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1367A - 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1367A
CN113541367A CN202110345129.6A CN202110345129A CN113541367A CN 113541367 A CN113541367 A CN 113541367A CN 202110345129 A CN202110345129 A CN 202110345129A CN 113541367 A CN113541367 A CN 113541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rear cover
power tool
bear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51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由浩
今江友彦
上田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41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13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8Coo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1Gearings, speed selectors, clutch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too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9/00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采用后盖方式,实现全长的缩短化及马达外壳的径向上的紧凑化。驱动钻(1)具备:无刷马达(20),其包括定子(21)及能够相对于定子(21)进行旋转的转子(22);筒状的马达外壳(8),其对无刷马达(20)进行收纳,且具有左外壳(8a)和右外壳(8b);把持部,其与马达外壳(8)的下部相连结;主轴(41),其设置于无刷马达(20)的前方且通过无刷马达(20)进行驱动;以及后盖(7),其对转子(22)的后部进行支撑,且将马达外壳(8)的后部封闭,后盖(7)由左外壳(8a)和右外壳(8b)夹入而固定。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钻等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对于驱动钻等电动工具,已知如下电动工具,筒状的马达外壳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该马达外壳的后方收纳马达,在该马达外壳的前方借助减速机构而配置主轴等输出部。这种情况下,马达外壳是将左右分割的半分割外壳进行螺钉紧固而形成的。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马达的旋转轴采用如下结构,即,相对于半分割外壳,利用螺钉紧固有与半分割外壳分体的轴承支撑部件,通过支撑于轴承支撑部件的轴承对马达的旋转轴进行轴支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5374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果像专利文献1那样采用分体的轴承支撑部件来进行螺钉紧固,则组装性变差,并且,需要将用于安装轴承保持部件的螺纹凸台等螺纹紧固部设置于马达外壳内。由此,还存在马达外壳在径向上变大的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采用后盖方式且组装变得简单的电动工具。另外,作为另一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径向上不会变大的电动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第一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马达,该马达包括定子及能够相对于定子进行旋转的转子;筒状的马达外壳,该马达外壳对马达进行收纳,且具有左右分割的左外壳和右外壳;把持部,该把持部与马达外壳的下部相连结;输出部,该输出部设置于马达的前方且通过马达进行驱动;以及后盖,该后盖对转子的后部进行支撑,且将马达外壳的后部封闭,后盖由左外壳和右外壳夹入而固定。
