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9742B - 一种杀菌制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菌制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9742B
CN113439742B CN202010211291.4A CN202010211291A CN113439742B CN 113439742 B CN113439742 B CN 113439742B CN 202010211291 A CN202010211291 A CN 202010211291A CN 113439742 B CN113439742 B CN 1134397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l formula
substituent
formula
sequenc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112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39742A (zh
Inventor
张立新
王丽颖
张静
康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2112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397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39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9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39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9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34Nitri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3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urfact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0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 A01N43/0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five-membered rings
    • A01N43/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xygen as the ring hetero at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0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 A01N43/0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five-membered rings
    • A01N43/1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with one hetero atom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sulfur as the ring hetero at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3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01N43/4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杀菌制剂及其应用,杀菌制剂为一种丙二腈类化合物(如通式Ⅰ所示)活性组分的杀菌制剂。制剂中活性组分为通式Ⅰ所示的丙二腈类化合物,制剂中的活性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99%;所述制剂包括水剂、可溶性液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悬浮种衣剂、可分散油悬浮剂、超低容量剂、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可乳化粉剂、颗粒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粒剂、可乳化粒剂、干悬浮剂、泡腾粒剂、漂浮粒剂、片剂、可溶性片剂、泡腾片剂、微胶囊粉剂、微胶囊悬浮剂。本发明杀菌制剂应用品种用作防治农业、林业上的细菌病害,并且对作物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杀菌制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杀菌剂及其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丙二腈类化合物(如通式I所示)为活性组分的杀菌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细菌性病害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仅次于真菌性病害的第二大常发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可从植株伤口、裂口和蔬菜叶缘水孔处等侵入,还可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和高湿条件极易爆发,防治难度日益加大。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2010062715.5)中提出丙二腈类化合物具有良好农药生物活性,用于农用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农药本身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特殊化学品,若想发挥活性成分最佳效力,需根据需要配制成相应的制剂。良好的农药制剂可以增加农药在植物表面的滞留量、延长滞留时间和提高对植物表皮的穿透能力,从而提高农药的生物活性,降低其使用剂量,减轻农药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菌制剂及其应用,本发明根据有效成分的作用靶标及应用方式,通过筛选与有效成分匹配的助剂品种,提供一种杀菌制剂,达到改善有效成分在靶标上的润湿、展布、分散、滞留和渗透性能的目的,从而增加农药有效成分在植物表面的滞留量、延长滞留时间和提高对植物表皮穿透能力,生物体表面( 植物叶面和虫体表面)的分布和附着,促进生物体对药剂的吸收,甚至增加药剂在生物体内的输导,进而提高农药的生物活性,降低原药使用剂量。进而满足农林领域防治细菌病害等方面对杀细菌制剂效果日渐提高和品种不断更新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杀菌制剂,制剂中活性组分为通式I所示的丙二腈类化合物,制剂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9%。
所述通知I所示的丙二腈类化合物,
式中:
n选自0、1、2或3;
W选自W1-W10所示基团之一:
X1、X2、X3、X4、X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羧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卤代C1-C6烷硫基、C1-C6烷基氨基、C1-C6二烷基氨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NHCH=C(CN)2或-CH2NHCH=C(CN)2
Y1、Y2、Y3、Y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氰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或卤代C1-C6烷硫基;
Z1、Z2、Z3、Z4、Z5、Z6、Z7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或C1-C6烷基;
R1选自氢、羟基、巯基、氨基、氰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卤代C1-C6烷硫基、C1-C6烷基氨基或C1-C6二烷基氨基;
R2选自氢、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氰基C1-C6烷基、C1-C6烷基羰基、C3-C6环烷基羰基或C1-C6烷氧基羰基;
或通式I化合物的盐。
所述优选通式I所示化合物中:
n选自0、1、2或3;
W选自W1-W10所示基团之一:
X1、X2、X3、X4、X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羧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代C1-C4烷氧基、C1-C4烷硫基、卤代C1-C4烷硫基、C1-C4烷基氨基、C1-C4二烷基氨基、C1-C4烷基羰基、C1-C4烷氧基羰基、-NHCH=C(CN)2或-CH2NHCH=C(CN)2
Y1、Y2、Y3、Y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氰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代C1-C4烷氧基、C1-C4烷硫基或卤代C1-C4烷硫基;
Z1、Z2、Z3、Z4、Z5、Z6、Z7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或C1-C4烷基;
R1选自氢、羟基、巯基、氨基、氰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代C1-C4烷氧基、C1-C4烷硫基、卤代C1-C4烷硫基、C1-C4烷基氨基或C1-C4二烷基氨基;
R2选自氢、C1-C4烷基、卤代C1-C4烷基、氰基C1-C4烷基、C1-C4烷基羰基、C3-C6环烷基羰基或C1-C4烷氧基羰基;
或通式I化合物与盐酸、氢溴酸、硫酸、磷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三氟乙酸、草酸、丙二酸、甲磺酸、4-甲苯磺酸、苹果酸、富马酸、乳酸、马来酸、水杨酸、酒石酸或柠檬酸形成的盐。
所述进一步优选通式I所示化合物中:
n选自0、1、2或3;
W选自W1-W10所示基团之一:
X1、X2、X3、X4、X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氟、氯、溴、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羧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一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一溴甲基、二溴甲基、三溴甲基、一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2, 2, 2-三氟乙基、七氟异丙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甲硫基、乙硫基、三氟甲硫基、2, 2, 2-三氟乙硫基、甲氨基、乙氨基、N, N-二甲基氨基、-NHCH=C(CN)2或-CH2NHCH=C(CN)2
Y1、Y2、Y3、Y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氟、氯、溴、氰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一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一溴甲基、二溴甲基、三溴甲基、一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2, 2, 2-三氟乙基、七氟异丙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甲硫基、乙硫基、三氟甲硫基或2, 2, 2-三氟乙硫基;
Z1、Z2、Z3、Z4、Z5、Z6、Z7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
R1选自氢、羟基、巯基、氨基、氰基、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甲硫基、乙硫基、正丙硫基、正丁硫基、甲氨基、乙氨基、正丙氨基或正丁氨基;
R2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氰甲基、2, 2, 2-三氟乙基、乙酰基、正丙酰基、环丙基甲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或正丁氧基羰基;
或通式I化合物与盐酸、氢溴酸、硫酸、磷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三氟乙酸、草酸、丙二酸、甲磺酸、4-甲苯磺酸、苹果酸、富马酸、乳酸、马来酸、水杨酸、酒石酸或柠檬酸形成的盐。
所述再进一步的优选通式I所示化合物中:
n选自0、1、2或3;
W选自W1-W10所示基团之一:
X1、X2、X3、X4、X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氟、氯、溴、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羧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三氟甲基、甲氧基、乙氧基、三氟甲氧基、甲硫基、甲氨基、N, N-二甲基氨基、-NHCH=C(CN)2或-CH2NHCH=C(CN)2
Y1、Y2、Y3、Y4选自氢;
Z1、Z2、Z3、Z4、Z5、Z6、Z7选自氢;
R1选自氢、氨基、甲基、甲氧基、乙氧基、甲硫基、乙硫基、甲氨基或乙氨基;
R2选自氢、甲基、乙基、2, 2, 2-三氟乙基、氰甲基、乙酰基、正丙酰基、环丙基甲酰基、甲氧基羰基或乙氧基羰基;
或通式I化合物与盐酸、氢溴酸、硫酸、磷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三氟乙酸、草酸、丙二酸、甲磺酸、4-甲苯磺酸、苹果酸、富马酸、乳酸、马来酸、水杨酸、酒石酸或柠檬酸形成的盐。
所述更优选所述化合物通式I中,
R1、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1,X2、X3、X4、X5选自氢,X1选自氟、氯、溴或甲基;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1,X1、X3、X4、X5选自氢,X2选自氟、氯、溴、甲基或三氟甲基;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1,X1、X2、X4、X5选自氢,X3选自氟、氯、溴、甲基、叔丁基、三氟甲基、甲氧基或-CH2NHCH=C(CN)2;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1,X2、X4、X5选自氢,X1、X3选自氯;或者,
R1选自氢、甲基或甲硫基,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1,X1、X4、X5选自氢,X2、X3选自氯;或者,
R1选自氢或甲硫基,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1,X1、X3、X5选自氢,X2、X4选自三氟甲基;或者,
R1选自氢、甲基、甲硫基、氨基、甲氨基或甲氧基,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1,X1、X2、X3、X4、X5选自氢;或者,
R1选自甲基、甲硫基、氨基、甲氨基或甲氧基,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1,X1选自甲基,X2、X3、X4、X5选自氢;或者,
R1选自甲基、甲硫基、氨基、甲氨基或甲氧基,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1,X3选自叔丁基,X1、X2、X4、X5选自氢;或者,
