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65231B - 油分离器、回油系统及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油分离器、回油系统及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65231B CN113465231B CN202110721941.4A CN202110721941A CN113465231B CN 113465231 B CN113465231 B CN 113465231B CN 202110721941 A CN202110721941 A CN 202110721941A CN 113465231 B CN113465231 B CN 1134652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oil return
- enhanced
- level switch
- oil lev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3
- 239000002199 base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63 304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589 SAE 304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mois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25B31/004—Lubrication oil recirculating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2—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for separating lubricants from the refrigera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分离器、回油系统和制冷系统。该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基础回油口,所述基础回油口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下部;至少一个增强回油口,每个所述增强回油口都与所述基础回油口在所述筒体上彼此间隔;以及至少一个油位开关,每个所述油位开关都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每个所述油位开关对应一个所述增强回油口,并且监控所述筒体内对应的油位高度,其中,每个所述增强回油口沿所述筒体的高度方向低于所述至少一个油位开关的任意一个。本发明油分离器可以及时回油并显著提高回油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包括该油分离器的回油系统和制冷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具体地涉及油分离器、回油系统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通常包括可形成允许制冷剂在其中循环流动的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机构、和蒸发器四种基本部件,并且利用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压缩机,例如涡旋压缩机、离心压缩机、螺杆压缩机等,在工作的时候往往需要润滑油对其运动部件提供润滑和密封保护。因此,压缩机里的润滑油在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非常快速排出时,很容易形成油蒸汽和油滴微粒并且与气体制冷剂一同排出。当润滑油随制冷剂一起进入冷凝器和蒸发器时会在传热壁面上形成一层油膜,使热阻增大,从而使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效果降低,降低制冷效果。因此,现有的制冷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冷水机组或多联机系统或其它中央空调系统,通常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以便将混合在制冷剂蒸汽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油分离器一般布置在连接压缩机的排气端的排气管上(因此处于制冷系统的高压侧),以便在携带润滑油的气体制冷剂进入制冷系统的其它主要部件之前将润滑油从制冷剂中分离出来。
现有的油分离器一般在其筒体或壳体底部直接设置回油口。该回油口可通过外部回油管连接到压缩机的处于低压侧的回气管,以借助高低压差将润滑油返回到压缩机中。当压差较大时,油分离器内润滑油能够在压差作用下快速回油,能够满足压缩机的润滑要求。当压差较小时,油分离器内的润滑油不易被吸出。特别是当压缩机长时间处于低频运转时,油分离器不能及时将润滑油输送给压缩机,可能会导致压缩机在缺油状态下运转。另外,当压缩机在缺油状态下运转或者急需回油时,仅靠一路回油管路无法满足快速回油的要求,从而影响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油分离器不能及时回油和回油速度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基础回油口,所述基础回油口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下部;至少一个增强回油口,每个所述增强回油口都与所述基础回油口在所述筒体上彼此间隔;以及至少一个油位开关,每个所述油位开关都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每个所述油位开关对应一个所述增强回油口,并且监控所述筒体内对应的油位高度,其中,每个所述增强回油口沿所述筒体的高度方向低于所述至少一个油位开关的任意一个。