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0525A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0525A
CN111240525A CN202010182701.7A CN202010182701A CN111240525A CN 111240525 A CN111240525 A CN 111240525A CN 202010182701 A CN202010182701 A CN 202010182701A CN 111240525 A CN111240525 A CN 111240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ouch
contro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hi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27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0525B (zh
Inventor
林孚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827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05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0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0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0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0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多路数据选择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m1个第一输出端和m1个第一控制端,第一输入端与一条数据源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第一输出端与一条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每一第一控制端与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多路触控选择电路包括第二输入端、m2个第二输出端和m2个第二控制端,第二输入端与一条触控源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第二输出端与一条触控信号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每一第二控制端与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存在第一控制端与第二控制端复用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减少了时钟控制信号线的数量,降低了电路的复杂度。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手机以及公共信息的显示,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面板也多种多样,而且可以显示丰富多彩的画面。传统的显示面板触控阶段和显示阶段均采用不同的时钟控制信号线,使得控制电路设计复杂,且不同的时钟控制电路互相之间的干扰较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触控和显示采用不同的控制电路造成的控制电路复杂,且不同控制电路之间存在干扰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多路输出选择电路、多条数据源线、多条触控源线和m条时钟控制信号线;所述显示区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和多条触控信号线;
所述多路输出选择电路包括多个多路数据选择电路和多个多路触控选择电路;所述多路数据选择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m1个第一输出端和m1个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一条所述数据源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一条所述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每一所述第一控制端与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所述多路触控选择电路包括第二输入端、m2个第二输出端和m2个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二输入端与一条所述触控源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每一所述第二控制端与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存在所述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端复用至少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其中,m≥2且m为整数,m1≥2且m1为整数,m2≥2且m2为整数;
在显示阶段,所述第一控制端接收使能信号,所述数据源线上的信号通过所述多路数据选择电路传输至所述数据信号线;
在触控阶段,所述第二控制端接收使能信号,所述触控源线上的信号传输至所述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上的信号通过所述多路触控选择电路传输至所述触控源线。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多路数据选择电路的第一控制端和多路触控选择电路的第二控制端复用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在显示阶段,第一控制端接收时钟控制信号线输出的使能信号,数据源线上的信号通过多路数据选择电路传输至数据信号线;在触控阶段,第二控制端接收时钟控制信号线输出的使能信号,触控源线上的信号传输至触控信号线,触控信号线上的信号通过多路触控选择电路传输至触控源线。通过设置多路数据选择电路的第一控制端和多路触控选择电路的第二控制端复用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减少了多路数据选择电路中时钟控制信号线的数量,降低了多路数据选择电路的复杂度,同时解决了不同控制电路之间存在干扰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发明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对应图2中的多路数据选择电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对用图2中的多路触控选择电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时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时序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时序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时序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时序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完整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中,非显示区包括数据选择电路10'和触控选择电路20',其中,数据选择电路10'包括数据时钟控制信号线30',触控选择电路20'包括触控时钟控制信号线40'。现有技术中触控阶段和显示阶段均采用不同的时钟控制信号线,使得控制电路设计复杂,且不同的时钟控制电路互相之间的干扰较多。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非显示区包括多路输出选择电路、多条数据源线、多条触控源线和m条时钟控制信号线,显示区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和多条触控信号线。多路输出选择电路包括多个多路数据选择电路和多个多路触控选择电路,多路数据选择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m1个第一输出端和m1个第一控制端,第一输入端与一条数据源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第一输出端与一条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每一第一控制端与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多路触控选择电路包括第二输入端、m2个第二输出端和m2个第二控制端,第二输入端与一条触控源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第二输出端与一条触控信号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每一第二控制端与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存在第一控制端与第二控制端复用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其中,m≥2且m为整数,m1≥2且m1为整数,m2≥2且m2为整数。在显示阶段,第一控制端接收使能信号,数据源线上的信号通过多路数据选择电路传输至数据信号线。在触控阶段,第二控制端接收使能信号,触控源线上的信号传输至触控信号线,触控信号线上的信号通过多路触控选择电路传输至触控源线。通过设置多路数据选择电路的第一控制端和多路触控选择电路的第二控制端复用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减少了时钟控制信号线的数量,避免了因数据选择电路和触控选择电路分别采用不同的时钟控制信号造成的控制电路复杂,解决了不同控制电路之间存在干扰的问题。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对应的多路数据选择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对应的多路触控选择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0和位于显示区100一侧的非显示区200,非显示区200包括多路输出选择电路210、多条数据源线220、多条触控源线230和m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显示区100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120(120')和多条触控信号线130(130')。多路输出选择电路210包括多个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和多个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包括第一输入端11、m1个第一输出端12(12')和m1个第一控制端13(13'),第一输入端11与一条数据源线220对应设置并电连接,第一输出端12(12')与一条数据信号线120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每一第一控制端13(13')与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对应设置并电连接。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包括第二输入端21、m2个第二输出端22(22')和m2个第二控制端23(23'),第二输入端21与一条触控源线230对应设置并电连接,第二输出端22(22')与一条触控信号线130(130')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每一第二控制端23(23')与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对应设置并电连接,存在第一控制端13(13')与第二控制端23(23')复用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其中,m≥2且m为整数,m1≥2且m1为整数,m2≥2且m2为整数。在显示阶段,第一控制端13(13')接收使能信号,数据源线220上的信号通过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传输至数据信号线120(120')。在触控阶段,第二控制端23(23')接收使能信号,触控源线230上的信号传输至触控信号线130(130'),触控信号线130(130')上的信号通过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传输至触控源线230。
