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3732A - 灯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系统 - Google Patents

灯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3732A
CN113513732A CN202110377038.0A CN202110377038A CN113513732A CN 113513732 A CN113513732 A CN 113513732A CN 202110377038 A CN202110377038 A CN 202110377038A CN 113513732 A CN113513732 A CN 113513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ight
crystal element
light modulation
pl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70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都甲康夫
岩本宜久
片野邦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13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37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6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 F21S41/68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by acting on scree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21S41/147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angled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 F21S41/148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angled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optical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2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1/25Projection lenses
    • F21S41/255Lenses with a front view of circular or truncated circular outl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1/32Optical layout thereof
    • F21S41/321Optical layout thereof the reflector being a surface of revolution or a planar surface, e.g. trunc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4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screens, non-reflecting members, light-shielding members or fixed sh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6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 F21S41/63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by acting on refractors, filters or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 F21S41/6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by acting on refractors, filters or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by changing their light transmissivity, e.g. by liquid crystal or electrochromic devices
    • F21S41/645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by acting on refractors, filters or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by changing their light transmissivity, e.g. by liquid crystal or electrochromic devices by electro-optic means, e.g. liquid crystal or electrochromic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2300/00Indexing codes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able headlamps or automatically dimmable headlamps
    • B60Q2300/05Special features for controlling or switching of the light beam
    • B60Q2300/056Special anti-blinding beams, e.g. a standard beam is chopped or moved in order not to bli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2/00Exterior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for illuminating purposes
    • F21W2102/10Arrangement or contour of the emitted light
    • F21W2102/13Arrangement or contour of the emitted light for high-beam region or low-beam region
    • F21W2102/135Arrangement or contour of the emitted light for high-beam region or low-beam region the light having cut-off lines, i.e. clear borderlines between emitted regions and dark regions
    • F21W2102/14Arrangement or contour of the emitted light for high-beam region or low-beam region the light having cut-off lines, i.e. clear borderlines between emitted regions and dark regions having vertical cut-off l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aptive high beams, i.e. wherein the beam is broader but avoids glaring other road users

Abstract

提供灯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系统。实现高质量的配光图案。灯单元用于进行基于可变地设定的配光图案的光照射,其中,灯单元具有光源、聚光部、第1液晶元件和第2液晶元件、一对偏振板以及投影透镜。第1液晶元件具有多个第1光调制区域,第2液晶元件具有多个第2光调制区域。各第1光调制区域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向各第2光调制区域侧突出的多个第1突出部,各第2光调制区域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向第1光调制区域侧突出的多个第2突出部。各第1突出部和各第2突出部在俯视观察时沿着一个方向一个一个地交替配置,在相邻的第1突出部与第2突出部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

