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2693A -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2693A
CN113552693A CN202110432989.3A CN202110432989A CN113552693A CN 113552693 A CN113552693 A CN 113552693A CN 202110432989 A CN202110432989 A CN 202110432989A CN 113552693 A CN113552693 A CN 113552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group
imaging
imaging lens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29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富冈领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52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26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2Telephoto objectives, i.e. systems of the type + - in which the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vertex to the image plane is less than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element being a compound optical element, e.g. cemented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1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及具备该成像镜头的摄像装置,所述成像镜头的结构小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有利于快速对焦。成像镜头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及第3透镜组。在对焦时,仅第2透镜组移动。成像镜头满足与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成像镜头的焦距f和第3透镜组的焦距f3相关的条件式:‑0.5<f/f3<0.38。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数码相机等的成像镜头,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下述专利文献2及下述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透镜系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96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0993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021341号公报
近年来,需要一种结构小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有利于快速对焦的成像镜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及具备该成像镜头的摄像装置,所述成像镜头的结构小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有利于快速对焦。
本发明的成像镜头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及第3透镜组,在对焦时,第1透镜组及第3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第2透镜组移动,在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且将第3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3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满足
-0.5<f/f3<0.38 (1)
所表示的条件式(1)。
本发明的成像镜头优选满足
-0.4<f/f3<0.3 (1-1)
所表示的条件式(1-1)。
第1透镜组从最靠物体侧向像侧依次连续地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在将第1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设为N1且将第2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设为N2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优选满足
1.6<N1<2.1 (2)
1.6<N2<2.1 (3)
所表示的条件式(2)及条件式(3)。并且,在满足条件式(2)及条件式(3)的基础上,所述成像镜头更优选满足
1.65<N1<2 (2-1)
所表示的条件式(2-1)。
在第1透镜组包括上述第1透镜及第2透镜的结构中,在将第1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1n且将第2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1p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优选满足
5<v1n-v1p<40 (4)
所表示的条件式(4)。
第1透镜组优选包括光圈。第1透镜组优选从最靠物体侧向像侧依次连续地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及光圈。
在将一个透镜成分设为一片单透镜或一组接合透镜的情况下,第3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成分可以构成为具有负屈光力。
第3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可以构成为凹面。
第2透镜组优选包括一片单透镜或一组接合透镜。
在将第2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优选满足
0.5<|f/f2|<2 (5)
所表示的条件式(5)。
在第2透镜组包括一片单透镜且第3透镜组包括一片正透镜和一片负透镜的结构中,在将第3透镜组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3p且将第3透镜组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3n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优选满足
5<v3n-v3p<38 (6)
所表示的条件式(6)。
在第2透镜组包括一片正透镜和一片负透镜且第3透镜组包括一片正透镜和一片负透镜的结构中,在将第2透镜组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2p、将第2透镜组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2n、将第3透镜组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3p、将第3透镜组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3n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优选满足
8<v2n-v2p<35 (7)
15<v3p-v3n<45 (8)
所表示的条件式(7)及条件式(8)。
第1透镜组具备:光圈;及至少一组接合透镜,该至少一组接合透镜配置得比光圈更靠像侧且包括负透镜和正透镜,在将第1透镜组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1cp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优选包括至少一片满足
70<v1cp<110 (9)
所表示的条件式(9)的正透镜。
在将第1透镜组的接合透镜的彼此接合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1cp且将第1透镜组的接合透镜的彼此接合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1cn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优选包括至少一组满足
50<v1cp-v1cn<85 (10)
所表示的条件式(10)的接合透镜。
在将第2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f且将第2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r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优选满足
-4<(R2r+R2f)/(R2r-R2f)<-0.5 (11)
所表示的条件式(11)。
在将第3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f且将第3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r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优选满足
-10<(R3r+R3f)/(R3r-R3f)<10 (12)
所表示的条件式(12)。
在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第2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设为β2且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第3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设为β3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优选满足
-7.5<(1-β22)×β32<-4 (13)
所表示的条件式(13)。
在将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将以第1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基准从基准至第1透镜组的像侧主点为止在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H且关于dH将比基准更靠物体侧的距离的符号设为负并将比基准更靠像侧的距离的符号设为正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优选满足
0.3<dH/f1<0.7 (14)
所表示的条件式(14)。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具备本发明的成像镜头。
另外,本说明书的“包括~”“包括~的”表示,除了所举出的结构要件以外,还可以包括实质上不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以及光圈、滤波器及盖玻璃等透镜以外的光学要件以及透镜凸缘、镜筒、成像元件及手抖校正机构等机构部分等。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具有正屈光力的~组”表示组整体具有正屈光力。同样地,“具有负屈光力的~组”表示组整体具有负屈光力。“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正透镜”及“正的透镜”的含义相同。“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负透镜”及“负的透镜”的含义相同。“~透镜组”并不限于包括多个透镜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仅包括一片透镜的结构。“整个系统”表示成像镜头。
