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4125A - 冲击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冲击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4125A
CN113474125A CN202080016022.0A CN202080016022A CN113474125A CN 113474125 A CN113474125 A CN 113474125A CN 202080016022 A CN202080016022 A CN 202080016022A CN 113474125 A CN113474125 A CN 113474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act
cylinder
switching
working machine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60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椎名研人
大久保贵启
阿部智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i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474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1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16/006Mode changers; Mechanisms connected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24Damping the reaction for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1/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2211/006Parallel drill and mot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1/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2211/06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 B25D2211/061Swash-plate actuated impulse-driv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07Details of percussion or rotation modes
    • B25D2216/0023Tools having a percussion-and-rotation m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07Details of percussion or rotation modes
    • B25D2216/0038Tools having a rotation-only m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22/00Materials of the tool or the workpiece
    • B25D2222/54Plastics
    • B25D2222/57Elastomers, e.g. rubber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使传递到外壳的振动降低而提高冲击作业机的作业性。冲击作业机(10)具备:对前端工具施加旋转力的缸筒(21);对前端工具施加冲击力的活塞(33);产生动力的驱动源;能够切换为包括将动力作为冲击力及旋转力传递到前端工具的旋转冲击状态和将动力作为旋转力传递到前端工具而不传递冲击力的旋转状态的至少两个动作状态的切换部(61);以及外壳(12)。缸筒(12)具有向后方按压切换部(61)的按压部(46),切换部(61)通过按压部(46)的按压力向后方移动,从而能够切换缸筒(21)的动作状态,在按压部(46)与限制部(71)之间设有橡胶制的环状部件(72)作为防振部。

Description

冲击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前端工具对作业对象物施加冲击力来对作业对象物进行开孔作业等的冲击作业机。
