于第三电介质13的上面或者下面。
然后,包括4个以上的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可以是与在如上说明的包括3个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1上,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位于第二信号线22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情况相同地,在第一信号线21的上方或者/以及第三信号线23的下方进一步增加信号线以及与此相关的构成,从而柔性电路板1包括4个以上的信号线。
即,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多个信号线在垂直区间100位于相同的垂直线上并延伸,然后在水平区间200其它信号线(多个)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并延伸以使任一个信号线和其它信号线(多个)位于相同的水平线上,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在单一的柔性电路板1以一体型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
如上所述,通过形成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从而可以具有作为垂直区间100的优点的容易配置在无线终端内部的狭小空间的优点和作为水平区间200的优点的减小曲率半径而方便折叠的优点全部,因此具有适合配置在多种环境的无线终端内部的效果。
水平区间200除了信号线的位置发生改变的点之外,可以进一步具有使水平区间200更容易折叠的特征,对此进行后述。
如图2以及图4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的水平区间200包括第一水平区间200A以及第二水平区间200B。
如图4所示,第一水平区间200A是从垂直区间100延伸并信号线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
第二水平区间200B是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信号线延伸的区间,可以使厚度变薄或者形成间隔。
首先,如图2所示,第二水平区间200B可以从第一水平区间200A延伸以比第一水平区间200A的厚度薄。
例如,如图4所示,若信号线的位置朝第二电介质12的上面或者下面发生改变,则如图2所示,第二水平区间200B可以是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三电介质13被去除而第二水平区间200B的厚度变薄。
另外,如图11所示,若信号线的位置朝第一电介质11的上面或者下面发生改变,则如图10所示,第二水平区间200B可以是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被去除而第二水平区间200B的厚度变薄。
另外,如图13所示,若信号线的位置朝第三电介质13的上面或者下面发生改变,则如图12所示,第二水平区间200B可以是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二电介质12被去除而第二水平区间200B的厚度变薄。
如上所述,使第二水平区间200B的厚度变薄,从而具有进一步减小曲率半径的效果。
接着,如图14所示,第二水平区间200B可以从第一水平区间200A延伸以在第一电介质11和第二电介质12之间以及第二电介质12和第三电介质13之间形成间隔。
例如,如图4所示,若信号线的位置朝第二电介质12的上面或者下面发生改变,则如图14所示,第二水平区间200B可以是在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二电介质12之间和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之间焊接片80被去除而发生分离,在焊接片80被去除而发生分离的第一电介质11和第二电介质12之间以及第二电介质12和第三电介质13之间形成间隔。
如上所述,若使第二水平区间200B形成间隔,从而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三电介质13从第二电介质12发生分离,则曲率半径是除去分离的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三电介质13进行计算,因此更加减小,在第二电介质12被折叠时,具有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三电介质13防止第二电介质12直接接触壳体2等而发生磨损并被破坏的效果。
对上述要点的详细实施例进行后述。
如图2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第一电介质11、第二电介质12、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
第一电介质11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21,具备比第一信号线21扩张的宽度,沿着第一信号线21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电介质12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22,具备比第二信号线22扩张的宽度,沿着第二信号线22的延伸方向延伸。
垂直区间100为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二信号线22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二信号线22平行延伸的区间。
水平区间200为第一信号线21通过第一通孔H1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第二电介质12的上面或者下面,从而第一信号线21与第二信号线22朝水平方向隔开的区间。
如图2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还包括第三电介质13。
第三电介质13位于第二电介质12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三信号线23,具备比第三信号线23扩张的宽度,沿着第三信号线23的延伸方向延伸。
此时,如图2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以下特征。
在垂直区间100,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位于同一垂直线上,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平行延伸。
在水平区间200,第三信号线23通过第三通孔H3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第二电介质12的上面或者下面,从而第三信号线23与第二信号线22朝水平方向隔开。
第二水平区间200B可以是使厚度变薄或者形成间隔。
首先,对第二水平区间200B的厚度变薄的实施例进行后述。
如图2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的水平区间200包括第一水平区间200A以及第二水平区间200B。
第一水平区间200A为从垂直区间100延伸并通过第一通孔H1以及第三通孔H3而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的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
第二水平区间200B是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三电介质13中的任一个以上被去除以比第一水平区间200A的厚度薄。
如图2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还包括第一子电介质41、第二子电介质42、第一侧电介质61以及第二侧电介质62。
第一子电介质41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子接地51,位于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二电介质12之间。
第二子电介质42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子接地52,位于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之间。
第一侧电介质61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侧接地71,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上方。
第二侧电介质62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侧接地72,位于第三电介质13的下方。
此时,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第一电介质11、第三电介质13、第一子电介质41、第二子电介质42、第一侧电介质61以及第二侧电介质62中的至少一个被去除。
例如,如图5所示,第二水平区间200B与第一水平区间200A进行比较,可以是第一电介质11、第三电介质13、第一侧电介质61以及第二侧电介质62被去除。
另外,如图6所示,第二水平区间200B与第一水平区间200A进行比较,可以是第一电介质11、第三电介质13、第二子电介质42、第一侧电介质61以及第二侧电介质62被去除。
另外,如图7所示,第二水平区间200B与第一水平区间200A进行比较,可以是第一电介质11、第三电介质13、第一子电介质41、第一侧电介质61以及第二侧电介质62被去除。
另外,如图8所示,第二水平区间200B与第一水平区间200A进行比较,可以是第一电介质11、第三电介质13、第一子电介质41、第二子电介质42、第一侧电介质61以及第二侧电介质62被去除。
接着,对第二水平区间200B在电介质之间包括间隔的实施例进行后述。
如图14以及图15a、图15b以及图15c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的水平区间200包括第一水平区间200A以及第二水平区间200B。
第一水平区间200A为从垂直区间100延伸并第一电介质11和第二电介质12之间以及第二电介质12和第三电介质13之间通过直接的热熔粘合或者将焊接片80以及预浸料80中的任一个作为介质进行结合的区间。
第二水平区间200B为从第一水平区间200A延伸,第一电介质11和第二电介质12之间以及第二电介质12和第三电介质13之间没有热熔粘合或者用介质进行结合而被分离的区间。