R1选自甲基或甲硫基,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1,X3选自氯,X1、X2、X4、X5选自氢;或者,
R1选自氨基或甲硫基,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1,X3选自甲氧基,X1、X2、X4、X5选自氢;或者,
R1选自甲硫基,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1,X1、X2、X4、X5选自氢,X3选自氟;或者,
R1选自甲硫基,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1,X1、X3、X4、X5选自氢,X2选自甲基;或者,
R1选自甲硫基,R2选自甲基,n选自1,W选自W1,X1、X2、X3、X4、X5选自氢;或者,
R1选自氢,R2选自甲基、氰甲基、环丙基甲酰基或乙氧基羰基,n选自1,W选自W1,X1、X4、X5选自氢,X2、X3选自氯;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0,W选自W1,X1、X2、X4、X5选自氢,X3选自氟、氯、溴、氰基、甲基、叔丁基、三氟甲基或甲氧基;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0,W选自W1,X1、X3、X4、X5选自氢,X2选自溴或甲基;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0,W选自W1,X2、X3、X4、X5选自氢,X1选自甲基;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0,W选自W1,X2、X4、X5选自氢,X1、X3选自氯;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0,W选自W1,X1、X4、X5选自氢,X2、X3选自氯;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0,W选自W1,X1、X3、X5选自氢,X2、X4选自三氟甲基;或者,
R1选自甲硫基,R2选自氢,n选自0,W选自W1,X1、X2、X4、X5选自氢,X3选自叔丁基;或者,
R1选自氢、甲硫基或氨基,R2选自氢,n选自0,W选自W1,X1、X2、X3、X4、X5选自氢;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2,W选自W1,X1、X4、X5选自氢,X2、X3选自氯;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3,W选自W1,X1、X2、X3、X4、X5选自氢;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2、W3或W4,Y1、Y2、Y3、Y4选自氢;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5、W6、W7或W8,Y1、Y2、Y3选自氢;或者,
R1选自氢、甲基、甲硫基、氨基、甲氨基或甲氧基,R2选自氢,n选自0,W选自W9或W10,Z1、Z2、Z3、Z4、Z5、Z6、Z7选自氢;
R1、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1,X1、X2、X4、X5选自氢,X3选自叔丁基、三氟甲基或甲氧基;或者,
R1选自氢,R2选自氢、甲基或乙氧基羰基,n选自1,W选自W1,X1、X4、X5选自氢,X2、X3选自氯;或者,
R1选自氢、甲基、甲硫基、氨基、甲氨基或甲氧基,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1,X1、X2、X3、X4、X5选自氢;或者,
R1选自氢、甲基、甲硫基、氨基、甲氨基或甲氧基,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1,X1选自甲基,X2、X3、X4、X5选自氢;或者,
R1选自甲基或甲硫基,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1,X3选自氯,X1、X2、X4、X5选自氢;或者,
R1选自氢、甲硫基或氨基,R2选自氢,n选自0,W选自W1,X1、X2、X3、X4、X5选自氢;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0,W选自W1,X1、X4、X5选自氢,X2、X3选自氯;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2,W选自W1,X1、X4、X5选自氢,X2、X3选自氯;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3,W选自W1,X1、X2、X3、X4、X5选自氢;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2、W3或W4,Y1、Y2、Y3、Y4选自氢;或者,
R1、R2选自氢,n选自1,W选自W5、W6、W7或W8,Y1、Y2、Y3选自氢;或者,
R1选自氢、甲基、甲硫基、氨基、甲氨基或甲氧基,R2选自氢,n选自0,W选自W9或W10,Z1、Z2、Z3、Z4、Z5、Z6、Z7选自氢;
或通式I化合物与盐酸、氢溴酸、硫酸、磷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三氟乙酸、草酸、丙二酸、甲磺酸、4-甲苯磺酸、苹果酸、富马酸、乳酸、马来酸、水杨酸、酒石酸或柠檬酸形成的盐。
本发明部分通式I化合物如表1~表218所示,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化合物。
通式I中,当W=W1且n=1时,通式I化合物以通式I-W1-1表示(为便于叙述,W1的取代基X1、X2、X3、X4、X5以R表示,下同)。
表1:通式I-W1-1中,当R1=R2=H时,R为不同的取代基见表1,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1-1.360。
表1
表2:通式I-W1-1中,当R1=CH3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1-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3:通式I-W1-1中,当R1=CH2CH3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3.1-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4:通式I-W1-1中,当R1=SCH3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4.1-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5:通式I-W1-1中,当R1=SCH2CH3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5.1-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6:通式I-W1-1中,当R1=NH2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6.1-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7:通式I-W1-1中,当R1=NHCH3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7.1-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8:通式I-W1-1中,当R1=NHCH2CH3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8.1-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9:通式I-W1-1中,当R1=N(CH3)2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9.1-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0:通式I-W1-1中,当R1=OCH3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0.1-1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1:通式I-W1-1中,当R1=OCH2CH3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1.1-1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2:通式I-W1-1中,当R1=H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2.1-1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3:通式I-W1-1中,当R1=CH3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3.1-1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4:通式I-W1-1中,当R1=CH2CH3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4.1-1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5:通式I-W1-1中,当R1=SCH3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5.1-1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6:通式I-W1-1中,当R1=SCH2CH3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6.1-1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7:通式I-W1-1中,当R1=NH2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7.1-1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8:通式I-W1-1中,当R1=NHCH3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8.1-1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9:通式I-W1-1中,当R1=NHCH2CH3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9.1-1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20:通式I-W1-1中,当R1=N(CH3)2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0.1-2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21:通式I-W1-1中,当R1=OCH3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1.1-2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22:通式I-W1-1中,当R1=OCH2CH3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2.1-2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23:通式I-W1-1中,当R1=H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3.1-2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24:通式I-W1-1中,当R1=CH3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4.1-2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25:通式I-W1-1中,当R1=CH2CH3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5.1-2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26:通式I-W1-1中,当R1=SCH3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6.1-2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27:通式I-W1-1中,当R1=SCH2CH3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7.1-2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28:通式I-W1-1中,当R1=NH2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8.1-2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29:通式I-W1-1中,当R1=NHCH3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9.1-2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30:通式I-W1-1中,当R1=NHCH2CH3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30.1-3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31:通式I-W1-1中,当R1=N(CH3)2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31.1-3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32:通式I-W1-1中,当R1=OCH3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32.1-3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33:通式I-W1-1中,当R1=OCH2CH3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33.1-3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34:通式I-W1-1中,当R1=H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34.1-3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35:通式I-W1-1中,当R1=CH3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35.1-3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36:通式I-W1-1中,当R1=CH2CH3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36.1-3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37:通式I-W1-1中,当R1=SCH3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37.1-3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38:通式I-W1-1中,当R1=SCH2CH3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38.1-3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39:通式I-W1-1中,当R1=NH2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39.1-3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40