背景技术
冲击作业机用于一边利用前端工具对作业对象物施加冲击力一边进行开孔作业等,也被称为锤钻。冲击作业机具有钻孔模式即旋转模式和锤钻模式即旋转冲击模式至少两种作业模式。在钻孔模式中,不向前端工具传递冲击力,仅传递旋转力,利用前端工具进行开孔作业。在锤钻模式中,一边使前端工具旋转一边对作业对象物施加冲撞力来进行开孔作业。
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冲击作业机具有对前端工具施加冲击力的撞击器即冲击件、以及经由气压来驱动冲击件的活塞,冲击件和活塞组装于金属制的缸筒。在缸筒组装有由冲击件驱动的第二锤即中间件,在装配于缸筒的前端部的前端工具中,冲击件的冲击力经由中间件传递到前端工具。冲击件、中间件、活塞以及缸筒构成冲击机构。缸筒设于由金属制的支架、壳体构成的内壳体,内壳体构成冲击作业机的外壳的一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11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利用冲击作业机对作业对象物施加冲击力来进行作业时,冲击件碰撞到中间件的后端面而将冲击力传递到前端工具。从前端工具施加给作业对象物的冲击力作为来自作业对象物的反作用而以冲撞力的方式返回到中间件,将施加给前端工具的振动传递到内壳体。内壳体和缸筒组装于齿轮箱,齿轮箱与马达壳连结,在马达壳安装有手柄部。
因此,若施加给前端工具的振动传递到内壳体,则内壳体的振动经由马达壳传递到手柄部,对作业人员的手施加振动,使作业性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传递到外壳的振动降低,提高冲击作业机的作业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冲击作业机具备:缸筒,其在前端部装配前端工具,且对该前端工具施加旋转力;活塞,其以能够沿轴向往复运动的方式装配在上述缸筒内,且对上述前端工具施加冲击力;驱动源,其产生驱动上述缸筒和上述活塞的动力;切换部,其能够切换为包括旋转冲击状态和旋转状态的至少两个动作状态,上述旋转冲击状态是将上述动力作为冲击力及旋转力传递到上述前端工具的状态,上述旋转状态是将上述动力作为旋转力传递到上述前端工具而不传递冲击力的状态;以及外壳,其收纳上述缸筒、上述驱动源以及上述切换部,上述缸筒具有按压部,在上述前端工具因被按压到作业对象物时的反作用力而向后方移动时,上述按压部向后方按压上述切换部,上述切换部通过上述按压部的按压力向后方移动,从而能够切换上述缸筒的动作状态,上述外壳具有限制上述切换部向后方的移动量的限制部,在上述按压部与上述限制部之间设有防振部。
发明的效果如下。
在驱动前端工具使之旋转的缸筒设有对前端工具施加冲击力的活塞,从前端工具施加给作业对象物的冲击力作为反作用从作业对象物返回到缸筒,但由于在设于缸筒的按压部与外壳的限制部之间设有防振部,所以从缸筒传递到外壳的振动、冲撞力由防振部降低。由于降低传递到外壳的振动、冲撞力,所以能够提高把持手柄部进行作业时的冲击作业机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冲击作业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的(A)是图1及图2所示的缸筒和切换部件的分解立体图,(B)是从相反方向观察(A)的立体图。
图4的(A)是图1中的A-A线方向的放大剖视图,示出设定为钻孔模式时的切换杆,(B)示出(A)中的切换杆与切换部件的位置关系,(C)示出(A)中的模式设定板与切换部件的位置关系。
图5的(A)是图1中的A-A线方向的放大剖视图,示出设定为锤钻模式时的切换杆,(B)示出(A)中的切换杆与切换部件的位置关系,(C)示出(A)中的模式设定板与切换部件的位置关系。
图6是示出在设定为钻孔模式的状态下由前端工具压入而对缸筒施加有负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在设定为锤钻模式的状态下由前端工具压入而对缸筒施加有负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的冲击作业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示出设定为锤钻模式的状态。
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缸筒和环状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冲击作业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示出设定为锤钻模式的状态。
