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0766A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0766A
CN110910766A CN201911180950.6A CN201911180950A CN110910766A CN 110910766 A CN110910766 A CN 110910766A CN 201911180950 A CN201911180950 A CN 201911180950A CN 110910766 A CN110910766 A CN 110910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chip
driving
flexible circuit
chip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809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柏全
席克瑞
孔祥建
刘金娥
秦锋
王林志
欧阳珺婷
王丽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809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107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10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07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与显示面板电连接的至少两个驱动芯片和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柔性电路板绑定于绑定区;驱动芯片设置于柔性电路板上,任意一个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驱动芯片,至少部分设置于同一柔性电路板上的至少两个驱动芯片依次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一方向为由绑定区指向显示区的方向;从而减少显示模组中需要设置的柔性电路板的数量,有利于保障多个柔性电路板之间的间距,进而通过调控同一柔性电路板上驱动芯片的排布位置,有利于显示模组非显示区空间的设计和利用。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电子产品朝向窄边框、多功能和低功耗等方向发展;现有技术中,当显示模组非显示区设置有多个驱动芯片时,每个驱动芯片设置于不同的柔性电路板上,此种设置方式容易导致相邻设置的柔性电路板之间间距不足,进而也容易导致连接不同驱动芯片的走线在柔性电路板上以及显示面板内的布线难度增加、电阻增大。因此,亟待发明一种显示模组非显示区的柔性电路板与驱动芯片之间的设置方式,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通过在任意一个柔性电路板上设置至少两个驱动芯片,且至少部分柔性电路板上设置的多个驱动芯片依次沿绑定区指向显示区的方向排布,从而减少非显示区柔性电路板的数量,有利于增加同一侧边框排布的多个柔性电路板之间的间距;进而通过调控同一柔性电路板上驱动芯片的排布位置,从而压缩驱动芯片延伸至显示区的走线长度、避免绕线,同时也有利于显示模组非显示区空间的设计和利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的至少两个驱动芯片和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所述柔性电路板绑定于所述绑定区;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任意一个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驱动芯片,至少部分设置于同一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至少两个所述驱动芯片依次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为由所述绑定区指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在显示模组非显示区绑定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并在每个柔性电路板上设置至少两个驱动芯片,使得显示模组中需要设置的柔性电路板数量减少,从而有利于增加同一侧边框排布的多个柔性电路板之间的间距;本申请不限定同一柔性电路板上的驱动芯片类型和大小,有利于避免驱动芯片等资源的浪费;本申请限定部分柔性电路板上的多个驱动芯片沿用于绑定柔性电路板的绑定区指向显示区的方向上排布,进而通过调控同一柔性电路板上驱动芯片的排布位置,有利于压缩驱动芯片延伸至显示区的走线长度、避免绕线,同时也有利于显示模组非显示区空间的设计和利用。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上的一种走线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上具有两个第一驱动芯片的一种走线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上具有两个第一驱动芯片的另一种走线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上具有两个金属层的一种走线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上具有一个金属层的一种走线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图5的AA’截面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上具有一个金属层的另一种走线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上具有一个金属层的再一种走线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上具有两个金属层的另一种走线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现有技术中,当显示模组非显示区设置有多个驱动芯片时,每个驱动芯片设置于不同的柔性电路板上,此种设置方式容易导致相邻设置的柔性电路板之间间距不足,进而也容易导致连接不同驱动芯片的走线在柔性电路板上以及显示面板内的布线难度增加、电阻增大。因此,亟待发明一种显示模组非显示区的柔性电路板与驱动芯片之间的设置方式,以解决上述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通过在任意一个柔性电路板上设置至少两个驱动芯片,且至少部分柔性电路板上设置的多个驱动芯片依次沿绑定区指向显示区的方向排布,从而减少非显示区柔性电路板的数量,有利于增加同一侧边框排布的多个柔性电路板之间的间距;进而通过调控同一柔性电路板上驱动芯片的排布位置,从而压缩驱动芯片延伸至显示区的走线长度、避免绕线,同时也有利于显示模组非显示区空间的设计和利用。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与显示面板10电连接的至少两个驱动芯片20和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30,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11和围绕显示区11的非显示区12,非显示区12包括绑定区121,柔性电路板30绑定于绑定区121;驱动芯片20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上,任意一个柔性电路板3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驱动芯片20,至少部分设置于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的至少两个驱动芯片20依次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一方向为由绑定区121指向显示区11的方向。