“单透镜”表示未接合的一片透镜。但是,复合非球面透镜(球面透镜和形成于该球面透镜上的非球面形状的膜构成为一体而整体发挥一个非球面透镜的功能的透镜)作为一H透镜来使用而不视为接合透镜。除非另有说明,则与包括非球面的透镜相关的屈光力的符号、面形状及曲率半径设为在近轴区域中考虑。关于曲率半径的符号,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形状的面的曲率半径的符号设为正且将凸面朝向像侧的形状的面的曲率半径的符号设为负。
在条件式中所使用的“焦距”为近轴焦距。在条件式中所使用的值为在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以d线为基准时的值。在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d线”、“C线”、“F线”及“g线”为亮线。在本说明书中,d线的波长被视为587.56nm(纳米),C线的波长被视为656.27nm(纳米),F线的波长被视为486.13nm(纳米),g线的波长被视为435.84nm(纳米)。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及具备该成像镜头的摄像装置,所述成像镜头的结构小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有利于快速对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与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对应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成像镜头在各对焦状态下的结构和光束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各像差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各像差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各像差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各像差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各像差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各像差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5是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各像差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7是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各像差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9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9是实施例9的成像镜头的各像差图。
图20是表示实施例10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1是实施例10的成像镜头的各像差图。
图22是表示实施例11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3是实施例11的成像镜头的各像差图。
图2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正面侧的立体图。
图2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图1中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在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结构的剖视图。在图2中示出该成像镜头在各对焦状态下的结构和光束的剖视图。在图2中,在标有“无限远”的上段示出对焦于物体距离无限远的物体的状态,并在标有“近距离”的下段示出对焦于物体距离为21.8mm(毫米)的近距离物体的状态。以下,将物体距离无限远的物体称为无限远物体。在图2中示出轴上光束2及最大视角的光束3作为光束。图1及图2所示的例与后述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对应。在图1及图2中,左侧为物体侧,右侧为像侧。以下,主要参考图1并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进行说明。
在图1中示出假设将成像镜头适用于摄像装置并在成像镜头与像面Sim之间配置有平行平板状的光学部件PP的例。光学部件PP为假设成各种滤波器和/或盖玻璃等的部件。各种滤波器例如为低通滤波器、红外截止滤波器及截止特定波长区域的滤波器等。光学部件PP为不具有屈光力的部件,也可以为省略光学部件PP的结构。
该成像镜头沿着光轴Z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及第3透镜组G3。通过将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组设为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容易缩短透镜系统总长度,因此有利于小型化。
作为一例,图1的第1透镜组G1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负的透镜L11、正的透镜L12、孔径光圈St、负的透镜L13、负的透镜L14、正的透镜L15及正的透镜L16。并且,作为一例,图1的第2透镜组G2仅包括透镜L21的一片透镜,图1的第3透镜组G3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正的透镜L31及负的透镜L32这两片透镜。在图1的例中,透镜L14与透镜L15彼此接合,透镜L31与透镜L32彼此接合。图1的孔径光圈St表示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而不表示大小及形状。
该成像镜头为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对焦时,仅第2透镜组G2移动而第1透镜组G1及第3透镜组G3相对于像面Sim固定的内对焦方式的透镜系统。以下,将对焦时移动的透镜组称为对焦组。图1所示的第2透镜组G2的下侧的朝向右侧的箭头表示第2透镜组G2为对焦组,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对焦时,向像侧移动。通过采用内对焦方式,在对焦时,与物体距离无关地,能够使透镜系统总长度恒定。即使在拍摄近距离物体时,透镜系统总长度与拍摄远距离物体时相同,因此能够减少在拍摄近距离物体时被摄体与透镜系统彼此干涉的忧虑。并且,通过采用内对焦方式,容易实现对焦组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因此有利于快速对焦。
在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且将第3透镜组G3的焦距设为f3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构成为满足下述条件式(1)。通过将条件式(1)的对应值设为不成为下限以下,第3透镜组G3的负屈光力不会变得过强,因此能够抑制最大视角的主光线向像面Sim的入射角变大。通过将条件式(1)的对应值设为不成为上限以上,第3透镜组G3的正屈光力不会变得过强,因此有利于抑制像面弯曲,并且有利于缩短透镜系统总长度。为了获得更良好的特性,成像镜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
-0.5<f/f3<0.38 (1)
-0.4<f/f3<0.3 (1-1)
第1透镜组G1优选包括孔径光圈St。通过设为在第1透镜组内配置有孔径光圈St的结构,容易减小第1透镜组G1的透镜的外径,从而有利于小型化。
第1透镜组G1优选从最靠物体侧向像侧依次连续地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及孔径光圈St。通过将配置得比孔径光圈St更靠物体侧的透镜的片数设为仅为两片,容易减小比孔径光圈St更靠物体侧的透镜的外径,从而有利于小型化。并且,通过将负透镜及正透镜这两个配置得比孔径光圈St更靠物体侧,有利于各像差的校正。在图1的例中,透镜L11与第1透镜对应,透镜L12与第2透镜对应。
在第1透镜组G1包括孔径光圈St的情况下,第1透镜组G1优选具备至少一组接合透镜,所述接合透镜配置得比孔径光圈St更靠像侧且包括负透镜和正透镜。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有利于校正轴上色差。
第2透镜组G2优选包括一个透镜成分。另外,一个透镜成分表示一片单透镜或一组接合透镜。通过构成为使对焦组包括一片单透镜或一组接合透镜,容易实现对焦组的轻量化,因此有利于快速对焦。
在第2透镜组G2包括一片单透镜的情况下,与第2透镜组G2包括一组接合透镜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实现对焦组的轻量化,因此更有利于快速对焦。在第2透镜组G2包括一片正透镜与一片负透镜接合而构成的一组接合透镜的情况下,有利于抑制对焦时的色差的变动。
第3透镜组G3优选包括一片正透镜和一片负透镜。与第3透镜组G3仅包括负透镜的情况及第3透镜组G3仅包括正透镜的情况相比,通过使第3透镜组G3具有负透镜及正透镜这两个,有利于校正倍率色差。
第3透镜组G3优选包括一个透镜成分。在第3透镜组G3包括一片正透镜与一片负透镜接合而构成的一组接合透镜的情况下,有利于校正倍率色差。在第3透镜组G3包括一片单透镜的情况下,有利于小型化。
第3透镜组G3的最靠像侧的透镜成分可以构成为具有负屈光力。通过在第3透镜组G3的最靠像侧配置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成分,能够使从最靠像侧的透镜成分入射到像面Sim的轴外光束沿着远离光轴Z的方向射出。由此,能够减小最靠像侧的透镜成分的直径,并且容易构成为该轴外光束不被将成像镜头安装于摄像装置时所使用的卡口遮光。
第3透镜组G3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可以构成为凹面。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与在上述第3透镜组G3的最靠像侧配置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成分的情况相同地,避免基于卡口的遮光,并作为结果,有利于第3透镜组G3的最靠像侧的透镜成分的小径化。
接着,对与条件式相关的优选结构进行叙述。但是,成像镜头优选满足的条件式并不限定于以式的形式记载的条件式,还包括从优选及更优选的条件式中任意组合下限和上限而获得的所有条件式。
在第1透镜组G1在最靠物体侧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的结构中,在将第1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设为N1的情况下,成像镜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通过使条件式(2)的对应值不成为下限以下,即使在使第1透镜具有所需的负屈光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1透镜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变得过小,因此有利于校正像面弯曲的。通过使条件式(2)的对应值不成为上限以上,能够选择低分散材料作为第1透镜的材料,从而有利于色差校正。为了获得更良好的特性,成像镜头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1)。
1.6<N1<2.1 (2)
1.65<N1<2 (2-1)