第一发明的另一方案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转子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后盖将对旋转轴的后端进行支撑的轴承保持于内表面。
第一发明的另一方案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轴承的前侧且是在旋转轴固定有风扇,轴承在轴承的径向上与风扇重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第二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马达,该马达包括定子及能够相对于定子进行旋转的转子;筒状的马达外壳,该马达外壳对马达进行收纳,且具有左右分割的左外壳和右外壳;把持部,该把持部与马达外壳的下部相连结;输出部,该输出部设置于马达的前方且通过马达进行驱动;以及后盖,该后盖对转子的后部进行支撑,且将马达外壳的后部封闭,后盖由左外壳和右外壳夹入而固定,对转子的后部进行支撑的轴承在轴承的径向上与马达侧重叠。
第二发明的另一方案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马达还具有:配置于转子的后方的风扇,轴承在径向上与风扇重叠。
第一、第二发明中通用的另一方案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后盖呈前方开口的罩状,在开口的内缘朝前形成有由左外壳和右外壳夹入的连结片。
第一、第二发明中通用的另一方案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连结片设置有左右一对。
第一、第二发明中通用的另一方案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连结片的外周面形成有朝外突出的突条,在马达外壳的内表面形成有供突条卡止的卡止沟。
第一、第二发明中通用的另一方案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后盖的背面成为在上下左右方向规定的平面。
第一、第二发明中通用的另一方案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后盖的周面形成有通气口。
第一、第二发明中通用的另一方案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后盖的周面与马达外壳的周面呈连续状连结。
第一、第二发明中通用的另一方案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后盖在后视观察时呈圆形。
第一、第二发明中通用的另一方案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后盖位于比马达外壳的后端面更靠前方的位置。
第一、第二发明中通用的另一方案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左外壳和右外壳通过螺钉紧固而进行固定。
根据本发明,不需要将用于安装后盖的螺纹凸台等螺纹紧固部设置于马达外壳内。由此,后盖的组装变得简单。另外,作为另一效果,通过采用后盖而实现了全长的缩短化,并且,还实现了马达外壳的径向上的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后方观察方案1的驱动钻的立体图。
图2是方案1的驱动钻的侧视图。
图3是方案1的驱动钻的俯视图。
图4是方案1的驱动钻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5是方案1的驱动钻的局部放大后视图。
图6是图5的A-A线截面图。
图7是图5的B-B线截面图。
图8是外壳的一部分和齿轮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图6的C-C线放大截面图。
图10是图6的D-D线放大截面图。
图11是从后方观察方案2的驱动钻的立体图。
图12是方案2的驱动钻的局部放大后视图。
图13是图12的E-E线截面图。
图14是图12的F-F线截面图。
图15是从后方观察方案3的驱动钻的立体图。
图16是方案3的驱动钻的局部放大后视图。
图17是图16的G-G线截面图。
图18是图16的H-H线截面图。
符号说明