示例性的,图2以m=2,m1=2,m2=2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的第一输入端11与一条数据源线220对应设置并电连接,2个第一输出端12和12'分别与数据信号线120和120'对应设置并电连接,两个第一控制端13和13'分别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对应设置并电连接。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的第二输入端21与一条触控源线230对应设置并电连接,2个第二输出端22和22'与分别与触控信号线130和130'对应设置并电连接,2个第二控制端23和23'分别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对应设置并电连接,存在第一控制端13与第二控制端23复用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图2示例性表示第一控制端13与第二控制端23复用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第一控制端13'与第二控制端23'复用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
图5是图2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时序示意图,结合图2、图3、图4和图5,显示阶段X包括多个显示子阶段X1,X2,…,Xn,其中,每个显示子阶段Xn包括至少两个子显示阶段X11和X12。在显示阶段X的每个显示子阶段Xn,当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输出高电平信号,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接收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输出的使能信号,此时,数据源线220上的信号通过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传输至数据信号线120。当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输出高电平信号,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接收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输出的使能信号,此时,数据源线220上的信号通过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传输至数据信号线120'。触控阶段Y包括多个触控子阶段Y1,Y2,…,Yn,其中,每个触控子阶段Yn包括至少两个子触控阶段Y11和Y12。在触控阶段的每个触控子阶段Yn,当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输出低电平信号,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接收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输出的使能信号,此时,触控源线230上的信号传输至触控信号线130,触控信号线130上的信号通过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传输至触控源线230。当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输出低电平信号,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接收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输出的使能信号,此时,触控源线230上的信号传输至触控信号线130',触控信号线130'上的信号通过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传输至触控源线230。通过设置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的第一控制端13与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的第二控制端23复用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减小了时钟控制信号线240的数量,降低了电路的复杂度;同时,显示阶段X和触控阶段Y分时进行,避免显示和触控相关干扰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和触控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3和图4中示例性表示一个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和一个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一个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包括第一输入端11、2个第一输出端12和'12、2个第一控制端13和13',一个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包括第二输入端21、2个第二输出端22和22'、2个第二控制端23和23'。本发明实施例不对多路数据选择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控制端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且多路触控选择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二控制端的具体数值也不进行限定,只要设置第一输出端和第一控制端的数值m1≥2且m1为整数即可,且第二输出端和第二控制端的数值m2≥2,且m2为整数即可。
继续参见图2、图3和图4,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的第一控制端13和13'分别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电连接,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的第二控制端23和23'分别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电连接。当显示面板处于显示阶段,时钟控制信号CKHA和CKHB依次输出使能信号控制第一控制端13和13'依次导通。当显示面板处于触控阶段,时钟控制信号CKHA和CKHB依次输出使能信号控制第二控制端23和23'依次导通。通过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的第一控制端13和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的第二控制端23复用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的第一控制端13'和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的第二控制端23'复用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多路输出选择电路只需要两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即可实现在显示面板的触控和显示信号的传输,减少多路输出选择电路中时钟控制信号线240的数量,降低电路的复杂度。另一方面,当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和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复用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的其它第一控制端13连接的时钟控制信号线与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的其它第二控制端23连接的时钟控制信号线不同,但存在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与第一控制端13和第二控制端23电连接,相比较现有技术中多路数据选择电路20和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分别使用不同的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可减少时钟控制信号线240的数量,降低多路输出选择电路的复杂度,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窄边框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图2示例性表示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和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复用一套时钟控制信号线240,也可以设置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的第一控制端13和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的第二控制端23复用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其他第一控制端13与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的第二控制端23分别连接不同组的时钟控制信号线240。以下实施例以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和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复用一套时钟控制信号线240的情况进行说明。
综上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多路数据选择电路的第一控制端和多路触控选择电路的第二控制端复用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在显示阶段,第一控制端接收时钟控制信号线输出的使能信号,数据源线上的信号通过多路数据选择电路传输至数据信号线;在触控阶段,第二控制端接收时钟控制信号线输出的使能信号,触控源线上的信号传输至触控信号线,触控信号线上的信号通过多路触控选择电路传输至触控源线。通过设置多路数据选择电路的第一控制端和多路触控选择电路的第二控制端复用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减少了时钟控制信号线的数量,避免了因数据选择电路和触控选择电路采用不同的控制信号造成的控制电路复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复用显示的时钟控制信号线和显示复用触控的时钟控制信号线两种情况。
首先对触控复用显示的时钟控制信号线的情况进行说明。
可选的,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使能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使能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或者,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使能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使能信号为高电平信号。
由于显示面板在触控阶段和显示阶段共同复用时钟控制信号线240,设置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包括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多路触控选择电路包括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在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使能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使能信号为低电平的情况下,当时钟控制信号线240输出高电平信号时,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导通,显示面板处于显示阶段。当时钟控制信号线240输出低电平信号时,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导通,显示面板处于触控阶段。