:通式I-W1-1中,当R1=NHCH3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40.1-4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41:通式I-W1-1中,当R1=NHCH2CH3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41.1-4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42:通式I-W1-1中,当R1=N(CH3)2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42.1-4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43:通式I-W1-1中,当R1=OCH3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43.1-4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44:通式I-W1-1中,当R1=OCH2CH3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44.1-4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45:通式I-W1-1中,当R1=H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45.1-4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46:通式I-W1-1中,当R1=CH3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46.1-4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47:通式I-W1-1中,当R1=CH2CH3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47.1-4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48:通式I-W1-1中,当R1=SCH3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48.1-4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49:通式I-W1-1中,当R1=SCH2CH3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49.1-4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50:通式I-W1-1中,当R1=NH2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50.1-5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51:通式I-W1-1中,当R1=NHCH3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51.1-5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52:通式I-W1-1中,当R1=NHCH2CH3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52.1-5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53:通式I-W1-1中,当R1=N(CH3)2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53.1-5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54:通式I-W1-1中,当R1=OCH3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54.1-5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55:通式I-W1-1中,当R1=OCH2CH3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55.1-5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56:通式I-W1-1中,当R1=H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56.1-5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57:通式I-W1-1中,当R1=CH3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57.1-5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58:通式I-W1-1中,当R1=CH2CH3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58.1-5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59:通式I-W1-1中,当R1=SCH3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59.1-5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60:通式I-W1-1中,当R1=SCH2CH3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60.1-6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61:通式I-W1-1中,当R1=NH2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61.1-6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62:通式I-W1-1中,当R1=NHCH3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62.1-6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63:通式I-W1-1中,当R1=NHCH2CH3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63.1-6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64:通式I-W1-1中,当R1=N(CH3)2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64.1-6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65:通式I-W1-1中,当R1=OCH3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65.1-6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66:通式I-W1-1中,当R1=OCH2CH3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66.1-6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67:通式I-W1-1中,当R1=H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67.1-6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68:通式I-W1-1中,当R1=CH3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68.1-6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69:通式I-W1-1中,当R1=CH2CH3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69.1-6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70:通式I-W1-1中,当R1=SCH3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70.1-7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71:通式I-W1-1中,当R1=SCH2CH3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71.1-7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72:通式I-W1-1中,当R1=NH2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72.1-7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73:通式I-W1-1中,当R1=NHCH3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73.1-7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74:通式I-W1-1中,当R1=NHCH2CH3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74.1-7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75:通式I-W1-1中,当R1=N(CH3)2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75.1-7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76:通式I-W1-1中,当R1=OCH3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76.1-7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77:通式I-W1-1中,当R1=OCH2CH3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77.1-7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78:通式I-W1-1中,当R1=H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78.1-7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79:通式I-W1-1中,当R1=CH3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79.1-7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80:通式I-W1-1中,当R1=CH2CH3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80.1-8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81:通式I-W1-1中,当R1=SCH3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81.1-8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82:通式I-W1-1中,当R1=SCH2CH3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82.1-8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83:通式I-W1-1中,当R1=NH2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83.1-8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84:通式I-W1-1中,当R1=NHCH3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84.1-8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85:通式I-W1-1中,当R1=NHCH2CH3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85.1-8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86:通式I-W1-1中,当R1=N(CH3)2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86.1-8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87:通式I-W1-1中,当R1=OCH3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87.1-8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88:通式I-W1-1中,当R1=OCH2CH3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88.1-8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89:通式I-W1-1中,当R1=H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89.1-8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90:通式I-W1-1中,当R1=CH3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90.1-9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91:通式I-W1-1中,当R1=CH2CH3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91.1-9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92:通式I-W1-1中,当R1=SCH3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92.1-9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93:通式I-W1-1中,当R1=SCH2CH3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93.1-9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94:通式I-W1-1中,当R1=NH2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94.1-9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95:通式I-W1-1中,当R1=NHCH3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95.1-9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96:通式I-W1-1中,当R1=NHCH2CH3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96.1-9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97:通式I-W1-1中,当R1=N(CH3)2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97.1-9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98:通式I-W1-1中,当R1=OCH3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98.1-9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99:通式I-W1-1中,当R1=OCH2CH3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99.1-9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通式I中,当W=W1且n=0时,通式I化合物以通式I-W1-0表示。
