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3946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3946B
CN113093946B CN202110432279.0A CN202110432279A CN113093946B CN 113093946 B CN113093946 B CN 113093946B CN 202110432279 A CN202110432279 A CN 202110432279A CN 113093946 B CN113093946 B CN 1130939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display area
area
thin film
path se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22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93946A (zh
Inventor
林艺强
吴昊
吴浩
沈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322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39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3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3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3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39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和电路区;扇出区包括多条扇出走线;电路区包括多路选择电路,多路选择电路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扇出走线的第一端与多路选择电路中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在连接节点电连接;多路选择电路包括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中的至少一者所对应的至少部分连接节点位于相应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下边界为多路选择电路中最远离显示区的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远离显示区一侧的边界。该方案可以在保证产品性能和生产良率的情况下,压缩至少部分区域的边框。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窄边框设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以提高屏占比,适应用户对显示效果的高要求。
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下边框)通常设置有多路选择电路,以匹配驱动芯片引脚与显示区内信号线的数量失衡,实现信号的分时传输。但是,多路选择电路的存在无疑会增加边框宽度,导致压缩边框宽度的难度越来越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在保证产品性能和生产良率的情况下,压缩至少部分区域的边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
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和电路区,部分扇出区位于电路区远离显示区的一侧;
扇出区包括多条扇出走线,至少部分扇出走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相交;第一方向平行于显示区指向非显示区的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且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电路区包括多路选择电路,多路选择电路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扇出走线的第一端与多路选择电路中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在连接节点电连接;
多路选择电路包括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中的至少一者所对应的至少部分连接节点位于相应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下边界为多路选择电路中最远离显示区的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远离显示区一侧的边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中的至少一者所对应的至少部分连接节点位于相应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使得至少部分扇出走线与相应薄膜晶体管的连接节点上移,从而无需压缩该部分薄膜晶体管的尺寸或者扇出走线的垂直高度,保证了产品性能和生产良率,而且,连接节点的上移距离即该部分区域可压缩的边框宽度,从而可以腾出多余空间设置其他电路,或者适应异形屏的设计,甚至压缩整个下边框的宽度,提高屏占比。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区域Q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且附图中各结构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其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图1是现有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NA(下边框)通常设置有多路选择电路01,以匹配驱动芯片03引脚与显示区AA内信号线的数量失衡,实现信号的分时传输。多路选择电路01通过扇出区02的扇出走线021与驱动芯片03电连接,扇出走线021与多路选择电路01的连接节点通常位于多路选择电路01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如此,将导致多路选择电路和扇出走线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窄边框的实现。为此,现有技术常采取压缩多路选择电路01内的元件尺寸(如薄膜晶体管的尺寸)或者扇出走线021的垂直高度H等方式减小多路选择电路和扇出走线占用的空间,以达到诸如减小下边框的宽度等目的,但是,该方案不仅压缩比例有限,而且会对产品的生产良率和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示例性的,若压缩扇出走线021的垂直高度H,则需要减小扇出走线021的线宽,缩小相邻扇出走线021之间的间距,如此,不仅会增加扇出走线021的阻抗,影响信号的传输,还会导致短路风险增加,进而影响产品的生产良率和性能。
有鉴于此,为在保证产品生产良率和性能的情况下减小多路选择电路和扇出走线占用的空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和电路区,部分扇出区位于电路区远离显示区的一侧;扇出区包括多条扇出走线,至少部分扇出走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相交;第一方向平行于显示区指向非显示区的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且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电路区包括多路选择电路,多路选择电路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扇出走线的第一端与多路选择电路中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在连接节点电连接;多路选择电路包括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中的至少一者所对应的至少部分连接节点位于相应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下边界为多路选择电路中最远离显示区的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远离显示区一侧的边界。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得至少部分扇出走线与相应薄膜晶体管的连接节点上移,从而无需压缩该部分薄膜晶体管的尺寸或者扇出走线的垂直高度,保证了产品性能和生产良率,而且,连接节点的上移距离即该部分区域可压缩的边框宽度,从而可以腾出多余空间设置其他电路,或者适应异形屏的设计,甚至压缩整个下边框的宽度,提高屏占比。
以上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以下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区域Q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显示面板1包括显示区AA和位于显示区AA一侧的非显示区NA;非显示区NA包括扇出区20和电路区10,部分扇出区20位于电路区10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参见图3,扇出区20包括多条扇出走线210,至少部分扇出走线21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均相交;第一方向x平行于显示区AA指向非显示区NA的方向,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正交且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电路区10包括多路选择电路100,多路选择电路100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110,扇出走线210的第一端与多路选择电路100中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110的第一极1101在连接节点130电连接;多路选择电路100包括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中的至少一者所对应的至少部分连接节点130位于相应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a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下边界a为多路选择电路100中最远离显示区AA的薄膜晶体管110的有源层1104远离显示区AA一侧的边界。
