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2512B -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2512B
CN113552512B CN202110841928.2A CN202110841928A CN113552512B CN 113552512 B CN113552512 B CN 113552512B CN 202110841928 A CN202110841928 A CN 202110841928A CN 113552512 B CN113552512 B CN 1135525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rotating shaft
hole
rotating
press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419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52512A (zh
Inventor
马晓鹏
齐玉宁
杨晓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8419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525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52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2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52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2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减震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架、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减震座上的用于为所述旋转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缓冲机构对。本发明的旋转装置能够满足多姿态的核磁共振设备需要提供往复旋转驱动的应用需求,可提供强大的旋转动力;本发明通过缓冲机构对能提供辅助的转矩,从而降低所需的起动转矩,既能实现软起动、降低对设备、电机的负面影响,又能借助转轴、磁体、检查床的惯性收集储存能量用于起动时提供辅助的转矩,保护了设备又减小了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磁共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常用的核磁共振设备通常磁体是保持相对固定的,患者只能平躺进行检查,而不能站立进行检查。从而限制了核磁共振设备的应用拓展,同时也无法满足一些患者希望进行站姿检查来减小压迫感的需求。例如,站立姿下的MRI成像在血流灌注、脊柱成像等领域的临床研究上有突出的意义,如常见的“椎间盘突出”的站立姿MRI评估。正因如此,双姿态(站姿、卧姿)核磁共振设备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技术中也公开了一些产品,例如申请号为200480043496.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磁共振装置,其通过使磁体、台子一起来回转动,能实现双姿态检查功能。
双姿态核磁共振设备要求磁体、检查床等设备能来回转动,以使其在站姿、卧姿之间来回切换,但磁体等设备质量很大,又需要来回转动,故对实现设备旋转的驱动机构具有较高的要求,该驱动机构需要提供强大的旋转力矩,且能适应往复旋转驱动的要求。上述申请号为200480043496.5的专利并未公开具体的旋转驱动机构,现有技术中也缺少可靠的方案。
所以现在有必要提供一种能适应多姿态的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减震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架、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减震座上的用于为所述旋转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缓冲机构对;
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接有轴套,所述旋转机构的转轴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轴套内;
所述缓冲机构对包括对称布置于所述转轴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两个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撑板上的缓冲孔、沿竖直方向可滑动插设在所述缓冲孔内的顶杆、设置在所述顶杆的底端和缓冲孔的底部内壁之间的缓冲弹簧以及可转动连接在所述顶杆的上端的缓冲滚轮;
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两个缓冲机构分别配合的第一缓冲压块和第二缓冲压块,所述转轴绕第一方向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缓冲压块将处于所述转轴的第一侧的缓冲机构的缓冲滚轮压入对应的缓冲孔内;所述转轴绕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缓冲压块将处于所述转轴的第二侧的缓冲机构的缓冲滚轮压入对应的缓冲孔内,所述转轴从第一极限位置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的过程中,所述转轴旋转角度范围可调。
优选的是,所述缓冲孔的内壁上固接有导向套,所述顶杆可滑动插设在所述导向套中部的第一导向孔内。