Description

灯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车辆的周边(例如前方)进行光照射的技术,特别涉及用于根据有无对向车辆或先行车辆等对象物体而进行选择性的光照射的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有能够在车辆的周边(例如前方)形成任意的配光图案的车辆用灯具系统。例如,日本特开2018-190687号公报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系统具有使用2个液晶装置(液晶元件)的灯单元,构成为各液晶装置具有的光调制区域在俯视观察时没有间隙地互补地排列。具体而言,在上述灯单元中,被配置成各液晶装置的光调制区域的边缘彼此在俯视观察时一致、或一个液晶装置和另一个液晶装置的光调制区域的端部重叠。根据这种车辆用灯具系统,能够抑制在配光图案中产生原本不期望的亮线或暗线的情况。
但是,在上述的车辆用灯具系统中,将光学系统设计成使入射到各液晶装置的光以比较接近平行光的角度入射,但是,有时也不这样设计光学系统。例如,当采用通过聚光透镜使从使用LED等的光源出射的光聚光而入射到各液晶装置的光学系统时,有时光在与各液晶装置的入射面法线方向呈±30°以上的角度的范围内以广角入射。该情况下,在上述边缘附近倾斜地入射的光的光路上,绝大多数情况下各液晶装置的光调制区域相重叠,因此,例如在不管哪一个液晶装置的光调制区域均为亮状态(透光状态)时,在各光调制区域相重叠的区域中可能产生亮线或暗线。这种亮线等成为降低配光图案的质量的原因。另外,在日本特开2018-190687号公报中记载了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消除由于倾斜入射光而引起的亮线或暗线,但是,没有达到不管入射光的角度如何都能消除亮线或暗线的程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906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具体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实现高质量的配光图案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1]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灯单元(a)用于进行基于可变地设定的配光图案的光照射,其中,所述灯单元包含:(b)光源;(c)聚光部,其对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进行聚光;(d)第1液晶元件和第2液晶元件,它们配置于由所述聚光部聚光后的光入射的位置;(e)一对偏振板,它们将所述第1液晶元件和所述第2液晶元件夹在中间而相对配置;以及(f)投影透镜,其将透过所述第1液晶元件和所述第2液晶元件后的光投影到所述车辆周边的空间,(g)所述第1液晶元件具有多个第1光调制区域,(h)所述第2液晶元件具有多个第2光调制区域,所述多个第2光调制区域分别在俯视观察时与各个所述第1光调制区域中的任意第1光调制区域相邻,(i)各个所述第1光调制区域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向各个所述第2光调制区域侧突出的多个第1突出部,(j)各个所述第2光调制区域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向各个所述第1光调制区域侧突出的多个第2突出部,(k)各个所述第1突出部和各个所述第2突出部在俯视观察时沿着一个方向一个一个地交替配置,在相邻的所述第1突出部与所述第2突出部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
[2]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灯单元(a)用于进行基于可变地设定的配光图案的光照射,其中,所述灯单元包含:(b)光源;(c)聚光部,其对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进行聚光;(d)第1液晶元件和第2液晶元件,它们配置于由所述聚光部聚光后的光入射的位置;(e)一对偏振板,它们将所述第1液晶元件和所述第2液晶元件夹在中间而相对配置;以及(f)投影透镜,其将透过所述第1液晶元件和所述第2液晶元件后的光投影到所述车辆周边的空间,(g)所述第1液晶元件具有多个第1光调制区域,(h)所述第2液晶元件具有多个第2光调制区域,所述多个第2光调制区域分别在俯视观察时与各个所述第1光调制区域中的任意第1光调制区域相邻,(i)各个所述第1光调制区域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向各个所述第2光调制区域侧突出的多个第1突出部,(j)各个所述第2光调制区域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向各个所述第1光调制区域侧突出的多个第2突出部,(k)各个所述第1突出部和各个所述第2突出部以在俯视观察时一个一个地组成对并使组成所述对的所述第1突出部和所述第2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在组成所述对的所述第1突出部与所述第2突出部各自之间设置有间隙。
[3]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系统(a)针对车辆周边进行基于可变地设定的配光图案的光照射,其中,所述车辆用灯具系统包含:(b)上述灯单元;以及(c)控制部,其对所述灯单元的动作进行控制,可变地设定所述配光图案。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高质量的配光图案。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示出灯单元中使用的2个液晶元件的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的(B)是示意地示出俯视观察各像素区域的状况的图。
图2是示出将2个液晶元件配置于一对偏振板之间时的光电特性(电压-透射率特性)的测量例的曲线图。
图3是示出像素电极彼此不重叠的2个液晶元件的结构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第1液晶元件和第2液晶元件的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的(A)是用于说明像素区域的结构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图6的(B)和图6的(C)是示出用于实现图6的(A)所示的像素区域的电极结构例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7的(A)是示出与边界区域对应的第2电极和第4电极的构造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图7的(B)是示出与边界区域对应的第2电极和第4电极的另一个构造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图7的(C)是示出与边界区域对应的第2电极和第4电极的另一个构造例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8的(A)是用于说明像素区域的另一个结构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图8的(B)和图8的(C)是示出用于实现图8的(A)所示的像素区域的电极结构例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9的(A)是用于说明各液晶元件和一对偏振板的光学轴的配置例的图。图9的(B)是用于说明各液晶元件和一对偏振板的光学轴的另一个配置例的图。