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油分离器中包括筒体。在筒体的下部设置有基础回油口。在筒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增强回油口,每个增强回油口都与基础回油口在筒体上彼此间隔。在筒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油位开关,每个油位开关对应一个增强回油口,并且每个油位开关都可监控筒体内对应的油位高度。每个增强回油口均设置成沿筒体的高度方向低于任意一个油位开关,可以确保开启任意一个增强回油口时都能够顺利回油。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油分离器中,除了基础回油口,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增强回油口,能够显著提高油分离器回油的效率。每个增强回油口均对应一个油位开关,以便通过油位开关来控制该增强回油口的启用。每个油位开关可用来监测筒体内对应的油位高度。当油分离器内的油位高度高于油位开关所对应的油位高度时,说明筒体内剩余油量较多。相应地,压缩机内的润滑油较少,压缩机可能存在缺油运行的风险。此时,控制油分离器内的润滑油从对应的增强回油口流出,能够及时向压缩机回油,使油分离器的回油时机更加精准。
在上述油分离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增强回油口定位成沿所述高度方向与所述基础回油口位于同一高度。通过将每个增强回油口定位成与基础回油口位于同一高度,可以使油分离器的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制造。
在上述油分离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增强回油口包括第一增强回油口和第二增强回油口,所述至少一个油位开关包括与所述第一增强回油口相对应的第一油位开关和与所述第二增强回油口相对应的第二油位开关,其中,所述第二油位开关在所述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一油位开关。通过设置第一增强回油口和第二增强回油口,并且设置与之相对应的第一油位开关和第二油位开关,能够基于不同的油位高度适时开启相对应的增强回油口,使得油分离器回油的时机和回油量控制更加精准。另外,当筒体内油位高度高于第二油位开关监控的油位高度时,可以控制第一增强回油口和第二增强回油口同时开启,进一步提高油分离器的回油效率。
在上述油分离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油位开关为浮球式油位开关,或者光电式油位开关。将油位开关设置成浮球式油位开关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将油位开关设置成光电式油位开关则可以增强油位高度监测的精度。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油分离器不能及时回油和回油速度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回油系统。所述回油系统包括:压缩机;根据上面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器,所述基础回油口通过基础回油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管相连,所述至少一个增强回油口通过对应的增强回油管路与所述回气管相连,并且至少一个油位开关配置成基于所述筒体内对应的油位高度控制对应的所述增强回油管路的通断。通过使用上面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器,本发明回油系统的油分离器和压缩机的回气管之间除了基础回油管路之外,还并联地设置有至少一个增强回油管路。通过至少一个油位开关监测对应的油位高度并基于对应的油位高度控制对应的增强回油管路的通断,能够使回油系统的回油时机和回油量更加精准,回油效率因此显著提高。
在上述回油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增强回油口包括第一增强回油口和第二增强回油口,所述第一增强回油口通过其上设有第一增强电磁阀的第一增强回油管路与所述回气管相连,并且所述第二增强回油口通过其上设有第二增强电磁阀的第二增强回油管路与所述回气管相连,所述至少一个油位开关包括与所述第一增强回油口相对应的第一油位开关和与所述第二增强回油口相对应的第二油位开关,所述第一油位开关基于所述油位高度控制所述第一增强电磁阀的通断,并且所述第二油位开关基于所述油位高度控制所述第二增强电磁阀的通断,其中,所述第二油位开关在所述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一油位开关。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使油分离器基于第一油位开关和第二油位开关所对应的不同的油位高度,控制相对应的第一增强回油管路和第二增强回油管路的通断,以便及时向压缩机回油,并提高回油效率。
在上述回油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二增强回油管路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增强电磁阀的下游的油泵。通过在第二增强回油管路上设置油泵,能够进一步提高回油的效率。
在上述回油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基础回油管路上设置有基础回油电磁阀。在基础回油管路上设置基础回油电磁阀,能够通过调节基础回油电磁阀的通断和开度,调节基础回油管路中润滑油的流量,进而增强回油精度。
