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2923A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2923A
CN113492923A CN202110304892.4A CN202110304892A CN113492923A CN 113492923 A CN113492923 A CN 113492923A CN 202110304892 A CN202110304892 A CN 202110304892A CN 113492923 A CN113492923 A CN 1134929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vehicle
bush
bushing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048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92923B (zh
Inventor
永山真
桥田树德
吉田正树
白昌高
吉羽秀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bar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bar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bar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bar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92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2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2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2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1/00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60G21/02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 B60G21/04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 B60G21/05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between wheels on the same axle but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vehicle, i.e. the left and right wheel suspensions being interconnected
    • B60G21/055Stabiliser bars
    • B60G21/0551Mount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10Type of spring
    • B60G2202/13Torsion spring
    • B60G2202/135Stabiliser bar and/or tub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10Mounting of suspension elements
    • B60G2204/12Mounting of springs or dampers
    • B60G2204/122Mounting of torsion springs
    • B60G2204/1222Middle mounts of stabiliser on vehicle body or chas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40Auxiliary suspension parts; Adjustment of suspensions
    • B60G2204/41Elastic mounts, e.g. bush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40Auxiliary suspension parts; Adjustment of suspensions
    • B60G2204/43Fittings, brackets or knuckles
    • B60G2204/4307Bracket or knuckle for torsional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其具有前舱;驱动单元,其被配置在前舱内,并对车轮进行驱动;多个托架,其将驱动单元安装在车身上;稳定器,其在前舱内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并将左右前悬架彼此连结在一起;多个衬套,其将稳定器安装在车身上。多个衬套包括位于与驱动单元相比靠前方的第一衬套,多个托架包括位于第一衬套的后方的第一托架。第一托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衬套的上方。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8-11478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具备:驱动单元,其对被配置在车身的前舱内的车轮进行驱动;多个托架,其相对于车身而对驱动单元进行安装;稳定器,其在前舱内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而延伸,且对左右前悬架彼此进行连结;多个衬套,其相对于车身而对稳定器进行安装。
发明内容
