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67643B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67643B
CN113467643B CN202110795279.7A CN202110795279A CN113467643B CN 113467643 B CN113467643 B CN 113467643B CN 202110795279 A CN202110795279 A CN 202110795279A CN 113467643 B CN113467643 B CN 1134676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sensing signal
signal lines
input signal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52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67643A (zh
Inventor
廖鸿嘉
余悌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101157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781603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67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7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67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76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触控面板,其包含触控感应区域,触控面板包含驱动信号端、多个感应信号线以及多个输入信号线。驱动信号端设置于触控感应区域的一侧,驱动信号端包含感应信号源及输入信号源。感应信号线包含第一感应信号线及第二感应信号线,第一感应信号线耦接于感应信号源以传送感应信号,第二感应信号线耦接于输入信号源以接收输入信号。输入信号线于触控感应区域内电性连接第二感应信号线,接收输入信号。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特别涉及一种搭配不同尺寸感应区域而无须重新制作触控感应线路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在大尺寸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中,因为阻抗的关系,大多使用金属网格做为电极的材料。而在一般的触控面板来说,输入及输出信号会从同一侧进出基板,其中感应信号从上述同侧与触控电极连接,输入信号走线绕至另外两侧进入触控感应区与另一组电极连接。在操作时,由输入信号端输入脉冲信号,再经由电容耦合从感应信号端输出信号,通过手指的触控影响输出信号的强度,进而判断是否有触控动作。
对于不同尺寸的电子产品或是较小尺寸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不同触控感应区域的面板需求相应增加,尤其对于圆角外型的面板,若依据现有触控面板来进行切割,原有的信号走线将无法涵盖所有触控感应区域,进而造成线路切断而无法顺利驱动。若是针对不同产品分别设计对应的触控感应线路,则必须设计新的掩模以制作相关线路,对于新产品开发上所需的设计成本与制造成本将大幅提升。
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触控面板,针对现有技术的缺失加以改善,进而增进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使其能解决在不同尺寸的触控面板中,触控感应线路无法共用的问题。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包含触控感应区域,触控面板包含驱动信号端、多个感应信号线以及多个输入信号线。驱动信号端设置于触控感应区域的一侧,驱动信号端包含接收感应信号的感应信号源及传送输入信号的输入信号源。多个感应信号线沿着触控感应区域的第一方向设置,多个感应信号线包含多个第一感应信号线及多个第二感应信号线,多个第一感应信号线耦接于感应信号源以传送感应信号,多个第二感应信号线耦接于输入信号源以接收输入信号。多个输入信号线沿着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设置,多个输入信号线于触控感应区域内电性连接多个第二感应信号线,接收输入信号。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感应信号线与多个第二感应信号线可交错设置于触控感应区。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多个第一感应信号线当中的两相邻第一感应信号线之间可设置一条第二感应信号线,多个输入信号线与多个第二感应信号线的多个接点位于触控感应区域的区域宽度的95%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多个第一感应信号线当中的两相邻第一感应信号线之间可设置两条第二感应信号线,多个输入信号线与多个第二感应信号线的多个接点位于触控感应区域的区域宽度的60%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个感应信号线可设置于第一金属层,多个输入信号线可设置于第二金属层,多个第二感应信号线通过贯通孔电性连接多个感应信号线。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个感应信号线与多个输入信号线可分别包含金属网格。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与第二方向垂直相交。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感应信号源的信号接收方向可与输入信号源的信号传送方向平行,感应信号于多个第一感应信号线的传送方向可与输入信号于多个输入信号线的传送方向垂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触控感应区域可包含圆形或椭圆形的外型。