图10的(A)是用于说明各液晶元件和一对偏振板的光学轴的另一个配置例的图。图10的(B)是用于说明各液晶元件和一对偏振板的光学轴的另一个配置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各液晶元件和一对偏振板的光学轴的另一个配置例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使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元件中的倾斜电场的影响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使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元件中的倾斜电场的影响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4的(A)是示出与边界区域对应的第2电极和第4电极的构造例(适用于垂直取向模式的构造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图14的(B)是示出与边界区域对应的第2电极和第4电极的构造例(适用于垂直取向模式的构造例)的示意性俯视图。
标号说明
1:光源;2:聚光透镜;3a、3b:一对偏振板;4:第1液晶元件;5:第2液晶元件;6:投影透镜;10:灯单元;41:第1基板;42:第2基板;43:第1电极;44、44a、44b、44c:第2电极;45:第1取向膜;46:第2取向膜;47:液晶层;48、48a、48b、48c:像素区域(光调制区域);51:第3基板;52:第4基板;53:第3电极;54、54a、54b、54c:第4电极;55:第3取向膜;56:第4取向膜;57:液晶层;58、58a、58b、58c:像素区域(光调制区域);61、61a、61b:边界区域;62a:突出部;62b:缺口部;63a:突出部;63b:缺口部;64:空白部(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与上述的日本特开2018-190687号公报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系统同样,在通过使用2个液晶元件构成的灯单元来形成配光图案的情况下,由于光在各液晶元件的像素区域(光调制区域)的边缘彼此在俯视观察时相邻的部分透过而产生亮线或暗线的理由。
图1的(A)是示出灯单元中使用的2个液晶元件的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另外,为了以容易理解的方式示出表示各像素区域301、302、303的范围的虚线,对于各基板101、102、201、202,省略表示截面的阴影。图示的液晶元件100构成为包含:相对配置的基板101、102;设置于基板101的与基板102相对的一侧的相对电极103;设置于基板102的与基板101相对的一侧的像素电极104;以及配置于各基板101、102各自的一面之间的液晶层105。同样,液晶元件200构成为包含:相对配置的基板201、202;设置于基板201的与基板202相对的一侧的相对电极203;设置于基板202的与基板201相对的一侧的像素电极204;以及配置于各基板201、202各自的一面之间的液晶层205。
液晶元件100和液晶元件200以像素电极104的一个端部和像素电极204的一个端部在俯视观察时部分地重叠的方式,在图中上下地配置。此外,将相对电极103和像素电极104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区域称为像素区域(光调制区域)301,将相对电极203和像素电极204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区域称为像素区域(光调制区域)302。此外,将像素电极104和像素电极204各自的一部分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区域称为像素区域(光调制区域)303。在图1的(B)中示意地示出俯视观察各像素区域301、302、303时的状况。
图2是示出将上述的2个液晶元件配置于一对偏振板之间时的光电特性(电压-透射率特性)的测量例的曲线图。图中,实线示出像素区域301中的特性,虚线示出像素区域302中的特性,单点划线示出像素区域303中的特性。如图所示,对像素区域301和像素区域302进行比较时,两者的光电特性大致相同,例如在施加4V的电压时,分别得到最大透射率的一半左右的透射率(8%左右),在施加8V的电压时,得到最大透射率(17%左右)。与此相对,在像素区域303中,在施加4V的电压时,得到大致最大透射率(16%左右),另一方面,在施加8V的电压时,得到最大透射率的1/3左右的透射率(5%左右)。
因此,例如在施加4V的电压时进行比较时,在各像素区域301、302中为比较低的透射率,与其相比,在像素区域303中表现出高透射率,因此,透过该像素区域303的光会被视觉辨认为亮线。此外,例如在施加8V的电压时进行比较时,在各像素区域301、302中为高透射率,与其相比,在像素区域303中表现出低透射率,因此,透过该像素区域303的光会被视觉辨认为暗线。认为这是因为,在像素电极104和像素电极204重叠的区域即像素区域303中,液晶层105、205均产生由电压引起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变化,因此,与其他像素区域301、302相比,延迟(retardation)的变化成为2倍。
针对上述这种不良情况,例如如图3中示出结构例那样,还考虑以像素电极104和像素电极204不重叠的方式构成各液晶元件100、200。但是,该情况下,在假设来自光源的光以广角(例如从法线方向起±60°的范围)入射时,以图中所示的光L1这样的角度倾斜入射的光也通过2个像素区域301、302,因此,该光L1实质上表现出与通过上述的像素区域303的情况相同的光电特性。另一方面,以图中所示的光L2那样的角度倾斜入射的光不通过像素区域301、302中的任意一方,因此,如果是以例如液晶元件100、200整体为常黑的方式配置一对偏振板的情况,则该光L2无法透过而会成为暗线,另一方面,如果是以液晶元件100、200整体成为常白的方式配置一对偏振板的情况,则该光L2会成为亮线。另外,在采用使上述像素电极彼此重叠的结构的情况下,同样会产生由这种倾斜入射的光引起的不良情况。
如上所述,在使用2个液晶元件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不良情况:在使像素电极各自的一端部彼此重叠的情况下和不使像素电极各自的一端部彼此重叠的情况下,均会产生不期望的亮线或暗线。与此相对,本申请发明人们得到如下构思:将像素区域彼此重叠的区域和像素区域彼此不重叠的区域以在俯视观察时分别间歇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使不期望的亮线或暗线不容易被视觉辨认到。下面,对应用了基于该构思的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图4所示的车辆用灯具系统是如下的车辆用灯具系统:根据由摄像头12拍摄的本车辆周边(例如前方)的图像,通过控制部11进行图像识别处理,检测有无对象物体(例如对向车辆、先行车辆、步行者等),根据该对象物体的位置,通过控制部11对灯单元10进行控制,进行选择性的光照射。另外,实际上在车辆的前部的左右分别设置有灯单元10,但是,这里为了简化说明,仅示出1个灯单元10。
控制部11例如通过在具有CPU、ROM、RAM等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规定的动作程序来实现。摄像头12配置于本车辆内的规定位置(例如前玻璃上部)。
灯单元10构成为包含光源1、聚光透镜2、一对偏振板3a、3b、第1液晶元件4、第2液晶元件5和投影透镜6。
光源1例如使用LED等发光元件构成,与控制部11连接,由该控制部11控制而出射光。该光源1例如是出射白色光的光源,构成为包含1个或多个发光元件。在使用多个发光元件的情况下,优选沿着图4的进深方向(与纸面正交的方向)沿1列或多列配置各发光元件。从光源1以比较广的角出射光。
聚光透镜2对从光源1出射的光进行聚光。该聚光透镜2被配置成使聚光的光的焦点形成于第1液晶元件4与第2液晶元件5之间。通过第1液晶元件4和第2液晶元件5后的光再次扩展并入射到投影透镜6。另外,也可以代替作为聚光部的聚光透镜2而使用反射光学系统对光源1的光进行聚光。
偏振板3a配置于聚光透镜2与第1液晶元件4之间。偏振板3b配置于第2液晶元件5与投影透镜6之间。换言之,一对偏振板3a、3b将第1液晶元件4和第2液晶元件5夹在中间而相对配置。作为这些偏振板3a、3b,例如能够使用吸收型偏振板、即碘系或染料系的有机物偏振板。此外,也可以使用具有排列有大量金属细线的结构的线栅偏振板等反射透射型偏振板。该情况下,优选使用通过光学多层膜等抑制了表面反射的偏振板。此外,也可以将有机物偏振板和线栅偏振板重叠来使用。在使用反射透射型偏振板的情况下,优选以其入射面相对于光学系统的光轴倾斜的方式配置。偏振板3a和偏振板3b各自的吸收轴以例如彼此正交的方式配置(正交尼科尔配置)。
第1液晶元件4配置于偏振板3a与偏振板3b之间接近偏振板3a的一侧。第2液晶元件5配置于偏振板3a与偏振板3b之间接近偏振板3b的一侧。此外,第1液晶元件4和第2液晶元件5以在俯视观察时彼此重叠的方式配置。另外,在图4中记载为,在第1液晶元件4与第2液晶元件5之间设置间隙,但是,实际上,优选以两者之间没有间隙地重叠的方式配置。此外,该情况下,优选在第1液晶元件4和第2液晶元件5两者的接触面设置光学匹配材料来抑制该接触面中的表面反射。第1液晶元件4和第2液晶元件5例如分别安装有驱动器IC,这些驱动器IC与控制部11连接,通过控制部11来控制动作。