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1,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与显示面板10电连接的驱动芯片20和柔性电路板30,其中驱动芯片20均固定排布于柔性电路板30上;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11和非显示区12,一般情况下,非显示区12围绕显示区11进行设置,本申请中的非显示区12设置有用于电连接柔性电路板30的绑定区121,其中,柔性电路板30均绑定于绑定区121。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并不限定一个显示面板10所连接的柔性电路板30的个数,显示面板10所连接的柔性电路板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柔性电路板30的设置数量根据显示模组100的需求进行设置即可;另外,本申请图1所示的绑定区121位于显示面板10的长边方向,但本申请仅以此为例,本申请对于绑定区121在显示面板10长边和/或短边的设置并不做具体限定,实际制作时可根据相应需求进行调整。
本申请限定位于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的驱动芯片20数量不少于两个,也即同一驱动芯片20上可以设置两个或者更多个驱动芯片20,本申请图1中仅以一个柔性电路板30上设置有三个驱动芯片20作为示例。本申请限定同一显示模组100中的至少部分柔性电路板30上的驱动芯片20需沿第一方向排布,如图1中间和右下角两个柔性电路板30的示例;此处的第一方向为由绑定区121指向显示区11的方向。本申请通过在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设置至少两个驱动芯片20的方式,减少了一个显示模组100中为了排布驱动芯片20所需的柔性电路板30数量,也能够保证在显示模组100一侧非显示区12排布柔性电路板30时,相邻柔性电路板30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另外,本申请不限定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的驱动芯片20类型和大小,有利于避免驱动芯片20等资源的浪费;本申请限定部分柔性电路板30上的多个驱动芯片20沿用于绑定柔性电路板30的绑定区121指向显示区11的方向上排布,进而通过调控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驱动芯片20的排布位置,能够达到压缩驱动芯片20延伸至显示区11的走线长度、避免绕线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显示模组100非显示区12空间的设计和利用。
请继续参照图1,可选地,设置于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的至少两个驱动芯片20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具体地,除了将设置于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的驱动芯片20沿第一方向排布外,如图1左下角的柔性电路板30所示,本申请中设置于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的多个驱动芯片20还可以均沿第二方向排布,此处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更具体地是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也即,本申请中同一显示模组100中的不同柔性电路板30上的驱动芯片20可至少包括两种排布方式,即任意一个柔性电路板30上的驱动芯片20至少可均沿第一方向排布,或均沿第二方向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并不限定同一显示模组100中各个柔性电路板30上驱动芯片20的排布方式和排布个数,本申请仅是提供了一种将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的驱动芯片20沿横向或是纵向排布的方式,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对于柔性电路板30上的芯片排布方式进行调整;本申请也不限定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排布的各个驱动芯片20的中心点位于同一轴线,可根据布线等需求对于驱动芯片20的排布进行调整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1,可选地,驱动芯片20包括第一驱动芯片21和第二驱动芯片22,第二驱动芯片22的设置数量包括至少一个;
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用于连接驱动芯片20和显示面板10的走线,走线包括第一走线41和第二走线42,第一走线41与第一驱动芯片21连接,第二走线42与第二驱动芯片22连接。
具体地,本申请位于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的驱动芯片20包括第一驱动芯片21和第二驱动芯片22,当一个柔性电路板30上包括两个驱动芯片20时,这两个驱动芯片20的类型可以是不同的,也即本申请此处所述的第一驱动芯片21和第二驱动芯片22可以代表两种不同功能的驱动芯片20。本申请限定第二驱动芯片22的设置数量包括至少一个,也即本申请中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的第二驱动芯片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是更多个,例如
图1中间所示的柔性电路板30上就包括一个第一驱动芯片21和两个第二驱动芯片22,图1最右边所示的柔性电路板30上包括两个第一驱动芯片21和一个第二驱动芯片22;本申请对于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的第二驱动芯片22的数量并不做具体限定,实际设计时根据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即可。
本申请的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用于连接驱动芯片20和显示面板10的走线,此处的走线至少包括第一走线41和第二走线42,第一走线41用于连接第一驱动芯片21和显示面板10,第二走线42用于连接第二驱动芯片22和显示面板1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并不限定第一走线41和第二走线42的类型和走线条数,只要第一走线41能够用于第一驱动芯片21和显示面板10之间的信号传输、第二走线42能够用于第二驱动芯片22和显示面板10之间的信号传输即可。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上的一种走线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2,可选地,当第一驱动芯片21和第二驱动芯片22沿第一方向排布时,第二驱动芯片22位于第一驱动芯片21远离显示区11的一侧,第二走线42从第一驱动芯片21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侧611延伸至显示面板10。