承上所述,依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触控面板,将感应信号线分为接收感应信号的第一感应信号线及接收输入信号的第二感应信号线,通过在感应区域内将第二感应信号线耦接于输入信号线,使得触控感应信号能在感应区域内驱动来检测触控信号。由于输入信号不需要再感应区域外布线,可减少触控面板边框的宽度,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尺寸的触控面板,也可直接进行切割,使用原有的线路进行驱动,无须重新设计线路配置,降低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更为显而易见,兹将本发明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应信号线及输入信号线的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第二感应信号线的示意图。
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设置第二感应信号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触控面板
11:触控感应区域
12:驱动信号端
21,31,41:感应信号源
22,32,42:输入信号源
33,43:原始感应区域
34,44:需求感应区域
35,45:切割区域
BD:电路板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H1,H2:贯通孔
R11...R1m,R1X:第一感应信号线
R21...R2n,R2X:第二感应信号线
T1...T1n,TX,T1X:输入信号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兹将本发明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附图,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发明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发明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要求,合先叙明。
在附图中,为了淸楚起见,放大了层、膜、面板、区域、导光件等的厚度或宽度。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中间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地,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接”,其可以指物理及/或电性的连接。再者,“电性连接”、“耦合”或“耦接”是可为二元件间存在其它元件。此外,应当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其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将其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其顺序关系。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者通常理解的含义。将进一步理解的是,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和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度正式的意义,除非本文中明确地如此定义。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触控面板10包含触控感应区域11以及设置于触控感应区域11一侧的驱动信号端12,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感应区域11为圆形外型,例如智能手表的触控屏幕表面,但本公开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感应区域11可为椭圆形或其他圆角外型。
驱动信号端12设置于触控感应区域11上方的电路板BD上,包含接收感应信号的感应信号源21及传送输入信号的输入信号源22。在本实施例中,感应信号源21设置于电路板BD中央而两侧设置输入信号源22,在其他实施例中,依据触控面板10的尺寸,信号源的设置数量与位置可对应调整。此外,驱动信号端12也可依据装置结构设计而设置在适当的侧边。
对应于感应信号源21及输入信号源22,多个感应信号线沿着触控感应区域11的第一方向D1设置,多个感应信号线(R1X,R2X)包含交错设置的m个第一感应信号线R11...R1m及n个第二感应信号线R21...R2n,m个第一感应信号线R11...R1m耦接于感应信号源21以传送感应信号,n个第二感应信号线R21...R2n耦接于输入信号源22以接收输入信号。n个输入信号线T1...T1n沿着与第一方向D1不同的第二方向D2设置,n个输入信号线T1...T1n于触控感应区域11内电性连接n个第二感应信号线R21...R2n,接收输入信号,让输入信号沿着第二方向D2传送。依据上述设置结构,由于第一感应信号线R1X与第二感应信号线R2X是平行设置,感应信号源21的感应信号与输入信号源22的输入信号,其分别在信号接收方向和信号传送方向均沿着第一方向D1平行传送,这使得信号源能设置在同一侧以节省周边结构面积。
当输入信号通过第二感应信号线R21...R2n传送至输入信号线T1...T1n后,输入信号的传送方向则垂直于感应信号的传送方向,使得两者垂直相交以定义触控感应区域11的感应位置。在本实施例中,n个输入信号线T1...T1n设置的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垂直设置,但本公开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可以相交于一预设角度。
请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应信号线及输入信号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多个感应信号线包含交错设置的第一感应信号线R1X及第二感应信号线R2X,第一感应信号线R1X及第二感应信号线R2X为第一金属层的金属网格线路,分别通过第一方向D1接收感应信号和传送感应信号。与前述实施例类似,第一感应信号线R1X耦接于感应信号源以传送感应信号,第二感应信号线R2X耦接于输入信号源以接收输入信号。感应信号源及输入信号源可设置于同一侧,沿着第一方向分别接收感应信号及传送输入信号。
除了第一金属层外,第二金属层则设置了多个输入信号线T1X,这些输入信号线T1X通样以金属网格线路沿着第二方向D2设置,在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之间,第二感应信号线R2X与输入信号线T1X通过贯通孔H1、H2电性连接,使得第二感应信号线R2X的输入信号能传送到输入信号线T1X。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牺牲了部分线路面积来传送输入信号,然而,相较于单纯由第一金属层传送感应信号及由第二金属层传送输入信号,本实施例所接收到的触控感应量无太大差异。换句话说,本实施例所设计的触控面板,在感测触控的效果上能维持所需的需求,不会造成感应量过低而无法判断触控操作的问题。
