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7440A -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7440A
CN113527440A CN202110915087.5A CN202110915087A CN113527440A CN 113527440 A CN113527440 A CN 113527440A CN 202110915087 A CN202110915087 A CN 202110915087A CN 113527440 A CN113527440 A CN 113527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eptide
tumor
group
life
amino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150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27440B (zh
Inventor
况轶群
李玉叶
杨溪
周晓燕
周慧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22112621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39251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262495.6A priority patent/CN115804834A/zh
Priority to CN202211263295.2A priority patent/CN116139254A/zh
Priority to CN202211262111.0A priority patent/CN116139252A/zh
Priority to CN202211262505.6A priority patent/CN115837069A/zh
Priority to CN202211262118.2A priority patent/CN116139253A/zh
Priority to CN202110915087.5A priority patent/CN113527440B/zh
Priority to CN202211261974.6A priority patent/CN1161392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27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7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27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7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2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leukem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A61P37/04Immunostimu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9/00General protective or antinoxious agents
    • A61P39/06Free radical scavengers or antioxid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所述的具有上述功能的多肽选自:(a)具有MNKAELIDVLTQKLGSDRRQATAAVENVVD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b)具有TIVRAVHKGDSVTITGFGVFEQRRRAARV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c)具有RNPRTGETVKVKPTSVPAFRPGAQFKAVVAG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d)具有VNKAELIDVLTGGLGSKRRQATAAVEGGVD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e)具有MGVAGLIDVLTQKLGSGGRQATAAVENDDD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f)具有TGVRAGHNGDSVTITGFVGFEGRRRAARV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g)具有TIVRAVGKGDSGITIGFGVFERQRRAARV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h)具有RGPGTGETVKVKPTSVPAFRPGAQGKAVVAG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i)具有KKGRTGETVKVKPTSVPAFRPGAQGKAGGAG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降低肿瘤发生率,延长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经典的免疫学理论中,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CD4+辅助T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两个主要的亚群。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CD4+T细胞能够在胸腺外进一步分化为具有类似CD8+CTLs和NK细胞的直接细胞杀伤功能的亚群,即CD4+CTLs。目前,CD4+CTLs也进一步被证实在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疫苗接种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感染性疾病中,包括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EBV、人类乳头瘤病毒及 HIV 等都已有广泛报道。有文献显示,研究者们认为CD4+CTLs数量增加、毒力增强可能代表机体整体免疫力增强,该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可以作为评估免疫功能强弱的指标,并发现在超长寿人群中该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这提示该亚群细胞比例的升高与长寿相关。而单核细胞根据既往研究显示,也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亚群,即中间型(CD14++CD16+),经典型(CD14++CD16-)和非经典型(CD14+CD16++)。其中经典型(CD14++CD16-) 在健康人外周血中约占单核细胞总数80%-90%,在固有免疫防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中间型(CD14++CD16+)约占单核细胞总数5%,严重感染和炎症状态下可达10%-50%,主要功能有抗原的呈递、炎症和单核细胞激活,又被称为炎症单核细胞亚群;非经典型(CD14+CD16++)约占单核细胞总数的5%-10%,可在血管内皮表面游走并清除异物,具有免疫监视功能,在炎症早期应答和组织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又被称为游走性单核细胞亚群。不同的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发生变化,对应的该细胞亚群功能也会增强,这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起到了提示作用。
近年来,以细胞异常增殖为显著特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范围内1/5的男性和1/6的女性均会患恶性肿瘤,其中全球几乎一半的新发恶性肿瘤病例及超过一半的恶性肿瘤死亡病例都发生在亚洲,尤其是中国。恶性肿瘤又分为实体肿瘤及非实体肿瘤,常见的实体肿瘤如肺癌、胃癌、乳腺癌等,常见的非实体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目前,恶性肿瘤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案,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放疗、化疗,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不容忽视。药物对实体肿瘤的抗瘤作用可以通过根据肿瘤的体积大小计算抑瘤率进行评估,对于非实体肿瘤,则可通过体外实验验证药物对肿瘤细胞增殖情况的抑制率进行评估。如何通过不同治疗方案之间的配合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是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衰老是必然发生于所有有机体的生物学过程,具有渐进性、有害性、普遍性的特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抗衰老、延长寿命的需求不断升高。延缓衰老药物是指一类以提高生命效率、改善人类体质、防治老年性疾病,并能在遗传特性决定的限度内延长机体寿命的药物;是具有预防及延缓机体衰老过程,改善组织细胞病理紊乱,调整重要脏器功能,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可促进整体健康的药物。其特点是通过多层次、多方面和较长时间的作用,以调整机体的物质、代谢及组织器官功能状态,从而达到延缓衰老、增长寿命的目的。
目前,我国居民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而根据我们既往的研究成果,发现一种多肽可以刺激机体细胞亚群增殖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延长个体寿命。将该多肽制成疫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增强免疫、抗肿瘤、延长寿命多重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选自:
(a)具有MNKAELIDVLTQKLGSDRRQATAAVENVVD氨基酸序列的多肽(多肽1);或
(b)具有TIVRAVHKGDSVTITGFGVFEQRRRAARV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多肽2);或
(c)具有RNPRTGETVKVKPTSVPAFRPGAQFKAVVAG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多肽3);或
(d)具有VNKAELIDVLTGGLGSKRRQATAAVEGGVD氨基酸序列的多肽(多肽4);或
(e)具有MGVAGLIDVLTQKLGSGGRQATAAVENDDD氨基酸序列的多肽(多肽5);或