优选的是,所述顶杆的上下部外周分别固定套设有上限位环和下限位环,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与所述下限位环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缓冲孔的底部内壁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缓冲滚轮被完全压入所述缓冲孔内时,所述上限位环与所述导向套的上表面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缓冲压块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缓冲压块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垂直。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板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弧形槽。
优选的是,所述转轴上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盘,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减震座上的电机以及固定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盘,所述主动齿轮盘与所述从动齿轮盘啮合。
优选的是,所述减震座通过若干减震支柱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减震支柱包括处于中间的柱状部以及对称连接在所述柱状部的上下两端的两锥体部,所述锥体部的内端与所述柱状部连接,所述锥体部的外端的直径大于锥体部的内端的直径。
优选的是,所述减震支柱内沿垂直方向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贯穿插设有导向轴,所述通孔包括处于中部的小孔段和处于所述小孔段两端的大孔段;
所述导向轴和小孔段之间设置有橡胶套。
优选的是,所述导向轴的上下两端均套设有压簧,所述压簧的内端与所述大孔段的底部内壁连接;
所述减震座和底座上均开设有供所述导向轴插入的第二导向孔。
优选的,所述转轴前端设置一安装盘,磁体和检查床安装在所述安装盘前端面上;所述转轴前端面上设置有直线丝杠,所述直线丝杠两侧的所述转轴前端面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安装盘后端面上对应开设有导轨槽,所述安装盘后端面与所述直线丝杠的滑块连接,所述直线丝杠驱动所述安装盘沿着所述导轨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压块和所述第二缓冲压块所在平面的所述转轴上开设一贯穿腔道,所述第一缓冲压块和所述第二缓冲压块之间通过一联动杆连接;
所述联动杆所在位置处的所述转轴中心开设一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中安装一伸缩驱动机构,所述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通过一稳定板与所述联动杆中心连接,所述伸缩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联动杆及两侧的缓冲压块移动在所述贯穿腔道中;
所述贯穿腔道中还设置有与所述联动杆垂直的导向杆,所述联动杆沿着所述导向杆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旋转装置能够满足多姿态的核磁共振设备需要提供往复旋转驱动的应用需求,可提供强大的旋转动力;
本发明通过缓冲机构对能提供辅助的转矩,从而降低所需的起动转矩,既能实现软起动、降低对设备、电机的负面影响,又能借助转轴、磁体、检查床的惯性收集储存能量用于起动时提供辅助的转矩,保护了设备又减小了能耗;同时,本发明中,转轴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往复旋转,需要进行物理限位,而通过缓冲机构又能实现物理限位,且通过柔性接触实现限位,能避免刚性碰撞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本发明通过减震支柱的设置,一方面具有吸震作用,能减小电机工作时的震动对其他组件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能对减震座及其上不的电机、主动齿轮盘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向上的顶压力,从而能使得主动齿轮盘与从动齿轮盘始终保持很好的啮合,保证传动效率,为输出端提供稳定强大的旋转力矩,能防止出现长期使用两齿轮之间出现间隙而无法良好啮合的现象。
本发明的磁体连带检查床可移动,为不便移动的患者提供便捷,方便将患者移动至检查床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卸去固定架);
图2为本发明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缓冲机构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转轴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转轴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与缓冲机构对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转轴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时与缓冲机构对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的侧视图(装有固定架);
图9为本发明的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的一种应用实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减震支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减震支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装有压簧);