在上述这样的车辆中,考虑了各种各样的设计事项的结果为,存在驱动单元的托架和稳定器的衬套在车身中在前后方向上被接近配置的情况。然而,如果托架和衬套在前后方向上被接近配置,则在该配置中被设为必须的空间在前后方向上变大,其结果为,有可能会产生位于它们的前方的溃缩区不足。在该情况下,作为确保充足的溃缩区的一个手段,可列举出将车身的前舱在前后方向上扩大的方式。然而,如果扩大前舱,则可能产生车辆的设计(美学外观)的设计自由度被限制之类的其他的课题。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在不会引起车辆的前舱的扩大的条件下能够确保溃缩区的技术。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车辆具备:车身,其具有前舱;驱动单元,其被配置在前舱内,并对车轮进行驱动;多个托架,其将驱动单元安装在车身上;稳定器,其在前舱内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并将左右前悬架彼此连结在一起;多个衬套,其将稳定器安装在车身上。多个衬套包括位于与驱动单元相比靠前方的第一衬套,多个托架包括位于第一衬套的后方的第一托架。第一托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衬套的上方。
在上述的车辆中,将稳定器安装于车身上的多个衬套包括位于与驱动单元相比靠前方的第一衬套。而且,将驱动单元安装于车身上的多个托架包括位于第一衬套的后方的第一托架,第一托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衬套的上方。根据这样的结构,配置有第一托架的空间和配置有第一衬套的空间在前后方向上至少局部相互重叠。能够使稳定器以与该相互重叠的区间相应的量而与驱动单元接近配置。由此,能够在不引起车身的前舱的扩大的条件下确保被设为必须的溃缩区。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的车辆10的图。
图2为示意性地表示车辆10的前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示意性地表示悬架构件30和与之相连接的部件的图。为了清楚地示出结构,从而省略了电机单元36的图示。另外,悬架构件30以斜线的方式进行了剖面线处理。
图4为表示第一托架38和第一衬套19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第一托架38和第一衬套19的剖视图。第一托架38以分解的方式被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托架也可以具有在其前表面上开口的凹部或者孔。在该情况下,第一衬套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位于凹部内或者孔内。但是,凹部或者孔的形状并未被特别限定,既可以为有底的形状,也可以为到达第一托架的后表面的贯穿孔。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托架也可以具有对驱动单元进行支承的支承部。在该情况下,支承部也可以位于凹部或者孔的上方。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不徒劳地缩小支承部的条件下,将第一托架和第一衬套接近配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托架的支承部也可以经由防振部件而对驱动单元进行支承。由于第一托架的支承部位于第一衬套的上方,因此能够在不会引起与第一衬套的干涉的条件下,使其尺寸较大。因此,虽然并未被特别限定,但是能够在第一托架的支承部上适当地设置被设为必须的防振部件。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衬套也可以具有相对于车身而通过结合固定件被固定的多个固定部位。在该情况下,多个固定部位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位于第一托架的凹部内或者孔内。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身也可以具有对左右前悬架进行支承的悬架构件。在该情况下,第一衬套以及第一托架也可以被安装在悬架构件上。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悬架构件也可以具有:一对侧梁,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前横向构件,其在与驱动单元相比靠前方处延伸于一对侧梁之间。在该情况下,第一衬套以及第一托架也可以位于前横向构件上。
除了上述结构之外,第一托架的一部分也可以位于侧梁上。根据这种结构,第一托架以及第一衬套在悬架构件上被配置在左右方向的端部附近处。由此,将稳定器安装于车身上的多个衬套的间隔(即,稳定器的支点间距离)变得较大。由此,提高了稳定器的相对于弯曲或扭曲的刚性。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衬套也可以还包括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位于与驱动单元相比靠前方处,并且在车身中位于与第一衬套左右对称的位置处。除此之外,多个托架也可以还包括位于第二衬套的后方的第二托架。在该情况下,第二托架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位于第二衬套的上方。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也可以包括电机和发动机中的至少一方。
在此,附图中的方向FR表示车辆10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方向RR表示车辆10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此外,方向LH表示车辆10的左右方向(或者宽度方向)上的左方,方向RH表示车辆10的左右方向上的右方。而且,方向UP表示车辆10的上下方向上的上方,方向DW表示车辆10的上下方向上的下方。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车辆10的前后方向、车辆10的左右方向、车辆10的上下方向分别简称为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前舱12f表示在车身12中被划定在与前围板24相比靠前方的空间。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而对本发明的代表性且非限定性的具体例进行详细说明。该详细说明单纯地意图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展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的示例的详细内容,并非意图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此外,为了提供进一步被改善的车辆及其使用方法和制造方法,以下所公开的追加特征以及发明能够独立于其他特征或发明来使用,或者共同使用。