图11是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冲击作业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示出设定为锤钻模式的状态。
图12是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冲击作业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示出设定为锤钻模式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冲击作业机10具备组装冲击机构11的齿轮箱12a和组装作为用于驱动冲击机构11的驱动源的电动马达13的马达壳12b。在马达壳12b设有手柄部12c,作业人员把持手柄部12c并利用冲击作业机10进行开孔作业、錾凿作业等。
齿轮箱12a、马达壳12b以及手柄部12c构成冲击作业机10的外壳12,当将齿轮箱12a作为冲击作业机10的前端部时,在齿轮箱12a的后端部设有马达壳12b。设于马达壳12b的后端部的手柄部12c成为相对于马达壳12b大致成直角的方向。
在齿轮箱12a的前端部安装有副手柄14,作业人员能够用一只手把持手柄部12c,用另一只手把持副手柄14来进行作业,也能够仅把持手柄部12c来进行作业。
在手柄部12c组装有开关机构15,开关机构15通过电源电缆16而与外部电源连接。若操作与开关机构15连接的触发器17,则向电动马达13供电。
在齿轮箱12a的内部安装有内壳体18。内壳体18具备固定于齿轮箱12a的径向壁部18a、以及与径向壁部18a一体地朝向前方突出的轴向支撑部18b。在内壳体18的轴向支撑部18b,沿轴向移动自如且旋转自如地装配有缸筒21,缸筒21呈前端部的直径比基端部的直径小的带台阶的形状。缸筒21的基端部由轴承22、23支撑,轴承22安装于内壳体18,轴承23安装于固定在齿轮箱12a上的支撑环24。在支撑环24与缸筒21之间装配有密封部件25,抑制垃圾等异物侵入到内部。
在缸筒21的前端部安装有工具保持部26,工具保持部26移动自如地装配于齿轮箱12a的前端部。橡胶制或树脂制的保持环27嵌合在工具保持部26与缸筒21的前端部之间,在设于缸筒21的前端部的工具嵌合部20内,拆卸自如地装配前端工具T。在缸筒21的工具嵌合部20设有与沿轴向延伸地形成于前端工具T的槽卡合的突起28。另外,在缸筒21装配有与形成于前端工具T的凹部卡合的滚珠29。滚珠29收纳在形成于缸筒21的收纳槽30内,向工具嵌合部20内突出。滚珠29的外侧由环31保持,并且利用弹簧部件32对滚珠29施加朝向前端工具T的方向的弹力。在将前端工具T插入到缸筒21的前端部或者将前端工具T从缸筒21的前端部拆卸时,弹力作为制动力而施加给前端工具T。
在缸筒21的基端部内,以能够沿轴向往复运动的方式装配有活塞33,在活塞33设有带底的圆筒部34。撞击器即冲击件35组装入圆筒部34内,由冲击件35和圆筒部34形成空气室36。第二锤即中间件37通过固定环38而固定于缸筒21的内部。中间件37的后端部进入到设于冲击件35的前端部的凹部39。缸筒21、活塞33、冲击件35以及中间件37构成用于对前端工具T施加旋转力和冲击力的冲击机构11。
如图2所示,驱动轴40与圆筒部34的中心轴平行且旋转自如地装配于齿轮箱12a,安装于驱动轴40的后端部的输入齿轮41与安装于电动马达13的输出轴42的输出齿轮42a啮合。在输出轴42安装有风扇43,利用由风扇43生成的冷却风对电动马达13进行冷却。在驱动轴40的前端部设有驱动齿轮44,驱动齿轮44与安装于缸筒21的从动齿轮45啮合。从动齿轮45装配于由设于缸筒21的凸缘构成的按压部46的前表面侧,利用压缩螺旋弹簧50朝向按压部46对从动齿轮45施加有按压力。
若由电动马达13驱动输出轴42,则驱动轴40被驱动而以旋转中心轴O1为中心旋转,缸筒21被驱动而以旋转中心轴O2为中心旋转。由此,向前端工具T传递旋转力。这样,驱动轴40、驱动齿轮44、输入齿轮41以及从动齿轮45构成利用电动马达13的驱动力向缸筒21传递旋转力的动力传递部,由缸筒21驱动前端工具T使之旋转。
如图2所示,驱动齿轮44的轴向尺寸比从动齿轮45的轴向尺寸长。由此,即使缸筒21沿轴向移动,也能够维持驱动齿轮44与从动齿轮45的啮合。
由球面凸轮构成的运动转换部件47经由轴承旋转自如地装配于驱动轴40,在运动转换部件47的外周面形成有相对于旋转中心轴O1倾斜的导向槽48。在运动转换部件47的外侧配置有从动环49,在形成于从动环49的内周面的导向槽51与导向槽48之间装配有滚珠52。在从动环49固定有驱动杆53,在活塞33安装有以相对于活塞33的往复运动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转动中心轴为中心转动的转动块54。驱动杆53滑动自如地与沿径向设于转动块54的导向孔55嵌合。