图12为本发明的减震支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卸去压簧);
图13为本发明的减震支柱与底座、减震座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直线丝杠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5为贯穿腔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
2—减震座;20—安装座;
3—支撑架;30—支撑座;31—支撑板;32—轴套;33—弧形槽;
4—旋转机构;40—转轴;41—从动齿轮盘;42—轴承座;43—轴承;44—固定架;45—安装盘;46—导轨;47—直线丝杠;48—安装腔;49—贯穿腔道;400—第一侧;401—第二侧;402—第一缓冲压块;403—第二缓冲压块;404—联动杆;405—导向杆;406—伸缩驱动机构;407—稳定板;
5—驱动机构;50—电机;51—输出轴;52—主动齿轮盘;
6—缓冲机构对;60—缓冲机构;61—缓冲孔;62—顶杆;63—缓冲弹簧;64—缓冲滚轮;65—导向套;66—上限位环;67—下限位环;
7—减震支柱;70—柱状部;71—锥体部;72—通孔;73—大孔段;74—小孔段;75—导向轴;76—橡胶套;77—压簧;78—第二导向孔;79—螺纹孔;
8—磁体;9—检查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旋转装置可主要用于核磁共振设备,以转轴40的前端作为驱动端,用于实现连接在转轴40前端的设备的90°范围的来回转动,通过将磁体、检查床以及相关部件固接在转轴40前端,可以实现磁体、检查床的共同旋转,从而使患者既能平躺进行检查也能站立进行检查,从而能够满足患者对不同检查姿势的需求。所以,本发明所提供的功能是使转轴40在互为90°的两个位置进行来回转动,使得磁体和检查床能在水平和垂直两个位置进行自由切换。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减震座2、设置在底座1上的支撑架3、可转动设置在支撑架3上的旋转机构4、设置在减震座2上的用于为旋转机构4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5以及设置在支撑架3上的缓冲机构对6;
支撑架3包括支撑座30以及设置在支撑座30上的支撑板31,支撑板31上固接有轴套32,旋转机构4的转轴40可转动设置在轴套32内;
缓冲机构对6包括对称布置于转轴40的第一侧400和第二侧401的两个缓冲机构60,缓冲机构60包括开设在支撑板31上的缓冲孔61、沿竖直方向可滑动插设在缓冲孔61内的顶杆62、设置在顶杆62的底端和缓冲孔61的底部内壁之间的缓冲弹簧63以及可转动连接在顶杆62的上端的缓冲滚轮64;
转轴40上设置有与两个缓冲机构60分别配合的第一缓冲压块402和第二缓冲压块403,转轴40绕第一方向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一缓冲压块402将处于转轴40的第一侧400的缓冲机构60的缓冲滚轮64压入对应的缓冲孔61内;转轴40绕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二缓冲压块403将处于转轴40的第二侧401的缓冲机构60的缓冲滚轮64压入对应的缓冲孔61内,转轴40从第一极限位置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的过程中,转轴40旋转90°。
其中,参照图5,第一缓冲压块402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与第二缓冲压块403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垂直。
缓冲孔61的内壁上固接有导向套65,顶杆62可滑动插设在导向套65中部的第一导向孔内。顶杆62的上下部外周分别固定套设有上限位环66和下限位环67,缓冲弹簧63的上端与下限位环67连接,缓冲弹簧63的下端与缓冲孔61的底部内壁连接。缓冲滚轮64被完全压入缓冲孔61内时,上限位环66与导向套65的上表面接触。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板31上还开设有与转轴40配合的弧形槽33,转轴40在弧形槽33中自由转动但不与弧形槽33的内壁接触,通过设置弧形槽33便于第一缓冲压块402和第二缓冲压块403与缓冲滚轮64接触。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转轴40上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盘41,驱动机构5包括固接在减震座2上的电机50以及固定套设在电机50的输出轴51上的主动齿轮盘52,主动齿轮盘52与从动齿轮盘41啮合。参照图1和图8,其中,转轴40的末端还设置有轴承座42,轴承座42通过固定架44(图1中未示出)连接在底板上,轴承座42上设置有轴承43,转轴40的末端设置在轴承43内。通过轴承座42和轴套32对转轴40的两端进行支撑,可保证转轴40转动的稳定性。减震座2上还固接有安装座20,电机50的输出轴51的末端可转动设置在安装座20上。
第一缓冲压块402/第二缓冲压块403将缓冲滚轮64压入缓冲孔61内的过程为:可参照图3、4、6,无外力作用时,缓冲滚轮64在缓冲弹簧63的弹力作用下会向上伸出缓冲孔61,转轴40顺时针转动,第一缓冲压块402移动到缓冲滚轮64上方并逐渐与缓冲滚轮64接触,挤压缓冲滚轮64,在此过程中,缓冲滚轮64产生滚动,由于导向套65的限位作用,缓冲滚轮64同时向下移动缩入缓冲孔61,直至缓冲滚轮64完全缩入缓冲孔61时,第一缓冲压块402底面旋转至水平状态,并与支撑板31平面接触而被阻挡限位,使得转轴40不再转动;且此时缓冲滚轮64也向下运动到极限位置,上限位环66与导向套65的上表面正好接触,不再向下运动。缓冲机构60的设置使得对转轴40的物理限位为柔性接触,能避免刚性碰撞;更重要的是,缓冲滚轮64被压入缓冲孔61内的过程中,缓冲弹簧63被压缩,能够存储能量,能为转轴40后续朝另一个方向转动辅助提供初始能量,使得在后续转轴40朝另一个方向转动时电机50所需的起动力矩减小,以下再进一步说明。