此外,在以下的详细说明中所公开的特征或工序的组合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时所必需的结构,而只是为了特别地对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具体例进行说明而被记载的结构。而且,上述以及下述的代表性的具体例的各种各样的特征、以及独立技术案和从属技术案中所记载的结构的各种各样的特征,在提供本发明的追加且有用的实施方式时,并不一定必须如在此所记载的具体例所示那样、或者如被列举出的顺序的那样进行组合。
本说明书和/或专利技术方案中所记载的全部特征,除了实施例和/或技术案中所记载的特征的结构之外,作为对于原始申请的公开以及所请求的特定事项的限定,而意图单独且相互独立地公开。而且,所有与数值范围以及组合或者集团相关的记载,作为对于原始申请的公开以及所请求的特定事项的限定而具有公开它们中间的结构的意图。
[实施例]
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车辆1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那样,车辆10包括:车身12、多个车轮14f、14r、电机单元36、多个托架38、39、40。在车身12的内部被划定有前舱12f和车厢12c。虽然车身12并未被特别限定,但是由钢铁材料或者铝合金这样的金属所构成。在多个车轮14f、14r中,包括一对前轮14f和一对后轮14r。一对前轮14f分别位于车身12的左右,一对后轮14r分别位于车身12的左右。另外,关于车轮14f、14r的数量并未被限定于四个。
电机单元36被配置在前舱12f内。电机单元36经由多个托架38、39、40而被安装在车身12上。电机单元36包括对一对前轮14f进行驱动的电机。这里所说的电机是指,通过电力而被驱动的行驶用电机。电机单元36为,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中的驱动单元的一个示例。但是,驱动单元并未被限定于此,也可以包括电机和发动机中的至少一个。另外,该电机单元36并非仅对一对前轮14f进行驱动,也可以对一对后轮14r进行驱动。或者,车辆10也可以具备对后轮14r进行驱动的其他电机单元36。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在电机单元36中从高电压蓄电池经由电力转换装置而被供给有电力。
如图2所示那样,车辆10具备稳定器18和多个衬套19、20。稳定器18在前舱12f内,沿着车辆10的左右方向而延伸。将左右前轮14f的各自的前悬架16相互连结。稳定器18经由多个衬套19、20而被安装在车身12上。稳定器18位于与电机单元36相比靠前方处。因此,多个衬套19、20也位于与电机单元36相比靠前方处。
车身12具有一对门槛21、地板面板22和前围板24。一对门槛21在车身12的下部的两端处,沿着前后方向而延伸。多个车轮14f、14r分别沿着一对门槛21而被配置。一对门槛21分别介于前轮14f与后轮14r之间。地板面板22位于车身12的下部,且从一方的门槛21跨及另一方的门槛21而延伸。在一对门槛21的各自的前端21e上,安装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前围板24。
在车身12中,前舱12f以及车厢12c通过前围板24而被分别划定。前舱12f被划定在与前围板24相比靠前方处,车厢12c被划定在与前围板24相比靠后方处。
车身12在前舱12f中,具有一对前纵梁26、第一保险杠加强件28、悬架构件30、一对碰撞盒32和第二保险杠加强件34。一对前纵梁26被安装在前围板24上。一对前纵梁26分别以从前围板24朝向前方而突出的方式延伸。在一对前纵梁26的各自的前端26e上,安装有第一保险杠加强件28。
悬架构件30在前舱12f中被安装在车身12上。悬架构件30与车身12一起对左右前轮14f的各自的前悬架16进行支承。悬架构件30位于与一对前纵梁26相比靠下方处。悬架构件30经由多个托架38、39、40而对上述的电机单元36进行支承。多个托架38、39、40包括第一托架38、第二托架39以及第三托架40。因此,电机单元36通过三个托架38、39、40而被稳定地支承。但是,托架38、39、40的数量并未被限定于三个。虽然是一个示例,但是电机单元36也可以通过被安装在悬架构件30上的四个托架而被安装在车身12上。
如图3所示那样,悬架构件30具有一对侧梁30s、前横向构件30f和后横向构件30r。一对侧梁30s在车辆1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前横向构件30f以及后横向构件30r在一对侧梁30s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前横向构件30f位于与电机单元36相比靠前方处,后横向构件30r位于与电机单元36相比靠后方处。
虽然并未被特别限定,但是悬架构件30的一对侧梁30s在各个后端30b处被安装在前围板24上,并且在各个前端30a处被安装在所对应的前纵梁26上。由此,悬架构件30被安装在车身12上。另外,在一对侧梁30s的前端30a上,分别经由碰撞盒32而安装有第二保险杠加强件34。
多个托架38、39、40被安装在悬架构件30上。第一托架38以及第二托架39位于悬架构件30的前横向构件30f上。具体而言,第一托架38位于前横向构件30f的左端部处,第二托架39位于前横向构件30f的右端部处。第三托架40位于后横向构件30r上。
多个衬套19、20被安装在悬架构件30上。多个衬套19、20包括第一衬套19以及第二衬套20。第一衬套19以及第二衬套20位于悬架构件30的前横向构件30f上。第二衬套20相对于车身12而位于与第一衬套19左右对称的位置处。具体而言,第一衬套19位于前横向构件30f的左端部处,第二衬套20位于前横向构件30f的右端部处。此外,第一托架38位于第一衬套19的后方,第二托架39位于第二衬套20的后方。在下文中,参照图3至5,对第一衬套19和第一托架38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5所示那样,第一衬套19具有衬套主体19a和衬套保持架19b。衬套主体19a一般为筒形形状,使用例如橡胶部件之类的具有粘弹性的部件而被构成。衬套保持架19b对衬套主体19a进行覆盖。此外,衬套保持架19b越过衬套主体19a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衬套保持架19b由金属构成。稳定器18贯穿衬套主体19a的孔19c,并通过衬套主体19a而被保持。衬套保持架19b被构成为,相对于悬架构件30而对衬套主体19a进行固定。在衬套保持架19b上,设置有多个固定部位19f。衬套保持架19b在该多个固定部位19f处,经由例如螺栓之类的结合固定件从而相对于悬架构件30而被固定。第二衬套20也能够以与第一衬套19同样的方式被构成。由此,稳定器18经由第一衬套19以及第二衬套20而被安装在悬架构件30上。