圆筒形状的离合器56沿轴向滑动自如地装配于驱动轴40,离合器56与驱动轴40一体地旋转。在离合器56设有啮合部57,与该啮合部57对置地在运动转换部件47设有啮合部58。由此,若使离合器56沿轴向朝向运动转换部件47移动,使啮合部57与啮合部58啮合,则驱动轴40的旋转经由离合器56传递到运动转换部件47。另一方面,若解除啮合,则切断动力向运动转换部件47的传递。
因此,若由电动马达13驱动驱动轴40使之旋转而驱动运动转换部件47使之旋转,则驱动杆53以运动转换部件47的中心点P为中心摆动,沿轴向驱动活塞33。由此,将驱动轴40的旋转力转换成活塞33的往复动力。若朝向冲击作业机10的前方驱动活塞33,则压缩空气室36的空气,利用压缩的空气来驱动冲击件35。若驱动冲击件35使之前进,则由冲击件35驱动中间件37,对前端工具T施加冲撞力。这样,驱动轴40、运动转换部件47、以及驱动杆53构成动力传递部,该动力传递部能够利用电动马达13的驱动力向前端工具T传递朝向前方的冲击力。
在缸筒21的基端部的外侧,相对于缸筒21沿轴向移动自如地装配有推力板即由板状的部件构成的切换部件61。如图2所示,切换部即切换部件61位于内壳体18的前端面与按压部46之间,沿与缸筒21的旋转中心轴O2垂直的方向延伸。如图3所示,在切换部件61形成有与缸筒21嵌合的嵌合孔62,嵌合孔62与缸筒21的外周面滑动接触。
如图2所示,在离合器56形成有环状槽63,如图3所示,在切换部件61形成有向该环状槽63进入的圆弧状的卡合部64。为了对切换部件61施加朝向缸筒21的前方的方向的弹力,复位弹簧部件65如图2所示地配置在切换部件61与内壳体18之间。因此,在未向压入缸筒21的方向对缸筒21施加推力载荷时,如图2所示,缸筒21处于前进极限位置。
此时,离合器56的啮合部57从运动转换部件47的啮合部58离开,电动马达13的输出轴42的旋转运动不会传递到运动转换部件47,利用与驱动齿轮44啮合的从动齿轮45仅向缸筒21传递旋转运动。由此,冲击作业机10成为驱动前端工具T使之旋转的旋转状态。向前端工具传递旋转动力而不传递冲击力的旋转状态是旋转模式即钻孔模式。
另一方面,若将离合器56按压到运动转换部件47,啮合部58与啮合部57啮合,则输出轴42的旋转运动传递到缸筒21,并且也传递到运动转换部件47。若驱动运动转换部件47使之旋转,则驱动杆53以摆动的中心点P为中心进行摆动运动,活塞33沿轴向往复运动。由此,冲击作业机10成为驱动前端工具T使之旋转、并且施加冲击力的旋转冲击状态。向前端工具传递冲击力及旋转力的旋转冲击状态是冲击旋转模式即锤钻模式。
图4的(A)及图5的(A)分别是图1中的A-A线方向的放大剖视图,在齿轮箱12a的外侧,转动自如地设有用于将冲击作业机10切换成钻孔模式和锤钻模式中任一种的切换杆66。切换杆66由作业人员操作。图4示出切换杆66成为相对于旋转中心轴O2大致成直角的方向而操作至钻孔模式的状态。图5示出切换杆66从钻孔模式起转动大致90度而操作至与旋转中心轴O2大致平行的锤钻模式的状态。
在切换杆66安装有模式设定板67。如图4及图5所示,模式设定板67具有卡合突起68。若如图4所示地将切换杆66操作至钻孔模式,则卡合突起68与切换部件61卡合。由此,即使向使缸筒21后退的方向对缸筒21施加负荷,也能阻止离合器56与运动转换部件47的啮合。
另一方面,若如图5所示地将切换杆66操作至锤钻模式,则模式设定板67变得与切换部件61平行。在切换部件61形成有卡合回避槽69,被操作至锤钻模式时的切换部件61能够移动而不与卡合突起68卡合。因此,若向缸筒21后退的方向施加负荷,则切换部件61朝向内壳体18移动而不与模式设定板67卡合。由此,离合器56与运动转换部件47啮合,由电动马达13驱动前端工具T使之旋转,并且使之沿轴向往复运动。
内壳体18的轴向支撑部18b的前端面是若对缸筒21施加朝向后方的载荷则与切换部件61抵接的限制部71,若切换部件61抵接于限制部71,则切换部件61向比其靠后方的移动量受到限制。
在按压部46与限制部71之间且在切换部件61与按压部46之间,设有橡胶制的环状部件72作为防振部,在环状部件72与切换部件61之间设有推力垫圈73。这样,若将橡胶制的环状部件72作为防振部而设置在作为内壳体18的前端面的限制部71与按压部46之间,则如锤钻模式那样,在缸筒21沿轴向往复运动即振动时,即使由推力板构成的切换部件61碰撞到限制部71,缸筒21的冲撞振动也由环状部件72缓和,而切换部件61与限制部71接触。
缸筒21是锤钻模式中的冲击作业机10的振动产生源。若该振动产生源将振动传递到内壳体18,则内壳体18构成外壳12的一部分,将振动传递到手柄部12c及副手柄14。因此,对把持手柄部12c的作业人员的手施加振动,无法避免作业性降低。
相对于此,如图2所示,若设置由环状部件72构成的防振部,则由振动产生源从内壳体18传播到外壳12的振动减少,能够提高冲击作业机10的作业性及操作性。
