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0626B - 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0626B
CN113540626B CN202110677291.8A CN202110677291A CN113540626B CN 113540626 B CN113540626 B CN 113540626B CN 202110677291 A CN202110677291 A CN 202110677291A CN 113540626 B CN113540626 B CN 1135406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ixedly connected
bevel gear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772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0626A (zh
Inventor
马梦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Xiame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owerChina Fuji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Xiame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owerChina Fuji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Xiame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owerChina Fuji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772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0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0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0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0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0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31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e.g. gas permeability, size or heat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18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3/48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fibrous materials
    • H01B3/52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fibrous materials wood; paper; press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22Cells or battery with cylindrical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7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005Devices for making primary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牛皮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包括有支撑架、压合机构、旋转机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连接板等;支撑架内部设置有压合机构。本发明实现了对圆柱状电池表面牛皮纸的贴覆,贴覆时采用喷胶方式,让牛皮纸表面绒毛朝向,与电池表面接触更紧密,防止进入空气;同时将贴覆后电池顶部的褶皱数量进行控制以便于处理,还将褶皱折弯并再一次的贴合,使其不再呈竖直状态隔绝空气,贴合后对后续封口操作更为方便。

Description

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牛皮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
背景技术
牛皮纸,用作包装材料,强度很高,通常呈黄褐色,半漂或全漂的牛皮纸浆呈淡褐色、奶油色或白色,柔韧结实,耐破度高,能承受较大拉力和压力不破裂,通常被用来做圆柱状电池绝缘包裹材料;
现有的牛皮纸包裹圆柱状电池技术,将牛皮纸和底纸刷上不干胶类型的牛皮纸贴纸,然后再贴覆在圆柱状电池表面,这样的加工工序,在贴覆牛皮纸贴纸的时候,涂抹的胶水会使得牛皮纸表面绒毛朝向不一,加大了贴覆后与电池表面的接触空间,容易进入空气,同时电池顶部会出现很多褶皱,且褶皱的形态各不相同,甚至一些褶皱粘合不紧密导致空气进入贴覆的牛皮纸贴纸内,从而让整个牛皮纸贴纸的粘性下降,电池的绝缘性减弱,使得电池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综上,需要一种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牛皮纸包裹圆柱状电池技术,将牛皮纸和底纸刷上不干胶类型的牛皮纸贴纸,然后再贴覆在圆柱状电池表面,这样的加工工序,在贴覆牛皮纸贴纸的时候,涂抹的胶水会使得牛皮纸表面绒毛朝向不一,加大了贴覆后与电池表面的接触空间,容易进入空气,同时电池顶部会出现很多褶皱,且褶皱的形态各不相同,甚至一些褶皱粘合不紧密导致空气进入贴覆的牛皮纸贴纸内,从而让整个牛皮纸贴纸的粘性下降,电池的绝缘性减弱,使得电池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包括有支撑架,控制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压合机构,旋转机构,放置架,第一存放板,第二存放板,喷胶箱,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收集箱,第一电推杆,连接板,第二电推杆,第一电滑轨和第二电滑轨;支撑架与控制器进行固接;支撑架与第一电机进行固接;支撑架与第二电机进行固接;支撑架内部设置有压合机构;第二电机与压合机构进行固接;连接板下方连接有压合机构;压合机构可以使得电池顶部贴覆的牛皮纸褶皱呈垂直立起状态;支撑架内部设置有旋转机构;压合机构与旋转机构进行啮合;连接板通过支架与旋转机构进行转动连接;旋转机构可以让垂直立起的牛皮纸褶皱折弯并贴合不再立起;支撑架通过支架与第一存放板和第二存放板均进行固接;支撑架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进行固接;支撑架下方内部放置有收集箱;支撑架与第一电推杆和第二电推杆均进行固接;支撑架与第一电滑轨和第二电滑轨均进行固接;放置架与第一电滑轨和第二电滑轨进行滑动连接;喷胶箱与收集箱进行固接;连接板与第一电推杆和第二电推杆均进行固接;第一存放板、第二存放板、喷胶箱、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组合共设置有三组,且连接关系均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压合机构包括有第三传动杆,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四传动杆,第一平齿轮,第二平齿轮,第五传动杆,第二蜗杆,第二蜗轮,第六传动杆,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