如图14以及图15a、图15b以及图15c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还包括第一子电介质41、第二子电介质42、第一侧电介质61以及第二侧电介质62。
第一子电介质41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子接地51,位于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二电介质12之间。
第二子电介质42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子接地52,位于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之间。
第一侧电介质61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侧接地71,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上方。
第二侧电介质62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侧接地72,位于第三电介质13的下方。
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第一电介质11与第一子电介质41以及第一侧电介质61分离。
例如,如图14以及图15a、图15b以及图15c所示,在第一水平区间200A,为了使第一电介质11与第一子电介质41以及第一侧电介质61结合,可以是位于之间的焊接片80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被去除而发生分离,并在焊接片80被去除的位置形成有间隔。
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第三电介质13与第二子电介质42以及第二侧电介质62分离。
例如,如图14以及图15a、图15b以及图15c所示,在第一水平区间200A,为了使第三电介质13与第二子电介质42以及第二侧电介质62结合,可以是位于之间的焊接片80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被去除而发生分离,并在焊接片80被去除的位置形成有间隔。
另外,虽然在图14以及图15a、图15b以及图15c中未图示,然而根据需要,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第二电介质12可以与第一子电介质41以及第二子电介质42分离。
例如,在第一水平区间200A,为了使第二电介质12与第一子电介质41以及第二子电介质42结合,可以是位于之间的焊接片80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被去除而发生分离,并在焊接片80被去除的位置形成有间隔。
在前面说明了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信号线位于第二电介质12的上面或者下面的情况,然而对信号线位于第一电介质11或者第三电介质13的实施例进行后述。
首先,说明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信号线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实施例。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第一电介质11、第二电介质12、第三电介质13、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
第一电介质11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21,具备比第一信号线21扩张的宽度,沿着第一信号线21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电介质12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22,具备比第二信号线22扩张的宽度,沿着第二信号线22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三电介质13位于第二电介质12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三信号线23,具备比第三信号线23扩张的宽度,沿着第三信号线23的延伸方向延伸。
垂直区间100为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平行延伸的区间。
水平区间200为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分别通过第二通孔H2以及第三通孔H3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第一电介质11的上面或者下面,从而与第一信号线21朝水平方向隔开的区间。
此时,水平区间200可以包括第一水平区间200A以及第二水平区间200B,从而如图10所示,厚度比第一水平区间200A薄,或者如图14所示,形成有间隙。
另外,形成有间隙时,在图14中,第二电介质12与第一子电介质41以及第二子电介质42粘接,然而作为代替,可以是第一电介质11与第一侧电介质61以及第一子电介质41粘接。
接着,说明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信号线位于第三电介质13的实施例。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第一电介质11、第二电介质12、第三电介质13、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
第一电介质11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21,具备比第一信号线21扩张的宽度,沿着第一信号线21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电介质12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22,具备比第二信号线22扩张的宽度,沿着第二信号线22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三电介质13位于第二电介质12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三信号线23,具备比第三信号线23扩张的宽度,沿着第三信号线23的延伸方向延伸。
如图3所示,垂直区间100为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平行延伸的区间。
如图13所示,水平区间200为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二信号线22分别通过第一通孔H1以及第二通孔H2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第三电介质13的上面或者下面,从而与第三信号线23朝水平方向隔开的区间。
此时,水平区间200可以包括第一水平区间200A以及第二水平区间200B,从而如图12所示,厚度比第一水平区间200A薄,或者如图14所示,形成有间隙。
另外,形成有间隙时,在图14中,第二电介质12与第一子电介质41以及第二子电介质42粘接,然而作为代替,可以是第三电介质13与第二侧电介质62以及第二子电介质42粘接。
对第一水平区间200A包括接地通孔GH的实施例进行后述。
如图2以及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的水平区间200包括第一水平区间200A以及第二水平区间200B。
第一水平区间200A为从垂直区间100延伸并形成有第一通孔H1以及第三通孔H3的区间。
第二水平区间200B为通过第一通孔H1以及第三通孔H3而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的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第一接地31、第二接地32以及第三接地33。
第一接地31在垂直区间100以及第一水平区间200A,接触第一电介质11的第一信号线21以形成在第一信号线21的周围。
第二接地32在垂直区间100以及第一水平区间200A,接触第二电介质12的第二信号线22以形成在第二信号线22的周围。
第三接地33在垂直区间100以及第一水平区间200A,接触第三电介质13的第三信号线23以形成在第三信号线23的周围。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接地通孔GH。
接地通孔GH在形成有第一通孔H1以及第三通孔H3的周围垂直贯穿第一接地31、第二接地32以及第三接地33以电连接第一接地31、第二接地32以及第三接地33。
此时,如图9所示,接地通孔GH为了垂直贯穿第一接地31、第二接地32以及第三接地33,可以贯穿第一电介质11、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
另外,接地通孔GH可以垂直贯穿第一子接地51、第二子接地52、第一侧接地71以及第二侧接地72,为此,接地通孔GH可以垂直贯穿第一子电介质41、第二子电介质42、第一侧电介质61以及第二侧电介质62。
上面说明了在水平区间200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朝水平方向隔开设置的情况,然而可以以之字形设置,对此进行后述。
如图2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第一电介质11、第二电介质12、第三电介质13、第一子电介质41、第二子电介质42、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
第一电介质11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21,具备比第一信号线21扩张的宽度,沿着第一信号线21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电介质12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22,具备比第二信号线22扩张的宽度,沿着第二信号线22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三电介质13位于第二电介质12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三信号线23,具备比第三信号线23扩张的宽度,沿着第三信号线23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一子电介质41位于第一电介质11和第二电介质12之间,形成为具备与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二电介质12相同的宽度。