具体地,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中的第一驱动芯片21和第二驱动芯片22均沿第一方向排布时,本申请限定第二驱动芯片22位于第一驱动芯片21远离显示区11的一侧设置,也即相对于第一驱动芯片21来说,第二驱动芯片22与显示区11的距离更远,如此有利于从第一驱动芯片21延伸至显示区11中的走线沿一个方向(如图1所示的第二方向)排布,且从第二驱动芯片22延伸至显示区11中的走线沿另一个方向(如图1所示的第一方向)排布时,能够避免走线在柔性电路板30上发生绕线或串线的情况。本申请对于第二驱动芯片22设置于第一驱动芯片21远离显示区11的一侧时,提供了一种第二走线42在柔性电路板30上的走线方式,具体为:第二走线42均从第一驱动芯片21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侧611延伸至显示面板10。如此设置能够避免第二走线42在柔性电路板3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驱动芯片21在柔性电路板30上的正投影交叠,有利于避免第二走线42在非显示区12排布时与第一驱动芯片21之间发生干扰,进而有利于保证显示模组100中的信号能够正常传输,保障显示面板10的良好显示效果。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上具有两个第一驱动芯片21的一种走线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3,可选地,第一驱动芯片21包括一个第一甲驱动芯片211和至少一个第一乙驱动芯片212,且第一走线41包括第一甲走线411和第一乙走线412,第一甲走线411与第一甲驱动芯片211连接,第一乙走线412与第一乙驱动芯片212连接。
具体地,当本申请中的第一驱动芯片21的数量包括不止一个时,第一驱动芯片21可包括一个第一甲驱动芯片211和至少一个第一乙驱动芯片212,此时的第一走线41可包括对应的第一甲走线411和第一乙走线412,第一甲走线411用于连接第一甲驱动芯片211和显示面板10,第一乙走线412用于连接第一乙驱动芯片212和显示面板10。可见,本申请中此处的第一甲走线411仅有一组,第一乙走线412根据第一乙驱动芯片212的数量进行调整。本申请在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设置的多个驱动芯片20均具有其不同的功能,例如第一甲驱动芯片211和第一乙驱动芯片212所连接到的显示面板10的位置不同,例如第一驱动芯片21和第二驱动芯片22所控制显示面板10的功能不同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图3仅以一个柔性电路板3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驱动芯片21和两个第二驱动芯片22为例,本申请并不限定一个柔性电路板30上芯片的数量,实际制作时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即可。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上具有两个第一驱动芯片21的另一种走线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4,可选地,当第一驱动芯片21和第二驱动芯片22沿第一方向排布时,第二驱动芯片22位于第一驱动芯片21远离显示区11的一侧,第一乙驱动芯片212位于第二驱动芯片22和第一甲驱动芯片211之间;第一乙走线412从第一甲驱动芯片211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侧611延伸至显示面板10,第二走线42从第一驱动芯片21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侧611延伸至显示面板10。
具体地,当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的第一驱动芯片21和第二驱动芯片22沿第一方向排布时,第二驱动芯片22位于第一驱动芯片21远离显示区11的一侧,当第一驱动芯片21包含不止一个时,第一乙驱动芯片212设置于第二驱动芯片22和第一甲驱动芯片211之间;此时,当除第一甲驱动芯片211以外的其他驱动芯片20的走线均沿同一方向走线时,第一乙走线412从第一甲驱动芯片211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侧611延伸至显示面板10,第二走线42仍从第一驱动芯片21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侧611延伸至显示面板10;而连接第一甲驱动芯片211的第一甲走线411一般以最短的方式连接到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11,例如第一甲走线411直接沿第一方向走线。如此设置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的各条走线,能够避免走线之间发生串扰或交叠,有利于显示模组100的正常信号传输,进而保障显示面板10在工作时的正常显示。
请参照图1和图3,可选地,当第一驱动芯片21和第二驱动芯片22沿第一方向排布时,第二驱动芯片22位于第一驱动芯片21远离显示区11的一侧,电连接第二驱动芯片22的部分第二走线42从第一驱动芯片21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侧611延伸至显示面板10,电连接第二驱动芯片22的另一部分第二走线42从第一驱动芯片21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侧621延伸至显示面板10。
具体地,当位于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的驱动芯片20均沿第一方向进行排布,且仍是第二驱动芯片22位于第一驱动芯片21远离显示区11的一侧时,第二走线42还可以一部分从第一驱动芯片21的第一端侧611延伸,另一部分从第一驱动芯片21的第二端侧621延伸,具体为:电连接第二驱动芯片22的部分第二走线42从第一驱动芯片21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侧611延伸至显示面板10,电连接第二驱动芯片22的另一部分第二走线42从第一驱动芯片21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侧621延伸至显示面板10。