图2示例性的表示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包括两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包括两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显示面板的结构设置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中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和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中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数量,本发明实施例不对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和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数量进行具体限定。通过设置设置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包括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包括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保证了显示面板在触控阶段和显示阶段的使能信号不同,进而通过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和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共同复用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减少了时钟控制信号线的数量,降低多路输出选择电路210的电路复杂度。另一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设置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和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中薄膜晶体管的类型,且多路输出选择电路设置方式灵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不对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和第二类型薄膜极晶体管P2的使能信号进行具体限定,可以设置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使能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使能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或者,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使能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使能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只要保证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使能信号与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使能信号不相同即可。
进一步,在触控复用显示的时钟控制信号线的情况下,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当显示复用触控的时钟控制信号线的情况下,设置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设置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和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中薄膜晶体管的类型,且多路输出选择电路设置方式灵活。无论设置触控复用显示的时钟信号线还是显示复用触控的时钟信号线,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一致,以下以触控复用显示的时钟控制信号的情况进行举例说明。
可选的,在触控复用显示的时钟控制信号线的情况下,m1≤m,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包括m1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包括m3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m2-m3)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
其中,当m≤m2时,1≤m3≤m,0≤m2-m3≤m,且m3为整数;当m>m2时,1≤m3≤m2,0≤m2-m3≤m2-1,且m3为整数;
在显示阶段X,m1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一控制端13依次接收使能信号,与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一控制端13连接同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的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第二控制端23对应接收非使能信号,与第一控制端13连接同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的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对应接收使能信号;
触控阶段Y包括多个触控子阶段,每个触控子阶段包括第一触控子阶段和第二触控子阶段,在第一触控子阶段,m3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第二控制端23依次接收使能信号,与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第二控制端23连接同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的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一控制端13对应接收非使能信号,与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第二控制端23连接同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的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对应接收非使能信号;
在第二触控子阶段,(m2-m3)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依次接收使能信号,与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连接同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的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一控制端13对应接受使能信号,与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连接同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的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第二控制端23对应接收非使能信号。
具体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时序示意图,图6和图7对m≤m2的情况进行说明;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时序示意图,图8和图9对m>m2的情况进行说明。更具体的,图6和图7以m=2,m1=2,m2=3,m3=2为例进行说明,图8和图9以m=3,m1=3,m2=2,m3=2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6和图7,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包括两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和P1',两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和P1'的第一控制端13和13'分别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电连接,当控制信号CKV输出为显示控制信号,此时显示面板处于显示阶段,在显示阶段X11,当钟控制信号线CKHA输出高电平信号时,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电连接的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一控制端13接收使能信号,进而数据源线220上的信号通过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传输至数据信号线120。在显示阶段X12,当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输出高电平信号,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电连接的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一控制端13'接收使能信号,进而数据源线220上的信号通过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传输至数据信号线120',即在显示阶段X,2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和P1'的第一控制端13和13'根据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的使能时间段依次接收使能信号。虽然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电连接的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中的一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在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输出高电平信号时接收使能信号,但由于显示面板处于显示阶段X,驱动IC不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即使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中包括的一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在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的作用下导通,但因为没有触控驱动信号,所以触控信号线130”上不会产生触控感应信号,故无法实现触控信号线130”上的信号通过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传输至触控源线230。
继续参见图6和图7,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包括两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和P2',一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两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和P2'的第二控制端23和23'分别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电连接,一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电连接。当控制信号CKV输出为触控控制信号,此时显示面板处于触控阶段,触控阶段Y的触控子阶段Y1包括第一触控子阶段和第二触控子阶段,在第一触控子阶段,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依次输出低电平信号,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电连接的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和P2'的第二控制端23和23'依次接收使能信号后导通,且第一触控子阶段包括Y11和Y12两个阶段。在第一触控子阶段Y11,当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输出低电平信号时,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中的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第二控制端23接收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的使能信号导通,此时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第二控制端23'接收非使能信号,与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第二控制端23连接同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的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一控制端13"接收非使能信号。