一双向丝杆,第一压贴杆,四爪支架,第一光杆,第七传动杆,第八锥齿轮,第九锥齿轮,第二双向丝杆,第二压贴杆和第二光杆;第三传动杆与第二电机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与第三锥齿轮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与第四锥齿轮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通过支架与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与旋转机构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五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通过支架与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与第一平齿轮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一平齿轮上方设置有第二平齿轮;第二平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通过支架与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与第二蜗杆进行固接;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蜗轮与第六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与第七传动轮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通过支架与四爪支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与第六锥齿轮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锥齿轮与第七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七锥齿轮内部轴心通过滑套与第一双向丝杆进行固接;第一双向丝杆与四爪支架进行转动连接;在第一双向丝杆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压贴杆,且两个第一压贴杆与第一双向丝杆均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压贴杆与第一光杆进行滑动连接;四爪支架与第一光杆进行固接;四爪支架通过支架与连接板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七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通过支架与四爪支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杆与第八锥齿轮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八锥齿轮与第九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九锥齿轮内部轴心通过滑套与第二双向丝杆进行固接;在第二双向丝杆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压贴杆,且两个第二压贴杆与第二双向丝杆均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压贴杆与第二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光杆与四爪支架进行固接;第二蜗杆、第二蜗轮、第六传动杆、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一双向丝杆、第一压贴杆、四爪支架、第一光杆、第七传动杆、第八锥齿轮、第九锥齿轮、第二双向丝杆、第二压贴杆和第二光杆的组合共设置有三组,且连接关系均与上述相同;当第一平齿轮与第二平齿轮啮合时,第一平齿轮带动第二平齿轮转动;当第一平齿轮与第二平齿轮不啮合时,第一平齿轮不带动第二平齿轮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旋转机构包括有第十锥齿轮,第八传动杆,第三平齿轮,第四平齿轮,第九传动杆,第三蜗杆,第三蜗轮,第十传动杆,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固定底座,滑动架和压涂杆;第十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通过支架与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杆与第三平齿轮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三平齿轮一侧设置有第四平齿轮;第四平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通过支架与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杆与第三蜗杆进行固接;第三蜗杆与第三蜗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蜗轮与第十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与第九传动轮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通过支架与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内部轴心与固定底座进行固接;固定底座外围等距设置有四组滑动架和压涂杆的组合;固定底座与四个滑动架均进行固接;四个滑动架与支撑架均进行滑动连接;四个滑动架与四个压涂杆进行固接;当第三平齿轮与第四平齿轮啮合时,第三平齿轮带动第四平齿轮转动;当第三平齿轮与第四平齿轮不啮合时,第三平齿轮不带动第四平齿轮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靠近放置架的一侧呈弧形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放置架三个隔间内部设置有电动转盘,且电动转盘周围设置有多个圆孔。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压贴杆和第二压贴杆由连接杆与扇形块组成,扇形块一侧呈三十度倾斜状态,另一侧设置有一个两侧高中间低的引流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压贴杆和第二压贴杆扇形块靠近引流槽一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开口。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压涂杆一侧设置有两个海绵吸胶棒,另一侧设置有涂胶刷,且中间有凹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一、为解决现有的牛皮纸包裹圆柱状电池技术,将牛皮纸和底纸刷上不干胶类型的牛皮纸贴纸,然后再贴覆在圆柱状电池表面,这样的加工工序,在贴覆牛皮纸贴纸的时候,涂抹的胶水会使得牛皮纸表面绒毛朝向不一,加大了贴覆后与电池表面的接触空间,容易进入空气,同时电池顶部会出现很多褶皱,且褶皱的形态各不相同,甚至一些褶皱粘合不紧密导致空气进入贴覆的牛皮纸贴纸内,从而让整个牛皮纸贴纸的粘性下降,电池的绝缘性减弱,使得电池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设计了贴覆机构、压合机构和旋转机构;使用时将支撑架水平放置,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器控制装置运行,接着人工将圆柱状电池从支撑架上靠近贴覆机构的一侧的三个孔洞放入到放置架的三个隔间内,并将牛皮纸放入到第一存放板和第二存放板上;然后开启第一电机带动贴覆机构运行,牛皮纸经过贴覆机构向放置架方向输送,经过喷胶箱进行喷胶后,由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导向放置架上的圆柱状电池,接着通过放置架使得圆柱状电池旋转并将牛皮纸贴覆上去;期间多余的胶水将由收集箱进行收集,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滑轨和第二电滑轨将贴覆牛皮纸后的圆柱状电池输送至压合机构和旋转机构的正下方,此时控制第一电推杆和第二电推杆将连接板下推,通过连接板的下移使得第一平齿轮与第二平齿轮啮合,再开启第二电机带动压合机构对贴覆牛皮纸后的圆柱状电池顶部进行压贴,压贴时采用对角同时压贴方式,使得圆柱状电池顶部出现四个竖直褶皱,再将压合机构上移使得第三平齿轮与第四平齿轮啮合,通过旋转机构将竖直的褶皱折弯进行贴合,最后由外设装置带走进行下一步处理。