投影透镜6例如是焦点位于特定的距离处的反转投影型的投影仪透镜,对透过一对偏振板3a、3b和第1液晶元件4、第2液晶元件5后的光进行聚光,将其投影到本车辆周边的空间。该投影透镜6根据入射光的角度来设计数值孔径N/A。在设相对于投影透镜6的中心线分别倾斜最大的入射光的角度为θ时,投影透镜6的N/A成为sinθ。
图5是示出第1液晶元件和第2液晶元件的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第1液晶元件4构成为包含第1基板41、第2基板42、第1电极(相对电极)43、多个第2电极(像素电极)44、第1取向膜45、第2取向膜46和液晶层47。同样,第2液晶元件5构成为包含第3基板51、第4基板52、第3电极(相对电极)53、多个第4电极(像素电极)54、第3取向膜55、第4取向膜56和液晶层57。另外,为了便于图示,在图5中仅示出一个第4电极54,但实际上存在多个第4电极54。此外,也可以没有第1取向膜45、第2取向膜46、第3取向膜55和第4取向膜56。
第1基板41和第2基板42分别是在俯视观察时为矩形的基板,彼此相对地配置。同样,第3基板51和第4基板52分别是在俯视观察时为矩形的基板,彼此相对地配置。作为各基板,例如能够使用玻璃基板、塑料基板等透明基板。在第1基板41与第2基板42之间、以及第3基板51与第4基板52之间分别均匀地分散配置有例如大量间隔件,利用这些间隔件将基板间隙保持为期望的大小(例如数μm左右)。
第1电极43设置于第1基板41的一侧。各第2电极44设置于第2基板42的一侧。同样,第3电极53设置于第3基板51的一侧。各第4电极54设置于第4基板52的一侧。各电极分别通过例如对铟锡氧化物(ITO)等透明导电膜进行适当图案化而构成。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也可以在各电极的上表面进一步设置有绝缘膜。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设置有各第2电极44的第2基板42与设置有各第4电极54的第4基板52接近的方式配置各基板。
第1取向膜45以覆盖第1电极43的方式设置于第1基板41的一侧。第2取向膜46以覆盖各第2电极44的方式设置于第2基板42的一侧。同样,第3取向膜55以覆盖第3电极53的方式设置于第3基板51的一侧。第4取向膜56以覆盖各第4电极54的方式设置于第4基板52的一侧。作为各取向膜,使用以能够将液晶层47、57设定为期望的初始取向的方式适当选择出的取向膜,并且,对各取向膜实施规定的取向处理(例如摩擦处理)(具体例在后面叙述)。此外,在不使用取向膜的情况下,也优选对各基板实施规定的取向处理(例如摩擦处理)。
液晶层47设置于第1基板41与第2基板42之间。同样,液晶层57设置于第3基板51与第4基板5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流动性的向列液晶材料构成液晶层47、57。
在第1液晶元件4中,作为相对电极(公共电极)的第1电极43和作为独立电极的各第2电极44重合的区域分别对应于像素区域(光调制区域)48。同样,在第2液晶元件5中,作为相对电极(公共电极)的第3电极53和作为独立电极的各第4电极54重合的区域分别对应于像素区域(光调制区域)58。如图所示,通过以第1液晶元件4的第2电极44与第2液晶元件5的第4电极54在俯视观察时基本不重叠、且在各第2电极44与各第4电极54之间也基本不产生间隙的方式进行配置,能够实现相互之间没有间隙且互补地配置的各像素区域48、5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2电极44与第4电极54的端部彼此稍微重叠的方式配置。各电极的详细构造在后面叙述。
图6的(A)是用于说明像素区域的结构例的示意性俯视图。此外,图6的(B)和图6的(C)是示出用于实现图6的(A)所示的像素区域的电极结构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另外,在图6的(A)中,设为将第1液晶元件4的像素区域48分别表示为像素区域48a、48b、48c,将第2液晶元件5的像素区域58分别表示为像素区域58a、58b、58c。此外,设为图6的(B)和图6的(C)示出从图中的上侧俯视观察图5所示的第1液晶元件4和第2液晶元件5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在图6的(A)所示的结构例中,各像素区域48a、48b、48c分别在俯视观察时为矩形,沿着图中的上下方向配置,在彼此之间设置有间隙。同样,各像素区域58a、58b、58c分别在俯视观察时为矩形,沿着图中的上下方向配置,在彼此之间设置有间隙。而且,由各像素区域48a、48b、48c构成的列和由各像素区域58a、58b、58c构成的列沿着图中的左右方向一个一个地交替配置。此外,以在相邻的像素区域48a与像素区域58a之间、相邻的像素区域48b与像素区域58b之间、相邻的像素区域48c与像素区域58c之间不产生间隙的方式分别进行配置。
在图6的(B)中,将第1液晶元件4的各第2电极44分别表示为第2电极44a、44b、44c。第2电极44a是与像素区域48a对应的电极,与第1电极43相对地配置。此外,在第2电极44a,从该图中右侧直到其下侧连接有布线部。第2电极44b是与像素区域48b对应的电极,与第1电极43相对地配置。此外,在第2电极44b,从该图中右侧直到其下侧连接有布线部。第2电极44c是与像素区域48c对应的电极,与第1电极43相对地配置。此外,在第2电极44c,直到该图中下侧连接有布线部。与各第2电极44a~44c连接的各布线部的端部配置于图中下侧。能够从这些端部经由各布线部对各第2电极44a~44c施加电压。如图中虚线所示,第1电极43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构成为,如图所示,不存在与和各第2电极44a等连接的各布线部相对的部分。
在图6的(C)中,将第2液晶元件5的各第4电极54分别表示为第4电极54a、54b、54c。第4电极54a是与像素区域58a对应的电极,与第3电极53相对地配置。此外,在第4电极54a,从该图中左侧直到其下侧连接有布线部。第4电极54b是与像素区域58b对应的电极,与第3电极53相对地配置。此外,在第4电极54b,从该图中左侧直到其下侧连接有布线部。第4电极54c是与像素区域58c对应的电极,与第3电极53相对地配置。此外,在第4电极54c,直到该图中下侧连接有布线部。与各第4电极54a~54c连接的各布线部的端部配置于图中下侧。能够从这些端部经由各布线部对各第4电极54a~54c施加电压。如图中虚线所示,第3电极53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构成为,如图所示,不存在与和各第4电极54a等连接的各布线部相对的部分。
各第2电极44a~44c和各第4电极54a~54c沿图中的左右方向交替地配置。而且,与各第2电极44a~44c连接的各布线部配置于在俯视观察时与各第4电极54a~54c重叠的位置,与各第4电极54a~54c连接的各布线部配置于在俯视观察时与各第2电极44a~44c重叠的位置。由此,实现图6的(A)所示的各像素区域48a~48c、58a~58c。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像素区域48a~48c与各像素区域58a~58c相邻的区域即边界区域61中,通过对与这些边界区域61对应的各第2电极44a~44c和各第4电极54a~54c的形状进行设计,使得不容易视觉辨认出边界区域61中的亮线或暗线。另外,在图6的(A)中,作为代表例,仅对1个边界区域61标注标号来表示。接着,对与边界区域61对应的各第2电极44a~44c和各第4电极54a~54c的形状进行详细说明。
图7的(A)是示出与边界区域对应的第2电极和第4电极的构造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在该图中放大示出边界区域61的一部分。另外,在图7的(A)中,例示了第2电极44a和第4电极54a相邻的区域,但是,设为在第2电极44b与第4电极54b相邻的边界区域以及第2电极44c与第4电极54c相邻的边界区域中也具有相同的构造。
第2电极44a在与边界区域61对应的部分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在图中向左突出的大致矩形的多个突出部62a。在各突出部62a之间形成大致矩形的缺口部62b。同样,第4电极54a在与边界区域61对应的部分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在图中向右突出的大致矩形的多个突出部63a。在各突出部63a之间形成大致矩形的缺口部63b。通过采用这种电极构造,能够构成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向像素区域58a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的像素区域48a,并且,能够构成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向像素区域48a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的像素区域58a。