第一托架38具备被固定在悬架构件30上的基座42、被固定在电机单元36上的支承部44、被插穿于基座42与支承部44之间的防振部件46。基座42具有前表面38a、和位于其相反侧的后表面38b。在基座42上,设置有对支承部44进行收纳的插入孔42h。插入孔42h从基座42的前表面38a起延伸至后表面38b为止。支承部44具有被固定在电机单元36上的板状部分44b、和从板状部分44b起朝向基座42而延伸的轴部分44a。板状部分44b例如经由螺栓之类的结合固定件而被安装在电机单元36上。支承部44的轴部分44a与防振部件46一起被插入至基座42的插入孔42h中。由此,电机单元36经由第一托架38而被支承在悬架构件30上。另外,防振部件46使用例如橡胶部件之类的具有粘弹性的部件而被构成。
第一托架38被接近配置在第一衬套19的后方。特别地,第一托架38具有在其前表面38a上开口的凹部38r,第一衬套19的一部分(例如,固定部位19f)被配置在第一托架38的凹部38r内。由此,第一托架38的一部分(例如,基座42的上部)越位于第一衬套19的上方,则第一衬套19和第一托架38越相互接近。在此,在第一托架38上,并未被限定于凹部38r,也可以设置有在基座42的前表面38a上开口的孔。该凹部38r或者孔的形状并未被限定。对于凹部38r或者孔而言,既可以为有底的形状,也可以为到达第一托架38的后表面38b的贯穿孔。此外,关于该凹部38r或者孔的尺寸,也并未被特别限定。第一托架38的凹部38r只要以能够收纳第一衬套19的至少一部的尺寸来形成即可。
如图3所示那样,第二托架39被配置在第二衬套20的后方。第二托架39具有与第一托架38同样的结构。即,第二托架39具有在其前表面上开口的凹部39r,且第二衬套20的一部分被配置在该凹部39r内。由此,第二衬套20的一部分(例如,固定部位20f)越位于第二托架39的凹部39r内,则第二衬套20和第二托架39越相互接近。
第三托架40也具备被固定在悬架构件30上的基座、被固定在电机单元36上的支承部、和被插入至该基座与支承部之间的防振部件。第三托架40的结构并未被特别限定。第三托架40既可以具有与第一托架38以及第二托架39同样的凹部或者孔,也可以不具有这些构件。第三托架40只需被构成为与第一托架38以及第二托架39一起稳定地对电机单元36进行支承即可。
在本实施例的车辆10中,用于稳定器18的第一衬套19以及第二衬套20位于与电机单元36相比靠前方处。并且,用于电机单元36的第一托架38以及第二托架39分别被配置在第一衬套19以及第二衬套20的后方处。以此方式,当衬套19、20和托架38、39在前后方向上被接近配置时,该配置所需的空间将在前后方向上变大,其结果为,位于它们前方的溃缩区有可能不足。在该情况下,作为确保充足的溃缩区的一个手段,可列举出将车身12的前舱12f在前后方向上扩大的方式。然而,如果扩大前舱12f,则可能会产生车辆10的设计(美学外观)的设计自由度被限制之类的其他的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实施例的车辆10中,在第一托架38上设置有凹部38r,且第一衬套19的一部分被配置在该凹部38r内。由此,第一托架38的一部分越位于第一衬套19的上方,则两者越被接近配置。根据这种结构,配置有第一托架38的空间和配置有第一衬套19的空间在前后方向上局部相互重叠。能够使稳定器18以与该相互重叠的区间相应的量而与电机单元36接近配置。由此,能够在不招致车身12的前舱12f的扩大的条件下,确保被设为必须的溃缩区。
对于第二托架39而言,也是同样的。即,在第二托架39上设置有凹部39r,且第二衬套20的一部分被配置在该凹部39r内。由此,第二托架39的一部分越位于第二衬套20的上方,则两者越被接近配置。因此,配置有第二托架39的空间和配置有第二衬套20的空间在前后方向上至少局部相互重叠。能够使稳定器18以与该相互重叠的区间相应的量而与电机单元36接近配置。
在本实施例的车辆10中,第一托架38具有对电机单元36进行支承的支承部44。此外,支承部44也可以位于凹部38r或者孔的上方。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不徒劳地缩小支承部44的条件下,将第一托架38和第一衬套19接近配置。
在本实施例的车辆10中,第一托架38的支承部44经由防振部件46而对电机单元36进行支承。由于第一托架38的支承部44位于第一衬套19的上方,因此能够在不引起与第一衬套19的干涉的条件下,使其尺寸较大。因此,虽然并未被特别限定,但是能够在第一托架38的支承部44上适当地设置被设为必须的防振部件46。
在本实施例的车辆10中,第一托架38位于悬架构件30的前横向构件30f的左端部处。并未被限定于该位置,第一托架38的一部分也可以位于侧梁30s上。根据这种结构,第一托架38以及第一衬套19在悬架构件30上被配置在左右方向的端部附近。由此,将稳定器18安装到车身12上的多个衬套19的间隔(即,稳定器18的支点间距离)变得较大。由此,提高了稳定器18的相对于弯曲或扭曲的刚性。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具备:
车身,其具有前舱;
驱动单元,其被配置在所述前舱内,并对车轮进行驱动;
多个托架,其将所述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车身上;
稳定器,其在所述前舱内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并将左右前悬架彼此连结在一起;
多个衬套,其将所述稳定器安装在所述车身上,
所述多个衬套包括位于与所述驱动单元相比靠前方的第一衬套,
所述多个托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衬套的后方的第一托架,
所述第一托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衬套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第一托架具有在其前表面上开口的凹部或者孔,
所述第一衬套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凹部内或者所述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第一托架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位于所述凹部或者所述孔的上方,并且对所述驱动单元进行支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第一托架的所述支承部经由防振部件而对所述驱动单元进行支承。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第一衬套具有相对于所述车身而通过结合固定件被固定的多个固定部位,