接下来,说明上述冲击作业机10所进行的钻孔模式中的开孔作业、以及锤钻模式中的利用前端工具一边对作业对象物施加冲撞力一边使前端工具旋转进行开孔的作业。
(钻孔模式)冲击作业机10未被驱动,切换杆66如图4所示地被操作至驱动模式,模式设定板67与旋转中心轴O2大致平行,此时,模式设定板67的前端面如图2中虚线所示地隔着间隙S而位于切换部件61的后方。在该状态下,由于存在间隙S,所以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在图5所示的锤钻模式与图4所示的钻孔模式之间对切换杆66进行转动操作。
如图2所示,在设定了钻孔模式的状态下,若前端工具T被按压到作业对象物,则因前端工具T被按压到作业对象物时的反作用力而朝向后方对缸筒21施加负荷。若对缸筒21施加负荷,则如图6中虚线所示,切换部件61向后方移动而与模式设定板67抵接。此时,如图2所示,与未对缸筒21施加负荷时相同,离合器56未与运动转换部件47的啮合部58啮合。因此,由电动马达13的输出轴42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轴40的旋转力仅传递到缸筒21,而不会传递到运动转换部件47。若缸筒21旋转,则环状部件72和推力垫圈73与缸筒21一起旋转,推力垫圈73相对于切换部件61滑动。
这样,若利用缸筒21的旋转来驱动前端工具T使之旋转,则能够利用前端工具进行开孔作业。在该开孔作业时,从前端工具传递到缸筒21的振动由设置在按压部46与切换部件61之间的橡胶制的环状部件72吸收,将从切换部件61经由复位弹簧部件65及内壳体18传播到外壳12的振动衰减。由此,能够降低向把持手柄部12c的作业人员的手传播的振动,提高冲击作业机10的作业性。
(锤钻模式)另一方面,当在锤钻模式中进行作业时,如图5所示,切换杆66由作业人员操作至锤钻模式的位置。若切换杆66被操作至锤钻模式,则如图5所示,模式设定板67成为沿着切换部件61的方向。由此,模式设定板67的卡合突起68处于不与切换部件61干涉的位置。
因此,若将前端工具T按压到处理对象物,缸筒21进行后退移动,则切换部件61的卡合回避槽69在卡合突起68的外侧通过。由此,如图7所示,切换部件61与内壳体18的限制部71抵接。若切换部件61与限制部71抵接,则限制缸筒21进一步向后方移动。另外,由于离合器56通过切换部件61而与运动转换部件47啮合,所以电动马达13的输出轴42的旋转也通过驱动轴40而传递到运动转换部件47。
若运动转换部件47旋转,则驱动杆53以中心点P为中心进行摆动运动,通过驱动杆53的摆动运动,活塞33沿轴向往复运动。若活塞33往复运动,则利用空气室36内的压缩空气以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驱动冲击件35,冲击件35碰撞到中间件37。由此,对前端工具T施加冲击力。由驱动轴40驱动缸筒21使之旋转,对前端工具T施加冲击力和旋转力,一边利用前端工具T对被作业对象物施加冲击力,一边进行开孔处理。
在这样的锤钻模式中,从前端工具T施加给作业对象物的冲击力作为来自作业对象物的反作用而返回到中间件37并传递到缸筒21,缸筒21成为振动产生源。在缸筒21的按压部46与切换部件61之间设有橡胶制的环状部件72、也就是防振部,从而施加给缸筒的冲撞力和振动由设置在按压部46与切换部件61之间的橡胶制的环状部件72吸收,将从切换部件61经由内壳体18传播到外壳12的冲撞力和振动衰减。由此,能够降低向把持手柄部12c的作业人员的手传播的冲撞力和振动,提高冲击作业机10的作业性。
图8~图12分别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的冲击作业机10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在各图中,对具有共通性的部件标注同一符号。
在图8所示的冲击作业机10中,如图9所示,在缸筒21的按压部46,在圆周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设有多个嵌合孔74,在环状部件72设有与嵌合孔74嵌合的嵌合突起75作为嵌合部。若作为防振部的环状部件72的嵌合突起75与嵌合孔74嵌合,则阻止环状部件72相对于缸筒21在周向上相对移动。由此,即使在缸筒21开始旋转时,也能够防止环状部件72相对于缸筒21的按压部46滑动,从而能够提高环状部件72的耐久性。
即使在环状部件72设置嵌合孔,在按压部46设置嵌合突起,也能够相同地消除环状部件72相对于缸筒21的相对移动而提高环状部件的耐久性。
在图10所示的冲击作业机10中,代替上述环状部件72,在按压部46与推力垫圈73之间设有压缩螺旋弹簧76作为防振部。该压缩螺旋弹簧76使用截面呈方形的线材。也可以以使压缩螺旋弹簧76不相对于缸筒21沿周向移动的方式使螺旋弹簧76固定于按压部46。
