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41183A -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41183A
CN113441183A CN202110807409.4A CN202110807409A CN113441183A CN 113441183 A CN113441183 A CN 113441183A CN 202110807409 A CN202110807409 A CN 202110807409A CN 113441183 A CN113441183 A CN 113441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wn ether
alkali metal
organic polymer
ether organic
loa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074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41183B (zh
Inventor
罗荣昌
陈敏
刘香英
余越
张翼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8074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411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41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41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41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41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0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06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polymers
    • B01J31/069Hybrid organic-inorganic polymers, e.g. silica derivatized with organic gro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0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06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wo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317/0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wo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having the hetero atoms in positions 1 and 3
    • C07D317/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wo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having the hetero atoms in positions 1 and 3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17/3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wo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having the hetero atoms in positions 1 and 3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317/34Oxygen atoms
    • C07D317/36Alkylene carbonates; Substituted alkylene 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wo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317/0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wo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having the hetero atoms in positions 1 and 3
    • C07D317/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wo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having the hetero atoms in positions 1 and 3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17/4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wo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having the hetero atoms in positions 1 and 3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condensed with one six-membered ring
    • C07D317/48Methylenedioxybenzenes or hydrogenated methylenedioxybenzenes, unsubstituted on the hetero ring
    • C07D317/50Methylenedioxybenzenes or hydrogenated methylenedioxybenzenes, unsubstituted on the hetero ring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atoms of the carbocyclic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2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 dioxide
    • C08G64/34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 dioxide and cyclic eth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涉及有机催化合成领域。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化学结构式为:[M‑R1‑(R)2]n,M为碱金属离子,R为含氨基或醛基基团的化合物,R1为含氨基或醛基基团的冠醚;其制备方法为:将R1和R进行第一回流反应得到冠醚有机聚合物;将冠醚有机聚合物和碱金属M卤化物进行第二回流反应得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该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用于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本申请冠醚与碱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具有催化条件简单且催化形成环状碳酸酯收率高、重复利用率高的优点,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在催 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催化合成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了缓解环境危机,科研工作者们在开发新型高效转化CO2的催化体系等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目前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催化体系被开发出来应用于环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的环加成反应中,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就是其中的一种,此类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疏松多孔、高吸附性等多种性质,同时它形成的骨架很稳定,可在骨架中引入化学功能团进行多孔性调控,大部分材料对空气、水、各类有机溶剂都能保持稳定,因此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众多CO2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中,CO2与环氧化物通过环加成反应生成环状碳酸酯,是目前最有前途和最有效固定CO2的方法之一,具有原料廉价、原子利用率高、副产物少等优点。