1、1A、1B…驱动钻;2…主体;3…把持部;4…钻头卡盘;5…蓄电池组;6…主体外壳;6a、6b…半分割外壳;7、7A、7B…后盖;8…马达外壳部;8a…左外壳;8b…右外壳;8c…后端面;9、71…螺钉;10…轴承保持部;12…连结片;13…突条;13a…凹沟;14…后肋;15…前肋;16…卡止沟;17、67…螺纹凸台;20…无刷马达;21…定子;22…转子;31…旋转轴;32…轴承;33…风扇;40…齿轮组件;41…主轴;50…第一齿轮箱;51…第二齿轮箱;52…齿轮盖;53…离合器调节环;57…凸缘;61…大径部;62…中径部;63…小径部;66…螺纹紧固部;68…突出端部;75…减速机构;105…承接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方案1]
图1是从后方观察表示电动工具之一例的驱动钻的立体图,图2是侧视图,图3是俯视图,图4是局部放大主视图,图5是局部放大后视图。
驱动钻1具备:主体2以及把持部3。主体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把持部3自主体2的下侧突出。主体2和把持部3从左右任一方向观察均呈T字状。在主体2的前端设置有钻头卡盘4。钻头卡盘4的前端能够把持钻头。
在把持部3的下端装配有作为电源的蓄电池组5。驱动钻1的外壳包括:主体外壳6以及后盖7。在主体外壳6连接设置有筒状的马达外壳部8和把持部3。主体外壳6具有左右半分割外壳6a、6b。半分割外壳6a、6b采用从右侧拧入的多个螺钉9、9…进行固定。
后盖7呈前表面开口的罩状。后盖7的外周与马达外壳部8的外周呈连续状连结。后盖7的背面7a成为在上下左右方向被规定的平面。如图6所示,在后盖7的内表面中央形成有在正面观察时呈圆形的轴承保持部10。在后盖7的左右侧面形成有多个排气口11、11…。如图7所示,在后盖7的开口的左右内缘形成有一对连结片12、12。连结片12、12左右配置,不过,在各自的下部连结。如图8所示,各连结片12具有向前方延伸的主视观察呈圆弧状的形状。在各连结片12的前端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条13。在突条13的后侧且是在连结片12的外周面沿周向形成有凹沟13a。
马达外壳部8是将作为半分割外壳6a、6b的上侧部分的左外壳8a和右外壳8b组装而形成的。左外壳8a和右外壳8b是夹着后盖7的连结片12、12而进行组装的。在马达外壳部8的后部形成有在最后端的螺钉9的稍后方与马达外壳部8的轴向正交的后端面8c。如图6所示,在主体外壳6的后部形成有从后端面8c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舌片部6c。舌片部6c的上表面成为在前后及左右方向被规定的平面。
再如图8所示,在左外壳8a及右外壳8b的后端处的左右内表面侧,以主视观察呈半圆状的方式分别形成有后肋14、前肋15、以及卡止沟16。后肋14在连结片12的突条13的后方卡止于凹沟13a。前肋15承接连结片12的前表面,并且,对后述的定子21进行保持。卡止沟16形成于后肋14与前肋15之间,从而,如图9所示,连结片12的突条13卡止。
各连结片12的突条13卡止于卡止沟16,各后肋14交错地向凹沟13a卡止,由此防止后盖7朝向后方脱落。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螺钉9进行紧固的左右外壳8a、8b而被夹持固定。如图6及图9所示,供最后端的螺钉9拧入的左外壳8a侧的螺纹凸台17、17分别设置于连结片12、12的上下。由此,通过将连结片12、12从左右夹持,能够可靠地防止后盖7脱落。在后盖7的前表面且是在连结片12、12的上侧形成有用于避免与螺纹凸台17、17发生干扰的退避部7b。
在后盖7的下表面形成有平面部18。平面部18在后盖7的固定状态下抵接在舌片部6c上。由此,后盖7与马达外壳部8及舌片部6c呈连续状连结。
在主体2内的后部的马达外壳部8中收纳有无刷马达20。无刷马达20为内转子型马达,其具有:定子21和转子22,该转子22配置于定子21的内侧。定子21具有:定子铁心23、前后的绝缘子24、24、以及多个线圈25、25…。线圈25、25…借助前后的绝缘子24、24而卷绕于定子铁心23。在前侧的绝缘子24的下侧保持有3个熔断端子26、26…。熔断端子26与各相的线圈25熔合。通过采用该熔断端子26而形成三相连接。从下方利用螺钉将连接器27紧固于熔断端子26。连接器27借助导线而与后述的控制器连接。
在前侧的绝缘子24的前端安装有传感器电路基板28。在传感器电路基板28搭载有对后述的永磁体30的磁场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元件。
转子22具有:转子铁心29、以及4个永磁体30、30…。在转子铁心29的轴心固定有旋转轴31。永磁体30、30…埋入于转子铁心29的贯通孔。旋转轴31的后端通过轴承32进行轴支撑。轴承32保持于后盖7的轴承保持部10。在轴承32的前方侧且是在转子铁心29的后方侧配置有风扇33。风扇33为离心风扇,且固定于旋转轴31。风扇33和轴承32在轴承32的径向上彼此重叠。在定子21的左右且是在马达外壳部8的左右的侧面形成有多个进气口34、34…(图1、2)。