在上述回油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回油系统还包括蒸发器和引射器,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回气管之间设有辅助回油管路,所述引射器设有可连接到所述基础回油管路的引射端,可连接到所述辅助回油管路的被引射端,和可连接到所述回气管的出口端。通过上述的配置,可以利用油分离器的基础回油管路中高压润滑油形成射流,使引射器内产生负压。进一步地,蒸发器中残留的润滑油可以借助负压的作用被吸出,并与基础回油管路中的射流混合后由引射器的出口端流向压缩机的回气管,不仅能够减少蒸发器中残留的润滑油,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而且可以提高润滑油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回油系统的回油效率。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油分离器不能及时回油和回油速度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包括上面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油系统。通过使用上述的回油系统,本发明制冷系统能够及时向压缩机回油,显著提高回油效率,增强制冷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油分离器的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油分离器的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油分离器的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回油系统的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油分离器;10、筒体;101、下部;102、侧壁;11、进气管;111、进气口;12、出气管;121、出气口;13、第一视液镜;14、基础回油口;141、基础回油接管;1411、基础回油孔;142、基础回油导油管;15、增强回油口;15a、第一增强回油口;151a、第一增强回油接管;1511a、第一增强回油孔;15b、第二增强回油口;151b、第二增强回油接管;1511b、第二增强回油孔;152b、第二增强回油导油管;16、油位开关;16a、第一油位开关;16b、第二油位开关;2、回油系统;21、压缩机;211、排气口;212、吸气口;213、高压压力开关;214、排气管;215、回气管;22、冷凝器;221、冷凝器出水口;222、冷凝器进水口;23、干燥过滤器;24、膨胀阀;25、蒸发器;251、蒸发器出水口;252、蒸发器进水口;253、蝶阀;26a、第一球阀;26b、第二球阀;27a、高压气体管路;27b、高压液体管路;27c、低压液体管路;27d、低压气体管路;30、基础回油管路;301、第一角阀;302、第一油过滤器;303、基础回油电磁阀;304、第二视液镜;305、第二角阀;306、引射器;306a、引射端;306b、被引射端;306c、出口端;31、第一增强回油管路;311、第一增强电磁阀;32、第二增强回油管路;321、第二增强电磁阀;322、电泵;33、辅助回油管路;331、第三角阀;332、第二油过滤器、333、第三视液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油分离器不能及时回油和回油速度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分离器1。该油分离器1包括:筒体10;基础回油口14,基础回油口14设置在筒体10的下部101;至少一个增强回油口15,每个增强回油口15都与基础回油口14在筒体10上彼此间隔;以及至少一个油位开关16,每个油位开关16都设置在筒体10的侧壁102上,每个油位开关16对应一个增强回油口15,并且监控筒体10内对应的油位高度,其中,每个增强回油口15沿筒体10的高度方向低于至少一个油位开关16的任意一个。
图1是本发明油分离器的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油分离器的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油分离器的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油分离器1包括筒体10。筒体10采用304不锈钢,以增强机械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替代地,筒体10也可采用其它合适的材质制成。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筒体10的上部设有进气管11,进气管11具有大致圆形截面的进气口111。替代地,进气管11也可设置成椭圆形或者其它合适形状的截面。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筒体10的下部101设有出气管12,出气管12具有大致圆形截面的出气口121。替代地,出气管12也可设置成椭圆形或者其它合适形状的截面。替代地,出气管12也可布置在筒体10的顶部或者其它合适的位置。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筒体10的侧壁102上还设有第一视液镜13,以便监测筒体10内润滑油的流动状况和含水量。