三、本发明实现了对圆柱状电池表面牛皮纸的贴覆,贴覆时采用喷胶方式,让牛皮纸表面绒毛朝向,与电池表面接触更紧密,防止进入空气;同时将贴覆后电池顶部的褶皱数量进行控制以便于处理,还将褶皱折弯并再一次的贴合,使其不再呈竖直状态隔绝空气,贴合后对后续封口操作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放置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贴覆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贴覆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贴覆机构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压合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压合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压贴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压合机构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旋转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旋转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压涂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旋转机构的侧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1、支撑架,2、控制器,3、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贴覆机构,压合机构,旋转机构,8、放置架,9、第一存放板,10、第二存放板,11、喷胶箱,12、第一限位板,13、第二限位板,14、收集箱,15、第一电推杆,16、连接板,17、第二电推杆,18、第一电滑轨,19、第二电滑轨,501、第一传动杆,502、第一锥齿轮,503、第二锥齿轮,504、第二传动杆,505、第一蜗杆,506、第一蜗轮,507、第一传送辊,508、第一传动轮,509、第二传动轮,5010、第二传送辊,5011、第三传动轮,5012、第四传动轮,5013、第三传送辊,5014、第五传动轮,5015、第六传动轮,5016、第四传送辊,601、第三传动杆,602、第三锥齿轮,603、第四锥齿轮,604、第五锥齿轮,605、第四传动杆,606、第一平齿轮,607、第二平齿轮,608、第五传动杆,609、第二蜗杆,6010、第二蜗轮,6011、第六传动杆,6012、第七传动轮,6013、第八传动轮,6014、第六锥齿轮,6015、第七锥齿轮,6016、第一双向丝杆,6017、第一压贴杆,6018、四爪支架,6019、第一光杆,6020、第七传动杆,6021、第八锥齿轮,6022、第九锥齿轮,6023、第二双向丝杆,6024、第二压贴杆,6025、第二光杆,701、第十锥齿轮,702、第八传动杆,703、第三平齿轮,704、第四平齿轮,705、第九传动杆,706、第三蜗杆,707、第三蜗轮,708、第十传动杆,709、第九传动轮,7010、第十传动轮,7011、固定底座,7012、滑动架,7013、压涂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一种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参照图1-4所示,包括有支撑架1,控制器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压合机构,旋转机构,放置架8,第一存放板9,第二存放板10,喷胶箱11,第一限位板12,第二限位板13,收集箱14,第一电推杆15,连接板16,第二电推杆17,第一电滑轨18和第二电滑轨19;支撑架1与控制器2进行固接;支撑架1与第一电机3进行固接;支撑架1与第二电机4进行固接;支撑架1内部设置有压合机构;第二电机4与压合机构进行固接;连接板16下方连接有压合机构;压合机构可以使得电池顶部贴覆的牛皮纸褶皱呈垂直立起状态;支撑架1内部设置有旋转机构;压合机构与旋转机构进行啮合;连接板16通过支架与旋转机构进行转动连接;旋转机构可以让垂直立起的牛皮纸褶皱折弯并贴合不再立起;支撑架1通过支架与第一存放板9和第二存放板10均进行固接;支撑架1与第一限位板12和第二限位板13进行固接;支撑架1下方内部放置有收集箱14;支撑架1与第一电推杆15和第二电推杆17均进行固接;支撑架1与第一电滑轨18和第二电滑轨19均进行固接;放置架8与第一电滑轨18和第二电滑轨19进行滑动连接;喷胶箱11与收集箱14进行固接;连接板16与第一电推杆15和第二电推杆17均进行固接;第一存放板9、第二存放板10、喷胶箱11、第一限位板12和第二限位板13的组合共设置有三组。
使用时将支撑架1水平放置,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器2控制装置运行,接着人工将圆柱状电池从支撑架1上靠近贴覆机构的一侧的三个孔洞放入到放置架8的三个隔间内,并将牛皮纸放入到第一存放板9和第二存放板10上;然后开启第一电机3带动贴覆机构运行,牛皮纸经过贴覆机构向放置架8方向输送,经过喷胶箱11进行喷胶后,由第一限位板12和第二限位板13导向放置架8上的圆柱状电池,接着通过放置架8使得圆柱状电池旋转并将牛皮纸贴覆上去;期间多余的胶水将由收集箱14进行收集,然后通过控制器2控制第一电滑轨18和第二电滑轨19将贴覆牛皮纸后的圆柱状电池输送至压合机构和旋转机构的正下方,此时控制第一电推杆15和第二电推杆17将连接板16下推,通过连接板16的下移使得第一平齿轮606与第二平齿轮607啮合,再开启第二电机4带动压合机构对贴覆牛皮纸后的圆柱状电池顶部进行压贴,压贴时采用对角同时压贴方式,使得圆柱状电池顶部出现四个竖直褶皱,再将压合机构上移使得第三平齿轮703与第四平齿轮704啮合,通过旋转机构将竖直的褶皱折弯进行贴合,最后由外设装置带走进行下一步处理;本发明实现了对圆柱状电池表面牛皮纸的贴覆,贴覆时采用喷胶方式,让牛皮纸表面绒毛朝向,与电池表面接触更紧密,防止进入空气;同时将贴覆后电池顶部的褶皱数量进行控制以便于处理,还将褶皱折弯并再一次的贴合,使其不再呈竖直状态隔绝空气,贴合后对后续封口操作更为方便。