(f)具有TGVRAGHNGDSVTITGFVGFEGRRRAARV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g)具有TIVRAVGKGDSGITIGFGVFERQRRAARV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h)具有RGPGTGETVKVKPTSVPAFRPGAQGKAVVAG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i)具有KKGRTGETVKVKPTSVPAFRPGAQGKAGGAG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降低肿瘤发生率,延长寿命。
本发明所述的多肽成分可刺激机体免疫细胞,使部分免疫细胞亚群(如CD4+CTLs、CD14+CD16++)比例增多,这些免疫细胞亚群在既往研究中已被证明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对多种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患病率,从而实现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目的。该多肽还可以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延长寿命。经验证,结构不同的多肽1、2、3均有增强免疫力、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延长寿命的功能,其中以多肽1效果最为明显。对三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部分改变,分别得到多肽4、5,多肽6、7和多肽8、9,经验证,序列改变后的多肽仍具有增强免疫力、强机体抗肿瘤能力,延长寿命的功能,因此,我们推测与多肽1、2、3结构存在80%及以上相同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都具有相似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肽1刺激前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肽1刺激前后CD4+CTLs占比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多肽1干预前后小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多肽2刺激前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多肽2刺激前后CD4+细胞中CD4+CTLs占比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多肽3刺激前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多肽3刺激前后CD4+细胞中CD4+CTLs占比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多肽2干预前后小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多肽3干预前后小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多肽4刺激前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多肽4刺激前后CD4+细胞中CD4+CTLs占比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多肽5刺激前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多肽5刺激前后CD4+细胞中CD4+CTLs占比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多肽4干预前后小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多肽5干预前后小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多肽6刺激前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多肽6刺激前后CD4+细胞中CD4+CTLs占比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多肽7刺激前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多肽7刺激前后CD4+细胞中CD4+CTLs占比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多肽6干预前后小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多肽7干预前后小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多肽8刺激前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多肽8刺激前后CD4+细胞中CD4+CTLs占比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多肽9刺激前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多肽9刺激前后CD4+细胞中CD4+CTLs占比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多肽8干预前后小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多肽9干预前后小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选自:
(a)具有MNKAELIDVLTQKLGSDRRQATAAVENVVD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b)具有TIVRAVHKGDSVTITGFGVFEQRRRAARV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c)具有RNPRTGETVKVKPTSVPAFRPGAQFKAVVAG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d)具有VNKAELIDVLTGGLGSKRRQATAAVEGGVD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e)具有MGVAGLIDVLTQKLGSGGRQATAAVENDDD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f)具有TGVRAGHNGDSVTITGFVGFEGRRRAARV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g)具有TIVRAVGKGDSGITIGFGVFERQRRAARV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h)具有RGPGTGETVKVKPTSVPAFRPGAQGKAVVAG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i)具有KKGRTGETVKVKPTSVPAFRPGAQGKAGGAG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延长寿命功能的核酸选自:
(a)编码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的核酸;或
(b)与核酸序列(a)、(b)、(c)互补的核酸。
本发明所述的载体为包含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延长寿命功能的核酸。
本发明所述的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包含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延长寿命功能核酸的载体,或其基因组中整合有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延长寿命功能的核酸。
所述的药物为含有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延长寿命功能的多肽序列的多肽疫苗。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延长寿命功能的多肽的应用为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的多肽在增强免疫力的药品、食品、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延长寿命功能的多肽的应用为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的多肽在制备延长寿命的药品、食品、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延长寿命功能的多肽的应用为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的多肽在制备抗肿瘤的药物、食品、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所述的肿瘤为实体肿瘤或非实体肿瘤。
所述的实体肿瘤为胃癌;所述的非实体肿瘤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面以具体实施实验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多肽1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1、入选标准:(1)年龄在18-60之间;(2)正常人群(肝肾功能检查正常,排除:感染结核、 HBV、 HCV、 肿瘤及患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
2、实验材料:人外周静脉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液;PBS缓冲液;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溶液(双抗);PE-CD14抗体、FITC-CD16抗体、Perpcy-5.5-CD45抗体、AlexaFlour647-GB11抗体、FITC-CD3抗体、PE-CD4抗体;红细胞裂解液;流式破膜固定一体液。
3、实验流程:(1)根据多肽1序列,将其体外合成;(2)提取外周血PBMC:a) 抽取6例健康人肘部外周血5ml于EDTA抗凝管中,3例检测单核细胞亚群,3例检测CD4+CTLs亚群; b)将5ml血液使用PBS稀释为10ml;c)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液于离心管中,每管5ml,将稀释后的血液取5ml加至分离液上层;d) 1000g,加速度4,减速度4,离心25分钟;e)使用吸管小心吸出PBMC层细胞,用裂红液稀释后离心,去上清液,重复2次;f)使用配制好的细胞培养液(10ul双抗+90ul胎牛血清+900ul1640)重悬细胞;g)将每个样本细胞平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00ul;(3)使用PBS溶解多肽1粉末至1mg/ml浓度;(4)向实验组中添加多肽1液100ul,静置12h;(5)流式检测:a)使用裂红液1ml重悬细胞后离心、去上清液;b)100ul裂红液重悬细胞,单核细胞组加入CD14、CD16、CD45抗体后避光孵育30min;CD4+CTLs细胞组加入CD3、CD4抗体避光孵育30min;c)CD4+CTLs细胞组加入破膜固定一体液避光静置30min;d)单核细胞组样品加入1ml裂红液离心、去上清,CD4+CTLs细胞组直接离心、去上清;e)单核细胞组加入200ul裂红液重悬细胞、上机检测,CD4+CTLs细胞组加入100ul破膜固定液,加入GB11抗体避光孵育30min;f)CD4+CTLs细胞组加入1ml破膜固定液,离心、去上清;g) CD4+CTLs细胞组加入100ul破膜固定液重悬细胞,上机检测。