在图11所示的冲击作业机10中,在缸筒21的外侧装配波形垫圈77作为防振部。波形垫圈77随着沿圆周方向而在轴向上弯曲行进,并在轴向上弹性变形。由此,在按压部46与切换部件61之间吸收缸筒21的振动、冲撞力。
在图12所示的冲击作业机10中,环状部件72设置在限制部71与切换部件61之间。这样,即使将防振部配置在限制部71与切换部件61之间,也能够缓和从缸筒21传递到外壳12的振动、冲撞。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实施方式的冲击作业机10能够在钻孔模式与锤钻模式这两个动作状态之间切换,但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除了具备上述模式之外还具备锤击模式的冲击作业机。也就是说,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至少包括钻孔模式和锤钻模式这两个模式的冲击作业机。
符号的说明
10—冲击作业机,11—冲击机构,12—外壳,12a—齿轮箱,12b—马达壳,12c—手柄部,13—电动马达(驱动源),18—内壳体,20—工具嵌合部,21—缸筒,26—工具保持部,27—保持环,32—弹簧部件,34—圆筒部,35—冲击件,36—空气室,37—中间件,40—驱动轴,46—按压部,47—运动转换部件,49—从动环,52—滚珠,53—驱动杆,54—转动块,56—离合器,61—切换部件,62—嵌合孔,63—环状槽,64—卡合部,65—复位弹簧部件,66—切换杆,67—模式设定板,68—卡合突起,69—卡合回避槽,71—限制部,72—环状部件,73—推力垫圈,74—嵌合孔,75—嵌合突起,76—压缩螺旋弹簧,77—波形垫圈。

Claims (9)

1.一种冲击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缸筒,其在前端部装配前端工具,且对该前端工具施加旋转力;
活塞,其以能够沿轴向往复运动的方式装配在上述缸筒内,且对上述前端工具施加冲击力;
驱动源,其产生驱动上述缸筒和上述活塞的动力;
切换部,其能够切换为包括旋转冲击状态和旋转状态的至少两个动作状态,上述旋转冲击状态是将上述动力作为冲击力及旋转力传递到上述前端工具的状态,上述旋转状态是将上述动力作为旋转力传递到上述前端工具而不传递冲击力的状态;以及
外壳,其收纳上述缸筒、上述驱动源以及上述切换部,
上述缸筒具有按压部,在上述前端工具因被按压到作业对象物时的反作用力而向后方移动时,上述按压部向后方按压上述切换部,
上述切换部通过上述按压部的按压力向后方移动,从而能够切换上述缸筒的动作状态,
上述外壳具有限制上述切换部向后方的移动量的限制部,
在上述按压部与上述限制部之间设有防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轴,其沿上述缸筒配置在上述外壳内,且由上述驱动源驱动而旋转;
运动转换部,其设于上述驱动轴,将上述驱动轴的旋转力转换成上述活塞的往复动力;以及
离合器,其沿轴向移动自如地装配于上述驱动轴,且切换为向上述运动转换部传递上述驱动轴的动力的状态和切断传递的状态,
上述切换部在向后方移动时使上述离合器与上述运动转换部啮合,从而切换成从上述驱动轴向上述运动转换部进行动力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部是在与上述缸筒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冲击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振部设置在上述切换部与上述按压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冲击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振部设置在上述切换部与上述限制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冲击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振部是与上述缸筒的外周面嵌合的橡胶制的环状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状部件具有嵌合部,该嵌合部与上述缸筒嵌合来阻止相对于上述缸筒沿周向的相对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冲击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振部是装配于上述缸筒的外侧的螺旋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冲击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振部是装配于上述缸筒的外侧的波形垫圈。