表100:通式I-W1-0中,当R1=H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00.1-10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01:通式I-W1-0中,当R1=CH3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01.1-10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02:通式I-W1-0中,当R1=CH2CH3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02.1-10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03:通式I-W1-0中,当R1=SCH3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03.1-10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04:通式I-W1-0中,当R1=SCH2CH3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04.1-10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05:通式I-W1-0中,当R1=NH2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05.1-10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06:通式I-W1-0中,当R1=NHCH3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06.1-10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07:通式I-W1-0中,当R1=NHCH2CH3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07.1-10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08:通式I-W1-0中,当R1=N(CH3)2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08.1-10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09:通式I-W1-0中,当R1=OCH3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09.1-10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10:通式I-W1-0中,当R1=OCH2CH3且R2=H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10.1-11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11:通式I-W1-0中,当R1=H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11.1-11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12:通式I-W1-0中,当R1=CH3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12.1-11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13:通式I-W1-0中,当R1=CH2CH3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13.1-11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14:通式I-W1-0中,当R1=SCH3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14.1-11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15:通式I-W1-0中,当R1=SCH2CH3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15.1-11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16:通式I-W1-0中,当R1=NH2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16.1-11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17:通式I-W1-0中,当R1=NHCH3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17.1-11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18:通式I-W1-0中,当R1=NHCH2CH3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18.1-11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19:通式I-W1-0中,当R1=N(CH3)2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19-11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20:通式I-W1-0中,当R1=OCH3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20.1-12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21:通式I-W1-0中,当R1=OCH2CH3且R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21.1-12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22:通式I-W1-0中,当R1=H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22.1-12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23:通式I-W1-0中,当R1=CH3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23.1-12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24:通式I-W1-0中,当R1=CH2CH3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24.1-12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25:通式I-W1-0中,当R1=SCH3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25.1-12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26:通式I-W1-0中,当R1=SCH2CH3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26.1-12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27:通式I-W1-0中,当R1=NH2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27.1-12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28:通式I-W1-0中,当R1=NHCH3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28.1-12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29:通式I-W1-0中,当R1=NHCH2CH3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29.1-12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30:通式I-W1-0中,当R1=N(CH3)2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30.1-13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31:通式I-W1-0中,当R1=OCH3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31.1-13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32:通式I-W1-0中,当R1=OCH2CH3且R2=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32.1-13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33:通式I-W1-0中,当R1=H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33.1-13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34:通式I-W1-0中,当R1=CH3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34.1-13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35:通式I-W1-0中,当R1=CH2CH3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35.1-13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36:通式I-W1-0中,当R1=SCH3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36.1-13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37:通式I-W1-0中,当R1=SCH2CH3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37.1-13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38:通式I-W1-0中,当R1=NH2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38.1-13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39:通式I-W1-0中,当R1=NHCH3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39.1-13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40:通式I-W1-0中,当R1=NHCH2CH3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40.1-14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41:通式I-W1-0中,当R1=N(CH3)2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41.1-14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42:通式I-W1-0中,当R1=OCH3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42.1-14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43:通式I-W1-0中,当R1=OCH2CH3且R2=CH2CN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43.1-14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44:通式I-W1-0中,当R1=H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44.1-14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45:通式I-W1-0中,当R1=CH3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45.1-14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46:通式I-W1-0中,当R1=CH2CH3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46.1-14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47:通式I-W1-0中,当R1=SCH3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47.1-14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48:通式I-W1-0中,当R1=SCH2CH3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48.1-14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49:通式I-W1-0中,当R1=NH2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49.1-14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50:通式I-W1-0中,当R1=NHCH3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50.1-15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51:通式I-W1-0中,当R1=NHCH2CH3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51.1-15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52:通式I-W1-0中,当R1=N(CH3)2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52.1-15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53:通式I-W1-0中,当R1=OCH3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53.1-15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54:通式I-W1-0中,当R1=OCH2CH3且R2=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54.1-15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55:通式I-W1-0中,当R1=H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