在第一触控子阶段Y12,当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输出低电平信号时,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中的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第二控制端23'接收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的使能信号导通,此时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第二控制端23接收非使能信号,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接收非使能信号。在第二触控子阶段Y13,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输出高电平信号,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电连接的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接收使能信号后导通。当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中的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接收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的使能信号导通,而与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连接同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的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第二控制端23对应接收非使能信号,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第二控制端23'接收非使能信号。由于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中的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使能信号与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中的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使能信号相同,当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中的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接收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的使能信号,与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连接同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的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一控制端13对应接受使能信号,但由于显示面板处于触控阶段Y,驱动IC不提供数据驱动信号,即使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中包括的一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在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的作用下导通,但因为没有数据驱动信号,故无法实现数据源线220上的信号通过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传输至数据信号线120;或者,即使驱动IC提供数据驱动信号,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中包括的一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在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的作用下导通,数据驱动信号通过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传输至数据线,但是由于显示面板处于触控阶段Y,扫描驱动电路不输出扫描信号,数据驱动信号无法传输至像素电极上,像素单元无法显示。
结合图8和图9,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包括三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P1'和P1",三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P1'和P1"的第一控制端13、13'和13"分别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CKHB和CKHC电连接,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包括两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和P2',两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和P2'的第二控制端23和23'分别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电连接。其中,在显示阶段,当m>m2,显示面板在触控阶段和显示阶段的工作原理与m≤m2的工作原理相似。在触控阶段,可以设置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只包括两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和P2',且两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和P2'的第二控制端23和23'分别连接不同的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也可以设置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的包括一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一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且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第二控制端23与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连接相同同的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当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的两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和P2'的第二控制端23和23'分别连接不同的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因此,触控阶段Y的触控子阶段Y1只包括第一触控子阶段,在第一触控子阶段,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依次输出低电平信号,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电连接的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和P2'的第二控制端23和23'依次接收使能信号后导通。若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包括一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和一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和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和23""均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电连接,但使能信号不同时,触控阶段Y的触控子阶段Y1包括第一触控子阶段和第二触控子阶段,在第一触控子阶段,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输出低电平信号时,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中的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第二控制端23接收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的使能信号导通,此时与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第二控制端23连接同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的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接收非使能信号。在第二触控子阶段,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中的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接收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的使能信号导通,此时与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P1""的第二控制端23""连接同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的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P2的第二控制端23接收非使能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m1≤m的情况下,可以为m1<m或m1=m这两种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不对m1与m的设定进行具体限定,只要满足m1≤m即可。
可选的,同一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中的m1个第一控制端13分别电连接不同的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在显示阶段X,m1个第一控制端13依次接收使能信号;同一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中的m2个第二控制端23分别电连接不同的时钟控制信号线,在触控阶段Y,m2个第二控制端23依次接收使能信号。或者,如图6所示,存在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240电连接两个第二控制端23,且两个第二控制端23的使能信号不同,在触控阶段Y,两个第二控制端23依次接收使能信号。
具体的,图2示例性表示同一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中2个第一控制端13和13'分别电连接不同的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且同一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中的2个第二控制端23和23'分别电连接不同的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的情况。图6示例性表示同一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中2个第一控制端13和13'分别电连接不同的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且时钟控制信号CKHA电连接两个第二控制端23和23”,且第二控制端23和23"的使能信号不同的情况。无论同一时钟控制信号线240连接一个第二控制端23还是连接两个第二控制端23,总会存在显示和触控复用相同的时钟控制信号线240的情况,如此可以保证时钟控制信号线240数量较少,电路结构接单;且显示和触控分时进行,相互不干扰,提升显示效果和触控效果。
可选的,显示阶段X包括多个显示子阶段Xi;触控阶段Y包括多个触控子阶段Yi;显示子阶段Xi和触控子阶段Yi依次交替循环设置;