如图1-图3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筒体10的下部101设置有彼此均匀间隔的基础回油口14、第一增强回油口15a、和第二增强回油口15b。可以理解的是,增强回油口15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为1个、3个,或者其它合适的数量。替代地,基础回油口14、第一增强回油口15a、和第二增强回油口15b也可设置在筒体10的底部或者其它合适的位置。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基础回油口14、第一增强回油口15a(如图2所示)、和第二增强回油口15b在筒体10的高度方向上(基于图1所示的方位,即竖直方向)位于同一高度,使得油分离器1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基础回油口14包括基础回油接管141和基础回油导油管142。基础回油接管141采用PVC、PE等合适的树脂材料通过注塑工艺加工而成,以降低制造成本。替代地,基础回油接管141也可采用不锈钢,或者其它合适的金属材质制成,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基础回油接管141的端部形成有大致圆形截面的基础回油孔1411。替代地,基础回油孔1411也可设置成椭圆形或者其它合适的形状。基础回油导油管142配置成与基础回油接管141相接,并延伸到筒体10的底壁上或靠近该底壁,以便将筒体10内的润滑油导出。基础回油导油管142采用PVC、PE,或者其它合适的树脂材料造成,以降低制造成本。替代地,基础回油导管142也可采用不锈钢、铝质,或者其它合适的金属材质制成。
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二增强回油口15b包括第二增强回油接管151b和第二增强回油导油管152b。第二增强回油接管151b采用PVC、PE等合适的树脂材料通过注塑工艺加工而成,以降低制造成本。替代地,第二增强回油接管151b也可采用不锈钢或者其它合适的金属材质制成,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第二增强回油接管151b的端部形成有大致圆形截面的第二增强回油孔1511b。替代地,第二增强回油孔1511b也可设置成椭圆形或者其它合适的形状。第二增强回油导油管152b配置成与第二增强回油接管151b相接,并延伸到筒体10的底壁上或靠近该底壁,以便将筒体10内的润滑油导出。第二增强回油导油管152b可采用PVC、PE等合适的树脂材料造成,以降低制造成本。替代地,第二增强回油导油管152b也可采用不锈钢、铝质,或者其它合适的金属材质制成。
如图2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增强回油口15a包括第一增强回油接管151a和第一增强回油导油管(图中未示出)。第一增强回油接管151a采用PVC、PE等合适的树脂材料通过注塑工艺加工而成,以降低制造成本。替代地,第一增强回油接管151a也可采用不锈钢或者其它合适的金属材质制成,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第一增强回油接管151a的端部形成有大致圆形截面的第一增强回油孔1511a。替代地,第一增强回油孔1511a也可设置成椭圆形或者其它合适的形状。第一增强回油导油管配置成与第一增强回油接管151a相接,并延伸到筒体10的底壁上或靠近该底壁,以便将筒体10内的润滑油导出。第一增强回油导油管可采用PVC、PE等合适的树脂材料造成,以降低制造成本。替代地,第一增强回油导油管也可采用不锈钢、铝质,或者其它合适的金属材质制成。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基础回油口14、第一增强回油口15a、和第二增强回油口15b配置成相同的结构,以便简化制造工艺,易于制造。替代地,基础回油口14、第一增强回油口15a、和第二增强回油口15b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成不同的结构,以获得更加丰富的产品。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筒体10的侧壁102上还设有彼此间隔的第一油位开关16a和第二油位开关16b。其中,第二油位开关16b在筒体10的高度方向上高于第一油位开关16a。可以理解的是,油位开关16的数量可设置成1个、3个,或者其它合适的数量,只要能够和增强回油口15相匹配即可。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基础回油口14、第一增强回油口15a、和第二增强回油口15b在筒体10的高度方向上均低于第一油位开关16a,使得每个增强回油口15都能够顺利回油。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油位开关16a和第二油位开关16b配置成浮球式油位开关,以便降低制造成本。替代地,第一油位开关16a和第二油位开关16b也可配置成光电式油位开关,以增强油位高度监测的精度。替代地,第一油位开关16a和第二油位开关16b也可配置成其它合适的油位开关。替代地,第一油位开关16a和第二油位开关16b也可配置成不同类型的油位开关,以获得更加丰富的产品。
图4是本发明回油系统的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本发明回油系统2包括压缩机21、油分离器1、冷凝器22、膨胀阀24、和蒸发器25。压缩机21具有排气口211和吸气口212。压缩机21的排气口211通过排气管214与油分离器1的进气管11的进气口111相连。油分离器1的出气管12的出气口121通过高压气体管路27a连接到冷凝器22的输入端。冷凝器22的输出端通过高压液体管路27b与膨胀阀24相接。膨胀阀24通过低压液体管路27c与蒸发器25的输入端相连。蒸发器25的输出端通过彼此相接的低压气体管路27d和回气管215连接到压缩机21的吸气口212。上述管路通过互联形成允许冷媒在其中流动的制冷循环主回路。