工业上制备环状碳酸酯时常使用的催化剂是碱金属卤化物(如KI)和季铵盐(如TEAB)等,它们易溶于环状碳酸酯,且在产物进行提纯浓缩时不易结块,可以实现工业催化剂的回收。缺陷在于这类催化剂不溶于环氧化物,在使用时常需要加入大量的有机溶剂,同时催化条件也较为苛刻,需要在高温高压下才能获得较好的催化活性,操作不便且环状碳酸酯的产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通过采用冠醚与碱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可以高效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具有催化反应条件简单且催化目标产物收率高、重复利用率高的优点,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之一提供了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所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表达通式为:[M-R1-(R)2]n,其中,所述M为碱金属离子,所述R选自含有氨基或醛基基团的化合物,所述R1选自含有氨基或醛基基团的冠醚,所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含有碳氮双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冠醚具有确定的大环结构和可包裹客体分子的空腔环,可以根据空腔环的大小不同,选择与不同的碱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当形成冠醚配合物后,大环的结构效应使得冠醚配合物具有比相应开链配体形成的配合物更为稳定的性质,可以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用以催化在众多传统条件下难以发生反应的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具有反应速率快、催化反应条件简单、操作方便且催化反应完全、催化目标产物收率高、重复利用率高的优点,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此外,该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伴有显著的吸附力和选择性,在吸附和分离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在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转化成环状碳酸酯的过程中,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中含有碱金属离子与碳氮双键,此类含氮类有机化合物的碱性可以活化二氧化碳分子,同时碱金属离子作为聚合物中的活性位点也可以活化二氧化碳分子,而羟基等活性基团的存在则可以活化环氧化物,通过三重活化的方式有效促进环状碳酸酯的环加成反应,显著提高了环状碳酸酯的收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R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021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031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032
中的一种,所述R”为末端带有氨基或醛基的基团。
作为优选方案,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选用冠醚作为基础官能团,从经济、效率、稳定性以及容易获得等的角度出发,具体地所述冠醚R1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033
中的一种,所述R'为末端带有氨基或醛基的基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末端带有氨基或醛基基团的冠醚和苯环有机物中的氨基和醛基基团可以相互发生醛氨缩合反应,从而使合成的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含有碳氮双键,即为碱性的含氮类有机聚合物,该碱性的含氮类有机聚合物可以在制备环状碳酸酯的过程中活化二氧化碳分子,从而加速催化反应,促进环状碳酸酯中环加成的顺利进行。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M为Na+、K+、Cs+中的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M的选择与冠醚R1环的大小相关,由于冠醚类的大环配体普遍具有一定的空腔结构,在生成配合物时,若碱金属离子M的直径稍大于配体的腔径,则位于配体的孔穴之外,若碱金属离子M的直径比配体的腔径小得多,则会发生畸变而将碱金属离子包围在中间,上述两种情况都不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相反,若碱金属离子M的大小若刚好与配体的腔径相匹配,则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在此优选的碱金属离子M可以与冠醚R1的腔径更好地匹配,使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提高。
作为优选方案,由于Na离子的直径尺寸与15-冠醚-5的腔径较为匹配,因此所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具体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041
作为优选方案,由于K离子的直径尺寸与18-冠醚-6的腔径较为匹配,因此所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具体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042
作为优选方案,由于Cs离子的直径尺寸与24-冠醚-8的腔径较为匹配,因此所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具体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051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冠醚的大环结构通过两边的R'基可以把两侧的R基团聚合连接起来,可以形成碳氮双键,使该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同时由于碱金属离子和冠醚大环之间还存在有π-金属轨道,其强烈的耦合作用可以提高催化活性位点的稳定性,使催化效率高、催化目标产物回收率高、催化条件简单、重复利用率高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之二提供了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R1和R在有机溶液A中进行第一回流反应,第一回流反应的温度为50℃-150℃,时间为20h-36h,得到冠醚有机聚合物;
S02、将冠醚有机聚合物和碱金属M的卤化物在有机溶液B中进行第二回流反应,第二回流反应的温度为50℃-240℃,时间为8h-24h,得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其中,R1、R、M三者按照目标产物各元素之间的摩尔质量比例进行添加。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大环的冠醚可以增大碱金属离子在有机溶液中的溶解度,使碱金属阳离子与卤素阴离子相互分离,从而增强阴离子的亲核性,冠醚在加热回流的过程中发生缩合反应和负载碱金属离子,随后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可以增加碱金属的负载量,将其应用于催化二氧化碳转化时,有助于提高环状碳酸酯的收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之三提供了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所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用于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合成环状碳酸酯。