具体的,如图3所示,电路区10包括多路选择电路100(图3仅示出了多路选择电路的局部结构),多路选择电路100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110,每n个薄膜晶体管110的第一极1101与一条扇出走线210的第一端电连接于连接节点130,每个薄膜晶体管110的第二极1102将通过信号线(未示出)延伸至显示区AA内,用于传输信号,此n个薄膜晶体管110的栅极1103分别与n条不同的控制信号线120一一对应电连接,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如此,可实现1:n的多路选择模式。图3中,每2个薄膜晶体管110的第一极1101与一条扇出走线210的第一端电连接于连接节点130,2个薄膜晶体管110的栅极分别与2条不同的控制信号线120一一对应电连接,如此可实现1:2的多路选择模式,该结构并非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设计其他多路选择模式的电路。
现有技术中,连接节点130通常位于电路区10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至少部分连接节点130位于相应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a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可使至少部分扇出走线210的起点上移,从而可以在保证元件尺寸和扇出走线210的垂直高度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压缩至少部分区域对应的多路选择电路和扇出走线占用的空间,实现诸如窄边框等有益效果。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电路区10可以包括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数据多路选择电路用于实现数据信号的分时传输,触控多路选择电路用于实现触控信号的分时传输。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或触控多路选择电路所对应的连接节点可参照图3所示结构进行设计,即,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中的至少一者所对应的至少部分连接节点位于相应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靠近显示区的一侧。
在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示例性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多路选择电路100(例如数据多路选择电路或触控多路选择电路)对应的左侧部分扇出走线210的起点位于该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a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如此,在不压缩左侧区域内薄膜晶体管的尺寸或扇出走线的垂直高度的前提下,即可压缩多路选择电路和扇出走线在该区域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可以腾出空间(如图4中区域B)设置其他的电路元件。
在另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示例性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显示面板为异形屏,左半侧的屏幕长度度小于右半侧的屏幕长度,导致左半侧的非显示区的设置空间小于有半侧的非显示区的设置空间。此时,通过设置多路选择电路100(例如数据多路选择电路或触控多路选择电路)对应的左侧部分扇出走线210的起点位于该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a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即可在不压缩左侧区域内薄膜晶体管的尺寸或扇出走线的垂直高度的前提下,压缩多路选择电路和扇出走线在该区域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可以适应异形屏的设计,且能够保证产品性能和生产良率。
在另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示例性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多路选择电路100(例如数据多路选择电路或触控多路选择电路)对应的全部扇出走线210的起点均位于该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a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如此,可以压缩整个下边框的宽度,提高屏占比。此外,从图6可以看出,相比于扇出区20两侧的扇出走线210,中间区域的扇出走线210的倾斜程度较小,相邻扇出走线210之间的影响较小,因此,可以适当压缩该区域内的扇出走线210的垂直高度,使该部分扇出走线210与薄膜晶体管110的连接节点130位于该多路选择电路100的下边界a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示例性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扇出区20两侧的扇出走线210的起点上移,而扇出区20中间区域的扇出走线210的起点位于该多路选择电路100的下边界a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综上,通过将多路选择电路对应的至少部分连接节点设置于相应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靠近显示区的一侧,可以压缩至少部分区域对应的多路选择电路和扇出走线占用的空间,实现诸如压缩整个下边框的宽度,提高屏占比,或者腾出多余空间设置其他电路,又或者适应异形屏的设计等有益效果。
如图6所示,可选的,非显示区NA还包括绑定区30,绑定区30位于扇出区20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扇出走线210的第二端与绑定区30的绑定端子(未示出)电连接。具体的,绑定区30用于绑定驱动芯片,驱动芯片的引脚与绑定区30的绑定端子对应绑定。上述扇出走线210的垂直高度即扇出走线21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沿第一方向x的投影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扇出走线的垂直高度相同,且部分扇出走线的起点位于相应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靠近显示区的一侧时(如图4或图5),可以设置多个绑定区,相应的,可以采用多个驱动芯片实现驱动,或者可以设计异形驱动芯片进行驱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中的至少一者所对应的至少部分连接节点位于相应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使得至少部分扇出走线与相应薄膜晶体管的连接节点上移,从而无需压缩该部分薄膜晶体管的尺寸或者扇出走线的垂直高度,保证了产品性能和生产良率,而且,连接节点的上移距离即该部分区域可压缩的边框宽度,从而可以腾出多余空间设置其他电路,或者适应异形屏的设计,甚至压缩整个下边框的宽度,提高屏占比。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以压缩整个下边框的宽度,提高屏占比为例,对显示面板的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可选的,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111,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包括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112;多条扇出走线210包括多条第一扇出走线211和多条第二扇出走线212,连接节点130包括第一连接节点131和第二连接节点132,第一扇出走线211的第一端与至少两个第一薄膜晶体管111的第一极1111在第一连接节点131电连接,第二扇出走线212的第一端与至少两个第二薄膜晶体管112的第一极1121在第二连接节点132电连接。
第一连接节点131位于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的下边界a1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和/或,第二连接节点132位于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的下边界a2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
图8仅以第一连接节点131位于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的下边界a1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第二连接节点132位于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的下边界a2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为例进行示意,该结构仅为示意,并非限定。