如图4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压缩机21为螺杆式压缩机。替代地,压缩机21也可为离心式、活塞式,或者其它合适的压缩机。在压缩机21上设置有高压压力开关213,以便当压缩机21的排气压力超过预定值时为压缩机21提供停机保护。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冷凝器22为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在冷凝器22上设有可连通冷凝水出水管的冷凝器出水口221和可连通冷凝水进水管的冷凝器进水口222。替代地,冷凝器22也可为套管式、翘片盘管式,或者其它合适的冷凝器。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高压液体管路27b中并定位在冷凝器22的下游设有第一球阀26a,以控制冷媒在高压液体管路27b中的通断,便于检修。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高压液体管路27b中并定位在第一球阀26a的下游还设有干燥过滤器23,以便对冷媒进行干燥和过滤,防止水分、杂质等有害物质损害功能部件。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膨胀阀24为热力膨胀阀。替代地,膨胀阀24也可为电子膨胀阀、节流阀,或者其它合适的膨胀阀。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低压液体管路27c中并定位在膨胀阀24的下游设有第二球阀26b,以控制冷媒在低压液体管路27c中的通断。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蒸发器25为卧式壳管式蒸发器。在蒸发器25上设有可连通冷却水出水管的蒸发器出水口251和可连通冷却水进水管的蒸发器进水口252。替代地,蒸发器25也可为套管式、翘片盘管式,或者其它合适的蒸发器。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低压气体管路27d和回气管215之间还设置有蝶阀253,以控制冷媒在低压气体管路27d中的通断。
如图4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油分离器1的底部设置有彼此间隔的基础回油口14、第一增强回油口15a、和第二增强回油口15b。其中,基础回油口14通过基础回油管路30与回气管215相连,第一增强回油口15a通过第一增强回油管路31与回气管215相连,第二增强回油口15b通过第二增强回油管路32与回气管215相连。因此,基础回油管路30、第一增强回油管路31、和第二增强回油管路32彼此形成并联。另外,在油分离器1上还设置有第一油位开关16a和第二油位开关16b,以便监测油分离器1内对应的油位高度。第一油位开关16a和第二油位开关16b分别与回油系统2的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形成电连接,以便方便地获取第一油位开关16a和第二油位开关16b的开闭信号。
如图4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基础回油管路30上沿着润滑油的流向依次串联有第一角阀301、第一油过滤器302、基础回油电磁阀303、第二视液镜304、和第二角阀305。基础回油电磁阀303配置成与回油系统2的控制系统形成电连接,以便通过控制基础回油电磁阀303的通断和开度控制基础回油管路30中润滑油的流量,从而精准地对压缩机21进行回油。第一油过滤器302可以对润滑油进行过滤,清除杂质,保证压缩机21的正常运行。第二视液镜304可监测润滑油在基础回油管路30的流动状况和水分含量。第一角阀301和第二角阀305的设置,可以便于安装和检修管路。
如图4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第一增强回油管路31中设置有第一增强电磁阀311。第一增强电磁阀311配置成与回油系统2的控制系统形成电连接,以便通过控制第一增强电磁阀311的开关控制第一增强回油回路31的通断。当油分离器1内的油位高度高于第一油位开关16a时,说明油分离器1内的润滑油较多,相应地,压缩机21内的润滑油较少。此时,将第一油位开关16a闭合。回油系统2的控制系统获取第一油位开关16a的闭合信号后,控制第一增强电磁阀311闭合,使得润滑油能从基础回油口14和第一增强回油口15a同时流出,因此增强了回油效率。
如图4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第二增强回油管路32中沿着润滑油的流向依次设有第二增强电磁阀321和电泵322。第二增强电磁阀321和电泵322与回油系统2的控制系统形成电连接。当油分离器1内的油位高度高于第二油位开关16b时,说明油分离器1内的润滑油过多,压缩机21存在缺油运行的风险。此时,第二油位开关16b闭合。回油系统2的控制系统获取第二油位开关16b的闭合信号后,控制第二增强电磁阀321闭合,使得润滑油能从基础回油口14、第一增强回油口15a、和第二增强回油口15b同时流出,因此显著提升了回油效率。另外,当第二增强电磁阀321闭合后,回油系统2的控制系统控制电泵322开机,将油分离器1内的润滑油快速地输送到压缩机21内,进一步提高回油效率。
如图4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蒸发器25和回气管215之间还设置有辅助回油管路33。在辅助回油管路33上沿着润滑油的流向依次串联有第三角阀331、第二油过滤器332、和第三视液镜333。部分润滑油可以随着冷媒在循环主回路内流动,并沉积在蒸发器25内。通过设置辅助回油管路33,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润滑油在蒸发器25内沉积,提高蒸发器25的换热效率,而且可以提高润滑油的使用效率,增强压缩机21的润滑效果。第二油过滤器332可以对润滑油进行过滤,提高洁净度。第三视液镜333可用于监测辅助回油管路33内润滑油的流动状态和水分含量。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辅助回油管路33中还设有引射器306。引射器306具有与基础回油管路30相连接的引射端306a,与辅助回油管路33相连接的被引射端306b,和与回气管215相连接的出口端306c。当润滑油从基础回油管路30经过引射器306时会形成高压射流,使引射器306内形成负压。辅助回油管路33内的润滑油在负压的作用下被顺利吸出,并与基础回油管路30中的射流混合后从引射器306的出口端306c流向回气管215,进一步提高了回油效率。