第二子电介质42位于第二电介质12和第三电介质13之间,形成为具备与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相同的宽度。
垂直区间100为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平行延伸的区间。
水平区间200为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分别通过第一通孔H1以及第三通孔H3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第一子电介质41的上面或者下面或者接触第二子电介质42的上面或者下面,从而与第二信号线22朝水平方向隔开的区间。
即,第二信号线22接触第二电介质12的上面或者下面,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接触第二子电介质42的上面或者下面。此时,第二信号线22朝垂直方向与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隔开,朝水平方向位于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之间,从而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配置为之字形。
如上所述,若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配置为之字形,则各个信号线被倾斜设置,因此隔开距离变长,从而相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可以朝水平方向接近设置,由此具有可以减小电介质的宽度的效果。
上面说明了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位于第二信号线22的下方的情况,然而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可以代替第二子电介质42而位于第一子电介质41的上面或者下面,从而位于第二信号线22的上方。另外,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可以代替第二子电介质42而位于第一电介质11或者第三电介质13的上面或者下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以下特征。
在水平区间200,第一电介质11、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的水平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朝水平方向隔开的宽度。
即,图4中图示的水平区间200的宽度更大于图3中图示的垂直区间100的水平方向的宽度。
图3至图8示出信号线接触电介质的上面的情况,然而如图16至图19所示,也可以是信号线的一部分接触电介质的上面,剩余一部分接触电介质的下面。
当然,虽未图示,也可以是整个信号线接触电介质的下面。
上述实施例按照性状,可以区分为三个实施例。
首先,对第一实施例进行后述。
如图2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的水平区间200包括第1A弯折区间211A、第1A延伸区间221A、第1B弯折区间211B、第1B延伸区间221B、第1A变更区间231A以及第1C延伸区间221C。
第1A弯折区间211A为从垂直区间100延伸以使第一信号线21朝垂直区间100的水平方向弯折的区间。
第1A延伸区间221A为第一信号线21从第1A弯折区间211A朝由第1A弯折区间211A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1B弯折区间211B为从第1A延伸区间221A延伸以使第一信号线21朝第1A延伸区间221A的水平方向弯折的区间。
第1B延伸区间221B为第一信号线21从第1B弯折区间211B朝由第1B弯折区间211B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1A变更区间231A为第一信号线21通过第一通孔H1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第二电介质12的上面或者下面的区间。
第1C延伸区间221C为第一信号线21从第1A变更区间231A朝与第1B延伸区间221B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如图2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的水平区间200包括如下特征。
包括:第2A延伸区间222A,为第二信号线22从垂直区间100朝与垂直区间100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如图2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的水平区间200还包括:第3A弯折区间213A、第3A延伸区间223A、第3B弯折区间213B、第3B延伸区间223B、第3A变更区间233A以及第3C延伸区间223C。
第3A弯折区间213A为第三信号线23以朝垂直区间100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垂直区间100延伸的区间。
第3A延伸区间223A为第三信号线23从第3A弯折区间213A朝由第3A弯折区间213A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3B弯折区间213B为第三信号线23以朝第3A延伸区间223A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第3A延伸区间223A延伸的区间。
第3B延伸区间223B为第三信号线23从第3B弯折区间231B朝由第3B弯折区间213B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3A变更区间233A为第三信号线23通过第三通孔H3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第二电介质12的上面或者下面的区间。
第3C延伸区间223C为第三信号线23从第3A变更区间233A朝与第3B延伸区间223B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可以通过调整上述的第1A延伸区间221A的长度,从而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调整第一信号线21和第二信号线22之间的隔开距离。
例如,若将第1A延伸区间221A的长度调小,则隔开距离变短,若将第1A延伸区间221A的长度调大,则隔开距离变长。
另外,可以通过调整第3A延伸区间223A的长度,从而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调整第二信号线22和第三信号线23之间的隔开距离。
这种隔开距离的调整可以是通过排除第1A延伸区间221A以及第3A延伸区间223A,从而使隔开距离最小化,对此进行后述。
如图2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的水平区间200包括:第1A弯折区间211A、第1B弯折区间211B、第1B延伸区间221B、第1A变更区间231A、第1C延伸区间221C、第2A延伸区间222A、第3A弯折区间213A、第3B弯折区间213B、第3B延伸区间223B、第3A变更区间233A以及第3C延伸区间223C。
第1A弯折区间211A为第一信号线21以朝垂直区间100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垂直区间100延伸的区间。
第1B弯折区间211B为第一信号线21以朝由第1A弯折区间211A弯折的方向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第1A弯折区间211A延伸的区间。
第1B延伸区间221B为第一信号线21从第1B弯折区间211B朝由第1B弯折区间211B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1A变更区间231A为第一信号线21通过第一通孔H1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第二电介质12的上面或者下面的区间。
第1C延伸区间221C为第一信号线21从第1A变更区间231A朝与第1B延伸区间221B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2A延伸区间222A为第二信号线22从垂直区间100朝与垂直区间100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3A弯折区间213A为第三信号线23以朝垂直区间100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垂直区间100延伸的区间。
第3B弯折区间213B为第三信号线23以朝由第3A弯折区间213A弯折的方向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第3A弯折区间213A延伸的区间。
第3B延伸区间223B为第三信号线23从第3B弯折区间213B朝由第3B弯折区间213B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3A变更区间233A为第三信号线23通过第三通孔H3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第二电介质12的上面或者下面的区间。
第3C延伸区间223C为第三信号线23从第3A变更区间233A朝与第3B延伸区间223B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图27至图34是依次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2的层叠结构的图,图35至图40是依次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14的层叠结构的图。
此时,层叠结构是以第一实施例为基础进行说明,然而也可以应用在第二实施例以及第三实施例中。
图2的层叠结构和图14的层叠结构其结构相同,根据电介质是否被去除而在电介质的长度上存在差异。
将层叠结构以电介质为单位,按照从下方到上方的顺序进行后述。
如图27或者图34所示,在上面配置有供第二侧接地72接触的第二侧电介质62。
如图28或者图35所示,在上面配置有供第三接地33接触的第三电介质13。
此时,在第三接地33的内侧设有通过第三通孔H3而位置发生改变之前的第三信号线23。
如图29或者图36所示,在上面配置有供第二子接地52接触的第二子电介质42。
如图30或者图37所示,在上面配置有供第二接地32接触的第二电介质12。
此时,在第二接地32的内侧设有通过第一通孔H1以及第三通孔H3而位置发生改变的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并设有第二信号线22。