显示子阶段X1包括至少两个子显示阶段X11和X12,在每个子显示阶段X11和X12,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输出第一使能信号,(m1-1)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输出第一非使能信号;或者,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与两个第一控制端13电连接,且两个第一控制端13的使能信号电位不同;在每个子显示阶段X11和X12,与两个第一控制端13电连接的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向两个第一控制端13分别提供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一非使能信号,(m1-2)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13端输出第一非使能信号。
触控子阶段Y1包括至少两个子触控阶段Y11和Y12,在每个子触控阶段,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使能信号,(m2-1)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非使能信号;或者,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与两个第二控制端23电连接,且两个第二控制端23的使能信号电位不同;在每个子触控阶段,与两个第二控制端23电连接的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向两个第二控制端23分别提供第二使能信号和第二非使能信号,(m-2)条或者(m2-2)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非使能信号;
其中,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位于第一使能信号的电位和第二使能信号的电位之间,第二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位于第一使能信号的电位和第二使能信号的电位之间。
或者,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第二使能信号的电位相同,第二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第一使能信号的电位相同。
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和显示两个阶段,首先针对显示面板显示阶段情况进行说明。显示阶段X包括多个显示子阶段,首先针对显示子阶段X1进行说明,具体的,图6和图7对应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分别对应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和13'的情况,图10和图11对应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与两个第一控制端13和13"电连接,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与第一控制端13'电连接的情况。
如图6和图7所示,显示子阶段X1包括两个子显示阶段X11和X12,当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分别对应电连接第一控制端13和13'的情况时,设置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分别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和13'的使能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此时,在子显示阶段X11,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为高电平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输出第一使能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输出第一非使能信号。在子显示阶段X12,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为高电平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输出第一非使能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输出第一使能信号。如图10和图11所示,显示子阶段X1包括三个子显示阶段X11、X12和X13,时钟控制信号线为CKHA和CKHB,其中,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分别与两个第一控制端13和13"电连接,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与第一控制端13'电连接时,设置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的使能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一控制端13"的使能信号为低电平信号,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的使能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此时,在子显示阶段X11,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为高电平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输出第一使能信号,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输出第一非使能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输出第一非使能信号。在子显示阶段X12,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为高电平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输出第一使能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输出第一非使能信号,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输出第一非使能信号。在子显示阶段X13,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为低电平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输出第一使能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输出第一非使能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端13'输出第一非使能信号。
下面针对显示面板触控阶段进行说明,触控阶段Y包括多个触控子阶段,首先针对触控子阶段Y1进行说明,具体的,图2和图5对应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分别对应电连接第二控制端23和23'的情况,图6和图7对应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与两个第二控制端23和23"电连接,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与第二控制端23'电连接的情况。
如图2和图5所示,触控子阶段Y1包括两个子显示阶段Y11和Y12,当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和CKHB分别对应电连接第二控制端23和23'的情况时,设置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和23'的使能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此时,在子触控阶段Y11,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为低电平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使能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非使能信号。在子触控阶段Y12,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为低电平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非使能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使能信号。如图6和图7所示,触控子阶段Y1包括三个子触控阶段Y11、Y12和Y13,时钟控制信号线为CKHA和CKHB,当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分别与两个第二控制端23和23"电连接,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与第二控制端23'电连接时,设置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的使能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二控制端23"的使能信号为高电平信号,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的使能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此时,在子触控阶段Y11,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为低电平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使能信号,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非使能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非使能信号。在子触控阶段Y12,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为低电平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使能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非使能信号,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非使能信号。在子触控阶段Y13,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为高电平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使能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A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非使能信号,时钟控制信号线CKHB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非使能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每个触控子阶段,由于存在m≤m2和m>m2两种情况,在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与两个第二控制端23电连接的情况下,当m>m2,(m-2)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非使能信号;在m≤m2时,(m2-2)条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向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端23输出第二非使能信号。