本发明还涉及包括上述任一种回油系统2的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冷水机组、多联机空调,或者其它合适的制冷系统。通过采用上述的回油系统2,本发明制冷系统能够及时对压缩机21进行回油,并显著提高回油效率。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来自不同实施例的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包括:
筒体;
基础回油口,所述基础回油口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下部;
至少一个增强回油口,所述至少一个增强回油口包括第一增强回油口和第二增强回油口,每个所述增强回油口都与所述基础回油口在所述筒体上彼此间隔;以及
至少一个油位开关,所述至少一个油位开关包括与所述第一增强回油口相对应的第一油位开关和与所述第二增强回油口相对应的第二油位开关,每个所述油位开关都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每个所述油位开关对应一个所述增强回油口,并且监控所述筒体内对应的油位高度,
其中,每个所述增强回油口沿所述筒体的高度方向低于所述至少一个油位开关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油位开关在所述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一油位开关,并且每个所述增强回油口定位成沿所述高度方向与所述基础回油口位于同一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位开关为浮球式油位开关,或者光电式油位开关。
3.一种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系统包括:
压缩机;
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器,所述基础回油口通过基础回油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管相连,所述至少一个增强回油口通过对应的增强回油管路与所述回气管相连,并且至少一个油位开关配置成基于所述筒体内对应的油位高度控制对应的所述增强回油管路的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增强回油口包括第一增强回油口和第二增强回油口,所述第一增强回油口通过其上设有第一增强电磁阀的第一增强回油管路与所述回气管相连,并且所述第二增强回油口通过其上设有第二增强电磁阀的第二增强回油管路与所述回气管相连,
所述至少一个油位开关包括与所述第一增强回油口相对应的第一油位开关和与所述第二增强回油口相对应的第二油位开关,所述第一油位开关基于所述油位高度控制所述第一增强电磁阀的通断,并且所述第二油位开关基于所述油位高度控制所述第二增强电磁阀的通断,
其中,所述第二油位开关在所述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一油位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增强回油管路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增强电磁阀的下游的油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础回油管路上设置有基础回油电磁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系统还包括蒸发器和引射器,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回气管之间设有辅助回油管路,所述引射器设有可连接到所述基础回油管路的引射端,可连接到所述辅助回油管路的被引射端,和可连接到所述回气管的出口端。
8.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回油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21941.4A CN113465231B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油分离器、回油系统及制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21941.4A CN113465231B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油分离器、回油系统及制冷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65231A CN113465231A (zh) | 2021-10-01 |
CN113465231B true CN113465231B (zh) | 2023-07-18 |
Family
ID=77873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21941.4A Active CN113465231B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油分离器、回油系统及制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652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53359B (zh) * | 2021-12-20 | 2023-11-24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回油控制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79061A (zh) * | 2005-12-06 | 2007-06-13 | 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满液式冰水机 |
