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9490A - 柔性电路板以及包括其的无线终端机 - Google Patents

柔性电路板以及包括其的无线终端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9490A
CN113439490A CN202080015368.9A CN202080015368A CN113439490A CN 113439490 A CN113439490 A CN 113439490A CN 202080015368 A CN202080015368 A CN 202080015368A CN 113439490 A CN113439490 A CN 113439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dielectric
extending
plane
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53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相弼
金益洙
金炳悦
郑熙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jialan Technology Co ltd
GigaLa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jial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jial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jialan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439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94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96Conductive pattern lay-out details not covered by sub groups H05K1/02 - H05K1/0295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at least on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being bent or folded, e.g. by using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Bending or folding region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96Conductive pattern lay-out details not covered by sub groups H05K1/02 - H05K1/0295
    • H05K1/0298Multilay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393Flexibl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8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specially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e.g. using folded por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8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ortable, e.g. battery operated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5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PCs]
    • H05K2201/052Branch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根据一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信号线,在第一平面上延伸;第一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信号线,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延伸;以及第二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不重叠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不重叠的第二部分。

Description

柔性电路板以及包括其的无线终端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以及包括其的无线终端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柔性电路板1配置成一部分区间与壳体2面接触。在这样配置的情况下,柔性电路板1容易配置于无线终端机(例如,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内部的狭窄空间。在此,柔性电路板1可以包括以在天线和天线元件之间传输高频信号为目的而使用的多个信号线。
此时,柔性电路板1在无线终端机中所占的空间大小也与多个信号线的配置关系相关。即,根据前述的多个信号线的配置关系,柔性电路板1在无线终端机中所占的空间可能减少或者增加,由此,无线终端机的尺寸也会减少或者增加。另外,根据前述的多个信号线的配置关系,柔性电路板1的曲率半径可能增加或减少,由此,柔性电路板1可以不轻易被折叠或者容易折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包括提出多个信号线的配置关系,另外,包括提供一种包括根据前述的配置关系配置的多个信号线的柔性电路板以及包括这样的柔性电路板的无线终端机。
然而,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并不限于此。
根据一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信号线,在第一平面上延伸;第一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信号线,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延伸;以及第二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不重叠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不重叠的第二部分。
另外,可以是,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弯曲而形成的第1A弯曲部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从所述第1A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1A延伸部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从所述延伸的第1A延伸部分弯曲而形成的第1B弯曲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一平面上从所述第1B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1B延伸部分,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二平面上弯曲而形成的第2A弯曲部分、在所述第二平面上从所述第2A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2A延伸部分、在所述第二平面上从所述延伸的第2A延伸部分弯曲而形成的第2B弯曲部分以及所述在第二平面上从所述第2B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2B延伸部分。
另外,可以是,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三信号线,在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的第三平面上延伸;以及第三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三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三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全部重叠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三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三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三平面上弯曲而形成的第3A弯曲部分、在所述第三平面上从所述第3A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3A延伸部分、在所述第三平面上从所述延伸的第3A延伸部分弯曲而形成的第3B弯曲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三平面上从所述第3B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3B延伸部分。
另外,可以是,所述第1A延伸部分的长度比所述第2A延伸部分的长度长,包括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垂直平面和所述第1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垂直平面和所述第2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远,所述第2A延伸部分的长度比所述第3A延伸部分的长度长,包括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垂直平面和所述第2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垂直平面和所述第3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远。
另外,可以是,所述第1A延伸部分的长度比所述第2A延伸部分的长度短,包括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垂直平面和所述第1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垂直平面和所述第2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近,所述第2A延伸部分的长度比所述第3A延伸部分的长度短,包括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垂直平面和所述第2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垂直平面和所述第3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近。
另外,可以是,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电介质中与所述第1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不重叠,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三电介质中与所述第3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不重叠。
另外,可以是,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B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电介质中与所述第1B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不重叠,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三电介质中与所述第3B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B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不重叠。