进一步,可以设置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位于第一使能信号的电位和第二使能信号的电位之间,第二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位于第一使能信号的电位和第二使能信号的电位之间,如图7所示。或者设置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第二使能信号的电位相同,第二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第一使能信号的电位相同,如图12所示。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非使能信号和第二非使能信号的电位大小不进行限定,只需保证第一非使能信号不能控制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打开,第二非使能信号不能控制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打开即可。进一步可以设置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第二使能信号的电位相同,第二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第一使能信号的电位相同,如此可以保证显示阶段第一使能信号的电位与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之间的差距较大,且触控阶段第二使能信号的电位与第二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之间的差距较大。当显示面板在显示阶段提供第一非使能信号时,可以将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中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完全锁死,避免存在漏电流,保证显示效果良好;当显示面板在触控阶段提供第二非使能信号时,可以将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中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或者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完全锁死,避免存在漏电流,保证触控效果更好。
可选的,触控源线230提供的触控信号包括第一脉冲信号,第一脉冲信号包括第一脉冲幅值信息和第一脉冲间隔信息,第二使能信号包括第二脉冲信号,第二脉冲信号包括第二脉冲幅值信息和第二脉冲间隔信息;第一脉冲幅值信息与第二脉冲幅值信息相同,第一脉冲间隔信息与第二脉冲间隔信息相同;
第二脉冲信号包括依次循环设置的第一电位信号和第二电位信号;当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第二使能信号的电位相同时,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第一电位信号的电位相同,或者,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第二电位信号的电位相同。
示例性的,继续参考图2-图13所示,由于时钟控制信号线240与触控源线230与第二输入端21之间的连线有交叠,因此,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和触控源线230与第二输入端21之间的连线会产生寄生电容,影响触控准确性。因此,设置触控源线230提供的触控信号的第一脉冲信号与第二使能信号的第二脉冲信号相同,进一步设置第一脉冲信号的第一脉冲幅值信息与第二脉冲信号的第二脉冲幅值信息相同,第一脉冲信号的第一脉冲间隔信息与第二脉冲信号的第二脉冲间隔信息相同,保证在触控阶段,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和触控源线230与第二输入端21之间的连线上输入的信号相同,同放电或者同充电,降低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和触控源线230与第二输入端21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寄生电容,提高触控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非使能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二使能信号为脉冲信号,当提及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第二使能信号的电位相同时,可以理解为第二脉冲信号包括依次循环设置的第一电位信号和第二电位信号;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第一电位信号的电位相同,或者,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第二电位信号的电位相同。图12仅以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第一电位信号的电位n1相同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在每个子触控阶段,数据源线220上的信号为第三脉冲信号,第三脉冲信号包括第三脉冲幅值信息和第三脉冲间隔信息,第三脉冲信号通过多路数据选择电路10传输至数据信号线120上。触控源线230提供的触控信号包括第一脉冲信号,第一脉冲幅值信息与第三脉冲幅值信息相同,第一脉冲间隔信息与第三脉冲间隔信息相同。
示例性的,继续参考图12所示,由于第二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第一使能信号的电位相同,因此,在触控阶段,当时钟信号线向多路触控选择电路提供第二非使能信号时,相当于向多路数据选择电路提供了使能信号,如此多路数据选择电路会导通,可能存在数据源线上的信号通过多路数据选择电路传输至数据信号线。由于在显示区,数据信号线与触控信号线平行设置,两者之间会产生寄生电容进而影响触控信号。因此,设置数据源线220提供的数据信号的第三脉冲信号与触控源线230提供的触控信号的第一脉冲信号相同,进一步设置第一脉冲信号的第一脉冲幅值信息与第三脉冲信号的第三脉冲幅值信息相同,第一脉冲信号的第一脉冲间隔信息与第三脉冲信号的第三脉冲间隔信息相同,保证在触控阶段,数据源线220输入的信号和触控源线230上输入的信号相同,如此数据信号线上接收到的信号与触控信号线上接收的信号相同,数据信号线和触控信号线同放电或者同充电,降低数据信号线和触控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保证触控效果良好。
可选的,当m>m2时,在触控阶段,未与第二控制端23电连接的时钟控制信号线240上输入有第四脉冲信号,第四脉冲信号包括第四脉冲幅值信息和第四脉冲间隔信息。触控源线220提供的触控信号包括第一脉冲信号,第一脉冲幅值信息与第四脉冲幅值信息相同,第一脉冲间隔信息与第四脉冲间隔信息相同。
示例性的,参见图8和图9,当m=3,m2=2时,存在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CKHC未与第二控制端23电连接的情况。由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C与触控源线230与第二输入端21之间的连线有交叠,因此,时钟控制信号线CKHC和触控源线230与第二输入端21之间的连线会产生寄生电容,影响触控准确性。因此,设置触控源线230提供的触控信号的第一脉冲信号与第四脉冲信号相同,进一步设置第一脉冲信号的第一脉冲幅值信息与第四脉冲信号的第四脉冲幅值信息相同,第一脉冲信号的第一脉冲间隔信息与第四脉冲信号的第四脉冲间隔信息相同,保证在触控阶段,时钟控制信号线CKHC和触控源线230与第二输入端21之间的连线上输入的信号相同,同放电或者同充电,降低时钟控制信号线CKHC和触控源线230与第二输入端21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寄生电容,提高触控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可以为自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也可以为互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具体的,图13示例性表示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示例性表示互容式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自容式触控单元,自容式触控单元包括多个自容式触控电极300,每个自电容触控电极300与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130电连接。
在触控阶段,第二控制端23接收使能信号,触控源线230上的信号通过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传输至触控信号线130,同时触控信号线130上的信号通过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传输至触控源线230。
可选的,如图14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互容式触控单元,互容式触控单元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400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500。触控源线230包括触控驱动源线410和触控感应源线510;触控信号线130包括触控驱动信号线420和触控感应信号线520,每个触控驱动电极400与至少一条触控驱动信号线420电连接,每个触控感应电极500与至少一条触控感应信号线520电连接。在触控阶段,第二控制端23接收使能信号,触控驱动源线410上的信号传输至触控驱动信号线420,触控感应信号线520上的通过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传输至触控感应源线510。
需要说明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显示面板为自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还是互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不进行限定。对于自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显示面板收发触控信号均通过同一触控信号线与触控源线的连接实现,此时,触控源线发出的触控驱动信号通过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传输至触控信号线,触控信号线发出的触控感应信号同样通过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传输至触控源线。对于互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由于显示面板通过触控驱动信号线接收触控驱动信号,通过触控感应信号线发送触控感应信号,并且由于各个触控驱动电极接收到的触控驱动信号均相同,因此,触控源线可以不通过多路触控选择电极而直接将触控驱动信号传输至各个触控驱动电极,如图14所示;当然,也可以设置触控驱动源线410上的信号通过多路触控选择电路20传输至触控驱动信号线420(图中未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选的,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的尺寸为L1,其中,200μm≤L1≤300μm,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的尺寸为L2,其中,200μm≤L2≤300μm。
由于显示面板中多路输出选择电路的显示和触控复用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即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减少了一组时钟控制信号线240,即多路输出选择电路减少了一组TFT的使用。通过设置显示和触控复用至少一条时钟控制信号线,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下边框,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进一步的,由于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的尺寸L1满足200μm≤L1≤300μm,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的尺寸L2满足200μm≤L2≤300μm,因此,通过减少使用一组TFT,至少可以节省显示面板约300μm的下border空间,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窄边框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显示面板应用场景的不同,选取的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和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的尺寸不相同,通过数据选择电路和触控选择电路复用时钟控制信号线,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或者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应用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显示面板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5,触控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60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可以其他用于支持触控显示装置正常工作的电路及器件,也可以为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多路输出选择电路、多条数据源线、多条触控源线和m条时钟控制信号线;所述显示区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和多条触控信号线;