作为优选方案,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催化剂和环氧化物加入容器中,随后通入二氧化碳进行反应,所述催化剂为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S2、反应完成后冷却,过滤后得滤液,即为环状碳酸酯溶液。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环氧化物的0.04mol%-2.50mol%,所述二氧化碳的压力为0.2MPa-3.5MPa。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该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本身具有多孔结构和对二氧化碳分子选择性吸附的特点,能够将二氧化碳分子捕集到丰富的碱金属离子中心周围,从而实现高效高选择性地催化生成环状碳酸酯,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时添加量少,在常温、常压、无溶剂的环境下即可进行催化反应,操作简单,催化后目标产物环状碳酸酯的收率显著提高,同时催化后该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可以回收再利用,重复利用率高,符合绿色持续发展。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环氧化物为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061
中的一种,所述R2为氢、卤素、烷基、不饱和醚键、苯氧基中的一种,所述R3为氢、卤素、烷基、烷氧基中的一种。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冠醚与碱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大环的结构效应使得冠醚配合物具有比相应开链配体形成的配合物更为稳定的性质,用以催化在众多传统条件下难以发生反应的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的过程中,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中含有碳氮双键,此类含氮类有机化合物的碱性可以活化二氧化碳分子,同时碱金属离子作为聚合物的活性位点也可以活化二氧化碳分子,而羟基等活性基团的存在则可以活化环氧化物,具有反应速率快、催化反应条件简单、操作方便且催化反应完全、催化目标产物收率高、重复利用率高的优点,且有显著的吸附力和选择性,在吸附和分离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2、末端带有氨基或醛基基团的冠醚和苯环有机物中的氨基和醛基基团可以相互发生醛氨缩合反应,从而使合成的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含有碳氮双键,可以在制备环状碳酸酯的过程中活化二氧化碳分子,从而加速催化反应,促进环状碳酸酯中环加成的顺利进行。
3、M的选择与冠醚R1环的大小相关,在生成配合物时,若碱金属离子M的大小若刚好与配体的腔径相匹配,则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在此优选的碱金属离子M可以与冠醚R1的腔径更好地匹配,使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表达式;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表达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表达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结果;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图结果;
图6:为本发明应用例一中环状碳酸酯溶液的气相色谱图结果;
图7:为本发明应用例七中环状碳酸酯溶液的气相色谱图结果;
图8:为本发明应用例十一中环状碳酸酯溶液的气相色谱图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发明人在采用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合成环状碳酸酯的研究中发现,由于冠醚具有大环结构和可包裹客体分子的空腔环,将其与碱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金属与冠醚大环之间存在有π-金属轨道,π-金属轨道强烈的耦合作用提高了该络合物催化活性位点的稳定性,使形成的冠醚配合物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且具有显著的吸附力和选择性,可以选择性地吸收二氧化碳分子,可以高效选择性地催化环状碳酸酯。此外,由于冠醚和含有氨基或醛基的化合物在聚合过程中会发生醛氨缩合反应,可以生成碳氮双键,使该含氮类有机化合物的碱性可以活化二氧化碳分子,而羟基等活性基团的存在也可以活化环氧化物,该络合物的双重活化方式可以有效促进环状碳酸酯的合成。
实施例一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通式为[M-R1-(R)2]n,其中,R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081
R”为带有氨基的基团;R1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082
R'为带有醛基的基团;M为K+;R中的氨基基团与R1中的醛基基团相互进行醛氨缩合反应形成碳氮双键;其具体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01、将R和R1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有机溶液中进行第一次回流反应,第一次回流反应时升温至150℃并保持20h,随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再用丙酮进行洗涤,索式提取后干燥得到冠醚有机聚合物;
S02、将上述冠醚有机聚合物和KI加入乙腈有机溶液中,超声后进行第二次回流反应,第二次回流反应升温至90℃并保持20h,随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再用丙酮进行洗涤,索式提取后干燥得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其中,R1、R、M三者按照目标产物各元素之间的摩尔质量比例进行添加。
实施例二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如图2所示,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M-R1-(R)2]n,其中,R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091
R”为带有醛基的基团;R1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092
R'为带有氨基的基团;M为Na+;R中的醛基基团与R1中的氨基基团相互进行醛氨缩合反应形成碳氮双键;其具体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01、将R和R1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有机溶液中进行第一次回流反应,第一次回流反应时升温至50℃并保持36h,随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再用丙酮进行洗涤,索式提取后干燥得到冠醚有机聚合物;
S02、将上述冠醚有机聚合物和NaI加入乙腈有机溶液中,超声后进行第二次回流反应,第二次回流反应升温至50℃并保持24h,随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再用丙酮进行洗涤,索式提取后干燥得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其中,R1、R、M三者按照目标产物各元素之间的摩尔质量比例进行添加。
实施例三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M-R1-(R)2]n,其中,R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01
R”为带有醛基的基团;R1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02