另外,可以是,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电介质中与所述第1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不重叠,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B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电介质中与所述第1B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不重叠,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三电介质中与所述第3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不重叠,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三电介质中与所述第3B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B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不重叠。
另外,可以是,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一集成电介质,置于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同时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的第四平面上,并且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重叠。
另外,可以是,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一电介质重叠的部分和与所述第二电介质重叠的部分之间,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
另外,可以是,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一电介质重叠的部分和与所述第二电介质重叠的部分之间,不包括与所述第一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
另外,可以是,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三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和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第二部分,同时在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的第三平面上延伸;第三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三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以及第二集成电介质,置于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同时,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的第五平面上,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三电介质重叠。
另外,可以是,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二电介质重叠的部分和与所述第三电介质重叠的部分之间,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三电介质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
另外,可以是,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二电介质重叠的部分和与所述第三电介质重叠的部分之间,不包括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三电介质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
另外,可以是,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一焊接片或第一预浸材料,配置于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和所述第一电介质之间或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将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和所述第一电介质之间相结合或将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相结合;以及第二焊接片或第二预浸材料,配置于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或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将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相结合或将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相结合。
另外,可以是,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一屏蔽部,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中与所述第二电介质重叠的部分接触;以及第二屏蔽部,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中与所述第三电介质重叠的部分接触。
另外,可以是,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一集成接地,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中与所述第一电介质重叠的部分接触,并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具有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及第二集成接地,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中与所述第二电介质重叠的部分接触,并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具有与所述第二电介质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另外,所述第一屏蔽部以及所述第二屏蔽部分别包括导电糊或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屏蔽膜。
另外,可以是,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一集成接地,与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接触,并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具有与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及第二集成接地,与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接触,并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具有与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另外,可以是,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一屏蔽部,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集成接地中与所述第二电介质重叠的部分接触;以及第二屏蔽部,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二集成接地中与所述第三电介质重叠的部分接触。
另外,可以是,所述第一屏蔽部以及所述第二屏蔽部分别包括导电糊或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屏蔽膜。
另外,可以是,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弯曲而形成的第1A弯曲部分和在所述第一平面上从所述第1A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1A延伸部分,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二平面上弯曲而形成的第2A弯曲部分和在所述第二平面上从所述第2A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2A延伸部分。
另外,可以是,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电介质中与所述第1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不重叠。
另外,可以是,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三信号线,在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的第三平面上延伸;以及第三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三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三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全部重叠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三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三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三平面上弯曲而形成的第3A弯曲部分和在所述第三平面上从所述第3A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3A延伸部分。
另外,可以是,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三电介质中与所述第3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不重叠。
另外,可以是,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弯曲而形成的第1A弯曲部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从所述第1A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1A延伸部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从所述延伸的第1A延伸部分弯曲而形成的第1B弯曲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一平面上从所述第1B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1B延伸部分,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二平面上延伸的第2B延伸部分。
另外,可以是,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三信号线,在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的第三平面上延伸;以及第三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三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三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全部重叠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三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三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三平面上弯曲而形成的第3A弯曲部分、在所述第三平面上从所述第3A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3A延伸部分、在所述第三平面上从所述延伸的第3A延伸部分弯曲而形成的第3B弯曲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三平面上从所述第3B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3B延伸部分。
另外,可以是,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以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为基准,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对称。