如图31或者图38所示,在上面配置有供第一子接地51接触的第一子电介质41。
如图32或者图39所示,在上面配置有供第一接地31接触的第一电介质11。
此时,在第一接地31的内侧设有通过第一通孔H1而位置发生改变之前的第一信号线21。
如图33或者图40所示,在上面配置有供第一侧接地71接触的第一侧电介质61。
接着,对第二实施例进行后述。
如图4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的水平区间200包括第1A弯折区间211A、第1A延伸区间221A、第1A变更区间231A以及第1B延伸区间221B。
第1A弯折区间211A为第一信号线21以朝垂直区间100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垂直区间100延伸的区间。
第1A延伸区间221A为第一信号线21从第1A弯折区间211A朝由第1A弯折区间211A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1A变更区间231A为第一信号线21通过第一通孔H1而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
第1B延伸区间221B为第一信号线21从第1A变更区间231A朝与第1A延伸区间221A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如图4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的水平区间200包括第2A弯折区间212A以及第2A延伸区间222A。
第2A弯折区间212A为第二信号线22以朝垂直区间100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垂直区间100延伸的区间。
第2A延伸区间222A为第二信号线22从第2A弯折区间212A朝由第2A弯折区间212A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如图4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的水平区间200包括第3A弯折区间213A、第3A延伸区间223A、第3A变更区间233A以及第3B延伸区间223B。
第3A弯折区间213A为第三信号线23以朝垂直区间100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垂直区间100延伸的区间。
第3A延伸区间223A为第三信号线23从第3A弯折区间213A朝由第3A弯折区间213A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3A变更区间233A为第三信号线23通过第三通孔H3而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
第3B延伸区间223B为第三信号线23从第3A变更区间233A朝与第3A延伸区间223A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接着,对第三实施例进行后述。
如图4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的水平区间200包括第1A弯折区间211A、第1A延伸区间221A、第1A变更区间231A、第1B延伸区间221B、第1B弯折区间211B以及第1C延伸区间221C。
第1A弯折区间211A为第一信号线21以朝垂直区间100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垂直区间100延伸的区间。
第1A延伸区间221A为第一信号线21从第1A弯折区间211A朝由第1A弯折区间211A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1A变更区间231A为第一信号线21通过第一通孔H1而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
第1B延伸区间221B为第一信号线21从第1A变更区间231A朝与第1A延伸区间221A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1B弯折区间211B为以朝第1B延伸区间221B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第2B延伸区间222B延伸的区间。
第1C延伸区间221C为第一信号线21从第1B弯折区间211B朝由第1B弯折区间211B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如图4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的水平区间200包括第2A弯折区间212A、第2A延伸区间222A、第2B弯折区间212B以及第2B延伸区间222B。
第2A弯折区间212A为第二信号线22以朝垂直区间100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垂直区间100延伸的区间。
第2A延伸区间222A为第二信号线22从第2A弯折区间212A朝由第2A弯折区间212A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2B弯折区间212B为以朝第2A延伸区间222A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第2A延伸区间222A延伸的区间。
第2B延伸区间222B为第二信号线22从第2B弯折区间212B朝由第2B弯折区间212B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如图4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的水平区间200包括第3A弯折区间213A、第3A延伸区间223A、第3A变更区间233A、第3B延伸区间223B、第3B弯折区间213B以及第3C延伸区间223C。
第3A弯折区间213A为第三信号线23以朝垂直区间100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垂直区间100延伸的区间。
第3A延伸区间223A为第三信号线23从第3A弯折区间213A朝由第3A弯折区间213A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3A变更区间233A为第三信号线23通过第三通孔H3而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
第3B延伸区间223B为第三信号线23从第3A变更区间233A朝与第3A延伸区间223A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3B弯折区间213B为以朝第3B延伸区间223B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第3B延伸区间223B延伸的区间。
第3C延伸区间223C为第三信号线23从第3B弯折区间213B朝由第3B弯折区间213B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在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以及第三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二水平区间200B厚度变薄或者形成间隔。
首先,对第二水平区间200B的厚度变薄的实施例进行后述。
如图2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的水平区间200包括第一水平区间200A以及第二水平区间200B。
第一水平区间200A为从垂直区间100延伸并通过第一通孔H1以及第三通孔H3而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的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
第二水平区间200B是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三电介质13中的任一个以上被去除以比第一水平区间200A的厚度薄。
如图2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还包括第一子电介质41、第二子电介质42、第一侧电介质61以及第二侧电介质62。
第一子电介质41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子接地51,位于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二电介质12之间。
第二子电介质42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子接地52,位于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之间。
第一侧电介质61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侧接地71,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上方。
第二侧电介质62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侧接地72,位于第三电介质13的下方。
此时,如图4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如下特征。
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第一子电介质41、第二子电介质42、第一侧电介质61以及第二侧电介质62中的至少一个被去除。
接着,对第二水平区间200B在电介质之间包括间隔的实施例进行后述。
如图14以及图15a、图15b以及图15c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的水平区间200包括第一水平区间200A以及第二水平区间200B。
第一水平区间200A为从垂直区间100延伸并第一电介质11和第二电介质12之间以及第二电介质12和第三电介质13之间通过直接的热熔粘合或者将焊接片80以及预浸料80中的任一个作为介质进行结合的区间。
第二水平区间200B为从第一水平区间200A延伸并第一电介质11和第二电介质12之间以及第二电介质12和第三电介质13之间没有热熔粘合或者用介质进行结合而被分离的区间。
如图14以及图15a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还包括第一子电介质41、第二子电介质42、第一侧电介质61以及第二侧电介质62。
第一子电介质41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子接地51,位于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二电介质12之间。