以下结合具体的应用实例对缓冲机构对6的原理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6和图8,图8为本发明的旋转装置所应用的核磁共振设备,此时磁体8、检查床9处于水平状态,可实现平躺检查,与图6所示状态对应,转轴40处于第一极限位置。转轴40的第一侧400的缓冲滚轮64被压入缓冲孔61内,缓冲弹簧63被压缩,存储了大量弹性势能。
当需要实现站立检查时,转轴40需逆时针旋转90°,转轴40逆时针旋转起动时,缓冲弹簧63对第一缓冲压块402产生向上的弹力作用,从而对转轴40产生逆时针旋转的力矩,使得电机50所需要的起动转矩降低,能利于转轴40的起动。当转轴40逆时针旋转90°到第二极限位置时,参照图7,转轴40的第二侧401的缓冲滚轮64被压入缓冲孔61内,缓冲弹簧63被压缩,存储了大量弹性势能;同样这些弹性势能又能为转轴40下一次的起动提供辅助的力矩,利于转轴40的起动。进一步的,在每次旋转到第一、二极限位置之前,电机50即可停止工作,而利用转轴40、磁体8、检查床9的惯性使各组件切换到相应状态(例如水平切换到垂直状态),从而能够进一步节约能量。
常规的电机50全压直接起动时的起动转矩大约为额定转矩的2倍,如此大的力矩突然加在静止的设备上,会对设备造成较大的冲击力,从而加速齿轮等组件的磨损,同时产生的震动也较大。本发明中,通过缓冲机构对6能提供辅助的转矩,从而降低所需的起动转矩,既能实现软起到、降低对设备、电机50的负面影响,又能借助转轴40、磁体8、检查床9的惯性收集储存能量用于起动时提供辅助的转矩,保护了设备又减小了能耗。同时,本发明中,转轴40需要在90°范围内往复旋转,需要进行物理限位,而通过缓冲机构60又能实现物理限位,且通过柔性接触实现限位,能避免刚性碰撞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3上间隔设置有两对缓冲机构对6,布置于轴套32的两端,相应的,转轴40上的缓冲压块也匹配设置有两组,从而能起到更好的缓冲和储能效果。
参照图10-13,作为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减震座2通过若干减震支柱7连接在底座1上,减震支柱7包括处于中间的柱状部70以及对称连接在柱状部70的上下两端的两锥体部71,锥体部71的内端与柱状部70连接,锥体部71的外端的直径大于锥体部71的内端的直径。
减震支柱7内沿垂直方向贯穿开设有通孔72,通孔72内贯穿插设有导向轴75,通孔72包括处于中部的小孔段74和处于小孔段74两端的大孔段73;
导向轴75和小孔段74之间设置有橡胶套76,橡胶套76的设置使得导向轴75与小孔段74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在无外力状态,导向轴75能相对固定保持在小孔段74内,方便减震支柱7的安装。
导向轴75的上下两端均套设有压簧77,压簧77的内端与大孔段73的底部内壁连接;减震座2和底座1上均开设有供导向轴75插入的第二导向孔78。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锥体部71、减震座2、底座1的对应位置均开设有螺纹孔79减震支柱7的上下两端的锥体部71均通过螺钉与减震座2、底座1连接。
其中,减震支柱7整体可采用常规的减震效果较好的橡胶材质,导向轴75可采用硬质的塑料材质或不锈钢材质。
减震支柱7的设置一方面具有吸震作用,能减小电机50工作时的震动对其他组件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能对减震座2及其上不的电机50、主动齿轮盘52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向上的顶压力,从而能使得主动齿轮盘52与从动齿轮盘41始终保持很好的啮合,保证传动效率,尤其能防止出现长期使用两齿轮之间出现间隙而无法良好啮合的现象。
首先,减震支柱7整体为两头大、中部细的结构,两头的锥体部71能保持稳定的支撑,且具有较大的接触面,利于吸震;中部细则使得在垂直方向能具有更大的形变量,可提高减震效果。减震支柱7中部的导向轴75使得减震支柱7会沿垂直方向形变,在形变过程中,减震座2基本只收到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压簧77一方面也能缓冲震动,另一方面能对减震座2及其上不的电机50、主动齿轮盘52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向上的顶压力,从而能使得主动齿轮盘52与从动齿轮盘41始终保持很好的啮合,保证传动效率,为输出端提供稳定强大的旋转力矩。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实现连接在转轴40前端设备更大范围的来回转动,以满足患者更多姿态的检查,从而能够满足患者对不同检查姿势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如图15所示,第一缓冲压块402和第二缓冲压块403所在平面的转轴40上开设一贯穿腔道49,第一缓冲压块402和第二缓冲压块403之间通过一联动杆404连接,联动杆404的设置,使得第一缓冲压块402和第二缓冲压块403同步移动,贯穿腔道49的设置,为第一缓冲压块402、第二缓冲压块403和联动杆404在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提供空间。
联动杆404所在位置处的转轴40中心开设一安装腔48,安装腔48中安装一伸缩驱动机构406,伸缩驱动机构406的伸缩端通过一稳定板407与联动杆404中心连接,稳定板407的设置,增强了伸缩驱动机构406伸缩端与联动杆404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在伸缩过程中联动杆404晃动。
伸缩驱动机构406驱动联动杆404及两侧的缓冲压块移动在贯穿腔道49中,带动第一缓冲压块402和第二缓冲压块403同步移动,为了进一步保证缓冲块移动的稳定性,在贯穿腔道49中还设置有与联动杆404垂直的导向杆405,导向杆405位于联动杆404中心两侧,联动杆404沿着导向杆405移动,保证第一缓冲压块402和第二缓冲压块403沿着固定方向移动。
当控制联动杆404连带两侧的缓冲块向伸缩驱动机构406一侧移动时,缓冲块与对应位置处缓冲机构60的距离被拉大,也就是转轴40的偏转角度范围会变大,可以适应更多人体姿态下的核磁共振检查。联动杆404向伸缩驱动机构406一侧移动距离越多,转轴40的偏转角度范围更大。