另外,可以是,所述第3A延伸部分的长度比所述第1A延伸部分的长度长,包括所述第三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垂直平面和所述第3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垂直平面和所述第1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远。
另外,可以是,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所述第一信号线的2个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信号线的2个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信号线的2个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的2个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信号线的2个所述第二部分彼此对称地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的2个所述第一部分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所述第二信号线的2个所述第二部分彼此对称地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的2个所述第一部分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
根据一实施例的无线终端机包括:第一信号线,在第一平面上延伸;第一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信号线,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延伸;以及第二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不重叠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不重叠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与设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的所述无线终端机中的面接触配置。
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无线终端机包括:电池;第一信号线,在第一平面上延伸;第一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信号线,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延伸;以及第二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不重叠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不重叠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分别配置于所述电池的上方或下方。
根据一实施例,当柔性电路板包括多个信号线和多个电介质时,这些信号线中的一部分即第一部分以及与这样的第一部分接触的电介质在预定的方向观看时彼此重叠。因此,在预定方向观看时,能够最小化前述的信号线和电介质在柔性电路板中所占的空间。
与此同时,这些信号线中的剩余部分即第二部分以及与这样的第二部分接触的电介质在预定的方向观看时与任一个都不重叠,即这些第二部分以及与它们接触的电介质在预定的方向观看时彼此隔开配置。因此,可以减少这些第二部分以及与它们接触的电介质的曲率半径,由此,柔性电路板的一部分能够容易折叠。即,根据一实施例,柔性电路板的一部分为了在无线终端机内部的壳体面接触,能够容易折叠。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在现有的无线终端机配置柔性电路板的形状的图。
图2至图6是根据实施例1的图。
图7是说明图2至图6的第一部分的截面的图。
图8至图10是说明图2的第二部分的截面的图。
图11是说明图4至图6的第二部分的截面的图。
图12是说明图2至图6的第一部分的截面的图。
图13是说明图2以及图3的第二部分的截面的图。
图14是说明图2至图6的第一部分的截面的图。
图15至图19是说明图2的叠层的图。
图20至图22是说明柔性电路板配置于无线终端机的形状的图。
图23以及图24是根据实施例2的图。
图25以及图26是根据实施例3的图。
图27是说明图26的第二部分的截面的图。
图28至图31是说明配置于无线终端机的形状的图。
图32是图2至图6所示的柔性电路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查看的话,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实施例1至实施例3。其中,图2至图6是根据实施例1的图,图23以及图24是根据实施例2的图,图25以及图26是根据实施例3的图。
首先,针对实施例1进行描述,并与图32一起参照来描述。
如图2至图6以及图32所示,根据实施例1的柔性电路板1可以包括第一电介质11、第二电介质12、第三电介质13、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
首先,第一信号线21在第一平面101上延伸,第二信号线22在与第一平面101平行的第二平面102上延伸,第三信号线23在与第一平面101以及第二平面102全部平行的第三平面103上延伸。这样的信号线21~23分别为用作在天线以及天线元件之间传输高频信号的目的的结构。例如,柔性电路板1可以与电连接有天线的子板4和电连接有天线元件的主板3电连接而将高频信号在天线和天线元件之间传输。
第一电介质11在上面或下面接触有第一信号线21,具备以第一信号线21为中心扩展的宽度,并沿着第一信号线21的延延伸方向延伸。这样的电介质可以构成为以包含常规的介电物质,以下的电介质也是一样的。
第二电介质12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下方,在上面或下面接触有第二信号线22,具备以第二信号线22为中心扩展的宽度,并沿着第二信号线22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三电介质13位于第二电介质12的下方,在上面或下面接触有第三信号线23,具备以第三信号线23为中心扩展的宽度,并沿着第三信号线23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此,在第一平面101的法线方向(以下详细说明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法线方向”是指第一平面101的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一信号线21包括与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全部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100,另外,包括与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任一个都不重叠的第二部分200。
另外,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二信号线22包括与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全部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100,另外,包括与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三信号线23任一个都不重叠的第二部分200。
另外,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三信号线23包括与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二信号线22全部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100,另外,包括与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二信号线22任一个都不重叠的第二部分200。
在此,根据一实施例,当柔性电路板包括多个信号线和多个电介质时,这些信号线中的一部分即第一部分100以及与这样的第一部分100接触的电介质在预定的方向观看时彼此重叠。因此,在预定方向观看时,能够使前述的信号线和电介质在柔性电路板中所占的空间最小化。
与此同时,这些信号线中的剩余部分即第二部分200以及与这样的第二部分200接触的电介质在预定的方向观看时与任一个都不重叠,即这些第二部分200以及与它们接触的电介质在预定的方向观看时彼此隔开配置。因此,这些第二部分200以及与它们接触的电介质的厚度隔开分散而小于第一部分100以及与它们接触的电介质的厚度,能够减少曲率半径,由此,柔性电路板的一部分可以容易折叠。即,根据一实施例,柔性电路板的一部分为了与无线终端机内部的壳体面接触,能够容易折叠。另一方面,图2至图6以及图32中示出的实施例1只不过是例示性的,本发明的构思并不限于此。例如,根据实施例,柔性电路板1可以不包括第一电介质11和第一信号线21以及与其相关的结构,或者不包括第二电介质12和第二信号线22以及与其相关的结构,或者不包括第三电介质13和第三信号线23以及与其相关的结构。
而且,在不过于脱离前述的或下面要说明的第一电介质11和第二电介质12之间的关系、第二电介质12和第三电介质13之间的关系、第一信号线21和第二信号线22之间的关系、第二信号线22和第三信号线23之间的关系中的任一个关系的范围内,柔性电路板1也可以进一步包括电介质和信号线以及与其相关的结构。
显然可以适用于通过图2至图6以及图32在前面说明的实施例1,也可以适用于下面要说明的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柔性电路板1的第一信号线21作为第二部分200,可以包括与第一信号线21的第一部分100连接并在第一平面101上弯曲而形成的第1A弯曲部分211A、在第一平面101上从第1A弯曲部分211A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1A延伸部分221A、在第一平面101上从延伸的第1A延伸部分221A弯曲而形成的第1B弯曲部分211B以及在第一平面101上从第1B弯曲部分211B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1B延伸部分221B。
另外,柔性电路板1的第二信号线22作为第二部分200,可以包括与第二信号线22的第一部分100连接并在第二平面102上弯曲而形成的第2A弯曲部分212A、在第二平面102上从第2A弯曲部分212A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2A延伸部分222A、在第二平面102上从延伸的第2A延伸部分222A弯曲而形成的第2B弯曲部分212B以及在第二平面102上从第2B弯曲部分212B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2B延伸部分222B。
另外,柔性电路板1的第三信号线23作为第二部分200,可以包括与第三信号线23的第一部分100连接并在第三平面103上弯曲而形成的第3A弯曲部分213A、在第三平面103上从第3A弯曲部分213A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3A延伸部分223A、在第三平面103上从延伸的第3A延伸部分223A弯曲而形成的第3B弯曲部分213B以及在第三平面103上从第3B弯曲部分213B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3B延伸部分223B。
在此,第1A延伸部分221A、第2A延伸部分222A以及第3A延伸部分223A可以配置成分别折叠或者与壳体2接触。其也可以同样适用于第1B延伸部分221B,第2B延伸部分222B以及第3B延伸部分223B。
另一方面,根据各种实施例,包括在柔性电路板1中的第1A延伸部分221A、第2A延伸部分222A以及第3A延伸部分223A之间的相对长度可以不同,另外,第1B延伸部分221B、第2B延伸部分222B以及第3B延伸部分223B之间的相对长度也可以不同。
作为相对长度不同的一例示,如图2所示,可以是,第1A延伸部分221A的长度比第2A延伸部分222A的长度长,因此,包括第一信号线21的第一部分100的垂直平面104(图32中示出的与第一平面101垂直的平面104)和第1B延伸部分221B之间的距离比垂直平面104和第2B延伸部分222B之间的距离远。
另外,可以是,第2A延伸部分222A的长度比第3A延伸部分223A的长度长,包括第二信号线22的第一部分100的垂直平面104和第2B延伸部分222B之间的距离比垂直平面104和第3B延伸部分223B之间的距离远。
作为相对长度不同的又一例示,如图3所示,可以是,第1A延伸部分221A的长度比第2A延伸部分222A的长度短,包括第一信号线21的第一部分100的垂直平面104和第1B延伸部分221B之间的距离比垂直平面104和第2B延伸部分222B之间的距离近。
另外,可以是,第2A延伸部分222A的长度比第3A延伸部分223A的长度短,包括第二信号线22的第一部分100的垂直平面104和第2B延伸部分222B之间的距离比垂直平面104和第3B延伸部分223B之间的距离近。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中,可以是,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一电介质11、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配置成彼此之间一部分重叠,由此,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各个电介质11~13所占的空间可以小于不是那样的实施例。