在第1透镜组G1的从物体侧计第二片透镜为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的结构中,在将第2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设为N2的情况下,成像镜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通过使条件式(3)的对应值不成为下限以下,能够抑制第2透镜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变得过小,因此容易确保第2透镜的周边部的厚度。通过使条件式(3)的对应值不成为上限以上,能够选择低分散材料作为第2透镜的材料,从而有利于色差校正。为了获得更良好的特性,成像镜头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1)。
1.6<N2<2.1 (3)
1.8<N2<2 (3-1)
在第1透镜组G1从最靠物体侧向像侧依次连续地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的结构中,成像镜头优选同时满足条件式(2)及条件式(3)。并且,更优选在同时满足条件式(2)及条件式(3)的基础上满足条件式(2-1)及条件式(3-1)中的至少一个。
并且,在第1透镜组G1从最靠物体侧向像侧依次连续地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的结构中,成像镜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在条件式(4)中,将第1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1n且将第2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1p。通过使条件式(4)的对应值不成为下限以下,容易校正倍率色差。通过使条件式(4)的对应值不成为上限以上,能够抑制倍率色差的校正过度。为了获得更良好的特性,成像镜头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1)。
5<v1n-v1p<40 (4)
6<v1n-v1p<35 (4-1)
在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且将第2透镜组G2的焦距设为f2的情况下,成像镜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通过使条件式(5)的对应值不成为下限以下,第2透镜组G2的屈光力不会变得过弱,因此能够缩短对焦时的第2透镜组G2的移动量,由此有利于缩短透镜系统总长度。通过使条件式(5)的对应值不成为上限以上,第2透镜组G2的屈光力不会变得过强,因此有利于抑制对焦时的像差变动。为了获得更良好的特性,成像镜头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1)。
0.5<|f/f2|<2 (5)
0.7<|f/f2|<1.6 (5-1)
在第2透镜组G2包括一片单透镜且第3透镜组G3包括一片正透镜和一片负透镜的结构中,成像镜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在条件式(6)中,将第3透镜组G3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3p且将第3透镜组G3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3n。通过满足条件式(6),有利于良好的校正倍率色差。为了获得更良好的特性,成像镜头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1)。
5<v3n-v3p<38 (6)
9<v3n-v3p<35 (6-1)
在第2透镜组G2包括一片正透镜和一片负透镜且第3透镜组G3包括一片正透镜和一片负透镜的结构中,成像镜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及条件式(8)。在条件式(7)及条件式(8)中,将第2透镜组G2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2p、将第2透镜组G2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2n、将第3透镜组G3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3p、将第3透镜组G3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3n。通过满足条件式(7),有利于抑制对焦时的色差的变动。通过满足条件式(8),有利于良好的校正倍率色差。为了获得更良好的特性,成像镜头更优选在同时满足条件式(7)及条件式(8)的基础上满足条件式(7-1)及条件式(8-1)中的至少一个。
8<v2n-v2p<35 (7)
12<v2n-v2p<30 (7-1)
15<v3p-v3n<45 (8)
20<v3p-v3n<40 (8-1)
在第1透镜组G1具备孔径光圈St及配置得比孔径光圈St更靠像侧且包括负透镜和正透镜的至少一组接合透镜的结构中,成像镜头优选包括至少一片满足下述条件式(9)的正透镜。在条件式(9)中,将第1透镜组G1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1cp。通过满足条件式(9),有利于校正色差,尤其有利于良好的校正轴上色差。为了获得更良好的特性,成像镜头优选包括至少一片满足下述条件式(9-1)的正透镜。
70<v1cp<110 (9)
75<v1cp<105 (9-1)
在第1透镜组G1具备孔径光圈St及配置得比孔径光圈St更靠像侧且包括负透镜和正透镜的至少一组接合透镜的结构中,成像镜头优选包括至少一组满足下述条件式(10)的接合透镜。在条件式(10)中,将配置得比孔径光圈St更靠像侧的第1透镜组G1的接合透镜的彼此接合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1cp且将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1cn。通过满足条件式(10),有利于校正色差,尤其有利于良好的校正轴上色差。为了获得更良好的特性,成像镜头优选包括至少一组满足下述条件式(10-1)的接合透镜。
50<v1cp-v1cn<85 (10)
55<v1cp-v1cn<83 (10-1)
在将第2透镜组G2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f且将第2透镜组G2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r的情况下,成像镜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条件式(11)为与第2透镜组G2的形状系数相关的式。通过使条件式(11)的对应值不成为下限以下,有利于抑制对焦时的球面像差的变动。通过使条件式(11)的对应值不成为上限以上,有利于抑制对焦时的像面弯曲的变动。为了获得更良好的特性,成像镜头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1)。
-4<(R2r+R2f)/(R2r-R2f)<-0.5 (11)
-3.5<(R2r+R2f)/(R2r-R2f)<-1 (11-1)
在将第3透镜组G3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f且将第3透镜组G3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r的情况下,成像镜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2)。条件式(12)为与第3透镜组G3的形状系数相关的式。通过使条件式(12)的对应值不成为下限以下,有利于良好的校正球面像差。通过使条件式(12)的对应值不成为上限以上,有利于良好的校正像面弯曲。为了获得更良好的特性,成像镜头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2-1)。
-10<(R3r+R3f)/(R3r-R3f)<10 (12)
-6<(R3r+R3f)/(R3r-R3f)<1 (12-1)
在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第2透镜组G2的横向放大率设为β2且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第3透镜组G3的横向放大率设为β3的情况下,成像镜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3)。通过使条件式(13)的对应值不成为下限以下,能够抑制作为对焦组的第2透镜组G2在光轴方向上的每一移动量的像位置的变化量变得过大。通过使条件式(13)的对应值不成为上限以上,能够缩短对焦时的第2透镜组G2的移动量,因此有利于缩短透镜系统总长度。为了获得更良好的特性,成像镜头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3-1)。
-7.5<(1-β22)×β32<-4 (13)
-6.5<(1-β22)×β32<-4.5 (13-1)
在将第1透镜组G1的焦距设为f1且将以第1透镜组G1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基准从基准至第1透镜组G1的像侧主点为止在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H的情况下,成像镜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4)。另外,关于dH的符号,将比上述基准更靠物体侧的距离的符号设为负并将比上述基准更靠像侧的距离的符号设为正。作为一例,在图1中示出第1透镜组G1的像侧主点H和dH。通过使条件式(14)的对应值不成为下限以下,有利于抑制对焦时的像面弯曲的变动。这取决于以下所述的情况。如果条件式(14)的对应值成为下限以下,则第1透镜组G1的像侧主点H的位置更靠物体侧,因此第1透镜组G1的后焦距变短。这意味着第2透镜组G2的物点的位置更靠物体侧。为了使第2透镜组G2的像点保持恒定,要求加强第2透镜组G2的屈光力。若作为对焦组的第2透镜组G2的屈光力变强,则对焦时的像差变动变大,尤其对焦时的像面弯曲的变动变大。
通过使条件式(14)的对应值不成为上限以上,有利于抑制第1透镜组内的像侧的透镜的大径化,并且有利于抑制球面像差。
0.3<dH/f1<0.7 (14)
0.35<dH/f1<0.65 (14-1)
另外,图1所示的例为一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构成各透镜组的透镜的数量可以为与图1的例不同的数量。
各透镜组例如可以采用以下结构。第1透镜组G1能够构成为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双凹透镜、双凸透镜、孔径光圈St、凹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凹面朝向像侧的负透镜、双凸透镜及凸面朝向像侧的正透镜。
第2透镜组G2能够构成为包括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或者,第2透镜组G2能够构成为包括从物体侧依次接合有双凸透镜与双凹透镜的接合透镜。
第3透镜组G3能够构成为包括从物体侧依次接合有正透镜与负透镜的接合透镜。或者,第3透镜组G3能够构成为包括从物体侧依次接合有负透镜与正透镜的接合透镜。或者,第3透镜组G3能够构成为包括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
包括与条件式相关的结构在内,上述优选结构及能够实现的结构能够进行任意组合,优选根据所要求的规格适当选择性地采用。
接着,对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表示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示于图1中,其图示方法和结构如上所述,因此在此省略一部分的重复说明。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对焦时,仅第2透镜组G2沿着光轴Z向像侧移动,第1透镜组G1及第3透镜组G3相对于像面Sim固定。第1透镜组G1包括透镜L11~透镜L16这六片透镜和孔径光圈St。孔径光圈St配置于透镜L12与透镜L13之间。第2透镜组G2仅包括透镜L21。第3透镜组G3包括透镜L31~透镜L32这两H透镜。以上为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概要。