所述多个固定部位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托架的所述凹部内或者所述孔内。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车身具有对所述左右前悬架进行支承的悬架构件,
所述第一衬套以及所述第一托架被安装在所述悬架构件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悬架构件具有:
一对侧梁,其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
前横向构件,其在与所述驱动单元相比靠前方处延伸于所述一对侧梁之间,
所述第一衬套以及所述第一托架位于所述前横向构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第一托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侧梁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多个衬套还包括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位于与所述驱动单元相比靠前方处,并且在所述车身中位于与所述第一衬套左右对称的位置处,
所述多个托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衬套的后方的第二托架,
所述第二托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衬套的上方。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发动机中的至少一个。
CN202110304892.4A 2020-03-19 2021-03-17 车辆 Active CN1134929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50142 2020-03-19
JP2020050142A JP7260500B2 (ja) 2020-03-19 2020-03-19 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2923A true CN113492923A (zh) 2021-10-12
CN113492923B CN113492923B (zh) 2023-05-09

Family

ID=77746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04892.4A Active CN113492923B (zh) 2020-03-19 2021-03-17 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1714B2 (zh)
JP (1) JP7260500B2 (zh)
CN (1) CN1134929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35926B2 (ja) * 2019-02-19 2022-09-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4672A (ja) * 2003-04-11 2004-11-11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スタビライザー
CN102753423A (zh) * 2009-11-23 2012-10-24 比亚乔公司 四轮车辆
CN104619579A (zh) * 2012-09-14 2015-05-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CN105829192A (zh) * 2013-12-27 2016-08-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副车架结构
CN106184368A (zh) * 2014-08-08 2016-12-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副车架结构
US20180141402A1 (en) * 2016-11-24 2018-05-24 Semyung Industrial Co., Ltd. Stabilizer bar bushing assembly having brackets integrated with rubbers and stabilizer bar assembly using the same
CN108349539A (zh) * 2015-11-11 2018-07-31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前副车架结构
CN108501651A (zh) * 2017-02-28 2018-09-07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稳定器衬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0578A (ja) * 1989-01-30 1990-08-08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636480B2 (ja) * 1990-08-22 1997-07-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の取付構造
JPH0550946A (ja) * 1991-08-22 1993-03-02 Mazda Motor Corp サスペンシヨンクロスメンバ構造
JP5102728B2 (ja) * 2008-09-12 2012-12-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DE102011002964A1 (de) * 2011-01-21 2012-07-2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Lagerung eines Querstabilisators an einem rahmenartigen Achsträger eines zweispurigen Fahrzeugs
JP5764383B2 (ja) * 2011-05-12 2015-08-19 Jfe条鋼株式会社 車両懸架用ばね部品用鋼、車両懸架用ばね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36889B2 (ja) * 2013-11-26 2017-05-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支持構造