作为电介质11~13配置成彼此之间一部分重叠的一例示,如图4所示,可以是,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二电介质12中与第2A延伸部分222A接触的部分与第一电介质11中与第1A延伸部分221A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第一信号线21彼此不重叠。
另外,可以是,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三电介质13中与第3A延伸部分223A接触的部分与第二电介质12中与第2A延伸部分222A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第二信号线22彼此不重叠。
即,第1A延伸部分221A的第一信号线21和第2A延伸部分222A的第二信号线22之间的长度可以形成为比第1B延伸部分221B的第一信号线21和第2B延伸部分222B的第二电介质12之间的长度短。另外,第2A延伸部分222A的第二信号线22和第3A延伸部分223A的第三信号线23之间的长度可以形成为比第2B延伸部分222B的第二信号线22和第3B延伸部分223B的第三电介质13之间的长度短。
如此,若第2A延伸部分222A的第二电介质12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法线方向上与第1A延伸部分221A的第一电介质11重叠,第3A延伸部分223A的第三电介质13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法线方向上第2A延伸部分222A的第二电介质12重叠,则具有重叠部位的宽度变窄的效果。
由此,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各个电介质11~13所占的空间与不是那样的实施例相比变小,从而具有有利于在配置柔性电路板1的空间窄的情况(例如,在所配置的空间周围配置元件而导致配置柔性电路板1的空间变窄的情况)下的配置的效果。
作为电介质11~13配置成彼此之间一部分重叠的又一例示,如图5所示,可以是,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二电介质12中与第2B延伸部分222B接触的部分与第一电介质11中与第1B延伸部分221B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第一信号线21彼此不重叠。另外,可以是,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三电介质13中与第3B延伸部分223B接触的部分与第二电介质12中与第2B延伸部分222B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第二信号线22彼此不重叠。
即,第1A延伸部分221A的第一信号线21和第2A延伸部分222A的第二信号线22之间的长度可以比第1B延伸部分221B的第一信号线21和第2B延伸部分222B的第二电介质12之间的长度长长地形成。另外,第2A延伸部分222A的第二信号线22和第3A延伸部分223A的第三信号线23之间的长度可以比第2B延伸部分222B的第二信号线22和第3B延伸部分223B的第三电介质13之间的长度长长地形成。
如此,若第2B延伸部分222B的第二电介质12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法线方向上第1B延伸部分221B的第一电介质11重叠,第3B延伸部分223B的第三电介质13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法线方向上与第2B延伸部分222B的第二电介质12重叠,则具有重叠部位的宽度变窄的效果。
由此,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各个电介质11~13所占的空间与不是那样的实施例相比变小,从而柔性电路板1具有有利于在配置柔性电路板1的空间窄的情况(例如,在所配置的空间周围配置元件而使得配置柔性电路板1的空间变窄的情况)下的配置的效果。
作为电介质11~13配置成彼此之间一部分重叠的又另一例示,如图6所示,可以是,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二电介质12中与第2A延伸部分222A接触的部分与第一电介质11中与第1A延伸部分221A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第一信号线21彼此不重叠的同时,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二电介质12中与第2B延伸部分222B接触的部分与第一电介质11中与第1B延伸部分221B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第一信号线21彼此不重叠。
另外,可以是,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三电介质13中与第3A延伸部分223A接触的部分与第二电介质12中与第2A延伸部分222A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第二信号线22彼此不重叠的同时,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三电介质13中与第3B延伸部分223B接触的部分与第二电介质12中与第2B延伸部分222B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第二信号线22彼此不重叠。
如此,若第2A延伸部分222A的第二电介质12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法线方向上与第1A延伸部分221A的第一电介质11重叠,第3A延伸部分223A的第三电介质13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法线方向上与第2A延伸部分222A的第二电介质12重叠重叠,第2B延伸部分222B的第二电介质12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法线方向上与第1B延伸部分221B的第一电介质11重叠,第3B延伸部分223B的第三电介质13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法线方向上与第2B延伸部分222B的第二电介质12重叠,则具有重叠部位的宽度变窄的效果。
由此,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各个电介质11~13所占的空间与不是那样的实施例相比变小,从而具有有利于在配置柔性电路板1的空间窄的情况(例如,在所配置的空间周围配置元件而使得配置柔性电路板1的空间变窄的情况)下的配置的效果。
图7、图12以及图14是说明图2至图6的各信号线21~23的第一部分100的截面的图。
另外,图7、图12以及图14是说明示出针对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所面接触的面的各种实施例的截面的图。
其中,图7是说明示出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全部接触到上面的实施例的截面的图。
另外,图12是说明示出第一信号线21与上面接触,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与下面接触的实施例的截面的图。
另外,图14是说明示出第一信号线21以及第二信号线22与上面接触,第三信号线23与下面接触的实施例的截面的图。
图8至图10以及图13是说明图2的各信号线21~23的第二部分200的截面的图。
图11是说明图4至图6的各信号线21~23的第二部分200的截面的图。
如图7至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集成电介质31以及第二集成电介质32中的任一个以上。
第一集成电介质31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下方和第二电介质12的上方之间。例如,第一集成电介质31可以置于与第一平面101平行的同时位于第一电介质11和第二电介质12之间的第四平面(第四平面未在附图中示出)上。
第二集成电介质32位于第二电介质12的下方和第三电介质13的上方之间。例如,第二集成电介质32可以置于与第一平面101平行的同时位于第二电介质12和第三电介质13之间的第五平面(第五平面未在附图中示出)上。
在此,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一集成电介质31以及第二集成电介质32各自可以与第一电介质11、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各自至少一部分重叠。
如此,针对集成电介质31、32与各个电介质11~13重叠的第一例示,将参照图8更具体地描述。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一集成电介质31可以包括与第一电介质11重叠的部分和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的部分。另外,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一集成电介质31可以构成为在与第一电介质11重叠的部分和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的部分之间,不包括与这样的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二电介质12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
另外,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二集成电介质32可以包括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的部分和与第三电介质13重叠的部分。另外,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二集成电介质32可以构成为在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的部分和与第三电介质13重叠的部分之间,不包括与这样的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
与此不同,针对集成电介质31、32与各个电介质11~13重叠的第二例示,将参照图9更具体地描述。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一集成电介质31可以包括与第一电介质11重叠的部分和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的部分。另外,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一集成电介质31也可以构成为在与第一电介质11重叠的部分和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的部分之间,进一步包括与这样的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二电介质12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
另外,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二集成电介质32可以包括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的部分和与第三电介质13重叠的部分。另外,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二集成电介质32也可以构成为在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的部分和与第三电介质13重叠的部分之间,进一步包括与这样的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在前述的2种例示(第一例示以及第二例示)中的每一个中,可以是,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一集成电介质31的上方一侧配置成与第一电介质11重叠,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一集成电介质31的下方另一侧配置成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
如此,当在第一电介质11和第二电介质12之间配置第一集成电介质31,在第二电介质12和第三电介质13之间配置第二集成电介质32而使得柔性电路板1的一部分被折叠时,可以通过第一集成电介质31防止第一电介质11和第二电介质12彼此直接摩擦而受损,另外,可以通过第二集成电介质32防止第二电介质12和第三电介质13彼此直接摩擦而受损。
如图7至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可以包括如下特征。
第一集成电介质31可以与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二电介质12直接热熔粘合,或者以焊接片50以及预浸材料50中的任一个为媒介进行结合。