CN108662815A (zh) * | 2018-06-04 | 2018-10-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机组的回油油路系统、制冷机组及油路切换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70319U (zh) * | 1975-11-20 | 1977-05-25 | ||
AUPM630094A0 (en) * | 1994-06-17 | 1994-07-14 | Refrigerant Monitoring Systems Pty Ltd | Oil level control device |
CN2921725Y (zh) * | 2006-05-12 | 2007-07-11 | 苏州昆拓冷机有限公司 | 压缩制冷系统油分离器 |
JP2010127482A (ja) * | 2008-11-25 | 2010-06-10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 |
CN103629866B (zh) * | 2012-08-20 | 2015-10-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压缩机的回油控制系统和方法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
CN203310162U (zh) * | 2013-05-28 | 2013-11-27 | 北京永源热泵有限责任公司 | 降膜式水源热泵机组 |
KR102198326B1 (ko) * | 2013-12-26 | 2021-01-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 |
CN105627642A (zh) * | 2014-11-27 | 2016-06-01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热交换器机组回油的装置 |
CN205784003U (zh) * | 2016-05-16 | 2016-12-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压缩机系统及空调 |
CN205807890U (zh) * | 2016-06-21 | 2016-12-14 | 苏州合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螺杆满液式冷冻机 |
-
2021
- 2021-06-28 CN CN202110721941.4A patent/CN11346523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79061A (zh) * | 2005-12-06 | 2007-06-13 | 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满液式冰水机 |
CN108662815A (zh) * | 2018-06-04 | 2018-10-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机组的回油油路系统、制冷机组及油路切换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65231A (zh) | 2021-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28109B (zh) | 空调系统及其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 |
CN104296421B (zh) | 空调器及其回油控制方法 | |
CN104285111B (zh) | 制冷装置 | |
CN102788449B (zh) | 空调 | |
JP2004263995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12146297B (zh) | 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 |
CN111623558B (zh) | 一种空调系统 | |
CN113465231B (zh) | 油分离器、回油系统及制冷系统 | |
CN107314579B (zh) | 空调 | |
ES2417631T3 (es) | Acondicionador de aire y procedimiento de control del mismo | |
CN104285110B (zh) | 制冷装置 | |
CN105371532A (zh) | 空调器 | |
WO2019118103A1 (en) | Accumulator and oil separator | |
CN104848599A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2657900U (zh) | 冷媒循环系统及空调机组 | |
CN110530062B (zh) | 引射系统及冷水机组的回油系统、控制方法、冷水机组 | |
CN113883749A (zh) | 回油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
CN113465230A (zh) | 用于制冷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 |
CN214949922U (zh) | 一种低环温制冷机组供油系统 | |
CN109307385B (zh) | 空调系统、压缩供油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883600B (zh) | 一种空调双压缩机制冷系统及空调 | |
CN217110102U (zh) | 空调制冷系统 | |
CN105115204A (zh) | 一种可控制润滑油循环量的气液分离器和控制方法 | |
CN210638329U (zh) | 引射系统及冷水机组的回油系统、冷水机组 | |
KR100589655B1 (ko) | 공기조화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