第二子电介质42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子接地52,位于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之间。
第一电介质11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接地31。
第三电介质13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三接地33。
第一侧电介质61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侧接地71,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上方。
第二侧电介质62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侧接地72,位于第三电介质13的下方。
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第一电介质11与第一子电介质41以及第一侧电介质61分离。
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第二电介质12与第一子电介质41以及第二子电介质42分离。
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第三电介质13与第二子电介质42以及第二侧电介质62分离。
此时,第一接地31、第三接地33、第一侧接地71以及第二侧接地72可以是如图15a所示包括全部,或者如图15b所示全部不包括,或者如图15c所示包括一个以上。
另外,虽未图示,第一接地31、第三接地33、第一侧接地71以及第二侧接地72为了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容易弯折,可以形成有网格形状的开口或者形成有周期性图案形状的开口以使接地的面积变小。
虽未图示,可以在第二水平区间200B的上方以及下方中的任一个以上接触有导电胶或者EMI屏蔽膜。
例如,在图5中,可以在第一子接地51的上面以及第二子电介质42的下面中的一个以上接触有导电胶或者EMI屏蔽膜。
如图43a、图43b以及图4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以下特征。
水平区间200设为一对对称。
在一对水平区间200的两侧分别设有垂直区间100。
此时,图43a以及图43b可以为图42的一对柔性电路板1各自的水平区间200连接的形状。
另外,图46可以为图24的一对柔性电路板1各自的水平区间200连接的形状。
如图44以及图4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如下特征。
一对水平区间200被垂直折叠以使侧面朝向上方,从而使位于最上方的信号线通过通孔而位置不发生改变。
一对水平区间200被垂直折叠以使侧面朝向上方,从而使位于最下方的信号线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从而调整信号传输长度以使位于最上方的信号线的信号传输长度和位于最下方的信号线的信号传输长度具有相同长度或者类似长度。
即,如图55所示,当一对水平区间200被垂直折叠以使侧面朝向上方时,位于最上方的第一信号线21的长度相比第三信号线23朝外侧弯折,因此第一信号线21的信号传输长度相比第三信号线23的信号传输长度变长。
其可以是使第三信号线23通过第三通孔H3而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在第三信号线23上加上第三通孔H3的长度,由此,调整信号传输长度以使第一信号线21和第三信号线23的信号传输长度具有相同长度或者类似长度。
如图47至图5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如下特征。
使在一对水平区间200中的一个中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信号线中的一个在一对水平区间200中的另一个中通过通孔而位置不发生改变,从而可以调整信号传输长度以与其它信号线的信号传输长度具有相同长度或者类似长度。
例如,如图47所示,在一对水平区间200中的一个中,第三信号线23通过第三通孔H3而位置发生改变,第一信号线21通过通孔而位置不发生改变,如图48所示,在一对水平区间200中的另一个中,第三信号线23通过通孔而位置不发生改变,第一信号线21通过第一通孔H1而位置发生改变。
即,在一对水平区间200中的一个中,在第三信号线23的长度上加上第三通孔H3的长度A1而第三信号线23的信号传输长度变长时,使第三信号线23在一对水平区间200中的另一中通过通孔而位置不发生改变,从而使第三信号线23的信号传输长度不变长,对于在一对水平区间200中的一个中通过通孔而位置不发生改变,从而信号传输长度没有变长的第一信号线21,在一对水平区间200中的另一个中,在第一信号线21的长度上加上第一通孔H1的长度A1,从而可以调整信号传输长度以使第三信号线23和第一信号线21的信号传输长度具有相同长度或者类似长度。
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第一信号线21的长度=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之前的第一信号线21的长度+第一通孔H1的长度A1
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第三信号线23的长度=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之前的第三信号线23的长度+第三通孔H3的长度A1
第一通孔H1的长度A1=第三通孔H3的长度A1
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第一信号线21的长度=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第三信号线23的长度
另外,如图49以及图50所示,可以在一对水平区间200中的一个中改变第一信号线21的位置,在一对水平区间200中的另一个中改变第三信号线23的位置,从而调整信号传输长度以使信号传输长度具有相同长度或者类似长度。
如图5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如下特征。
一对水平区间200被垂直折叠以使侧面朝向上方,从而配置在无线终端内部。
被垂直折叠的一对水平区间200的下方粘接在垂直竖立于无线终端内部的墙面上。
如图51至图5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如下特征。
在一对水平区间200以通过各自的通孔而信号线的位置发生改变的周围为起点,所述一对水平区间200的中间配置在无线终端内部以穿过电池5的上方或者下方。
图51以及图52示出穿过电池5的下方的情况,图53以及图54示出穿过电池5的上方的情况。
如图5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垂直区间100以及水平区间200的柔性电路板1配置在无线终端内部以使水平区间200穿过被折叠的无线终端的合页,从而可以有效使用在将无线终端多次折叠展开的动作中。

Claims (32)

1.一种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包括:
第一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一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二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垂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平行延伸的区间;
水平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或者所述第二信号线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从而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区间。
2.一种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包括:
第一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一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二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三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三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三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垂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平行延伸的区间;
水平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中的两个以上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从而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
第一水平区间,为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并所述信号线通过所述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
第二水平区间,从所述第一水平区间延伸以比所述第一水平区间的厚度薄或者在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形成间隔。
4.一种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包括:
第一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一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二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垂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平行延伸的区间;
