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53882U - 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53882U
CN215153882U CN202120997542.6U CN202120997542U CN215153882U CN 215153882 U CN215153882 U CN 215153882U CN 202120997542 U CN202120997542 U CN 202120997542U CN 215153882 U CN215153882 U CN 215153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ide wall
wall portions
width direction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9754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本公雄
庄井义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53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53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共用安装件框架与发动机安装件。本实用新型具有配置于车辆的动力设备室(14)内且搭载有马达单元(20)及辅机(18)的安装件框架(16),在动力设备室(14)的车宽方向两侧部分别设置有固定于各侧框架(12)的侧部弹性安装件(22),安装件框架(16)具有:本体部(24),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一组侧壁部(26、26),从本体部(24)的车宽方向两端部朝向车辆上方延伸,马达单元(20)安装于本体部(24)的车辆下方,辅机(18)安装于本体部(24)的车辆上方且一组侧壁部(26、26)间,各侧壁部(26)分别安装于各侧部弹性安装件(22)。

Description

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等车辆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零件搭载框架从下方安装于纵梁(sidemember)上所设置的车身侧托架的车身结构。在零件搭载框架的上方搭载控制单元,并且在零件搭载框架的下方暂时固定有马达单元。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身结构中,马达单元经由分别安装于框架侧安装件托架及车身侧安装件托架的侧部马达安装件弹性地受到支撑。另外,马达单元经由设置于中间梁(center member)的前马达安装件、后马达安装件弹性地受到支撑。
进而,马达单元构成为:在分别固定框架侧安装件托架及中间梁后,卸下暂时固定于零件搭载框架的螺栓,由此在车辆行驶时分别与零件搭载框架及控制单元分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8-31025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小型汽车中,有时采用所谓悬吊式发动机安装件结构(摆式发动机安装件(pendulum engine mount)结构)。所谓所述悬吊式发动机安装件结构,是利用分别设置于发动机室的左右两侧部的弹性安装件悬吊发动机(内燃机),并且将从发动机下部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扭矩杆固定于发动机室下部(包含副框架)。
然而,搭载于电动汽车的马达与发动机相比,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小,因此难以共用能够搭载马达单元的安装件框架与发动机搭载车辆的发动机安装件。再者,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共用能够搭载马达单元的安装件框架与发动机搭载车辆的发动机安装件的方面,没有任何公开或暗示。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身结构中,在车辆行驶时,马达单元分别与零件搭载框架及控制单元分离。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身结构中,需要以短的安装件间隔支撑质量小的马达单元单体,为了适合地吸收马达的振动,必须提高弹性安装件的支撑能力。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所述方面而成,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其可共用能够搭载马达单元等的安装件框架与发动机搭载车辆的发动机安装件。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车身结构,其具有配置于车辆的动力设备室内且搭载有马达单元及辅机的安装件框架,且所述车身结构中,在所述动力设备室的车宽方向两侧部分别设置有固定于车身侧构件的侧部弹性安装件,所述安装件框架具有:本体部,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一组侧壁部,从所述本体部的车宽方向两端部朝向车辆上方延伸,所述马达单元安装于所述本体部的车辆下方,所述辅机安装于所述本体部的车辆上方且所述一组侧壁部间,所述各侧壁部分别安装于所述侧部弹性安装件。
[实用新型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获得一种车身结构,其可共用能够搭载马达单元等的安装件框架与发动机搭载车辆的发动机安装件。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身结构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的示意平面图。
图2是从车辆前方观察图1所示的车身前部的示意正面图。
图3是搭载于车身前部的安装件框架、侧部弹性安装件及下部弹性安装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安装件框架、侧部弹性安装件及下部弹性安装件配置于左右的侧框架的状态的平面图。
[符号的说明]
12:侧框架(车身侧构件)
14:动力设备室
16:安装件框架
18:辅机
20:马达单元
22:侧部弹性安装件
24:本体部
26:侧壁部
28:下延部
30:下部弹性安装件
32:副框架(其他车身侧构件)
34:安装部
36:突出部
38:肋
40:固定部
C1、C2、C3:中心点
G:重心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适宜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再者,在各图中,“前后”表示车辆前后方向,“左右”表示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下”表示车辆上下方向(铅垂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车辆的车身前部10是包括以下构件而构成:左右一对侧框架(车身侧构件)12、12,位于车宽方向两端部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安装件框架16,在动力设备室14内配置于左右一对侧框架12、12之间。
如图2所示,在安装件框架16的车辆上方搭载有例如包含控制单元或空气压缩机、加热器等的后述的辅机18。另外,在安装件框架16的车辆下方安装有马达单元20。
再者,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对象相当于以马达单元20及发动机(未图示)为驱动源行驶的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或者仅以马达单元20为驱动源行驶的电动汽车等。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动力设备室14的车宽方向两侧部分别设置有左右一对侧部弹性安装件22、22。各侧部弹性安装件22例如包含:安装件托架23a,经由凸缘部分别固定于侧框架12的上表面;外筒23b,连结于所述安装件托架23a;内筒23c,设置于外筒23b的内径侧;以及橡胶弹性体(绝缘体)23d,介装于外筒23b与内筒23c之间,且分别硫化接合于外筒23b的内周面及内筒23c的外周面。安装件框架16由沿着车宽方向配置的左右一对侧部弹性安装件22、22弹性支撑。