在无刷马达20的前方组装有齿轮组件40。齿轮组件40具备:从后述的第二齿轮箱51向前方突出的主轴41。钻头卡盘4安装于主轴41的前端。在齿轮组件40的下方且是在把持部3的上部收纳有开关42。在开关42的前方侧连接有触发器43。在开关42的上方设置有对无刷马达20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的正反切换按钮44。在正反切换按钮44的前方设置有对钻头卡盘4的前方进行照射的灯45。
在把持部3的下端形成有蓄电池装配部46。蓄电池组5自前方滑动装配于该蓄电池装配部46。在蓄电池装配部46收纳有未图示的端子台和控制器。控制器具备:供无刷马达20的控制用的微电脑、开关元件等搭载的控制电路基板。
齿轮组件40具备:筒状的第一齿轮箱50、筒状的第二齿轮箱51、齿轮盖52、以及离合器调节环53。第一齿轮箱50、第二齿轮箱51以及离合器调节环53均由树脂制成。齿轮盖52由铝合金等金属制成。离合器调节环53还可以向钻取模式切换。
第一齿轮箱50在后端中央具备轴承保持部54。轴承保持部54对轴承55进行保持,该轴承55对旋转轴31的前部进行支撑。旋转轴31突出到第一齿轮箱50的内部并在前端具备小齿轮56。在第一齿轮箱50的前部外周形成有凸缘57。如图7及图8所示,在凸缘57的后方且是在第一齿轮箱50的左右,分别突出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上下一对第一肋58、58。在马达外壳部8的左右内表面分别形成有半圆状的承接肋59、59。承接肋59、59除了承接轴承保持部54以外,还对第一齿轮箱50的后表面进行承接。各承接肋59的前表面外周形成为比内周侧要厚的厚壁。在该厚壁部分分别形成有供第一肋58、58卡止的第一沟60、60。第一齿轮箱50通过第一肋58、58与第一沟60、60的卡止而在马达外壳部8内被限制了旋转。
第二齿轮箱51呈现:自后侧开始以同轴的方式分别具备大径部61、中径部62、小径部63的多级筒形状。大径部61覆盖于第一齿轮箱50的前端,大径部61的后端卡止于凸缘57。在大径部61与第一齿轮箱50之间保持有卡合环64。如图7及图8所示,在大径部61的前侧且是在中径部62的左右形成有在周向上空开规定间隔地向前方突出的3个第二肋65、65…。
齿轮盖52呈环状。齿轮盖52自前方抵接于马达外壳部8的前端。如图4所示,在齿轮盖52的外周以在周向上空开间隔的方式分别突出设置有4个螺纹紧固部66、66…。应予说明,关于螺纹紧固部66、66的左右间隔,上方的2个靠近,下方的2个分离。各螺纹紧固部66在主视观察时突出到比离合器调节环53更靠外侧的位置。如图1~3所示,在马达外壳部8的外周分别形成有位于各螺纹紧固部66的后方的螺纹凸台67、67…。
齿轮盖52的内周成为超过马达外壳部8的前端而向中心侧突出的环状的突出端部68。突出端部68与第二齿轮箱51的大径部61的前表面抵接。如图8所示,在突出端部68的左右形成有3个第二沟69、69…。如图10所示,在第二齿轮箱51所设置的第二肋65、65…分别卡止于第二沟69、69…。第二齿轮箱51通过第二肋65与第二沟69的卡止而被限制了旋转。
离合器调节环53呈现:后端覆盖于第二齿轮箱51的中径部62的筒状。齿轮盖52的前端与离合器调节环53的后端对置。应予说明,离合器调节环53和齿轮盖52可以接触。在第二齿轮箱51的小径部63的前端,通过3根螺钉70a、70a…而固定有压板70。压板70自前方对离合器调节环53进行定位。由此,离合器调节环53保持为能够在齿轮盖52与压板70之间进行旋转。
螺钉71分别自前方贯穿于齿轮盖52的各螺纹紧固部66。将各螺纹紧固部66贯穿的各螺钉71分别拧入于马达外壳部8的各螺纹凸台67。由此,齿轮组件40固定于马达外壳部8。此时,齿轮盖52的突出端部68将第二齿轮箱51的大径部61向后方按压。由此,大径部61被按压于第一齿轮箱50的凸缘57。第一齿轮箱50借助凸缘57而被向后方按压,与承接肋59抵接而在轴向上定位。
像这样,通过利用螺钉对齿轮盖52进行紧固,使得齿轮盖52靠近承接肋59,由此,第二齿轮箱51与第一齿轮箱50紧密接触。
在齿轮组件40的内部设置有减速机构75。减速机构75是将齿轮架76A~76C在轴向上以三级并列设置得到的。齿轮架76A借助销77而分别对3个行星齿轮78、78…进行支撑。齿轮架76B也借助销77而分别对3个行星齿轮78、78…进行支撑。齿轮架76C也借助销77而分别对3个行星齿轮78、78…进行支撑。各级行星齿轮78在内齿轮79A~79C内进行行星运动。第一级行星齿轮78与旋转轴31的小齿轮56啮合。第二级内齿轮79B设置成在第一齿轮箱50内能够旋转且能够前后移动。内齿轮79B在前进位置以与第二级行星齿轮78啮合的状态与卡合环64卡合而被限制了旋转。内齿轮79B在后退位置与第二级行星齿轮78和第一级齿轮架76A同时啮合而能够进行旋转。在内齿轮79B的外周遍及整周地形成有环形沟80。