4、实验结果:多肽1刺激后,单核细胞中非经典型(CD14+CD16++),T细胞中CD4+CTLs亚群比例明显增加。提示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5、对多肽1刺激后细胞亚群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数据均以均值±标准误(stand error,S.E)表示,采用GraphPad Prism 8和SPSS Statistics23统计软件分析。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选择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Wilcoxon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1)多肽1刺激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1刺激组单核细胞占比为(19.25±8.18)%,对照组为(15.79±9.0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1刺激组中间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3.85±2.82)%,对照组为(5.61±3.8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1刺激组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93.42±0.69)%,对照组为(85.27±7.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1刺激组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22.77±5.82)%,对照组为(18.85±4.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1刺激后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占比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图1)。
(2)多肽1刺激后CD4+CTLs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1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为(3.43±0.21)%,对照组中为(0.97±0.04)%,多肽1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2)。
二、多肽1延长C57BL/6J小鼠寿命的实验研究:
1、入选标准:无特定病原菌(SPF)级8周龄C57BL/6J小鼠(该品系健康小鼠寿命可达18-24月,最长可达3年)40只,饲养环境12h光照/12h黑暗交替,环境温度控制于22-25℃,湿度控制于50-60%,1只/笼,动物到达实验环境后观察生长活动情况,1月龄时开始给药。
2、实验流程:(1)根据多肽1序列,将其体外合成;(2)将多肽1粉末以无菌生理盐水为溶液溶解为0.4mg/ml,超滤为无菌溶液后于-20℃ 无菌保存,使用前恢复至室温;(3)小鼠被随机分为多肽给药组和溶媒对照组,各20只;(4)多肽给药组予以多肽1注射,剂量6mg/kg,1次/3日,选择同一时间(9:00-11:00)鼠尾静脉给药,溶媒对照组予以相应注射量的生理盐水;(5)给药至小鼠自然死亡,并记录下死亡时间及最可能死亡原因;(6)去除由于操作意外或外界原因死亡的小鼠,使用Kaplan-Meier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
3、实验结果:对多肽1刺激后小鼠寿命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数据均以均值±标准误(stand error,S.E)表示,采用GraphPad Prism 8和SPSS Statistics23统计软件分析。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选择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Wilcoxon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统计学方法(图3)。
小鼠寿命观察试验显示,多肽1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为(26.64±1.72)月,中位寿命为(21.00±7.83)月;对照组小鼠平均寿命为(16.90±1.01)月,中位寿命为(17±0.89)月;多肽1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中位寿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该多肽1干预能从平均寿命、中位寿命两方面延长小鼠的寿命,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表1)。
表1 多肽1干预前后小鼠生存时间平均值和中位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4、结论:该多肽1干预能延缓机体衰老,延长小鼠的寿命。
三、多肽1抗实体肿瘤功效的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18-22g雄性裸鼠40只;肿瘤细胞株为胃癌MGC-803;将多肽1粉末溶于生理盐水中,使终浓度为1mg/ml,0.22微米滤膜过滤后无菌分装,4℃保存备用;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注射液。
2、实验方法:将MGC-803细胞株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至密度80%以上,培养基为含10%FBS的DMEM高糖培养基,用0.25%的胰蛋白酶消化液消化收集细胞,1000rpm离心弃上清,生理盐水洗涤三遍后重悬计数至5X107/ml,4℃保存备用。
3、实验流程:(1)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多肽组、联合用药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将制备好的癌细胞株悬液0.2ml/只接种于小鼠右腋下皮下,接种后每三天观察一次出瘤情况,在肿瘤体积达到0.1mm3时开始给药。(2)阳性对照组予以静脉注射曲妥珠单抗 15ml/kg,1次/3日;多西他赛5mg/kg,1次/7日;空白组予以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0ml/kg,1次/3日;多肽组予以配制好的多肽1液1mg/kg,1次/3日,静脉注射;联合用药组予以静脉注射曲妥珠单抗 15ml/kg,1次/3日;多西他赛5mg/kg,1次/7日;配制好的多肽1液1mg/kg,1次/3日。(3)给药21天后测量肿瘤体积,根据公式抑瘤率(%)=(空白对照组肿瘤体积-给药组肿瘤体积)/空白对照组肿瘤体积。
4、实验结果:对多肽1注射后抑瘤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数据均以均值±标准误(stand erro,S.E)表示,采用GraphPad Prism8和SPSS Statistics23统计软件分析。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选择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Wilcxon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阳性对照组平均抑瘤率为(61.66±1.38)%,多肽1注射组平均抑瘤率为(67.62±0.90)%,联合用药组平均抑瘤率为(74.06±1.38)%;联合用药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多肽1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1注射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5、结论:多肽1注射能够对肿瘤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与目前已有的抗瘤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强药物的抗瘤作用。
表2 不同药物干预实体肿瘤抑瘤率比较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四、多肽1抗非实体肿瘤功效的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液;5-氟尿嘧啶(5-FU);以DMSO为溶媒,将多肽1粉末制成10ug/ml、20ug/ml、30ug/ml的多肽液。
2、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Jurkat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及1%双抗的RP-MI 1640培养液置于37℃、体积分数为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常规培养,每2d更换1次培养液;(2)MTT实验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取对数增长期的Jurkat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消化,使用DMSO重悬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2x105个细胞、200ul,37℃、5%CO2 条件下培养24h,去上清,设立实验组A、B、C,分别加入含10ug/ml、20ug/ml、30ug/ml 多肽1液的完全培养基200ul,并设立空白对照(不添加多肽1)组及无细胞对照组,使用商品化的抗癌药物5-FU (5-氟尿嘧啶)作为抗癌活性的阳性对照组,每组分别设立3个副孔,培养4h(条件同前)后每孔加入5mg/ml的MTT试剂20ul,再次培养4h后弃上清液,加入150ul DMSO,震荡溶解,使用酶标仪测定570nm波长下的OD570(吸光度值);根据公式:抑制率(%)=(对照组OD570-实验组OD570)x 100%/对照组OD570。
3、实验结果:经MTT法验证,不同浓度的多肽1均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以30ug/ml的抑制作用最强,该浓度的多肽1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强于标准治疗药物5-FU(表3)。
表3 不同浓度多肽1与Jurkat细胞体外培养抑制率比较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五、我们认为,不同结构的多肽2、多肽3也具有类似功能,按照上述实验方案验证结果如下:
1、多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实验(步骤同实验一)