CN202080016022.0A 2019-03-28 2020-03-06 冲击作业机 Pending CN1134741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2892 2019-03-28
JP2019062892 2019-03-28
PCT/JP2020/009808 WO2020195725A1 (ja) 2019-03-28 2020-03-06 打撃作業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4125A true CN113474125A (zh) 2021-10-01

Family

ID=72610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6022.0A Pending CN113474125A (zh) 2019-03-28 2020-03-06 冲击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61406A1 (zh)
EP (1) EP3950229A4 (zh)
JP (1) JP7251612B2 (zh)
CN (1) CN113474125A (zh)
WO (1) WO2020195725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3833B1 (en) * 1999-06-03 2001-05-01 One World Technologies, Inc. Spindle lock and chipping mechanism for hammer drill
CN101239460A (zh) * 2007-02-06 2008-08-13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式作业工具
CN101844345A (zh) * 2009-03-23 2010-09-29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CN106041833A (zh) * 2015-04-07 2016-10-26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28961C2 (de) * 1977-06-27 1991-08-08 Hilti Ag, Schaan Bohrhammer mit arretierbarem Werkzeughalter
ZA803409B (en) * 1979-06-18 1981-05-27 Kango Electric Hammers Ltd Hammer drill
JPS5969808U (ja) * 1982-09-07 1984-05-1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震動ドリルにおける震動装置
DE3405922A1 (de) * 1984-02-18 1985-08-22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Handwerkzeugmaschine, insbesondere bohr- oder schlaghammer
DE3527091A1 (de) * 1985-07-29 1987-01-29 Hilti Ag Bohrgeraet
DE3538166A1 (de) * 1985-10-26 1987-04-30 Hilti Ag Bohrhammer mit dreharretierung
GB2234464A (en) * 1989-08-02 1991-02-06 Thor Tools Limited Percussive tool
JP2602411Y2 (ja) * 1993-11-26 2000-01-17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撃工具の切換機構
DE29914341U1 (de) * 1999-08-16 1999-10-07 Chung Lee Hsin Chih Drehknopf-Schalteinrichtung
NL1014558C2 (nl) * 2000-03-03 2001-09-13 Skil Europ Bv Boormachine met grendelmechanisme.