第二集成电介质32可以与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直接热熔粘合,或者以焊接片50以及预浸材料50中的任一个为媒介进行结合。
如此,当各信号线21~23的第二部分200折叠的同时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二电介质12以与第一集成电介质31结合的状态折叠,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以与第二集成电介质32结合的状态折叠时,这些构成要件不被个别地单独折叠。即,这些构成要件可以以第一集成电介质31以及第二集成电介质32为基准一起折叠。
如图7至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集成接地41以及第二集成接地42。
第一集成接地41与第一集成电介质31的上面或下面接触。
第二集成接地42与第二集成电介质32的上面或下面接触。
第一集成接地41配置成与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二电介质12在法线方向上一部分重叠。即,可以是,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一集成接地41与在第一集成电介质31中与第一电介质11重叠的部分接触,另外,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具有与第一集成电介质31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第二集成接地42配置成与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在法线方向上一部分重叠。即,可以是,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二集成接地42与在第二集成电介质32中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的部分接触,另外,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具有与第二集成电介质32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在此,这样的各个集成接地41、42可以由如下各种实施例构成。
例如,参照图9更具体地描述的话,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一集成接地41可以包括与第一电介质11重叠的部分和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的部分。另外,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一集成接地41可以构成为在与第一电介质11重叠的部分和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的部分之间,进一步包括与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二电介质12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
另外,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二集成接地42可以包括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的部分和与第三电介质13重叠的部分。另外,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二集成接地42可以构成为在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的部分和与第三电介质13重叠的部分之间,进一步包括与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
与此不同,参照图10更具体地描述的话,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一集成接地41可以包括与第一电介质11重叠的部分和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的部分。另外,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一集成接地41可以构成为在与第一电介质11重叠的部分和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的部分之间,不包括与这样的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二电介质12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
另外,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二集成接地42可以包括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的部分和与第三电介质13重叠的部分。另外,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二集成接地42也可以构成为在与第一电介质11重叠的部分和与第二电介质12重叠的部分之间,不包括与这样的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二电介质12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
如图8至图10以及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进一步包括第一屏蔽部81以及第二屏蔽部82。
这样的第一屏蔽部81以及第二屏蔽部82分别可以实现为以包括导电糊或电磁干扰屏蔽膜。
与此同时,这样的第一屏蔽部81以及第二屏蔽部82可以以各种实施例来适用。
作为第一屏蔽部81以及第二屏蔽部82的适用实施例,如图8以及图10所示,可以是,第一屏蔽部81代替第一集成接地41中与第二电介质12在法线方向上重叠的部分,第二屏蔽部82代替第二集成接地42中与第三电介质13在法线方向上重叠的部分。
与此不同,如图13所示,可以是,第一屏蔽部81代替第一集成接地41中与第二电介质12在法线方向上重叠的部分,第二屏蔽部82代替第二集成接地42中与第二电介质12在法线方向上重叠的部分。
或者,作为第一屏蔽部81以及第二屏蔽部82的另一适用实施例,如图9所示,可以是,第一屏蔽部81与第一集成接地41中与第二电介质12在法线方向上重叠的部分接触,第二屏蔽部82与第二集成接地42中与第三电介质13在法线方向上重叠的部分接触。
如图7至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第四电介质14、第五电介质15、外侧接地60以及侧面接地70。
第四电介质14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上方,并在上面或下面接触有外侧接地60。
此时,第四电介质14可以与第一电介质11直接热熔粘合,或者以焊接片50以及预浸材料50中的任一个为媒介进行结合。
第五电介质15位于第二电介质12下方,并在上面或下面接触有外侧接地60。
此时,第五电介质15可以与第二电介质12直接热熔粘合,或者以焊接片50以及预浸材料50中的任一个为媒介进行结合。
即,在法线方向上,在第四电介质14和第五电介质15之间可以配置第一电介质11、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
侧面接地70可以接触于与第一信号线21接触于第一电介质11的面相同的面,并以第一信号线21为中心在两侧隔开配置。
另外,侧面接地70接触于与第二信号线22接触于第二电介质12的面相同的面,并以第二信号线22为中心在两侧隔开配置。
另外,侧面接地70接触于与第三信号线23接触于第三电介质13的面相同的面,并以第三信号线23为中心在两侧隔开配置。
此时,如图11所示,当第一电介质11以及第二电介质12在法线方向上重叠时,与第一电介质11接触的侧面接地70的一侧可以与接触于第二电介质12的侧面接地70的一侧在法线方向上重叠。
另外,当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在法线方向上重叠时,与第二电介质12接触的侧面接地70的一侧可以与接触于第三电介质13的侧面接地70的一侧在法线方向上重叠。
图15至图19是说明图2的叠层的图。
如图15至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可以按如下顺序层叠。
首先,如图15所示,在上面或下面层叠与第一信号线21接触的第一电介质11。
之后,如图16所示,层叠第一集成电介质31。此时,第一电介质11可以配置成靠向第一集成电介质31的下方中左侧或右侧。
之后,如图17所示,在上面或下面层叠与第二信号线22接触的第二电介质12。此时,第二电介质12可以配置成靠向第一集成电介质31的上方中左侧或右侧。
之后,如图18所示,层叠第二集成电介质32。此时,第二电介质12可以配置成靠向第二集成电介质32的下方中左侧或右侧。
之后,如图19所示,在上面或下面层叠与第三信号线23接触的第三电介质13。此时,第三电介质13可以配置成靠向第二集成电介质32的上方中左侧或右侧。
前面说明的叠层虽以图2为基准进行了说明,但其它附图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层叠。
图20至图22是说明柔性电路板配置于无线终端机的形状的图。
如图20以及图2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如下特征。
柔性电路板1可以包括第一信号线21的2个第一部分100和2个第二部分200、第二信号线22的2个第一部分100和2个第二部分200、第三信号线23的2个第一部分100和2个第二部分200。与此同时,电介质11~13可以沿着各个第一部分100和第二部分200接触配置。
此时,可以是,第一信号线21的2个第二部分200彼此对称并连接,第一信号线21的2个第一部分100分别与第一信号线21的第二部分200的一端连接。另外,可以是,第二信号线22的2个第二部分200彼此对称并连接,第二信号线22的2个第一部分100分别与第二信号线22的第二部分200的一端连接。其针对第三信号线23和第三电介质13也一样。
此时,各信号线21~23的第二部分200可以彼此对称,例如是如图20所示那样线对称的形状或如图21所示那样点对称的形状。
如图2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可以配置于无线终端机内部,此情况下包括如下特征。
各信号线21~23以及与各信号线21~23接触的电介质11~13可以与设置成相对于第一平面101垂直的无线终端机中的面接触配置。为此,各信号线21~23的第二部分200的一部分和各电介质11~13中的一部分也可以包括沿着相对于第一平面101垂直的方向折叠的部分。
显然可以适用于通过图7至图22在前面说明的实施例1,也可以适用于下面要说明的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3。
图23以及图24是根据实施例2的图。
之后,对实施例2进行说明。
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可以包括第一电介质11、第二电介质12、第三电介质13、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是,柔性电路板1的第一信号线21作为第二部分200,可以包括与第一信号线21的第一部分100连接并在第一平面101上弯曲而形成的第1A弯曲部分211A、在第一平面101上从第1A弯曲部分211A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1A延伸部分221A。
另外,可以是,柔性电路板1的第二信号线22作为第二部分200,可以包括与第二信号线22的第一部分100连接并在第二平面102上弯曲而形成的第2A弯曲部分212A和在第二平面102上从第2A弯曲部分212A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2A延伸部分222A。
另外,可以是,柔性电路板1的第三信号线23作为第二部分200,可以包括与第三信号线23的第一部分100连接并在第三平面103上弯曲而形成的第3A弯曲部分213A和在第三平面103上从第3A弯曲部分213A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3A延伸部分223A。
此时,第1A弯曲部分211A、第2A弯曲部分212A以及第3A弯曲部分213A各自在各个平面上弯曲的角度可以为30度至120度以内,例如可以是90度,但不限于此。其针对第1B弯曲部分211B、第2B弯曲部分212B以及第3B弯曲部分213B也一样。
另外,第1A延伸部分221A,第2A延伸部分222A以及第3A延伸部分223A可以配置成折叠或者与壳体2接触。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中,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一电介质11、第二电介质12以及第三电介质13可以配置成一部分重叠,由此,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各个电介质11~13所占的空间可以小于不是那样的实施例。