(1)多肽2
(a)多肽2刺激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2刺激组单核细胞占比为(18.51±8.60)%,对照组为(15.80±9.0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2刺激组中间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4.75±2.93)%,对照组为(5.61±3.6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2刺激组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87.95±5.10)%,对照组为(81.23±1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2刺激组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25.03±2.36)%,对照组为(15.80±9.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2刺激后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占比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图4)。
(b)多肽2刺激后CD4+CTLs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2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为(3.42±0.38)%,对照组中为(0.97±0.06)%,多肽2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5)。
(2)多肽3
(a)多肽3刺激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3刺激组单核细胞占比为(24.32±9.47)%,对照组为(22.33±4.5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3刺激组中间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8.85±0.81)%,对照组为(9.63±0.7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3刺激组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90.29±1.78)%,对照组为(87.71±6.3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3刺激组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27.61±2.63)%,对照组为(23.94±2.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3刺激后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占比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图6)。
(b)多肽3刺激后CD4+CTLs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3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为(3.28±0.41)%,对照组中为(0.96±0.06)%,多肽3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7)。
2、延长C57BL/6J小鼠寿命的实验研究(步骤同实验二):
(1)多肽2
(a)实验结果:多肽2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为(25.23±0.95)月,中位寿命为(22.00±3.91)月;对照组小鼠平均寿命为(19.80±0.99)月,中位寿命为(19.00±1.12)月;多肽2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中位寿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这说明,该多肽2干预能从平均寿命、中位寿命两方面延长小鼠的寿命,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b)结论:多肽2与多肽1功能类似,都能延长小鼠寿命,延缓机体衰老。
表4 多肽2干预前后小鼠生存时间平均值、中位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2)多肽3
(a)实验结果:多肽3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为(25.41±1.45)月,中位寿命为(21.00±2.17)月;对照组小鼠平均寿命为(18.55±0.87)月,中位寿命为(18±0.74)月;多肽3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中位寿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这说明,该多肽3干预能从平均寿命、中位寿命两方面延长小鼠的寿命,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b)结论:多肽3与多肽1功能类似,都能延长小鼠寿命,延缓机体衰老。
表5 多肽3干预前后小鼠生存时间平均值、中位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3、抗实体肿瘤功效的实验研究(步骤同实验三):
(a)实验结果:阳性对照组平均抑瘤率为(61.66±1.38)%,多肽2注射组平均抑瘤率为(65.12±0.81)%,联合用药2组平均抑瘤率为(68.07±1.02)%;联合用药2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多肽2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2注射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肽3注射组平均抑瘤率为(66.68±1.01)%,联合用药3组平均抑瘤率为(70.22±0.88)%;联合用药3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多肽3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3注射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6)。
(b)结论:多肽2、3注射均能够对肿瘤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与目前已有的抗瘤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强药物的抗瘤作用。
表6 不同药物干预实体肿瘤抑瘤率比较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4、抗非实体肿瘤功效的实验研究:
(1) 多肽2
(a)实验材料: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液;5-氟尿嘧啶;以DMSO为溶媒,将多肽2粉末制成10ug/ml、20ug/ml、30ug/ml的多肽液。
(b)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Jurkat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及1%双抗的RP-MI 1640培养液置于37℃、体积分数为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常规培养,每2d更换1次培养液;(2)MTT实验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取对数增长期的Jurkat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消化,使用DMSO重悬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2x105个细胞、200ul,37℃、5%CO2 条件下培养24h,去上清,设立实验组A、B、C,分别加入含10ug/ml、20ug/ml、30ug/ml多肽2液的完全培养基200ul,并设立空白对照(不添加多肽2)组及无细胞对照组,使用商品化的抗癌药物5-FU(5-氟尿嘧啶)作为抗癌活性的对照组;每组分别设立3个副孔,培养4h(条件同前)后每孔加入5mg/ml的MTT试剂20ul,再次培养4h后弃上清液,加入150ul DMSO,震荡溶解,使用酶标仪测定570nm波长下的OD570(吸光度值);根据公式“抑制率(%)=(对照组OD570-实验组OD570)x 100%/对照组OD570”。
(c)实验结果:经MTT法验证,不同浓度的多肽2溶液均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以30ug/ml的抑制作用最强,该浓度的多肽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强于标准治疗药物5-FU(表7)。
表7 不同浓度多肽2与Jurkat细胞共培养抑制率比较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2)多肽3
(a)实验材料: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液;5-氟尿嘧啶(5-FU);以DMSO为溶媒,将多肽3粉末制成10ug/ml、20ug/ml、30ug/ml的多肽液。
(b)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Jurkat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及1%双抗的RP-MI 1640培养液置于37℃、体积分数为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常规培养,每2d更换1次培养液;(2)MTT实验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取对数增长期的Jurkat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消化,使用DMSO重悬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2x105个细胞、200ul,37℃、5%CO2 条件下培养24h,去上清,设立实验组A、B、C,分别加入含10ug/ml、20ug/ml、30ug/ml 多肽3溶液的完全培养基200ul,并设立空白对照(不添加多肽3)组及无细胞对照组,使用商品化的抗癌药物5-FU (5-氟尿嘧啶)作为抗癌活性的对照组每组分别设立3个副孔,培养4h(条件同前)后每孔加入5mg/ml的MTT试剂20ul,再次培养4h后弃上清液,加入150ul DMSO,震荡溶解,使用酶标仪测定570nm波长下的OD570(吸光度值);根据公式“抑制率(%)=(对照组OD570-实验组OD570)x 100%/对照组OD570”。
(c)实验结果:经MTT法验证,不同浓度的多肽3均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以30ug/ml的抑制作用最强,该浓度的多肽3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强于标准治疗药物5-FU(表8)。