JP2003025250A (ja) 2001-07-13 2003-01-29 Hitachi Koki Co Ltd 衝撃工具
GB0213289D0 (en) * 2002-06-11 2002-07-24 Black & Decker Inc Rotary hammer
JP4178900B2 (ja) 2002-10-11 2008-11-12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衝撃工具
GB2394517A (en) * 2002-10-23 2004-04-28 Black & Decker Inc Powered hammer having a spindle lock with synchronising element
JP3976187B2 (ja) * 2002-11-20 2007-09-12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ハンマードリル
DE102004020177A1 (de) * 2004-04-24 2005-11-17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m drehenden und/oder schlagenden Antrieb
US7306048B2 (en) * 2004-11-24 2007-12-11 Hitachi Koki Co., Ltd. Hammer drill having switching mechanism for switching operation modes
US7469752B2 (en) * 2005-12-02 2008-12-30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JP5015653B2 (ja) * 2007-05-01 2012-08-29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ハンマードリル
JP2009241195A (ja) 2008-03-31 2009-10-22 Hitachi Koki Co Ltd ハンマドリル
DE102008054786A1 (de) * 2008-12-17 2010-07-01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Drehschalter
JP5496605B2 (ja) * 2009-11-02 2014-05-21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CN101758486B (zh) * 2010-01-21 2011-09-28 浙江海王电器有限公司 轻型单钮多功能电锤
US20150328764A1 (en) * 2013-02-01 2015-11-19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JP6501414B2 (ja) * 2014-03-25 2019-04-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DE102015015321A1 (de) * 2014-11-28 2016-06-02 Makita Corporation Schlagwerkzeug
EP3028818A1 (de) * 2014-12-03 2016-06-0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werkzeugmaschine
JP6510250B2 (ja) * 2015-01-29 2019-05-08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US11052525B2 (en) * 2016-03-03 2021-07-06 Makita Corporation Hammer drill
JP7139128B2 (ja) * 2018-03-21 2022-09-20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7057260B2 (ja) * 2018-09-10 2022-04-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3833B1 (en) * 1999-06-03 2001-05-01 One World Technologies, Inc. Spindle lock and chipping mechanism for hammer drill
CN101239460A (zh) * 2007-02-06 2008-08-13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式作业工具
CN101844345A (zh) * 2009-03-23 2010-09-29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CN106041833A (zh) * 2015-04-07 2016-10-26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51612B2 (ja) 2023-04-04
EP3950229A1 (en) 2022-02-09
JPWO2020195725A1 (ja) 2021-12-23
WO2020195725A1 (ja) 2020-10-01
US20220161406A1 (en) 2022-05-26
EP3950229A4 (en) 2023-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43321B2 (en) Power tool
US10179400B2 (en) Power tool
JP6325360B2 (ja) 打撃工具
JP6334144B2 (ja) 往復動式作業工具
JP5496812B2 (ja) 作業工具
JP2017042887A (ja) 打撃工具
JP5356097B2 (ja) 打撃工具
US11642769B2 (en) Power tool having a hammer mechanism
CN113474125A (zh) 冲击作业机
JP6116058B2 (ja) 作業工具
JP7388874B2 (ja) ハンマドリル
JP7360892B2 (ja) 打撃工具
JP6208061B2 (ja) 作業工具
US20240009823A1 (en) Rotary hammer
EP3683021B1 (en) Hammer drill
JP6348337B2 (ja) 往復動式作業工具
JP7388873B2 (ja) 打撃工具
JP7388875B2 (ja) 打撃工具
JP2024007801A (ja) 往復動工具
CN112757233A (zh) 锤钻
CN114952735A (zh) 冲击工具
CN113165152A (zh) 打击作业机
CN112757232A (zh) 锤钻
JP2017042888A (ja) 打撃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