作为电介质11~13配置成彼此之间一部分重叠的一例示,如图24所示,即,可以是,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二电介质12中与第2A延伸部分222A接触的部分与第一电介质11中与第1A延伸部分221A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第一信号线21彼此不重叠。另外,可以是,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第三电介质13中与第3A延伸部分223A接触的部分与第一电介质11中与第2A延伸部分222A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第二信号线22彼此不重叠。
如此,若第2A延伸部分222A的第二电介质12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法线方向上与第1A延伸部分221A的第一电介质11重叠,第3A延伸部分223A的第三电介质13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法线方向上与第2A延伸部分222A的第二电介质12重叠,则具有重叠部位的宽度变窄的效果。
由此,当在法线方向观看时,各个电介质11~13所占的空间与不是那样的实施例相比变小,从而具有有利于在配置柔性电路板1的空间窄的情况(例如,在所配置的空间周围配置元件而导致配置柔性电路板1的空间变窄的情况)下的配置的效果。
图25以及图26是根据实施例3的图。
之后,对实施例3进行说明。
如图25以及图2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可以包括第一电介质11、第二电介质12、第三电介质13、第一信号线21、第二信号线22以及第三信号线2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是,柔性电路板1的第一信号线21作为第二部分200,可以包括与第一信号线21的第一部分100连接并在第一平面101上弯曲而形成的第1A弯曲部分211A、在第一平面101上从第1A弯曲部分211A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1A延伸部分221A、在第一平面101上从延伸的第1A延伸部分221A弯曲而形成的第1B弯曲部分211B以及在第一平面101上从第1B弯曲部分211B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1B延伸部分221B。
另外,可以是,柔性电路板1的第二信号线22作为第二部分200,可以包括与第二信号线22的第一部分100连接并在第二平面102上延伸的第2B延伸部分222B。
另外,可以是,柔性电路板1的第三信号线23作为第二部分200,可以包括与第三信号线23的第一部分100连接并在第三平面103上弯曲而形成的第3A弯曲部分213A、在第三平面103上从第3A弯曲部分213A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3A延伸部分223A、在第三平面103上从延伸的第3A延伸部分223A弯曲而形成的第3B弯曲部分213B以及在第三平面103上从第3B弯曲部分213B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3B延伸部分223B。
此时,第1A弯曲部分211A以及第3A弯曲部分213A各自弯曲的角度可以为30度至120度以内的角度,例如可以是90度,但不限于此。其也可以同样适用于第1B弯曲部分211B以及第3B弯曲部分213B。
另外,第1B延伸部分221B、第2B延伸部分222B以及第3B延伸部分223B可以配置成折叠或者与壳体2接触。
另外,除了第1A延伸部分221A之外,第1B弯曲部分211B可以直接从第1A弯曲部分211A延伸,除了第3A延伸部分223A之外,第3B弯曲部分213B可以直接从第3A弯曲部分213A延伸。
如图2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包括如下特征。
第三信号线23的第二部分200可以以第二信号线22的第二部分200为中心与第一信号线21的第二部分200对称,并针对弯曲部分也对称。
如图2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与前面说明的图25仅第三电介质13部分不同而其它结构相同地形成,从而可以具有其它形状。因此,未说明的部分将引用图25。
作为这样的具有与图25不同形状的实施例,可以是,第三电介质13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上方,并在上面或下面接触有第三信号线23,具备以第三信号线23为中心扩展的宽度,并沿着第三信号线23的延伸方向延伸。
此时,可以是,第3A延伸部分223A的长度比第1A延伸部分221A的长度长,包括第三信号线23的第一部分100的垂直平面104和第3B延伸部分223B之间的距离比垂直平面104和第1B延伸部分221B之间的距离远。
即,图25为第一信号线21和第三信号线23以第二信号线22为中心左右对称配置的形状,图26为第一信号线21和第三信号线23以第二信号线22为中心靠向一侧配置的形状。
图27是说明图26所示的柔性电路板1的一部分截面的图。
如图2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集成电介质31以及第二集成电介质32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集成电介质31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下方和第二电介质12的上方之间。
第二集成电介质32位于第一电介质11的上方和第三电介质13的下方之间。
图28至图31是说明柔性电路板1配置于无线终端机的形状的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可以配置于无线终端机。此时,第一信号线21的第二部分200、第二信号线22的第二部分200以及第三信号线23的第二部分2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分别如图28至31所示那样配置于电池5的上方或下方。
更具体地描述的话,如图28以及图29所示,第1B延伸部分221B、第2B延伸部分222B以及第3B延伸部分223B可以配置于无线终端机内部以使得经过电池5下方。
此时,图28是从正面观看第1B延伸部分221B、第2B延伸部分222B以及第3B延伸部分223B的配置的图,另外,图29是从侧面观看第1B延伸部分221B、第2B延伸部分222B以及第3B延伸部分223B的配置的图。
与此不同,如图30以及图31所示,第1B延伸部分221B、第2B延伸部分222B以及第3B延伸部分223B也可以配置于无线终端机内部以使得经过电池5的上方。此时,图30是从正面观看第1B延伸部分221B、第2B延伸部分222B以及第3B延伸部分223B的配置的图,另外,图31是从侧面观看第1B延伸部分221B、第2B延伸部分222B以及第3B延伸部分223B的配置的截面的图。
如上所描述那样,根据一实施例,当柔性电路板包括多个信号线和多个电介质时,这些信号线中的一部分即第一部分100以及与这样的第一部分100接触的电介质当在预定的方向观看时彼此重叠。因此,当在预定方向观看时,能够使前述的信号线和电介质在柔性电路板中所占的空间最小化。
与此同时,这些信号线中的剩余部分即第二部分200以及与这样的第二部分200接触的电介质当在预定的方向观看时与任一个都不重叠,即这些第二部分200以及与它们接触的电介质当在预定的方向观看时彼此隔开配置。因此,能够减少这些第二部分200以及与它们接触的电介质的曲率半径,由此柔性电路板的一部分能够容易折叠。

Claims (32)

1.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
第一信号线,在第一平面上延伸;
第一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信号线,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延伸;以及
第二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不重叠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不重叠的第二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弯曲而形成的第1A弯曲部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从所述第1A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1A延伸部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从所述延伸的第1A延伸部分弯曲而形成的第1B弯曲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一平面上从所述第1B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1B延伸部分,
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二平面上弯曲而形成的第2A弯曲部分、在所述第二平面上从所述第2A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2A延伸部分、在所述第二平面上从所述延伸的第2A延伸部分弯曲而形成的第2B弯曲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二平面上从所述第2B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2B延伸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第三信号线,在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的第三平面上延伸;以及
第三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三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所述第三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全部重叠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三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三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三平面上弯曲而形成的第3A弯曲部分、在所述第三平面上从所述第3A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3A延伸部分、在所述第三平面上从所述延伸的第3A延伸部分弯曲而形成的第3B弯曲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三平面上从所述第3B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3B延伸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第1A延伸部分的长度比所述第2A延伸部分的长度长,
包括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垂直平面和所述第1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垂直平面和所述第2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远,
所述第2A延伸部分的长度比所述第3A延伸部分的长度长,
包括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垂直平面和所述第2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垂直平面和所述第3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第1A延伸部分的长度比所述第2A延伸部分的长度短,
包括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垂直平面和所述第1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垂直平面和所述第2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近,
所述第2A延伸部分的长度比所述第3A延伸部分的长度短,
包括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垂直平面和所述第2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垂直平面和所述第3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电介质中与所述第1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不重叠,
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三电介质中与所述第3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不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B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电介质中与所述第1B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不重叠,