需要说明的是,若当一柔性电路板30上仅包括一个第二驱动芯片22时,此处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并不特指一半和另一半的均等分布,可根据实际走线需求进行设置;若当柔性电路板30上包括多个第二驱动芯片22时,可以为一部分第二驱动芯片22连接的第二走线42沿第一驱动芯片21第一端侧611延伸,另一部分第二驱动芯片22连接的第二走线42沿第一驱动芯片21的第二端侧621延伸;当柔性电路板30上包括多个第二驱动芯片22时,也可以每一片第二驱动芯片22连接的第二走线42均分开走线,也即每一片第二驱动芯片22连接的第二走线42中的一部分沿第一驱动芯片21第一端侧611延伸,另一部分第二走线42沿第一驱动芯片21的第二端侧621延伸。本申请对于多个第二驱动芯片22连接的多组第二走线42从第一驱动芯片21的第一端侧611和第二端侧621走线的方式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保证第二走线42的走线正常,不对显示面板10的显示产生不良影响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3,可选地,当第一驱动芯片21和第二驱动芯片22沿第一方向排布时,第二驱动芯片22位于第一驱动芯片21远离显示区11的一侧,第一乙驱动芯片212位于第二驱动芯片22和第一甲驱动芯片211之间;电连接第一乙驱动芯片212的部分第一乙走线412从第一甲驱动芯片211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侧611延伸至显示面板10,电连接第一乙驱动芯片212的另一部分第一乙走线412从第一甲驱动芯片211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侧621延伸至显示面板10;电连接第二驱动芯片22的部分第二走线42从第一驱动芯片21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侧611延伸至显示面板10,电连接第二驱动芯片22的另一部分第二走线42从第一驱动芯片21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侧621延伸至显示面板10。
具体地,当同一驱动电路板上的驱动芯片20均沿第一方向排布时,第二驱动芯片22仍于第一驱动芯片21远离显示区11的一侧设置,当第一驱动芯片21的数量包括不止一个时,第一乙驱动芯片212设置于第二驱动芯片22和第一甲驱动芯片211之间。此时电连接第一乙驱动芯片212和显示面板10的第一乙走线412可沿第一甲驱动芯片211的第一端侧611和第二端侧621延伸至显示面板10,具体为:电连接第一乙驱动芯片212的部分第一乙走线412从第一甲驱动芯片211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侧611延伸至显示面板10,电连接第一乙驱动芯片212的另一部分第一乙走线412从第一甲驱动芯片211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侧621延伸至显示面板10。
需要说明的是,若一柔性电路板30上仅包括一个第一乙驱动芯片212时,此处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并不特指一半和另一半的均等分布,可根据实际走线需求进行设置;若柔性电路板30上包括多个第一乙动芯片时,可以为一部分第一乙走线412沿第一甲驱动芯片211第一端侧611延伸,另一部分第一乙驱动芯片212连接的第一乙走线412沿第一甲驱动芯片211的第二端侧621延伸;当柔性电路板30上包括多个第一乙驱动芯片212时,也可以每一片第一乙驱动芯片212连接的第一乙走线412均分开走线,也即每一片第一乙驱动芯片212连接的第一乙走线412中的一部分沿第一甲驱动芯片211第一端侧611延伸,另一部分第一乙走线412沿第一甲驱动芯片211的第二端侧621延伸。本申请对于多个第一乙驱动芯片212连接的多组第一乙走线412从第一甲驱动芯片211的第一端侧611和第二端侧621走线的方式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保证第一乙走线412的走线正常,不对显示面板10的显示产生不良影响即可。
此处第二驱动芯片22所连接的第二走线42也可采用从第一驱动芯片21的第一端侧611和第二端侧621同时走线的方式,本申请也不对此处第二走线42的走线方式进行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保证第二走线42的走线正常,不对显示面板10的显示产生不良影响即可。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上具有两个金属层的一种走线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上具有一个金属层的一种走线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图5的AA’截面图;请参照图1、图5-图7,可选地,柔性电路板30包括第一金属层71和与第一金属层71相对的第二金属层72;位于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的至少部分第一驱动芯片21之间、至少部分第二驱动芯片22之间、以及至少部分第一驱动芯片21和至少部分第二驱动芯片22之间通过级联走线50级联;
当级联走线50位于第一金属层71时,第一走线41位于第一金属层71或第二金属层72,第二走线42位于第二金属层72;当级联走线50位于第二金属层72时,第一走线41位于第一金属层71或第二金属层72,第二走线42位于第一金属层71;或,
第一走线41、第二走线42和级联走线50均设置于第一金属层71或第二金属层72。
具体地,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的至少部分第一驱动芯片21之间、至少部分第二驱动芯片22之间、以及至少部分第一驱动芯片21和至少部分第二驱动芯片22之间可以通过级联走线50相连接,通过级联走线50实现第一驱动芯片21之间、第二驱动芯片22之间或第一驱动芯片21和第二驱动芯片22之间的信号传输。
图5和图6仅以一个柔性电路板30上只设置有一个第一驱动芯片21和一个第二驱动芯片22为例,每一个柔性电路板30可以包括第一金属层71和与第一金属层71相对设置的第二金属层72,各条走线之间通过绝缘层73隔开,如此有利于避免级联走线50和部分第一走线41和/或部分第二走线42在柔性电路板30上发生同层交叠、串线等情况,同时也有利于避免级联走线50和部分第一走线41和/或部分第二走线42之间的干扰。当柔性电路板30上仅包括第一驱动芯片21和第二驱动芯片22之间的级联走线50时,可通过将级联走线50和第二走线42位于不同层设置,以避免级联走线50和第二走线42之间发生干扰的现象,具体为:如图7所示,当级联走线50位于第一金属层71时,第一走线41位于第一金属层71或第二金属层72均可,第二走线42则可全部位于第二金属层72;此外,也可以只将第二走线42和级联走线50在柔性电路板30的正投影相交叠部分的第二走线42设置于第二金属层72内,只要能够避免第二走线42和级联走线50在同一金属层中发生交叠、串线的情况即可。当级联走线50位于第二金属层72时,第一走线41可以均位于第一金属层71或均第二金属层72,当设计需要时也可以将第一走线41分层设置,即第一走线41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一金属层71,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二金属层72;第二走线42位于第一金属层71设置,以将第二走线42和级联走线50设置于不同金属层。如此设置有利于保障柔性电路板30上的走线能够互不干扰的正常工作,也能够避免跨线、绕线等情况的出现,有利于避免对走线的浪费,还有利于保障显示面板10的最终显示效果。
如图6所示,当第一走线41、第二走线42和级联走线50并不会在一个柔性电路板30上的同一金属层产生交叠、串线等情况时,也可将第一走线41、第二走线42和级联走线50均设置于第一金属层71或第二金属层72,此时可选择将第一金属层71和第二金属层72只保留其中一层用于走线,如此也有利于显示模组100的薄型化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本申请仅是提供了一种用于避免显示面板10上的走线在同一金属层发生串线的设置方式,而当第一驱动芯片21和第二驱动芯片22的数量都包括不止一个时,也可根据驱动芯片20的数量来相应增加柔性电路板30金属层的数量,以保证柔性电路板30上的走线能够正常。当然,在对同一电路板上的走线进行设计时,在保证走线排布且不至于增加柔性电路板30厚度和非显示区12面积的情况下,金属层设置的膜层数量越少越好。本申请并不限定柔性电路板30上的走线方式,也不限定柔性电路板30的金属层数量,实际设计时可根据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即可。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上具有一个金属层的另一种走线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6和图8,可选地,当驱动芯片20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级联走线50从驱动芯片20在柔性电路板30上的正投影外部走线时,级联走线50电连接于相邻设置的驱动芯片20的第一端61之间和第二端62之间;