表8 不同浓度多肽3与Jurkat细胞共培养抑制率比较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六、我们认为,序列与多肽1相似的多肽4、多肽5也有类似效果,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
1、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实验(步骤同实验一)
(1) 多肽4
(a)多肽4刺激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4刺激组单核细胞占比为(23.60±9.97)%,对照组为(22.39±0.3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4刺激组中间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8.65±0.49)%,对照组为(9.32±0.3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4刺激组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89.28±4.59)%,对照组为(84.42±8.4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4刺激组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29.02±2.56)%,对照组为(23.35±1.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4刺激后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占比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图10)。
(b)多肽4刺激后CD4+CTLs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4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为(3.37±0.42)%,对照组中为(1.08±0.34)%,多肽4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1)。
(2)多肽5
(a)多肽5刺激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5刺激组单核细胞占比为(23.60±6.76)%,对照组为(21.69±4.5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5刺激组中间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10.15±0.66)%,对照组为(9.95±0.2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5刺激组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89.04±5.41)%,对照组为(89.55±3.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3刺激组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29.01±2.56)%,对照组为(23.35±2.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5刺激后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占比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图12)。
(b)多肽5刺激后CD4+CTLs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5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为(3.28±0.41)%,对照组中为(0.96±0.06)%,多肽5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3)。
2、 延长C57BL/6J小鼠寿命的实验研究(步骤同实验二):
(1) 多肽4
(a)实验结果:多肽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为(26.05±1.51)月,中位寿命为(27.00±5.56)月;对照组小鼠平均寿命为(20.56±1.51)月,中位寿命为(19.00±0.96)月;多肽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中位寿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9)。这说明,该多肽干预能从平均寿命、中位寿命两方面延长小鼠的寿命,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b)结论:多肽4与多肽1功能类似,都能延长小鼠寿命,延缓机体衰老。
表9 多肽4干预前后小鼠生存时间平均值、中位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2) 多肽5
(a)实验结果:多肽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为(27.05±1.53)月,中位寿命为(28.00±0.73)月;对照组小鼠平均寿命为(18.85±1.48)月,中位寿命为(18.00±1.11)月;多肽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中位寿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0)。这说明,该多肽干预能从平均寿命、中位寿命两方面延长小鼠的寿命,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b) 结论:多肽5与多肽1功能类似,都能延长小鼠寿命,延缓机体衰老。
表10 多肽5干预前后小鼠生存时间平均值、中位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3、抗实体肿瘤功效的实验研究(步骤同实验三):
(a)实验结果:阳性对照组平均抑瘤率为(61.66±1.38)%,多肽4注射组平均抑瘤率为(66.22±0.79)%,联合用药4组平均抑瘤率为(69.12±1.22)%;联合用药4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多肽4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4注射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肽5注射组平均抑瘤率为(64.11±1.01)%,联合用药5组平均抑瘤率为(68.35±0.79)%;联合用药5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多肽5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5注射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1)。
(b)结论:多肽4、5注射均能够对肿瘤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与目前已有的抗瘤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强药物的抗瘤作用。
表11 不同药物干预实体肿瘤抑瘤率比较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4、抗非实体肿瘤功效的实验研究:
(1) 多肽4(步骤同实验四)
实验结果:经MTT法验证,不同浓度的多肽4溶液均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以30ug/ml的抑制作用最强,该浓度的多肽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强于标准治疗药物5-FU(表12)。
表12 不同浓度多肽4与Jurkat细胞共培养抑制率比较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2)多肽5(步骤同实验四)
实验结果:经MTT法验证,不同浓度的多肽5均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以30ug/ml的抑制作用最强,该浓度的多肽5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强于标准治疗药物5-FU(表13)。
表13 不同浓度多肽5与Jurkat细胞共培养抑制率比较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七、 我们推测序列与多肽2相似的多肽6、多肽7也有类似效果,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
1、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实验(步骤同实验一)
(1)多肽6
(a)多肽6刺激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6刺激组单核细胞占比为(25.60±4.52)%,对照组为(24.20±2.4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6刺激组中间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10.15±0.80)%,对照组为(9.72±0.4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6刺激组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88.79±3.52)%,对照组为(89.78±1.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4刺激组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24.00±2.41)%,对照组为(21.75±1.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6刺激后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占比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图16)。
(b)多肽6刺激后CD4+CTLs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6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为(3.11±0.41)%,对照组中为(1.87±0.43)%,多肽6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7)。
(2) 多肽7