DE102014206087A1 (de) * 2014-03-31 2015-10-0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notenelement für einen Achsträger
JP6332102B2 (ja) * 2015-03-27 2018-05-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JP6330797B2 (ja) * 2015-11-30 2018-05-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バー保持装置
JP6620763B2 (ja) 2017-01-16 2019-12-18 マツダ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US11117436B2 (en) * 2019-05-17 2021-09-14 Kubota Corporatio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JP3226546U (ja) * 2020-01-08 2020-07-09 有限会社ロードハウス ボディアップマウント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車両
US11465698B2 (en) * 2020-03-09 2022-10-11 Oshkosh Corporation Stabilizer bar for a load span tag axl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4672A (ja) * 2003-04-11 2004-11-11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スタビライザー
CN102753423A (zh) * 2009-11-23 2012-10-24 比亚乔公司 四轮车辆
CN104619579A (zh) * 2012-09-14 2015-05-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CN105829192A (zh) * 2013-12-27 2016-08-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副车架结构
CN106184368A (zh) * 2014-08-08 2016-12-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副车架结构
CN108349539A (zh) * 2015-11-11 2018-07-31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前副车架结构
US20180141402A1 (en) * 2016-11-24 2018-05-24 Semyung Industrial Co., Ltd. Stabilizer bar bushing assembly having brackets integrated with rubbers and stabilizer bar assembly using the same
CN108501651A (zh) * 2017-02-28 2018-09-07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稳定器衬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2923B (zh) 2023-05-09
US11541714B2 (en) 2023-01-03
JP2021146942A (ja) 2021-09-27
US20210291613A1 (en) 2021-09-23
JP7260500B2 (ja)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86881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O2014119363A1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14530787A (ja) 後輪駆動方式の、プラグイン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自動車のモジュラーサブフレーム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KR20170123084A (ko) 엔진룸 보강유닛
CN112789214B (zh) 车体结构
KR102586934B1 (ko) 자동차의 전방 차체 구조
CN111746648A (zh) 车辆用副车架
CN113492923B (zh) 车辆
JPH10264862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13302114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身的结构框架
CN100469607C (zh) 车辆悬架的下臂安装结构
JP7392371B2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CN115302999A (zh) 汽车用的悬架
KR100445876B1 (ko) 자동차 카울부의 보강구조
CN219988975U (zh) 电机悬置结构及车辆
US11787474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tower structure
CN215153882U (zh) 车身结构
JP6795414B2 (ja) 自動車の補助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JP7296061B1 (ja) バスの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CN113120089B (zh) 汽车车身的前部构造
KR102359713B1 (ko)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
CN112752701B (zh) 车身后部构造
CN113120088B (zh) 汽车车身的前部构造
KR20130016509A (ko) 프런트 서브프레임 구조
JP7240642B2 (ja) 車両の支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