安装件框架16从车辆前方正面视时呈大致コ字状(参照图2),且具有:本体部24,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一组侧壁部26、26,从所述本体部24的车宽方向两端部朝向车辆上方延伸(参照图3)。另外,安装件框架16具有从本体部24向车辆后方(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者)且车辆下方延伸的一对下延部28(参照图3)。再者,在一组侧壁部26、26中,其中一个侧壁部26的车辆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与另一个侧壁部26的车辆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可分别相同,或者也可设为不同。
如图3所示,各下延部28侧视时呈大致梯形形状,随着朝向车辆后方端而上下方向的尺寸变小。在各下延部28的车辆后方端部形成有安装件30的安装孔(贯通孔)。另外,如图4所示,下延部28的车辆后方端朝向比本体部24更靠车辆后方突出。
如图2所示,在所述下延部28的下部且车辆后方端部安装有下部弹性安装件30。下延部28经由下部弹性安装件30固定于例如用来直接固定未图示的发动机的动力设备室14的下部构成构件、或副框架32等其他车身侧构件。下部弹性安装件30经由未图示的螺栓及螺母而安装于下部构成构件或副框架32等。
再者,在图1及图2中,C1、C2及C3分别表示弹性安装件的中心点。另外,在图1及图2中,G表示框架组件(frame assy)33的重心。
马达单元20安装于本体部24的车辆下方(参照图2)。辅机18安装于本体部24的车辆上方且一组侧壁部26、26间。各侧壁部26分别安装于各侧部弹性安装件22。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马达单元20及辅机18直接安装于本体部24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经由未图示的托架将马达单元20及辅机18安装于本体部24。
各侧壁部26从本体部24的车宽方向两端部沿着大致铅垂上方向延伸。如图3所示,在各侧壁部26的上端部设置有安装于侧部弹性安装件22的一对安装部34、34。各安装部34例如可包含双头螺栓(stud bolt)及螺母等。侧部弹性安装件22具有从各侧框架12朝向动力设备室14内的中央侧突出的突出部36(参照图4)。各侧壁部26的一对安装部34、34安装于侧部弹性安装件22的突出部36。
如图3所示,在安装件框架16的本体部24与各侧壁部26之间分别设置有将各侧壁部26与本体部24一体地连结(结合)的肋38。所述肋38具有用来固定辅机18的一部分的固定部40。此处,“辅机18的一部分”也包含从辅机18延伸的未图示的线束或管等。通过设置所述固定部40,例如可设为辅机安装件的固定点、线束或管的固定点。
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车身结构的车辆的车身前部10基本上如以上那样构成,接下来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件框架16具有:本体部24,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一组侧壁部26、26,从所述本体部24的车宽方向两端部朝向车辆上方延伸。马达单元20安装于本体部24的车辆下方,辅机18安装于本体部24的车辆上方且一组侧壁部26、26间。各侧壁部26分别安装于侧框架12(车身侧构件)上所固定的侧部弹性安装件22。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各侧壁部26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可共用能够搭载马达单元20及辅机18的安装件框架16与发动机搭载车辆的发动机安装件(或者仅安装件固定部)。
发动机搭载车辆的发动机安装件例如包含悬吊式发动机安装件(摆式发动机安装件),且以从上部及左右两处悬吊未图示的发动机的状态安装于车身。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以与发动机相同长的安装件间隔支撑将安装件框架16、马达单元20及辅机18合并而成的框架组件整体的质量,因此不需要过度地提高弹性安装件单体的能力。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利用相互相向的一组侧壁部26、26间的相隔空间沿着车宽方向搭载辅机18,因此可有效率地利用动力设备室14内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件框架16具有:下延部28,从本体部24向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者且车辆下方延伸;以及下部弹性安装件30,安装于所述下延部28的下部。下延部28经由下部弹性安装件30固定于其他车身侧构件。所述“其他车身侧构件”还包含例如直接固定于动力设备室14的下部构成构件的结构、或例如经由副框架32等固定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与马达单元20无关地,通过下延部28设定框架组件33的支撑点(下部弹性安装件30的中心点C3)。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不受马达单元20的形状(结构)影响地将框架组件33整体的重心G配置成接近两侧的侧部弹性安装件22、22及下部弹性安装件30的中心点(C1、C2、C3)。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侧壁部26从本体部24的车宽方向两端部沿着大致铅垂上方向延伸。在各侧壁部26的上端部设置有侧部弹性安装件22的安装部34。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最大限度地确保位于本体部24的车辆上方的辅机18的搭载空间。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侧壁部26沿分别承受马达单元20的悬吊载荷及来自马达单元20的上下振动所产生的载荷的方向(车辆上下方向、铅垂上下方向)延伸,因此可防止对本体部24的车宽方向两端部与侧壁部26的下端部的连结部位(连接部位)施加弯曲载荷(车宽方向的扭矩)。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部弹性安装件22具有从各侧框架12朝向动力设备室14内的中央侧突出的突出部36。侧部弹性安装件22的安装部34安装于突出部36。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从车辆下方将框架组件33搭载于左右一对侧框架12、12之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辅机18的搭载空间,可最大限度地灵活使用左右一对侧框架12、12间的车宽方向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将各侧壁部26与本体部24结合的肋38,所述肋38具有用来固定辅机18的一部分的固定部40。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利用肋38支持各侧壁部26与本体部24之间的倾倒。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另外设置固定辅机18的一部分的部位,可简化安装件框架16的结构而容易地制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宜变更。再者,本实用新型只要具有从本体部24的车宽方向两端部朝向车辆上方延伸的一组侧壁部26、26即可,不需要实际上共用安装件的马达单元搭载车辆及发动机搭载车辆作为实际的制品现存。