所述多路输出选择电路包括多个多路数据选择电路和多个多路触控选择电路;所述多路数据选择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m1个第一输出端和m1个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一条所述数据源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一条所述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每一所述第一控制端与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所述多路触控选择电路包括第二输入端、m2个第二输出端和m2个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二输入端与一条所述触控源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每一所述第二控制端与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对应设置并电连接;存在所述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端复用至少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其中,m≥2且m为整数,m1≥2且m1为整数,m2≥2且m2为整数;
在显示阶段,所述第一控制端接收使能信号,所述数据源线上的信号通过所述多路数据选择电路传输至所述数据信号线;
在触控阶段,所述第二控制端接收使能信号,所述触控源线上的信号传输至所述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上的信号通过所述多路触控选择电路传输至所述触控源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数据选择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所述多路触控选择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
所述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的使能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的使能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或者,所述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的使能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的使能信号为高电平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m1≤m;
所述多路数据选择电路包括m1个所述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所述多路触控选择电路包括m3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m2-m3)个所述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
其中,当m≤m2时,1≤m3≤m,0≤m2-m3≤m,且m3为整数;
当m>m2时,1≤m3≤m2,0≤m2-m3≤m2-1,且m3为整数;
在显示阶段,m1个所述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控制端依次接收使能信号,与所述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控制端连接同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的所述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控制端对应接收非使能信号,与所述第一控制端连接同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的所述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控制端对应接收使能信号;
触控阶段包括多个触控子阶段,每个所述触控子阶段包括第一触控子阶段和第二触控子阶段,在所述第一触控子阶段,m3个所述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控制端依次接收使能信号,与所述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控制端连接同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的所述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控制端对应接收非使能信号,与所述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控制端连接同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的所述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控制端对应接收非使能信号;
在所述第二触控子阶段,(m2-m3)个所述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控制端依次接收使能信号,与所述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控制端连接同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的所述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控制端对应接受使能信号,与所述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控制端连接同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的所述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控制端对应接收非使能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多路数据选择电路中的m1个第一控制端分别电连接不同的时钟控制信号线;在显示阶段,m1个所述第一控制端依次接收使能信号;
同一所述多路触控选择电路中的m2个第二控制端分别电连接不同的时钟控制信号线,在触控阶段,m2个所述第二控制端依次接收使能信号;或者,存在至少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控制端,且所述两个第二控制端的使能信号不同,在触控阶段,所述两个第二控制端依次接收使能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阶段包括多个显示子阶段;所述触控阶段包括多个触控子阶段;所述显示子阶段和所述触控子阶段依次交替循环设置;
所述显示子阶段包括至少两个子显示阶段,在每个所述子显示阶段,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向与其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控制端输出第一使能信号,(m1-1)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向与其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控制端输出第一非使能信号;或者,至少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与两个所述第一控制端电连接,且所述两个第一控制端的使能信号电位不同;在每个所述子显示阶段,与所述两个第一控制端电连接的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向所述两个第一控制端分别提供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一非使能信号,(m1-2)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向与其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控制端输出第一非使能信号;
所述触控子阶段包括至少两个子触控阶段,在每个所述子触控阶段,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向与其电连接的所述第二控制端输出第二使能信号,(m2-1)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向与其电连接的所述第二控制端输出第二非使能信号;或者,至少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与两个所述第二控制端电连接,且所述两个第二控制端的使能信号电位不同;在每个所述子触控阶段,与所述两个第二控制端电连接的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向所述两个第二控制端分别提供第二使能信号和第二非使能信号,(m-2)条或者(m2-2)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向与其电连接的所述第二控制端输出第二非使能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位于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的电位和所述第二使能信号的电位之间,所述第二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位于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的电位和所述第二使能信号的电位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阶段包括多个显示子阶段;所述触控阶段包括多个触控子阶段;所述显示子阶段和所述触控子阶段依次交替循环设置;
所述显示子阶段包括至少两个子显示阶段,在每个所述子显示阶段,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向与其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控制端输出第一使能信号,(m1-1)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向与其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控制端输出第一非使能信号;或者,至少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与两个所述第一控制端电连接,且所述两个第一控制端的使能信号电位不同;在每个所述子显示阶段,与所述两个第一控制端电连接的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向所述两个第一控制端分别提供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一非使能信号,(m1-2)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向与其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控制端输出第一非使能信号;
所述触控子阶段包括至少两个子触控阶段,在每个所述子触控阶段,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向与其电连接的所述第二控制端输出第二使能信号,(m2-1)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向与其电连接的所述第二控制端输出第二非使能信号;或者,至少一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与两个所述第二控制端电连接,且所述两个第二控制端的使能信号电位不同;在每个所述子触控阶段,与所述两个第二控制端电连接的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向所述两个第二控制端分别提供第二使能信号和第二非使能信号,(m-2)或者(m2-2)条条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向与其电连接的所述第二控制端输出第二非使能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所述第二使能信号的电位相同,所述第二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的电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源线提供的触控信号包括第一脉冲信号,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包括第一脉冲幅值信息和第一脉冲间隔信息,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包括第二脉冲信号,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包括第二脉冲幅值信息和第二脉冲间隔信息;所述第一脉冲幅值信息与所述第二脉冲幅值信息相同,所述第一脉冲间隔信息与所述第二脉冲间隔信息相同;