参照图5-7所示,还包括有贴覆机构,贴覆机构包括有第一传动杆501,第一锥齿轮502,第二锥齿轮503,第二传动杆504,第一蜗杆505,第一蜗轮506,第一传送辊507,第一传动轮508,第二传动轮509,第二传送辊5010,第三传动轮5011,第四传动轮5012,第三传送辊5013,第五传动轮5014,第六传动轮5015和第四传送辊5016;第一传动杆501与第一电机3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501与第一锥齿轮502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501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502与第二锥齿轮503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503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504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504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504与第一蜗杆505进行固接;第一蜗杆505与第一蜗轮5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蜗轮506与第一传送辊507进行固接;第一传送辊507一侧与第一传动轮508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一传送辊507另一侧与第三传动轮5011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一传送辊507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送辊507与第一存放板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508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509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509内部轴心与第二传送辊5010进行固接;第二传送辊5010与第一存放板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送辊5010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501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5012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5012内部轴心与第三传送辊5013进行固接;第三传送辊5013与第五传动轮5014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三传送辊5013与第一存放板9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送辊5013与第二存放板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送辊5013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501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5015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5015内部轴心与第四传送辊5016进行固接;第四传送辊5016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送辊5016与第一存放板9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送辊5016与第二存放板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蜗杆505,第一蜗轮506,第一传送辊507,第一传动轮508,第二传动轮509、第二传送辊5010、第三传动轮5011、第四传动轮5012、第三传送辊5013、第五传动轮5014、第六传动轮5015和第四传送辊5016的组合共设置有三组。
运行时人工将圆柱状电池从支撑架1上靠近贴覆机构的一侧的三个孔洞放入到放置架8的三个隔间内,并将牛皮纸放入到第一存放板9和第二存放板10上;接着开启第一电机3带动第一传动杆501转动,进而第一传动杆501带动第一锥齿轮502转动,进而第一锥齿轮502带动第二锥齿轮503转动,进而第二锥齿轮503带动第二传动杆504转动,接着第二传动杆504带动第一蜗杆505转动,进而第一蜗杆505带动第一蜗轮506转动,进而第一蜗轮506带动第一传送辊507转动,然后第一传送辊507带动第一传动轮508转动,进而第一传动轮508带动第二传动轮509转动,进而第二传动轮509带动第二传送辊5010转动,同时第一传送辊507带动第三传动轮5011转动,进而第三传动轮5011带动第四传动轮5012转动,进而第四传动轮5012带动第三传送辊5013转动,进而第三传送辊5013带动第五传动轮5014转动,接着第五传动轮5014外环面通过皮带带动第六传动轮5015转动,进而第六传动轮5015带动第四传送辊5016转动,随之第一传送辊507、第二传送辊5010、第三传送辊5013和第四传送辊5016将放置在第一存放板9和第二存放板10上的牛皮纸朝着放置架8输送,期间经过喷胶箱11对其进行喷胶,在第一限位板12和第二限位板13的导引下与电池贴合,接着放置架8内部的电动转盘带着电池转动,将刷胶之后的牛皮纸贴覆在电池表面,最后由第一电滑轨18和第二电滑轨19将放置有贴覆牛皮纸的电池的放置架8移动至压合机构下方;该机构完成了对牛皮纸的刷胶、输送和贴覆。
参照图8-11所示,压合机构包括有第三传动杆601,第三锥齿轮602,第四锥齿轮603,第五锥齿轮604,第四传动杆605,第一平齿轮606,第二平齿轮607,第五传动杆608,第二蜗杆609,第二蜗轮6010,第六传动杆6011,第七传动轮6012,第八传动轮6013,第六锥齿轮6014,第七锥齿轮6015,第一双向丝杆6016,第一压贴杆6017,四爪支架6018,第一光杆6019,第七传动杆6020,第八锥齿轮6021,第九锥齿轮6022,第二双向丝杆6023,第二压贴杆6024和第二光杆6025;第三传动杆601与第二电机4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601与第三锥齿轮602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601与第四锥齿轮603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601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602与旋转机构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603与第五锥齿轮604进行啮合;第五锥齿轮604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605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605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605与第一平齿轮606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一平齿轮606上方设置有第二平齿轮607;第二平齿轮607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608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608通过支架与连接板16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608与第二蜗杆609进行固接;第二蜗杆609与第二蜗轮6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蜗轮6010与第六传动杆6011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6011与第七传动轮6012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6011通过支架与四爪支架6018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6011与第六锥齿轮6014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601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6013进行传动连接;第六锥齿轮6014与第七锥齿轮6015进行啮合;第七锥齿轮6015内部轴心通过滑套与第一双向丝杆6016进行固接;第一双向丝杆6016与四爪支架6018进行转动连接;在第一双向丝杆6016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