(a)多肽7刺激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7刺激组单核细胞占比为(22.87±1.71)%,对照组为(20.71±6.7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7刺激组中间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10.64±3.10)%,对照组为(9.93±0.5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7刺激组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89.94±3.57)%,对照组为(91.23±3.6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7刺激组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26.24±2.89)%,对照组为(21.47±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5刺激后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占比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图18)。
(b)多肽7刺激后CD4+CTLs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7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为(2.35±0.53)%,对照组中为(1.18±0.56)%,多肽7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9)。
2、延长C57BL/6J小鼠寿命的实验研究(步骤同实验二):
(1)多肽6
(a)实验结果:多肽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为(26.13±1.39)月,中位寿命为(23±2.65)月;对照组小鼠平均寿命为(22.85±1.15)月,中位寿命为(21±0.36)月;多肽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中位寿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4)。这说明,该多肽干预能从平均寿命、中位寿命两方面延长小鼠的寿命,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b)结论:多肽6与多肽2功能类似,都能延长小鼠寿命,延缓机体衰老。
表14 多肽6干预前后小鼠生存时间平均值、中位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2)多肽7
(a)实验结果:多肽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为(28±5.16)月,中位寿命为(22.00±2.34)月;对照组小鼠平均寿命为(21.00±1.19)月,中位寿命为(18.00±0.56)月;多肽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中位寿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5)。这说明,该多肽干预能从平均寿命、中位寿命两方面延长小鼠的寿命,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b)结论:多肽7与多肽2功能类似,都能延长小鼠寿命,延缓机体衰老。
表15 多肽7干预前后小鼠生存时间平均值、中位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5
3、抗实体肿瘤功效的实验研究(步骤同实验三):
(a)实验结果:阳性对照组平均抑瘤率为(61.66±1.38)%,多肽6注射组平均抑瘤率为(67.12±0.69)%,联合用药6组平均抑瘤率为(68.12±1.32)%;联合用药6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多肽6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6注射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肽7注射组平均抑瘤率为(69.11±2.13)%,联合用药7组平均抑瘤率为(70.35±0.89)%;联合用药7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多肽7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7注射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6)。
(b)结论:多肽6、7注射均能够对肿瘤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与目前已有的抗瘤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强药物的抗瘤作用。
表16 不同药物干预实体肿瘤抑瘤率比较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4、抗非实体肿瘤功效的实验研究:
(1)多肽6(步骤同实验四)
(a)实验结果:经MTT法验证,不同浓度的多肽6溶液均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以30ug/ml的抑制作用最强,该浓度的多肽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强于标准治疗药物5-FU(表17)。
表17 不同浓度多肽6与Jurkat细胞共培养抑制率比较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7
(2)多肽7(步骤同实验四)
(a)实验结果:经MTT法验证,不同浓度的多肽7均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以30ug/ml的抑制作用最强,该浓度的多肽7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强于标准治疗药物5-FU(表18)。
表18 不同浓度多肽7与Jurkat细胞共培养抑制率比较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八、我们推测序列与多肽3相似的多肽8、多肽9也有类似效果,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
1、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实验(步骤同实验一)
(1)多肽8
(a)多肽8刺激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8刺激组单核细胞占比为(18.67±2.52)%,对照组为(18.77±2.2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8刺激组中间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9.30±1.00)%,对照组为(8.97±0.7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8刺激组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93,27±1.04)%,对照组为(93.07±1.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8刺激组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27.77±3.22)%,对照组为(23.03±1.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8刺激后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占比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图22)。
(b)多肽8刺激后CD4+CTLs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8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为(2.13±1.00)%,对照组中为(0.53±0.35)%,多肽8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23)。
(2)多肽9
(a)多肽9刺激后单核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9刺激组单核细胞占比为(18.67±2.52)%,对照组为(18.90±2.1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9刺激组中间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9.07±0.87)%,对照组为(9.47±0.2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9刺激组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93.27±1.04)%,对照组为(94.03±2.5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9刺激组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占比为(27.53±3.66)%,对照组为(23.37±2.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9刺激后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占比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图24)。
(b)多肽9刺激后CD4+CTLs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
多肽9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为(2.23±1.05)%,对照组中为(0.58±0.30)%,多肽9刺激组CD4+CTLs在CD4+细胞中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25)。
2、延长C57BL/6J小鼠寿命的实验研究(步骤同实验二):
(1)多肽8
(a)实验结果:多肽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为(26.35±1.61)月,中位寿命为(23.00±6.71)月;对照组小鼠平均寿命为(18.15±1.14)月,中位寿命为(18.00±0.74)月;多肽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中位寿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9)。这说明,该多肽干预能从平均寿命、中位寿命两方面延长小鼠的寿命,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b)结论:多肽8与多肽3功能类似,都能延长小鼠寿命,延缓机体衰老。
表19 多肽8干预前后小鼠生存时间平均值、中位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9
(2)多肽9