关于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将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1中,将规格及可变面间隔示于表2中,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3中。在表1中,在Sn一栏中示出将最靠物体侧的面设为第1面而随着朝向像侧逐一增加编号时的面编号,在R一栏中示出各面的曲率半径,在D一栏中示出各面和与其像侧相邻的面在光轴上的面间隔。在Nd一栏中示出各构成要件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在vd一栏中示出各构成要件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在表1中,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形状的面的曲率半径的符号设为正且将凸面朝向像侧的形状的面的曲率半径的符号设为负。在表1中还示出孔径光圈St及光学部件PP。在与孔径光圈St对应的面的面编号一栏中记载有面编号和(St)这一术语。表1的D的最下栏的值为表中的最靠像侧的面与像面Sim之间的间隔。在表1中,关于对焦时间隔发生变化的可变面间隔,使用了DD[]这一记号,在[]中标注该间隔的物体侧的面编号并记入于D一栏中。
在表2中示出焦距f、F值FNo.、最大总视角2ω及可变面间隔的各值。2ω一栏的(°)表示单位为度。关于焦距及最大总视角,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值。关于其他的项目,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值示于表述为“无限远”的一栏中,将对焦于物体距离为21.8mm(毫米)的近距离物体的状态的值示于表述为“近距离”的一栏中。另外,物体距离为从物体至第1透镜组G1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为止在光轴上的距离。表2所示的值为以d线为基准时的值。
在表1中,对非球面的面编号标注了*记号,在非球面的曲率半径一栏中记载有近轴的曲率半径的数值。在表3中,在Sn一栏中示出非球面的面编号,在KA及Am(m=4、6、8、10、12、14、16)一栏中示出关于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的数值。表3的非球面系数的数值的“E±n”(n:整数)表示“×10±n”。KA及Am为下式所表示的非球面式中的非球面系数。
Zd=C×h2/{1+(1-KA×C2×h2)1/2}+∑Am×hm
其中,
Zd:非球面深度(从高度h的非球面上的点下垂至与非球面顶点相切且与光轴Z垂直的平面的垂线的长度);
h:高度(从光轴Z至透镜面为止的距离);
C:近轴曲率半径的倒数;
KA、Am:非球面系数,
非球面式的∑表示与m相关的总和。
在各表的数据中,作为角度的单位使用了度,作为长度的单位使用了mm(毫米),光学系统既可以放大比例使用也可以缩小比例使用,因此也可以使用其他适当的单位。并且,在以下所示的各表中记载有以规定位数舍入的数值。
[表1]
实施例1
Sn R D Nd vd
*1 -49.8900 1.84 1.88202 37.22
*2 15.0845 2.75
3 17.5672 2.87 1.92286 18.90
4 -65.6410 3.84
5(St) 4.20
*6 -13.1524 1.44 1.95150 29.83
*7 -16.3514 0.87
8 -44.8434 1.00 1.95906 17.47
9 26.2592 6.14 1.49700 81.54
10 -12.4075 0.10
11 523.8062 4.63 1.77250 49.60
12 -15.0000 DD[12]
13 35.0371 0.70 2.00100 29.13
14 15.2214 DD[14]
15 49.4355 5.10 2.10420 17.02
16 -20.0772 1.11 2.05090 26.94
17 32.4055 21.81
18 2.85 1.51680 64.20
19 0.00
[表2]
实施例1
无限远 近距离
f 30.85 -
FNo. 3.51 3.83
2ω(°) 47.8 -
DD[12] 1.50 7.83
DD[14] 12.24 5.91
[表3]
实施例1
Sn 1 2 6 7
KA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A4 4.8700186E-04 4.9566970E-04 3.4285346E-04 5.0356942E-04
A6 -1.2524039E-05 -1.0689265E-05 -7.5942044E-07 8.3054269E-07
A8 2.2144266E-07 6.2146808E-08 -8.4110416E-09 1.1393320E-08
A10 -1.6569463E-09 2.9213132E-09 -2.4656423E-09 -2.1888758E-09
A12 -2.9686322E-11 -4.5072031E-11 2.5392972E-11 1.8267956E-11
A14 8.0926214E-13 -1.1534979E-12 1.3130562E-13 1.4751413E-13
A16 -5.4871611E-15 2.4153504E-14 -5.3654000E-16 -8.6852042E-19
在图3中示出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各像差图。在图3中,从左依次示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及倍率色差。在图3中,在标有“无限远”的上段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标有“近距离”的下段示出对焦于物体距离为21.8mm(毫米)的近距离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球面像差图中,分别由实线、长虚线、短虚线及点划线表示d线、C线、F线及g线下的像差。在像散图中,由实线表示弧矢方向上的d线下的像差,由短虚线表示子午方向上的d线下的像差。在畸变像差图中,由实线表示d线下的像差。在倍率色差图中,分别由长虚线、短虚线及点划线表示C线、F线及g线下的像差。球面像差图的FNo.表示F值,其他像差图的ω表示半视角。在图3中,示出与各图的纵轴上端对应的FNo.和ω的值。
除非另有说明,则与上述实施例1相关的各数据的记号、含义、记载方法、图示方法及近距离物体的物体距离在以下实施例中也相同,因此以下省略重复说明。
[实施例2]
将表示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示于图4中。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具有与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概要相同的结构。关于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将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4中,将规格及可变面间隔示于表5中,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6中,将各像差图示于图5中。在图5中,在上段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下段示出对焦于近距离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
[表4]
实施例2
Sn R D Nd vd
*1 -32.9654 1.50 1.85135 40.10
*2 19.1002 3.06
3 16.3865 2.73 1.95906 17.47
4 -360.9642 3.00
5(St) 4.20
*6 -13.6036 1.44 1.95150 29.83
*7 -15.0001 0.50
8 -39.4021 1.00 2.10420 17.02
9 28.2470 7.08 1.49700 81.54
10 -11.6921 0.10
11 6692.7887 4.58 1.75500 52.32
12 -15.0000 DD[12]
13 32.7072 0.70 1.95375 32.32
14 15.0000 DD[14]
15 113.1282 1.11 1.90043 37.37
16 15.1395 4.83 1.95906 17.47
17 50.4888 21.73
18 2.85 1.51680 64.20
19 0.00
[表5]
实施例2
无限远 近距离
f 30.57 -
FNo. 3.50 3.78
2ω(°) 48.6 -
DD[12] 1.50 8.15
DD[14] 13.09 6.44
[表6]
实施例2
Sn 1 2 6 7
KA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A4 1.0068072E-03 9.9896162E-04 2.7982966E-04 4.9921244E-04
A6 -3.6616398E-05 -2.5848697E-05 -4.0796298E-06 -2.3624885E-06
A8 1.2347323E-06 2.2701986E-07 4.9696020E-07 4.1496694E-07
A10 -3.4831930E-08 1.7965985E-08 -2.6345976E-08 -1.8233070E-08
A12 6.8285102E-10 -9.6820811E-10 4.5499473E-10 2.5057981E-10
A14 -7.7811635E-12 2.0457054E-11 6.1790325E-13 1.1272709E-12
A16 3.8105512E-14 -1.6440022E-13 -7.1075673E-14 -4.0739136E-14
[实施例3]
将表示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示于图6中。除了第3透镜组G3具有正屈光力的方面以外,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具有与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概要相同的结构。关于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将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7中,将规格及可变面间隔示于表8中,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9中,将各像差图示于图7中。在图7中,在上段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下段示出对焦于近距离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
[表7]
实施例3
Sn R D Nd vd
*1 -39.9300 1.50 1.69350 53.20
*2 15.0000 3.37
3 18.1918 2.63 1.92286 20.88
4 -81.2719 3.00
5(st) 4.20
*6 -13.4614 1.44 1.80610 40.73
*7 -15.0000 1.67
8 -23.7908 1.00 1.98613 16.48
9 38.8893 4.97 1.49700 81.54
10 -11.5847 0.10
11 23910.0224 4.54 1.83481 42.74
12 -14.9999 DD[12]
13 40.2266 0.70 2.00100 29.13
14 15.0000 DD[14]
15 -57.7386 1.11 1.75500 52.32
16 18.0869 6.60 1.85896 22.73
17 -72.8501 21.12
18 2.85 1.51680 64.20
19 0.00
[表8]
实施例3
无限远 近距离
f 30.89 -
FNo. 3.49 3.62
2ω(°) 49.2 -
DD[12] 1.50 8.19