同理,当需要在站姿和坐姿两个姿态之间多位置姿态下的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控制联动杆404连带两侧的缓冲块向伸缩驱动机构406相反侧移动时,缓冲块与对应位置处缓冲机构60的距离被拉小,也就是转轴40的偏转角度范围会变小,根据姿态需求来调整联动杆404的移动距离,当转轴40转动至缓冲块与缓冲机构60的限位位置时,进行在此姿态下的核磁共振检查。
由上可知,可以通过调整缓冲块的移动距离,调整转轴40的转动范围,适应更多人体姿态下的核磁共振检查需求,从而实现多姿态检测。
实施例3
检查床9一般离地一定距离,一些患者移动不便,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将患者移动至检查床9上,为了给此类患者提供便捷,本发明的磁体连带检查床可移动,当需要患者移动至检查床9上时,可以缩小检查床9的离地距离,方便将患者移动至检查床9上。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如图14所示,转轴40前端设置一安装盘45,磁体8和检查床9安装在安装盘45前端面上,随安装盘45的移动而同步移动;为了实现安装盘45的可移动性,在转轴40前端面上设置有直线丝杠47,直线丝杠47两侧的转轴40前端面上设置有导轨46,安装盘45后端面上对应开设有导轨46槽,安装盘45后端面与直线丝杠47的滑块连接,直线丝杠47驱动安装盘45沿着导轨46移动。当一些移动不便的患者需要做检查时,调整好转轴40的转动方向,使得直线丝杠47的移动方向斜向下,通过直线丝杠47将整个安装盘45斜向下移动一定距离,直到检查床9底部接近地面,便于患者移动至检查床9上。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Claims (7)

1.一种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减震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架、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减震座上的用于为所述旋转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缓冲机构对;
所述缓冲机构对包括对称布置于所述旋转机构的转轴第一侧和第二侧的两个缓冲机构;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两个缓冲机构分别配合的第一缓冲压块和第二缓冲压块,所述转轴绕第一方向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缓冲压块挤压所述转轴的第一侧的缓冲机构;所述转轴绕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缓冲压块挤压所述转轴的第二侧的缓冲机构,所述转轴旋转角度范围可调;
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接有轴套,所述旋转机构的转轴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轴套内;所述支撑板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弧形槽;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撑板上的缓冲孔、沿竖直方向可滑动插设在所述缓冲孔内的顶杆、设置在所述顶杆的底端和缓冲孔的底部内壁之间的缓冲弹簧以及可转动连接在所述顶杆的上端的缓冲滚轮;所述第一缓冲压块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缓冲压块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垂直;
所述转轴前端设置一安装盘,磁体和检查床安装在所述安装盘前端面上;所述转轴前端面上设置有直线丝杠,所述直线丝杠两侧的所述转轴前端面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安装盘后端面上对应开设有导轨槽,所述安装盘后端面与所述直线丝杠的滑块连接,所述直线丝杠驱动所述安装盘沿着所述导轨移动;所述第一缓冲压块和所述第二缓冲压块所在平面的所述转轴上开设一贯穿腔道,所述第一缓冲压块和所述第二缓冲压块之间通过一联动杆连接;所述联动杆所在位置处的所述转轴中心开设一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中安装一伸缩驱动机构,所述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通过一稳定板与所述联动杆中心连接,所述伸缩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联动杆及两侧的缓冲压块移动在所述贯穿腔道中;所述贯穿腔道中还设置有与所述联动杆垂直的导向杆,所述联动杆沿着所述导向杆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绕第一方向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缓冲压块将处于所述转轴的第一侧的缓冲机构的缓冲滚轮压入对应的缓冲孔内;所述转轴绕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缓冲压块将处于所述转轴的第二侧的缓冲机构的缓冲滚轮压入对应的缓冲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孔的内壁上固接有导向套,所述顶杆可滑动插设在所述导向套中部的第一导向孔内;所述顶杆的上下部外周分别固定套设有上限位环和下限位环,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与所述下限位环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缓冲孔的底部内壁连接;所述缓冲滚轮被完全压入所述缓冲孔内时,所述上限位环与所述导向套的上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盘,