水平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通过第一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从而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朝水平方向隔开的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第三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三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三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所述垂直区间,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平行延伸,
在所述水平区间,所述第三信号线通过第三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从而所述第三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朝水平方向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
第一水平区间,为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三通孔而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的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
第二水平区间,所述第一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三电介质中的任一个以上被去除以比所述第一水平区间的厚度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第一子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子接地,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
第二子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子接地,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
第一侧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侧接地,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上方;
第二侧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侧接地,位于所述第三电介质的下方,
在所述第二水平区间,第一子电介质、第二子电介质、第一侧电介质以及第二侧电介质中的至少一个被去除。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
第一水平区间,为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并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通过直接的热熔粘合或者将焊接片以及预浸料中的任一个作为介质进行结合的区间;
第二水平区间,为从所述第一水平区间延伸,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没有所述热熔粘合或者用所述介质进行结合而被分离的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第一子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子接地,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
第二子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子接地,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
第一侧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侧接地,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上方;
第二侧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侧接地,位于所述第三电介质的下方,
在所述第二水平区间,所述第一电介质与所述第一子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一侧电介质分离,
在所述第二水平区间,所述第三电介质与所述第二子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侧电介质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水平区间,所述第二电介质与所述第一子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子电介质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
第一水平区间,为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并形成有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三通孔的区间;
第二水平区间,为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三通孔而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的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
所述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第一接地,在所述垂直区间以及所述第一水平区间接触所述第一电介质的所述第一信号线所接触的同一面以形成在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周围;
第二接地,在所述垂直区间以及所述第一水平区间接触所述第二电介质的所述第二信号线所接触的同一面以形成在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周围;
第三接地,在所述垂直区间以及所述第一水平区间接触所述第三电介质的所述第三信号线所接触的同一面以形成在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周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接地通孔,被垂直贯穿以在形成有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三通孔的周围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地、所述第二接地以及所述第三接地。
13.一种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包括:
第一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一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二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三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三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三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垂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平行延伸的区间;
水平区间,为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分别通过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从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朝水平方向隔开的区间。
14.一种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包括:
第一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一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二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三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三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三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垂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平行延伸的区间;
水平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分别通过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三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从而与所述第三信号线朝水平方向隔开的区间。
15.一种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包括:
第一电介质,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一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二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三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下方,在上面或者下面接触有第三信号线,具备比所述第三信号线扩张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一子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具备与所述第二电介质相对应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二电介质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子电介质,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具备与所述第二电介质相对应的宽度,沿着所述第二电介质的延伸方向延伸;