DD[14] 12.74 6.05
[表9]
实施例3
Sn 1 2 6 7
KA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A4 4.4714088E-04 4.0468830E-04 2.6821123E-04 5.1191122E-04
A6 -1.5615669E-05 -1.2677685E-05 -1.0047025E-06 1.3165953E-06
A8 4.1506773E-07 1.3238055E-07 2.1100312E-07 1.4370890E-07
A10 -7.6869176E-09 2.9595909E-09 -1.4086352E-08 -7.9812603E-09
A12 6.7294383E-11 -1.1801299E-10 2.2172185E-10 6.7894349E-11
A14 2.0356341E-13 1.0898817E-12 -8.4032538E-14 1.2999462E-12
A16 -5.8944597E-15 1.2687969E-15 -1.5510424E-14 -1.7303065E-14
[实施例4]
将表示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示于图8中。除了第3透镜组G3具有正屈光力的方面以外,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具有与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概要相同的结构。关于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将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10中,将规格及可变面间隔示于表11中,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12中,将各像差图示于图9中。在图9中,在上段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下段示出对焦于近距离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
[表10]
实施例4
Sn R D Nd vd
*1 -74.9093 1.51 1.80139 45.45
*2 15.0000 4.44
3 24.3469 2.77 1.89286 20.36
4 -37.9748 3.17
5(St) 4.20
6 -13.0000 1.85 1.95375 32.32
7 -17.0777 0.50
8 94.5698 1.00 2.10420 17.02
9 17.6079 7.41 1.49700 81.54
10 -22.6664 0.10
*11 40.9761 4.46 1.72903 54.04
*12 -18.9513 DD[12]
13 42.7802 0.70 2.00100 29.13
14 15.6323 DD[14]
15 53.9943 4.30 1.98613 16.48
16 -37.4688 1.11 1.63980 34.47
17 24.4565 20.12
18 2.85 1.51680 64.20
19 0.00
[表11]
实施例4
无限远 近距离
f 30.58 -
FNo. 3.50 3.74
2ω(°) 47.8 -
DD[12] 1.50 8.60
DD[14] 13.00 5.90
[表12]
实施例4
Sn 1 2 11 12
KA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A4 4.9513673E-04 5.1070948E-04 -5.0278071E-05 -4.7735075E-06
A6 -1.4336499E-05 -1.1154994E-05 2.0210526E-07 8.9720488E-08
A8 3.0349421E-07 1.0643003E-07 -1.0746625E-08 -9.4578550E-09
A10 -3.2089040E-09 1.7580614E-09 -7.1777986E-11 -9.7421867E-12
A12 -2.4883589E-11 -5.7159460E-11 1.4612941E-12 4.3408532E-13
A14 1.0388309E-12 9.2715306E-14 4.3964308E-15 3.3658735E-16
A16 -7.9051067E-15 5.7177817E-15 -4.2641527E-16 -1.6719442E-16
[实施例5]
将表示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示于图10中。除了第3透镜组G3具有正屈光力的方面及第2透镜组G2包括透镜L21~透镜L22这两片透镜的方面以外,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具有与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概要相同的结构。关于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将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13中,将规格示于及可变面间隔示于表14中,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15中,将各像差图示于图11中。在图11中,在上段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下段示出对焦于近距离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
[表13]
实施例5
Sn R D Nd vd
*1 -76.1348 1.73 1.95150 29.83
*2 15.0001 3.19
3 18.0725 2.84 1.92286 20.88
4 -66.0410 3.00
5(St) 4.20
*6 -13.0001 1.44 1.95150 29.83
*7 -16.5923 1.06
8 -38.7778 1.00 1.92286 18.90
9 24.2741 5.39 1.49700 81.54
10 -12.3773 0.10
11 321.0749 4.67 1.80400 46.53
12 -15.0000 DD[12]
13 105.7274 2.87 2.10420 17.02
14 -48.1042 0.71 1.91082 35.25
15 15.5506 DD[15]
16 72.8761 1.10 1.80400 46.53
17 25.7022 4.05 1.48749 70.24
18 -183.2984 21.30
19 2.85 1.51680 64.20
20 0.00
[表14]
实施例5
无限远 近距离
f 30.24 -
FNo. 3.50 3.74
2ω(°) 48.6 -
DD[12] 1.50 7.43
DD[15] 11.99 6.06
[表15]
实施例5
Sn 1 2 6 7
KA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A4 4.7950080E-04 4.9649727E-04 2.97010703E-04 4.5267274E-04
A6 -1.2768788E-05 -1.2408547E-05 -7.3623094E-07 8.7334220E-07
A8 2.2581673E-07 1.4782551E-07 -3.6350826E-08 -2.5119411E-08
A10 -1.4474178E-09 1.1413604E-09 -1.3747205E-09 -1.0133429E-09
A12 -3.4512091E-11 -4.7074741E-11 1.7369773E-11 1.0990016E-11
A14 7.5137553E-13 -6.2725959E-13 2.0405753E-13 8.4017708E-14
A16 -4.0449003E-15 1.9481145E-14 -3.7613652E-15 -1.7827630E-16
[实施例6]
将表示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示于图12中。除了第2透镜组G2包括透镜L21~透镜L22这两片透镜的方面以外,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具有与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概要相同的结构。关于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将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16中,将规格及可变面间隔示于表17中,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18中,将各像差图示于图13中。在图13中,在上段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下段示出对焦于近距离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
[表16]
实施例6
Sn R D Nd vd
*1 -64.5719 1.92 1.88202 37.22
*2 15.0000 3.29
3 17.1827 2.89 1.85451 25.15
4 -68.0034 3.36
5(St) 4.20
*6 -13.4675 1.44 1.95150 29.83
*7 -16.2635 1.34
8 -35.6978 1.00 1.92286 20.88
9 23.8289 5.51 1.49700 81.54
10 -12.0465 0.10
11 273.9307 4.69 1.78800 47.37
12 -15.0001 DD[12]
13 74.3499 3.04 2.10420 17.02
14 -42.6291 0.71 1.95375 32.32
15 15.0000 DD[15]
16 258.8635 4.69 1.48749 70.24
17 -18.1519 1.10 1.81600 46.62
18 -62.7756 18.39
19 2.85 1.51680 64.20
20 0.00
[表17]
实施例6
无限远 近距离
f 31.22 -
FNo. 3.50 3.80
2ω(°) 47.2 -
DD[12] 1.50 7.30
DD[15] 13.00 7.20
[表18]
实施例6
Sn 1 2 6 7
KA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A4 4.6653916E-04 4.7809649E-04 2.7668107E-04 4.4873551E-04
A6 -1.2304628E-05 -1.1383025E-05 -3.1526450E-07 1.5184738E-06
A8 2.2964645E-07 1.0984164E-07 -2.3411177E-08 -2.5516607E-08
A10 -2.2792735E-09 1.5915980E-09 -2.9892902E-09 -1.6845313E-09
A12 -8.8886102E-12 -3.6617423E-11 3.7842314E-11 1.3725476E-11
A14 4.0832323E-13 -1.0568088E-12 1.8954014E-13 2.8227264E-13
A16 -2.2479098E-15 2.4136770E-14 -1.1887109E-15 -1.1082004E-15
[实施例7]
将表示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示于图14中。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具有与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概要相同的结构。关于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将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19中,将规格及可变面间隔示于表20中,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21中,将各像差图示于图15中。在图15中,在上段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下段示出对焦于近距离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