参照图8,现有技术中,第一连接节点131通常位于电路区10的下边界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例如与第二连接节点132位于同一水平线,导致下边框的宽度较宽。而本实施通过设置第一连接节点131位于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的下边界a1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不仅可以压缩下边框的宽度,而且无需压缩第一薄膜晶体管111的尺寸或第一扇出走线211的垂直高度,从而保证了产品性能和生产良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选将第二连接节点132设置于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的下边界a2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的,扇出走线的垂直高度影响着下边框的宽度,因此,可以选择将对边框宽度影响较大的扇出走线的起点上移,以实现窄边框。下面,结合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的不同排布方式,对显示面板的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可选的,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沿第一方向x设置。如此设置,便于与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data以及与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TP均匀地向显示区延伸,方便布线。当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沿第一方向x设置时,可以根据各多路选择电路对扇出走线垂直高度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具体的,可以将需要较大垂直高度的扇出走线所对应的多路选择电路设置于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
示例性的,参见图8,可选的,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位于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至少第一连接节点131位于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的下边界a1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
出于工艺或阻抗等因素的考虑,当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对应的第一扇出走线211需要更大的垂直高度时,第一扇出走线211对下边框的宽度影响相对较大,此时,通过将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设置于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并将第一连接节点131设置于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的下边界a1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可使下边框的压缩宽度约为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有效减小下边框,提高屏占比。
当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位于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时,第二扇出走线212的起点(即第二连接节点13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上移。具体的,如图8所示,若远离电路区10的第一扇出走线211的垂直高度大于等于第二扇出走线212所需的垂直高度,则可以将第二连接节点132设置于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的下边界a2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若远离电路区10的第一扇出走线211的垂直高度小于第二扇出走线212所需的垂直高度,则可以将第二连接节点132设置于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的下边界a2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即将第二扇出走线212的起点上移。
参见图8,可选的,显示面板1还包括衬底(未示出);第一扇出走线211位于第二薄膜晶体管112以及第二扇出走线212远离衬底一侧的膜层。
如图8所示,由于第一扇出走线211所在区域跨越了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所在区域,因此,需要避让第二薄膜晶体管112,而且,由于扇出区20同时包括第一扇出走线211和第二扇出走线212,因此,为避免短路,可选第一扇出走线211和第二扇出走线212异层设置。示例性的,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扇出走线211位于第二薄膜晶体管112以及第二扇出走线212远离衬底一侧的膜层,可实现对第二薄膜晶体管112以及第二扇出走线212的避让。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第一薄膜晶体管111的栅极1113、第二薄膜晶体管112的栅极1123以及显示区AA内的扫描信号线gate可以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一薄膜晶体管111的第一极1111和第二极1112、第二薄膜晶体管112的第一极1121和第二极1122、数据控制信号线CK、触控控制信号线SW、第二扇出走线212以及延伸至显示区AA的数据信号线data可以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一扇出走线211和延伸至显示区AA的触控信号线TP可以位于第三金属层M3,其中,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以及第三金属层M3依次层叠于衬底上,且各金属层之间具有绝缘层,当不同走线之间发生布线冲突时,可通过过孔跨线至其他膜层,进行避让。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0,可选的,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位于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至少第二连接节点132位于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的下边界a2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
出于工艺或阻抗等因素的考虑,当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对应的第二扇出走线212需要更大的垂直高度时,第二扇出走线212对下边框的宽度影响相对较大,此时,通过将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设置于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并将第二连接节点132设置于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的下边界a2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可使下边框的压缩宽度约为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和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有效减小下边框,提高屏占比。
同理,当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位于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时,第一扇出走线211的起点(即第一连接节点13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上移。具体的,若远离电路区10的第二扇出走线212的垂直高度大于等于第一扇出走线211所需的垂直高度,则可以将第一连接节点131设置于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的下边界a1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如图10);若远离电路区10处的第二扇出走线212的垂直高度小于第一扇出走线211所需的垂直高度,则可以将第一连接节点131设置于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的下边界a1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即将第一扇出走线211的起点上移。
继续参见图10,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未示出);第二扇出走线212位于第一薄膜晶体管111以及第一扇出走线211远离衬底一侧的膜层。