R'为带有氨基的基团;M为Na+;R中的醛基基团与R1中的氨基基团相互进行醛氨缩合反应形成碳氮双键;其具体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01、将R和R1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有机溶液中进行第一次回流反应,第一次回流反应时升温至150℃并保持20h,随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再用丙酮进行洗涤,索式提取后干燥得到冠醚有机聚合物;
S02、将上述冠醚有机聚合物和NaI加入乙腈有机溶液中,超声后进行第二次回流反应,第二次回流反应升温至240℃并保持8h,随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再用丙酮进行洗涤,索式提取后干燥得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其中,R1、R、M三者按照目标产物各元素之间的摩尔质量比例进行添加。
实施例四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如图3所示,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M-R1-(R)2]n,其中,R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03
R”选自带有醛基的基团;R1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04
R'为带有氨基的基团;M为Cs+;R中的醛基基团与R1中的氨基基团相互进行醛氨缩合反应形成碳氮双键;其具体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01、将R和R1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有机溶液中进行第一次回流反应,第一次回流反应时升温至150℃并保持20h,随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再用丙酮进行洗涤,索式提取后干燥得到冠醚有机聚合物;
S02、将上述冠醚有机聚合物和CsI加入乙腈有机溶液中,超声后进行第二次回流反应,第二次回流反应升温至90℃并保持20h,随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再用丙酮进行洗涤,索式提取后干燥得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其中,R1、R、M三者按照目标产物各元素之间的摩尔质量比例进行添加。
实施例五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M-R1-(R)2]n,其中,R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11
R”为带有氨基的基团;R1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12
R'为带有醛基的基团;M为Cs+;R中的氨基基团与R1中的醛基基团相互进行醛氨缩合反应形成碳氮双键;其具体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01、将R和R1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有机溶液中进行第一次回流反应,第一次回流反应时升温至150℃并保持20h,随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再用丙酮进行洗涤,索式提取后干燥得到冠醚有机聚合物;
S02、将上述冠醚有机聚合物和CsI加入乙腈有机溶液中,超声后进行第二次回流反应,第二次回流反应升温至90℃并保持20h,随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再用丙酮进行洗涤,索式提取后干燥得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其中,R1、R、M三者按照目标产物各元素之间的摩尔质量比例进行添加。
实施例六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M-R1-(R)2]n,其中,R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21
R”为带有氨基的基团;R1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22
R'为带有醛基的基团;M为K+;R中的氨基基团与R1中的醛基基团相互进行醛氨缩合反应形成碳氮双键;其具体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01、将R和R1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有机溶液中进行第一次回流反应,第一次回流反应时升温至150℃并保持20h,随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再用丙酮进行洗涤,索式提取后干燥得到冠醚有机聚合物;
S02、将上述冠醚有机聚合物和KI加入乙腈有机溶液中,超声后进行第二次回流反应,第二次回流反应升温至90℃并保持20h,随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再用丙酮进行洗涤,索式提取后干燥得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其中,R1、R、M三者按照目标产物各元素之间的摩尔质量比例进行添加。
实施例七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M-R1-(R)2]n,其中,R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23
R”为带有氨基的基团;R1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24
R'为带有醛基的基团;M为K+;R中的氨基基团与R1中的醛基基团相互进行醛氨缩合反应形成碳氮双键;其具体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01、将R和R1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有机溶液中进行第一次回流反应,第一次回流反应时升温至150℃并保持20h,随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再用丙酮进行洗涤,索式提取后干燥得到冠醚有机聚合物;
S02、将上述冠醚有机聚合物和KI加入乙腈有机溶液中,超声后进行第二次回流反应,第二次回流反应升温至90℃并保持20h,随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再用丙酮进行洗涤,索式提取后干燥得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其中,R1、R、M三者按照目标产物各元素之间的摩尔质量比例进行添加。
实施例八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M-R1-(R)2]n,其中,R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31
R”为带有氨基的基团;R1选自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32
R'为带有醛基的基团;M为Na+;R中的氨基基团与R1中的醛基基团相互进行醛氨缩合反应形成碳氮双键;其具体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01、将R和R1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有机溶液中进行第一次回流反应,第一次回流反应时升温至150℃并保持20h,随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再用丙酮进行洗涤,索式提取后干燥得到冠醚有机聚合物;
S02、将上述冠醚有机聚合物和NaI加入乙腈有机溶液中,超声后进行第二次回流反应,第二次回流反应升温至90℃并保持20h,随后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再用丙酮进行洗涤,索式提取后干燥得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其中,R1、R、M三者按照目标产物各元素之间的摩尔质量比例进行添加。
应用例一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1mmol催化剂和5mmol环氧化物加入到10m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并通入1.0MPa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反应时在温度为25℃-120℃的条件下搅拌16h;