压贴杆6017,且两个第一压贴杆6017与第一双向丝杆6016均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压贴杆6017与第一光杆6019进行滑动连接;四爪支架6018与第一光杆6019进行固接;四爪支架6018通过支架与连接板16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6013内部轴心与第七传动杆6020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6020通过支架与四爪支架6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杆6020与第八锥齿轮6021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八锥齿轮6021与第九锥齿轮6022进行啮合;第九锥齿轮6022内部轴心通过滑套与第二双向丝杆6023进行固接;在第二双向丝杆6023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压贴杆6024,且两个第二压贴杆6024与第二双向丝杆6023均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压贴杆6024与第二光杆602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光杆6025与四爪支架6018进行固接;第二蜗杆609、第二蜗轮6010、第六传动杆6011、第七传动轮6012、第八传动轮6013、第六锥齿轮6014、第七锥齿轮6015、第一双向丝杆6016、第一压贴杆6017、四爪支架6018、第一光杆6019、第七传动杆6020、第八锥齿轮6021、第九锥齿轮6022、第二双向丝杆6023、第二压贴杆6024和第二光杆6025的组合共设置有三组,且连接关系均与上述相同;当第一平齿轮606与第二平齿轮607啮合时,第一平齿轮606带动第二平齿轮607转动;当第一平齿轮606与第二平齿轮607不啮合时,第一平齿轮606不带动第二平齿轮607转动。
当放置有贴覆牛皮纸的电池的放置架8移动至压合机构下方时,通过控制第一电推杆15和第二电推杆17伸长将连接板16下移,进而连接板16带动除第三传动杆601、第三锥齿轮602、第四锥齿轮603、第五锥齿轮604、第四传动杆605和第一平齿轮606以外的部件下移,直至第二平齿轮607与第一平齿轮606啮合,此时两个第一压贴杆6017和两个第二压贴杆6024等距位于电池顶部周围,且第三平齿轮703不与第四平齿轮704啮合,接着开启第二电机4带动第三传动杆601转动,进而第三传动杆601带动第三锥齿轮602转动,进而第三锥齿轮602带动第四锥齿轮603转动,进而第四锥齿轮603带动第四传动杆605转动,然后第四传动杆605带动第一平齿轮606转动,进而第一平齿轮606带动第二平齿轮607转动,进而第二平齿轮607带动第五传动杆608转动,进而第五传动杆608带动第二蜗杆609转动,随后第二蜗杆609带动第二蜗轮6010转动,进而第二蜗轮6010带动第六传动杆6011转动,进而第六传动杆6011带动第七传动轮6012转动,进而第七传动轮6012带动第六锥齿轮6014,然后第六锥齿轮6014带动第七锥齿轮6015转动,进而第七锥齿轮6015带动第一双向丝杆6016转动,使得两个第一压贴杆6017在第一光杆6019作用下相向移动,同时第七传动轮6012外环面通过皮带带动第八传动轮6013转动,进而第八传动轮6013带动第七传动杆6020转动,进而第七传动杆6020带动第八锥齿轮6021转动,进而第八锥齿轮6021带动第九锥齿轮6022转动,随之第九锥齿轮6022带动第二双向丝杆6023转动,使得两个第二压贴杆6024在第二光杆6025作用下也相向移动,进而在两个第一压贴杆6017和两个第二压贴杆6024的压合下使得电池顶部牛皮纸贴纸在第一压贴杆6017和第二压贴杆6024的中间位置各产生一个竖直褶皱,共有四个,接着控制第一电推杆15和第二电推杆17收缩,使得连接板16上移,进而连接板16带动除第三传动杆601、第三锥齿轮602、第四锥齿轮603、第五锥齿轮604、第四传动杆605和第一平齿轮606以外的部件上移直至第四平齿轮704与第三平齿轮703啮合,让得第一压贴杆6017和第二压贴杆6024将褶皱里的多余的胶水挤出,并且通过两个第一压贴杆6017和两个第二压贴杆6024一侧的引流槽从引流槽一侧的开口处流在褶皱一侧的牛皮纸贴纸上,最后由旋转机构进行处理,此时第一平齿轮606与第二平齿轮607不啮合;该机构完成了对电池顶部的压贴,同时减少了褶皱的数量,方便其后续处理。
参照图12-15所示,旋转机构包括有第十锥齿轮701,第八传动杆702,第三平齿轮703,第四平齿轮704,第九传动杆705,第三蜗杆706,第三蜗轮707,第十传动杆708,第九传动轮709,第十传动轮7010,固定底座7011,滑动架7012和压涂杆7013;第十锥齿轮701与第三锥齿轮602进行啮合;第十锥齿轮701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702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702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杆702与第三平齿轮703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三平齿轮703一侧设置有第四平齿轮704;第四平齿轮704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705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705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杆705与第三蜗杆706进行固接;第三蜗杆706与第三蜗轮7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蜗轮707与第十传动杆708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708与第九传动轮709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708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70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7010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7010内部轴心与固定底座7011进行固接;固定底座7011外围等距设置有四组滑动架7012和压涂杆7013的组合;固定底座7011与四个滑动架7012均进行固接;四个滑动架7012与支撑架1均进行滑动连接;四个滑动架7012与四个压涂杆7013进行固接;当第三平齿轮703与第四平齿轮704啮合时,第三平齿轮703带动第四平齿轮704转动;当第三平齿轮703与第四平齿轮704不啮合时,第三平齿轮703不带动第四平齿轮704转动。
当第四平齿轮704与第三平齿轮703啮合时,第二电机4带动第三传动杆601转动,进而第三传动杆601转动带动第十锥齿轮701转动,进而第十锥齿轮701带动第八传动杆702转动,进而第八传动杆702带动第三平齿轮703转动,接着第三平齿轮703带动第四平齿轮704转动,进而第四平齿轮704带动第九传动杆705转动,进而第九传动杆705带动第三蜗杆706转动,进而第三蜗杆706带动第三蜗轮707转动,然后第三蜗轮707带动第十传动杆708转动,进而第十传动杆708带动第九传动轮709转动,进而第九传动轮709外环面通过皮带带动第十传动轮7010转动,进而第十传动轮7010带动固定底座7011转动,随之固定底座7011带动四个滑动架7012在支撑架1上以圆周运动的方式进行滑动,使得压涂杆7013将竖起的褶皱朝留有胶水的一侧压弯,同时压涂杆7013的一侧的涂胶刷将胶水抹匀,再通过旋转的方式使得褶皱被压实,而由涂胶刷旋转所留下的胶水痕迹则被压涂杆7013另一侧的海绵吸胶棒清除,最后装置复位,通过外设装置将处理后的电池带走进行下一步操作;该机构完成了对电池顶部褶皱的压平,使其不会干扰后续操作。
第一限位板12和第二限位板13靠近放置架8的一侧呈弧形状态。
可以对贴覆的牛皮纸进行导向。