各突出部62a、各突出部63a在图中沿上下方向间歇地(离散地)配置。各突出部62a、各突出部63a的宽度L1和高度L2分别为例如数十μm。此外,相邻的突出部62a相互之间、相邻的突出部63a相互之间的距离L3例如为数十μm。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各突出部62a、各突出部63a以一定周期配置,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间歇的配置即可。此外,在各突出部62a、63a以一定周期配置的情况下,优选上述的L1、L2、L3的关系为L1<L2<L3,进而优选其比率L1:L2:L3大致为1:2:3。
如图所示,各突出部62a和各突出部63a沿图中的上下方向一个一个地交替配置。例如,如果各突出部62a和各突出部63a分别以相同的间距周期性地设置,则优选各突出部62a和各突出部63a彼此偏移1/2间距来配置。
通过适当设定各突出部62a和各突出部63a的宽度和高度,在边界区域61形成多个空白部(间隙)64,各突出部62a和各突出部63a均不存在于这多个空白部(间隙)64中。这些空白部64在图中沿着上下方向间歇地配置。各空白部64例如能够成为10μm×10μm左右的大小。例如在使第1液晶元件4和第2液晶元件5以常黑模式工作的情况下,这些空白部64始终成为暗点,但是,由于其面积较小,且间歇地配置,因此,在被投影到本车辆的前方的配光图案中也不容易视觉辨认出由各空白部64引起的暗点。
在间歇地配置的各空白部64之间配置各突出部62a的一部分区域或各突出部63a的一部分区域。这些一部分区域成为第2电极44a与第4电极54a在俯视观察时不重叠的区域。此外,各突出部62a的末端侧的一部分区域分别成为与第4电极54a重叠的区域,各突出部63a的末端侧的一部分区域分别成为与第2电极44a重叠的区域。
这样,在边界区域61中,多个空白部64不连结而间歇地(离散地)配置,并且,各第2电极44a与各第4电极54a重叠的区域以及各第2电极44a与各第4电极54a不重叠的区域也分别不连续而间歇地(离散地)配置,因此,能够防止在被投影到本车辆的前方的配光图案中产生会被视觉辨认出的程度的较长的亮线或暗线。认为边界区域61中的亮度分布成为通过离散地配置亮度分别不同的极小区域形成的分布、或者各极小区域的亮度被平均化的中间的亮度分布。
图7的(B)是示出与边界区域对应的第2电极和第4电极的另一个构造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如图7的(B)所示,第2电极44a的各突出部62a也可以构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在图中向左突出的大致三角形。此时的各突出部62a的顶角部分可以如图示的例子那样是锐角,也可以是钝角。在各突出部62a相互之间分别形成大致梯形的缺口部62b。同样,第4电极54a的各突出部63a也可以构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在图中向右突出的大致三角形。此时的各突出部63a的顶角部分可以如图示的例子那样是锐角,也可以是钝角。在各突出部63a相互之间分别形成大致梯形的缺口部63b。此外,图示的例子中的各空白部64形成为细线状。另外,各突出部62a、各突出部63a也可以构成为大致梯形。
图7的(C)是示出与边界区域对应的第2电极和第4电极的另一个构造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如图7的(C)所示,第2电极44a的各突出部62a也可以构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在图中向左突出的大致半圆状。在图示的例子中,各突出部62a以等间距连续地配置,在各突出部62a相互之间未设置有与缺口部相当的平坦部分,但也可以设置有缺口部。同样,第4电极54a的各突出部63a也可以构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在图中向右突出的大致半圆状。在图示的例子中,各突出部63a以等间距连续地配置,在各突出部63a相互之间未设置有与缺口部相当的平坦部分,但也可以设置有缺口部。此外,图示的例子中的各空白部64形成为大致菱形。在这里例示的电极构造例中,将各突出部62a和各突出部63a一个一个地组成对,并且将组成对的突出部62a和突出部63a的各自至少一部分形成的重叠区域与空白部64交替地配置,由此能够防止在被投影到本车辆的前方的配光图案中产生会被视觉辨认出的程度的较长的亮线或暗线。
图8的(A)是用于说明像素区域的另一个结构例的示意性俯视图。此外,图8的(B)和图8的(C)是示出用于实现图8的(A)所示的像素区域的电极结构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另外,在图8的(A)中,也设为将第1液晶元件4的像素区域48分别表示为像素区域48a、48b、48c,将第2液晶元件5的像素区域58分别表示为像素区域58a、58b、58c。此外,设为图8的(B)和图8的(C)示出从图中的上侧俯视观察图5所示的第1液晶元件4和第2液晶元件5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在图8的(A)所示的结构例中,各像素区域48a、48b、48c、各像素区域58a、58b、58c分别在俯视观察时为矩形,在图中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格子状配置)。详细地讲,沿图中的上下方向,像素区域48a、像素区域58b、像素区域48c按照该顺序配置,构成为1列。此外,沿图中的上下方向,像素区域58a、像素区域48b、像素区域58c按照该顺序配置,构成为1列。而且,这些列沿图中的左右方向一个一个地交替配置。
换言之,沿图中的左右方向,像素区域48a和像素区域58a一个一个地交替配置而构成1行,像素区域48b和像素区域58b一个一个地交替配置而构成1行,像素区域48c和像素区域58c一个一个地交替配置而构成1行,这3行沿图中的上下方向依次配置。而且,各像素区域48a~48c和各像素区域58a~58c分别以与图中的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其他像素区域之间不产生间隙的方式配置。
如图8的(B)所示,第2电极44a是与像素区域48a对应的电极,在该第2电极44a,直到该图中上侧连接有布线部。第2电极44b是与像素区域48b对应的电极,在该第2电极44b,直到该图中下侧连接有布线部。此外,第2电极44b配置于2个第2电极44c相互之间。第2电极44c是与像素区域48c对应的电极,在该第2电极44c,直到该图中下侧连接有布线部。如图中虚线所示,第1电极43构成为与各第2电极44a~44c相对。
如图8的(C)所示,第4电极54a是与像素区域58a对应的电极,在该第4电极54a,直到该图中上侧连接有布线部。第4电极54b是与像素区域58b对应的电极,在该第4电极54b,直到该图中下侧连接有布线部。此外,第2电极54b配置于2个第4电极54c相互之间。第4电极54c是与像素区域58c对应的电极,在该第4电极54c,直到该图中下侧连接有布线部。如图中虚线所示,第3电极53构成为与各第4电极54a~54c相对。
各第2电极44a~44c和各第4电极54a~54c沿图中的左右方向交替地配置。而且,与各第2电极44b连接的各布线部配置于在俯视观察时与各第4电极54c重叠的位置,与各第4电极54b连接的各布线部配置于在俯视观察时与各第2电极44c重叠的位置。由此,实现图8的(A)所示的各像素区域48a~48c、58a~58c。
在该结构例中,在各像素区域48a~48c和各像素区域58a~58c沿图中的左右方向相邻的区域即各边界区域61a(在图中仅标注1个标号)和沿图中的上下方向相邻的区域即各边界区域61b(在图中仅标注1个标号)中,通过采用使用上述图7的(A)~图7的(C)说明的电极的结构,能够不容易视觉辨认出各边界区域61a、61b中的亮线或暗线。
图9的(A)是用于说明各液晶元件和一对偏振板的光学轴的配置例的图。在该图中,示出第1液晶元件4和第2液晶元件5的液晶层的初始取向为TN(扭曲向列)取向模式、并且第1液晶元件4和第2液晶元件5的各液晶层的初始取向时的扭曲方向设定为相同方向的情况下的光学轴的配置。详细地讲,第1液晶元件4以如下方式配置:针对表面侧(第2基板42侧)的第2取向膜46(这里为水平取向膜)的取向处理方向100为图中右上方45°方向,针对背面侧(第1基板41侧)的第1取向膜45(这里为水平取向膜)的取向处理方向101为图中右下方45°方向,液晶层47的层厚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的取向方向102成为图中下方。