其中,催化剂为实施例一制备获得的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环氧化物可以为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41
中的一种,R2可以为氢、卤素、烷基、不饱和醚键、苯氧基中的一种,R3可以为氢、卤素、烷基、烷氧基中的一种,在本方案中,环氧化物优选为环氧氯丙烷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42
反应温度优选为120℃;反应压强优选为1MPa;
S2、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释放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并过滤分离出催化剂,得到的滤液即为环状碳酸酯溶液。
应用例二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1mmol催化剂和5mmol环氧氯丙烷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43
加入到10m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并通入1.0MPa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反应时在温度为100℃的条件下搅拌11h;
其中,催化剂为实施例二制备获得的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S2、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释放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并过滤分离出催化剂,得到的滤液即为环状碳酸酯溶液。
应用例三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1mmol催化剂和5mmol环氧氯丙烷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51
加入到10m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并通入1.0MPa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反应时在温度为100℃的条件下搅拌14h;
其中,催化剂为实施例三制备获得的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S2、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释放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并过滤分离出催化剂,得到的滤液即为环状碳酸酯溶液。
应用例四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1mmol催化剂和5mmol环氧氯丙烷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52
加入到10m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并通入1.0MPa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反应时在温度为100℃的条件下搅拌13h;
其中,催化剂为实施例四制备获得的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S2、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释放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并过滤分离出催化剂,得到的滤液即为环状碳酸酯溶液。
应用例五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1mmol催化剂和5mmol环氧氯丙烷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53
加入到10m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并通入1.0MPa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反应时在温度为80℃的条件下搅拌12h;
其中,催化剂为实施例五制备获得的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S2、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释放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并过滤分离出催化剂,得到的滤液即为环状碳酸酯溶液。
应用例六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1mmol催化剂和5mmol环氧氯丙烷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61
加入到10m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并通入1.0MPa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反应时在温度为100℃的条件下搅拌20h;
其中,催化剂为实施例六制备获得的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S2、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释放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并过滤分离出催化剂,得到的滤液即为环状碳酸酯溶液。
应用例七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如图7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1mmol催化剂和5mmol 1,2-环氧己烷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62
加入到10m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并通入1.0MPa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反应时在温度为100℃的条件下搅拌20h;
其中,催化剂为实施例六制备获得的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S2、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释放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并过滤分离出催化剂,得到的滤液即为环状碳酸酯溶液。
应用例八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002mmol催化剂和5mmol氧化苯乙烯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63
加入到10m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并通入0.2MPa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反应时在温度为100℃的条件下搅拌20h;
其中,催化剂为实施例七制备获得的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S2、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释放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并过滤分离出催化剂,得到的滤液即为环状碳酸酯溶液。
应用例九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125mmol催化剂和5mmol烯丙基缩水甘油醚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71
加入到10m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并通入3.5MPa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反应时在温度为100℃的条件下搅拌20h;