55.1-15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56:通式I-W1-0中,当R1=CH3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56.1-15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57:通式I-W1-0中,当R1=CH2CH3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57.1-15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58:通式I-W1-0中,当R1=SCH3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58.1-15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59:通式I-W1-0中,当R1=SCH2CH3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59.1-15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60:通式I-W1-0中,当R1=NH2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60.1-16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61:通式I-W1-0中,当R1=NHCH3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61.1-16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62:通式I-W1-0中,当R1=NHCH2CH3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62.1-16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63:通式I-W1-0中,当R1=N(CH3)2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63.1-16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64:通式I-W1-0中,当R1=OCH3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64.1-16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65:通式I-W1-0中,当R1=OCH2CH3且R2=正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65.1-16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66:通式I-W1-0中,当R1=H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66.1-16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67:通式I-W1-0中,当R1=CH3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67.1-16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68:通式I-W1-0中,当R1=CH2CH3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68.1-16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69:通式I-W1-0中,当R1=SCH3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69.1-16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70:通式I-W1-0中,当R1=SCH2CH3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70.1-17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71:通式I-W1-0中,当R1=NH2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71.1-17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72:通式I-W1-0中,当R1=NHCH3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72.1-17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73:通式I-W1-0中,当R1=NHCH2CH3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73.1-17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74:通式I-W1-0中,当R1=N(CH3)2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74.1-17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75:通式I-W1-0中,当R1=OCH3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75.1-17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76:通式I-W1-0中,当R1=OCH2CH3且R2=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76.1-17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77:通式I-W1-0中,当R1=H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77.1-17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78:通式I-W1-0中,当R1=CH3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78.1-17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79:通式I-W1-0中,当R1=CH2CH3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79.1-17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80:通式I-W1-0中,当R1=SCH3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80.1-18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81:通式I-W1-0中,当R1=SCH2CH3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81.1-18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82:通式I-W1-0中,当R1=NH2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82.1-18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83:通式I-W1-0中,当R1=NHCH3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83.1-18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84:通式I-W1-0中,当R1=NHCH2CH3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84.1-18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85:通式I-W1-0中,当R1=N(CH3)2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85.1-18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86:通式I-W1-0中,当R1=OCH3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86.1-18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87:通式I-W1-0中,当R1=OCH2CH3且R2=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87.1-18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88:通式I-W1-0中,当R1=H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88.1-18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89:通式I-W1-0中,当R1=CH3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89.1-189.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90:通式I-W1-0中,当R1=CH2CH3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90.1-190.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91:通式I-W1-0中,当R1=SCH3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91.1-191.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92:通式I-W1-0中,当R1=SCH2CH3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92.1-192.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93:通式I-W1-0中,当R1=NH2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93.1-193.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94:通式I-W1-0中,当R1=NHCH3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94.1-194.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95:通式I-W1-0中,当R1=NHCH2CH3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95.1-195.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96:通式I-W1-0中,当R1=N(CH3)2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96.1-196.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97:通式I-W1-0中,当R1=OCH3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97.1-197.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表198:通式I-W1-0中,当R1=OCH2CH3且R2=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98.1-198.360,依次对应表1的1.1-1.360。
通式I中,当W=W9,Z1=Z2=Z3=Z4=Z5=Z6=Z7=H且n=0时,通式I化合物以通式I-W9表示。
/>
表199:通式I-W9中,当R2=H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见表199,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99.1-199.9。
表199
表200:通式I-W9中,当R2=CH3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00.1-200.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表201:通式I-W9中,当R2=CH2CH3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01.1-201.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表202:通式I-W9中,当R2=乙酰基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02.1-202.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表203:通式I-W9中,当R2=甲氧基羰基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03.1-203.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表204:通式I-W9中,当R2=乙氧基羰基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04.1-204.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通式I中,当W=W10,Z1=Z2=Z3=Z4=Z5=Z6=Z7=H且n=0时,通式I化合物以通式I-W10表示。
表205:通式I-W10中,当R2=H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05.1-205.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表206:通式I-W10中,当R2=CH3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06.1-206.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表207:通式I-W10中,当R2=CH2CH3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07.1-207.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表208:通式I-W10中,当R2=乙酰基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08.1-208.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表209:通式I-W10中,当R2=甲氧基羰基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09.1-209.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表210:通式I-W10中,当R2=乙氧基羰基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10.1-210.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通式I中,当W=W2,Y1=Y2=Y3=Y4=H且n=1时,通式I化合物以通式I-W2表示。
表211:通式I-W2中,当R2=H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11.1-211.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通式I中,当W=W3,Y1=Y2=Y3=Y4=H且n=1时,通式I化合物以通式I-W3表示。