(a)实验结果:多肽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为(25.30±1.11)月,中位寿命为(24.00±1.11)月;对照组小鼠平均寿命为(21.10±1.11)月,中位寿命为(19.00±0.56)月;多肽注射组小鼠平均寿命、中位寿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0)。这说明,该多肽干预能从平均寿命、中位寿命两方面延长小鼠的寿命,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b)结论:多肽9与多肽3功能类似,都能延长小鼠寿命,延缓机体衰老。
表20 多肽9干预前后小鼠生存时间平均值、中位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3、抗实体肿瘤功效的实验研究(步骤同实验三):
(a)实验结果:阳性对照组平均抑瘤率为(61.66±1.38)%,多肽8注射组平均抑瘤率为(65.21±0.78)%,联合用药8组平均抑瘤率为(70.32±1.44)%;联合用药8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多肽8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8注射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肽9注射组平均抑瘤率为(62.12±0.12)%,联合用药9组平均抑瘤率为(67.35±0.79)%;联合用药9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多肽9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9注射组平均抑瘤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1)。
(b)结论:多肽8、9注射均能够对肿瘤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与目前已有的抗瘤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强药物的抗瘤作用。
表21 不同药物干预实体肿瘤抑瘤率比较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4、抗非实体肿瘤功效的实验研究:
(1)多肽8(步骤同实验四)
(a)实验结果:经MTT法验证,不同浓度的多肽8溶液均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以30ug/ml的抑制作用最强,该浓度的多肽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强于标准治疗药物5-FU(表22)。
表22 不同浓度多肽8与Jurkat细胞共培养抑制率比较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
(2)多肽9(步骤同实验四)
(a)实验结果:经MTT法验证,不同浓度的多肽9均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以30ug/ml的抑制作用最强,该浓度的多肽9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强于标准治疗药物5-FU(表23)。
表23 不同浓度多肽9与Jurkat细胞共培养抑制率比较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3
经注射上述多肽,多肽成分可刺激机体免疫细胞,使部分免疫细胞亚群(如CD4+CTLs、CD14+CD16++)比例增多,这些免疫细胞亚群在既往研究中已被证明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对多种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患病率,从而实现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目的。该多肽还可以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延长寿命。经验证,结构不同的多肽1、2、3均有增强免疫力、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延长寿命的功能,其中以多肽1效果最为明显。对三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部分改变,分别得到多肽4、5,多肽6、7和多肽8、9,经验证,序列改变后的多肽仍具有增强免疫力、强机体抗肿瘤能力,延长寿命的功能,因此我们推测,与多肽1、2、3结构存在80%及以上相同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都具有相似功能。
七、提出要求保护的技术关键
创新点:将多肽制成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多肽1序列: MNKAELIDVLTQKLGSDRRQATAAVENVVD
多肽2序列:TIVRAVHKGDSVTITGFGVFEQRRRAARVA
多肽3序列:RNPRTGETVKVKPTSVPAFRPGAQFKAVVAGA
多肽4序列:VNKAELIDVLTGGLGSKRRQATAAVEGGVD(该多肽与多肽1存在80%相同)
多肽5序列:MGVAGLIDVLTQKLGSGGRQATAAVENDDD(该多肽与多肽1存在80%相同)
多肽6序列:TGVRAGHNGDSVTITGFVGFEGRRRAARVA(该多肽与多肽2存在80%相同)
多肽7序列:TIVRAVGKGDSGITIGFGVFERQRRAARVA(该多肽与多肽2存在80%相同)
多肽8序列:RGPGTGETVKVKPTSVPAFRPGAQGKAVVAGA(该多肽与多肽3存在80%相同)
多肽9序列:KKGRTGETVKVKPTSVPAFRPGAQGKAGGAGA(该多肽与多肽3存在80%相同)
一种疫苗: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根据多肽序列体外合成
该疫苗通过注射、口服或其他临床途径被人体使用
目的为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力,抗肿瘤、延长寿命
我们认为,与上述序列相似度达到80%以上的多肽均具有类似功能。

Claims (9)

1.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选自:
(a)具有MNKAELIDVLTQKLGSDRRQATAAVENVVD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b)具有TIVRAVHKGDSVTITGFGVFEQRRRAARV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c)具有RNPRTGETVKVKPTSVPAFRPGAQFKAVVAG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d)具有VNKAELIDVLTGGLGSKRRQATAAVEGGVD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e)具有MGVAGLIDVLTQKLGSGGRQATAAVENDDD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f)具有TGVRAGHNGDSVTITGFVGFEGRRRAARV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g)具有TIVRAVGKGDSGITIGFGVFERQRRAARV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h)具有RGPGTGETVKVKPTSVPAFRPGAQGKAVVAG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i)具有KKGRTGETVKVKPTSVPAFRPGAQGKAGGAGA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j)具有与(a)、(b)、(c)序列相似度达到80%以上的多肽。
2.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核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核酸选自:
(a)编码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的核酸;或
(b)与核酸序列(a)、(b)、(c)互补的核酸。
3.一种载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酸。
4.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体,或其基因组中整合有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酸。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含有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序列的多肽疫苗。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在制备延长寿命的药品、食品、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在制备抗肿瘤的药物、食品、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肿瘤为实体肿瘤或非实体肿瘤。
9.根据权利求8所述的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实体肿瘤为胃癌MGC-803;所述的非实体肿瘤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
CN202110915087.5A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Active CN1135274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2495.6A CN115804834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3295.2A CN116139254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2111.0A CN116139252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2505.6A CN115837069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2102.1A CN116139251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110915087.5A CN113527440B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2118.2A CN116139253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1974.6A CN116139250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5087.5A CN113527440B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1974.6A Division CN116139250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2111.0A Division CN116139252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2495.6A Division CN115804834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3295.2A Division CN116139254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2505.6A Division CN115837069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2118.2A Division CN116139253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2102.1A Division CN116139251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7440A true CN113527440A (zh) 2021-10-22