在第一齿轮箱50的外周上侧设置有主视观察时呈半圆状的板簧81。如图8所示,板簧81的左右的中间部插通于在第一齿轮箱50的左右侧面上突出设置的支撑销82、82。由此,板簧81能够以支撑销82、82为中心前后摆动。在板簧81的左右下端设置有卡止销83、83。卡止销83、83贯穿在支撑销82、82的下方且是在第一齿轮箱50的左右所形成的圆弧状的导向孔84、84。将导向孔84、84贯穿了的卡止销83、83卡止于内齿轮79B的环形沟80。板簧81的上端中央与滑块85的前部下表面卡合。滑块85设置成能够在第一齿轮箱50的上侧进行前后移动。在滑块85的上表面借助前后盘簧87、87而连结有速度切换杆86。速度切换杆86在马达外壳部8的上表面支撑为能够前后移动。在齿轮盖52的后表面上部形成有容许滑块85及速度切换杆86向前方滑动的凹部52a(图6、图10)。
当使速度切换杆86向前方滑动时,滑块85前进。于是,板簧81的上端中央前进,而左右的下端以支撑销82、82为中心向后方摆动。由此,内齿轮79B借助卡止销83、83而向后退位置移动。该状态为:第二级行星齿轮78和第一级齿轮架76A借助内齿轮79B而一体旋转并取消第二级减速的高速模式(2档速度)。
反之,当使速度切换杆86向后方滑动时,滑块85后退。于是,板簧81的上端中央后退,而左右的下端以支撑销82、82为中心向前方摆动。由此,内齿轮79B借助卡止销83、83而向前进位置移动。该状态为:内齿轮79B通过卡合环64而被限制了旋转使得第二级减速发挥作用的低速模式(1档速度)。
第三级内齿轮79C设置成能够在第二齿轮箱51的中径部62内进行旋转。在中径部62保持有与内齿轮79C的前表面抵接的多个滚珠90、90…。各滚珠90在旋转方向上与在内齿轮79C的前表面所设置的未图示的卡止突起卡合。各滚珠90借助垫圈91而通过多个盘簧92、92…向后方被施力。各盘簧92的前端通过在第二齿轮箱51的小径部63所外装的承接环93而被保持。承接环93卡止于在小径部63的外周所形成的前后方向的多个沟94、94…而被限制了旋转。由此,承接环93仅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在承接环93的前侧配置有进给环96。进给环96与在小径部63的外周所设置的螺纹部95旋合。进给环96的外周与离合器调节环53的内周卡合。由此,当对离合器调节环53进行旋转操作时,进给环96与离合器调节环53一体旋转而在轴向上进行螺旋进给。由此,承接环93前后移动,使得盘簧92的按压力发生变化。离合器调节环53能够使按压力从最小变化至最大。在按压力最大的情况下,即便钻头卡盘4的扭矩增大,因盘簧92的按压力而滚珠90也无法越过内齿轮79C的卡止突起。即,在按压力最大的情况下,能够作为离合器不工作的钻来使用。
主轴41在第二齿轮箱51的小径部63内通过轴承97A(滚珠轴承)、轴承97B(金属轴承)而被轴支撑。主轴41的后端松弛插入于第三级齿轮架76C。在齿轮架76C的前方突出设置有3个爪98、98…。各爪98卡止于主轴41的外周。由此,主轴41与齿轮架76C一体旋转。
在爪98、98之间配置有3个楔形销99、99…。各楔形销99分别抵接于在主轴41的外周所形成的3个倒角部100、100…。在无刷马达20的停止状态下使钻头卡盘4旋转以进行钻头拆装时,各楔形销99进入到爪98与倒角部100之间,由此主轴41的旋转被锁定。
在如上构成的驱动钻1中,作业者对触发器43进行按入操作,使开关42接通。通过开关42接通,使得控制器的微电脑对各开关元件进行ON/OFF,开始向线圈25通电。通过线圈25的通电,使得定子21产生磁场。利用该磁场,使得转子22旋转。
传感器电路基板28的旋转检测元件将表示永磁体30的位置的旋转检测信号输出。通过该输出,控制器的微电脑取得转子22的旋转状态。微电脑根据所取得的旋转状态而对各开关元件的ON/OFF进行控制。通过该开关元件的ON/OFF,使得电流依次流经定子21的各相的线圈25。由此,转子22继续旋转,通过转子22的旋转使得旋转轴31旋转。通过旋转轴31的旋转使得小齿轮56旋转,小齿轮56的旋转经由减速机构75而使主轴41旋转。由此,能够利用钻头卡盘4所把持的钻头进行螺钉紧固等作业。
当主轴41的扭矩升高而超过借助滚珠90对内齿轮79C的旋转进行限制的盘簧92的按压力时,通过使滚珠90相对地越过内齿轮79C的前表面的卡止突起,使得内齿轮79C进行空转。由此,朝向主轴41的旋转传递被切断。该离合器工作扭矩可以通过离合器调节环53的旋转操作来进行变更。
上述方案1的驱动钻1具备无刷马达20(马达),该无刷马达20包括定子21及能够相对于定子21进行旋转的转子22。另外,驱动钻1具备:筒状的马达外壳部8(马达外壳),其对无刷马达20进行收纳,且具有左右分割的左外壳8a和右外壳8b;以及把持部3,其与马达外壳部8的下部相连结。另外,驱动钻1具备:主轴41(输出部),其设置于无刷马达20的前方并通过无刷马达20进行驱动;以及后盖7,其对转子22的后部进行支撑,且将马达外壳部8的后部封闭。并且,后盖7由左外壳8a和右外壳8b夹入而固定。