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减震座上的电机以及固定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盘,所述主动齿轮盘与所述从动齿轮盘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座通过若干减震支柱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减震支柱包括处于中间的柱状部以及对称连接在所述柱状部的上下两端的两锥体部,所述锥体部的内端与所述柱状部连接,所述锥体部的外端的直径大于锥体部的内端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支柱内沿垂直方向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贯穿插设有导向轴,所述通孔包括处于中部的小孔段和处于所述小孔段两端的大孔段;
所述导向轴和小孔段之间设置有橡胶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轴的上下两端均套设有压簧,所述压簧的内端与所述大孔段的底部内壁连接;
所述减震座和底座上均开设有供所述导向轴插入的第二导向孔。
CN202110841928.2A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 Active CN113552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1928.2A CN113552512B (zh)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1928.2A CN113552512B (zh)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2512A CN113552512A (zh) 2021-10-26
CN113552512B true CN113552512B (zh) 2022-10-25

Family

ID=78104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41928.2A Active CN113552512B (zh)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5251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1205A (zh) * 2004-07-16 2007-06-13 百胜集团 一种磁共振装置
CN201150539Y (zh) * 2008-01-31 2008-11-19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用于检查床的水平运动装置
CN203943671U (zh) * 2014-07-10 2014-11-19 吴锋 可旋转式核磁共振成像设备
CN206324778U (zh) * 2016-09-08 2017-07-14 深圳市贝斯达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旋转磁共振成像系统
CN108158584A (zh) * 2018-02-01 2018-06-15 厦门大学 一种医疗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升降台装置
CN210056021U (zh) * 2019-05-16 2020-02-14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
AU2020103499A4 (en) * 2020-11-18 2021-01-28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 Health Sciences A new type of MRI equip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73532A (ja) * 1989-12-04 1991-07-26 Toshiba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100360083C (zh) * 2004-12-31 2008-01-09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磁共振成像设备线圈的转动定位装置
US7663369B2 (en) * 2007-02-06 2010-02-1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atient couc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pparatus, and MRI method
CN103908343B (zh) * 2012-12-31 2016-10-05 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 患者检查床和磁共振成像设备
CN104083171B (zh) * 2014-07-10 2016-05-04 吴锋 可旋转式核磁共振成像设备
US10585153B2 (en) * 2016-11-22 2020-03-10 Hyperfine Research, Inc. Rotatable magnet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stem
CN207323467U (zh) * 2017-02-10 2018-05-08 王新菊 局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
CN106901738B (zh) * 2017-03-01 2020-02-04 董源涛 一种局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
CN106937870A (zh) * 2017-03-14 2017-07-11 陈立平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医疗检测床