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三电介质中与所述第3B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B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不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电介质中与所述第1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不重叠,
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B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电介质中与所述第1B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不重叠,
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三电介质中与所述第3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不重叠,
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三电介质中与所述第3B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B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不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第一集成电介质,置于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同时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的第四平面上,并且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一电介质重叠的部分和与所述第二电介质重叠的部分之间,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一电介质重叠的部分和与所述第二电介质重叠的部分之间,不包括与所述第一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二电介质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第三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和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第二部分,同时在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的第三平面上延伸;
第三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三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集成电介质,置于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同时位于所述第二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的第五平面上,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三电介质重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二电介质重叠的部分和与所述第三电介质重叠的部分之间,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三电介质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二电介质重叠的部分和与所述第三电介质重叠的部分之间,不包括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以及所述第三电介质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第一焊接片或第一预浸材料,配置于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和所述第一电介质之间或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将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和所述第一电介质之间相结合或将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相结合;以及
第二焊接片或第二预浸材料,配置于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或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将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相结合或将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相结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第一屏蔽部,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中与所述第二电介质重叠的部分接触;以及
第二屏蔽部,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中与所述第三电介质重叠的部分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第一集成接地,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中与所述第一电介质重叠的部分接触,并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具有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及
第二集成接地,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中与所述第二电介质重叠的部分接触,并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具有与所述第二电介质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第一屏蔽部以及所述第二屏蔽部分别包括导电糊或电磁干扰屏蔽膜。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第一集成接地,与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接触,并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具有与所述第一集成电介质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及
第二集成接地,与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接触,并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具有与所述第二集成电介质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第一屏蔽部,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集成接地中与所述第二电介质重叠的部分接触;以及
第二屏蔽部,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二集成接地中与所述第三电介质重叠的部分接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第一屏蔽部以及所述第二屏蔽部分别包括导电糊或电磁干扰屏蔽膜。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弯曲而形成的第1A弯曲部分和在所述第一平面上从所述第1A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1A延伸部分,
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二平面上弯曲而形成的第2A弯曲部分和在所述第二平面上从所述第2A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2A延伸部分。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电介质中与所述第1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不重叠。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第三信号线,在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的第三平面上延伸;以及
第三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三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所述第三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全部重叠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三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三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三平面上弯曲而形成的第3A弯曲部分和在所述第三平面上从所述第3A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3A延伸部分。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三电介质中与所述第3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中与所述第2A延伸部分接触的部分至少一部分重叠,而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不重叠。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弯曲而形成的第1A弯曲部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从所述第1A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1A延伸部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从所述延伸的第1A延伸部分弯曲而形成的第1B弯曲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一平面上从所述第1B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1B延伸部分,
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二平面上延伸的第2B延伸部分。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第三信号线,在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的第三平面上延伸;以及
第三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三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三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所述第三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全部重叠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三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三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并在所述第三平面上弯曲而形成的第3A弯曲部分、在所述第三平面上从所述第3A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3A延伸部分、在所述第三平面上从所述延伸的第3A延伸部分弯曲而形成的第3B弯曲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三平面上从所述第3B弯曲部分弯曲而朝向的方向延伸的第3B延伸部分。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以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为基准,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对称。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第3A延伸部分的长度比所述第1A延伸部分的长度长,