Claims (7)

1.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于车辆的动力设备室内且搭载有马达单元及辅机的安装件框架,
在所述动力设备室的车宽方向两侧部分别设置有固定于车身侧构件的侧部弹性安装件,
所述安装件框架具有:本体部,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一组侧壁部,从所述本体部的车宽方向两端部朝向车辆上方延伸,
所述马达单元安装于所述本体部的车辆下方,
所述辅机安装于所述本体部的车辆上方且所述一组侧壁部间,
所述各侧壁部分别安装于所述侧部弹性安装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件框架具有:下延部,从所述本体部向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者且车辆下方延伸;以及下部弹性安装件,安装于所述下延部的下部,
所述下延部经由所述下部弹性安装件固定于其他车身侧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侧壁部从所述本体部的车宽方向两端部沿着大致铅垂上方向延伸,
在所述各侧壁部的上端部设置有所述侧部弹性安装件的安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侧构件包含位于车宽方向两端部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框架,
所述侧部弹性安装件具有从所述各侧框架朝向所述动力设备室内的中央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将所述各侧壁部与所述本体部结合的肋,
所述肋具有用来固定所述辅机的一部分的固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将所述各侧壁部与所述本体部结合的肋,
所述肋具有用来固定所述辅机的一部分的固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将所述各侧壁部与所述本体部结合的肋,
所述肋具有用来固定所述辅机的一部分的固定部。
CN202120997542.6U 2020-05-28 2021-05-11 车身结构 Active CN21515388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2809A JP7428591B2 (ja) 2020-05-28 2020-05-28 車体構造
JP2020-092809 2020-05-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53882U true CN215153882U (zh) 2021-12-14

Family

ID=78850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97542.6U Active CN215153882U (zh) 2020-05-28 2021-05-11 车身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28591B2 (zh)
CN (1) CN215153882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4803A (ja) 2003-04-16 2004-11-11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駆動モータの取付構造
FR2951408B1 (fr) 2009-10-15 2012-01-13 Renault Sa Cadre moteur pour moteur electriqu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DE102011113198A1 (de) 2011-09-10 2013-03-14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Querträger zur Befestigung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in einem Motorraum eines Fahrzeugs und Fahrzeug
US8596403B2 (en) 2012-03-22 2013-12-03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Motor mounting assemblies for electric vehicles and electric vehicles comprising the same
JP6447642B2 (ja) 2017-01-16 2019-01-09 マツダ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6981228B2 (ja) 2017-12-20 2021-12-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ユニットの搭載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87241A (ja) 2021-12-13
JP7428591B2 (ja)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9868B2 (en) Motor mount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 vehicle
KR102264750B1 (ko) 차량용 파워 유닛 구조
EP1038712A2 (en) Mount assembly for automotive power plant
KR20100045800A (ko) 서스펜션용 서브 프레임
KR101411061B1 (ko) 자동차 엔진실 내로의 전기 또는 전자 구성요소의 장착 구조
JP2014530787A (ja) 後輪駆動方式の、プラグイン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自動車のモジュラーサブフレーム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US20220314766A1 (en) Bearing Arrangement of a Component on an Axle Carrier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Motor Vehicle, in Particular Passenger Car
US10829157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2013203243A (ja) フロント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CN109835158B (zh) 用于安装车辆的动力系的副防倾转杆装置
CN215153882U (zh) 车身结构
CN105163967A (zh) 用于机动车的组件支承装置
CN112659877A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总成的安装系统
JP2012051431A (ja) パワートレインの支持装置
US11541714B2 (en) Vehicle
JP2012121522A (ja) パワートレインの支持装置
JPH1199834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動力装置搭載構造
CN210941959U (zh) 一种纯电动乘用车后驱副车架
JPS6340330Y2 (zh)
US11787474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tower structure
US20220371421A1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drive unit and power supply unit in electric vehicle
JP6795414B2 (ja) 自動車の補助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JP7272133B2 (ja) 車両のケーブル取付構造
KR100992815B1 (ko) 차량용 트레일링 암 마운팅 유닛
US11491922B2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auxiliary machine f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