当驱动芯片20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级联走线50中的至少部分从驱动芯片20在柔性电路板30上的正投影的内部走线时,级联走线50电连接于相邻设置的驱动芯片20的第一端61之间和第二端62之间,级联走线50在柔性电路板30上的正投影与驱动芯片20在柔性电路板30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
具体地,如图6所示,当驱动芯片20均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级联走线50从驱动芯片20在柔性电路板30上的正投影外部走线时,则级联走线50电连接于相邻设置的两个驱动芯片20的第一端61之间和第二端62之间,也即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驱动芯片20的一组级联走线50连接于两个驱动芯片20的第一端61,另一组级联走线50连接于两个驱动芯片20的第二端62。
另外,如图8所示,级联走线50中的至少部分从驱动芯片20在柔性电路板30上的正投影的内部走线时,级联走线50电连接于相邻设置的驱动芯片20的第一端61之间和第二端62之间,也即还是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驱动芯片20的一组级联走线50连接于两个驱动芯片20的第一端61,另一组级联走线50连接于两个驱动芯片20的第二端62;不同之处在于,级联走线50在柔性电路板30上的部分正投影会与驱动芯片20在柔性电路板30上的正投影交叠。此种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避免走线间出现交叠、串线等情况,还有利于将第一走线41、第二走线42和级联走线50设置于同一金属层,以减小柔性电路板30的厚度并保障柔性电路板30上的走线正常。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上具有一个金属层的再一种走线示意图;可选地,当驱动芯片20沿第二方向排布时,级联走线50从驱动芯片20在柔性电路板30上的正投影外部走线,级联走线50电连接于相邻设置的驱动芯片20的第一端61和第二端62。
具体地,当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的驱动芯片20均沿第二方向排布时,优选地方式为级联走线50均从驱动芯片20柔性电路板30上的正投影外部走线,此时级联走线50可以设置于相邻排布的两个驱动芯片20之间,即级联走线50电连接于相邻设置的驱动芯片20的第一端61和第二端62;如此设置能够尽量减少级联走线50的长度,避免材料浪费,也有利于避免绕线、串线等情况的发生,进一步保障了显示面板10的最终显示效果。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上具有两个金属层的另一种走线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10,图10示出了一个柔性电路板30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一个第一驱动芯片21和两个第二驱动芯片22的示意图,其中第一驱动芯片21通过第一组级联走线50和第一个第二驱动芯片221级联,第一驱动芯片21通过第二组级联走线50和第二个第二驱动芯片222级联,其中第一组级联走线50在柔性电路板3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驱动芯片21和第一个第二驱动芯片221在柔性电路板30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其中第二组级联走线50从驱动芯片20在柔性电路板30上的正投影外部走线,且第一个第二驱动芯片221和第二个第二驱动芯片222之间不存在电连接关系。另外,如图10所示中,第一走线41、级联走线50和连接第二个第二驱动芯片222的第二走线42均设置于第一金属层71,连接第一个第二驱动芯片221的第二走线42可设置于第二金属层72,以避免出现走线在柔性电路板30中的同一金属层中串线,从而保障各条走线传输信号的正常,进一步保障了显示面板10的最终显示效果。
除图10所示的实施例外,本申请还可以提供一种实施例为,第一个第二驱动芯片221和第二个第二驱动芯片222之间级联,第二个第二驱动芯片222和第一驱动芯片21级联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并不限定柔性电路板30中各类驱动芯片20的个数,以及各个驱动芯片20之间的级联方式,也不限定柔性电路板30中金属层数量的设置,只要能够保证驱动芯片20以及各条走线的正常设置和使用,避免对走线间信号的传输产生不良影响即可。
请参照图1,可选地,第一驱动芯片21为源极驱动芯片,第二驱动芯片22为栅极驱动芯片。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第一驱动芯片21可指显示模组100中常用的源极驱动芯片,第二驱动芯片22可指显示模组100中常用的栅极驱动芯片;当显示模组100中的源极线沿第二方向排布,栅极线沿第一方向排布时,若驱动芯片20均沿第一方向排布,则将源极驱动芯片设置于靠近显示区11的一侧有利于连接源极驱动芯片和显示面板10的源极线(第一走线41)走线最短,将栅极驱动芯片设置于源极驱动芯片远离显示区11的一侧,有利于栅极线(第二走线42)从源极驱动芯片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向显示面板10延伸,有利于避免源极线(第一走线41)和栅极线(第二走线42)在柔性电路板30上发生串线或是绕线的情况,也有利于将源极线(第一走线41)和栅极线(第二走线42)均设置于同一金属层,以降低柔性电路板30的整体膜层数量。
请继续参照图1,可选地,第一驱动芯片21为触控驱动芯片,第二驱动芯片22为显示驱动芯片。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第一驱动芯片21可指显示模组100中常用的触控驱动芯片,第二驱动芯片22可指显示模组100中常用的显示驱动芯片;当显示模组100中的触控信号线沿第二方向排布,显示信号线沿第一方向排布时,若驱动芯片20均沿第一方向排布,则可将触控驱动芯片设置于靠近显示区11的一侧有利于连接触控驱动芯片和显示面板10的触控信号线(第一走线41)走线最短,将显示驱动芯片设置于触控驱动芯片远离显示区11的一侧,有利于显示信号线(第二走线42)从触控驱动芯片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向显示面板10延伸,有利于避免触控信号线(第一走线41)和显示信号线(第二走线42)在柔性电路板30上发生串线或是绕线的情况,也有利于将触控信号线(第一走线41)和显示信号线(第二走线42)均设置于同一金属层,以降低柔性电路板30的整体膜层数量。
另外,由于本申请并不限定同一柔性电路板上30的各个驱动芯片20的规格,因此对于某些显示面板10需要特殊的通道数,比如1800时,就可以在同一柔性电路板30上采用一颗1080的驱动芯片20和一颗720的驱动芯片20的情况来达到要求;但对于现有技术中一个柔性电路板上仅设置一个驱动芯片的情况,如果采用这种方法,不但会造成两套柔性电路板的绑定工艺,不方便生产;而且通道数为900的驱动芯片比较少,采用两颗1080的驱动芯片或三颗720的驱动芯片都会造成资源和成本的浪费。显然,本申请采用两种不同通道数的驱动芯片20绑定于同一块柔性电路板30的方案可以使驱动芯片20选型更加灵活。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11,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200,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模组100,显示模组100为本申请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模组100。