此外,第2液晶元件5以如下方式配置:针对表面侧(第3基板51侧)的第3取向膜55(这里为水平取向膜)的取向处理方向110为图中右上方45°方向,针对背面侧(第4基板52侧)的第4取向膜56(这里为水平取向膜)的取向处理方向111为图中右下方45°方向,液晶层57的层厚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的取向方向112成为图中下方。此外,偏振板3a设定为吸收轴120与第1液晶元件4的背面侧(第1基板41侧)的取向处理方向101大致正交的方向。偏振板3b设定为吸收轴121与第2液晶元件5的表面侧(第3基板51侧)的取向处理方向110大致正交的方向。通过这种光学轴的配置,实现在不对各液晶元件的液晶层施加电压的状态(无施加电压状态)下透过光成为亮状态的常白模式。
图9的(B)是用于说明各液晶元件和一对偏振板的光学轴的另一个配置例的图。在该图中,示出第1液晶元件4和第2液晶元件5的液晶层的初始取向为TN(扭曲向列)取向模式、并且第1液晶元件4和第2液晶元件5的各液晶层的初始取向时的扭曲方向设定为相反方向的情况下的光学轴的配置。详细地讲,第1液晶元件4以如下方式配置:针对表面侧(第2基板42侧)的第2取向膜46(这里为水平取向膜)的取向处理方向100为图中右上方45°方向,针对背面侧(第1基板41侧)的第1取向膜45(这里为水平取向膜)的取向处理方向101为图中右下方45°方向,液晶层47的层厚方向的大致中央的取向方向102成为图中下方。
此外,第2液晶元件5以如下方式配置:针对表面侧(第3基板51侧)的第3取向膜55(这里为水平取向膜)的取向处理方向110为图中左下方45°方向,针对背面侧(第4基板52侧)的第4取向膜56(这里为水平取向膜)的取向处理方向111为图中右下方45°方向,液晶层57的层厚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的取向方向112成为图中右方。此外,偏振板3a设定为吸收轴120与第1液晶元件4的背面侧(第1基板41侧)的取向处理方向101大致正交的方向。偏振板3b设定为吸收轴121与第2液晶元件5的表面侧(第3基板51侧)的取向处理方向110大致正交的方向。通过这种光学轴的配置,实现在不对各液晶元件的液晶层施加电压的状态(无施加电压状态)下透过光成为暗状态的常黑模式。
图10的(A)是用于说明各液晶元件和一对偏振板的光学轴的另一个配置例的图。在该图中,示出第1液晶元件4和第2液晶元件5的液晶层的初始取向为混合取向模式、并且第1液晶元件4和第2液晶元件5的各液晶层的初始取向时的层厚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的取向方向设定为大致正交的情况下的光学轴的配置。详细地讲,第1液晶元件4以如下方式配置:使用垂直取向膜作为表面侧(第2基板42侧)的第2取向膜46,使用水平取向膜作为背面侧(第1基板41侧)的第1取向膜45,其取向处理方向101为图中右下方45°方向,液晶层47的层厚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的取向方向102成为图中右下方45°方向。
此外,第2液晶元件5以如下方式配置:使用水平取向膜作为表面侧(第3基板51侧)的第3取向膜55,其取向处理方向110为图中右上方45°方向,使用垂直取向膜作为背面侧(第4基板52侧)的第4取向膜56,液晶层57的层厚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的取向方向112成为图中右上方45°方向。此外,偏振板3a设定为吸收轴120沿图中的上下方向,偏振板3b设定为吸收轴121沿图中的左右方向。通过这种光学轴的配置,实现在不对各液晶元件的液晶层施加电压的状态(无施加电压状态)下透过光成为暗状态的常黑模式。
图10的(B)是用于说明各液晶元件和一对偏振板的光学轴的另一个配置例的图。在该图中,与图10的(A)所示的光学轴的配置例相比,第2液晶元件5的光学轴的配置不同,并且在第2液晶元件5与偏振板3b之间追加有相位差板7,除此以外相同。第2液晶元件5以如下方式配置:使用水平取向膜作为表面侧(第3基板51侧)的第3取向膜55,其取向处理方向110为图中左上方45°方向,使用垂直取向膜作为背面侧(第4基板52侧)的第4取向膜56,液晶层57的层厚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的取向方向112成为图中左上方45°方向。
即,在该例子中,第1液晶元件4的液晶层47的取向方向102与第2液晶元件5的液晶层57的取向方向112成为反平行配置。此外,相位差板7配置为其慢轴130沿图中右上方45°方向。由此,慢轴130与第1液晶元件4的液晶层47的取向方向102以及第2液晶元件5的液晶层57的取向方向112分别大致正交。通过这种光学轴的配置,实现在不对各液晶元件的液晶层施加电压的状态(无施加电压状态)下透过光成为暗状态的常黑模式。另外,在省略了图10的(B)所示的结构中相位差板7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常白模式。
图11是用于说明各液晶元件和一对偏振板的光学轴的另一个配置例的图。在该图中,示出第1液晶元件和第2液晶元件的液晶层的初始取向为大致垂直取向模式、并且第1液晶元件和第2液晶元件的各液晶层的初始取向时的扭曲方向设定为相反方向的情况下的光学轴的配置。详细地讲,第1液晶元件4以如下方式配置:针对表面侧(第2基板42侧)的第2取向膜46(这里为垂直取向膜)的取向处理方向100为图中左上方45°方向,针对背面侧(第1基板41侧)的第1取向膜45(这里为垂直取向膜)的取向处理方向101为图中右下方45°方向,液晶层47的层厚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的取向方向102成为图中右下方45°方向。
此外,第2液晶元件5以如下方式配置:针对表面侧(第3基板51侧)的第3取向膜55(这里为垂直取向膜)的取向处理方向110为图中左上方45°方向,针对背面侧(第4基板52侧)的第4取向膜56(这里为垂直取向膜)的取向处理方向111为图中右下方45°方向,液晶层57的层厚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的取向方向112成为图中右下方45°方向。此外,偏振板3a设定为吸收轴120沿图中的上下方向。偏振板3b设定为吸收轴121沿图中的左右方向。通过这种光学轴的配置,实现在不对各液晶元件的液晶层施加电压的状态(无施加电压状态)下透过光成为暗状态的常黑模式。
但是,在将各液晶元件的液晶层设定为垂直取向模式的情况下,由于在电极的边缘部产生的倾斜电场,针对相邻的像素区域之间的光学特性的影响与其他取向模式不同。下面对其进行说明。
图12是用于说明使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元件中的倾斜电场的影响的示意性剖视图。在该图中,示意地示出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元件的截面构造。图示的液晶元件具有相对配置的基板401、402、设置于基板401的电极403、设置于基板402的电极404、设置于基板401与基板402之间的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层405、以及一对偏振板407、408。这里所说的垂直取向模式是指,在初始取向状态下,液晶层405与各基板401、402的界面处的预倾角被设定为比90°稍小(例如89.9°等),液晶层405为单轴取向。另外,关于取向膜等的结构,省略说明。
在图示的例子中,与电极403相比,电极404沿图中左右方向的宽度形成得较窄,因此,在对电极403、404之间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在电极404的边缘部与电极403之间产生倾斜电场。这里所说的倾斜电场是指在与各电极403、404的法线方向倾斜的方向上产生的电场(图中虚线箭头所示)。在对电极403、404之间施加阈值电压以上的电压时,在电极间区域的大部分区域,液晶分子以朝与初始状态下的取向方向对应的方向倾斜的方式取向,但是在产生倾斜电场的区域中,液晶分子以朝与该倾斜电场对应的方向倾斜的方式取向。即,在产生倾斜电场的区域中,液晶分子朝与除此以外的电极间区域不同的方向取向。
图13是用于说明使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元件中的倾斜电场的影响的示意性俯视图。这里,示出从基板401侧俯视观察上述电极403、404的状况,并且,通过棒状的示意图示出液晶分子。如图所示,设电极403、电极404均为矩形,在俯视观察时在电极403的内侧配置有电极404。此外,设为针对基板401的取向处理方向411为图中左上方45°方向,针对基板402的取向处理方向412为图中右下方45°方向,两者为反平行(Anti-parallel)配置。此外,设为偏振板407的吸收轴414为图中上下方向,偏振板408的吸收轴415为图中左右方向,两者为大致正交配置。