CN107822636B (zh) * 2017-12-27 2021-04-02 陈立平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医疗诊断辅助设备
CN208703013U (zh) * 2018-09-13 2019-04-05 榆林学院 一种振动控制缓冲台
CN209847190U (zh) * 2018-11-21 2019-12-27 战跃福 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的头部稳固装置
CN209432987U (zh) * 2018-11-23 2019-09-24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一种新型的磁共振成像设备
CN109758150A (zh) * 2019-01-22 2019-05-17 宋照亮 一种mri影像诊断装置
CN110269616A (zh) * 2019-05-13 2019-09-24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
CN110251132B (zh) * 2019-06-14 2022-12-27 合肥和尔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旋转装置
CN110486416B (zh) * 2019-09-10 2020-12-11 苏州莱锦机电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设备用高效减震装置
CN110584669A (zh) * 2019-09-26 2019-12-20 山东朗润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同步的磁共振成像装置
CN110840458A (zh) * 2019-12-11 2020-02-28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核磁共振检查转运装置
CN112263241A (zh) * 2020-12-04 2021-01-26 南阳市中心医院 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床
CN112754461A (zh) * 2021-01-12 2021-05-07 刘雪萍 一种医用磁共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1205A (zh) * 2004-07-16 2007-06-13 百胜集团 一种磁共振装置
CN201150539Y (zh) * 2008-01-31 2008-11-19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用于检查床的水平运动装置
CN203943671U (zh) * 2014-07-10 2014-11-19 吴锋 可旋转式核磁共振成像设备
CN206324778U (zh) * 2016-09-08 2017-07-14 深圳市贝斯达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旋转磁共振成像系统
CN108158584A (zh) * 2018-02-01 2018-06-15 厦门大学 一种医疗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升降台装置
CN210056021U (zh) * 2019-05-16 2020-02-14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
AU2020103499A4 (en) * 2020-11-18 2021-01-28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 Health Sciences A new type of MRI equip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2512A (zh) 202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66345B (zh) 一种机电设备安装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GB2505762A (en) Child motion apparatus
CN211010634U (zh) 一种用于大数据智能报表的信息展示装置
US20090152224A1 (en) Plate Carrying Apparatus
CN113552512B (zh)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设备的旋转装置
CN111096890B (zh) 间距可调节的腿部按摩器及按摩椅
CN112720373A (zh) 一种内藏式主轴加工用减震装置
CN111839068A (zh) 一种可调震动回弹的智能沙发
CN215607464U (zh) 一种颈椎康复医疗器械
CN210749947U (zh) 一种内科护理用起身装置
CN210903995U (zh) 一种下肢按摩器和按摩椅
CN113476030A (zh) 一种可旋转式双姿态核磁共振成像装置
CN113180976A (zh) 一种多功能外科手术床
CN215838042U (zh) 一种能灵活搬运的智能沙发
CN219197992U (zh) 一种用于机械工程支撑用减震结构
CN220957515U (zh) 一种可折叠便携式检查设备支撑装置
CN218356635U (zh) 一种新型手术用可调节式体位架
CN216964434U (zh) 一种立式高速混合机减震装置
CN117898574B (zh) 一种沙发铁架的可调节固定装置
CN215776713U (zh) 地板式休闲椅
CN219645299U (zh) 一种多功能书桌
CN220562962U (zh) 一种具有摄像头旋转功能的无人机
CN219250822U (zh) 一种电动三维脊椎运动手法床
CN215689451U (zh) 一种普外科移动用护理架
CN219111683U (zh) 一种液压实验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