根据该构成,不需要将用于安装后盖7的螺纹凸台等螺纹紧固部设置于马达外壳部8内。由此,通过采用后盖7而实现了全长的缩短化,并且,还能够实现马达外壳部8的径向上的紧凑化。另外,不需要后盖7安装用的螺钉,使得组装变得简单,因此,还会使制造成本降低。
特别是,此处,转子22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31,后盖7将对旋转轴31的后端进行支撑的轴承32保持于内表面。由此,能够在径向上精度良好地保持轴承32。
在轴承32的前侧且是在旋转轴31固定有风扇33,轴承32在轴承32的径向上与风扇33重叠。
由此,即便设置风扇33,也能够将后盖7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短,对全长的缩短化有效。
后盖7呈前方开口的罩状,在开口的内缘朝前形成有由左右外壳8a、8b夹入的连结片12。由此,能够利用连结片12而可靠地夹持固定后盖7。
连结片12、12设置有左右一对。由此,能够通过左右外壳8a、8b而平衡良好地夹持固定后盖7。
在连结片12的外周面形成有朝外突出的突条13,在马达外壳部8的内表面形成有供突条13卡止的卡止沟16。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被夹持固定的后盖7向后方脱落。
后盖7的背面成为在上下左右方向规定的平面。由此,使得后盖7的前后尺寸缩短化。
通过利用螺钉对齿轮盖52进行紧固,使得齿轮盖52靠近承接肋59,第二齿轮箱51与第一齿轮箱50紧贴。通过该紧贴,使得第一齿轮箱50和第二齿轮箱51不会分离。如果分离了,则无法作为前述的钻进行使用。这是因为:即便使离合器调节环53旋转而使得盘簧92的按压力最大,滚珠90也会越过卡止突起。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另一方案进行说明。不过,除了后盖的形状及其固定结构以外,与上述方案1相同。由此,对相同的构成部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方案2]
在图11~图14所示的驱动钻1A中,在主体外壳6未设置像方案1那样与后盖7A的下表面抵接的舌片部。由此,马达外壳部8的后端面8c整周成为平面。在后盖7A的下部一体地形成有取代舌片部的垂下部7c,以代替平面部。
驱动钻1A中,也不需要将用于安装后盖7A的螺纹凸台等螺纹紧固部设置于马达外壳部8内。由此,通过采用后盖7A而实现了全长的缩短化,并且,还能够实现马达外壳部8的径向上的紧凑化。另外,不需要后盖7A安装用的螺钉,使得组装变得简单,因此,还会使制造成本降低。
[方案3]
图15~图18所示的驱动钻1B中。马达外壳部8的后部形成得较长,后端面8c至风扇33的后方位置。在风扇33的后方且是在左右外壳8a、8b的内表面沿着周向分别呈半圆状形成有承接沟105、105。
后盖7B为在主视观察时呈圆形的板体,而不是罩状。在后盖7B的前表面中央设置有轴承保持部10。后盖7B通过横跨嵌合于承接沟105、105而被左右外壳8a、8b夹持。由此,后盖7B位于比马达外壳部8的后端面8c更靠前方的位置,而在侧视观察时没有露出。在马达外壳部8的左右侧面形成有位于风扇33的外侧的排气口11、11…。
驱动钻1B中,也不需要将用于安装后盖7B的螺纹凸台等螺纹紧固部设置于马达外壳部8内。由此,采用后盖7B而实现了全长的缩短化,并且,还能够实现马达外壳部8的径向上的紧凑化。另外,不需要后盖7B安装用的螺钉,使得组装变得简单,因此,还会使制造成本降低。此外,后盖7B位于比马达外壳部8的后端面8c更靠前方的位置,因此,使得全长进一步缩短化。
以下,对变更例进行说明。
方案1、2中,后盖的连结片不限于左右一对,可以减小周向的宽度而增加数量。长度也可以变更。在连结片的外周面,可以设置突起代替突条。可以增加突条等与卡止沟的组合的数量。反之,可以取消凹沟,仅利用突条等与卡止沟的1个组合,来实现防止脱落。
方案3中,也不限于在马达外壳部的后端内周面设置承接沟来夹持后盖的结构。例如,可以根据后盖的厚度,在后盖的外周面设置承接沟,并在马达外壳部的后端内周面设置卡止于承接沟的突条或突起。
各方案中,马达可以为换向器马达等,而不是无刷马达。
各方案中,左外壳和右外壳可以不是半分割。马达外壳部和把持部可以按分体进行连结。
各方案中,后盖保持的轴承不限于与风扇重叠的结构。例如,风扇位于转子的前侧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轴承与马达侧的绝缘子等在径向上重叠。不过,轴承和马达侧可以不必重叠。风扇在前侧的情况下,可以在后盖设置进气口作为通气口。