表212:通式I-W3中,当R2=H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12.1-212.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通式I中,当W=W4,Y1=Y2=Y3=Y4=H且n=1时,通式I化合物以通式I-W4表示。
表213:通式I-W4中,当R2=H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13.1-213.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通式I中,当W=W5,Y1=Y2=Y3=H且n=1时,通式I化合物以通式I-W5表示。
表214:通式I-W5中,当R2=H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14.1-214.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通式I中,当W=W6,Y1=Y2=Y3=H且n=1时,通式I化合物以通式I-W6表示。
表215:通式I-W6中,当R2=H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15.1-215.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通式I中,当W=W7,Y1=Y2=Y3=H且n=1时,通式I化合物以通式I-W7表示。
表216:通式I-W7中,当R2=H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16.1-216.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通式I中,当W=W8,Y1=Y2=Y3=H且n=1时,通式I化合物以通式I-W8表示。
表217:通式I-W8中,当R2=H时,R1为不同的取代基与表199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17.1-217.9,依次对应表199的199.1-199.9。
表218:如下化合物,
表218
本发明部分化合物的物化性质如表219所示:
/>
/>
/>
/>
/>
/>
/>
注:表219中“-”表示无cas号。
所述杀菌制剂中活性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为1〜99%,其中优选5〜90%,活性组分质量百分含量的最佳范围依制剂类型而有所不同。
本发明以通式I化合物为活性组分,可依照本领域所熟知的方式将通式I化合物制备成多种制剂类型,包括水剂、可溶性液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悬浮种衣剂、可分散油悬浮剂、超低容量剂、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可乳化粉剂、颗粒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粒剂、可乳化粒剂、干悬浮剂、泡腾粒剂、漂浮粒剂、片剂、可溶性片剂、泡腾片剂、微胶囊粉剂、微胶囊悬浮剂,在任何情况下,制剂类型的选取取决于通式I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本发明杀菌制剂可由通常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载体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加入一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稳定剂和消泡剂等。通常组合物中含有至少一种载体和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在各种情况下,应确保本发明组合物活性组分均匀分布。
水剂是将通式I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水混合均匀,形成均一透明的液体。通常含有5〜50%的活性成分,5〜20%乳化剂,0〜10%的其他添加剂如渗透剂,以及水余量。
可溶性液剂将通式I化合物、表面活性剂、非水极性溶剂混合均匀,形成均一透明液体。可溶性液剂中通常含有5〜60%的活性成分,5〜20%乳化剂,0〜10%的其他添加剂如渗透剂,以及液体载体余量。
乳油将通式I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形成均相油状液体。乳油中通常含有1〜70%的活性成分,5〜20%乳化剂,0〜10%的其他添加剂如渗透剂、稳定剂,以及液体载体余量。
微乳剂将通式I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水、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形成均一透明液体。微乳剂中通常含有1〜50%的活性成分,5〜30%乳化剂,2〜10%防冻剂,0〜10%的其他添加剂如渗透剂、稳定剂,以及液体载体余量。
水乳剂将通式I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制成油相;将水、防冻剂混合在一起,制成水相。用高剪切乳化机高速剪切油相,同时慢慢将水相加入油相,即可得到分散均匀的水乳剂。通常含有5〜50%的活性成分,5〜20%乳化剂,2〜5%防冻剂,以及液体载体余量。
悬浮剂将通式I化合物、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水混合均匀后,经砂磨机砂磨,获得稳定的非沉积可流动的液体。悬浮剂中通常含有5〜50%的活性成分,2〜10%分散剂,2〜5%润湿剂,2〜5%防冻剂,0〜10%其他添加剂如消泡剂、增稠剂、防腐剂,以及液体载体余量。
悬浮种衣剂将通式I化合物、分散剂、润湿剂、成膜剂、水混合均匀后,经砂磨机砂磨,获得稳定的非沉积可流动的液体。悬浮种衣剂中通常含有1〜50%的活性成分,2〜10%分散剂,2〜5%润湿剂,2〜5%防冻剂,2〜10%成膜剂,0〜10%其他添加剂如消泡剂、增稠剂、防腐剂、警戒色,以及液体载体余量。
可分散油悬浮剂将通式I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油基载体混合均匀后,经砂磨机砂磨,获得稳定的非沉积可流动的液体。可分散油悬浮剂中通常含有5〜50%的活性成分,5〜30%表面活性剂,0〜10%其他添加剂如增稠剂、稳定剂,以及液体载体余量。
超低容量剂将通式I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加工成均一透明油相。通常含有1〜30%的活性成分,5〜30%乳化剂,0〜10%的其他添加剂如稳定剂,以及液体载体余量。
粉剂将通式I化合物、助剂、载体混合,经粉碎得到粉体物。粉剂通常含有5〜85%的活性成分,5〜10%分散剂,0〜10%的其他添加剂如稳定剂,以及固体载体余量。
可湿性粉剂将通式I化合物、分散剂、润湿剂、载体混合,经粉碎得到粉体物。可湿性粉剂通常含有5〜85%的活性成分,5〜10%分散剂,1〜10%润湿剂,0〜10%的其他添加剂如稳定剂,以及固体载体余量。
可溶性粉剂将通式I化合物、分散剂、润湿剂、载体混合,经粉碎得到粉体物。可溶性粉剂通常含有5〜80%的活性成分,5〜10%分散剂,1〜10%润湿剂,0〜10%的其他添加剂如稳定剂,以及固体载体余量。
可乳化粉剂将通式I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混合,制成均一透明油相,然后将上述油相均匀喷洒在预先粉碎好的载体上。可乳化粉剂通常含有5〜50%的活性成分,5〜30%乳化剂,5〜10%润湿分散剂,0〜15%的有机溶剂,以及固体载体余量。
颗粒剂将通式I化合物、助剂、载体混合,然后捏合、造粒、干燥、包衣。颗粒剂通常含有0.5〜20%的活性成分,0.1〜10%粘结剂,0〜10%的其他添加剂如稳定剂,以及固体载体余量。
水分散粒剂将通式I化合物、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载体混合,然后捏合、造粒、干燥。水分散粒剂通常含有5〜85%的活性成分,1〜10%分散剂,1〜10%润湿剂,0.1〜10%粘结剂,0〜10%的其他添加剂如崩解剂、稳定剂,以及固体载体余量。
可溶性粒剂将通式I化合物、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载体混合,然后捏合、造粒、干燥。可溶性粒剂通常含有5〜85%的活性成分,1〜10%分散剂,1〜10%润湿剂,0.1〜10%粘结剂,0〜10%的其他添加剂如崩解剂、稳定剂,以及固体载体余量。
可乳化粒剂将通式I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混合,制成均一透明油相,然后将上述油相均匀喷洒在预先粉碎好的载体上,捏合、造粒、干燥。可乳化粒剂通常含有5〜50%的活性成分,5〜30%乳化剂,5〜10%润湿分散剂,0〜15%的有机溶剂,0〜10%的其他添加剂如崩解剂、稳定剂、粘结剂,以及固体载体余量。
干悬浮剂将通式I化合物、分散剂、润湿剂、载体、水混合均匀后,经砂磨机砂磨,砂磨后进行喷雾干燥。干悬浮剂中通常含有5〜80%的活性成分,2〜20%分散剂,2〜10%润湿剂,0〜10%其他添加剂如消泡剂、增稠剂、以及固体载体余量。
泡腾粒剂将通式I化合物、润湿分散剂、泡腾崩解剂、载体混合,然后捏合、造粒。泡腾颗粒剂通常含有0.5〜30%的活性成分,2〜20%润湿分散剂,2〜20%泡腾崩解剂,0〜10%的其他添加剂如稳定剂、粘结剂,以及固体载体余量。
漂浮粒剂将通式I化合物、润湿分散剂、漂珠、载体混合,然后捏合、造粒。漂浮颗粒剂通常含有0.5〜30%的活性成分,2〜20%润湿分散剂,5〜20%漂珠,0〜10%的其他添加剂如稳定剂、粘结剂、崩解剂,以及固体载体余量。
片剂将通式I化合物、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载体混合,然后捏合、压片、干燥。片剂通常含有5〜50%的活性成分,1〜10%分散剂,1〜10%润湿剂,0.1〜10%粘结剂,0〜10%的其他添加剂如崩解剂、稳定剂,以及固体载体余量。
可溶性片剂将通式I化合物、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载体混合,然后捏合、压片、干燥。可溶性片剂通常含有5〜50%的活性成分,1〜10%分散剂,1〜10%润湿剂,0.1〜10%粘结剂,0〜10%的其他添加剂如崩解剂、稳定剂,以及固体载体余量。
泡腾片剂将通式I化合物、润湿分散剂、泡腾崩解剂、载体混合,然后捏合、压片。泡腾片剂通常含有0.5〜30%的活性成分,2〜20%润湿分散剂,2〜20%泡腾崩解剂,0〜10%的其他添加剂如稳定剂、粘结剂,以及固体载体余量。
微胶囊粉剂将通式I化合物溶于溶剂中,向其中加入乳化剂和壁材,搅拌均匀,得到油相;水中加入分散剂得到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加入水相中,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在搅拌条件下,向乳状液中加入固化剂,加热保温成囊,然后过滤、干燥。微胶囊粉剂通常含有0.5〜30%的活性成分,2〜10%乳化剂,2〜10%润湿分散剂,5〜30%的其他添加剂如壁材、消泡剂、固化剂、稳定剂,以及固体载体余量。
微胶囊悬浮剂将通式I化合物溶于溶剂中,向其中加入乳化剂和壁材,搅拌均匀,得到油相;水中加入分散剂得到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加入水相中,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在搅拌条件下,向乳状液中加入固化剂,加热保温成囊,形成微囊悬浮剂。微胶囊悬浮剂通常含有0.5〜30%的活性成分,2〜10%乳化剂,2〜10%润湿分散剂,5〜30%的其他添加剂如壁材、消泡剂、防腐剂、增稠剂、固化剂、稳定剂,以及液体载体余量。
本发明的杀菌制剂的配制可以采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的(液体或固体)载体和各种助剂。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各类物质。
本发明的杀菌制剂组合物中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乳化剂、分散剂或湿润剂;可以是非离子型或离子型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磺酸盐类、硫酸盐类、羧酸盐类、磷酸酯盐类、琥珀酸酯盐类、木质素磺酸盐类、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类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酸醇酯及其聚氧乙烯醚、烷基聚乙二醇醚、烷基苯基聚乙二醇醚、脂肪酰胺及其聚氧乙烯醚、烷醇酰胺及其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烷基萘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基醚等。
上述表面活性剂可选自所示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如:木质素磺酸钠盐或钙盐、聚氧乙烯(n20)苯乙基酚基醚油酸酯、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n20)醚磷酸化三乙醇胺盐、农乳0201B、农乳0203B、农乳100#、农乳600#、农乳700#、农乳1601#、农乳AEO-3、农乳AEO-5、农乳AEO-7、农乳T-20、农乳T-80、农乳T-85、农乳S-80、农乳S-85、农乳NP-7、农乳NP-10、农乳NP-15、农乳OX-2681、农乳OX-8686、农乳OX-690、农乳2201#、聚羧酸盐分散剂GY-D800、聚羧酸盐分散剂GY-D04、聚羧酸盐分散剂GY-D02、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NNO)、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二乙二醇醚-磺酸钠、N-甲基-油酰基-牛磺酸钠、净洗剂LS、亚甲基萘磺酸钠、油酸甲基氨基乙基磺酸钠、分散剂SP-28F、分散剂SP-SC3、达润分散剂D909S、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二丁基萘磺酸钠(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分散剂SD-811、分散剂SD815、分散剂SK-24、分散剂SK-20TX、分散剂SK-5218、分散剂SK-33H、分散剂SK-10LX、分散剂SK-551、分散剂Atlox4913、分散剂EL-20、分散剂EL-40、分散剂EL-90、分散剂YUS-NV1203、分散剂YUS-NV1420、分散剂YUS-WG4、分散剂YUS-TG285、分散剂YUS-WP1、分散剂YUS-110、分散剂YUS-EP60P、分散剂YUS-CH1100、分散剂SP-OF3468、分散剂SP-OF3472、分散剂SP-2728、分散剂SP-SC29、分散剂Supragil MNS/90、分散剂Soprophor FD、分散剂YUS-FS1、分散剂YUS-PQ100、分散剂YUS-WG5、YUS-D935、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Morwet EFW、润湿剂Igepal BC/10、润湿剂GEROPONL-WET/P、润湿剂Rhodasurf 860/p、润湿剂SP-SC3266、润湿剂PICO-SW2、润湿剂PICO-SW3、润湿剂YUS-LXC、润湿剂YUS-204、烷基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丁二酸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等。
本发明的杀菌制剂组合物中适宜的液体载体可以是水、有机溶剂、油性介质中的一种或几种。适宜的有机溶剂选自芳烃、氯代芳烃、脂族烃、氯代脂族烃、醇类以及它们的醚和酯、酮类等,例如苯、二甲苯、甲苯、烷基苯、烷基萘、氯代苯、氯乙烯、三氯乙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多氯乙烷、石油馏分、环己烷、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苯甲醇、糠醇、环己醇、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磷酸三丁酯、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等。适宜的油性介质选自大豆油、油酸甲酯、轻质矿物油、液体石蜡、煤油、松节油等。