此时,在俯视观察时,在电极404的内部的大部分区域,液晶层405的层厚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的取向方向成为由取向处理方向411、412所决定的方向413(图中为右下方45°方向)。此外,在电极404的四边边缘附近,在电极404的四边边缘与电极403之间分别产生倾斜电场,因此,液晶层405的层厚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的取向方向成为与四边边缘分别大致正交的方向。另外,在电极404的四角,液晶层405的层厚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的取向方向成为图示的这种倾斜方向。此外,在俯视观察时的电极404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边界区域,由于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连续地进行面内旋转,因此,成为内部的取向方向与外部的取向方向的中间方向。
认为通过形成上述这种取向方向,在俯视观察时的电极404的内部的大部分的区域以及从电极404的四角中的各个角到电极403的四角中的各个角之间的区域中,透过光成为亮状态,在除了电极404的四角以外的四边边缘的附近区域中,透过光成为暗状态,在两者之间,透射率连续地变化。在图中,利用网格图案示出成为亮状态的区域。
根据这种垂直取向模式的特性,在上述的像素区域间的边界区域61(参照图6)或边界区域61a、61b(参照图8)中,会产生由于倾斜电场而引起的暗区域。因此,认为在边界区域61等中像素电极的边缘形状与偏振板3a、3b的各吸收轴既不平行也不正交是有效的。
图14的(A)是示出与边界区域对应的第2电极和第4电极的构造例(适用于垂直取向模式的构造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如图14的(A)所示,第2电极44a的各突出部62a构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在图中向左突出的大致三角形。此时的各突出部62a的顶角部分以图中的左右方向为基准而对称地构成,其角度设定在90°±22.5°的范围内。在图示的例子中,顶角部分成为90°。在各突出部62a相互之间分别形成大致梯形(或大致三角形)的缺口部62b。同样,第4电极54a的各突出部63a构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在图中向右突出的大致三角形。此时的各突出部63a的顶角部分以图中的左右方向为基准而对称地构成,其角度设定在90°±22.5°的范围内。在图示的例子中,成为顶角部分为90°的直角三角形。另外,也可以是二等边三角形。在各突出部63a相互之间分别形成大致梯形(或大致三角形)的缺口部63b。在这里例示的电极构造例中,将各突出部62a与各突出部63a一个一个地组成对,并且将组成对的突出部62a与突出部63a的各自至少一部分形成的重叠的区域和空白部64交替地配置。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第2电极44a和第4电极54a的各电极边缘形状与偏振板3a、3b的各吸收轴120、121既不平行也不正交。此外,图示的例子中的各空白部64形成为大致菱形。
图14的(B)是示出与边界区域对应的第2电极和第4电极的构造例(适用于垂直取向模式的构造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如图14的(B)所示,第2电极44a的各突出部62a构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在图中向左突出的大致三角形。此时的各突出部62a的顶角部分是连接与图中的左右方向大致平行的线段和向右上方斜交的线段而构成的,其角度设定在22.5°~45°的范围内。在图示的例子中,顶角部分成为45°。在各突出部62a相互之间分别形成大致三角形的缺口部62b。同样,第4电极54a的各突出部63a构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在图中向右突出的大致三角形。此时的各突出部63a的顶角部分是连接与图中的左右方向大致平行的线段和向右上方斜交的线段而构成的,其角度设定在22.5°~45°的范围内。在图示的例子中,顶角部分成为45°。在各突出部63a相互之间分别形成大致三角形的缺口部63b。在这里例示的电极构造例中,将各突出部62a与各突出部63a一个一个地组成对,并且将组成对的突出部62a与突出部63a的各自至少一部分形成的重叠的区域和空白部64交替地配置。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第2电极44a和第4电极54a的各电极边缘形状与偏振板3a、3b的各吸收轴120、121既不平行也不正交。此外,图示的例子中的各空白部64形成为大致平行四边形。
根据以上这种实施方式,能够使得在配光图案中可能产生的亮线或暗线更加不容易被视觉辨认出,因此,能够实现高质量的配光图案。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能够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各突出部62a、63a,示出各种形状例,但是,也可以设俯视观察时的各突出部62a、63a的形状为多边形(五边形等),还可以设为半椭圆形。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各液晶元件的液晶层的若干个工作模式,但是,工作模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液晶层的工作模式设为面内切换取向模式,即通过与基板面大致平行的电场使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在基板面内变化的工作模式。该情况下,与上述混合取向模式的情况同样,通过使第1液晶元件4和第2液晶元件5各自的初始取向中的液晶层的层厚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彼此正交的方式来配置的结构也是可能的。该情况下,通过以使一对偏振板3a、3b的各吸收轴平行、且与一个液晶元件(例如第1液晶元件4)的液晶层的层厚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平行的方式来配置,能够实现常黑模式。或者,通过使第1液晶元件4和第2液晶元件5各自的初始取向中的液晶层的层厚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彼此平行的方式来配置的结构也是可能的。该情况下,通过以使一对偏振板3a、3b的各吸收轴大致正交、且使一个液晶元件(例如第1液晶元件4)的液晶层的层厚方向的大致中央处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与一个偏振板(例如偏振板3a)的吸收轴平行的方式配置,能够实现常黑模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2个液晶元件分别使用一对基板构成,但是,也可以在1个基板中共用第1液晶元件4的第2基板42和第2液晶元件5的第4基板52来构成第1液晶元件和第2液晶元件。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基板的表面反射,因此,从提高光利用效率的观点而言是优选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本发明的灯单元应用于车辆用灯具系统的情况,但是,灯单元的应用范围不限于此。本发明的灯单元能够应用于各种照明系统。

Claims (7)

1.一种灯单元,其用于进行基于可变地设定的配光图案的光照射,其中,所述灯单元包含:
光源;
聚光部,其对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进行聚光;
第1液晶元件和第2液晶元件,它们配置于由所述聚光部聚光后的光入射的位置;
一对偏振板,它们以将所述第1液晶元件和所述第2液晶元件夹在中间的方式相对配置;以及
投影透镜,其将透过所述第1液晶元件和所述第2液晶元件后的光投影到车辆周边的空间,
所述第1液晶元件具有多个第1光调制区域,
所述第2液晶元件具有多个第2光调制区域,所述多个第2光调制区域分别在俯视观察时与各个所述第1光调制区域中的任意第1光调制区域相邻,
各个所述第1光调制区域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向各个所述第2光调制区域侧突出的多个第1突出部,
各个所述第2光调制区域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向各个所述第1光调制区域侧突出的多个第2突出部,
各个所述第1突出部和各个所述第2突出部在俯视观察时沿着一个方向一个一个地交替配置,在相邻的所述第1突出部之间与相邻的所述第2突出部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
2.一种灯单元,其用于进行基于可变地设定的配光图案的光照射,其中,所述灯单元包含:
光源;