各方案中,减速机构的级数可以增减。变速机构也可以进行设计变更,不过,也可以省略变速机构。可以采用电气式的离合器而不采用机械式的离合器。
本发明请求保护的电动工具不限于驱动钻。本发明除了适用于驱动钻以外,还适用于具备振动机构的振动驱动钻、冲击起子、螺丝起子等电动工具。这些电动工具可以为使用交流电源而不使用蓄电池组的AC工具。

Claims (14)

1.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马达,该马达包括定子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进行旋转的转子;
筒状的马达外壳,该马达外壳对所述马达进行收纳,且具有左右分割的左外壳和右外壳;
把持部,该把持部与所述马达外壳的下部相连结;
输出部,该输出部设置于所述马达的前方并通过所述马达进行驱动;以及
后盖,该后盖对所述转子的后部进行支撑,且将所述马达外壳的后部封闭,
所述后盖由所述左外壳和所述右外壳夹入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所述后盖将对所述旋转轴的后端进行支撑的轴承保持于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承的前侧且是在所述旋转轴固定有风扇,所述轴承在所述轴承的径向上与所述风扇重叠。
4.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马达,该马达包括定子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进行旋转的转子;
筒状的马达外壳,该马达外壳对所述马达进行收纳,且具有左右分割的左外壳和右外壳;
把持部,该把持部与所述马达外壳的下部相连结;
输出部,该输出部设置于所述马达的前方并通过所述马达进行驱动;以及
后盖,该后盖对所述转子的后部进行支撑,且将所述马达外壳的后部封闭,
所述后盖由所述左外壳和所述右外壳夹入而固定,
对所述转子的后部进行支撑的轴承在所述轴承的径向上与所述马达侧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还具有: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后方的风扇,
所述轴承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风扇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盖呈前方开口的罩状,在开口的内缘朝前形成有由所述左外壳和所述右外壳夹入的连结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片设置有左右一对。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片的外周面形成有朝外突出的突条,在所述马达外壳的内表面形成有供所述突条卡止的卡止沟。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盖的背面成为在上下左右方向规定的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盖的周面形成有通气口。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盖的周面与所述马达外壳的周面呈连续状连结。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盖在后视观察时呈圆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盖位于比所述马达外壳的后端面更靠前方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外壳和所述右外壳通过螺钉紧固而进行固定。
CN202110345129.6A 2020-04-22 2021-03-31 电动工具 Pending CN1135413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6298A JP7412263B2 (ja) 2020-04-22 2020-04-22 電動工具
JP2020-076298 2020-04-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1367A true CN113541367A (zh) 2021-10-22

Family