适宜的固体载体包括天然的或合成的。可选自但不限于粘土、岩石粉末、白垩、石英、粘土、蒙脱土、硫酸钠、二氧化硅、硅藻土、浮石、石膏、滑石、膨润土、高岭土、凹凸棒土、轻质碳酸钙、陶土、蒙脱土、硅酸铝镁、活性白土、白碳黑、硫酸铵、苯并呋喃树脂、过磷酸盐、氧化铝、方解石、大理石、浮石等,合适的颗粒载体包括破碎的和分级的天然岩石例如海泡石和白云石和由有机和无机的粉末制成的合成颗粒。
适宜的粘合剂、增稠剂包括合成的或天然的水溶性聚合物。可选自但不限于羰甲基醇、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黄原胶、明胶、阿拉伯树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硅酸镁铝、聚乙烯醇、聚乙二醇、酚醛树脂、虫胶、甲基纤维素、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钠等,以粉末、颗粒或胶乳形式加入制剂中。
适宜的消泡剂可选自但不限于消泡剂SAG1522、硅酮类、C8~10脂肪醇、磷酸酯类、C10 ~20饱和脂肪酸类(如癸酸)及酰胺等。
适宜的防冻剂可选自但不限于乙醇、异丙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乙二醇丁醚、丙二醇丁醚、乙二醇丁醚乙酸酯、尿素等。
适宜的渗透剂可选自但不限于有机硅、渗透剂T、渗透剂JFC等。
适宜的成膜剂包括天然产物及其改性物和人工合成高分子。可选自但不限于羧甲基淀粉钠、可溶性淀粉、磷酸化淀粉、氧化淀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聚丙烯接枝共聚物、黄原胶、海藻酸钠、琼脂、明胶、阿拉伯胶、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等。
适宜的防腐剂可选自但不限于苯甲酸钠、卡松、山梨酸钾等。
适宜的崩解剂可选自但不限于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淀粉、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铵等。
泡腾崩解剂可为酸性组分和/或碱性组分,其中酸性组分可选自有机酸、无机酸,例如:酒石酸、柠檬酸、水杨酸、磷酸等;碱性组分可选自碱式碳酸盐、碳酸盐,例如: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氢钾、碳酸钾、碳酸氢铵等。
适宜的警戒色可选自但不限于无机颜料,如氧化铁、氧化钛或普鲁士兰;有机染料,如阿利札林、酸性大红G、碱性玫瑰精、偶氮染料、金属酞菁等。
适宜的壁材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全合成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可选自但不限于明胶、阿拉伯胶、琼脂、海藻酸盐、壳聚糖、纤维蛋白、玉米蛋白等;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可选自但不限于甲( 乙) 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醋酸纤维素及其酯类和部分甘油酯等;全合成高分子材料可选自但不限于聚丙烯酸树酯、脲醛树脂、聚酰胺、聚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脲、聚氨酯等。
适宜的固化剂包括多元醇、多元胺中的一种或几种。多元醇可选自但不限于乙二醇、丙三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二乙二醇、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等;多元胺可选自但不限于乙二胺、丙二胺、己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六亚甲基四胺、异佛尔酮二胺等。
本发明一种杀菌制剂的应用,其所述杀菌制剂作为防治农业、林业中细菌病害中的杀菌剂应用。
本发明的杀菌制剂可应用于农业、林业中细菌病害的防治。可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细菌性病害,例如果斑病(如甜瓜果斑病等)、叶斑病(如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等)、青枯病(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等)、细菌性疫病、溃疡病(如柑橘溃疡病、猕猴桃溃疡病等)、软腐病(如大白菜软腐病等)、细菌性角斑病(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等)、细菌性条斑病(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叶枯病、白叶枯病(如水稻白叶枯病等)、野火病和细菌性疮痂病等。
所述的一种杀菌制剂的应用,所述杀菌制剂的适用方法,包括将有效量的所述制剂施于病菌或其生长介质上即可。
本发明的杀菌制剂组合物在使用前可以由使用者经稀释或直接兑水喷雾,也可以直接使用。
本发明所具有优点:
本发明根据有效成分的作用靶标及应用方式,通过筛选与有效成分匹配的助剂品种,提供一种杀菌制剂,达到改善有效成分在靶标上的润湿、展布、分散、滞留和渗透性能的目的,从而增加农药有效成分在植物表面的滞留量、延长滞留时间和提高对植物表皮穿透能力,生物体表面( 植物叶面和虫体表面) 的分布和附着,促进生物体对药剂的吸收,甚至增加药剂在生物体内的输导,进而提高农药的生物活性,降低原药使用剂量。进而满足农林领域防治细菌病害等方面对杀细菌制剂效果日渐提高和品种不断更新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业内人士熟知的方法,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配方中百分比和份数均以重量计。下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活性组分化合物均可按照现有技术记载制备获得,,其他各原料均为市售品。
制剂配方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以表219中化合物1.19为例,配置不同制剂;同时按照下述配置方式将活性成分由表219中其他化合物进行替换,即可获得含有不同活性成分的不同剂型制剂。
实施例1. 5%化合物1.19微囊悬浮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5份化合物1.19、5份600#、10份二甲苯、1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搅拌均匀制成油相,然后将其加入到由1份乙二胺、5份丙三醇、3份Atlox 4913、2份EFW和1份SAG1522、水余量组成的水相中,经高速搅拌、固化、保温即可制得5%化合物1.19微囊悬浮剂。
实施例2. 10%化合物1.19乳油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1.19、5份0201B、7份0203B、溶剂油150补足至100%加入混合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即可得到10%化合物1.19乳油。
实施例3. 15%化合物1.19水乳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15份化合物1.19、8份T-20、4份农乳S-85、5份磷酸三丁酯、5份溶剂油200加入混合釜中,搅拌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高速搅拌下,将余量水(补足至100%)加入到油相,即可得到分散性良好的15%化合物1.19水乳剂。
实施例4. 25%化合物1.19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25份化合物1.19、6份分散剂SP-OF3468、6份分散剂SP-OF3472、2份农乳1601#、2份有机膨润土、油酸甲酯补足至100%依次加入到混合罐中混合,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当粒径达到标准要求后,过滤,即可得到25%化合物1.19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5. 60%化合物1.19水分散粒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60份化合物1.19、2份Morwet EFW、4份分散剂D425、4份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0份可溶性淀粉、8份硫酸胺、硅藻土土补足至100%加在一起,进行混合粉碎,再经加水捏合后,加入装有一定规格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按筛网范围),即可得到60%化合物1.19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 50%化合物1.19可湿性粉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50份化合物1.19、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4份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4份亚甲基萘磺酸钠、4份木质素磺酸钠、5份白碳黑、硅藻土补足至100%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50%化合物1.19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7. 10%化合物1.19微乳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1.19、6份农乳0201B、2份NP-15、8份YUS-A51G、5份甲醇、5份环己酮加在一起,使其溶解成均匀油相,余量用水补足至100%,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到油相或将油相加入到水相,形成分散性良好的10%化合物1.19微乳剂。
实施例8. 10%化合物1.19可溶液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1.19、6份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n20)醚磷酸化三乙醇胺盐、3份农乳T-20、2份农乳0201B、3份N-甲基吡咯烷酮、环己酮补足至100%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可制得10%化合物1.19可溶液剂。
实施例9. 15%化合物1.19可乳化粉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15份化合物1.19、2份农乳1601#、3份500#、5份农乳0201B、5份N-甲基吡咯烷酮、5份Armid FMPC加入混合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在搅拌条件下,将上述油基均匀喷雾到由20份白炭黑、膨润土补足至100%组成的混合物上,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15%化合物1.19可乳化粉剂。
实施例10. 20%化合物1.19悬浮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20份化合物1.19、2份分散剂4913、2份润湿剂TXC、2份农乳1601#、2份白炭黑、0.2份黄原胶、1份SAG1522、5份乙二醇、水补足至100%依次加入到混合罐中混合,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当粒径达到标准要求后,过滤,即可得到20%化合物1.19悬浮剂。
实施例11. 50%化合物1.19干悬浮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50份化合物1.19、20份木质素磺酸钠、2份润湿剂TXC、2份白炭黑、高岭土补足至100%依次加入到混合罐中与水混合,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喷雾造粒,干燥,即可得到50%化合物1.19干悬浮剂。
实施例12. 10%化合物1.19超低容量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1.19、5份Armid FMPC、2份农乳0201B、1份S-80、溶剂油补足至100%加入混合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即可得到10%化合物1.19超低容量剂。
实施例13. 10%化合物1.19悬浮种衣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1.19、2份分散剂FS3000、2份润湿剂TXC、2份SK-92FS1、2份白炭黑、0.2份黄原胶、10份10%聚乙烯醇溶液、0.2份碱性玫瑰精、1份SAG1522、5份乙二醇、水补足至100%依次加入到混合罐中混合,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当粒径达到标准要求后,过滤,即可得到10%化合物1.19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14. 30%化合物1.19粉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30份化合物1.19、5份亚甲基萘磺酸钠、6份木质素磺酸钠、8份白碳黑、硅藻土补足至100%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30%化合物1.19粉剂。
实施例15. 50%化合物1.19可溶性粉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50份化合物1.19、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4份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4份EFW、5份羟丙基纤维素、硫酸铵补足至100%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50%化合物1.19可溶性粉剂。
实施例16. 10%化合物1.19片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1.19、2份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5份可溶性淀粉、8份硫酸钠、5份白碳黑、硅藻土补足至100%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压片,即可得到10%化合物1.19片剂。
实施例17. 10%化合物1.19颗粒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1.19、3份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2份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10份硫酸钠、硅藻土补足至100%加在一起,进行混合粉碎,再经加水捏合后,加入装有一定规格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按筛网范围),即可得到10%化合物1.19颗粒剂。
实施例18. 20%化合物1.19泡腾粒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20份化合物1.19、4份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2份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2份十二烷基硫酸钠、20份可溶性淀粉、15份柠檬酸钠、15份碳酸氢钠、10份硫酸钠、硅藻土补足至100%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再经捏合、造粒,即可得到20%化合物1.19泡腾粒剂。