[表19]
实施例7
Sn R D Nd vd
*1 -34.3887 1.52 1.69350 53.20
*2 15.0000 2.30
3 17.2987 2.78 1.89286 20.36
4 -71.2257 2.84
5(st) 4.20
*6 -13.8926 3.00 1.80610 40.73
*7 -15.0000 0.50
8 -29.6707 1.00 2.10420 17.02
9 37.7240 6.23 1.43875 94.66
10 -11.0000 0.10
11 -454.0531 4.45 1.81600 46.62
12 -14.9999 DD[12]
13 34.4034 0.70 1.91082 35.25
14 15.0000 DD[14]
15 426.0337 1.11 2.05090 26.94
16 15.0000 5.20 2.10420 17.02
17 104.5220 20.86
18 2.85 1.51680 64.20
19 0.00
[表20]
实施例7
无限远 近距离
f 31.17 -
FNo. 3.49 3.72
2ω(°) 48.0 -
DD[12] 1.50 8.80
DD[14] 13.93 6.63
[表21]
实施例7
Sn 1 2 6 7
KA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A4 6.4700613E-04 6.1666034E-04 -1.8751975E-05 2.8918021E-04
A6 -2.3286621E-05 -2.0041120E-05 -4.4756989E-06 -9.9270820E-07
A8 6.2518974E-07 3.0347800E-07 3.2051659E-07 1.5664277E-07
A10 -9.0945153E-09 3.7338917E-09 -8.6836156E-09 -3.8562553E-09
A12 -4.5966648E-11 -3.0068723E-10 -3.1960964E-10 -4.4144242E-11
A14 3.5302045E-12 5.3973200E-12 2.0533008E-11 3.5014115E-12
A16 -3.3846493E-14 -3.0028815E-14 -3.0659933E-13 -4.5253572E-14
[实施例8]
将表示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示于图16中。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具有与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概要相同的结构。关于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将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22中,将规格及可变面间隔示于表23中,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24中,将各像差图示于图17中。在图17中,在上段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下段示出对焦于近距离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
[表22]
实施例8
Sn R D Nd vd
*1 -32.1160 1.52 1.85135 40.10
*2 19.2455 3.12
3 16.4031 2.73 1.95906 17.47
4 -343.6089 3.00
5(St) 4.20
*6 -13.6458 1.44 1.95150 29.83
*7 -15.0001 0.50
8 -39.1819 1.00 2.10420 17.02
9 27.8315 7.10 1.49700 81.54
10 -11.6736 0.10
11 3882.5693 4.58 1.75500 52.32
12 -15.0000 DD[12]
13 32.6851 0.70 1.95375 32.32
14 15.0001 DD[14]
15 114.7218 1.11 1.90043 37.37
16 15.0206 4.00 1.95906 17.47
17 51.3398 22.55
18 2.85 1.51680 64.20
19 0.00
[表23]
实施例8
无限远 近距离
f 30.53 -
FNo. 3.50 3.78
2ω(°) 48.8 -
DD[12] 1.50 8.06
DD[14] 13.01 6.45
[表24]
实施例8
Sn 1 2 6 7
KA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A4 1.0098274E-03 1.0030225E-03 2.7638047E-04 4.9755792E-04
A6 -3.6799338E-05 -2.6520142E-05 -3.9704334E-06 -2.1885206E-06
A8 1.2419018E-06 2.7913087E-07 4.9361998E-07 4.1050351E-07
A10 -3.4763597E-08 1.6248232E-08 -2.6734232E-08 -1.8544479E-08
A12 6.6909886E-10 -9.6237487E-10 4.8348746E-10 2.7045010E-10
A14 -7.4169785E-12 2.1280573E-11 9.3699637E-15 7.8257645E-13
A16 3.5051332E-14 -1.7683301E-13 -6.8028293E-14 -3.9625027E-14
[实施例9]
将表示实施例9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示于图18中。除了第2透镜组G2包括透镜L21~透镜L22这两片透镜的方面及第3透镜组G3仅包括透镜L31这一片透镜的方面以外,实施例9的成像镜头具有与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概要相同的结构。关于实施例9的成像镜头,将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25中,将规格及可变面间隔示于表26中,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27中,将各像差图示于图19中。在图19中,在上段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下段示出对焦于近距离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
[表25]
实施例9
Sn R D Nd vd
*1 -49.5824 2.05 1.88202 37.22
*2 15.0471 2.86
3 19.0059 3.28 1.76182 26.52
4 -27.8262 4.05
5(st) 4.20
*6 -13.4817 1.59 1.95150 29.83
*7 -15.9723 0.50
8 -36.5253 1.00 1.92286 20.88
9 29.4758 6.50 1.43875 94.66
10 -11.8166 0.22
11 3545.4494 4.57 1.72916 54.68
12 -15.0394 DD[12]
13 40.7393 2.90 1.98613 16.48
14 -184.1466 0.71 1.95375 32.32
15 15.0001 DD[15]
16 35.7410 1.20 1.48749 70.24
17 27.3588 21.67
18 2.85 1.51680 64.20
19 0.00
[表26]
实施例9
无限远 近距离
f 31.55 -
FNo. 3.52 3.83
2ω(°) 46.6 -
DD[12] 1.50 9.13
DD[15] 13.35 5.72
[表27]
实施例9
Sn 1 2 6 7
KA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A4 3.9790571E-04 4.1841533E-04 2.9642567E-04 4.2978301E-04
A6 -1.0171476E-05 -9.0162694E-06 -5.6382060E-07 8.7928350E-07
A8 1.8028661E-07 5.2177800E-08 -1.0919051E-08 -2.8637486E-09
A10 -1.4067896E-09 3.1301232E-09 -1.8507702E-09 -1.3899860E-09
A12 -2.2814880E-11 -7.3651672E-11 1.0563231E-11 6.0352072E-12
A14 6.1433666E-13 -4.5160923E-13 2.8766649E-13 2.0465270E-13
A16 -3.8662350E-15 1.9511796E-14 -1.3720703E-15 -3.0795803E-16
[实施例10]
将表示实施例10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示于图20中。除了第2透镜组G2包括透镜L21~透镜L22这两片透镜的方面以外,实施例10的成像镜头具有与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概要相同的结构。关于实施例10的成像镜头,将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28中,将规格及可变面间隔示于表29中,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30中,将各像差图示于图21中。在图21中,在上段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下段示出对焦于近距离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
[表28]
实施例10
Sn R D Nd vd
*1 -111.2778 1.50 1.85135 40.10
*2 15.0001 3.32
3 17.8218 3.16 1.64769 33.79
4 -32.0694 3.40
5(St) 4.20
*6 -13.0001 1.73 1.95150 29.83
*7 -17.6666 1.61
8 -31.8980 1.00 1.86966 20.02
9 45.5630 5.39 1.49700 81.54
10 -11.7704 0.10
11 -384.0512 4.37 1.81600 46.62
12 -15.5910 DD[12]
13 161.2653 2.91 1.98613 16.48
14 -39.4883 0.71 1.74400 44.79
15 15.0000 DD[15]
16 89.7975 4.95 1.58913 61.13
17 -16.2054 1.10 2.00069 25.46
18 -114.7094 18.39
19 2.85 1.51680 64.20
20 0.00
[表29]
实施例10
无限远 近距离
f 31.74 -
FNo. 3.50 3.81
2ω(°) 46.2 -
DD[12] 1.50 8.09
DD[15] 12.81 6.22
[表30]
实施例10
Sn 1 2 6 7
KA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A4 4.5935826E-04 4.6606745E-04 3.4710853E-04 4.8983577E-04
A6 -1.4128910E-05 -1.2208651E-05 -1.7100394E-06 6.3200612E-07
A8 2.8218522E-07 6.7455835E-08 -6.8000733E-08 -5.6743247E-08
A10 -2.6627837E-09 4.9251921E-09 -2.2797910E-09 -1.2213018E-09
A12 -2.3801046E-11 -1.0524455E-10 5.6771050E-11 2.6993023E-11
A14 7.9328790E-13 -8.3715968E-13 -1.1018988E-13 6.4314244E-14