垂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并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平行延伸的区间;
水平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分别通过第一通孔以及第三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一子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或者接触所述第二子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从而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朝水平方向隔开的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水平区间,所述第一电介质、所述第二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三电介质的水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线朝水平方向隔开的宽度。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
第1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
第1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1A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1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1B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朝所述第1A延伸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第1A延伸区间延伸的区间;
第1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1B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1B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1A变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通过第一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的区间;
第1C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第1A变更区间朝与所述第1B延伸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区间还包括:
第2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二信号线从所述垂直区间朝与所述垂直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区间还包括:
第3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
第3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所述第3A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3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3B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以朝所述第3A延伸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第3A延伸区间延伸的区间;
第3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所述第3B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3B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3A变更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通过第三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的区间;
第3C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第3A变更区间朝与所述第3B延伸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2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
第1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
第1B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朝由所述第1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第1A弯折区间延伸的区间;
第1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1B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1B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1A变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通过第一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的区间;
第1C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第1A变更区间朝与所述第1B延伸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2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二信号线从所述垂直区间朝与所述垂直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3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
第3B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以朝由所述第3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第3A弯折区间延伸的区间;
第3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所述第3B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3B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3A变更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通过第三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以接触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上面或者下面的区间;
第3C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第3A变更区间朝与所述第3B延伸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2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
第1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朝以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
第1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1A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1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1A变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通过第一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
第1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1A变更区间朝与所述第1A延伸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
第2A弯折区间,所述第二信号线为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
第2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二信号线从所述第2A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2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2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
第3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
第3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所述第3A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3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3A变更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三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