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包括依次循环设置的第一电位信号和第二电位信号;当所述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所述第二使能信号的电位相同时,所述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所述第一电位信号的电位相同,或者,所述第一非使能信号的电位与所述第二电位信号的电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子触控阶段,所述数据源线上的信号为第三脉冲信号,所述第三脉冲信号包括第三脉冲幅值信息和第三脉冲间隔信息,所述第三脉冲信号通过所述多路数据选择电路传输至所述数据信号线上;
所述触控源线提供的触控信号包括第一脉冲信号,所述第一脉冲幅值信息与所述第三脉冲幅值信息相同,所述第一脉冲间隔信息与所述第三脉冲间隔信息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m>m2时,在所述触控阶段,未与所述第二控制端电连接的所述时钟控制信号线上输入有第四脉冲信号,所述第四脉冲信号包括第四脉冲幅值信息和第四脉冲间隔信息;
所述触控源线提供的触控信号包括第一脉冲信号,所述第一脉冲幅值信息与所述第四脉冲幅值信息相同,所述第一脉冲间隔信息与所述第四脉冲间隔信息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数据选择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所述多路触控选择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
所述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的使能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的使能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或者,所述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的使能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的使能信号为高电平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自容式触控单元,所述自容式触控单元包括多个自容式触控电极,每个所述自电容式触控电极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电连接;
在触控阶段,所述第二控制端接收使能信号,所述触控源线上的信号通过所述多路触控选择电路传输至所述触控信号线,同时所述触控信号线上的信号通过所述多路触控选择电路传输至所述触控源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互容式触控单元,所述互容式触控单元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
所述触控源线包括触控驱动源线和触控感应源线;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触控驱动信号线和触控感应信号线,每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每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
在触控阶段,所述第二控制端接收使能信号,所述触控驱动源线上的信号传输至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线,所述触控感应信号线上的通过所述多路触控选择电路传输至所述触控感应源线。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薄膜晶体管的尺寸为L1,其中,200μm≤L1≤300μm;
所述第二类型薄膜晶体管的尺寸为L2,其中,200μm≤L2≤300μ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或者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182701.7A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240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2701.7A CN111240525B (zh)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2701.7A CN111240525B (zh)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0525A true CN111240525A (zh) 2020-06-05
CN111240525B CN111240525B (zh) 2022-09-30

Family

ID=70875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2701.7A Active CN111240525B (zh)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05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3946A (zh) * 2021-04-21 2021-07-0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9315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70017326A1 (en) * 2015-07-17 2017-01-19 Innolux Corporation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in-cell touch display device
CN206515586U (zh) * 2017-02-21 2017-09-22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463295A (zh) * 2017-09-04 2017-12-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20200075638A1 (en) * 2018-08-28 2020-03-05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ull-down circuit of gate driv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9315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70017326A1 (en) * 2015-07-17 2017-01-19 Innolux Corporation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in-cell touch display device
CN206515586U (zh) * 2017-02-21 2017-09-22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463295A (zh) * 2017-09-04 2017-12-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20200075638A1 (en) * 2018-08-28 2020-03-05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ull-down circuit of gate driv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3946A (zh) * 2021-04-21 2021-07-0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93946B (zh) * 2021-04-21 2024-05-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0525B (zh) 2022-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07792B (zh) 显示装置
US9530520B2 (en) Shift register unit, GOA circuit,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872987B1 (ko) 분할 패널을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02290024B (zh) 基于内部显示端口接口恢复像素时钟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显示设备
EP3761300A1 (en) Gate drive circuit,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EP3462290B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circuit
CN107015683B (zh) 包括触摸屏的显示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
US2011012826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56462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10535317B2 (en) Shift regist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3025784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data signagl outputting method thereof
CN109686326B (zh) 显示设备
CN108182905B (zh) 开关电路、控制单元、显示装置、栅极驱动电路及方法
CN106557194B (zh) 驱动器集成电路及包括该驱动器集成电路的显示设备
US10902809B2 (en) Scan driver circuit,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10540938B2 (en) Shift-buffer circuit, gate driving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US9880662B2 (en) Touch driving unit and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3396657B1 (en) Gip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an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US20200211493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9336727B2 (en) Driv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US20190385517A1 (en) Foldable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210256927A1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screen flickering, drive circuit fo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087498A1 (en) Shift register, control method thereof, light-emitting control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331295B (zh) 显示器面板
CN11161067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