A16 -4.9898881E-15 2.9261964E-14 -5.4663709E-15 -2.2385052E-15
[实施例11]
将表示实施例11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的剖视图示于图22中。除了第3透镜组G3具有正屈光力的方面以外,实施例11的成像镜头具有与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概要相同的结构。关于实施例11的成像镜头,将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31中,将规格及可变面间隔示于表32中,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33中,将各像差图示于图23中。在图23中,在上段示出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在下段示出对焦于近距离物体的状态的各像差图。
[表31]
实施例11
Sn R D Nd vd
*1 -29.0022 1.50 1.72903 54.04
*2 16.6738 2.53
3 17.0996 2.75 1.86966 20.02
4 -66.3155 3.17
5(St) 4.20
*6 -13.1791 3.00 1.85135 40.10
*7 -11.8426 0.51
8 -22.7961 1.00 2.00272 19.32
9 42.9660 5.95 1.41390 100.82
10 -11.0000 0.10
11 1204.0439 4.36 1.75500 52.32
12 -14.9999 DD[12]
13 40.3340 2.28 2.05090 26.94
14 14.9999 DD[14]
15 -496.9044 1.11 1.85150 40.78
16 17.4486 5.53 1.95906 17.47
17 337.4772 18.39
18 2.85 1.51680 64.20
19 0.00
[表32]
实施例11
无限远 近距离
f 30.90 -
FNo. 3.62 3.96
2ω(°) 48.6 -
DD[12] 1.50 8.10
DD[14] 14.32 7.72
[表33]
实施例11
Sn 1 2 6 7
KA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1.0000000E+00
A4 7.9009414E-04 7.5148841E-04 -1.4016310E-04 1.7845923E-04
A6 -3.3215940E-05 -2.7142729E-05 -3.1693013E-06 -1.6139836E-07
A8 1.2725990E-06 6.2505233E-07 4.1832590E-07 1.5215469E-07
A10 -3.8569418E-08 -2.4967885E-09 -1.5131492E-08 -2.2012549E-09
A12 7.7202591E-10 -4.1177600E-10 9.6502373E-11 -7.1359385E-11
A14 -8.7011268E-12 1.2470919E-11 8.0924527E-12 3.3621663E-12
A16 4.1291232E-14 -1.1709218E-13 -1.6545061E-13 -3.9260980E-14
在表34中示出实施例1~实施例11的成像镜头的条件式(1)~条件式(14)的对应值。实施例1~实施例11以d线为基准波长。在表34中示出d线基准下的值。
[表34]
Figure BDA0003031074640000321
实施例1~实施例11的成像镜头的结构小且为对焦组包括一片或两片透镜的结构,因此有利于快速对焦。实施例1~实施例11的成像镜头不仅在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而且在对焦于近距离物体的状态下也能够良好地校正各像差而保持高光学性能。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进行说明。在图24及图25中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相机30的外观图。图24表示从正面侧观察相机30的立体图,图25表示从背面侧观察相机30的立体图。相机30为所谓的无反式数码相机,其能够拆卸自如地安装可更换镜头20。可更换镜头20构成为包括容纳于镜筒内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1。
相机30具备相机主体31,并且在相机主体3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快门按钮32及电源按钮33。并且,在相机主体31的背面上设置有操作部34、操作部35及显示部36。显示部36能够显示所拍摄的图像及在拍摄前的视角内存在的图像。
在相机主体31的正面中央部设置有来自摄影对象的光所入射的摄影开口,在与该摄影开口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卡口37,可更换镜头20经由卡口37安装于相机主体31。
在相机主体31内设置有输出与由可更换镜头20形成的被摄体像对应的摄像信号的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或CMOS(Complemen 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成像元件、对从该成像元件输出的摄像信号进行处理而生成图像的信号处理电路及用于记录该生成的图像的记录介质等。在相机30中,能够通过按压快门按钮32来拍摄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并且将通过该拍摄而获得的图像数据记录在上述记录介质中。
以上,举出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各透镜的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及非球面系数等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例中所示出的值,能够采用其他值。
并且,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例,例如,能够设为除了无反式以外的相机、胶片相机及摄像机等各种方式。
符号说明
1-成像镜头,2-轴上光束,3-最大视角的光束,20-可更换镜头,30-相机,31-相机主体,32-快门按钮,33-电源按钮,34、35-操作部,36-显示部,37-卡口,dH-从第1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至第1透镜组的像侧主点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G1-第1透镜组,G2-第2透镜组,G3-第3透镜组,H-第1透镜组的像侧主点,L11~L16、L21~L22、L31~L32-透镜,PP-光学部件,Sim-像面,St-孔径光圈,Z-光轴。

Claims (20)

1.一种成像镜头,其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及第3透镜组,
在对焦时,所述第1透镜组及所述第3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所述第2透镜组移动,
在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且将所述第3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3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满足
-0.5<f/f3<0.38 (1)
所表示的条件式(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所述第1透镜组从最靠物体侧向像侧依次连续地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
在将所述第1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设为N1且将所述第2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设为N2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满足
1.6<N1<2.1 (2)
1.6<N2<2.1 (3)
所表示的条件式(2)及条件式(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在将所述第1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1n且将所述第2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1p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满足
5<v1n-v1p<40 (4)
所表示的条件式(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所述第1透镜组包括光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所述第1透镜组从最靠物体侧向像侧依次连续地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及光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在将一个透镜成分设为一片单透镜或一组接合透镜的情况下,
所述第3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成分具有负屈光力。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所述第3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凹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所述第2透镜组包括一片单透镜或一组接合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在将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满足
0.5<|f/f2|<2 (5)
所表示的条件式(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所述第2透镜组包括一片单透镜,
所述第3透镜组包括一片正透镜和一片负透镜,
在将所述第3透镜组的所述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3p且将所述第3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没为v3n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满足
5<v3n-v3p<38 (6)
所表示的条件式(6)。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所述第2透镜组包括一片正透镜和一片负透镜,
所述第3透镜组包括一片正透镜和一片负透镜,
在将所述第2透镜组的所述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2p、将所述第2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2n、将所述第3透镜组的所述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3p、将所述第3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3n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满足
8<v2n-v2p<35 (7)
15<v3p-v3n<45 (8)
所表示的条件式(7)及条件式(8)。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所述第1透镜组具备:
光圈;及
至少一组接合透镜,该至少一组接合透镜配置得比所述光圈更靠像侧且包括负透镜和正透镜,