实施例19. 20%化合物1.19可乳化粒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20份化合物1.19、1份农乳EL-40、3份OX-2681、4份农乳0201B、2份农乳700#、3份N-甲基吡咯烷酮、3份Armid FMPC加入混合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在搅拌条件下,将上述油基均匀喷雾到由25份白炭黑、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组成的混合物上,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再经加水捏合后,加入装有一定规格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按筛网范围),即可得到20%化合物1.19可乳化粒剂。
实施例20. 20%化合物1.19可溶性片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20份化合物1.19、3份润湿剂TXC、4份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4份EFW、5份羟丙基纤维素、硫酸铵补足至100%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压片,即得到20%化合物1.19可溶性片剂。
实施例21. 40%化合物1.19微囊粒剂的配制
在1000毫升塑料(带挡板)瓶中,加入600毫升的0 .5%聚乙烯醇水溶液,用四氟乙烯搅拌器,在高速搅拌下加入40份化合物1.19、9克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6克环氧化大豆油、3克二苯基甲烷-4 ,4-二异氰酸酯、1.5克乙二胺、5克碳酸钠和150毫升水,加料完毕后,减慢速度继续搅拌1小时,静置1小时,过滤,真空干燥,即得40%化合物1.19微囊粒剂。
实施例22. 10%化合物1.19泡腾片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1.19、4份木质素磺酸钠、4份NNO、2份十二烷基硫酸钠、20份可溶性淀粉、20份柠檬酸钠、20份碳酸氢钠、10份硫酸钠、煅烧高岭土补足至100%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再经捏合、压片,即可得到10%化合物1.19泡腾片剂。
实施例23. 15%化合物1.19漂浮粒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15份化合物1.19、4份D425、2份EFW、2份十二烷基硫酸钠、20份玉米淀粉、20份漂珠、5份白炭黑、10份硫酸钠、硅藻土补足至100%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再经捏合、造粒,即可得到15%化合物1.19漂浮粒剂。
实施例24 30%化合物1.19可溶性粒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30份化合物1.19、3份润湿剂TXC、4份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4份十二烷基硫酸钠、5份羧甲基纤维素、5份葡萄糖、硫酸铵补足至100%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捏合、造粒,即得到30%化合物1.19可溶性粒剂。
生物活性测试实施例
实施例25. 对黄瓜角斑病生物活性测定
处理方法:将待测制剂样品,用水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将其喷雾于植物试材表面,于阴凉处风干表面药液后,将培养至稳定生长期的病原细菌菌液喷雾接种于植物试材表面,然后将植物试材放入温室中保湿培养。通常培养十天左右,待对照充分发病后,进行防效调查。
表220 对黄瓜角斑病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丙二腈类化合物制剂对黄瓜角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实施例26. 对柑橘溃疡病活性测定
试验方法:防治柑橘溃疡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980.103-2004》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按分级计算病情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
按下式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 相对级数值) /( 调查总叶数× 9) × 100
防效(%) = (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 施药处理区病情指数) / 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 100
表221 对柑橘溃疡病田间药效结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丙二腈类化合物制剂对柑橘溃疡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本说明书中未做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5)

1.一种防治农业、林业中细菌病害的杀菌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活性成分为丙二腈类化合物,所述活性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99%;
所述丙二腈类化合物选自如下化合物:
所述制剂为水剂、可溶性液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悬浮种衣剂、可分散油悬浮剂、超低容量剂、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可乳化粉剂、颗粒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粒剂、可乳化粒剂、干悬浮剂、泡腾粒剂、漂浮粒剂、片剂、可溶性片剂、泡腾片剂、微胶囊粉剂或微胶囊悬浮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活性成分与至少一种载体和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混合。
3.一种权利要求1-2任一项的杀菌制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制剂作为防治农业、林业中细菌病害中的杀菌剂应用;所述细菌病害选自果斑病、叶斑病、青枯病、细菌性疫病、溃疡病、软腐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条斑病、叶枯病、白叶枯病、野火病和细菌性疮痂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杀菌制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果斑病选自甜瓜果斑病;所述叶斑病选自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所述青枯病选自番茄青枯病和马铃薯青枯病;所述溃疡病选自柑橘溃疡病和猕猴桃溃疡病;所述软腐病选自大白菜软腐病;所述细菌性角斑病选自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所述细菌性条斑病选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所述白叶枯病选自水稻白叶枯病。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杀菌制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制剂的适用方法,包括将有效量的所述制剂施于病菌或其生长介质上即可。
CN202010211291.4A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杀菌制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134397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1291.4A CN113439742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杀菌制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1291.4A CN113439742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杀菌制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9742A CN113439742A (zh) 2021-09-28
CN113439742B true CN113439742B (zh) 2023-08-01

Family

ID=77806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1291.4A Active CN113439742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杀菌制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3974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0649A (zh) * 2019-01-29 2020-08-04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丙二腈类化合物作为杀细菌剂的应用
CN111484429A (zh) * 2019-01-29 2020-08-04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丙二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09396A (en) * 1961-07-13 1967-03-14 Dow Chemical Co 1, 1, 3, 3-tetramethyl butylamino-methylenemalonitrile
BE707601A (zh) * 1966-12-06 1968-04-16
US3551573A (en) * 1967-11-08 1970-12-29 Monsanto Co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containing anilinomethylene malonitriles
US3726662A (en) * 1970-01-14 1973-04-10 Monsanto Co Herbicidal anilinomethylene-malononitriles
US3982015A (en) * 1974-08-14 1976-09-21 Ciba-Geigy Corporation N-propargyl-anilinomethylenemalodinitrile derivatives
DE2758115A1 (de) * 1977-12-24 1979-07-05 Basf Ag Benzylpyrimidine und diese enthaltende arzneimittel
JPS57146705A (en) * 1981-03-09 1982-09-10 Hokkai Sankyo Kk Antibacterial for agricultural and horticultural purposes
CN1089089C (zh) * 1998-08-28 2002-08-14 南开大学 含烃硫基吡啶甲胺基的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及生物活性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0649A (zh) * 2019-01-29 2020-08-04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丙二腈类化合物作为杀细菌剂的应用
CN111484429A (zh) * 2019-01-29 2020-08-04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丙二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3875757A (zh) * 2019-01-29 2022-01-04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丙二腈类化合物作为杀细菌剂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9742A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RPI0717158A2 (pt) Aperfeiçoamento da ação biológica de composições agroquímicas em aplicação ao substrato de culturas, formulações adequadas e seu uso
BRPI0708896A2 (pt) mÉtodo para induzir tolerÂncia contra bacterioses das plantas, e, uso das combinaÇÕes
CN102273440A (zh) 一种含噻虫胺的超低容量液剂
CN111935979A (zh) 杀虫剂混合物的固体制剂
CN104026143A (zh) 二元杀虫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151970A (zh) 氟虫腈杀虫组合物
CN105379757A (zh) 包括硫、杀螨剂和农业化学赋形剂的杀虫剂组合物
AU2007229569A1 (en) Method for combating phytopathogenic fungi
CN102422843B (zh) 农业或园艺杀菌组合物以及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
CN113439742B (zh) 一种杀菌制剂及其应用
IL276984B2 (en) Insecticides and their use
CN106259356B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除草组合物
JP2017529351A (ja) 軟体動物忌避のためのヘテロ環式フルオロアルケニルスルホン化合物の使用
CN105163585B (zh) 作物增强
CN113491271B (zh) 一种含丙二腈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5039781A (zh) 一种含有多杀菌素与苦参碱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3383780B (zh) 一种除草制剂及其应用
CN106857574A (zh) 一种含氯氟吡啶酯和五氟磺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11316993B (zh) 一种除草剂组合物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51718B (zh) 一种1, 1-二氰基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5052997A (zh) 一种含毒氟磷和抗菌素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及杀菌剂
CN111793008A (zh) 一种间二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1263824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12772663A (zh) 含氟苯醚酰胺与戊菌唑的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15039784B (zh) 一种组合物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