放置架8三个隔间内部设置有电动转盘,且电动转盘周围设置有多个圆孔。
可以使得电池转动便于贴覆,多个圆孔可以使流出的胶粘剂流入收集箱14。
第一压贴杆6017和第二压贴杆6024由连接杆与扇形块组成,扇形块一侧呈三十度倾斜状态,另一侧设置有一个两侧高中间低的引流槽。
可以将褶皱中多余的胶水挤出并引流进槽内。
第一压贴杆6017和第二压贴杆6024扇形块靠近引流槽一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开口。
可以将槽内的胶水导引到褶皱的一侧。
压涂杆7013一侧设置有两个海绵吸胶棒,另一侧设置有涂胶刷,且中间有凹槽。
可以将褶皱中多余的胶水抹匀一边使褶皱贴合,海绵吸胶棒可以将旋转时涂胶刷残留的胶水吸收。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包括有支撑架(1)、第一限位板(12)、第二限位板(13)和连接板(16);支撑架(1)与第一限位板(12)和第二限位板(13)进行固接;支撑架(1)内部设置有连接板(16);支撑架(1)与控制器(2)进行固接;支撑架(1)与第一电机(3)进行固接;支撑架(1)与第二电机(4)进行固接;支撑架(1)下方内部放置有收集箱(14);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压合机构和旋转机构;支撑架(1)内部设置有压合机构;第二电机(4)与压合机构进行固接;连接板(16)下方连接有压合机构;压合机构用于使得电池顶部贴覆的牛皮纸褶皱呈垂直立起状态;支撑架(1)内部设置有旋转机构;压合机构与旋转机构进行啮合;连接板(16)通过支架与旋转机构进行转动连接;旋转机构用于让垂直立起的牛皮纸褶皱折弯并贴合不再立起;支撑架(1)通过支架与第一存放板(9)和第二存放板(10)均进行固接;支撑架(1)与第一电推杆(15)和第二电推杆(17)均进行固接;支撑架(1)与第一电滑轨(18)和第二电滑轨(19)均进行固接;放置架(8)与第一电滑轨(18)和第二电滑轨(19)进行滑动连接;喷胶箱(11)与收集箱(14)进行固接;连接板(16)与第一电推杆(15)和第二电推杆(17)均进行固接;第一存放板(9)、第二存放板(10)、喷胶箱(11)、第一限位板(12)和第二限位板(13)的组合共设置有三组;
贴覆机构包括有第一传动杆(501),第一锥齿轮(502),第二锥齿轮(503),第二传动杆(504),第一蜗杆(505),第一蜗轮(506),第一传送辊(507),第一传动轮(508),第二传动轮(509),第二传送辊(5010),第三传动轮(5011),第四传动轮(5012),第三传送辊(5013),第五传动轮(5014),第六传动轮(5015)和第四传送辊(5016);第一传动杆(501)与第一电机(3)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501)与第一锥齿轮(502)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501)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502)与第二锥齿轮(503)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503)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504)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504)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504)与第一蜗杆(505)进行固接;第一蜗杆(505)与第一蜗轮(5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蜗轮(506)与第一传送辊(507)进行固接;第一传送辊(507)一侧与第一传动轮(508)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一传送辊(507)另一侧与第三传动轮(5011)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一传送辊(507)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送辊(507)与第一存放板(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508)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509)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509)内部轴心与第二传送辊(5010)进行固接;第二传送辊(5010)与第一存放板(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送辊(5010)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501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5012)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5012)内部轴心与第三传送辊(5013)进行固接;第三传送辊(5013)与第五传动轮(5014)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三传送辊(5013)与第一存放板(9)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送辊(5013)与第二存放板(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送辊(5013)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501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5015)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5015)内部轴心与第四传送辊(5016)进行固接;第四传送辊(5016)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送辊(5016)与第一存放板(9)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送辊(5016)与第二存放板(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蜗杆(505),第一蜗轮(506),第一传送辊(507),第一传动轮(508),第二传动轮(509)、第二传送辊(5010)、第三传动轮(5011)、第四传动轮(5012)、第三传送辊(5013)、第五传动轮(5014)、第六传动轮(5015)和第四传送辊(5016)的组合共设置有三组;
压合机构包括有第三传动杆(601),第三锥齿轮(602),第四锥齿轮(603),第五锥齿轮(604),第四传动杆(605),第一平齿轮(606),第二平齿轮(607),第五传动杆(608),第二蜗杆(609),第二蜗轮(6010),第六传动杆(6011),第七传动轮(6012),第八传动轮(6013),第六锥齿轮(6014),第七锥齿轮(6015),第一双向丝杆(6016),第一压贴杆(6017),四爪支架(6018),第一光杆(6019),第七传动杆(6020),第八锥齿轮(6021),第九锥齿轮(6022),第二双向丝杆(6023),第二压贴杆(6024)和第二光杆(6025);第三传动杆(601)与第二电机(4)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601)与第三锥齿轮(602)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601)与第四锥齿轮(603)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601)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602)与旋转机构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