第3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所述第3A变更区间朝与所述第3A延伸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2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
第1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
第1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1A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1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1A变更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
第1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1A变更区间朝与所述第1A延伸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1B弯折区间,为以朝所述第1B延伸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第2B延伸区间延伸的区间;
第1C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1B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1B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
第2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二信号线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
第2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二信号线从所述第2A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2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2B弯折区间,为以朝所述第2A延伸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第2A延伸区间延伸的区间;
第2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二信号线从所述第2B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2B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区间包括:
第3A弯折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以朝所述垂直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垂直区间延伸的区间;
第3A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所述第3A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3A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3A变更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三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区间;
第3B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所述第3A变更区间朝与所述第3A延伸区间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第3B弯折区间,为以朝所述第3B延伸区间的水平方向弯折的方式从所述第3B延伸区间延伸的区间;
第3C延伸区间,为所述第三信号线从所述第3B弯折区间朝由所述第3B弯折区间弯折的方向延伸的区间。
2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水平区间的上方以及下方中的任一个以上接触有导电胶或者EMI屏蔽膜。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区间设为一对对称,
在所述一对水平区间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垂直区间。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水平区间以通过各自的通孔而信号线的位置发生改变的周围为起点,所述一对水平区间的中间配置在无线终端内部以穿过电池的上方或者下方。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使在所述一对水平区间中的一个上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的信号线中的一个在所述一对水平区间中的另一个上通过通孔而位置不发生改变,从而调整信号传输长度以具有与其它信号线的信号传输长度相同的长度或者类似的长度。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水平区间被垂直折叠以使侧面朝向上方并配置在无线终端内部,
所述被垂直折叠的所述一对水平区间的下方粘接在垂直竖立于所述无线终端内部的墙面上。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水平区间被垂直折叠以使侧面朝向上方,从而使位于最上方的信号线通过通孔而位置不发生改变,
所述一对水平区间被垂直折叠以使侧面朝向上方,从而使位于最下方的信号线通过通孔而位置发生改变,
从而调整信号传输长度以使位于所述最上方的信号线的信号传输长度和位于所述最下方的信号线的信号传输长度具有相同长度或者类似长度。
CN202080019976.7A 2019-04-12 2020-03-31 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 Pending CN1135578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43287 2019-04-12
KR20190043287 2019-04-12
KR1020190061286A KR20200120450A (ko) 2019-04-12 2019-05-24 수직구간 및 수평구간이 형성된 연성회로기판
KR10-2019-0061286 2019-05-24
PCT/KR2020/004430 WO2020209538A1 (ko) 2019-04-12 2020-03-31 수직구간 및 수평구간이 형성된 연성회로기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7800A true CN113557800A (zh) 2021-10-26

Family

ID=73034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9976.7A Pending CN113557800A (zh) 2019-04-12 2020-03-31 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00120450A (zh)
CN (1) CN11355780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66495B1 (ko) * 2021-05-03 2022-02-23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전원 전송 라인을 포함하는 연성회로기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120450A (ko) 2020-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4941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for mobile platforms
US8344821B2 (en)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line printed circuit board layout based on eye diagram parameters
CN205428702U (zh) 电容器内置电子器件
US8609996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layout method thereof
CN101965096A (zh) 软性电路板
EP3917292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01594732A (zh) 电路板
CN108141952A (zh) 弯曲耐久性被改善的柔性电路板
US20090086452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7968802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differential traces
CN208210411U (zh) 柔性电路板
CN113557800A (zh) 形成有垂直区间以及水平区间的柔性电路板
CN101316480B (zh) 印刷电路基板
CN107278027A (zh) 电路板及移动终端
US20070235832A1 (en) Ground layer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05101642B (zh) 一种增加多层pcb板金属箔面积的方法及多层pcb板
JP2013004728A (ja) 配線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054141A (zh) 扁平电缆及电子设备
US7110741B2 (en) Radiofrequency unit
CN113287225A (zh) 信号传输装置
CN102769993B (zh) 电路板
US20220151064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vertical section and horizontal section
CN106455300B (zh) 电路板及移动终端
US9847564B2 (en) Slow-wave transmission line formed in a multi-layer substrate
CN111508356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