CN113527440B CN113527440B (zh) 2022-12-23

Family

ID=78091460

Famil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2118.2A Pending CN116139253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3295.2A Pending CN116139254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2111.0A Pending CN116139252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1974.6A Pending CN116139250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2505.6A Pending CN115837069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110915087.5A Active CN113527440B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2495.6A Pending CN115804834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2102.1A Pending CN116139251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2118.2A Pending CN116139253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3295.2A Pending CN116139254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2111.0A Pending CN116139252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1974.6A Pending CN116139250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2505.6A Pending CN115837069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2495.6A Pending CN115804834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202211262102.1A Pending CN116139251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8) CN1161392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7051A (zh) * 2021-08-10 2021-11-12 昆明医科大学 一种具有预防和远期改善阿尔兹海默症症状的多肽及其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4073A (zh) * 2010-09-10 2011-01-26 浙江一就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抗肿瘤细胞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208430A (ja) * 2018-06-04 2019-12-12 国立大学法人 新潟大学 免疫原性を有するmdp1の製造方法
CN113637051A (zh) * 2021-08-10 2021-11-12 昆明医科大学 一种具有预防和远期改善阿尔兹海默症症状的多肽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4073A (zh) * 2010-09-10 2011-01-26 浙江一就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抗肿瘤细胞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208430A (ja) * 2018-06-04 2019-12-12 国立大学法人 新潟大学 免疫原性を有するmdp1の製造方法
CN113637051A (zh) * 2021-08-10 2021-11-12 昆明医科大学 一种具有预防和远期改善阿尔兹海默症症状的多肽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ORTUGAL 等: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heparan sulphate-binding sites in the mycobacterial adhesin Hlp", 《BMC MICROBIOLOGY》 *
VIS 等: "HU family DNA-binding protein, partial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GENBANK DATABASE》 *
李俊 等: "抗菌肽LL-37的抗菌和免疫调节机制",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7051A (zh) * 2021-08-10 2021-11-12 昆明医科大学 一种具有预防和远期改善阿尔兹海默症症状的多肽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9253A (zh) 2023-05-23
CN116139252A (zh) 2023-05-23
CN113527440B (zh) 2022-12-23
CN116139254A (zh) 2023-05-23
CN116139250A (zh) 2023-05-23
CN115804834A (zh) 2023-03-17
CN116139251A (zh) 2023-05-23
CN115837069A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60497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dendritic cells
CN108546679B (zh) 在体外大量扩增人类成熟高活性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4262459B (zh) 一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关抗原mlaa‑34 表位多肽及其疫苗和制药应用
CN112877288A (zh) 一种nk细胞培养体系及应用
CN113527440B (zh) 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以及延长寿命的多肽及其应用
CN102827809B (zh) 高增殖能力、高细胞毒活性、高存活率的cik细胞制备方法、相关cik细胞及应用
CN106397574A (zh) 抗原表位肽及其应用
US11207401B1 (en) COVID-19 peptide specific T-cells and methods of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COVID-19
WO2022062687A1 (zh) 肿瘤复合抗原、树突状细胞多价疫苗及其应用
CN116769723B (zh) 一种gd2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及其应用
CN107502591A (zh) 一种浓度梯度rhIL‑2依赖的iNKT细胞扩增方法及其应用
CN117286100A (zh) 一种基于DCline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的方法
WO2016127848A1 (zh) 绿原酸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癌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13521270B (zh) 一种ebv复合抗原、树突状细胞疫苗及其应用
CN115806893B (zh) 普通拟杆菌及其组合物在辅助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CN115896016A (zh) 培养组合物及其在培养免疫细胞中的应用
CN110585427B (zh) 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组合物及在抗成人t细胞白血病或鼻咽癌中的应用
CN112553162B (zh) 细胞凋亡诱导剂和载药囊泡及其应用
EP3967752A1 (en) Virus specific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N106811442B (zh) Dc-cik细胞的制备及其在制备治疗卵巢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17551607A (zh) 一种恶性胸/腹水til细胞的培养方法
CN118086212A (zh) 新冠病毒表位多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及其应用
CA2340085A1 (en) Engineered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expressing an array of antigens and uses thereof
Liang et al.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polysaccharides attenuates Klebsiella infection in immunocompromised mice by modulating immunity
CN116179485A (zh) 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t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