如图10所示,由于第二扇出走线212所在区域跨越了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所在区域,因此,需要避让第一薄膜晶体管111,而且,由于扇出区20同时包括第一扇出走线211和第二扇出走线212,因此,为避免短路,可选第一扇出走线211和第二扇出走线212异层设置。示例性的,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扇出走线212位于第一薄膜晶体管111以及第一扇出走线211远离衬底一侧的膜层,可实现对第一薄膜晶体管111以及第一扇出走线211的避让。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第一薄膜晶体管111的栅极1113、第二薄膜晶体管112的栅极1123以及显示区AA内的扫描信号线gate可以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一薄膜晶体管111的第一极1111和第二极1112、第二薄膜晶体管112的第一极1121和第二极1122、数据控制信号线CK、触控控制信号线SW、第一扇出走线211以及延伸至显示区AA的数据信号线data可以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二扇出走线212和延伸至显示区AA的触控信号线TP可以位于第三金属层M3,其中,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以及第三金属层M3依次层叠于衬底上,且各金属层之间具有绝缘层,当不同走线之间发生布线冲突时,可通过过孔跨线至其他膜层,进行避让。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可选的,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沿第二方向y设置。如此设置,电路区10沿第一方向x的宽度较小,可以减小多路选择电路自身引起的下边框宽度增加,但布线难度相对增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置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当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沿第二方向y设置时,同样可以根据各多路选择电路对扇出走线垂直高度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具体的,可以将需要较大垂直高度的扇出走线的起点上移。
示例性的,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以第一连接节点131位于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的下边界a1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第二连接节点132位于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的下边界a2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为例进行示意;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以第一连接节点131位于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的下边界a1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第二连接节点132位于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的下边界a2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为例进行示意;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3以第一连接节点131位于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的下边界a1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且第二连接节点132位于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的下边界a2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为例进行示意。各结构所在膜层可参照图11-图13以及上述实施例的描述进行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上述实施例结合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的不同排布方式,对显示面板的结构做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选择设置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信号线,信号线与薄膜晶体管110的第二极电连接,并延伸至显示区AA内;第一端位于对应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靠近显示区AA一侧的扇出走线与信号线同层设置,沿第一方向x,该扇出走线的第一端与信号线之间的距离d满足d≥2μm;其中,第一极为薄膜晶体管110的源极,第二极为薄膜晶体管110的漏极;或者,第一极为薄膜晶体管110的漏极,第二极为薄膜晶体管110的源极。
其中,信号线可以为上文所述数据信号线和触控信号线,如图8-图13所示,数据信号线data与第一薄膜晶体管111的第二极1112电连接,触控信号线TP与第二薄膜晶体管112的第二极1122电连接,数据信号线data和触控信号线TP均延伸至显示区AA内。当扇出走线的起点上移至相应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靠近显示区AA一侧时,若该扇出走线与信号线(如数据信号线data或触控信号线TP)同层设置,为避免发生短路,可设置扇出走线的第一端与信号线之间的距离d满足d≥2μm。
示例性的,参见图10,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位于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第二扇出走线212与第二薄膜晶体管112的第二连接节点132位于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的下边界a2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且第二扇出走线212与触控信号线TP均位于第三金属层M3,此时,可设置第二扇出走线211的第一端与触控信号线TP之间具有至少2μm的距离,以避免第二扇出走线212与触控信号线TP短路。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4,可选的,非显示区NA还包括虚拟像素区40,虚拟像素区40位于电路区10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中的至少一者所对应的至少部分连接节点位于虚拟像素区40内。
其中,虚拟像素区通常设置有虚拟像素和虚拟扫描信号线等结构,该区域不进行显示,仅用于改善显示面板的视觉效果均一性。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中的至少一者所对应的至少部分连接节点位于虚拟像素区40内,可以进一步将连接节点的位置上移,以进一步压缩下边框的宽度,提高屏占比。
示例性的,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5,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沿第一方向x设置,且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位于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靠近显示区AA一侧,对比图8和图15可以看出,通过将第一连接节点131设置于虚拟像素区40内,可以进一步压缩下边框的宽度,实现窄边框。示例性的,虚拟像素区40内的虚拟扫描线Dum gate可设置于第一金属层M1。
示例性的,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6,数据多路选择电路101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102沿第二方向y设置,对比图12和图16可以看出,当第二扇出走线212对下边框的宽度影响较大时,通过将第二连接节点132设置于虚拟像素区40内,可以进一步压缩下边框的宽度,实现窄边框。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因而具备与上述显示面板相同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述显示面板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可以为图17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和电路区,部分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电路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所述扇出区包括多条扇出走线,至少部分所述扇出走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相交;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非显示区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所述电路区包括多路选择电路,所述多路选择电路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扇出走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多路选择电路中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在连接节点电连接;
所述多路选择电路包括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触控多路选择电路,所述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所述触控多路选择电路中的至少一者所对应的至少部分连接节点位于相应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下边界为所述多路选择电路中最远离所述显示区的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边界;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信号线,所述信号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显示区内;
第一端位于对应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的所述扇出走线与所述信号线同层设置,沿所述第一方向,该扇出走线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线之间的距离d满足d≥2μm;