需要说明的是,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模组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和部件。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在显示模组非显示区绑定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并在每个柔性电路板上设置至少两个驱动芯片,使得显示模组中需要设置的柔性电路板数量减少,从而有利于增加同一侧边框排布的多个柔性电路板之间的间距;本申请不限定同一柔性电路板上的驱动芯片类型和大小,有利于避免驱动芯片等资源的浪费;本申请限定部分柔性电路板上的多个驱动芯片沿用于绑定柔性电路板的绑定区指向显示区的方向上排布,进而通过调控同一柔性电路板上驱动芯片的排布位置,有利于压缩驱动芯片延伸至显示区的走线长度、避免绕线,同时也有利于显示模组非显示区空间的设计和利用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4)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的至少两个驱动芯片和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所述柔性电路板绑定于所述绑定区;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任意一个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驱动芯片,至少部分设置于同一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至少两个所述驱动芯片依次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为由所述绑定区指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同一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至少两个所述驱动芯片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包括第一驱动芯片和第二驱动芯片,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设置数量包括至少一个;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驱动芯片和所述显示面板的走线,所述走线包括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连接,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二驱动芯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二驱动芯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时,所述第二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走线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侧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包括一个第一甲驱动芯片和至少一个第一乙驱动芯片,且所述第一走线包括第一甲走线和第一乙走线,所述第一甲走线与所述第一甲驱动芯片连接,所述第一乙走线与所述第一乙驱动芯片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二驱动芯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时,所述第二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乙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二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一甲驱动芯片之间;所述第一乙走线从所述第一甲驱动芯片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侧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第二走线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侧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二驱动芯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时,所述第二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部分所述第二走线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侧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二走线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侧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二驱动芯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时,所述第二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乙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二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一甲驱动芯片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乙驱动芯片的部分所述第一乙走线从所述第一甲驱动芯片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侧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所述第一乙驱动芯片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一乙走线从所述第一甲驱动芯片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侧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部分所述第二走线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侧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二走线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沿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侧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