603)与第五锥齿轮(604)进行啮合;第五锥齿轮(604)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605)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605)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605)与第一平齿轮(606)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一平齿轮(606)上方设置有第二平齿轮(607);第二平齿轮(607)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608)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608)通过支架与连接板(16)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608)与第二蜗杆(609)进行固接;第二蜗杆(609)与第二蜗轮(6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蜗轮(6010)与第六传动杆(6011)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6011)与第七传动轮(6012)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6011)通过支架与四爪支架(6018)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6011)与第六锥齿轮(6014)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601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6013)进行传动连接;第六锥齿轮(6014)与第七锥齿轮(6015)进行啮合;第七锥齿轮(6015)内部轴心通过滑套与第一双向丝杆(6016)进行固接;第一双向丝杆(6016)与四爪支架(6018)进行转动连接;在第一双向丝杆(6016)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压贴杆(6017),且两个第一压贴杆(6017)与第一双向丝杆(6016)均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压贴杆(6017)与第一光杆(6019)进行滑动连接;四爪支架(6018)与第一光杆(6019)进行固接;四爪支架(6018)通过支架与连接板(16)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6013)内部轴心与第七传动杆(6020)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6020)通过支架与四爪支架(6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杆(6020)与第八锥齿轮(6021)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八锥齿轮(6021)与第九锥齿轮(6022)进行啮合;第九锥齿轮(6022)内部轴心通过滑套与第二双向丝杆(6023)进行固接;在第二双向丝杆(6023)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压贴杆(6024),且两个第二压贴杆(6024)与第二双向丝杆(6023)均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压贴杆(6024)与第二光杆(602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光杆(6025)与四爪支架(6018)进行固接;第二蜗杆(609)、第二蜗轮(6010)、第六传动杆(6011)、第七传动轮(6012)、第八传动轮(6013)、第六锥齿轮(6014)、第七锥齿轮(6015)、第一双向丝杆(6016)、第一压贴杆(6017)、四爪支架(6018)、第一光杆(6019)、第七传动杆(6020)、第八锥齿轮(6021)、第九锥齿轮(6022)、第二双向丝杆(6023)、第二压贴杆(6024)和第二光杆(6025)的组合共设置有三组,且连接关系均与上述相同;当第一平齿轮(606)与第二平齿轮(607)啮合时,第一平齿轮(606)带动第二平齿轮(607)转动;当第一平齿轮(606)与第二平齿轮(607)不啮合时,第一平齿轮(606)不带动第二平齿轮(607)转动;
旋转机构包括有第十锥齿轮(701),第八传动杆(702),第三平齿轮(703),第四平齿轮(704),第九传动杆(705),第三蜗杆(706),第三蜗轮(707),第十传动杆(708),第九传动轮(709),第十传动轮(7010),固定底座(7011),滑动架(7012)和压涂杆(7013);第十锥齿轮(701)与第三锥齿轮(602)进行啮合;第十锥齿轮(701)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702)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702)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杆(702)与第三平齿轮(703)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三平齿轮(703)一侧设置有第四平齿轮(704);第四平齿轮(704)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705)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705)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杆(705)与第三蜗杆(706)进行固接;第三蜗杆(706)与第三蜗轮(7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蜗轮(707)与第十传动杆(708)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708)与第九传动轮(709)内部轴心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708)通过支架与支撑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70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7010)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7010)内部轴心与固定底座(7011)进行固接;固定底座(7011)外围等距设置有四组滑动架(7012)和压涂杆(7013)的组合;固定底座(7011)与四个滑动架(7012)均进行固接;四个滑动架(7012)与支撑架(1)均进行滑动连接;四个滑动架(7012)与四个压涂杆(7013)进行固接;当第三平齿轮(703)与第四平齿轮(704)啮合时,第三平齿轮(703)带动第四平齿轮(704)转动;当第三平齿轮(703)与第四平齿轮(704)不啮合时,第三平齿轮(703)不带动第四平齿轮(704)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其特征是:第一限位板(12)和第二限位板(13)靠近放置架(8)的一侧呈弧形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其特征是:放置架(8)三个隔间内部设置有电动转盘,且电动转盘周围设置有多个圆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其特征是:第一压贴杆(6017)和第二压贴杆(6024)由连接杆与扇形块组成,扇形块一侧呈三十度倾斜状态,另一侧设置有一个两侧高中间低的引流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其特征是:第一压贴杆(6017)和第二压贴杆(6024)扇形块靠近引流槽一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其特征是:压涂杆(7013)一侧设置有两个海绵吸胶棒,另一侧设置有涂胶刷,且中间有凹槽。