聚光部,其对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进行聚光;
第1液晶元件和第2液晶元件,它们配置于由所述聚光部聚光后的光入射的位置;
一对偏振板,它们以将所述第1液晶元件和所述第2液晶元件夹在中间的方式相对配置;以及
投影透镜,其将透过所述第1液晶元件和所述第2液晶元件后的光投影到所述车辆周边的空间,
所述第1液晶元件具有多个第1光调制区域,
所述第2液晶元件具有多个第2光调制区域,所述多个第2光调制区域分别在俯视观察时与各个所述第1光调制区域中的任意第1光调制区域相邻,
各个所述第1光调制区域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向各个所述第2光调制区域侧突出的多个第1突出部,
各个所述第2光调制区域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向各个所述第1光调制区域侧突出的多个第2突出部,
各个所述第1突出部和各个所述第2突出部以在俯视观察时一个一个地组成对并使组成所述对的所述第1突出部和所述第2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在组成所述对的所述第1突出部与所述第2突出部各自之间设置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单元,其中,
各个所述第1突出部和各个所述第2突出部各自在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为矩形或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单元,其中,
各个所述第1突出部和各个所述第2突出部各自在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单元,其中,
各个所述第1突出部和各个所述第2突出部各自在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为三角形、二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灯单元,其中,
各个所述第1光调制区域和各个所述第2光调制区域构成为分别包含液晶层,
所述液晶层的初始取向为扭曲向列取向模式、混合取向模式、大致垂直取向模式或面内切换取向模式。
7.一种车辆用灯具系统,其对车辆周边进行基于可变地设定的配光图案的光照射,其中,所述车辆用灯具系统包含:
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灯单元;以及
控制部,其对所述灯单元的动作进行控制,可变地设定所述配光图案。
CN202110377038.0A 2020-04-09 2021-04-08 灯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系统 Pending CN1135137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0198 2020-04-09
JP2020070198A JP7369660B2 (ja) 2020-04-09 2020-04-09 ランプユニット、車両用灯具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3732A true CN113513732A (zh) 2021-10-19

Family

ID=78062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7038.0A Pending CN113513732A (zh) 2020-04-09 2021-04-08 灯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69660B2 (zh)
CN (1) CN11351373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4453A (ja) * 1997-12-16 1999-07-02 Fujitsu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222026A (ja) * 2000-02-09 2001-08-17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14194569A (ja) * 2014-05-23 2014-10-09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870311A (zh) * 2017-05-11 2018-11-23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灯单元、车辆用灯具系统
CN110566896A (zh) * 2018-06-06 2019-12-13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JP2020017367A (ja) * 2018-07-24 2020-01-30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ランプユニット、車両用灯具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58690A (ja) 2006-08-31 2008-03-13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096857B2 (ja) 2007-09-28 2012-12-12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4453A (ja) * 1997-12-16 1999-07-02 Fujitsu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222026A (ja) * 2000-02-09 2001-08-17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14194569A (ja) * 2014-05-23 2014-10-09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870311A (zh) * 2017-05-11 2018-11-23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灯单元、车辆用灯具系统
CN110566896A (zh) * 2018-06-06 2019-12-13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JP2020017367A (ja) * 2018-07-24 2020-01-30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ランプユニット、車両用灯具システム
CN110778980A (zh) * 2018-07-24 2020-02-11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灯单元、车辆用灯具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69660B2 (ja) 2023-10-26
JP2021167855A (ja) 2021-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667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US10408409B2 (en) Lamp unit, vehicular lamp system
CN110546427B (zh) 灯单元和车辆用灯具系统
JP7148240B2 (ja) 液晶素子、照明装置
JP7177617B2 (ja) ランプユニット、車両用灯具システム
EP3599417B1 (en) Vehicular lamp
US10781992B2 (en) Vehicle headlamp system
CN113513732A (zh) 灯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系统
CN114008522B (zh) 液晶元件、照明装置
JP7197412B2 (ja) 液晶素子、照明装置
JP7202934B2 (ja) 液晶素子、照明装置
JP7149808B2 (ja) 液晶素子、照明装置
JP6854180B2 (ja) ランプユニット、車両用灯具システム
JP2021096996A (ja) 車両用灯具システム
JP2021047389A (ja) 表示装置
JP2021046149A (ja) 車両用灯具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