ID=78094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5129.6A Pending CN113541367A (zh) 2020-04-22 2021-03-31 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628553B2 (zh)
JP (1) JP7412263B2 (zh)
CN (1) CN113541367A (zh)
DE (1) DE10202110788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7402Y2 (zh) 1987-03-24 1990-10-09
US6805207B2 (en) 2001-01-23 2004-10-19 Black & Decker Inc. Housing with functional overmold
JP4013043B2 (ja) 2002-04-23 2007-11-2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DE10345133A1 (de) 2003-09-29 2005-04-21 Bosch Gmbh Robert Akkuschrauber
JP3109627U (ja) 2005-01-04 2005-05-19 車王電子股▲分▼有限公司 電動工具
JP5436943B2 (ja) 2009-06-04 2014-03-05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US20140008090A1 (en) * 2011-03-31 2014-01-09 Ingersoll-Rand Company Handheld Power Tools with Triggers and Methods for Assembling Same
JP6141692B2 (ja) * 2013-06-12 2017-06-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回転工具
JP6537402B2 (ja) 2015-08-11 2019-07-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2017148910A (ja) * 2016-02-25 2017-08-3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6308704B2 (ja) * 2017-02-10 2018-04-1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US20210187707A1 (en) * 2019-12-19 2021-06-24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with compact moto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12263B2 (ja) 2024-01-12
DE102021107884A1 (de) 2021-10-28
JP2021171857A (ja) 2021-11-01
US20230211489A1 (en) 2023-07-06
US20210331306A1 (en) 2021-10-28
US11628553B2 (en)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6634B (zh) 电动工具
CN104426274B (zh) 电动工具
CN106160390B (zh) 电动工具
US10245711B2 (en) Electric power tool with vibration mechanism
CN111421493B (zh) 电动工具
US10608500B2 (en) Electric power tool
CN111421510B (zh) 电动工具
CN111327140A (zh) 电动作业机和电动作业机用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11570862B (zh) 带有振动机构的电动工具
CN113541367A (zh) 电动工具
CN115122281A (zh) 冲击工具
JP7129820B2 (ja) 電動工具
US20220193791A1 (en) Electric rotary tool
CN111245134A (zh) 电动工具
JP2020110856A (ja) 電動工具
JP2022096444A (ja) 電動工具
JP2020110910A (ja) 電動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