CN202110677291.8A 2021-06-18 2021-06-18 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 Active CN113540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7291.8A CN113540626B (zh) 2021-06-18 2021-06-18 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7291.8A CN113540626B (zh) 2021-06-18 2021-06-18 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0626A CN113540626A (zh) 2021-10-22
CN113540626B true CN113540626B (zh) 2023-06-30

Family

ID=78096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77291.8A Active CN113540626B (zh) 2021-06-18 2021-06-18 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406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1104A (zh) * 2021-12-09 2022-04-01 曾其彪 摆动式亚克力材料坐便器盖贴玻璃纤维毡除褶皱设备
CN114834137A (zh) * 2022-05-23 2022-08-02 任静文 压合式隔音棉用板状棉卷无纺布贴合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0904A (zh) * 2020-11-06 2021-01-26 崇义尚好佳静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可局部微调的曲面防褶皱架设装置
JP2021074863A (ja) * 2019-11-13 2021-05-20 朱暁鳳 モーターブラケットのバリ取り研磨設備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2997A (en) * 1968-06-17 1971-02-16 David L Pearl Carton closing and labeling method
JP4978530B2 (ja) * 2008-03-25 2012-07-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円筒形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079812B (zh) * 2016-08-30 2018-06-01 深圳市承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胶贴合设备
CN207572471U (zh) * 2017-12-25 2018-07-03 深圳市坤鼎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折边胶纸装置
CN209176296U (zh) * 2018-12-03 2019-07-30 康得新光学膜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导电膜生产用压合装置
CN111063941A (zh) * 2019-12-11 2020-04-24 周俊英 一种锂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CN213278162U (zh) * 2020-11-10 2021-05-25 上饶华宇智航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组的热压整形设备
CN112573259A (zh) * 2020-11-17 2021-03-30 安徽力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用铝箔卷支撑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74863A (ja) * 2019-11-13 2021-05-20 朱暁鳳 モーターブラケットのバリ取り研磨設備
CN112270904A (zh) * 2020-11-06 2021-01-26 崇义尚好佳静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可局部微调的曲面防褶皱架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0626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40626B (zh) 对角压合除包牛皮纸圆柱状电池褶皱装置
CN106848116B (zh) 一种异形电池铝塑膜自动包胶生产线及其包胶工艺
CN107738265B (zh) 一种电容器夹持机构
CN115771640A (zh) 一种隔热绝缘罩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202592909U (zh) 自动贴胶机
CN210200855U (zh) 一种折弯贴胶机及电池生产线
CN210453961U (zh) 一种文件袋生产用封边设备
CN207697235U (zh) 一种自动撕膜装置
CN214298479U (zh) 一种稳定贴胶的背胶机
CN209947959U (zh) 一种电芯头部贴成型胶机
CN216719723U (zh) 一种电感器生产用自动包胶机
CN215362281U (zh) 一种贴标机打胶机构
CN106183359B (zh) 一种撕膜机构及设备
CN211892367U (zh) 一种环保胶水纸板粘贴设备
CN216509589U (zh) 一种纸盒包装贴底纸装置
CN220836854U (zh) 一种带有除尘结构的电子胶带涂布机
CN214649635U (zh) 一种硒康胶囊外包装标签粘贴设备
CN214637875U (zh) 一种背胶机
CN104443492A (zh) 用于烟盒保护膜粘胶装置
CN214328305U (zh) 一种用于云母纸生产线的云母纸表面施胶设备
CN210971855U (zh) 塑料标签贴标机
CN213324132U (zh) 一种不干胶双面贴标机
CN218662795U (zh) 一种化妆品软管贴标装置
CN220700393U (zh) 一种曲面双面覆膜设备
CN211336764U (zh) 一种软糖果包装瓶自动贴标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7

Address after: No.21 Hubin South Road, Siming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XIAMEN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Ltd.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Ltd.

Applicant after: POWERCHINA FUJIAN ELECTRIC POWER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723000 No. 216, group 5, dahekan village, dahekan Town, Nanzheng District, Hanzho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Ma Mengche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