9.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金属层和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相对的第二金属层;位于同一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驱动芯片之间、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驱动芯片之间、以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驱动芯片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驱动芯片之间通过级联走线级联;
当所述级联走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时,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走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当所述级联走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时,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走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
所述第一走线、所述第二走线和所述级联走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所述第二金属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芯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所述级联走线从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正投影外部走线时,所述级联走线电连接于相邻设置的所述驱动芯片的所述第一端之间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当所述驱动芯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所述级联走线中的至少部分从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正投影的内部走线时,所述级联走线电连接于相邻设置的所述驱动芯片的所述第一端之间和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级联走线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芯片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时,所述级联走线从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正投影外部走线,所述级联走线电连接于相邻设置的所述驱动芯片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为源极驱动芯片,所述第二驱动芯片为栅极驱动芯片。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为触控驱动芯片,所述第二驱动芯片为所述显示驱动芯片。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1911180950.6A 2019-11-27 2019-11-27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09107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80950.6A CN110910766A (zh) 2019-11-27 2019-11-27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80950.6A CN110910766A (zh) 2019-11-27 2019-11-27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0766A true CN110910766A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19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80950.6A Pending CN110910766A (zh) 2019-11-27 2019-11-27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10766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2739A (zh) * 2020-09-16 2020-12-1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077718A (zh) * 2021-03-25 2021-07-0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27031A1 (zh) * 2020-05-15 2021-1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083359A1 (zh) * 2020-10-21 2022-04-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14419996A (zh) * 2022-01-21 2022-04-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WO2023023944A1 (zh) * 2021-08-24 2023-03-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03052A1 (zh) * 2021-12-10 2023-06-15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与显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09814A1 (en) * 2001-02-13 2002-08-15 Syunichi Murahashi Display element driv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US20030095227A1 (en) * 2001-11-22 2003-05-22 Advanced Display Inc. Method of mounting flexible circuit boards, and display device
CN1844977A (zh) * 2005-04-09 2006-10-1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KR20100010990A (ko) * 2008-07-24 2010-02-03 주식회사 실리콘웍스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lcm
CN106547407A (zh) * 2016-11-08 2017-03-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可弯折柔性触摸屏及柔性触摸显示屏