其中,所述第一极为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二极为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或者,所述第一极为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二极为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触控多路选择电路包括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
所述多条扇出走线包括多条第一扇出走线和多条第二扇出走线,所述连接节点包括第一连接节点和第二连接节点,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第一端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在所述第一连接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一端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在所述第二连接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节点位于所述数据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节点位于所述触控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所述触控多路选择电路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多路选择电路位于所述触控多路选择电路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至少所述第一连接节点位于所述数据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位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所述第二扇出走线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膜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多路选择电路位于所述数据多路选择电路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至少所述第二连接节点位于所述触控多路选择电路的下边界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
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以及所述第一扇出走线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膜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所述触控多路选择电路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虚拟像素区,所述虚拟像素区位于所述电路区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所述数据多路选择电路和所述触控多路选择电路中的至少一者所对应的至少部分连接节点位于所述虚拟像素区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绑定区,所述绑定区位于所述扇出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所述扇出走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绑定区的绑定端子电连接。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432279.0A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0939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2279.0A CN113093946B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2279.0A CN113093946B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3946A CN113093946A (zh) 2021-07-09
CN113093946B true CN113093946B (zh) 2024-05-14

Family

ID=76679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2279.0A Active CN113093946B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39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61447B2 (en) 2022-05-09 2024-04-1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822259B (zh) * 2022-05-09 2023-05-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9467A (zh) * 2017-05-15 2017-08-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36633A (zh) * 2019-06-28 2019-08-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97636A (zh) * 2019-06-28 2019-09-0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25793A (zh) * 2019-12-27 2020-04-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40525A (zh) * 2020-03-16 2020-06-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33120A (ko) * 2019-09-17 2021-03-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9467A (zh) * 2017-05-15 2017-08-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36633A (zh) * 2019-06-28 2019-08-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97636A (zh) * 2019-06-28 2019-09-0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25793A (zh) * 2019-12-27 2020-04-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40525A (zh) * 2020-03-16 2020-06-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3946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7190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766249B (zh) 一种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0187797B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7039467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6411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62495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96414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415601B (zh) 布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309394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087819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88745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18874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687193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18332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201195B (zh) 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59930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5093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24184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13276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31104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11593827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47055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68493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27832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795685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