在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接合透镜的所述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1cp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包括至少一片满足
70<v1cp<110 (9)
所表示的条件式(9)的正透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在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接合透镜的彼此接合的所述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1cp且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所述接合透镜的彼此接合的所述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1cn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包括至少一组满足
50<v1cp-v1cn<85 (10)
所表示的条件式(10)的接合透镜。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在将所述第2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f且将所述第2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r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满足
-4<(R2r+R2f)/(R2r-R2f)<-0.5 (11)
所表示的条件式(11)。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在将所述第3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f且将所述第3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r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满足
-10<(R3r+R3f)/(R3r-R3f)<10 (12)
所表示的条件式(12)。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在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所述第2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设为β2且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所述第3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设为β3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满足
-7.5<(1-β22)×β32<-4 (13)
所表示的条件式(13)。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在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将以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基准从所述基准至所述第1透镜组的像侧主点为止在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H且关于dH将比所述基准更靠物体侧的距离的符号设为负并将比所述基准更靠像侧的距离的符号设为正的情况下,所述成像镜头满足
0.3<dH/f1<0.7 (14)
所表示的条件式(14)。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所述成像镜头满足
-0.4<f/f3<0.3 (1-1)
所表示的条件式(1-1)。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所述成像镜头满足
1.65<N1<2 (2-1)
所表示的条件式(2-1)。
20.一种摄像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
CN202110432989.3A 2020-04-23 2021-04-21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Pending CN1135526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6929 2020-04-23
JP2020076929A JP7376421B2 (ja) 2020-04-23 2020-04-23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2693A true CN113552693A (zh) 2021-10-26

Family

ID=78101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2989.3A Pending CN113552693A (zh) 2020-04-23 2021-04-21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33512A1 (zh)
JP (2) JP7376421B2 (zh)
CN (1) CN11355269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550851A (ja) 2021-11-01 2023-12-06 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 光学系、及び光学系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KR20230162717A (ko) 2022-05-05 2023-11-28 베이징 시아오미 모바일 소프트웨어 컴퍼니 리미티드 광학 시스템, 및 광학 시스템을 구비한 촬영 장치
CN117355781A (zh) 2022-05-05 2024-01-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以及具备光学系统的拍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3697A (ja) * 1999-07-16 2001-02-09 Canon Inc リヤーフォーカス式のズームレンズ
US7796344B2 (en) * 2008-04-02 2010-09-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Zoom lens system, interchangeable lens apparatus and camera system
JP2009251432A (ja) 2008-04-09 2009-10-29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用対物光学系
JP6220601B2 (ja) * 2013-08-22 2017-10-25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526992B2 (ja) * 2015-03-24 2019-06-05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撮影レンズおよび撮影装置
JP6587052B2 (ja) * 2015-03-30 2019-10-09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式レンズ
KR102436510B1 (ko) * 2017-06-30 2022-08-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옵티칼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JP6797770B2 (ja) * 2017-09-14 2020-12-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33512A1 (en) 2021-10-28
JP7376421B2 (ja) 2023-11-08
JP2023178472A (ja) 2023-12-14
JP2021173847A (ja) 2021-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38812B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7092083B (zh)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11830694B (zh)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09557646B (zh)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10873952B (zh)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11505798B (zh)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13552693A (zh)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US11280980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four lens groups
CN109425971B (zh)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13341536A (zh)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15407498A (zh)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10780430B (zh)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13721354A (zh)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10632746B (zh)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10208959B (zh)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13267876A (zh)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11221102B (zh)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07894648B (zh)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10967810A (zh)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14967049A (zh)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12394495A (zh)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14080557A (zh)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10543000B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13917652A (zh)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13406772A (zh)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