CN107170366A (zh) * 2017-07-21 2017-09-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741677A (zh) * 2017-10-31 2018-02-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8182921A (zh) * 2018-01-03 2018-06-1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N108399862A (zh) * 2018-03-12 2018-08-1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09814A1 (en) * 2001-02-13 2002-08-15 Syunichi Murahashi Display element driv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US20030095227A1 (en) * 2001-11-22 2003-05-22 Advanced Display Inc. Method of mounting flexible circuit boards, and display device
CN1844977A (zh) * 2005-04-09 2006-10-1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KR20100010990A (ko) * 2008-07-24 2010-02-03 주식회사 실리콘웍스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lcm
CN106547407A (zh) * 2016-11-08 2017-03-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可弯折柔性触摸屏及柔性触摸显示屏
CN107170366A (zh) * 2017-07-21 2017-09-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741677A (zh) * 2017-10-31 2018-02-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8182921A (zh) * 2018-01-03 2018-06-1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N108399862A (zh) * 2018-03-12 2018-08-1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27031A1 (zh) * 2020-05-15 2021-1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11587499B2 (en) 2020-05-15 2023-02-21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chip on film,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102739A (zh) * 2020-09-16 2020-12-1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2083359A1 (zh) * 2020-10-21 2022-04-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US11822742B2 (en) 2020-10-21 2023-11-21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3077718A (zh) * 2021-03-25 2021-07-0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023944A1 (zh) * 2021-08-24 2023-03-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03052A1 (zh) * 2021-12-10 2023-06-15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与显示装置
CN114419996A (zh) * 2022-01-21 2022-04-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0766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7039467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3400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17036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415601B (zh) 布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918874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281089A (zh) 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8447887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126375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048531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49088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EP3295243A1 (en) Flexible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keyboard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0937544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376522A (zh) 一种异形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30060525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15093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82430A (zh) 覆晶薄膜及显示面板
CN11159930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01997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309394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7781091U (zh) 一种柔性阵列基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1286344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93827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1628229U (zh) 一种绑定电路板、显示装置和电器设备
CN114596777A (zh)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