请参阅图3A及图3B,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第二感应信号线的示意图,其中图3A为第一感应信号线与第二感应信号线设置的示意图,图3B为触控感应区域切割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第一感应信号线R1X与第二感应信号线R2X交错设置,在两条相邻的第一感应信号线R1X设置一条第二感应信号线R2X,对应此交错设置方式于触控感应区域的对应位置则如图3B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包含接收感应信号的感应信号源31及传送输入信号的输入信号源32,两种信号源设置在原始感应区域33的同一侧,原始感应区域33是指具有原始区域宽度R的感应线路结构,其可如前述实施例所述,感应信号源31经由第一感应信号线R1X传送感应信号来接收,输入信号则由输入信号源32经由第二感应信号线R2X传送,再通过贯通孔耦接至输入信号线TX,转换成于正交方向上传送。同样地,第一感应信号线R1X与第二感应信号线R2X可为第一金属层的金属网格线路,输入信号线TX可为第二金属层的金属网格线路。
在产品需求不同的情况下,触控面板所需的感应区域大小也会对应改变,例如将原有面积切割为较小尺寸的触控面板,如图中的需求感应区域34。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两条相邻的第一感应信号线R1X之间设置一条第二感应信号线R2X,因此第二感应信号线R2X与输入信号线TX的多个接点,也就是要将输入信号传送到输入信号线TX的部分,会具有一个设置的斜率m1,为使需求感应区域34的每个输入线都能接受到输入信号,这些接点必须位于触控面板的横向范围内。如图所示,触控面板实际的切割区域35必须在横向的周边区域保留部分线路,因此,切割区域具有的切割区域宽度r约为原始区域宽度R的95%。
请参阅图4A及图4B,其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设置第二感应信号线的示意图,其中图4A为第一感应信号线与第二感应信号线设置的示意图,图4B为触控感应区域切割的示意图。如图4A所示,第一感应信号线R1X与第二感应信号线R2X交错设置,在两条相邻的第一感应信号线R1X设置两条第二感应信号线R2X,对应此交错设置方式于触控感应区域的对应位置则如图4B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包含接收感应信号的感应信号源41及传送输入信号的输入信号源42,两种信号源设置在原始感应区域43的同一侧,原始感应区域43是指具有原始区域宽度R的感应线路结构,其可如前述实施例所述,将感应信号源41接收由第一感应信号线R1X传送的感应信号,输入信号则由输入信号源42经由第二感应信号线R2X传送,再通过贯通孔耦接至输入信号线TX,转换成于正交方向上传送。同样地,第一感应信号线R1X与第二感应信号线R2X可为第一金属层的金属网格线路,输入信号线TX可为第二金属层的金属网格线路。
同样在改变触控面板所需的感应区域大小时,欲将原有面积切割为较小尺寸的触控面板,如图中的需求感应区域44。在本实施例中,在两条相邻的第一感应信号线R1X之间设置两条第二感应信号线R2X,因此第二感应信号线R2X与输入信号线TX的多个接点,会具有一个设置的斜率m2,此斜率m2较前述实施例大,使得这些接点的横向范围较小。如图所示,触控面板实际的切割区域45可在横向的周边区域切割较多范围,因此,切割区域具有的切割区域宽度r约为原始区域宽度R的60%。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构思与范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权利要求中。

Claims (7)

1.一种触控面板,其包含一触控感应区域,该触控面板包含:
一驱动信号端,设置于该触控感应区域的一侧,该驱动信号端包含接收一感应信号的一感应信号源及传送一输入信号的一输入信号源;
多个感应信号线,沿着该触控感应区域的一第一方向设置,该多个感应信号线包含多个第一感应信号线及多个第二感应信号线,该多个第一感应信号线耦接于该感应信号源以传送该感应信号,该多个第二感应信号线耦接于该输入信号源以接收该输入信号;以及
多个输入信号线,沿着与该第一方向不同的一第二方向设置,该多个输入信号线于该触控感应区域内电性连接该多个第二感应信号线,接收该输入信号,
其中该多个第一感应信号线与该多个第二感应信号线交错设置于该触控感应区,
其中该多个感应信号线设置于一第一金属层,该多个输入信号线设置于一第二金属层,该多个第二感应信号线通过一贯通孔电性连接该多个输入信号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在该多个第一感应信号线当中的两相邻第一感应信号线之间设置一条第二感应信号线,该多个输入信号线与该多个第二感应信号线的多个接点位于该触控感应区域的一区域宽度的95%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在该多个第一感应信号线当中的两相邻第一感应信号线之间设置两条第二感应信号线,该多个输入信号线与该多个第二感应信号线的多个接点位于该触控感应区域的一区域宽度的60%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多个感应信号线与该多个输入信号线分别包含一金属网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垂直相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感应信号源的信号接收方向与该输入信号源的信号传送方向平行,该感应信号于该多个第一感应信号线的传送方向与该输入信号于该多个输入信号线的传送方向垂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触控感应区域包含圆形或椭圆形的外型。
CN202110795279.7A 2020-08-03 2021-07-14 触控面板 Active CN1134676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60259P 2020-08-03 2020-08-03
US63/060,259 2020-08-03
TW110115718 2021-04-30
TW110115718A TWI781603B (zh) 2020-08-03 2021-04-30 觸控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7643A CN113467643A (zh) 2021-10-01