其中,催化剂为实施例八制备获得的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S2、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释放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并过滤分离出催化剂,得到的滤液即为环状碳酸酯溶液。
应用例十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1mmol催化剂和5mmol 1,2-环氧丁烷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72
加入到10m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并通入1.0MPa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反应时在温度为100℃的条件下搅拌20h;
其中,催化剂为实施例六制备获得的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S2、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释放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并过滤分离出催化剂,得到的滤液即为环状碳酸酯溶液。
应用例十一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如图8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1mmol催化剂和5mmol环氧溴丙烷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73
加入到10m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并通入1.0MPa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反应时在温度为100℃的条件下搅拌20h;
其中,催化剂为实施例六制备获得的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S2、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释放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并过滤分离出催化剂,得到的滤液即为环状碳酸酯溶液。
应用例十二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如图8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1mmol催化剂和5mmol环氧溴丙烷
Figure BDA0003166856100000181
加入到10m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并通入1.0MPa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反应时在温度为100℃的条件下搅拌20h;
其中,催化剂为应用例十二S2中过滤后经洗涤、干燥得到的残余固相催化剂;
S2、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释放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并过滤分离出催化剂,得到的滤液即为环状碳酸酯溶液。
效果验证实验
1、红外光谱检测:将实施例1获得的负载碱金属离子的有机聚合物进行红外光谱检测,以验证碳氮双键的生成,结果如图4所示:红外光谱图显示在1622cm-1处有峰出现,证明了实施例1中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含有碳氮双键的生成,即说明醛基和氨基发生了醛氨缩合反应。
2、核磁共振检测:将实施例1获得的负载碱金属离子的有机聚合物进行核磁共振检测,以验证产物的生成,结果如图5所示:核磁共振图谱显示在不同部位统计共出现有四个较为明显的峰,不同的峰代表不同类型的碳结构,说明实施例1中负载碱金属离子的有机聚合物中含有冠醚的碳、碳氮双键的碳、四苯基甲烷中的甲烷和苯基碳。
3、环状碳酸酯收率检测:将应用例1-12获得的环状碳酸酯溶液进行气相色谱检测,以验证环状碳酸酯的产率,结果如图6-图8和以下表1所示。
表1-应用例1-11中环状碳酸酯的收率
检测项目 环状碳酸酯收率(%) 检测项目 环状碳酸酯收率(%)
应用例一 99 应用例七 92
应用例二 94 应用例八 93
应用例三 92 应用例九 95
应用例四 94 应用例十 92
应用例五 99 应用例十一 98
应用例六 99 应用例十二 90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表达通式为:[M-R1-(R)2]n,其中,所述M为碱金属离子,所述R选自含氨基或醛基基团的化合物,所述R1选自含氨基或醛基基团的冠醚,所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含有碳氮双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选自
Figure FDA0003166856090000011
Figure FDA0003166856090000012
Figure FDA0003166856090000013
中的一种,所述R”为末端带有氨基或醛基的基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选自
Figure FDA0003166856090000014
Figure FDA0003166856090000021
中的一种,所述R'为末端带有氨基或醛基的基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Na+、K+、Cs+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166856090000022
Figure FDA0003166856090000023
中的一种。
6.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R1和R在有机溶液A中进行第一回流反应,第一回流反应的温度为50℃-150℃,时间为20h-36h,得到冠醚有机聚合物;
S02、将冠醚有机聚合物和碱金属M的卤化物在有机溶液B中进行第二回流反应,第二回流反应的温度为50℃-240℃,时间为8h-24h,得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其中,R1、R、M三者按照目标产物各元素之间的摩尔质量比例进行添加。
7.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所述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用于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合成环状碳酸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催化剂和环氧化物加入容器中,随后通入二氧化碳进行反应,所述催化剂为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
S2、反应完成后冷却,过滤后得滤液,即为环状碳酸酯溶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环氧化物的0.04mol%-2.50mol%,所述二氧化碳的压力为0.2MPa-3.5MPa。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化物为
Figure FDA0003166856090000031
中的一种,所述R2为氢、卤素、烷基、不饱和醚键、苯氧基中的一种,所述R3为氢、卤素、烷基、烷氧基中的一种。
CN202110807409.4A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 Active CN1134411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7409.4A CN113441183B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7409.4A CN113441183B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41183A true CN113441183A (zh) 2021-09-28
CN113441183B CN113441183B (zh) 2022-11-01

Family

ID=77816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07409.4A Active CN113441183B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4118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1048A (zh) * 2022-09-20 2023-01-03 天津大学 一种调控表面冠醚构像的方法