包括所述第三信号线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垂直平面和所述第3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垂直平面和所述第1B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远。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中,
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所述第一信号线的2个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信号线的2个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信号线的2个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的2个所述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信号线的2个所述第二部分彼此对称地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的2个所述第一部分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
所述第二信号线的2个所述第二部分彼此对称地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的2个所述第一部分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
31.一种无线终端机,包括:
第一信号线,在第一平面上延伸;
第一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信号线,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延伸;以及
第二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不重叠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不重叠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与设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的所述无线终端机中的面接触配置。
32.一种无线终端机,包括:
电池;
第一信号线,在第一平面上延伸;
第一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信号线,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延伸;以及
第二电介质,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彼此不重叠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当在所述法线方向观看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重叠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彼此不重叠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分别配置于所述电池的上方或下方。
CN202080015368.9A 2019-03-04 2020-03-04 柔性电路板以及包括其的无线终端机 Pending CN1134394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24643 2019-03-04
KR20190024643 2019-03-04
PCT/KR2020/003079 WO2020180112A1 (ko) 2019-03-04 2020-03-04 연성 회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단말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9490A true CN113439490A (zh) 2021-09-24

Family

ID=72337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5368.9A Pending CN113439490A (zh) 2019-03-04 2020-03-04 柔性电路板以及包括其的无线终端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10212A1 (zh)
KR (1) KR102575831B1 (zh)
CN (1) CN113439490A (zh)
WO (1) WO20201801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149493A (ko) 2020-06-02 2021-1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인쇄 회로 기판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6455A (zh) * 2006-07-25 2009-07-2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柔性印刷基板、安装有该柔性印刷基板的电子设备以及柔性印刷基板的折叠方法
US20180206335A1 (en) * 2015-09-24 2018-07-19 Gigalane Co., Ltd. Flexible circuit board having enhanced bending durability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CN108476587A (zh) * 2016-02-11 2018-08-31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47696B2 (en) * 2002-03-18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interconnect cable having signal trace pairs and ground layer pairs disposed on opposite sides of a flexible dielectric
JP4752563B2 (ja) * 2006-03-24 2011-08-17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そのフレキシブル基板
JPWO2009119027A1 (ja) * 2008-03-25 2011-07-21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リジッドフレックス回路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ジッドフレックス回路板
JP2010040888A (ja) * 2008-08-07 2010-02-18 Nec Saitama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
JP2010050166A (ja) * 2008-08-19 2010-03-04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プリント配線板
JP5768444B2 (ja) * 2011-03-30 2015-08-26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475425B1 (ko) * 2012-06-15 2014-12-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전지팩 접속 구조를 포함하는 모바일 디바이스
TW201415743A (zh) * 2012-10-09 2014-04-16 Adv Flexible Circuits Co Ltd 軟性電路排線之分束結構
KR102059277B1 (ko) 2018-12-11 2019-12-24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벤딩 신뢰성이 개선된 연성회로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6455A (zh) * 2006-07-25 2009-07-2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柔性印刷基板、安装有该柔性印刷基板的电子设备以及柔性印刷基板的折叠方法
US20180206335A1 (en) * 2015-09-24 2018-07-19 Gigalane Co., Ltd. Flexible circuit board having enhanced bending durability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CN108476587A (zh) * 2016-02-11 2018-08-31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75831B1 (ko) 2023-09-07
WO2020180112A1 (ko) 2020-09-10
KR20200106460A (ko) 2020-09-14
US20220110212A1 (en) 2022-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87016B2 (en) Transmission line substrat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581622B2 (en) Transmission lin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424432B2 (en) Inductor brid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544059B2 (en) Optical module, optical transceiver,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6213518B2 (ja) 電子機器
CN108476586B (zh) 柔性电路板
US9692100B2 (en) Multi-layer resin substrate having grounding conductors configured to form triplate line sections and microstrip sections
EP3422139B1 (en) Laptop computer
US10827612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ing the same
TWI510143B (zh) High frequency circuit module
CN106450661B (zh)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天线装置的安装方法
US9699887B2 (en)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70367181A1 (en) Resin substrat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6092561A (ja) 伝送線路および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CN113439490A (zh) 柔性电路板以及包括其的无线终端机
US9350099B2 (en) Connector having a conductive casing with an inclined plane parallel to a section of a terminal
CN210247138U (zh) 印刷电路板结构以及终端设备
EP4106105B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7361125B2 (ja) Rfidタグ
JP7282570B2 (ja) アンテナ及び半導体装置
CN220021573U (zh) 传输线路以及电子设备
CN217363377U (zh) 传输线路以及电子设备
WO2020116149A1 (ja) 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および該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の実装構造
CN220570713U (zh) 电路基板以及带电子部件的电路基板
KR102052762B1 (ko) 공통모드필터 및 공통모드필터가 구비된 전자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