CN113467643B true CN113467643B (zh) 2023-09-15

Family

ID=77880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5279.7A Active CN113467643B (zh) 2020-08-03 2021-07-14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6764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9460A (zh) * 2012-08-31 2013-02-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显示驱动方法
KR20150077170A (ko) * 2013-12-27 2015-07-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WO2016101242A1 (zh) * 2014-12-22 2016-06-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6997128A (zh) * 2015-12-18 2017-08-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7357475A (zh) * 2017-06-27 2017-11-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861661A (zh) * 2017-08-18 2018-03-3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WO2019205484A1 (zh) * 2018-04-27 2019-10-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210295066U (zh) * 2019-05-28 2020-04-10 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桥接区的单层投射电容式触控传感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9460A (zh) * 2012-08-31 2013-02-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显示驱动方法
KR20150077170A (ko) * 2013-12-27 2015-07-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WO2016101242A1 (zh) * 2014-12-22 2016-06-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6997128A (zh) * 2015-12-18 2017-08-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7357475A (zh) * 2017-06-27 2017-11-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861661A (zh) * 2017-08-18 2018-03-3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WO2019205484A1 (zh) * 2018-04-27 2019-10-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210295066U (zh) * 2019-05-28 2020-04-10 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桥接区的单层投射电容式触控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7643A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79523A1 (en) Layout of circuit board
JP6138752B2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635814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20120305299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reference layer hole
KR20170048575A (ko) 프린트 배선판
US11216125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910766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0459592B2 (en) Touch apparatus
US20090002916A1 (en) Interdigital capacitor
CN112582430A (zh) 覆晶薄膜及显示面板
US11227532B2 (en)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erminal
KR20170094702A (ko) 연성회로기판
CN113467643B (zh) 触控面板
TWI781603B (zh) 觸控面板
US20120051001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1031057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090223708A1 (en) Coaxial connector mounted circuit board
CN109951951B (zh) 印刷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51096A (zh) 一种显示装置
TWI661245B (zh) 顯示面板
US20240036673A1 (en) Electromagnetic touch display panel
CN103338582A (zh) 软性电路板以及使用该软性电路板的电子装置
CN214154943U (zh) 印刷电路板和视频处理设备
US11353975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backlight module
WO2021065883A1 (ja) 伝送線路及び回路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