CN116410455A (zh) * 2023-03-03 2023-07-1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制备聚酯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03748A1 (ja) * 2005-03-29 2006-10-05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レゾルシノール誘導体、そのレゾルシノール誘導体を用いて合成されるクラウンエーテル樹脂
CN101584994A (zh) * 2008-05-19 2009-11-25 任旭 一种催化剂及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CN112778533A (zh) * 2021-01-08 2021-05-1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环状碳酸酯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03748A1 (ja) * 2005-03-29 2006-10-05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レゾルシノール誘導体、そのレゾルシノール誘導体を用いて合成されるクラウンエーテル樹脂
CN101584994A (zh) * 2008-05-19 2009-11-25 任旭 一种催化剂及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CN112778533A (zh) * 2021-01-08 2021-05-1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环状碳酸酯的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RADIP KUMAR DUTTA: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polycrown ether(schiff base)", 《INDIAN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
WILLI DESENS,ET AL: "Highly Efficient Polymer-Supported Catalytic System for the Valorization of Carbon Dioxide", 《CHEMSUSCHEM》 *
YUSUF YAGCI,ET AL: "Preparation of the macroazo-initiator by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C: POLYMER LETTERS》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1048A (zh) * 2022-09-20 2023-01-03 天津大学 一种调控表面冠醚构像的方法
CN115561048B (zh) * 2022-09-20 2024-06-04 天津大学 一种调控表面冠醚构像的方法
CN116410455A (zh) * 2023-03-03 2023-07-1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制备聚酯的方法
CN116410455B (zh) * 2023-03-03 2023-11-14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制备聚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41183B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41183B (zh) 一种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冠醚有机聚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方面的应用
CN112778533B (zh) 一种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环状碳酸酯的合成方法
Ji et al. Conversion of CO 2 into cyclic carbonates by a Co (ii)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atalytic activity via nanocrystallization
CN111362901B (zh) 一种氟醇功能化的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CN113181962B (zh) 钴卟啉交联聚季鏻盐离子液体及其制备和在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环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CN111013661B (zh) Mof@pop核壳材料及其在制备环状碳酸酯中的应用
CN112409190B (zh) 胺盐类离子液体高效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CN111135871A (zh) 一种咪唑离子液体功能化的锌卟啉及其应用
CN105642353A (zh) 钴、铬或锌络合共轭微孔高分子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0872254B (zh) 吡唑盐类双离子液体以及利用其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CN102391241B (zh) 壳聚糖负载型催化剂催化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CN111889141A (zh) 一种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环加成反应的离子液体功能化联吡啶类多孔聚合物催化剂
CN105381819B (zh) 负载型双季铵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环状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10947421B (zh) 一种功能化木质素负载低共熔溶剂异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二氧化碳化学转化中的应用
CN113637163B (zh) 一种三嗪基聚离子液体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CN114437364B (zh) 金属耦合三嗪多孔有机框架及其构筑方法和催化co2与环氧化物耦合制备环状碳酸酯应用
CN105665022B (zh) 一种co2和环氧化合物环加成制备环碳酸酯的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Ge et al. A solid Zn complex catalyst for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CO2 to cyclic carbonates at mild conditions
CN110078702A (zh) 一种聚离子液体框架催化剂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Liu et al. Superhydrophobic MOFs with enhanced catalytic activity for chemical fixation of CO 2
CN115318341B (zh) 一种咪唑功能化双金属mof多相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8586344A (zh) 羟基功能化吡唑离子液体及利用其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CN115960326A (zh) 一种用于co2环加成制环状碳酸酯的离子型共价有机框架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894871A (zh) 一种金属卟啉基多孔离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49073B (zh) 一种金属卟啉基超交联离子聚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